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8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

  《由内向看世界》是一本由佐藤大 / 川上典李子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一):设计感和功能性应该怎么平衡

  日本设计圈有句话:做设计,好像送人鲜花。我们不能送女朋友一束狗尾巴草,送花是有花语的,代表不同意思。设计也是这样。

  听上去是不是又合理简单

  不同于小日本在建筑设计上的去民族化,他们的工业设计有着很强烈地域特点喜欢白色,更擅长控制阴影,也更喜欢在设计里加入实用功细节。本着送人鲜花的原则,我们能在这些个儿不高活着又抠搜的民族身上,找到一些艺术实用不怎么完美结合东西。虽然不完美,至少他们还有结合。

  本书的合著作者之一佐藤大,还有他们创办的Nendo(日语黏土的罗马拼音),一直在艺术和功能属性上拧巴着。他们把自己拧巴的结果整理出来,就是这本《从内向外看世界》。

  endo的诸多理念里,值得借鉴的有两个:一是用70分的创意做100分执行,二是用把简单的物品功能性发挥极致,甚至包括产品休息时候状态

  比如这种星巴克马克杯。杯子里的水很难空干,所以店员都喜欢把擦干净的杯子倒扣过来放。杯底加上这种装饰,就让空杯看上去像有咖啡一样

  这种2.4G无线鼠标的接收器,拔出来是一种小动物的尾巴,插在电脑上就好像是对应的动物钻进了你的笔电。

  还有这个沙漏保温杯,泡茶的时候需要倒过来。你可以自己决定泡茶的时间,另外喝的时候因为茶都在底部,也不会喝一口茶叶沫子。

  他们做了一款骨瓷调料罐。为了方便你知道谁是谁,Nendo把调料首字母发音的口型给做了上去……只要会说话就不会找错。

  最惊艳的是这个用铅笔削出来的巧克力。不同的铅笔是不同的巧克力口味,每次长肉都有一种开心的感觉

  怎样让产品有设计感,同时有用,是一个很拧巴的问题

  我们在站酷、behance或者类似网站上,经常能看到设计师们做的各种概念设计。有些设计就只能在天上,比如这个看着很完美的12306:严格遵循栅格化的设计原则,扁平风格统一的设计语言,但打死12306也不会用的。

  作为全国统一的在线火车票订购APP,他直到现在为止的关注点还在:怎么能让用户买到票还不死机,这么个阶段。就算哪天12306私有化,赶巧突然消费升级了,您至少出个简体中文看着还能对齐的UI出来,也许还能在考虑范围内。

  所以这种稿子,也就是设计师们自己炫手活儿的,看看就好。

  俗话云:中看不中用,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情况的。

  设计师就是艺术家,而艺术家本身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个性表达。表达这个词,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宣泄方式。你在王者语音宣泄,他在手绘板上文艺宣泄。但是表达这个事儿,是不管对方听不听的。换句话说,艺术家就可以给你送块臭豆腐以表爱意。不管对方懂不懂,这都是艺术。

  所以从最开始,设计师这个职业就踩在无比拧巴的境地上:要有自己的风格,还得有实用性。而想做纯粹的艺术设计,就别想着挣钱的事儿。无数设计老师就这么着往死里掰自己,想掰到用户体验角度。这事儿要真成了,你就是失去创作灵感需求方。不成的话,您依然还是追求自我表达的艺术家……

  艺术家无法放弃自我表达,不然还搞什么艺术。但是搞艺术做出来的就不是有日常功能的产品,那是艺术品,他们该去拍卖行落大锤。

  要怎样揉捏艺术和实用之间的缝隙,是让设计师们头疼的一大难题。Nendo在自己的领域做了不少尝试,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小参考。如此看来,他们做的东西也简单,也不简单。

  当然这不代表所有日本的工业设计都合理,大部分“有设计感”的东西依然是为了装逼牺牲功能性,好比无印良品的香薰机……

看着有加湿功能其实并没有,只能用特定的精油不能用非水溶性精油,留香时间超短,只适合晚上睡觉催眠用,最长只能开3个小时,超过时间要重新加水再开一次。深泽直人你丫死哪儿去了……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二):道 术

  全五星力荐这本书,之前对这个设计师不是特别了解,听行内人说是最近突然火起来的设计大师。而后看了几篇它的设计报道,对这个人唯一的印象就是“撸男”。为什么这么说?真的是特别高产,同时进行250+个项目,这是做设计吗?工业产品也要看工艺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反正我目前没有看过如此高产且设计作品惊艳的设计师了。

  这本书文字易读,翻译得也不错,日本人好像很偏爱写短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的小插画,非常可爱而且生动形象。你翻来看,这里面会有大量的这个小人物,佐藤大会将设计师的想法,通过这个可爱小人描述使用场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设计想法和工艺要求等,非常耐看。

