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硬汉不跳舞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硬汉不跳舞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16 20: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硬汉不跳舞经典读后感10篇

  《硬汉不跳舞》是一本由[美]诺曼·梅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0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硬汉不跳舞》读后感(一):“硬汉小说”“硬”在哪里?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凤凰联动)最近推出了诺曼·梅勒的系列作品。诺曼·梅勒在美国被誉为“唯一能与海明威并驾齐驱的硬汉作家”,而他则自视为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式人物。对于梅勒是否是托氏或陀氏式的人物,我个人读他的作品有限,也就得不出太多的印象;而对于梅勒的海明威风格,我倒是有所领略,因为我读的他的第一本书就“硬汉”到了连名字都很硬汉——《硬汉不跳舞》。

  在凤凰联动出的这本《硬汉不跳舞》的腰封上,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那句“唯一能与海明威并驾齐驱的硬汉作家”之外,还有一句“写给有种男人的私房书 一部充满暴力侦探小说”。“硬汉”加“侦探”,让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海明威,而是雷蒙德·钱德勒,后者创作出来的菲利普·马洛的形象颠覆了传统意义上侦探形象——他有缺点,他会失败,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和钱德勒一样,梅勒也是用第一人称来写他的硬汉,但同菲利普·马洛不同的是,梅勒笔下的蒂姆·马登并不是侦探,而是一个作家,这个设置则进一步颠覆了侦探小说的基本设置。小说的主角从福尔摩斯式的神探到马洛式的普通侦探再到一个普通人,是一步一步“退化”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步一步“亲民化”的过程。而且梅勒做得更彻底,他笔下的这位蒂姆·马登不仅不是侦探,而且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罪犯,他会出现宿醉后的间歇性失忆——说白了就是喝断片儿了,断片儿再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车里有血迹,他藏东西地方竟然藏着一颗人头,而他自己则完全想不起来他醉酒后都干了些什么。于是他鼓足勇气开始进行调查。失忆后返回去调查自己,倒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莫迪亚诺的《暗店街》。不过,《暗店街》却极少被人认为是硬汉小说,莫迪亚诺也只是“新寓言派”而非“硬汉派”。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小说才是硬汉小说呢?难道就像本书的腰封上说的那样“充满暴力”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硬汉不跳舞》则很符合这个标准,因为在这本小说里有太多的暴力因素:杀人、斗殴、拳击、赌球,以及纹身同性恋、吸大麻等等都充满了黄色和暴力。不过,如果硬汉只是这些充满汗臭味荷尔蒙影响产生的暴力,那么硬汉小说就无疑太过幼稚了,也就不会产生海明威和钱德勒这样的文学大师。而且,海明威和钱德勒也不总是那么暴力,很多时候也很温情——梅勒的这本《硬汉不跳舞》也有其温情的一面。所以硬汉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暴力。那么,除了暴力,海明威——钱德勒——梅勒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对比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笔下的主角的生活人生往往过得并不那么“硬”,相反还比较悲惨。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一条鱼,菲利普·马洛被解雇,而这位蒂姆·马登则被妻子抛弃,而且还坐过牢。那么是不是拥有悲惨命运家伙才是硬汉?显然也不是,如果硬汉是比惨的话,那么余华早就凭他笔下的徐福贵跻身硬汉作家行列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硬汉小说?我觉得梅勒用他这本书的题目回答了这个问题——“硬汉,不跳舞”。要在这篇书评里阐释这句话的含义困难,甚至讲述这句话在书里出现的前因后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单点说,就是主角蒂姆在参加拳击比赛的时候输了,然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说自己应该“不停地兜圈子,然后转回来猛戳他,到他够不着我的地方跳舞,兜圈子,跳舞,捧他!揍他!”他父亲听了之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大意就是说一个暴徒带着女人和一群人聚会,那些人都和这个女人跳了舞,而到了最后大家让他也跳舞的时候,他拒绝了,他说,“硬汉不跳舞”。讲到这里,还是很难解释什么是“硬汉不跳舞”。难道是说硬汉不和敌人周旋吗?看起来挺像,但其实不是,因为无论是蒂姆还是他的这位父亲,该周旋的时候也可以滴水不漏地周旋。不过,他们在周旋的时候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一直没有丧失勇气。虽然蒂姆曾经说过自己的勇气接近于零,但其实他一直没有放弃。他也害怕,也会妥协,但他就是不会放弃。在小说后半部分比较紧张情节里,梅勒会时不时地交待一句蒂姆对手肢体动作,这一方面是作家在向读者讲述情节进展,同时也是以蒂姆的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对手寻找机会,他一直没有放弃任何一种可能,就像圣地亚哥一直没有放弃他的马林鱼,就像马洛没有放弃他的真相。所以,“硬汉不跳舞”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原则,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当然,就像前面说过的,硬汉小说里的硬汉并不是高高在上英雄,他们会失败,会沮丧,会胆怯,就像本书里的蒂姆·马登会吓得落荒而逃,但他们最终仍能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就像蒂姆·马登会在自己勇气不足的时候会回忆自己当年干过的得意之事。然后,他会重装出发,追寻他想要的真相。他们会不忘初心,不会在半途去跳舞。这,就是硬汉。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仅作为一个推理小说来看,《硬汉不跳舞》也有别样精彩。传统的推理小说线索清晰,最后往往由一个人揭开谜底;而梅勒的这部小说,从一开始情节就比较混乱,而最终解谜的时候依然很混乱。不过,混乱才最接近真实的人生。

