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医生的精进》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医生的精进》的读后感10篇

2018-05-28 20:1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医生的精进》的读后感10篇

  《医生精进》是一本由阿图·葛文德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页数:2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一):勤奋和其他

  出于一些联系不大以及偶然的关系,我看一些医务方面书籍。这些书给我的不仅仅是医务行业的一些面貌,对我的影响有多个方面,比较容易谈的比如职业价值观念。这本书是在我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读完的,买来已经很久。

  书不必具有多少医务知识——如果有的话则会理解其中的一些案例震撼作者除了是个医术精湛的医生,还是个讲故事高手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入了一间医院安静房间——这得益于作者沉着克制的语言以及一个超脱角度

  我记录一些对我印象深刻地方,以及我的部分思考

  130:

  “我曾经认为,医生生涯中最大的难关学习技能。刚开始信心慢慢,以为一些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结果随之而来失败马上会把你击倒。不过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学习并不是最困难地部分,就连高强度工作也算不上最可怕的,尽管有时候疲倦会把你逼近崩溃的边缘。其实,医生最难的地方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哪些东西是自己无力控制的。”

  要说我和医务之间微弱的关系,我想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接触设计医疗器械。工作几年之后,我对于工程师生涯中的一些观念的嬗变,类似如上段话的前半部分。我抽出了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来学习很多工作中用的到的技能,以及通过不断的实践去验证很多工程问题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摸索之后,我在所努力方向基本上都掌握了一个入门者应该拥有的技能。我也勤奋工作,大部分时候保持朝八晚九,一周七天的工作节奏,除此之外,十点到凌晨一点会读一些小说或者专业书。一旦养成习惯(指不断的学习技能以及勤奋工作),这些真的也不是多么大的难关——除非一开始就对自己能够做到这些事情产生怀疑

  医疗行业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行业——我听医生朋友们讲过当住院医生同时跟进最新医疗进展辛苦仪器设备行业发展实际上非常缓慢,尤其是各种设备细分领域之后,在某一个方向上的进展就显得更慢了。医生所承担的责任和我作为一个工程师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更不同了,至少我的决策和设计错误,都能够在开发阶段风险考虑进去——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即使项目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有限

  我考虑过作为一个工程师,在其职业生涯中的难关是什么——我考虑了很多状况,甚至都能列出一个单子

  比如机遇。假如一个模拟电路工程师所在公司/研究所,只有非常小的业务涉及板级小信号处理方面,那么在有限的范围内,工程师将不会得到更多的设计机会,也只有有限的尝试失败次数,公司需要考虑研发成本效益,这非常合理。但这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大但难关,如果对职业生涯对追求有非常明确对目标,还有各种方式可以选择

  比如方向。工程师当然也有方向的担忧,尤其是所从事领域非常狭窄对工程师。在工程领域,实际上能够提供具有完善职业生涯机会的行业并不多。一些基础性行业,比如建筑电子软件,这些行业比较开放,职业的发展也相对清晰,从业者众多,对各个职位也都相对了解;可以说具有初步健全的职业生涯路线。在其他小众的领域,则凋敝的多;一方面是因为行业本身的限制技术复杂度有限以及领域交叉需求不同,另一方面是从业者数量少,没有各个阶段典型代表。仪器行业的专家,很大程度上都有错综复杂的职业路径而且各不相同

  在考虑很多之后,现在,从一个工程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说,如上作者所述,倒是很符合我现在的观念。工程人员的职业发展最难的地方,也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哪些东西是自己无力控制的。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普适性的道理,在太阳神庙上的文字说的也是这个,Jim Williams所谈设计的精神,也是说的这个。

  63:

  医疗检查中如此容易出问题,这可真让人沮丧。你本是一名掌握医疗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士,从未想过检查范围上的小问题也能将你挫败。不过事实证明,医生的社交素质与专业素质一样关键随意和正式之间的度要怎样把握含蓄坦率如何界定,怎么表现谦虚自信,要表现到什么程度才好,这些事情与医疗技术同等重要。我们从事的是与疾病做斗争的工作,可不是直接与基因或者细胞互动,而是跟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正因为这样,医学才显得如此复杂多变、富有魅力

  在技术复杂化程度如此高、社会化协作程度如此高的今天,一个较大的工程需要多位技术专家、多个领域的技术人员相互合作才能确保项目的正确推进。作者这段话本来是说作为医生和其医疗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在其他行业从业者来看,似乎社交素质也非常重要。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能脱离实际的环境来说。就我个人体验来说,越是底层的工作环境,越要小心行事,那些人可不具有高度包容性;在职业素养较高的人群中,技术水平当然是协作的基础,除此之外,社交素质并不像医生面对病人这样的严苛,但也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当然是糟糕教训

  208:

  在医学领域取得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需要坚强意志力、对细节关注和创新精神,但这次印度之旅中我学到了一课:不论在哪儿,不论环境如何,谁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段话之前的一段是:

  然而,莫特瓦已经对穿孔性溃疡问题思考了多年,他确信自己能够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他的科室能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一些老旧的腹腔镜设备;专门有一个助理亲自负责清洁设备,确保其状况良好,可以随时投入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莫特瓦谨慎认真地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技术。我亲眼见过他做这个手术手法一流,动作敏捷。手术结果显示,他的手术跟标准手术相比并发症较少,而且患者恢复时间也较快,他在一次学术会议展示了自己的手术成果。虽然身处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整日尘土飞扬的偏远小镇,莫特瓦和他的同事们却在全世界的溃疡外科医生中名列前茅

  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的确眼睛湿润了;可能在全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工程师中,大都对这样的事情由衷的感到佩服,以及期待。努力从各个细节中创新,从实践中创新,点滴积累成就一个方向上的成功。话说回来,得到褒奖和赞扬并不是这样做的初衷;将一个创新实现,这件事本身是从事事业的追求。如果得到同事和同行的认可,才是最大的鼓励。我们公司的领导大都不会鼓励这件事情,有的还解释了不常鼓励的原因是出于一个在我看来堪称可笑因素——有些人会以此炫耀。在2016年我印象最深刻和感动的一次夸奖,来自一个寡言少语的同事,邮件中顺口说了一句,我文档做的很好。

  工程师的障碍不仅是自知,另外一个是在行业中定位自己。越是小众的行业,也不容易找到一个对比的对象,不知道自己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这着实让人沮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能够对水平远低于自己的人做出判断,但对于水平高于自己、约等于自己但同行,却并不了解,甚至由于商业壁垒,都不清楚有哪些。目前我理解在互联网行业中,这点是最不成问题的一个。