  作者将设计方法总结出来,并以一页讲原理一页展示案例。这样结合的方式让读者特别容易理解,把道和术结合的相当好。它把设计方法总结了目录页的十种,都比较应用。这十种方法是应用力特别强的,甚至你发散思维去看,它可以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比如“隐藏法”,如果你要泡妹子的话,你得先引起她的好奇心,不可以一步就把自己展露在她面前,得留下引子,让她一步一步剥开最好。哈哈,限于篇幅,就不具体深入聊了。

  另外,它书中有讲到关于设计工作室经营的部分,我觉得还是相当实用的。设计不是艺术,应该尽可能充分了解市场,人内心的需求层面的东西。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经得起市场的推敲。完成客户销售业绩品牌形象提升都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部分,有时候甚至前者大于后者。

  唯一不满的就是书中没有将哪一个案例详细展开描述,前期调研和产品制作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又如何解决的。如果书中能加进这一点,我觉得就相当完美了。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三):佐藤大:我一直在水平思考

  佐藤大是谁?

  日本是个设计人才辈出国家。这大约和日本地方有关,人都卯足了劲要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同时也和日本天生的简洁意识带来的美感有关,因为这几乎就是“现代感”的起源

  在日本设计界如今大名鼎鼎的Nendo公司的创世人就叫佐藤大,2000年以第一名的身份毕业于早稻田建筑系。出身于加拿大的他并未走一条同学通常的精英建筑师成长之路:大师事务所卖苦力经验简历,熬到40出头自己开公司。这条路佐藤大觉得无趣,毕业后就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了。

  其实无论是彼时还是此时的日本,私宅和集合住宅开发都不像今天的中国那么多,近乎就是稀少。所以这就可以解释Nendo官网上建筑作品寥寥而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满满的原因。Nendo能看到的作品集不少,但这本《由内向外看世界》是国内唯一一本佐藤大本人讲解设计理念的著作。

  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Tokyo 2012

  在本书介绍的诸多设计中,尤其欣赏2012年东京星巴克的室内设计。在这个项目中,佐藤大并没有按照传统建筑师的思路局限在墙板柱做“垂直思考”,而是发挥了他强调的“水平思考”。即先从购物体验开始构思,再到室内的物质操作。因此在这里你看不到普通设计师习以为常的硬装软装的区分,满眼柜子(所谓硬装)和整齐渐变的书籍(所谓软装)完美匹配特色购买流程(使用),佐藤大极大的拓展了“室内设计”的范畴,非常精彩

  endo两个设计假设

  全书精华部分其实并不在佐藤大的所谓的设计十大方法,因为那些都是浅显的设计基本逻辑。真正精彩的在于佐藤大对于设计的两个基本假设。

  假设一:设计做为品牌塑造和营销核心,应抛弃专业的纵向思考,而采取水平思考。

  假设二:创造力的唯一技巧就是有限的时间。速度是Nendo的核心竞争力。佐藤大不要一个100分的创意,他要10个70分的创意,然后快速选择一个转化为100分的设计。以上两个假设深刻的影响了Nendo作品。

  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

  以上文介绍的东京星巴克为例,如果传统精英建筑师来做,他第一个反应是“垂直思考”:构成建筑的几大要素能不能颠覆?楼板能不能弯曲柱子能不能消失墙能不能不落地围护体系能不能半透明。如果某项可以实现,那么他又会琢磨如何把背后的构造按照形式美的逻辑呈现。要是这一切都有幸逃过甲方审查又恰好符合造价及工艺,那么就可以心满意足一篇文章发表谈谈哲学批判了。

  可佐藤大毕竟是19岁开过贸易公司的“生意人”,学究他没兴趣,只是想服务企业。所以“水平思考”是他愿意也擅长的。佐藤大的思路是单纯买咖啡这事不好玩,得颠覆下(请注意他的同行也想要颠覆,但目标永远是建成环境通俗点就是软装硬装。佐藤大除此之外还想着颠覆的是“事情”)。

  他于是水平类比到买书。买一本需要阅读的书进而了解和换取一杯习以为常的咖啡,在一个书店氛围里,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家星巴克附近还有三家星巴克,但参观人流需要排队三小时,且创造了开店三周两万人的访客记录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墙板柱本身并不清楚也没有兴趣,但所有人都对自己能“参与进去的事情”有兴趣。永远不要把自己只局限在专业的范畴去考虑问题,这是水平思考的精髓

  endo的核心秘密:异化

  好,你感觉现在已经学会了水平思考。看到书店已经能够联想到咖啡馆游乐场酒吧,可你真的最后能拿一稿像Nendo一样有趣的设计的吗?抱歉,你恐怕还不能。我们以Nendo给三宅一生专卖店设计为例演示一下。

  endo的对设计介绍是这么说的:“Tomatch the bag, we abandoned the standard hard, flat and smooth fixtures foundin most shops, and created a set of variable-height fixtures made of thin steelrods that stand like a field of prairie grass in the shop, with a similar vague, undefined shape like the bag.”

