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2 20:2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是一本由[美]蒂莫西·科里根(Timothy J.Corrigan)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一):一本写影评者入门的必备专业书籍

  《如何写影评》该书的插图修订已经到了第8版,对于这点还是很佩服后浪出版,能够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中国电影事业急剧发展时间能够及时更新对应的教材,让对影评感兴趣学者能及时了解当下的信息。该书也被列入“后浪电影学院004-02”.薄薄的一本书,却是质感十足的一本书。

  这本书,对于有兴趣写影评的初学者来讲,是初阶指南,而对于有影评写作经历或电影研究经历的道中人来讲,是路数纯正启示良多的深造秘籍开篇的序如是说。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一周可以搞定的书,我用了将近2周,而且还读了2遍,才敢写下这篇书评,而对于我的书评,我想就算写个千来字,估计也只能表达这本书的好处的十分一二。

  本书开篇先指出为何要评写电影,以及写影评的目的,接着写主题术语介绍完毕后,然后提到评写电影的方法以及需要界定的写作风格结构,最后确定素材来源及文稿形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读者通过阅读此书,进而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是通过本书,我深刻理解到,如鲁绍阳在序2所说的“要写一篇好的影评,并且让你的文字能够被别人所认同,让看这些文字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件容易事情,而且能否写好影评,与一个人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累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通通有关。“

  未看本书之前,我觉得写影评和写书评差不多,只不过影评你需要去点出导演编剧的一些特技即可。看完本书,我发觉我错得离谱。书评,厚厚的一本书,你可以随意对你看到的,最吸引你的观点,进而去阐述你的读后感即可。而影评,更多的需要你去了解,揣测导演为何会用这个画面,采用这个角度利用这个声音,只有深层次的去了解,才能知道所谓的特技表演其实都是有因可循的。电影基本上都是1个多小时也就是说要在1个多小时把整个故事完整的呈现给观看者,需要导演对每个镜头都要把握精准,而作为写影评的人来说,如何深刻剖析出导演的意图,进而引导观影者对该部电影产生兴趣,产生观看冲动后,能够在观看后留下深刻印象推荐朋友再次去观看,我想这才是影评者需要为之努力方向

  本书专业性较强,相对于市面上那些快餐书籍是无法比拟的,如果无法静下心来看的话,很容易因为浮躁看不进去,我在看此书的时候,有段时间比较烦躁,就很难很好的看书了。同时里面有些专业术语,也需要多次阅读此书才能有点记忆

  看完本书,我想我还是先乖乖写书评,影评的话,还是等再多看几部电影多了解些电影知识再开始吧。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二):书摘+读书笔记

  #关于影评写作的目的#

  一直以为影评是写给自己回顾电影情节看的,本书对于写影评目的给出了更宽泛的解释

  。对你自己的观影感受有更深的理解。

  。以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某部电影的原因来说服他人。

  。向读者解释或者介绍他们也许不了解的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电影制作者或者一组电影。

  。通过对比两部电影来达到更深地理解电影的目的。

  。将一部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联系,以阐明一种文化和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

  你写作的部分或主要目的有时完全依你的读者而定。

  #关于影评写作的方式#

  一种能够指示评论可能想象出的、适用于不同观众、简要而传统的方法,就是按以下方式进行区分:

  。一份放映报告

  。一篇电影评论

  。一篇理论文章

  。一篇批评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书中对于写作方式前后的措辞会有些出入,这里以本人理解的方式进行更正,以求前后一致

  。电影放映报告 (日后补充定义、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

  。电影评论

  。理论文

  。批评文章

  。评论文章

  #一个关于影评的小技巧#

  尝试注意你的个人观点和情感是如何成为你的评价的一部分,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它们是有价值的——简而言之,在什么时候这些判断不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别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三):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每个人在空闲时都也许会看上几部电影,来打发时间,或是喜欢电影之前的小说,或是喜欢电影中的某位演员等等。数年下来,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会看不少电影或电视剧

  而有一些电影控,把看电影做为乐趣,也许会看的更多点,可以分为或是对某个国家-比如日剧,美剧,英剧,或是某个年代,比如默片,怀旧片,或是某个主题,比如动漫类,悬疑类,等等。

