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尘埃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尘埃记读后感10篇

2018-06-10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尘埃记读后感10篇

  《尘埃记》是一本由[美]休·豪伊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尘埃记》读后感(一):能让故事质感的好文字

  在阅读故事类书籍方面,我有一个很不好习惯,就是会跳跃一些章节,直接阅读后面我认为有价值部分情况一般分两种:故事中某些情节或某些叙述太过冗长乏味,我挑拣着阅读,这类故事我一般不会在回头去看我所错过的部分。还有一种,故事写得太过精彩,令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结局,但自己一时间又无法将其全部阅读完,为了保证阅读质量,又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会先阅读故事结局再回过头细细品读前面的章节。我为何特意要讲这些呢?这就不得不说说,造成我前一种不好阅读习惯的情况。我们泱泱大国网文不乏文笔优美引人入胜的好文,但中国网文女作者小说时,由于其细腻情感使然,常常会用很长的一段心理描写或者人物面部情绪上的变化,从侧面突出人物的性格或者品性。更多时候是用一大段华丽辞藻堆砌出一个风华绝代举世无双的非人类主人公,看多便感觉有些乏味了。

  因为未曾读过《羊毛战记》,所以刚开始看《尘埃记》时,特别是看序曲当中两人的对话,有种不知所云的感觉。其实《尘埃记》跟中国言情网文有一相似之处,便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事,它非要用一整个章节来叙述,但即便如此你也会愿意一字不漏地将它读完。一是它的文字有种磁力,可以牢牢地吸引你。二是即便作者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叙述一件事,也不会令你觉得冗长乏味。当然作者叙述的方式与中国言情网文侧重点不同的,作者的叙述方式能给我们带来更强烈画面感。

  当读到夏洛特联系上茱丽叶时,我内心兴奋了,因为我深知夏洛特的处境有多危险,也深知夏洛特能为茱丽叶带来怎样重要消息,她刚刚所经历的,以及她接下来要面对的,都在向我们说明情况有多么的危机。可当我在为夏洛特联系上茱丽叶开心时,我却忽略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茱丽叶是否会相信夏洛特向她讲述的情况,唉~真是让人焦急。读《尘埃记》有些辛苦地方,就是你总会为故事内的人物操碎了心,而你又帮不上任何忙,只能瞎操心。《尘埃记》最让我不喜欢的地方是它打破我早睡早起的习惯,呜~好吧,是我不好。

  《尘埃记》的剧情发展紧凑,作者很成功地为读都营造了紧张刺激惊险氛围,而且对于人物的刻画,虽然没有什么冗长的介绍,但通过故事的发展,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愈发的生动鲜明,有种看电影的感觉,虽然没有音响特效,但很自然在脑海里就会形成立体的图像影音,不得不承认《尘埃记》的文字能让故事带有质感。对于像我这种对好书没什么把持能力的人,一看《尘埃记》就会超过平时设定休息时间,而且觉得睡前放下这本书,是件蛮困难的事,但考虑到次日的安排,只能忍痛放下书籍了。

  《尘埃记》读后感(二):收获巨大成功

  休•豪伊的这本《尘埃记》,是之前收获巨大成功的《羊毛战记》的续篇。尽管是直接承接之前的故事,但即使是没有读过之前的故事,理解这本《尘埃记》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羊毛战记》的故事似乎要复杂一些,那是对于一个既成的体系的摧毁与重构。而《尘埃记》,则是发生在这个被重建的体系之中的。但即便如此,《尘埃记》所讲的,还是一个反叛的故事——尽管在最初,他们仅仅是为了拯救某些人。可当整个体系与他们为敌,他们要拯救的,便是他人,连同上自己了。

  这又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诉求。在科幻的世界里,几亿光年外的世界是“全新的”,但作者所指涉的,却是我们都熟悉现实。这便是“用科幻书写真实”的含义

