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观察名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观察名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31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观察名单读后感精选10篇

  《观察名单》是一本由杰夫里·迪弗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4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观察名单》读后感(一):【柒书坊】创意让位于故事

  这本《观察名单》是一个极具创意的概念产物,让二十多个知名作家通过类似故事接龙的方式合作写一本书讲一个悬疑惊悚故事,这一想法绝对突破传统、相当独特。就个人阅读体验来说还算不错,并将这次写作探索视为比较成功案例。(可能这里面也有译者的功劳译文把各不相同的文风都统一到一种语言一种风格上去,连贯性的语言风格让读者不觉得一章换一个作者的突兀。)

  其中的两部小说,都由杰夫里•迪弗起头,由不同作者各写一章,最后仍有迪弗收尾。由于每个人都想在有限篇幅大显身手,这使得故事曲折离奇悬念丛生,每一章都有小高潮、小惊喜。而且读的时候根本难以预测下一章的发展趋势,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新的人物登场,阅读的期待感非常强。当然这也不可避免的导致有些细节主线相关,而另一些则旁逸斜出太远。不得不说,故事里人物众多、情节走向变幻莫测,盖因每个作者创作他/她自己的故事时,都在添加新的人物,并把故事引向另一个方向。不过还好,殊途同归,最终还是集中到一条主线上去,也有个比较合情合理结局。当然,有些转折恰到好处,且令人兴奋丰富了故事的内容,而有的反转显得漫无目的,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贡献不大,就像在一幅大型油画角落里,画了几个不起眼小人

  比如说第一部《肖邦手稿》,杰夫里•迪弗提供了创意,塑造了主角哈罗德•米德尔顿,一位前战争犯罪调查员,他在波兰的华沙得到一份先前从未被公开的肖邦音乐手稿(也可能是赝品),故事就此展开。读者被牵引着从波兰到罗马、到美国,加入一个个迷宫诡异的谋杀和九死一生的逃亡。看着逍遥法外的战犯,联邦特工,已经解散的调查小组成员互相角力,为了争夺手稿,为了解密码,死亡和杀戮接踵而至。最终米德尔顿将直面他的对手,一个名为浮士德的神秘人物的威胁

  其实,故事到第16章时已经可以终结了,但显然杰夫里•迪弗觉得前面的十几位都没有顺着他的思路走,没有揪出隐藏在美国政府高层的幕后黑手(似乎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伎俩),他又写了一章,又一次反转,国土安全部的高官最终落马,故事上升到美国政治腐败层面。不得不佩服迪弗,手段真是高明,能把千头万绪都拢到一股线上。但最后两章的信息量太大,使得我感觉前面作者的作用只是在丰满人物(甚至前一章刚出场,后一章就被写死了),所以如果说不足之处的话,在于这部小说结构上的天然缺陷,太过松散,主线黯淡,支线繁复。

  《观察名单》读后感(二):算不上那么好

  这是一本号称“侦探小说史上一部意义非凡的小说”,由杰夫里·迪弗分别撰写第一章与结尾,与其他二十多位侦探悬疑小说家们一同完成了该书,该书总共分为两部分:《肖邦手稿》和《铜镯》。

  事实上,个人对这本书的观感并没有那么好,我想我一开始就被营销语给忽悠了。

  并不是说故事不好,相反的,每一章的故事都跌宕起伏节奏紧凑,小说家们的才气尽显,仿佛随时都可以衍生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杰夫里迪弗在这其中起到一个总领和总结的作用,故事怎么开始的,主人公出场,经过好几章的剧情发展,各种角色的出场造就剧情冲突,可以说无数个人的文思汇涌,想要将它束成一条,相当有难度,可当杰夫里迪弗最后竟然把它圆上时,我还是有些吃惊的。

  比起第一部分的《肖邦手稿》我可能更喜欢第二部分的《铜镯》。

  肖邦手稿也许还在磨合尝试,过多的角色出场,每一章甚至都有一个新的主角,让人极容易产生混乱,产生弃文的想法,不过还好我看了下去,等到了《铜镯》。前言说这一部分是小说家们时隔两年以后的再次聚首,这篇接着前篇的新的故事,可这一部分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惊艳,故事一路马不停蹄地走向了结局,让人意犹未尽

  但我之所以说观感一般是因为毕竟是很多人一块写的东西存在着BUG,更重要的一点是:真的有好多我喜欢的角色人设,过了一章两章就崩得面无全非!比如浮士德,比如阿彻尔。甚至有一个常规角色,在《铜镯》后半期几乎消失得干干净净,杰夫里迪弗不知道是不是甚为无奈地将该角色重新送回到了结尾,也算是又圆上了。

  《观察名单》读后感(三):爱噱头还是爱情

  轻微剧透,慎入!