  俗话说戏如人生,每一部电影或多或少的看出人生。而看的多了,就会随手写上几句短评或是长评。之前,通过报纸网络,也看过不少感觉非常专业的,就像导演类的评论,里面有非常多的专业的东西,比如长镜头,升降镜头,光影等,在[如何写影评]这本书里面都有详细的介绍。

  在没有读这本书以前,个人对于影评的想法也没有太多,觉得只要能写的有共鸣的影评,就是喜欢的影评,而专业的,像是导演类那样的影评,还是少数。大多都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所体会到的一些个人感受的影评,通常前者的评论会让人觉得很厉害,后者会产生更多的共鸣,没有看过电影的也会很快对这一部电影感兴趣。这也是这本书在一开头就说明的,你的读者和你写影评的目的。

  这本书真的非常的专业,不仅介绍了大量的术语,终于弄懂了一些基本镜头,一些拍摄,一些场景,了解到了一部电影的构成,创建,声音元素动画和3D制作。书的最后有罗列一些电影的重要词汇术语,按英语字母顺序可以马上查找到不明白的电影术语。

  当然,不是一定非要在影评中全部罗列出来,非要那样就略装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放在喜欢的电影中去,比如我会想一部喜欢的电影,用了很多俯拍,这样可以体现人物的一种特性,如果换成别的拍摄角度,那可能就会失去这种特性。我也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同一位导演,在一个时间,或是很长的一个时间,可能都会大量使用同一种拍摄方式,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这个导演的特征了。这样的发现也蛮好玩的。而也有可能同一个导演,在编剧会略一点点小小的相同,比如希区科特,就喜欢在快要结局时给人最大的悬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每次下到他的一部电影,都会知道在快要结局一定不走寻常路,有时我会暂停定来想一想结局倒底是哪一种,但都没有猜准过( ̄▽ ̄") 。希区科特的思路是非有意思呀。

  书中有一点不够完美地方,是所罗列的影评。也不是说不好,只是太太太中规中矩,全部都是在陈述电影中人物的所做所为或是配景和人物是如何相应的。读起来难免觉得太学术,毕竟电影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娱乐项目,写评论时也大多出于兴趣爱好。最好也应该有一些个人观感多一点的影评才是呀。

  书中还有一个不错的地方,是有列举了很多电影,有些经典的我有看过,还有一些小众或是年代久远的,也非常想看。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电影是真的热爱,因为能看完这么多电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了,不是研究人员也无法有这么多空闲吧,在书的最后可以看到是第8版,能写到第8版,作者也很拼呀。

  书中写的电影史看的不过瘾,因为我对于默片是看不下去的,因为没有声音,虽然也曾看过几部经典默片,但是电影放完时,我估计还在和周公约会--感觉看不下去所以睡着了。所以对那个时间的电影好奇,要是介绍的多一点会更好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四):揭开影评的粗浅外衣

  文/又又的梦想

  喜欢看电影,是从初中时代学期一次全校排队上电影院开始的。那时候的电影院,放给我们看的大多都是抗日神剧;那时候的我,直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解释一个我们认为其主要功能就是娱乐的东西,更不要说费心去评论什么了”这种人。

  接触影评,是从工作之后加入了一个“电影部落”开始的,当时是为了用更少的钱看更多的优质电影而加入。部落里的习惯是看完电影后,每个人发表简短的评论。刚开始的我仍然认为,对观影感受作理性分析损害我们所享受到的乐趣。可是经过几次观影短评后,我意识到,评说电影不仅不会降低我的观影乐趣,反而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快。有些我们未曾注意的细节、有关这部电影的文化背景、它在电影史上的位置等等,在“专业人土”的引导评论下,让我们更加完善全方位地感受所观电影。

  这种“专业影评”让我心生向往

  拿到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在认真从头阅读之前,首先吸引我的是书中有很多电影的插图,图下均配有简短的文字,提示我们这部影片亮点所在、或是影片的拍摄背景、抑或是仅仅描述这个镜头所指代的信息……所以,它首先肯定是一部高大上的 “观影指南”!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要对着这本书把提到的电影都看一遍,虽然其中一部分之前已经看过,但我想经过“提点”后,一定会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这本书的亮点有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观景指南”功能之外。本书的第三章“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让我这个门外汉了解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各种专业术语。第四章“评定电影的六种方法”分别从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各类、意识形态这六个方面进行详述。我想对于有心“写专业影评”的人来说,这真是非常好的指导