  《尘埃记》读后感(三):在漫长的静音里,我听到你

  从《羊毛战记》到这本《尘埃记》,休·豪伊所构建是以地堡为中心的微缩世界,人们在地堡中生存,各司其职努力维持这个小世界的平衡。然而,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被监控的,无论是个人的生存与消亡亦或是整个地堡的命运

  茱丽叶大概不能算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她没有高超武力值,也不特别的聪明,但她却有独特魅力。在《羊毛战记》中,茱丽叶被送出去“清洗镜头”,面对未知的外面的世界,茱丽叶勇敢的翻越过了视线所及的山头,意外来到了另一座地堡。她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会跳出地堡的思维陷阱,做出不同的选择。也正因为她的不同,她得到了更多的信任拥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支撑判断。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因为秩序需要维持,人类的天性需要控制才会收敛。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权力的争夺,在地堡这样深度压抑的地方,人性被严格控制,看似顺理成章制度就像一根紧绷的绳子,终归是要断的。

  信任是永远话题。《羊毛战记》里是茱丽叶与第十七地堡里的孤儿互相获取信任的过程。而在《尘埃记》中,一意孤行的钻掘受到质疑,来自第一地堡的攻击令许多人死亡,少数人逃往第十七地堡。他们与茱丽叶之间,很难用信任来互相支持。而最后也是因为这份信任,他们才得以逃出生天。茱丽叶和夏洛特的相见在故事的最后,在电波中他们并没有取得完全的信任,然而在关键时刻,茱丽叶相信那些红线所指的地方就是希望,所以他们在希望之地汇聚,取得最终的信任。

  我想卢卡斯一定是浪漫的,尽管书中对感情的描写略感匮乏,以星空背景男子,他与茱丽叶的故事应该更紧张一些,对于一些事情他们是有不同的看法的,而他们又彼此支持着,矛盾冲突张力该使故事更好看

  读《羊毛战记》的时候,就感叹这个设定的奇妙,当时觉得有些烂尾,幸好有《尘埃记》的补足,很多谜团得以解释。如果作者可以再细心雕琢一番,这个设定完全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年份来谱写不同的篇章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虽然在情感的描述方面有些缺乏,但情节不失精彩,可以一读。

  《尘埃记》读后感(四):依旧好看 但不如上一部

  《羊毛战记》的续集,讲述了朱丽叶和第一地堡的兄妹俩合力抗争的过程以及逃出生天的大结局。保持了前做的多线索叙事方式,整体上仍是紧张而引人入胜。书中在情节之外,依旧讨论了在此种社会中,人们的自私情绪、集体愚蠢和对人性的利用等等,同时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永不消亡的人性中的美好进行了歌颂和赞美

  但是我仍觉得这本书,是不如上一部的,其中有两个情节问题,一是关于线索的,小说的线索悬念是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关键,俗称挖坑,挖坑容易填坑难,考验作者真正水平的是填坑能力,有些作者是没能力填坑的,这也是那么多网文烂尾的原因。填坑本身,也需要填得圆满合理面面俱到,不能乱填,而这本书恰恰这点没做好。在故事中段,作者安排了18地堡被袭击,大部分人都死在里面,只有朱丽叶和少部分人逃出的情节,这段情节前后对应没问题,讲述地也是惊心动魄,但一个大问题是他通过一次大抹杀,直接去除掉了许多人物和矛盾的结尾问题,通过这样“埋葬所有”一个大填坑让很多坑算是填完了,这就有点差劲了。可以设想下,若是《冰与火之歌》从第六卷这样写,异鬼攻破长城,灭掉了整个维斯特洛的所有家族,这样可以让数十个线索都结束了,之后龙女骑龙带着大军大战异鬼,冰火决战时引发了大爆炸,让95%的维斯特洛炸平或是沉入海底,一切都结束了——这样写也算合理,但是读者会怎么说??