  说白了人家就是让你体验到一堆包包在大草原上的感觉。这“创意”够俗的,还真就是佐藤大讲的“我们就是70分的创意”。但是接下去,差距就来了。正常人一般就顺着“逻辑”来:要草原,我去买点假树叶屋顶上一挂。再不行,来几朵真花,上玫瑰牡丹,包周围花瓣洒一圈。下血本做到极致,就上建材市场买人工草坪全铺满,草原音乐继而响起。

  逻辑哪错了?不是错,这逻辑当然没错。可设计只靠逻辑还不够动人。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面告诉我们,打动一个人可以通过三个方式,逻辑仅仅是其中之一。剩下的两招分别是人格情感。形式如何操作才能实现情感或者人格的触动?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异化”。

  其实Nendo就干了一件事,把花草异化为一堆7mm的金属杆,但这简单的一笔,完全和之前硬上真花真草形成截然不同感受:因为“人为”操作异化,你能感受到人格方面趣味,且异化的同时还能想象自然美好(需牢记我们记忆中的自然永远比你看到的真花真草美),情感(情感通常和本能相关)上的冲击继续加强。同时金属杆能更好的把Bilbao不定形的感觉衬托出来,逻辑也没问题。关键这笔“异化”,你就是让佐藤大再来设计一次也未必做成一样,这种偶然性更加强了在“人格”方面的触动。

  设计驱动型与技术驱动型

  还记得垂直思考的方式吗?我们可不可以把一根柱子做的很细?当然,有钱就可以。谁来操作,结果都是一样。我愿意把有这样追求的企业,叫做“技术驱动型”公司。而像Nendo这样最妙一笔在“异化”上的,叫“设计驱动型”公司。

  不是一家公司做“设计”它就是“设计驱动型”,做“技术”就是“技术驱动型”。今天所有的产品都是设计+技术的结合体,关键看你哪一点远超同行平均水平。和Nendo比,也许国内绝大多数“设计公司”都是“技术驱动型”公司。

  希望佐藤大这本《由内向外看世界》能让更多学生和设计师走出象牙塔,张开双臂拥抱真实社会复杂人性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四):设计方法

  作者:佐藤大

  设计师的工作不是制作奇形怪状的东西,也不是简单地让物体看起来更有型。设计本质 上是解决问题寻找新方法。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利用全新的方法,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被常规思维所束缚,而应该尽量开阔思路。不过,也别忘了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设计,就是让这个世界上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这种情况和那种情况之间,都能用更加适合的形式连接起来的思考和行动。

  # Nendo式思考

  ## 以“面”思考

  ### 品牌价值的网状节点传播

  外国企业有一种企业应该有的清晰远景和蓝图。比如,在未来的某一段时期内,某一种商品的定位具体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企业高层和创意总监,对于品牌效应抱着非常清晰的姿态,对市场的判断也精准而迅速。会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东西。要让整个品牌都提升的强烈愿望。这比提高一个产品的销量,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提升企业和商品本身的品牌价值,带动该公司其他产品的销量,推动公司内部的革新意识,以及促进整个业界的商业活力。

  ###将“平面思维”运用到一切商业活动中

  主动向用户展示商品的价值。从整体上来考虑,把所有的产品合在一起来考量。

  不是简单地把商品摆在顾客面前,而是应该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设计理念如何,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同时,这种影响不仅限于当下,要发展性地看待,在昨天、今天、明天形成的整个时间轴上来分析,这样才能更立体。

  “平面思维”带来的益处。1.系列整体产品更不易被模仿 2.能让各个产品之间保持平衡或得有效收益,行成立体性的产品策略(有获利低下、公关效果和信息生高的产品(流量产品),也要有获利可观的,也要有高阶的)

  在超市出售的商品,最重要的就是包装和产品的大众化。

  ## “退一步”设计理念

  “退一步”战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一步”,留出空间让顾客使用自己的能力,也让商品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越是产品众多的店铺,就越能看出这种“退一步”的方法带来的好处。

  “退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在设计形式上面’退一步’,努力增加产品的表现力; 二是指从’退一步’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事物。