  不得不提的是,本书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大量的“影评范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是先出示了作者认为不太满意的影评,作者论述了哪些地方写的不尽如人意,应该怎么样修改,接着就给出了修改过后的影评,让读者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专业影评”的魅力!有些则是针对同一影片,作者给出了一正一反两种观点的影评片断。而第四章的后面,作者提供了两篇非常优秀的完整影评,并且从头到尾在旁边标注出该影评的分析和评论,对我们有极大参考价值

  如果说当时的“电影部落”影评时间让我观影后从黑暗的影院里看到一丝亮光,那么《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则帮我打开了透进亮光的那道门。

  最后,摘录书中的“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要点”,对我今后写书评、写文章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 作好观影前的准备

  2. 学习认真看电影和做笔记;

  3. 将你的问题导向一个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的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

  4. 在决定了主题后,至少再看一次影片;

  5. 继续理清你的论点;

  6. 许多作者发现,将一篇文章的结构用大纲的形式概括出来非常有用

  7. 开始动笔;

  8. 在写的过程中,继续思考你的主题,扩展你的想法;

  9. 有规律地保存和备份你在计算机上的文章;

  10. 修改――经常修改;

  11. 打印一个清晰版本,遵从第七章所列的关于页边距、脚注等的要求

  12. 校对你的最后一稿,加入必要的修改。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五):如何写影评的书评

  这本书刚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然而,瞬间就被书中那些专业的词汇吓住了:真的是专业类书籍哎!好在年轻的时候上过影视编辑的辅修课,看起来还不算陌生

  不过,阅读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由于版本翻译的问题,好多从句,就是直生生的译成了汉语的从句,理解上确实有些困难。好像,这也是多数翻译类书籍的通病,没得办法硬着头皮看呗。

  本书分章节,从观影到出评,按步骤详解了写影评所需要具备的每一个步骤。

  其实,细想下,从小到大,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目的。如此看来,写影评也该如此。因而,你是想推荐给从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还是想要针对某部电影进行学术探讨,抑或详细拆解其中的镜头运用和编剧细节,又或者只是单纯的作为自己的观影记录……目的,决定了一篇影评的写作方式。影评类型,也由此而划分。

  之后,作者讲到了观影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我们不是随便看看就算了,我们是想要认认真真地写一篇影评,那么,观影前,就要准备自己的问题。面对一部我们想要写影评的电影,在观影之前,就需要查找多方资料,在尚未观影之前,就对影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让你的观影过程更有价值。事先的资料收集,就好比帮我们张开了全身的触角,让我们能够愈加灵敏地捕捉到影片中的信息,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细节,这甚至就有可能成为我们整片影评的核心。

  当然,仅仅只是准备功课做得足,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写出一篇高品质的影评。我们更需要掌握看懂电影的能力。这绝不仅仅只是我看到了,而是要真正理解我看到了什么。于是,我们需要了解电影中那些基本的电影元素,电影的类型,拍摄的手法,叙事的技巧等等。

  就好比,只是单纯地品尝一道美味的菜肴,我们只需要知道它好吃就够了。可如果,我们要向别人复述这道美味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那我们就需要知道材料、水案、火候等等关于烹饪的专业要点。

  这样,才可以做到在写影评的时候表述准确。否则,如果连什么是镜头都不知道,那在描述一个特写镜头时,我们就只能对人说,那张大脸简直就要堆在我的眼前了。生动有余,专业未免不足。再比如,常速与慢动作之间的关系,叙事过程中的场景切换,如果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在描绘的时候,必将导致篇幅过长、行文拖沓,从而让读者丧失了兴趣。

  有一句话“你说什么决定你是什么”。我们通过语言、文字,行为等,在别人的内心构建起自己的模样。所以,我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成为我们与众不同的标签。这个方式,在一篇文章中,被具化为遣词造句、结构排布。

  合适的词,有力的句子,有条理的段落,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让影评脱颖而出的关键。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反复的琢磨。因此,只有我们拥有大量的观影储备,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我们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技巧。

  最后想说的,电影这回事,在影院看与在家看,差别不可谓之不大。想要更好地体验电影中的场面与场景,影院是个好选择。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六):影评写作的入门指南