  作者在书的最后提出了五个建议,这些建议和书中的内容自成一体,无需更多的阐述。如果说这本书是一本鸡汤的话,可以说是米其林三星的水准。这让我想到之前看的一本书:精进,就是大排档的水平吧。

  顺便推荐一个电视剧白色巨塔。(日版)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二):《医生的精进》读书笔记

  书名: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作者:[美]阿图·葛文德

  译者:李璐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版次:2015年8月1版1刷

  读书笔记(开始时间:20160427)

  1.是哪类书:医学书,回忆录

  2.主要内容:跟《医生的修炼》一样,还是作者行医生涯的一些片段回忆

  3.主要观点:想达到精通和出众的水平,除了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洞悉具体的细节,在特定的时刻利用特定的资源和可调配的人手,抓住时机并挽救病人的生命

  4.要问的问题:医生如何更优秀?更有价值

  5.书的结构:分三部分:勤奋、正直、创新,每个部分下面有几个主题

  6.重要的单字:医生 精进

  7.重要的句子:治疗疾病的方法不是拥有先进的仪器,而是在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时把握好所有看似普通寻常的细节,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8.作者的论述:

  楔子 从专业到出众

  (作者在医院实习经历

  想达到精通和出众的水平,除了医学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洞悉具体的细节,在特定的时刻利用特定的资源和可调配的人手,抓住时机并挽救病人的生命

  医疗工作之所以让人又爱又恨,就是因为我们的成败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死,而且牵涉众多复杂的层面

  这个世界躁动、无序、动荡不安,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医学不可能独善其身更何况医学界不过是由我们这样一群普通人组成的而已。尽管如此,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我们要过负有责任的生活

  第一部分 勤奋

  第01章 洗手回事

  讲医生洗手的事。其重要性谁都知道,但是医生洗手率不高,尤其是在手术室以外。作者介绍了一些提高医生洗手率的方法。

  第02章 “扫荡”行动

  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尤其是在印度的行动。

  第03章 战地医生

  一些战地医生取得成功的原因:从实践中总结方法,研究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第二部分 正直

  第04章 医疗中的性骚扰

  讲医疗中的性骚扰的问题,作者呼吁建立严格的、统一的专业变偶准。

  第05章 医疗官司

  讲美国的医疗官司。外科医生平均6年会碰上一次医疗官司。医生为了应付这些官司,每年必须买高额的医疗事故责任险(不过比天朝好,天朝连这都没有,碰上官司就基本上完了。甚至还有不愿走司法途径的,直接闹就完了。)作者认为建立医疗事故赔偿基金现有体制要好

  第06章 薪酬奥秘

  讲美国医生的薪酬的。他们也要跟保险公司斗智斗勇,保险公司经常找茬少付医疗费。医生的平均薪酬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有医生只接自费病人,挣的很多。但作者认为:“说到底,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逐利益,也是为了救治患者,我们无须在二者中选择一个,堪称幸运。”

  还有医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实验,采用向患者收年费,医生领固定薪酬的方式,开始运行的很好,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出现很多问题,最后被收购了。

  医生收入只占这个国家医疗开支的一小部分,但是几乎所有开支都要从医生手中完成,所以医生要处理很多医疗以外的问题,并面临着道德困境。作者认为这是这个制度缺陷,需要改变

  第07章 死刑室里的医生

  讨论医生帮助执行死刑的问题。美国医学会明确禁止医生参与死刑的过程,但是还是有医生参与了。作者认为这不对,而那些参与死刑的医生认为其作用是使死刑执行过程对死囚没有痛苦,以更加人道。由此延伸,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类似的矛盾。(我认为医生参与没什么,又不是医生决定了死囚是不是该被处死,他们只是减轻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另外作为世界第一大死刑国家,我们好像很少讨论死刑过程,是都解决了?)

  第08章 一个都不要放弃

  医生最难的地方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哪些东西是自己无力控制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工作的确是要“奋战到底”,但奋战到底不意味着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然而我们并非总是清楚什么是正确的选择。

  第三部分 创新

  第09章 产房里的故事

  讲产科的进步历史,产钳的发明,一些手法的发明,以及阿普伽评分表。

  如果一种新的策略看起来值得尝试,医生们根本不会坐等研究试验来告诉他们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他们会直接动手尝试,然后看一看结果是否有所提高。产科医学不断进步的模式与日本丰田、美国通用极为相似:飞速前进并始终关注成效,持续努力优化。这种模式非常有效

  (我认为之所以产科如此特别,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孕妇胎儿有一定死亡率是被允许的,于是医生敢于试错,而其它疾病则不行。为了“安全”起见,医生只能按已经被实验证实的方法来治疗,不敢有任何突破,否则一旦上法庭,你不按“常规”来治疗,肯定败诉。)

  产科医学面临的问题是:医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个产业?如果医学是一门技术,那么你就应集中精力训练产科医生掌握一套手艺技巧;如果医学视为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必须负责为所有的新生儿提供尽可能安全的接生服务,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重点改变了,你必须寻求可靠的方法。

  对剖腹产数量增加的思考。

  第10章 钟形曲线

  讲对医生和医院疗效的评价,是呈钟形曲线(即正态分布)的,即最差和最好的很少,大部分属于中等。

  信息公开化能让大家牢记,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福利和健康,而不是医生的名声。

  我们总是认为,一个医生的能力主要由他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决定,但知识和技术只是医学中最简单的部分。即使掌握了高端的知识和精妙的技巧,也不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治疗成果。还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如进取心、勤奋程度和创造力,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钟形曲线,真正的问题不是位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而是就此满足。

  第11章 印度之行

  作者在印度的见闻。在印度,CT、核磁共振等仪器被视为医学现代化的象征,但这样的理解是对医学成就本质上的误解。治疗疾病的方法不是拥有先进的仪器,而是在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时把握好所有看似普通、寻常的细节,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新的实验科学不是挽救人类生命的关键所在,提升医疗成效、落实已有的知识技术这门尚处于萌芽期的科学才是。

  提升不需要卓越的天赋,它需要的是勤奋,需要的是明晰的是非观念,需要的是独创精神。而最为重要的是,它需要用于尝试的意愿。

  后记 走向优秀

  医学有点像理发业,我们一次只能照管一个病人。

  一个人怎样才有可能变得更有价值、与众不同?①即兴发问:不要只关注病本身,还要关注人。②不要抱怨:医学的确是一个劳心劳力的职业,不过比起处理那些疑难杂症,更难的部分在于我们必须和其他人合作,而且是在自己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情况下。医生得自己指导自己。总说很乏味的抱怨,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③勤于统计:不管最终从事哪一方面的医疗工作,或是医疗以外的工作也好,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科学家”。唯一的要求是,你得对自己统计的东西感兴趣。④笔耕不辍:形式多样,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体会。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物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即使写东西是为了发泄愤怒、激昂的情绪,也能获得一些感悟。发表文字就是在宣称自己是该社会的一员,表明自己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贡献。⑤勇于求变:你要让自己成为迅速接受新理念的人,寻求改变的机会。要积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解决方法。医学依旧处处充满不确定性和失败的可能。这些不确定和失败赋予医学以人性,有时候也会带来重重困难,却都是前进的必经之路。