  ### ACUO口气清新糖

  人们决定要不要购买一件商品通常只需要0.2秒,这就要求口香糖包装必须瞬间打动顾客,所以,为了便于销售以及与其它公司的产品做出差别,包装往往容易被设计得艳丽抢眼。佐藤大的设想是,希望设计出就算二十多岁或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拿在手上也不会感到难为情的包装,于是试着采取了“尽量退一步,让颜色看上去不那么明显”的方法。虽说决定买不买只需要0.2秒,但是一旦买下,这个产品就会陪伴顾客度过几天甚至几周的漫长时光。

  ### Coca-Cola Bottleware 餐具

  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1886年。现在仍在使用的纳钙玻璃材质的饮料瓶是1916年开发出来的,1957年,当可口可乐流入日本市场之后,这种瓶子也渐渐流行起来。为了设计出一种“当人们位于黑暗中也能轻易分辨出的”瓶子,设计师将注意力放在瓶子中间部位,于是,这种特殊弧形瓶出现了。在此之后,这种瓶子就成为了可口可乐的标志性包装。

  —佐藤大充分了解客户的产品的历史原因。

  endo接到的项目是把瓶子中部分不能回收的瓶子改造成餐具,但如果完全使用这些再生玻璃,就不避免地出现气泡和歪斜的情况。大家对这个也束手无策,经过不断尝试后只能让为这就是再生玻璃的真正魅力所在。于是,他们选择了尽量简练的造型,颜色也直接保留了玻璃本身独特的‘佐治亚之绿’。看上去仿佛就是直接将可口可乐瓶子的上半部分切掉的瓶底。并保留了原瓶子底部的防滑压纹(每个拿起可乐一饮而尽的人都能注意到)。 红色与白色可口的标志性颜色,在这个系列上并未使用,而是通过保留瓶身的经典造型和肌理,换一种角度,重新诠释可口可乐玻璃瓶的经典。

  ### 米花林糖包装

  佐藤大在每次会议都会有灵感出现,源于他拥有的超强专注力。

  在与客户代表会议时,本人不会做任何笔记,做在旁边的管理者和项目负责人都会做一些记录,但是从会议开始到结束,佐藤大都只是集中精力听对方说话。

  当听到对方代表说“如果看不到袋子里的东西,米花糖就卖不出去”的时候,佐藤大脑海里就在想:“要做到这一点,将包装设计成不完全透明就可以了吧?” “但他心里很清楚,只要采取和别人一样的方法,就根本不可能卖得比别人好。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候,我注意到了原来的商品名——‘米花林’。但是,这个名字本身是有问题的,首先,一般人很难理解’花林’究竟是什么东西;而且,原料是产自于冲绳的黑糖,所以包装的颜色是黄色,不过这一般会让人出联想到木瓜吧。我向客户建议修改产品名,让人们看到它就能想到是用黑糖制作的米花糖。但并不是说要换成一个全新的名字,同时也希望能尽量避免新名字比现用名长。因为商品名一长,印在包装上的文字就会变小。” 另外配上刺激购买者食欲的图片。“因为米花糖吃起来一般是’咔嚓咔嚓’的感觉。

  ## 营造“违和感”

  ###“周边视”

  在不间断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违和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说,有的东西单独存在时不怎么显眼,但一旦连续出现就很容易被人发现。就像我们每天都去同一家店吃面,久了自然而然就能吃出做法上的差异了。

  “运动观察力”,观察动态事物的“动态视力”以及瞬间捕捉大量信息的“瞬间视力”,还有同时观察大范围内局势的能力“周边视力”。 “周边视”通常比“中心视”看到的东西更多,反应也会更快。 这告诉我们做设计师不要将目光局限在某件事物上。

  ###“俯瞰式”和“仰望式”

  “俯瞰式”一般是建筑师使用得较多。比如设计一个建筑的时候,我们要先整体考察城市环境,然后再思考怎么让自己的作品符合整个城市的味道。

  “仰望式”从手边的东西开始,比如一个杯子,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会去想它适合摆在什么样的桌子,需要什么风格的房间,以及被什么样的人使用,周围的环境如何,城市是什么样的城市…像这样一点点展开视线,一点点感觉造物主的魅力所在。

  ### Starbucks Espresso Journey

  该项目是为推广由浓咖啡调制的饮品而策划的。项目展馆位于东京,特色街头时装店的聚集地的回廊空间,设计的是空间。

  项目开始时,佐藤大开始思考,“在书店挑选一本书的怡然自得与喝完一杯咖啡的舒畅心情,两者其实很相似的。”

  走进店里,你就会看见书加上摆满了书,这些书被分成九种颜色,每一种颜色都对应一种咖啡。顾客可以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然后一边读里面的介绍,一边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选好想点的咖啡后,再拿着这本书到收款台,就能换到一杯美味的咖啡了。同时,还可以拿一份介绍咖啡制作方法的简章,看过之后,沿着虚线打开,还能当玻璃的杯套使用。