  《硬汉不跳舞》读后感(二):《硬汉不跳舞》:英雄不曾登场

  《硬汉不跳舞》是诺曼•梅勒1984年完成的作品。而于此之前两年,被誉为“当代欧美冷硬小说第一人”的劳伦斯•布洛克,完成了他笔下第一“硬汉侦探”,马修•斯卡德系列最重要的作品——《八百万种死法》。但事实上,尽管都叫“硬汉”,时间上又如此接近,但二者却写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作品。

  虽然我这么说,但在读过了《硬汉不跳舞》的简介,读者还是很容易把这个故事,与“冷硬推理”联系起来,毕竟故事里有死相夸张的尸体,有欲求不满的男人女人和喝不完的酒精,还有一个喋喋不休始终倒霉的“我”——甚至和大多数“冷硬推理”一样,诺曼梅勒同样选择了第一人称。但在读过了故事后,我们却很容易看到,《硬汉不跳舞》绝不是一本“冷硬小说”。因为归根结底,无论是马修•斯卡德,还是雷蒙德•钱德勒的菲利普•马洛,他们都是在“英雄叙事”下,完成颓废坚守。但诺曼•梅勒的“硬汉故事”,却没有一个英雄登场。

  英雄的缺失,使得整个故事看起来松散而唐突。“我”,蒂姆•马登,一个创意枯竭的苦闷作家,被妻子抛弃的苦命男人,只能靠喝酒来打发日子。可在一次宿醉后,“我”惊异地发现自己的汽车后座沾染了血迹,而自己非法经营的“美好之地”——一片大麻田里,竟然出现了自己在醉酒前邂逅美女脑袋……

  于是“我”的困境便在于,在一开始“我”是失去理智的,因而无法确定。这一切究竟是不是自己所为。所以当发现事情不对劲儿时,“我”所能做的也就仅仅是本能逃避,而并非如“冷硬小说”的主角那样,无论事情变得怎样棘手,他们都能确保自己的清白——无论自己是不是真的清白,由此作为起点,去反击让他们看得不爽的现实。而《硬汉不跳舞》则是个“逃亡故事”,在普罗文斯敦这样一座小城里,“我”竭力躲避的,是他人“欲加”,而自己也无法洗白的罪恶