  9.作者对问题的解答:

  答案:就是作者在后记里总结那几条建议啦。

  10.我对作者解答的评论:

  作为一名医生,作者的书给我很多启示。比如如何看待医学中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作者认为后者更重要),比如医学创新的由来(往往不是从实验室来的,而是临床上的改进),如何与不完美的医疗体制共处(抱怨没用)。当然这一切最最关键的,你得对这个职业有激情,而我欠缺的正是这点。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三):做个好医生不容易——读《医生的精进》有感

  [美]阿图·葛文德:《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李璐,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0171015草就

  王方星

  这套书是北大医学部王一方教授主编的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原准备让王教授签名的,但他坚持只签名自己的著作,而不同意为这本书签名。这套系列丛书还有《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练》、《梅奥住院医生成长手记》、《哈佛医学生的历练》、《未来医疗》、《创新者的处方》、《清单革命》和《最好的抉择》。

  诚如王一方老师所言,我们现在读书有一种偶像情节,其实我们在引用话语时也总要带上偶像的伟大头衔。所以,我也简单介绍下书中对葛文德医师的简历,让我的读者有些许了解,以达到我推荐此书的目的。

  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他也是哈佛公共健康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另外主要注意的是,他是印度新移民的后代,所以书中他对印度医疗有不一样的感情。更为难得的是,他似乎还是医生中最会写作的人,他的专栏文章在美国公众中反响巨大,同时也斩获了众多文学奖项,先后获得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等等,他出过四本书,其中三本都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入选亚马逊年度十大好书。所以,在美国很多医学院里那些有志于当作家的医学生会被称为“葛文德”。总之,他是大佬就对了。冲着这些,我们似乎也要拜读下这位全球著名医学院高校教授的文章。

  全书除去前言后记,主体部分有11个不同的主题构成。前言即楔子部分,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故事,从而告诉读者医生从专业到出众需要经历一些什么,他没有具体说,但却用两个案例让读者自行思考。我简单概括下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作者在医学院学习期间,高级住院医生曾嘱咐要留意观察一位病人的情况,作者回答说没问题,暗自盘算着午饭前后再去看看。但是,这位高级住院医师却在当天上午就亲自去查看了两次。原来,早晨查房时,这位高级住院医师就觉察到病人有些不对劲,就一直挂在心上。第二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作者要进行一场手术,往事具备,却因为医院资源紧张,手术室腾不出来,一再拖延。最后看似当天做手术的希望比较渺茫,但最后还是成功等待了机会,原来有两位护士准备下班看到手术室人手紧张,决定留下来。作者感悟,成为一名医生时,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只需要谨慎的诊断、高超的技术以及关怀他人的善心,但其实还需要面临医疗之外的花样百出的障碍,但却不能放弃,要不断前进、改善和提高,诚如最后的结果,你做出努力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愿意这么做的人。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似乎明白医生从专业到出众,其实需要5个“心”:用心、上心、关心和耐心、信心,这是这两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在“洗手这回事”这个主题上,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临床医生不能有效洗手或者说不能始终彻底的保持双手清洁,虽然有各种奖惩措施,以及各种医疗设别的监控,但似乎效果都不佳。后来,受一项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目的的反饥饿计划的启发,他们发现大多数当地人都不愿意仅凭不相干人说的话而作出改变,他们更愿意从自己人身上找寻解决办法。这些行为被称为“正向偏差”,这个概念给医疗改的启发,就是借助人们已有的能力而非外部建议来指示他们必须如何改变,他们开始听取包括医院餐饮服务人员、大楼管理员、护士、医生甚至还有病人的意见,大家争相献计献策,他们也第一次有机会为了自己而革新。

  还有一个体会是在地医生要因地制宜地改进医疗环境和思考医疗技术变革之道,而不是坐等科技的发展或者埋怨环境的不如意。作为一个印度裔的美籍医生,作者为我们应该是较为客观地描述了恶劣的甚至是超出我们平常人想象的普通印度农村医疗现状,如果以一般的标准去衡量,可能就无法展开救治,但印度的几层医生有自己的办法,他们穷人有穷人的办法,将昂贵的医疗器械都有功能类似的价格便宜的仿制品,虽然可能效果不会十全十美,但至少不会因病致贫,也至少能延缓生命。这就是印度现实,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战地医生,需要做的事不断改进治疗伤员的策略,专心致志地从战地实践中总结科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救死扶伤,更加难能可贵,甚至是英雄主义。对于战地医生,其实我的观点是“医护人员没有对不起战争,而战争最终选择了辜负。”古往今来,除了助纣为虐,制造杀人毒气的法西斯医护人员,其他都在努力抢救伤员,无论是本国的还是敌国的,无论战争的争议与否,他们努力做的都是救死扶伤。他们做的是弥补战争所犯下的恶,但往往却被战争所辜负,有太多的医护人员死于战争中。但问题是,医护人员哪怕被辜负上千年,数百次,依旧需要做好自己的救死扶伤职责。哪怕他们知道这场战争没有正义,正如克里米亚战争,在我们看来似乎就是帝国主义的争夺势力范围,如果从中国方面而言,其实南丁格尔将英军的死亡率降低对其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的观点是,英军正因为有了现代护理,再也不用担心战争会死伤太多的人,故而敢于发动战争解决殖民问题。但作为医护人员,无论战争性质如何,他们的本职都未变,救治伤员,无关对立与否,敌军伤员依然需要救治。类似的问题其实还出现在书中的医生参加对罪犯死刑的执行问题。公众赋予医生特别的权力,允许为人们施用药物,在人们失去意识的时候,可以用手术刀把他们的身体切开,这是普通人把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的行为必须代表托付人的意志,是为了挽救他们的生命、缓解他们的痛苦。倘若这种医学技能被政治所控制,用于对人不利的目的,恐怕就走入了危险的歧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做才是最好的,真的难以辨别。