  精心为自己挑选一杯咖啡,就像在书店为自己淘一本恰到好处的书,两者都是难得的美妙体验。和普通星巴克店的热闹不同,这里的环境都非常安静,弥漫着陌生却让人沉迷的“违和感。

  对品牌营销来说,最能抓住人心的,一定不是多么复杂的逻辑,而是那种一瞬间就能走入心里的东西。而且,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必然能让他们记得很久,每一次看到这个品牌,总会想到那个印象颇深的设计,“啊,总觉得怪怪的”“嗯,还真不错”。

  ## “打破”平衡

  某些企业中“应该被打破的”,可能是一些早已根深蒂固的既存概念。有的东西在五年前、十年前兴许还有用,但时代在不断发展,如果企业始终抱着这些过时的理念,自然就会因为抓不住时代的发展脉络而止步不前。企业之所以会聘请外来设计师,最初始的动机肯定是希望这些设计师能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服专卖店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顾客在店内停留的时间越久,越有可能购买商品。但一般顾客都不是一个人来逛店,通常会有家人陪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陪同的人通常都会觉得逛店非常无聊,所以显得不耐烦。我们也观察到,在决定买不买一件衣服时,最后拍板的一定是妻子。于是我们明白,必须改变现在的店内环境,给顾客制造一个安静舒适环境,让顾客在放心试装的同时还能和亲人顺利交流。

  ### “突破”的具体方式

  1.先消减一部分本来的构造,然后用别的方式补充完整

  2.通过模糊事物边界线的方式打破平衡,带给人完全不事的体验

  3.在已有构成部分上,寻找一个特殊的点,然后将其打破,由此让整个设计更特别

  4.打破整个物体主次部分的平衡感,发现新的功能

  ## 猎奇心理与“隐藏法”的设计理念

  利用每个人都有的好奇心,通过隐藏事物的某些部分来唤起人们的兴趣,如果这个过程让他们开心了,他们就有可能不由自主地想要体验我们的空间和产品。

  1.将人们能看到的东西遮挡一部分,引导人们看得更远

  2.省略一部分结构,让表达变得干脆简洁

  3.隐藏周围的部分事物,强调对象物体

  4.进行反转设计,让人们进一步关注本应该在表面的东西

  谁都喜欢接近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将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隐藏起来,当人们自己去发现的时候,反而会产生意外的惊喜。

  ## 轻轻松松制作

  聪明的设计师可以尝试让自己设计的产品不要过于完美,通过适当的留白,让用户也有机会参与到造物的过程中来。

  ## 先集中

  为了衬托“主角”,而设置无数“配角”

  时代愈复杂,愈要追求简约

  ## 休息时间,别有洞天

  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某个产品时,更多的是考虑它在被使用时候的状态,然而事实是,很多产品不被使用的时间比被使用的时间长得多。研究事物被闲置的时候,也就是事物“休息时间”的状态。然后加以合理设计利用,赋予它们全新的价值。

  ###ILLOIHA OMOTESANDO 人造攀岩墙

  健身会所在一栋大厦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两层之间有楼梯连通。当时,客户提出的意见是,“这面墙又大又显眼,显得空旷,希望可以稍微设计一点儿什么东西。”佐藤提出了设计一个室内攀岩墙的方案。因为墙壁很高,在这里设计一个攀岩墙不仅能突出健身中心的特色,还能收取一定的使用费,这无疑给健身中心带来了一笔新的收入。于是,佐藤收集了很多画框、架子、镜子、鹿头和鸟笼等装饰物,挂满了整面墙。每一个抓手,都是精心设计的产物。一面颇具艺术气息的室内攀岩墙诞生了,它不仅是一面攀岩墙,在无人攀岩的时候还能作为不错的艺术品供人欣赏。

  ## 混搭

  将两个平时看起来毫不相样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价值,这就是混搭。

  “退一步”是减法,“聚集”是加法,“休息时间”是减法的话,那么“混搭”就是因数分解和加法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就算是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事物,或者原本互相矛盾的事物,设计师也能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亲和性”,发现新的味道,发掘出新的可能性。

  “混搭”,充分利用了唐纳德·诺曼的认知心理学的“示能”设计的理念,指将本来无意识的人们引导向某种特定行为的信号。这要依靠使用者已有的经验和常识,也就是我们可以借助各种生活经验来理解当下的设计。

  如果能够自主地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就能挣脱旧思维的束缚。这需要我们随时关注身边的世界,而且,旺盛的求知欲和强大的洞察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 Chocolate pencils

