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6 03:0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0篇

  《四世同堂》是一本由老舍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9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世同堂》读后感(一):世人百态千层糕

  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已经看了好久。很惭愧,越好的书总是读得越慢。我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现在正在讲《骆驼祥子》。很想能把老舍先生的系列作品读一读,走进他的心路历程。

  这本百万字的作品说的是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版本很多。我手头的这本书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红色的封面带给我们血色的记忆,不仅仅写了抗战时期北平的老百姓生活,有家长里短中的琐琐碎碎,还有裹入时代与战争的点点滴滴,雅可读,俗可赏。

  很多喜欢北京的人都是因为北京的胡同文化。而本书就是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作为社会大背景,写出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形象。有反抗,有顺从,有在国家与个人的选择面前无法面对心灵的抉择的纠结,有在民族大义面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凛然。

  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语言手法,把这种复杂的矛盾纠葛描绘的淋漓尽致。

  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错综复杂,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阅读一本小说主要有环境,故事情节和人物。这部小说因为抗战的背景而被众多的人欣赏与喜欢,它写尽了特殊时期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他们渺小,所以无奈中时代背景裹挟着,抗争中被周边人妥协着。因此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更多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和人物身上展示的文化特色。传统文化与市井文化交织在一起,光怪陆离,丰富多彩。

  人物之一钱默吟,已经接近老人年龄的一位普通文人知识分子代表,像隐士一样闲居家中,以吟诗、饮酒、栽花为乐,过着与世无争的淡泊生活。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开始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顺从到抗争的变化表着那个时代所有顺从的知识分子的变化。祁瑞宣、陈野球也是知识分子典型。他们以中国文人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着,瑞宣为人清高、本分,学识渊博,但软弱、忧郁,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有心为国效力,却囿于传统的伦理观念,迟迟没有走出家庭,他们都是传统文化代表。

  以祁老人、小崔、冠晓荷等人为代表的是另一个群体,他们身上体现了北平人的多礼、软弱、苟且、贪图享乐等生活习性,他们是市民文化的另一面。

  还有一类,以不太识字的农民和士兵为代表,仲石、金三爷。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黄土上世代为农,他们的耕植方法是守旧的,他们的教育几乎是等于零的,他们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可是他们诚实,谨慎,良善,勤俭,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平民文化或者农民文化更为贴切。

  连作者老舍都说:“在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里,文化是有许多层次的,象一块千层糕”。

  《四世同堂》读后感(二):老北京的四世同堂

  全本呢?

  《四世同堂》这本书,老舍先生从一九四四年开始陆续出版连载着,直到一九四八年六月在纽约的公寓完稿后,以前读到的都是只有八十七章的未完结本,后来与书友说起这事还叹息过几次,曹公的《红楼梦》已经是许多人的遗憾了,老舍先生在那个冰冷的湖水中选择了生命的终结,人已经去了,为什么一点文稿也没能保留下来,心塞。我知道2017年有《四世同堂》的全本出版后,很兴奋的想入手一套,怪我太天真,以为之后出版的都是全本,没看出版信息就下手了,收到书后才发现是未完结,更心塞的是整套书的风格,真真正正的简单到极致了,血色的封面里四合院门的剪影与飘零的落叶,超级普通的纸张与小号字体满满当当的没浪费任何一张纸,是在响应号召节能减排么?撂个狠话,编辑大人咱们放学后操场上见。

  在《四世同堂》里发生的一切,作者无非是在告诉我们这样一部京味十足的宏章巨著里,那样深刻的描写与朴素又幽默的文笔里入骨三分的一个战争时期悲情满满的老北京城。是因为沦陷区时的躲避和后退,才避无可避的选择那片冰冷的归宿吗?战争真是可怕,和平是多么的值得珍惜。

  《四世同堂》读后感(三):也说老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死前,他对自己的孙女说,来,和爷爷说再见。

  王小波曾说,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乱世出英雄”,乱世也造就文人,但也会残害文人,文人赶上这么个年代,死活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倒霉的年头儿何时过去。假如能赶上这年头过去,就活着;赶不上了就犯不着再拖下去。有人曾说,死都不怕了,你还怕活着吗?对,是怕活着,文人把世界看得过于完美、过于理想化,当对这个世界失望后,他做出的决定比一般人更决绝。

  蔡康永说过,看中国人的书,总觉得不爽气,因为家族层层叠叠地挤压,故事里的主角都活的很憋屈。这么想想,的确是这样,关于战争和生活的,在俄国小说里,比如战争与和平,男主角安德烈拷问的永远是自己的灵魂。在美国小说里,哪怕在集中营里充满了残酷荒谬,当然有软弱的时候,但总的来说充满了人性的斗争和灵性。但在四世同堂里,祁瑞宣在前四分之三的版本里只有细枝末节的顾虑,忧愁,自我安慰和自我蔑视——没有“我”在里面,而永远是担心着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眼光,和自古以来的规矩。除了老二瑞丰以外,家里的人当然都是好人,善良,可爱,为他人着想,但这样的好人,构建了一个无论如何也没有活力的组合体。

  书中的角色在家庭的名义下,在爱的名义下,甘愿活成一个奴隶,还是那么不快乐的奴隶。哪怕是现在还是有很多被家人以爱的名义伤害的现象存在。哪怕是结婚,都是单单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多少人感情不合,却因为父母怕别人说闲话,怕孩子受伤害而将就过着彼此都厌倦的生活。