  临床还需要面对一个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比如性骚扰问题,并非医生那种下流的主动骚扰,而是医患之间的一种误会,所以有时为了避免误会,需要做一套繁琐的流程,而且为避免吃官司还不得不为之。有时候还需要找另一个同性医护人员在场进行必要的检查,而这样似乎又有不同的尴尬,这就是医学的复杂之处,毕竟医患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另外一个医疗纠纷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就是所谓的医疗过失。作者在当医学生的时候,曾经在挤公交时有为老太绊倒在他脚下,出于好心负责,作者留了号码,而老太却把号码给了她的律师,律师通过这个号码知晓作者是医学生,竟然提出起诉,还宣传是作者骑着自行车碾压过老太。原来熊老人与碰瓷美利坚也是存在的。医疗纠纷存在是因为医疗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又永远不够好。这其中很多时候在于医生的判断,有时这种判断是可以救活病人,有时可能就是损害病人。作者认为:“优秀的医生会清楚一个关键性问题——医生不是治疗的主体,一切应该以病人的需要为重。”如此,变出了诸多的易患纠纷,所以有的医生不得不选择保守地按部就班,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此可能会错失更好地救治方案与改革的可能,但绝对会减少医疗官司。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回归到如何作一个“负责人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上,只有医患之间的互谅互助,才能共同守望病患的奇迹降临。优秀医生也不一定总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有时候会执着过头或者不够执着,但至少他们会经常停下来自省,反思自己选择大道路。

  后记部分,作者谈到医生走向优秀的5点建议:第一,即兴发问,就是说在平时要学会和病人、同事闲聊,但本质是为了关心,也许工作会不那么枯燥、机械,而有了生活的气息,但似乎也会显得不那么专业,医生似乎就应该高冷才显得专业。第二,不要抱怨,医护人员工作辛苦,所以经常会有报怨,作者建议不要过分沉溺,可以来点鸡汤,我认为适度就可以,报怨也可以放松排遣,天天鸡汤每人做得到,也没人受得了;第三,勤于统计,就是用科研的态度改进工作,临床从业者最怕就是工作太忙而忘记了自己的成长以及高等教育阶段所受的教育;第四,笔耕不辍,就是说要勤于思考,以写作的形式有系统的深入思考临床的工作与生活,更需要通过这种形式将神秘的临床情境告诉你的读者,让社会多一点了解与同情;第五,勇于求变,要在工作中尝试一些新东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解决的方法。

  作者以其自身的临床经历与如椽大笔为我们展示了他的故事和观点,但医学却是医生与病人之间人与人的对话,复杂性超乎寻常,是需要每一个从业者细细体会,用心思量的,在那里没有永恒的对与错,只有永恒的思考与思变。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四):Be Better

  毕业工作也有7、8个月了,有点疲惫但也热血的很。断断续续看完这本,每次翻开还如初见般,惊叹,真真太了不起了,葛文德。

  这本书包含了很多猎奇的内容。疫苗扫荡活动,之前我从未想过,如此浩大的工程,涉及人数之多是如何安全有效的进行的。帮助执行死刑的医生,医学的道德就该是至高无上的善,不论任何理由,都不应该成为法律或政府的惩戒他人的工具。还有战地医生,等等,画面感超强。书中的阿图,为了寻找一个个答案,去不同的地方,和任何他感兴趣的人交流,他们的谈话让人着迷。

  其中关于洗手这件“小事儿”也让我更理解感控的工作必要性,也很惭愧自己也是常常忘记。印度之行的全能复合型人才,这个我到不奇怪,在我医疗医院的老家镇医院,个个都是什么病都能看。

  全书最让我震撼的是钟形曲线这节。你的行医实力到底是什么水平,那些名气很大的医院到底在具体治疗项目上是个什么水平。那个未完成医嘱的囊性肺纤维化的小女孩,沃里克教授耐心的教导她,说服她,帮助她战胜疾病战胜自己,这才是医疗本应该的样子呀。

  最后,对于广大医生们,如何才能成为行业翘楚,阿图也给了自己的建议,喜欢最后一句,“交谈时询问他人的意见,看你能不能把谈话继续进行下去。”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五):对特鲁多墓志铭的正解

  中午刚刚合上《医生的精进》,至此葛文德医生三部曲我已经读过两部,第三部重头戏《最好的告别》已经摆在案头,但是此时,有必要先总结一下前两部的阅读感受——快感与忧心。

  一直以来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怀有真切的向往和崇高的敬意,我认为这是当今社会中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公益结合的最完美职业之一。外科医生手术时的精细技术,面对各类惊险的危机病情,我能从其中感受到源于个人兴趣的阅读的快感。然而,快感是个人的事情,忧心才是阅读此书真正的意义,医生面对突发疾病的偶然性,面对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尤其是面对生命要消逝时医生的无力感,令人感到无奈中透露着希望,希望中又闪耀着人文的关怀。

  《医生的修炼》以葛文德个人的视角切入,非常耐读。在读到最后一章关于坏死性筋膜炎的医疗案例时,那已经是一个凌晨,读罢,躺下,脑中却一直围绕着这种恐怖疾病的阴影久久不能入睡,想到疾病的恐怖,想到生命的渺小,想到我们自己真正遭遇到那一刻是该作何感想。书中一系列关于医生个人的亲历故事,让我真实深入到一生的生活与内心。

  如果说《医生的修炼》是一部关于医生的个体视角的刺激故事集,那么《医生的精进》则包含了更多大胸怀与广视野,众多关于医疗,道德与社会的话题囊括其中,易引发更多人深远的思考。

  如果你是医生,或者对医疗事业感兴趣,真诚推荐阅读这部书。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六):我的读与写

  这是我看了《最好的告别》之后追的葛文德先生的第一本书,我还会去读他的《医生的修炼》。他的经历他的思想他的建议对任何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书的前一半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觉得看书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就像一次精神旅行,我们可以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进入他人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认识成百上千,真正了解或者理解的又有几人?看书则不一样,你可以进入到一个人极其隐私的生活,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他对你是完成敞开的。他的喜他的忧他的观点和看法都对你全部展开。即使你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你也可以体验他的伟大。即使你的生活平淡无味,你也可以在书中体会他的无奈和痛苦以及挣扎和后悔。不同的书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的世界,我们也可以由此了解不同的职业。《杜拉拉升职记》里面我们看到的是高级营销白领的职业生活,《医生的精进》则是讲述美国医生的成长,面临的困境,巨额收入背后的无奈,了解他们和医患之间的矛盾与思考,了解司法干涉给医生所带来的困惑,以及医生们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甚至违背美国医学学会的规定去监狱直接或间接地执行死刑。所有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事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人物内心的波动和挣扎都通过一本本书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是对他人有好处,更让我们懂得不要轻易生气和埋怨,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和。

  然而,这不仅仅是我看这本书的收获,本书的精神更在于作者不甘平庸的心态。如果你是个普通职业的人你可以甘于平庸,但是你是医生、教师或法官呢?你会希望把你的患病的亲人交给平庸的医生?把你的孩子交给平庸的老师吗?正如作者所说,当赌注是我们或孩子的生命的时候,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我们都不想要。如果我们要求别人优秀,为什么不能同样要求自己优秀?