  另一个问题是大圆满结局,总有刻意安排的感觉,最后的情节发展得太快,心想事成和巧合太多,明显感觉到作者的操纵感,要是能多写一本,让后续故事再发展几轮,自然而然一些就好了。

  《尘埃记》读后感(五):结束即开始

  《尘埃记》读完,《羊毛战记》就算真正地结束了。在读《羊毛战记》的时候我并没想到它还会继续,我看到一颗种子埋下去,我以为那就是最好的结局。

  休•豪伊显然并不这样看。

  《尘埃记》让那颗种子破土发芽,然后又描述了一部真正的灾难片给我们。当然,那冲进眼睛里的暗夜星星还是带给了读者希望,而且这希望大有希望。

  茱丽叶的坚持最终让第十八地堡遭受毁灭,和地堡中的多数人一样,茱丽叶也失去了亲爱朋友爱人,那些猜疑和责备理所当然。如果换作是我,或许也宁愿选择不知道真相,在第十八地堡中平静地活下去,静待命运地安排(仔细想一想,这或许就是地球人的命运,着实可怕)。然而,地球之所以有这些伟大历史,就是因为它一直会养育一些如茱丽叶及她的朋友还有夏洛特和唐纳德之类的不甘屈服命运的人,这些人会带领历史向前,从而改变一些看起来已经无可改变的事情。

  茱莉叶毁了自己的家,孤儿们的家也将重复从前的命运,于是,茱莉叶想要去毁掉那个毁掉一切的第一地堡,让一切都结束。结束,这似乎是《尘埃记》的主题,无论是夏洛特和唐纳德还是茱莉叶,他们都想要结束,结束第一地堡,结束这让人窒息绝望的命运。

  唐纳德、卢卡斯、雪莉,还有那么那么多的人都在这场毁灭中死去,也正是这些人的死给了活下来的人继续前行勇气,就像春泥,滋养着那颗种子。

  结束即开始,这便是历史。

  《尘埃记》读后感(六):《尘埃记》:为了希望,请离开房间

  作为一本典型的畅销科幻小说,《尘埃记》从人物到情节的设定都非常典型。一个坚韧自信,富于使命感女人茱丽叶,作为第十八地堡的首领,要带领居民们开掘地道拯救其他人,却不成想有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等待着这群无畏的人们……

  大概也只用科幻小说这样的类型文学才能顺理成章地将剧情推进到“拯救世界”、“孤注一掷”这样宏大而让人热血喷张的叙事上。可我们迷恋的,绝非是这虚张声势的“大事件”,而是在这些事件背后,那些我们易于捕捉和被感动的情感因素。对于有经验的读者而言,故事的结局或许并不会总是出人意料,但那些主要的出场人物总是太可爱,让我们忍不住去关心他们,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这大概也是一个通俗故事扣人心弦的原因了——往往是人物征服了读者,而非情节,或是悬念。

  休•豪伊的这本《尘埃记》,是之前收获巨大成功的《羊毛战记》的续篇。尽管是直接承接之前的故事,但即使是没有读过之前的故事,理解这本《尘埃记》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羊毛战记》的故事似乎要复杂一些,那是对于一个既成的体系的摧毁与重构。而《尘埃记》,则是发生在这个被重建的体系之中的。但即便如此,《尘埃记》所讲的,还是一个反叛的故事——尽管在最初,他们仅仅是为了拯救某些人。可当整个体系与他们为敌,他们要拯救的,便是他人,连同上自己了。

  这又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典型诉求。在科幻的世界里,几亿光年外的世界是“全新的”,但作者所指涉的,却是我们都熟悉的现实。这便是“用科幻书写真实”的含义。

  这样做的便利在于,作者可以拥有“无限”的书写空间。而这种无限,又可以便于作者书写“近乎荒凉”的情感。那是一种绝对的,发自于想象力的,符号化的情感缺失。掠夺与占有侮辱损害总还是会发生的。同样会发生的,是抗争与坚持。

  所以尽管典型,但《尘埃记》却拥有某种必然,却让人乐意一直读下去的情节结构。这不单单源于人物的塑造,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对某种情感根深蒂固依恋

  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为了希望,你进可以走出房间。就算封闭掉的是整个世界,但人心,还总是可以“略大于整个宇宙”。

  既然还有希望,为什么不去冲破桎梏,拥有一个新的世界呢?