  我坚定地认为四世同堂是一本好书。我认为他好的道理,不是因为他描写了日本人的残酷残忍,汉奸的可怜可叹,或者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操什么的,我觉得他好,是他刺痛了我,刺痛我心里不要住着一个祁瑞宣,刺痛我应该时时督促自己聊解一下悲剧文化,了解如何相信他人有自保能力并为自己的灵魂而奋斗,同时,了解一下不以生死,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豪迈。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经典的力量

  老舍的《四世同堂》在十多年便已粗略的读完,坦率的说,虽然老舍与《四世同堂》早已声名在外,但是第一次读的时候也并无什么太大的感觉,甚至于也没有读出多少味道出来。我想大概是生活阅历不够的缘故吧,因而,老舍及其作品被我束之高阁好多年。就在前几天,突然有传闻说,《四世同堂》的全本被发现了,读者们有希望一睹这部大作的全貌之时,突然又对这部经典之作有了极大的兴趣。想来,过了这么些年,在读或许会有一些别的味道出来吧。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在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真实反映。虽然距离九一八仅仅过去了六年,虽然居住在北平城里的人们耳畔已经可以听到鬼子的枪声,但是像祁老人一般想法的人大有人在。祁老人经历过庚子之乱,见过八国联军进北平,他以为鬼子即便进了北平,也呆不长久,因此,在时局大乱的前夕,他嘱咐自己的孙媳妇预备好三个月的口粮与咸菜,将那个堵门的大缸准备好便以为万事大吉。但是祁老人或者大多数的中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会是一场持续了八年的艰苦岁月,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小小的胡同里面,祁老人会看着昔日的邻居们一个个倒在鬼子的刺刀之下,也不会想到一向与世无争的祁家人也会一个个的离他远去。说《四世同堂》是这个一个小小的胡同的故事,反倒不如说是这个小胡同成为当年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整个中国莫不是像这个小胡同一般,惶惑着,偷生着,忍饥挨饿着,反抗着。。。 如今在读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终于有了一番别的领悟。老舍先生无疑是怀着极为饱满的情感喜爱着这个国家,喜爱着这个国家的人民,因此,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我们会发现老先生是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在故事中的人物身上。他用自己手中的笔将那个年代真实发生的故事记载下来,没有做太多的艺术渲染,就像拉家常一样,对后来的人们诉说着那些年在北平的故事,但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叙述中,我们却发现老舍先生极为强烈的感情波动,他用自己的笔记录着北平人是如何在最初的惶惑不堪之后,奋起反抗的,就像钱先生一般,也会看到那些在日军的刺刀之下,苟且偷生的人们的丑恶嘴脸,就像冠家人一般。一字一句,一言一行,展现出的都是老舍先生对这座城市对这个国家的无尽热爱! 如今,老舍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几十年,但是今天在看《四世同堂》,我们发现当年那些经典的文字依然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五):唤醒民族记忆的传世经典

  有时候总在想,为什么要读经典?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放到如今的时代会不会过时?其实一想,这些想法本身就有问题。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他们具有了穿越历史而又不被历史淘汰的巨大价值。阅读经典方能穿越历史,才能坚守和珍视那些永恒的价值。老舍的这本《四世同堂》便是这样有着永恒价值的经典。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说实在的很多故事情节都很清晰的记得。这部作品在2009年还拍成过同名电视剧,由汪俊执导,黄磊、蒋勤勤、陈昊及元秋领衔主演。但是说过来,电视剧也好,原著小说也罢,只有读完整才能体会作者在这本书里想要表达的意思。

  《四世同堂》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为时代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的形象;将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同时,作品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折射出战争时期的人生百态。本书描写的中心,是四世同堂的祁家,家中的四代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面对战争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祁老太爷代表了旧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个安分守已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祁天佑是新旧过渡时期文化的代表,一个正直的生意人,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因不忍日本人“我是奸商”的侮辱而跳河自杀。祁瑞宣、祁瑞丰和祁瑞全处于新文化的氛围,但他们有各自的性格特点。瑞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化身,受长孙身份和现代知识文明的双重影响,身上时刻体现着理智与情感的碰撞。后终于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家庭伦理观念的束缚中寻找到一丝出口,配合老三搞地下工作,表现出敢于承担大事的一面。瑞全是那个时期激进青年的代表,他身上少了知识分子的儒雅,多了一份野蛮霸气,正是这些使得他敢于冲破家庭的羁绊,勇敢的走向抗日前线,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瑞丰是思想被奴化的知识分子,民族的危亡,对他来说只是简单地改换主子,他好吃懒做,甚至巴结日寇。小顺儿是家中的第四代,充满生机与活力,未来有无限的可能。同一个家族,不同代的人,思想有各自的差异,在战争面前,也显示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书中描写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钱默吟。钱默吟如果放在当时的和平环境,他会是一个闲散文人,养花弄草,品茶下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传统文人的济世情怀和爱国热情战胜了只顾个人安危的思想,在抗日战争面前变成英勇的战士。虽己年逾花甲,却仍奔波于抗日的活动中,有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毅力。钱默吟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在国家生死存亡面前,没有个人,只有我们,没有小家,只有大家。

  老舍迫于当时的大环境、大混乱,选择了投湖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老舍在本书中所表达的中华儿女面对外辱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却始终是本书成为历经时代沉淀被反复阅读的经典。我想,老舍先生如若看到如今中华大地处处繁荣之景象时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