  作者是印度第二代移民,父母都是医生,他在行医之前特别考查了印度一些落后地区的医疗系统和状况。他发现有限的医疗条件和资源并不会限制一个人成为好医生,只有你有心,巧思多思动手去做,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医生,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或方法改进医疗结果,做到美国同行无法做到的事情,给人们带来福音。他认为,知识和技术只是医学中最简单的部分。即使掌握了高端的知识和精妙的技巧,也不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治疗成果;还有很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如进取心、勤奋程度和创造力,都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个成就的起步都异乎寻常地简单,仅仅来源于医生发现问题的意愿和修正问题的决心。

  这个道理不仅适应于医学界,对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道理,只有用心才会做好。有天赋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对于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勤奋,用心想着做好事情,提高效率,改正错误,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做什么都会不甘平庸,做到极致。

  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读者提出了五点要求——即兴发问,不要抱怨,勤于统计,笔耕不辍,勇于求变。

  抱怨只会带来负面情绪,与其抱怨不如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他的第三个建议是:勤于统计。不管我们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成为自己领域内的“科学家”。你统计的是什么不重要,但你必须得对自己统计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统计,一定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收获。

  他的第四个建议是:笔耕不辍。你在博客上写下几段话,或是给专业杂志写一篇论文,又或是为一个朗诵小组写一首诗,这些都没关系,只要写就行了。你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小体会。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务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即使你写东西是为了发泄愤怒、激昂的情绪,也能获得一些感悟。

  这一点建议似乎为我对自己一点小小爱好的坚持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和充分的理由。好友评价我写的不好,我咋一听有些惊愕和失望,很快就接受了,因为我不能回避自己内心的想法。爱写和写得好不好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不会因为得到负面评价就此放弃,但也没有想着如何提高。写能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面对读过的书经历的生活提炼出自己的一些感受,并不是要成名成家,只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我也相信这如同我学语言一样,会有一段瓶颈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加油!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七):视野更高

  相比医生的修炼里主要谈医学与技术,这本书是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去探讨医学中的道德底线,道德风险,赔偿体系,创新局面,以及医疗界与外界各类关系的话题。

  其中葛文徳对医生参与死刑执行的思考比较震撼我。辅助对死刑犯人实施注射行为以及监测其生命指征,对医生的道德提出挑战。医生救死扶的天职似乎不允许其在面对濒临死亡的人时竟然不出手相救。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医生却倾向于将即将接受死刑的罪犯当作“病人”,而他们的考量,是确保这个人顺利被注射执行死刑,而不是看着业余的外行们在罪犯身上不停的戳弄针头却找不到静脉。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医生,他们认为有义务让这些特殊病人群体更平静安详的离世。值得深思。

  书里的沃里克医生的精进也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优秀医术不完全仰赖先进的仪器和药物,更在每一天的努力中。任何领域中的成功,都源自于专注,积极进取,富有创造力。细微处的差别,往往却是最能拉开差距的差别。就好比面对囊肿性纤维化这种疾病,沃里克专门为患者发明的听诊器及咳痰方法,以及对降低0.5%风险率的不懈追求。

  总有那么一群人,在精进的路上永无止境。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八):《医生的精进》(阿图•葛文德著)读书笔记

  比起《医生的修炼》,这本书我觉得才符合罗振宇的评价“一本有趣的书”。如果说修炼这本书给我留下的主要是许多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法或恐怖的手术操作外,这本书就不那么血淋淋了,多是些稍外围的医生工作和生活,比如洗手的革命、疫苗的结种、医生的收入和医疗保险、医生如何解决治疗时性骚扰的指控、医生参与执行死刑的想法、如何挽救更多的新生儿、如何评价一个医院或一名医生的医疗水平等,但无疑这本书对我来说感觉是更有趣的,那些被人误知的有关美国医生或医院的一些常识,在这本书中很好地被得到纠正。

  比如,国内民众都知道美国公立医生的收入是非常高的,但不知道的却是美国医生的工作时间每周平均都是60多个小时,而作者描述他自己更多达100个小时;一般常识是美国医生开私人诊所都很赚钱,实际上是很多私立诊所其实都入不敷出,除非硬起心肠要求患者只付现金看病。美国的医保体系在美国也是漏洞百出,同样是国家的一大难题,并不是只有在中国才好像非常突出。美国也尝试过多种局部的改革,但也都不算成功。因此,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又能保障医疗质量。不过,让我惊异的一件事是作者描述的他的孩子生病时账单花费25万美元,而他们实际只支付了5美元,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医保制度让他们只付这么少的钱?

  当然,最触目惊心的还是作者描述的印度之行,医疗物资在印度医院中的缺乏让人难以置信,你能想象一名80岁直肠出血不止赶了30多公里路的老人到达医院后,医生由于缺乏检查用手套和滑剂而要求老人自己出去买这些东西,老人花了2个小时才买回来然后才看到病这种事情吗?另外,还有一名才35岁的患者,因医生到处去找手术刀最终耽误治疗而丧生于本完全可以治好的常见病。

  书中提到了正向偏差概念,即应借助人们已有的能力而非外部建议来指示他们必须如何改变,对于这个,我自己感悟到的引申意义其实就是应自我改变而不是寻求他人的改变;还有,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时,不要抱怨外界条件不足或缺乏这样那样的硬件设备或需依靠他人的监督强强制才能做好,而应从现有的条件出发进行优化、认真谨慎地关注细节等发挥出最大效能。特别是从实践中总结方法,研究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而不是去等待新的发明或技术的出现。其实,“每一个成就的起步都异乎寻常地简单,仅仅来源于医生发现问题的意愿和修正问题的决心”。

  作者描述的在印度开展的扫荡脊髓灰质炎的工作让人赞叹,要在3天内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420万儿童接种上需冷链运输的疫苗,而有些地方又是如此的偏远,又要尽可能地不能漏掉一名儿童(接种人群在90%以上才不易发生传染),其中动用的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不计其数,而这些人员在3天内夜以继日地奔波上千公里,同时还会遇到对接种产生误解(听信谣传认为会发生不良反应比如不能生育)而不愿意自己孩子接种的父母,这其中工作的艰辛真是让人觉得太难做了。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有关中国的文章,也是为了消除天花,全国出动各级卫生人员去各地接种的报道,包括西藏许多地区,路途之艰辛可想而知,但这件事居然就真得做成功了!