  在这设计中,佐藤设计了装铅笔用的托盘,辻口做出了很多可可浓度各异的“巧克力铅笔”。一般情况下,蛋糕和铅笔是根本不会发生关联的,但是在这里,却因为“切削”这一个共同点而走到了一起。另外,本来平常削掉的铅笔碎屑都是扔掉的,在这里却变成了主要成份,这也是这个设计的妙趣之所在。

  ##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由于预算和时间方面的原因,希望利用现有技术开发出新产品,虽然没办法完全从零开始设计,但还是希望能开发出新的功能来。

  ### 秋田木工

  # Nendo的行动术

  1. “耕耘”——创造让创意得以实现的环境和状况

  2.“培育” ——和客户一起思考,完善创意

  3.“收获”——为了实现创意而努力收获。

  将70分的创意做成100分的设计的公司。

  大量寻找“70分”的创意,用三倍的速度收集到超越客户期待的会议资料。

  三分之一的时间想提案,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修正完善方案。

  #其它

  ##书本的设计有意思的地方

  章节的排版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五):设计与未来

  设计,就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将设计与纯艺术的目的划分开来了。

  佐藤大,Nendo工作室创始人,年轻的日本新生代设计师,通过自己多年在实战中磨砺出的经验,为学习设计创意的人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意见。比如将光电鼠标USB插头做成可爱的动物尾巴形状,看不见门的门,褶皱纸再利用而成的“cabbage chair”,不用盒子的最简纸抽等等,无数创意产物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也许很多人都想学设计,而做设计之人必备的一项宝贵品质,就是心中常能想着他人,他人的需求、渴望、期盼、心情种种。没有对于使用者体验的觉察,就不能设计出为世人带来更好未来的设计。

  设计师就是要用创意改变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六):值得学习

  很多年没有看设计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有大段大段文字的。这次是被佐藤大的思考法和行动术几个诱人的词所吸引。书中展示了很多他的设计作品,并诠释了设计其设计理念,让我不得不佩服那些设计思维。尤其是书中所介绍的:以“面”思考、“退一步”设计理念、营造“违和感”、“打破”平衡、猎奇心理与“隐藏法”的设计理念、另辟蹊径,寻求“混搭”、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等几个法则都让我很受用,引发思考。我已经脱离设计界那么多年倒不可惜,可惜的是我在混设计界的时候不用心,不好学,浪费了那时候的机会,现在想来真是件可怕的事情。

  书中简摘:

  1、 感官设计,其最大特色就是尽量让包装的元素少一点,保持画面简洁,让人易于感知。

  2、 西班牙鞋子品牌Camper大阪店。让一双双鞋子在头顶上自由得“漫步”,以此展现独特的品牌魅力。

  3、远山商社的“HALSUIT”东冈山店是男士西服专卖店,将店铺设计成需要穿西装的办公环境。改变传统服装店试衣间一般位于店铺的角落,将试衣间设计在店铺正中央(玻璃圆筒状),方便试衣人员和亲人顺利交流。

  4、有必要好好思考事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不太发挥本身作用时的状态,然后加以合理设计利用,赋予它们全新的价值。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七):佐藤大与Nendo的思考方法

  无疑,由佐藤大自己写的第二章是重点,含金量最高的一章,前面第一章介绍的很多设计思维方式也很有用。

  从第二章开始讲起。nendo的目标,是稳定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设计,一个“平台式”的地方。区别于毫无创意的“流水线操作”,和外包绘图的“机械性操作”,两者都是设计事务所的无底洞,一旦涉足难以脱身。

  佐藤大提出3点,来活用创意。努力将70分的创意做成100分的设计,而不是将100分的创意做成40分的设计。

  项目热身,了解客户的期待。设计的结果,就是超越客户的期待,最大的冒险,就是在不知道客户的要求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设计。设计师应该要跟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期待,发掘期待,让双方建立起一张共同的蓝图。

  (公司的历史和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手产品的具体定位、目标、短期目标以及长期愿景、卖场的环境、竞争产品的发展动向、用户的期待、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案例等等)

  培育创意。nendo的2个特征:1)大量寻找70分创意,保证稳定,如果要求自己拿出100分创意则很容易失败 2)3倍速度设计。“重视速度感”的思考方式,“大部分人都将坚定不移地认为,所花时间和作品的质量是成正比的,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在思考创意时,这种规则是完全不存在的。” 快速能让余下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修正完善方案,就算失败也有时间补救。

  收获创意,团队合作。其实没什么

  介绍第一张比较有用的思考方法。

  - 品牌效应,以“面”思考。比销量利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企业和商品本身的品牌价值。将产品研发作为一种宣传品牌魅力和企业文化、进行理念传达的手段。