  我是抱着“速成”的投机心理翻开这本书的,事实证明我打错算盘了。作者特别指出:“在评写电影的时候,最大的陷阱和最常见的危险是仅仅停留于影片的表象。如果你像与朋友同学间一场随意的谈话或像谈论‘新片预告’那样来评价与分析一部电影的话,是不可能写出一篇有力而优雅的文章的。”

  说白了,那种“买家秀”一样看了电影之后的吐槽神作不在这本书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推崇的影评是有深度、有观点,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文章。可以针对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表达因某些场景而引发的兴奋,还可以泛泛地讨论所发生的故事及其原因,或是为什么影评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等等。“评写电影史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

  要修炼到这种道行,首先要做到的是主客观的协调,找到个人经验与客观观察之间的平衡点,整合个人经验与对这部影片的感情。“在评写电影的时候,你的个人感情、预期和反应可能是一篇知性文章的开始,但是你同时必须积极地反思你的这些情感、预期和反应的由来,以及它是如何与电影中的客观因素相联系的:它在电影史上的位置、文化背景和形式策略等。”

  作者引用著名导演、评论家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说:“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好坏,而是要解释为什么。”

  端正了写影评的态度之后,作者在很多细节方面分门别类进行了说明。电影的主题、意义、叙事、角色、视点、镜头、剪辑、声音、动画、特效等都是影评人写作的切入点。一部电影史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思考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是一篇好影片的优质元素。“发问,是一篇好影评的关键。”

  作者列出了如下一些基础的问题:影评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以此种方式开场?电影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为什么影片以这样的画面结束?这部影片和我知道的外国影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三四个镜头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作者在讲述方法论的同时会“插播”优秀影评,并且会就“褒”“贬”两反面各举一例。例如点评《阿凡达》时,有人对其特效大加赞美,也有人说它除了特效再无长处。双方都有理有据,论点充分,客观公正。体现了作者一再强调的“写评要主客观相结合”的观点。另外,作者还全篇引用了两篇优质影评,逐段点评它们“优”在哪里。这样“手把手”教读者写影评有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话虽如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影评写作没有“速成”一说,想写得好,还需要苦功夫。这也是作者反复强调的。首先要有相当数量的看片量,看得不多就无从比较,分辨不出其中深层的好处和坏处。

  其次还要有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费城故事》为什么一定要选在费城?因为这个城市一直是一座“友爱之城”(city of brotherly love),影片的故事主线却是人们对“兄弟之爱”的偏见歧视,这就使其意义更加韵味悠长。

  作者提倡将一部片子反复看,无论是电影版本还是录像DVD版本。因为看一遍不足以记录所有细节和复杂之处。作者还提倡记笔记。他特别提到“视觉记忆”的问题。出色的电影评论家往往具有听觉和视觉上的敏锐记忆,所以看完电影之后会记得很多细节。但是这个能力是靠记笔记练出来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中国古语在影评入门阶段依旧灵验。

  总之,这本书很薄,但是越读越厚,因为它融汇了百年优秀电影的例子,平均两页就会出现一部电影的插图,图下用简短的语言提示你这部片子的亮点何在。所以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影评写作指南”,同时也是“观影指南”。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按照作者的点播,重温了几部老电影,竟然像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到了全新的世界。这正是优秀影评的魔力所在。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七):谈谈影评写作的六个切入点

  “影评”说到底就是观影感受,但是朋友之间随便的观影聊天却和“影评”大相径庭。如何写一篇见水平而且让人观之难忘的影评,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门道,这两天就在看一本如何写影评的书籍,它的书名也简单直接——《如何写影评》。

  这部蒂莫西-科里根编著的影评教程虽然体量小,也就190页,但是到2015年却已经修订到了第8版,所以还是能看出它在影评教程界的权威性。不过大家也别怂了,虽然说是权威性,可是本书还是很亲民的,内容大体包括了:写影评的目的、写作的准备、电影术语、评写方法、写作风格、电影研究、写作格式等主要七个内容。看完后,觉得“评写方法”这一章还是特别适合想写影评,但是不知道从何入手的朋友,至于电影术语什么的,大家可以看另一部经典电影书籍——《认识电影》,这本书在电影各个元素上的分析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很多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中不免会有几想写些观影感受的人,而这些人中,又不免会冒出几个想让自己的影评能得到更多影迷的欣赏甚至安利的朋友,所以掌握一定的影评写作方法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科里根在这本书里,主要介绍了这样的六种切入角度。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我对这六个角度的感受呗!