  英国要求医生在对患者做私密性检查时,必须有陪诊人在场,而美国则无这项要求,但每年都有控告医生性骚扰事件发生。我没有去查中国对这个是如何要求的,但凭我的经验,中国也无陪诊人在场的这项要求,我也曾经碰到过这类事情发生,但麻烦的是患者有时其实无法判断医生到底是有意的骚扰还是确实是病检需要,只不过有陪诊人在场应该会减少真正的性骚扰事件发生。所以,我还是赞同医生在对患者做私密性检查时应有陪诊人在场。但这其中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是有可能因无合适的陪诊人而降低医生的工作效率。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为什么买保险的原因,是认为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失误的时候(这个说法的确让我对保险观念重新思考了一下,特别是我们老了更容易做出糊涂的事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认为自己是不会失误的。

  作者还描述了他对死刑的观点,“我觉得死刑没能起到任何警示作用。如果这些罪犯在小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长大后的行为是不会有所改变的。事实上,有些人还没上幼儿园就已经被社会三振出局。这才是让人真正灰心的事”,简言之,罪犯真的是无辜的,是其成长的原生家庭导致他后来的行为的,而且在幼时已形成其人生观,待其长大后再实施那些残忍行为只不过是因为那时他才具备实施能力了而已。我又一阵阵心悸,想到好多家长在育儿中的不当行为,不只危害的是孩子本身,还有可能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可能都是其潜在受害者。所以,我们当父母的自己改变了,整个社会就会得以改变,“不论你的贡献多么微薄,都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

  许多人指责医生把国民医疗费用的1/4都花在挽救只剩下6个月生命的病人身上,说这是不合理的,我以前也持这种观点,因为有报道说中国人的医疗费用几乎都花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作者解释说,“我们确实可以把这部分徒劳无益的花费节省下来——只要我们知道病人什么时候只剩下最后6个月的生命”。确实,医疗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当你并不了解情况时,最好不要随意指责别人。

  书中有一章描述了发明的各种取出难产婴儿的方法,手法之多令我觉得胎儿能正常地顺生出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还有以前非常实用的产钳术,因为能恰当好处掌握其方法的人越来越少,目前使用越来越少。虽然剖腹产有时候并无必要,但出于对医疗事故官司的恐惧及对控制新生儿风险的渴望,导致这种手术越来越普遍,而并不全是医生为了更丰厚的报酬所致。但是,这种手术的普及,有可能会降低人类的自然生产能力及引起其他不良后果。

  还有一点,作者也指出了普遍存在于我们几乎所有人中的一个观点:“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平庸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平庸…….我们完全能够接受…….但假如是你的医生、孩子的老师或当地的中学呢?当赌注是我们或孩子生命的时候,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我们都不想要!”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书的最后,即作者的后记,更坚定了自己将读书笔记写下去的信念。作者在谈及如何使自己在某个领域真正变得举足轻重时提出了5个建议:一是即兴发问,即尽量与自己接触的患者或其他人员随便聊天,而不是限于只问病情或工作上的事情;二是在同事间不要抱怨,平常多交流些有趣的事;三是勤于统计,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统计,一定会得到一些有趣的收获;五是勇于求变,让自己成为迅速接受新理念的人,积极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到解决办法。

  四是笔耕不辍,“只要写就行了。你写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文辞优美,但只需添加你对自己领域的一些小小体会…….不论你的贡献多么微薄,都不要低估自己的影响力……把许许多多人所做的贡献一点一滴集中起来,就可以汇成大家共同拥有的知识库”(看到此,我相信罗振宇在其书中谈到的创新观点应该有部分来源于这本书)……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可能会丧失更远大的目标,但写作能让你从琐事俗务中抽身出来,对心中的问题进行透彻思考”…….“最重要的是,通过把自己的感想告知一些读者,不管这个群体规模是大是小,你都能成为更广阔世界的一部分……发表文字就是在宣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表明自己愿意做一些有意义的贡献”。正是作者的这席话,让我再次受到鼓励,觉得自己目前写读书笔记的做法是应该坚持下去的,虽然受众很小,但至少自己能从写作中获得一些感悟。而且,“当你做出努力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愿意这么做的人”!

  撰文 刘萍 2017年2月5日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71848261363819&mod=zwenzhang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九):一本偶遇的书

  首先声明,这是我意外碰到的一本书。一般看书都是在万读论坛的公众号里推送到kindle上看,又因为最近采铜写了一本叫《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以就想搜搜看,结果推送过来的却是阿图 葛文德写的《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就这样我就偶遇了这本书。

  一本关于医生的书,我感到好奇。在我的印象中,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神圣而又神秘,严谨而又严肃。作者葛文德是一个印度人,研究生毕业,进入波士顿的一家医院工作,这这本手中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本文公分三部分,分别讲了医生的勤奋、正直与创新。

  在医院里的医生经常接触病人,所以要勤洗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但是通过作者关于写洗手这事,就让人感到如果医生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把手上的病菌传递的病人身上。一件小事,体现的是细节,但是更加体现的是医生的专注。文中作者写了关于印度医生对消除骨髓灰质炎所做的努力,在印度恶劣的环境加上医生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这些医生克服困难,为了给偏远山村的孩子注射疫苗而奔波(偏远山村的人大部分没有受到教育,如果拿着针管给他的孩子注射疫苗,他们会认为是注射什么毒素呢),虽然困难重重,但是通过那些医生的勤奋,把骨髓灰质炎的发病率降到很低。

  同时,在本文中也讲述了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话题,就是医生到底可不可以协助监狱人员对死刑犯执行死刑。罪恶严重的死刑犯被执行死刑时,医生能不能对死刑犯采取注射或者协助注射的方式进行死刑。如果凭人的第一印象,就会认为可以呀,死刑犯罪有应得,医生对其注射死刑也合乎法规,但是细细一想,医生是天职是救人呀,怎么能去杀人的。这真是一个道德问题。美国医学学会也有规定,明令医生禁止参与死刑。看来在美国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真是不容易,而且会很困难,但是通过努力,勤奋,勇于创新,就会达到卓越。希望在现实中对医生更多一些支持,也算是为了自己的生命着想吧。

  《医生的精进》读后感(十):以成效为导向的医疗创新

  《医生的精进》一书集中讨论医疗中的一个问题:投资科研和新技术,还是努力提高现有医疗方法的功效,哪种方式更有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和多数人的直觉相反,相比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提高和改善临床疗效可能是更有效的途径。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有效运用科学已经赋予我们的能力,也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去改变这一现状,而如果我们把成效(结果)作为一门科学,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得到挽救。