  这样的区分也是和城市有关的。大多数硬汉侦探的舞台都是大城市,像马修的纽约,但《硬汉不跳舞》的故事则发生在普罗文斯敦这样的小城——作者曾多次强调这座城市,其实意图在于凸显一座小城对于罪恶“包容”的无力。这里不是纽约,“八百万人有八百万种死法”。在纽约你可以白天做刑警,晚上去戒酒协会寻找约会对象,但在小城市,每个人对另一个人都了如指掌罪行无可藏匿,但犯罪的冲动,却有增无减

  在这样的错位之下,《硬汉不跳舞》的故事便显现出其特立独行光怪陆离了。而这种风格的确立,终究是建立在诺曼•梅勒作为一个作家,他以舍弃某种特质而成全的“真实感”——要知道,百分百的“真实感”,在20世纪之前的小说家身上几乎是无迹可寻的。读者喜欢英雄故事,是因为故事可以让他们摆脱真实;作家喜欢写英雄故事,是因为这样的故事对于他自身的苦恼忧虑是一层有效保护——或者说是距离感,让他不必落下神殿,去与他“受够了的”真实直接接触。这样的书写与阅读目的相衬,同样是为了逃离——逃离痛苦,逃离真实。

  但诺曼•梅勒显然不在此列。他是在尝试用“懦弱不安困扰”来打动读者的。一个罪案故事,当真相大白凶手伏罪,人们自然会起身拍手叫好,然后皆大欢喜洗洗睡了。但真实的生活是,一次犯罪终究不能被圆满补偿。既然罪行已然犯下,怎样的救赎都无法让骇人的伤疤恢复原样。痛苦与疏离,空虚与颓败,本就无法排解。当罪恶成为习惯正义,不过是一次幻想

  拒绝了英雄,诺曼•梅勒也拒绝了让硬汉跳舞。“硬汉不跳舞”,是因为他终究不能随着音乐,肆意摇摆。

  《硬汉不跳舞》读后感(三):人生需要保持清醒

  读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吸引,《硬汉不跳舞》,写硬汉的作品受众自然多。然而读起来却不那么轻松了,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化外国文化的差异,本书中的“硬汉”,一直与凶杀、权势性爱、暴力、不忠相关联,让你无法对他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也是读到131页,才看到了“硬汉不跳舞”这几个字,我不知道译者是因为这几个字给这本书定的名,还是原著就是这么写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真的无语了,我所理解的硬汉应该向《第一滴血》里的约翰•兰博,而不是整天纠结在性爱,暴力中的作家蒂姆•马登。

  《硬汉不跳舞》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写的一部作品,而且这部作品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当然这部电影上映后,给中国观众的印象却不那么好,有的观众直接说导演简直就是个疯子,拍出的电影简直就是讲述一群精神病的故事。其实他们不知道这不能怪导演,原著就是这样写的,只能说导演忠实原著,还有导演很大胆,能够将这样一部作品搬上荧幕,更要钦佩那些演员,能够将这部作品演绎出来。那么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呢,我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一个作家已经写不出东西了。这没办法写作绝不是一辈子都能做好的事,如果作家能够有一部作品流芳百世已经很了不得了,所以这个创造力枯竭的作家蒂姆•马登陷入了苦闷,他终日饮酒寻欢,把自己弄得昏天黑地。有一天,他邂逅了一位美艳动人金发女人,这里得解释一下,外国人追求洒脱豪放,所以***没什么,不关乎道德背叛,但是这位作家就没那么好运了,他因为***却陷入了离奇凶杀案。对于他而言,他酒后做的事,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可是现实中在他种植的大麻地里莫名出现一颗金发女人的头颅,同时,他胳膊上的文身、家中和车内的血迹、朋友的证词都表明凶手就是他。这样的事,出在谁身上都会让人毛骨悚然,蒂姆也不例外,他一直在回忆,可是回忆帮不上什么忙。他当然不相信是自己干的这件事,于是为了揭开凶手之谜,蒂姆卷进了爱欲、血腥、谋杀的旋涡。而且,每一条蛛丝马迹都显示,身边每个人都与凶杀有难以分割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排除凶手的可能,包括他自己。死者是谁?凶手是谁?蒂姆陷入了理智与疯狂的双重煎熬。