  1电影史

  这个角度很高大上,所以相对来说得付出很多,换言之,得见识广,不然肚子里的干货不多,难以为继,所谓的电影史角度,就是这部电影在影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的各方评价。比如拿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来说,它的影史地位就相当高,有着“电影教科书”之称,原因则在于它在叙事结构、主题探讨、影片剪辑、镜框构图、声音蒙太奇、场面调度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革新或者奠基的成绩,因而被众多的电影人奉为“教科书”。当然在分析这一电影时,还可以从当时好莱坞的片厂制度。威尔斯的戏剧和导演天赋等等各个历史层面上来分析该片,这就是所谓的“电影史”角度。

  2民族电影

  电影虽然是世界的,但是终归是民族和国家的。好莱坞电影当然可以说是在美国新教传统下多民族碰撞后的结果,具有相当的文化包容性,但是除此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的电影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本民族的痕迹,这就为“民族电影”的写作提供了基础。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电影”烙痕,如果从这一角度切入本片,则可以从中国近代的历史隐痛,黄土高原上人民“酒神”般的生存状态,宗法制下人对于禁锢的冲破等话题入手,让所写的影评更加具有深度和可探讨性。

  3类型片

  这一写作视角根植于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形成,大多数影迷都知道商业电影基本可以分为剧情片、动作片、科幻片、歌舞片等类型,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以提到美国的西部片、香港的警匪片、日本的恐怖片,还有近年内地涌现的青春片。这些类型片的划分其实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年龄层和消费偏好的电影市场。如果前面的“电影史”和“民族电影”更多采用纵向写作策略,那么“类型片”的分析无疑得在横向对比上下功夫。就拿最近上映的《星球大战7》来说吧!它无疑是科幻片中的翘楚,所以如果从“类型片”的角度来写该片,那么影史上的科幻电影则很有必要拿出来比较分析,比如卡梅隆的《终结者》、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银河系漫游指南》、《第五元素》、《月球》等等,都是科幻片中的经典分析素材。

  4作者论

  虽然电影是商业下运行的火车,但是火车的掌舵者毕竟还是极富个性的人,所以很多注重电影艺术本体的影评人都不会放过“作者论”这样一个庞大的分析方法。大多持“作者论”分析方法的朋友都以带有明显个人创作印记的导演或者演员作为分析的切入点,比如导演中的王家卫,很多分析王家卫电影的影评都将情绪作为电影的主导,而故事情节刻意淡化为一个重要的分析点。当然还有电影中风格化音乐的运用,摄影和构图的独特化,这些都是“眼睛王”电影中的标志语言,所以在写这类影评的时候,完全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如果你对昆汀的电影感兴趣,打算写篇昆汀的“作者论”影评,也可以如此行文。

  5形式主义

  这算是纯粹的影视语言的分析了,属于匠人的活计,不过一旦你打算从这方面分析一部电影,基本都是干货。所谓的形式主义分析当然不只是电影的镜头语言、镜框画面、场景调度、服装造型之类的啦!包括电影的叙事结构、声画影响都可以作为形式主义的分析元素。就拿冈萨雷斯的《爱情是狗娘》来说,这部墨西哥电影如果单是从叙事角度上去分析,就能得到不少细致的发现,比如在对电影中非线性叙事的分析中,可以和《低俗小说》做对比。虽然两者都是非线性,而且在内容上都是分为数个章节来讲述不同的故事,但是《爱情是狗娘》的非线性是用“撞车”这一事件作为三个故事的连接点,发散性叙事,而且三个故事之间并没有人物之间的牵连,它用非线性是为了表现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困境,以及困境的不可逃脱性;但是《低俗小说》的几个故事是互有联系的,前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则会在下一个故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的非线性则是对于循环的阐述,生命中的无常和突发事件是永恒存在的。用形式主义来对于这两者进行分析,无疑是有效而深刻的。