  以乳腺癌为例,工业化国家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已下降到大约25%,下降的原因,1/4或甚至可能一半的原因要归功于女性更多的进行乳房X光片检查。这种方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每年都要按时进行检查。那么,有多少女性能够每年做一次呢?一个统计并不乐观,16名女性中,只有1名能够坚持10年。不做检查的原因五花八门,责任当然往往在女性自身,但她们之所以不坚持,有几种主要原因,包括检查耗费时间、令人不适、很麻烦,有这种设施的医院不多,对没有保险的人来说价格过于昂贵,且做完检查很少能得到相关结果和提示。美国政府和私人基金每年会花费10亿美元研究乳腺癌的新疗法,却极少有人想到投资改善乳房X光片检查的舒适度和方便性。这只是一个例子,却能够说明提高医疗实践的成效会获得巨大的成果。

  以下是从书中摘录的几个我认为最有启发的小故事,说明在提高医疗成效方法上的创新和改进。个人认为,这些方法的创新,不光在医学领域,在其它领域也极具借鉴意义。

  一、洗手革命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每年有200万美国人在医院受到感染,其中更有9万人死于感染。在感染防控工作中,最困难的部分其实不是与各种传染病对抗,也不是处理病患和员工中有时会产生的恐慌情绪,而是去敦促临床医生们按要求去做一件事,做好了就能有效遏制感染扩散,那就是要及时洗手。

  各医院都有关于手部清洁流程的详细规定,也有更加有效的洗手产品,但是医院的病菌感染率并没有下降,原因不是无知和缺乏技术知识,而是医护人员没有遵守规章和对正确的对技术知识加以应用。甚至在手术室最细致认真的人往往是在病房中最马虎的人。

  针对这种现象,各种改善行动纷纷开展起来,以敦促医护人员主动去遵守规章。如到处张贴提示海报,改造和重新摆放洗手池,对执行较好的科室进行物质奖励,安排感染防控组随机巡查,此等方法不一而足,然而效果甚微。

  几年前匹兹堡开始了一项防控感染的改革试点,由一名工程师负责一项改革计划,他不问“你们为什么不洗手?”而是问“你们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最常见的回答是:“时间不够”,于是,他开始着手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加以改进。他设计了一个标准化的供应体制,在病床边放置手套、胶带、纱布等物品,这样大家就不需要为寻找这些物品在病房内外来回奔走。听诊器容易带来交叉感染,他没有要求医生在检查两个病人间清洁听诊器,而是在每个病房的墙上配备专用的听诊器,他开展以类似的十几项简化性变革以降低清洁难度,想让每个病房像手术室一样运作。此外,不管病人入院时有无感染迹象,医生一律为其做鼻腔细胞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知道哪些病人携带耐药性病菌,从而针对这些人预先采取更严格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两年后,只有一个科室还在坚持,因为情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个项目最终被撤销。

  变革的信念并没有熄灭,改革者们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这是一项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为目的的反饥饿计划。发起人原本想从外部引入解决办法,但一再遭遇失败。他们发现,其实村民早已了解改善营养不良问题的方法,如怎么种植更富营养的作物,以什么方式养育饥饿儿童更有效等,但大多数当地人就是不愿意仅凭不想干的人说的话而做出改变,于是他们开始探索从自己人身上寻找解决办法。他们让贫困村民自己来提名,看看在他们当中谁家的孩子养的最健壮。然后村民们会拜访那些母亲,亲眼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这些被推举出来的人被称作“正向偏差”。革命性的转变出现了,村民们发现,尽管一样贫穷,但他们当中也有养育得很好的儿童,而且这些母亲在各方面都未遵守当地人普遍持有的旧观念。这些新方法因而得以传播开来,并在人们心中扎根,两年内,所到之处这些村庄的营养不良率都下降了65% ~ 85%。

  “正向偏差”理念带来的启发是,可以借助人们已有的能力而非外部建议来指示他们必须如何改变。在试点医院里,医院各级别相关人员被组织起来参加了一系列30分钟的小组讨论,每次会议讨论的宗旨都是: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讨论如何解决医院的感染问题,至于如何解决,我们希望了解你们的意见。没人发出指令,也没人灌输教条,大家争相献计献策,有人指出哪些地方没有放置洗手液,有人提供手套供应不足的办法,有人点到一些护士姓名,说她们似乎总能记住清洗双手,很多人说,这是第一次有人询问他们该怎么做。以往的行为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员工自行把洗手液放在合适的位置,看到医生忘记洗手,护士会主动提醒。众人的意见并无新奇之处,小组讨论会持续数次后每次也几乎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即便重复,小组会还是一直持续下去,因为这是很多人第一次有机会为自己革新。在医院的网站和内部刊物上,改革小组把收集的意见和取得的进步都毫无遗漏的公布出来,挨个部门张贴每月成果,也实施细致监督。投入改革一年后,他们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战场医疗新体系

  研究发现,决定士兵生死的不光是敌方武器是否先进,医疗体系也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战场上武器的火力增强了,但致命性却降低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院提供了更好的外伤治疗。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军人面对的是敌人的剌刀和单发步枪,伤兵死亡率是42%;二战中,敌军使用手榴弹、炸弹、炮弹和机枪,伤兵死亡率反倒只有30%,朝鲜战争期间,武器杀伤力更大,伤兵死亡率却降到25%。但朝鲜战争后半个世纪里,这个数据一直没有继续往下降。军方迫切希望找到更有效的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之前最有前景的途径是发明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但近些年来并无这方面的突破,军队医疗人才的供给也相当不足。但近期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死亡人数出现了显著的、历史性的下降,原因只是因为医生们将已有的知识和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一些只能说是简单、平庸的改进方法,比如要求士兵穿防弹衣、用直升机运送伤员等,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项关键性的发现是抢救时间的控制,民用医疗有所谓的“黄金1小时”,如果在1小时内开始治疗,绝大多数外伤患者都能被抢救过来,但战场上的伤势,尤其是失血情况要严重的多,受伤的士兵只有“黄金5分钟”而已,防弹衣可以稍微延长,直升机可以加速撤离,但仍不够迅速,于是军队转而采取一种“前线外科手术小组”的做法。这些小组规模很小,只携带最轻便的常规医疗设备,跟随部队一起上到战场。一旦伤员被送来即立即拖救。由于战场上伤员中80%都是枪伤等穿透性伤口,比起普通创伤,他们需要救生手术处理的频率要高得多。由于物资供给有限,他们只能为伤员提供短时间手术治疗,以及不超过6小时的术后重症特护。所以,小组成员把治疗重点放在控制损害而不是最终修复上,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细菌感染和大量出血。他们会把手术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稳定伤情后,伤员往往还处于麻醉状态,戴着呼吸机,腹部伤口包扎着纱布、尚未缝合,肠道也没连接好,血管还需要修补,就会被立刻转送到上一级医疗单位接受治疗。他们上级医疗单位是野战支援医院,即使到了这一级,治疗目的也不一定是最终修复,伤员在这里停留数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救治目标的伤员会转送到更上一级医院。刚开始时,那些伤势最严重的伤员平均要经过8天才能从战地医院送到国内医院,但随着这个体系运转,这个时间平均已缩短至4天,这个体系奏效了。