  《尘埃记》读后感(七):线索多了结尾太匆忙

  《羊毛战记》的续集,讲述了朱丽叶和第一地堡的兄妹俩合力抗争的过程以及逃出生天的大结局。保持了前做的多线索叙事方式,整体上仍是紧张而引人入胜。书中在情节之外,依旧讨论了在此种社会中,人们的自私情绪、集体性愚蠢和对人性的利用等等,同时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永不消亡的人性中的美好进行了歌颂和赞美。

  但是我仍觉得这本书,是不如上一部的,其中有两个情节问题,一是关于线索的,小说的线索悬念是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关键,俗称挖坑,挖坑容易填坑难,考验作者真正水平的是填坑能力,有些作者是没能力填坑的,这也是那么多网文烂尾的原因。填坑本身,也需要填得圆满、合理、面面俱到,不能乱填,而这本书恰恰这点没做好。在故事中段,作者安排了18地堡被袭击,大部分人都死在里面,只有朱丽叶和少部分人逃出的情节,这段情节前后对应没问题,讲述地也是惊心动魄,但一个大问题是他通过一次大抹杀,直接去除掉了许多人物和矛盾的结尾问题,通过这样“埋葬所有”一个大填坑让很多坑算是填完了,这就有点差劲了。可以设想下,若是《冰与火之歌》从第六卷这样写,异鬼攻破长城,灭掉了整个维斯特洛的所有家族,这样可以让数十个线索都结束了,之后龙女骑龙带着大军来大战异鬼,冰火决战时引发了大爆炸,让95%的维斯特洛炸平或是沉入海底,一切都结束了——这样写也算合理,但是读者会怎么说??

  另一个问题是大圆满结局,总有刻意安排的感觉,最后的情节发展得太快,心想事成和巧合太多,明显能感觉到作者的操纵感,要是能多写一本,让后续故事再发展几轮,自然而然一些就好了。

  《尘埃记》读后感(八):好看 但不如上一部

  《羊毛战记》的续集,讲述了朱丽叶和第一地堡的兄妹俩合力抗争的过程以及逃出生天的大结局。保持了前做的多线索叙事方式,整体上仍是紧张而引人入胜。书中在情节之外,依旧讨论了在此种社会中,人们的自私情绪、集体性愚蠢和对人性的利用等等,同时对于在任何情况下都永不消亡的人性中的美好进行了歌颂和赞美。

  但是我仍觉得这本书,是不如上一部的,其中有两个情节问题,一是关于线索的,小说的线索悬念是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关键,俗称挖坑,挖坑容易填坑难,考验作者真正水平的是填坑能力,有些作者是没能力填坑的,这也是那么多网文烂尾的原因。填坑本身,也需要填得圆满、合理、面面俱到,不能乱填,而这本书恰恰这点没做好。在故事中段,作者安排了18地堡被袭击,大部分人都死在里面,只有朱丽叶和少部分人逃出的情节,这段情节前后对应没问题,讲述地也是惊心动魄,但一个大问题是他通过一次大抹杀,直接去除掉了许多人物和矛盾的结尾问题,通过这样“埋葬所有”一个大填坑让很多坑算是填完了,这就有点差劲了。可以设想下,若是《冰与火之歌》从第六卷这样写,异鬼攻破长城,灭掉了整个维斯特洛的所有家族,这样可以让数十个线索都结束了,之后龙女骑龙带着大军来大战异鬼,冰火决战时引发了大爆炸,让95%的维斯特洛炸平或是沉入海底,一切都结束了——这样写也算合理,但是读者会怎么说??

  另一个问题是大圆满结局,总有刻意安排的感觉,最后的情节发展得太快,心想事成和巧合太多,明显能感觉到作者的操纵感,要是能多写一本,让后续故事再发展几轮,自然而然一些就好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尘埃记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