  6意识形态

  虽然很多电影人都宣称自己的作品没有意识形态的强压,但是毫无疑问,这种辩护是苍白的。电影的意识形态性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源于电影的主创方就是意识形态社会中的人,谁都不能逃脱,所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切入电影成为很多影评人的家常手段。在对于《霸王别姬》做意识形态的分析时,我们就不能不谈到本片对于“文革”的反思,以及在集体无意识下个人命运的漂泊;与此相类似的,比利-怀尔德在1961年的杰作《玉女风流》也在冷战的背景下,无情嘲讽了苏联的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当然也有对于自身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对照;再看看弗里茨-朗的《M就是凶手》,我们往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德国形式主义下的黑色犯罪片了,在30年代德国社会泛滥的政治波动,和方兴未艾的纳粹势力,都能从本片中发现意识形态上的蛛丝马迹。

  以上的六个影评写作的切入角度则是我在看完这本《如何写影评》后的一些读书感受,也希望能给想着手写出独到影评的朋友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八):你确定你写的是影评吗

  看完了这本《如何写影评》,我回头翻了翻自己的豆瓣,发现我原来从来都没有真正的写过一篇影评,自己写的那些,充其量是叫做观后感。

  网络上很流行把自己家的和别人家的东西拿来作对比。那么——

  自己家的影评,感到了2014写给《星级穿越》的影评,发现自己真的很有自知之明,第一句开头就点出,这不是一篇影评,最多只能算是因为一部电影的有感而发,基本上全篇分为三个部分,显示对电影情节给个初步的评价,然后是复述剧情,最后结合自身,发表一下感慨……看上去真的是弱爆了!

  别人家的影评,《如何写影评》就是叫你如何写出别人家的影评,虽然说本书一再强调这只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作品,但是一路看下来,发现做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真的是不容易。他们并不是如我这般随便的写写画画,在写一篇影评之前,他们首先会考虑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影评,读者又是谁,还要准备一系列的问题,带着问题看电影,还要记笔记!!!在电影院昏黄的灯光下,看到一个人奋笔疾书的在记笔记!!!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的精神啊,看着书里帮助影评人们设计的一些快速记笔记的方法,回想起自己在电影院里都在干些什么啊,一直在心里默默的狂吐槽有木有,因为吐槽出声会被打啊!如果电影不给力,还会不慎睡过去,睡醒之后片尾曲都跑完了,怪不得写的影评都零零散散的,只能记住印象深刻的部分。

  让人印象深刻的大部分是剧情,所以大部分的影评只是流于对剧情的评价,最多加上哪个演员长了一张扑克脸,完全没表情,这次的3D效果实在是太渣了,完全是大忽悠之类的。再看看合格影评人的角度,书中的第三章给出了你如何用专业的语言,写出专业的影评,第四章提供了六种写专业影评的实用方法。而我感觉这两章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至于方法,这里我不再重复,回到前面的一句话,虽然说这本书已在强调这只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作品,但是一路看下来,发现做一个合格的影评人真的是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本书快速的了解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写作手法,但是简简单单的将它们应用在我们的影评当中,却不见得是一篇好的影评。

  如何写影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可是写的内容却要我们自己去填充,你会发现,写一篇好的影评不是简简单单掌握住方法就可以,而是还有更多的内容需要积累,写影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影,电影的分类,电影的历史,了解每个导演,每个演员,每个电影的年代……这一切,都是运用这些方法的基础。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写影评,带你入门到这里了,能不能写好,还要看自己喽。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九):如何写出优质的影评

  首先这本书我打算比对着书中提到的电影,把电影和书中的范文重新看一遍的。

  在看这本书之前,有很多人认为写篇影评有什么难的;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也有很多人认为写篇影评有什么难的。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自己无知却还在嘲笑别人装B。

  一直以来对于教人如何如何的书,我基本上是不怎么看的。首先是因为这类书大多数写的都特别枯燥,就如虽然我喜欢吃肉,但我完全不爱瘦肉,而是喜欢五花肉,还要是五层花的那种。《如何写影评》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书中夹杂着大量的举例,有作者对许多经典影片的分析,还有许多影评人的优秀影评。影片涉猎之广,从《M就是凶手》到《阿凡达》都各有提及。让看过书中提到的电影的读者觉得更贴近,也更有利于反思自己对于电影的解读是否到位。有血有肉,读的倒是津津有味。