  三、疫苗赔偿体系

  疫苗让千万儿童受益,但每年,平均1万名接种儿童之中就有1名被疫苗的副作用伤害。一种解决方案是司法索赔。从1980-1986年,律师针对医生和疫苗生产商向美国法院提出的伤害索赔金额超过35亿美元。但带来的后果是,他们胜诉后,疫苗价格突然暴涨,一些生产商退出行业,疫苗库存减少。于是新的解决方案被提了出来。如今,美国的每支疫苗价格中包含0.75美分的附加费,大约占总成本的15%,政府用这些钱成立了一项基金,专门用来赔偿受疫苗损害的儿童。这项方案无需区分医生的过失和运气不佳,已知的疫苗副作用的伤害种类已经由一个专家小组罗列出来,如果患者符合其中一项症状,基金就会支付赔偿金。由于这些成本可被预知并且平均分配,疫苗生产商不仅回到了市场,还研制生产出了更多的新型疫苗。该方案还将生产商的资料公之于众,受到患者控告的厂商名称和理由都无一遗漏。对获赔资格和赔偿金额做出武断的限制是保证该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措施,这套体系仍有缺陷,但比起司法手段,它帮助的人群要大的多。

  四、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

  20世纪30年代,生孩子还是女人一生中最危险的事情:150名孕妇当中就有1名在分娩中死亡。当时的一份报告证实,医生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医学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策略:针对医生个人从业资格制定严格规定,接生婴儿的医生必须经过培训,对医生应当遵循的步骤、采取有风险干预措施的许可方面设置严格章程,倘若出现产妇死亡情况医院管理部门和政府将展开调查。这些措施效果明显,到20世纪50年代,产妇死亡的风险降低了90%,除了抗生素的使用起到一定作用外,严格的执业标准功不可没。但新生儿的情况并不乐观,在30个新生儿当中就有1个在出生时死亡,比起一个世纪前毫无起色,人们不知道如何改善,直到一位名叫维珍尼亚•阿普伽(Virginia Apgar)的纽约医生想到一个办法,该办法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却彻底改革了医院接生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这个方法就是设计一个评分表,护理人员根据0 ~ 10的等级标准对新生儿状况进行评分,婴儿浑身呈粉红色可得2分,有啼哭可得2分,进食良好可得2分,呼吸有力得2分,四肢都能移动得2分,心率超过100得2分,10分表示新生儿出生时状况最佳,4分或以下代表婴儿不健全,体质虚弱。

  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表发表于1953年,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原本临床上,新生儿的状况是一种难以确定、全凭印象判断的抽象概念,这个评分表将其转化为人们可以收集和比较的数字。阿普伽评分表简单实用,计算方便,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即时反馈,让他们能综合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治疗效果。而在其他领域,医生们习惯对几十种具体项目进行测量:血球数、电解质水平、心率等,但没有一种常规的衡量方法,能够将所有数据综合起来以评定一个患者的总体状况。很难说一台复杂手术结束后病人死亡可能性是1/50还是1/500。

  医生间喜欢相互竞争,都希望自己接生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评分表起到的激励作用促使医生尽力保证新生儿状况更好。

  评分表促使还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个婴儿的真实状况,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又进而引起了数百项修正和创新条例问世,形成了一套产科工作规程。医院在出生后1分钟和出生后5分钟分别记录一次,发现就算出生后1分钟评分很糟糕,通过输氧和保暖措施,他们往往都能被救活,5分钟后的评分结果也都很好,于是医院纷纷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种种改进不一而足。今日美国,500个新生儿中才有一个死亡,死亡率下降惊人。

  阿普伽评分表还影响了医生的选择,当医院管理者们开始关注医生们的评分表结果时,在面临多种选择时,要想提高整体表现,就必须选择更可靠的方法。于是,诸如可靠性更高剖腹产日益普及。而这意味着,产科正在变成一个产业而不是一门技术,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安全的接生服务,就有必要采取更可靠的方法。而可靠的方法必须顾及广大不同医护人员能力和培训的差别,做到简单化和客观化。尽管其他领域的医生私下常常瞧不起产科的同行,他们的工作似乎对技术要求不高,不够精深复杂,但是,其他任何医学专科挽救过的生命数量都不能和产科相提并论。

  阿普伽评分表还促使在产科上采取新策略,长期以来,医学进步遵循“循证医学”的模式,也就是任何东西被投入实践之前都要经过正确的检验并被证实有效,但这种方法带来的问题是医学研究的进展缓慢以及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关注病患的实际情况。比如针对普通肺炎,精确严密的实验已研究出哪种抗生素效果最佳,但研究表明,实践中有40%的患者都没有及时获得抗生素治疗,而在得到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还有20%被施用的是错误的种类。而产科使用的新策略是,医生根本不会坐等研究实验告诉他们这方法是否可行,他们会直接动手尝试以关注结果是否有所提高,这类似于丰田采取的持续改进方法:飞速前进并始终关注成效,持续努力优化。也许我们不清楚产科的每项改进和创新是否有必要,但这一揽子方案无疑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

  五、应对钟形曲线

  在医疗领域,治疗成果很差和非常出色的医疗团队都居于少数,大多数都处于普普通通的中游水平,形成了一条钟形曲线。

  一切人类活动中都有钟形曲线的存在,故对比优劣差异十分关键。真正的问题不是处于中等水平,而是就此满足。众所周知,对大多数人来说,平庸就是我们的宿命。我们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平庸,比如长相一般,钞票不多,球技普通,我们完全能够接受,但假如普普通通的是你的外科医生、孩子的儿科医生、警察局或者中学呢?录赌注是我们或孩子的生命时,任何满足于平庸现状的人提供的服务,我们都不想要。

  在医疗体系中,如果鼓励医生打破平庸、追求卓越非常重要。把失败和成功的记录与同行作对比。衡量自己的表现,把所做的事情更加公开化。某些医疗实践之所以能取得更为卓著的成效,关键在于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是可以被辨别和研究的,只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谁是真正做的出色的人,所以学不到那些经验。只有信息公开,了解所有人的医疗成效时,才能比较并判断出谁是最顶尖的,才能向他们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