  - 思考产品的“休息时间”。寻找事物新的可能性,

  - 打破环境。 “我随时都在考虑,如何在保持事物本质的同时,打破它周围的环境,打破环境之后又该怎么做。很多人们坚定不移地守护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 不要设计过了头。“有时候,如果产品的完成度太高,反而会让使用者感觉到死板和拘束,好像设计者强迫他们一样” 通过适当的留白,让用户也有机会参与到造物的过程中来,亲自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自由改变的程度要留一部分。

  - 隐藏唤起好奇心。“如果这个过程让他们开心了,他们就有可能不由自主地想要体验我们的空间和产品。”如果将商品全部摆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人呢们指挥往里看一眼,然后毫不留恋地直接走开了,只有通过不完全展示事物,才有可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被自己的设计所吸引。

  “对品牌营销来说,最能抓住人心的,一定不是多么复杂的逻辑,而是那种一瞬间就能走入人心里的东西。”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八):由内向外看世界,笔记

  设计是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思考法

  1:面的思考: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带动其他产品销量比卖一个产品重要。

  专注于树干的搭建比苛求树叶的差别重要,否则初看整棵树时一定觉得怪。

  主动展示价值,研发理念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初次联系后就试用了产品,进行调研,正式拜访时,具体方案已经做好了。

  平面化商品展示会的好处:不会轻易被模仿。单个产品太容易被仿造。

  不用计较单个产品的盈利,既有公关产品也有盈利产品。

  当会议室设计成博物馆,仿佛有什么被打破,刺激了工作人员的激情。

  不要突兀感,要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户:把我们的事完全当做自己事情的工作态度:策划案包含全尺寸模型,理论基础强大且精细入微。

  2:退一步

  让顾客发挥自己的能力。

  善于思考,每一个细节都吹一个说法,其实也是自己幻想中的调研。

  3:违和感

  要去想,然后要敢想。想玩了要大胆的吹起来。

  出来深圳做的信号接收器时,没有任何想法,抄了一堆壳便以为自己会设计了。现在接到项目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产品的使用场景有哪些问题,没有问题有哪些创意点可以突破……而不再是找造型抄了。没有灵魂。

  4:打破平衡

  如果设计师不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必须先找出问题再开始设计。

  企业之所以会亲情,外来设计师,动机就是希望这些设计师能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企业比较擅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一步步壮大,而苹果公司风世界知名企业,他们的发展可能都是跳跃性的。

  打破顾客熟悉的经营模式。

  把隐藏的东西展现出来并特色化。

  突破的可能性列举:

  1:先消减一部分本来的构造,然后用别的方式补充完整。

  2:模糊食物边界线。

  3:在已有构成的部分上,寻找一个特殊点去打破。

  4:改变物体的主次关系。

  5:改变尺寸。

  5:猎奇心理与隐藏法

  如果将商品全部摆在看得见的地方,人们只会看一眼就走开。只有不完全展示事物,才能引发好奇心,从而让人们被设计所吸引。

  但遮挡太过,会不足以引发好奇。

  7:总之,先集中

  为了衬托主角而设置无数配角:无数白鞋子中衬托出真正展示的鞋子。

  所谓设计,犹如赠人鲜花:设计不仅要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更要通过观察和理解揣测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

  Clinkclip:将本来乱七八糟的曲别针扣成一个圈,使用时候再按需自取。

  8:休息时间,别有洞天

  很多产品闲置时间比使用时间长很多,当它们注意的时候,又有什么意义呢?加以合理利用,赋予它们全新的价值。

  例:星巴克的杯底咖啡

  9:另辟蹊径,寻求混搭

  不要妥协,永远做出让自己百分之一百二十满意的提案。不要等客户有什么要求了再行动,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自己发现的东西。

  无论是游戏、运动还是设计,都是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基础上修建自己的实力。有时候我们可以思考如果情况稍微改变会怎样。比如,足球比赛中如果每个队员允许用一次手,战略会完全不同。很多人们坚定不移守护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行动法

  1:越努力越贫穷

  越努力做设计,越赚不到钱。而培养出流水线模式,不去在意创意和独创性,即使刚毕业的设计师也可以轻松学会,才能增加收益。创意在我们事务所的全部业务中所占比例只有一到两成,而创意是区分一个事务所最大的元素。

  2:耕耘现状

  设计的结果是,超越客户的期待。那就必须先通过项目热身去了解客户的期待,绝对不要在不知道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设计,这是那些自以为才华横溢的人容易失足之处。如果和客户交流很多次后,都抓不住他在期待什么,或者根本没有期待,就拒绝。没有期待就无法做出回应。需要想办法通过交流让双方建立起共同的蓝图。