  这就是这本书纠结之处,让你读起来都觉得处在一种混乱当中,想得到答案,却又得不到答案,这算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吗?或许是吧。我原本是很排斥读国外作家作品的,我觉得国外作家很有个性,他们写的作品天马行空,让你读起来觉得很累,不像中国作家,有些书你可能读个开头已经能够猜到结尾了,我不是讥讽中国的作家啊,而是觉得自己太熟悉这个国度和这里生长的人了,他们写的书,多半都能很快就被自己消化掉。但是,我还是尝试着读了很多国家作者写的小说,几乎每个国家的作者写作方式都不相同,这可能与当地人环境有关吧,也或许是因为译者的关系,毕竟译者都是中国人,他们对各国文化的理解是否透彻,每个人的性格,多少也会影响整部作品的走向。还好的是这本书还有一部同名的电影跟着,可见出人不是很大,因此,喜欢与不喜欢完全要看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了。

  每个男人都想自己成为一个硬汉,硬汉就要有一种担当。我一直想象国外的硬汉就是施瓦辛格、史泰龙,中国的硬汉就是邱少云、黄继光。前者是一种外形的硬汉,后者是现实版的硬汉。前者在电影中拯救世界,后者在现实中成就了中国战争胜利。或许我的理解还有些偏颇,但是读这本书你要有心理准备,作者所说的硬汉就是现实中普通的人,他没有浑身肌肉,也没有为了某项战役舍去生命,他只是为了解开谁是凶手而煎熬着,作者写的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时,所能做到的一切。

  看样子人还是得多点兴趣爱好,如果做事太专一了,往往就会走人另一个极端,还是时刻保持自己的清醒吧,清醒的人生不会让自己无缘无故卷进烦恼,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硬汉不跳舞》读后感(四):潜在深处的硬汉精神

  他被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海明威第二”,美国硬汉作家,同时也是政客、记者、导演等,身兼数种身份。而《硬汉不跳舞》是他的作品之一,他就是诺曼梅勒。

  何为硬汉?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勇士,似乎有些不合时代。现在可以说是有进取心,饱满经沧桑,屡受挫折却又不甘失败的人,他们坚韧刚毅,勇敢正直,能受得了苦难与折磨。

  那何为硬汉作家呢?就是作者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以硬汉形象为主题。

  本书中的主角蒂姆马登,是一位作家,不过因为创造力枯竭而整日饮酒,妻子不知原因离家多日。不料某日酒后,与金发女人狂欢,第二日却发生了一串离奇事情。他种植的大麻地出现一颗金发女人头颅。爱欲与血腥,充斥着他的生活。而他却因为饮酒,记忆是支离破碎,让他无法找出原因。当他正视这件事情,却发现每一个似乎都有可能是凶手。

  感觉上这么一个主角似乎并不符合自己对于硬汉的定义,但是通篇读后,反而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个人物更应该符合社会口味,而自己理想化,太过于英雄化的硬汉,在社会上是找不到原型的。硬汉是普通人,也会有喜怒,也会有生活上的坏习惯,只不过在光辉的硬汉形象下,这些小缺点反而显得硬汉有些小可爱,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似乎没准身边哪个人就是一个潜在的硬汉。

  作为主角的马登亲自上场去寻找线索,他改变思维方向,不是凶手这个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为证明这一事实成立而去找寻证据。而谁有可能,有动机,这样问题可能就解决得十分干脆。或者是说因为这些巧合太多,巧合违反一切逻辑规律,因为看起来几乎无懈可击,反而违反了所有的逻辑规律,却也彰显出硬汉的细致之处,他并没有因为被动而放弃寻找反击。

  名家名作,确实不同凡响。从马登胳膊上出现的纹身,他的车内的血迹,绝非是流鼻血。从最初的惊慌,自己也怀疑过自己,喝后的事情可是拿不准的,但是很快作者笔下的马登又反击了这一想法,人的本性在那里,再怎么颓废,再怎么沉迷于酒中,马登的底线在那里。