  其次是书中提供的写作视角和分析方法,对于我这种业余玩家来说,犹如在一团乱麻中终于找到了线头。这种对自己之前固定思维进行冲击的启示尤为重要,所以才觉得这本书是蒙尘的珍珠。结合书中的方法重新去看一部电影,现在想来之前看过的那么多的电影基本属于白看了。那时候大多数关注的都只是电影中剧情的发展,写的也都只是属于观后感,往往只停留在影片的表象。而这却是在评写电影时最大的陷阱和最常见的危险。

  全书的核心思想一直都是:问。

  这也是写一篇优质影评的基础坚石。

  问你为什么要写影评?你这篇影评的预期读者是谁?这部电影的预期观众是谁?青少年?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男人?女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电影人物的性格?这些问题可能会将你导向一个好的方向,形成

  因为电影并不仅仅是关于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地方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们是约翰.博杰所称的“一种看的方式”,看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为了写出一篇深刻而有洞察力的影评,自始至终,你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其次是在认真看电影过程中认真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已经被无数人说烂的道理,在这里也是很适用的。初步的笔记和描绘是构成一篇好论文的基础。当你看完笔记时,你这篇文章的雏形和大概方向就已经显现出来了。理想状态下是,在第一次观看的时候,你只记下电影中即刻便能打动你的地方。第二次观看的时候,你应该开始认真而详细的做笔记。

  再次及时回顾笔记,这十分有用。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细腻而吸引人的,而非枯燥而笼统的影评。在笔记中寻找影评切入点并确定主题。在评写过程中不能止于描写,还必须发掘其与电影主题和其他层面的相关意义。在本书的第四章中详细列举了评写电影的6种不同的切入方法: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意识形态。

  最后润色完稿。

  能否写好一篇影评,是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息息相关。这和全书的中心“问”形成生物学上的“正反馈调节”。在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其实是提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的。电影研究对于影评的写作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强化写作的任何一部分。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社会,经过仔细研究得出的论点,带有普通观众所不知道的事实依据和观察资料,往往能在其他观点中脱颖而出。

  看书千遍不如切换思维认认真真写一篇。

  其实这本书在每一章节后面都有布置了作业。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十):无声的交流——与电影对话

  看完电影后,是不是有一种冲动想要去表达,憋得很难受?我看电影很喜欢边看边与旁边的人交流电影,当然这个行为比较让人鄙视,所以只能忍着。既然不能跟人对话,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对话,如果一气呵成地写出一段长文,也许成就了一篇精彩的影评。

  影评的学术语言应该叫电影评论,写影评无非有以下几个目的:

  为电影撰写软文,类似于营销类文章,在上映前吸引大家去电影院看,这直接跟票房挂钩。这类影评一般会去写电影拍摄的花絮,电影的看点,电影的精彩之处,但不会剧透太多。

  还有一类是以电影为引子,引出自己的产品,这还是营销。比如电影《速度与激情8》里面有一篇电影评论专门讲到里面的车的性能,到篇末你发现链接的是路虎车。

  当然更多的是对于电影的深刻思考。如何写出一篇专业、水准高的影评,如何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影评呢?如何写得有深度?《如何写影评》就是这样一本专业的教科书。它是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南,无论是对于电影专业人士,还是对于有兴趣尝试影评写作的初学者,这都是一本启示良多的专业书。

  本书的作者蒂莫西﹒科里根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电影学研究主任,曾在世界各地教授电影课程,对于电影评论和电影教学都有着非常深的造诣。跟着大师学习电影与写作,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正在向你徐徐展开。

  为什么写影评?

  有人会说,电影纯粹是一种娱乐,何必分析地那么透彻?用分析的头脑去看电影,会破坏观影的感受。这个说法也对,毕竟每个人的需求不同。

  电影其实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娱乐。

  电影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活法。比如《涉足荒野》女主角谢丽尔通过徒步完成了自我救赎,重新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当我们在困境中,我们可以寻求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

  电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经历,丰富了我们的生命。比如《亲密治疗》描写了一位性治疗师如何对一位全身瘫痪的诗人做治疗的,这会拓宽你的视野,即使残疾人也有性爱的权力,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做为健康人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呢?

  影评就是把电影带给我们的财富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当初创作电影写作训练的一个初衷。写影评无外乎以下几个目的:

  影评可以对自己的观影感受有更深的理解。

  向别人推介一部你认为不错的电影。

  通过两部电影的对比更深地理解电影。

  通过一系列的电影了解一个导演或者演员。

  通过电影来了解某个国家或地域的文化。

  列出一系列的影单,并写出推荐理由。

  表达你的好恶,并尝试用电影中的素材说服读者。

  如何写影评?