  也就是前期建议书沟通的重要性了。带着概念最好是可视化的草图或者意向图去和客户沟通方向后,再做设计。此时最好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让整个项目变得丰富立体。比如多设计一些产品形成互补系列,连带着周围环境一起设计……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九):设计的目的

  有一天上艺术思维课的时候老师问,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许多同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最后总结是你又需要,我,给你需要。佐藤说,所谓设计本质上就是为解决问题寻找方法,他是nedo的项目运营设计师,说实在点,他是个生意人,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手段将他的设计让顾客、消费者接受于是,案例便产生了。用最简洁的设计来表达nedo的语言,设计就像烹饪,厨师在尽力保留食材的原味的同时又用一种巧妙的手法去烹饪,并展现在食客的眼前,这其中免不了失败、尝试、创新但人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书中结尾将话题转向设计师本人,准确的讲是这个群体,如何保持源源不断的设计、如何让设计灵感不枯竭。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下雨天穿雨鞋的人袜子湿的可能性比不穿雨鞋的人大吗?有时候你越是刻意想去规避什么事那么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所以生活和设计一样,只管大胆往前走,多走多看,想你所想,不要被一些东西禁锢。还有一句也告诫我自己,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仔细,尤其是设计,nedo在这十余年能有这么迅速的发展就是十年如一日的谨慎对待每一件工作。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比光鲜的外貌更重要

  《由内向外看世界》读后感(十):世界那么大,如何去看他?

  《由内向外看世界》——世界那么大,如何去看他?

  这个叫做佐藤大的家伙,穿白衬衫架眼镜,拿着一个纸杯思索的样子被印成封面。没读之前,曾猜想是类似设计方法论之类的古板读物,或设计师本人的设计成功学介绍。

  随便翻翻,到先被排版“收买”: 字号大小、间距合适,照片和简图安排得当。比起曾经看过的某大师满篇爬字的报告体排版,此书看起来分外轻松愉快!

  通篇畅读,真好,不是教科书,有点像看小故事,佐藤带领团队一一闯关的小故事。他面对的客户真是种类繁多:食品包装,产品设计,橱窗陈列,展览策划......越往后看越感觉——佐藤君,还有哪个行业你不涉及啊!!当然,人家最后还特别说明了,虽然不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一定是 “设计方面的专家”这样霸气的话。也确实佐藤在书里总结的那些“闯关技能”是任何行业都能参照的。

  此外,个人感觉这本书其实是为大众所写,而不是仅为了给设计师看吧。因为在读的时候我可以随着佐藤的引导将自己放在不同的角度去体验他的设计。感觉一会儿自己是设计师,一会儿又成为安排团队的管理者,一会儿秒变消费者。他平时思考的时候应该也经常变换角色去考虑设计方案吧?这家伙是处女加天蝎座的合体吗?可惜没有查出他的星座......不过读到后面我又怀疑他是火像狮子座之类,因为他讲到工作效率,发现他们做设计都如此快!!而且居然否定了常规认为的“慢工出细活”这样的观念。还挺吃惊的!对于在工作中经常抱怨的诸如各种资金和时间限制的问题,在他看来一样都不能称为做不好产品的原因,这点真心给懒人以致命打击......

  说说书里最喜欢的两个思考方式,一个是需要“退一步”的设计理念。其实作为设计师来讲,这点非常难控制,因为我们经常在创作的时候很难一边保持旺盛的创作欲,一边压抑一下自己,不能让设计太过火!佐藤在这点上就比较理性,深得我心。他的许多设计也是初看觉得“很安静”,再看觉得“很厉害”的“狠角色”。当然有人认为他是“无聊和乏味”的设计,我以为这些评论者只是不哈这种简洁现代的风格,但不应该以此否定充满智慧的设计!什么是无聊和乏味?抢眼的颜色和使劲儿熬造型吗??好吧,反正我不会选后者。

  除了“退一步”,印象很深刻的还有关于物品“休息时间”的章节。在佐藤眼中,一件物品在使用之外的时间也依然可以被巧妙设计,想来购买到这种物品,我必然会有“赚到了”的感觉。谁不希望自己花一份钱收到多重感受呢?而且这也往往能赋予物品有更多的意义,不会因为它失去唯一的使用功能而从此被打入冷宫。

  总之看完书,会有增加“新技能”的感觉。对那些已经存在之前却没有去细心体会过的设计,我会重新思考它的意义从而发现新乐趣。看完佐藤的书,你或许能以不同以往的角度欣赏一件设计作品,哪怕他只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但因为你看它的眼光变了,于是,觉得身边美好的事物有多起来了,不是吗?

  这就是设计带来的快乐吧!恩,是这个叫佐藤大的家伙教我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