  在当代硬汉精神仍没有过时,我们应该去欣赏有硬汉精神的作家,欣赏他们笔下的硬汉,当然是有取有舍,取有用的,舍无用的。或许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硬汉精神,只或许被掩盖住了,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我们有硬汉精神,敢拼敢搏,百折不曲。发现这种精神,运用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吧。

  《硬汉不跳舞》读后感(五):《硬汉不跳舞》的否定与虚无

  诺曼·梅勒曾说过:艺术家的头一件作品就是他的性格。而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里呈现出来的作品则不仅仅头一件是他的性格,应当可以说每一件都是他的性格。无论是梅勒的作品,还是他本人,都以放浪形骸、特立独行而备受争议。一方面,他身体力行着一种“狂欢”式的人生,除了出版小说这个主业之外,他还涉足电影业当导演,混迹运动圈做拳击手,并且酗酒吸毒无所顾忌,同时还参加竞选对政治抱有十二分的热情…… 他置身于这个现实中的方方面面,激情、暴力,像是杯烈酒。

  然而另一方面,这些惊世骇俗的种种行为里包裹的是他面对着整个世界的空虚与无力,因此在他的作品中,颓废与虚无往往占据主导,否定与无意义随处可见。包裹在悬疑推理小说外衣下的《硬汉不跳舞》可以说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

  《硬汉不跳舞》讲述的是一个的作家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汽车座位上有不明血迹随后开始追查的故事。在追逐的过程中将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故事都一一呈现出来,涉及到暴力、吸毒、凶杀、同性恋、出轨、性爱等一系列重口味题材。

  梅勒在这个故事里构建了一种神秘、虚幻、破碎的叙事情境。作家马登的片段式叙述方式让读者有时云里雾里,甚至有评论说“这是一本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的书—— 正读,倒读,,翻到中间某一页向左或向右读, 都一样”。在这部小说中,“情境”的塑造是梅勒花费大量笔墨的地方,他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为主人公打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诡谲同时又危机四伏的世界。

  首先,在叙述模式上面,小说情节的展开采用了侦探小说常用的推理模式,在基本情节之外加入了与神秘、性爱、暴力相关的主题,营造了神秘、恐惧的气氛;其次,叙述技巧的运用是梅勒特别注重的,其为人称道的是特意采用了不可靠的叙事者的策略,马登记忆的模糊,被大麻烟酒灌得不知所以,于是读者对其叙述产生怀疑,从而使小说的叙事层和故事层均统一于神秘、恐惧气氛的塑造;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梅勒并不注重对马登内心世界的表现,而是通过用简洁的语言和对话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此展示主人公的复杂处境,因此,在《硬汉不跳舞》中,人物具有类型化、功能化的特点。似乎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人物是善良的,他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背叛出轨崇尚暴力视人命为草芥。

  而虚无与否定在《硬汉不跳舞》这部作品中从梅勒想要展示的爱情观中也可以窥视一二。梅勒一向无意于表现爱情的美感,现实中他自己也经历了多次婚姻。梅勒认为爱情的美感只不过是表现,在人生的虚无面向必将一触即失。比如马登跟妻子帕蒂,他们相识于一场换妻游戏,后帕蒂又嫁给马登的同学兼狱友富商沃德利,随后抛弃沃德利嫁给马登,然而故事一开始帕蒂已经跟一个黑人离开。帕蒂在这里全然是一个荡妇形象,在她的世界似乎也没有真正的爱情。而马登也不是善辈,他的生活照样糜烂,与很多女人滥交。梅勒在对爱情否定的同时也在否定家庭,在《硬汉不跳舞》中马登的家庭不完美,警察的家庭也是。甚至在梅勒其他的作品里,不完满的家庭比比皆是,估计现实中他的6次婚姻也给他对不完满家庭的塑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硬汉不跳舞》这部小说风格粗犷、冷硬,带着坚冰。而梅勒在这个故事里给了我一种“大约人生的种种无常与人性的种种矛盾都集中在这一隐秘之域”的感觉。

  这个故事如同他其他作品一样,好像就是他本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