  蒂莫西﹒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这本书中提到了三个步骤:想、看、写。

  想

  在写影评前,需要带着具体的问题。这部电影的导演你熟悉吗?电影的片名和情节有什么联系?电影是如何开场的?电影是如何结尾的?这部电影与同类型的题材有什么不同?电影中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结构?电影中有什么摄影技巧?有哪些精彩的场景?电影中的配乐来自于哪里?

  比如《窃听风暴》这部德国电影的片名,原来德文的意思是“别人的生活”,但引进后翻译成中文并没有直译过来,而是跟电影的情节有了关联。比如《燃烧的平原》这部电影,采用的是多线式叙事结构,这部电影的导演吉勒莫﹒阿里加则是这类表现手法的代表,他的另一部作品《21克》也是同样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无序与混乱,其代表的可能是主人公的生活的无序与混乱。

  电影的结构也是电影的看点之一,它可以把非常普通的故事情节,用不普通的方式来呈现,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燃烧的平原》通过女主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穿插,将碎片化的场景连贯起来。而如果用时间顺序来讲这个故事,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婚外情的故事,也就没有那么精彩了。

  这些想法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角度与思路,这就开启了电影写作的第一步。

  看

  看书,我们会做读书笔记,看电影同样是需要做笔记的,这个你没想到吧?

  想要写出一篇好的电影评论,一定要重看电影,同时记下笔记。每一次看的感受是不同的,注意到的细节也不一样。

  我在带领电影写作训练营时,每天会给大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大家忽略了这个细节,可能就需要重新去看那个片断。有时,也会要求大家针对某个场景,把它描述出来。就是用语言把影像呈现了出来。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没有看过电影的人,看了这段文字就像身临其境,因为你真实地再现了电影中的场景。假如你想表达某个观点,别人就会很容易被说服,或者被你的语言所感动。

  在电影院中,我们可能就无法安心地做笔记了,最好观影后记下最打动自己的,或者引发自己最强烈情绪体验的东西,用语音快速记录。如果非常值得看的电影,推荐去影院二刷。我们都知道,影院的设置会更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的东西,也会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

  蒂莫西﹒科里根不愧为一个好老师,他立即打消了你的顾虑:记笔记会遗漏一些东西,对于精彩的电影,你的眼睛很难离开银幕。他说:你要学会如何节约你的时间和识别出影片中的关键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尽可能地详细记下影片中你认为最重人的三到四个场景、镜头或者片段。

  记什么,如何记,如何提高速度,这个也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你会对电影中的某些细节非常敏感,比如开场的一个不起眼的道具,一段不经意的对话,可能就是电影隐藏的暗线或者最终达到高潮的引子。

  写

  通过前面的提问以及笔记,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此时,你需要把这些整合成一篇文章。

  首先,你需要确立一个文章的主题。针对不同的对象,需要确定不同的主题。比如,我自己是有心理学的背景,我的读者是一些普通电影爱好者,我希望他们在看完影评后增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至爱梵高》这部电影的影评,我就确立了这样一个主题,通过梵高的成长与生活经历来分析他自杀的原因,其中引出了一个心理学概念“替代儿童”,这就是一个与别人不太一样的主题。

  你也可以以故事的人物关系做为主题,看看人物的冲突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关系是否有机会改变。比如《克莱默夫妇》可以以处在离婚争子冲突中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为主题,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你也可以以电影所表达的精神做为主题,比如《书写人生》这部电影,通过女主人公写作的心路历程,走出了创伤,改写了自己的故事,也就是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当然,如果你想更专业,可以以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主题,其中包括摄影、灯光、服装构图、场面调度、色彩、声音等等诸多方面去展开。

  另外,你也可以针对故事情节大胆展开推测。比如一些比较烧脑的电影,或者一些开放性结尾的电影,电影中并没有清晰表达或者交待,这就给电影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你可以通过影评去把它填充。

  刚写完这篇文章,知乎上推送给我一篇文章,我看到了最后一句话:电影不是娱乐的玩具,而是一种艺术。如果以艺术的眼光看待电影,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会变得如此不同。电影即人生,书写你的人生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