  当初看了图书推荐mark了这本书,作为一个喜欢看书但是说不上爱的人,必须承认买它,噱头站了一定的比重。

  开始从肖邦手稿引出一个阴谋,美国的退役战犯猎人和他的团队、波兰的流浪小提琴女孩、猎人的女儿女婿,再加上美国情报部门,再加上一个神秘代号人物,这么多角色我方唱罢你登场,为了一个肖邦手稿大打出手,有的从幽灵变成拯救世界英雄在变成大boss最后竟成了一个所谓傲慢的人物,有的开场没多久就被一抢爆头。每个作者都想自己的部分成为最精彩环节,殊不知都是跌宕起伏就等于都是混乱而牵强。文章通读下来并不差,但是仔细想想就存在一些牵强的地方。比如说如果最后只是想制造一起恐怖事件,为什么刻意接近猎人的女儿甚至还要让其流产?波兰的流浪小提琴手的角色是不是显得有些多余全书刻意铺垫了乐谱内涵毒气秘密最后证明不过是障眼法,那是不是过于舍本逐末了?等等

  这本书就像是现在西恩的城市建设一代天子一朝臣,为了政绩每任市长都要接手上一届的政绩(烂摊子),自己做出辉煌业绩,然后留给继任者坚实基础(烂摊子)。想法很美好现实残酷。不可否认,大师底蕴实力都是棒棒的,噱头也很足,是个中上之作,但是如果真要对内容评判一二的话,愚以为最多60分。

  《观察名单》读后感(四):让人猜不透的下一秒

  阅读侦探小说的乐趣在于,随着剧情的展开,寻找作者埋下的伏笔,最终在谜题揭晓前自己能够找到真相。在这个过程里越复杂出人意料的剧情设计越能吸引读者,当然不能存在自相矛盾漏洞。在《观察名单》一书中,独特的写作过程,众多的知名作者,让故事的发展总能出人意料,处处皆有反转。

  《观察名单》讲述了《肖邦手稿》和《铜镯》两个既独立又连续的故事,全书开启于一个调音师的死亡,前战争犯罪调查员哈罗德•米德尔顿因从调音师那里得来了一份未面世肖邦手稿而陷入了一场生死追逐中。在调查过程中米德尔顿渐渐发现了手稿中暗藏的秘密,从波兰到美国,一场场厮杀,一次次死里逃生,他终于揭开了神秘的杀手组织和所有阴谋的幕后主导都。在《铜镯》的故事里,再次踏上追寻战争犯罪的正义之旅的米德尔顿和他的同伴们,在追捕克什米尔地区恐怖组织的首领迪弗拉斯•斯卡瑞中,发现了一个以铜镯命名的神秘项目,其中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暗杀、核危机国际恐怖组织,故事中到处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陷阱、埋下的伏笔,最终的真相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

  本书是侦探小说史上一部意义非凡的小说。这是国际惊悚小说作家联合会倾力奉献作品,书中的两个故事分别由22位侦探小说巨匠联合出品,每一章一个作者,集中展现了顶尖作家的巅峰对决。

  两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由杰夫里•迪弗执笔,他为故事搭建了最初的框架,一起谋杀、一个主角、一个暗藏玄机开端,随后各位顶尖的侦探小说家们用一层一层的伏笔、阴谋,为这个故事的发展填入生命活力,让主角不断丰满,变得有血有肉性格。而在故事的开始在读者都不知道真相的同时,其实每个作者也都有着自己的设计和想法,所以出人意料的逆转无处不在。在第一个故事《肖邦手稿》尤为明显,因为作者的不同和对伏笔和剧情展开的需要,每一章节间显得似乎不是很连贯,不断出现的人物,经常出现的逆转,就这样在众多作者的努力下渐渐成形的阴谋将故事不断引入高潮。每个作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对角色的设计,所以读者很难想到下一秒故事会有怎样的变化,当你以为的幕后主脑,突然就被作者写死了,故事似乎陷入了困境,但随后就会有另一个作者引出新的人物、新的线索让故事继续下去,却又让读者无法预料。

  在小说的情节上,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和设计不同,但对故事主要人物的描写大家却都保持了一致,让米德尔顿这个主要人物渐渐变得生动起来,毫无违和感,当然这也包括故事中其他的一些主要人物。尤其是费莉西娅这个人物,由于第二个故事中的作者的交叉也变得更加生动了。包括米德尔顿的小伙伴们,一群充满正义感战士,有人离去,有人加入,在为着和平和安宁不断战斗

  作为一本众多作家用接龙的方式创作的作品,顶尖的大师用环环相扣的情节,出人意料的逆转,深深的吸引了读者,让人猜不透的下一秒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观察名单》读后感(五):还是各干各的比较好

  看到三分之一有点儿略失望……二十二个世界一流悬疑小说家互相谁也不服谁,憋足了劲展示自己的特色,确实是三步一死人五步一反转,噱头给足了氛围也都渲染得挺可怕,不过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真的是够厌倦了,场面足够大,拍电影大概会很炫,好莱坞导演大概会很喜欢这类的作品……

  每个部分单独看都可以延伸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结合到一起却是混乱得不得了,相对比较好的还是迪弗的开头结尾,能看出来迪弗是想奠定架构的但作家们就是不按逻辑写下去……至少我看不下去了,想弃掉又舍不得……和去年老虚奈须蘑菇他们合作的《赤龙战役》一样的既视感,大佬们你们都很棒,哪个我都爱,就是别凑到一起接龙玩了,真的,读者会厌倦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