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姆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毛姆传》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姆传》读后感10篇

  《毛姆传》是一本由[英]塞琳娜· 黑斯廷斯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4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毛姆传》读后感(一):丰富精彩一生

  有时候真的很难去评价毛姆,因为他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于丰富,丰富到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如果读过这本《毛姆传》,是谁都不会忽略毛姆在文学作品上的多产、旅行的多样、以及复杂感情生活

  毛姆一生热爱写作,生活规律的他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仍然能够保证每天的写作时间。毛姆的一生充满了疯狂痛苦,但写作却始终为他提供避风港,对于毛姆来说,写作时应该是他最幸福时刻。毛姆著作等身,无论是小说游记还是戏剧,都有数量丰富的作品,且绝大多数都能受到较高的评价。毛姆在30多岁时凭借戏剧写作随即走红,并在未来人生中通过各种体裁的写作赚得了大量的收入,这些收入也为毛姆后来旅行和奢靡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面上的旅行类书籍大行其道。无论是单纯的旅行游记,还是某种精神追求的自我探寻之旅,这一类书籍已经成为现今的宠儿,是大众十分喜爱类型。这部《毛姆传》便可以认为是应景之作。毛姆就是个极爱旅行的人,整部传记中几乎可以看做是一次次的旅程。这些旅程涵盖范围很广,纵观东西方,你可以看到富有艺术气息的欧洲、魅力十足的亚洲、神秘莫测的非洲。毛姆作品的多产也正是由于其丰富的旅行经历,无论是小说还是游记,都能看到旅行中的种种有趣故事。由于作品的畅销,使得他完全能力负担的起昂贵的旅程,而作家身份又让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耗,也许作家是个理想旅行者吧。

  在感情生活上,毛姆的一生也是十分丰富。作为双性恋者(大多半应该属于同性恋),毛姆承受巨大舆论压力(也是后来被人诟病原因之一),但他的个人魅力还是为他赢得了许多段感情,有热恋着却没能在一起的苏,有魅力十足却品行不端的杰拉德,有和西里尔的一段失败婚姻,也有后来被依靠背叛毛姆的艾伦。除了这些,毛姆对早逝的母亲也有极大心理依赖,与女儿关系也是时好时坏(直到最后的决裂),这些都丰富了毛姆的感情生活,也是他创作源泉之一。

  毛姆身为作家,竟多次充当英国政府间谍,也是其非常特殊的经历,而其也乐于其中。在此期间,无论是为政府收集情报,还是宣传战事,毛姆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后来的《英国特工阿申登》,也是描写这段间谍时期见闻,受到了间谍类型小说界广泛的好评

  毛姆的一生尽管如此丰富多彩,但文学史对其的评价却不是很高,毛姆也很少被当做经典作家。尽管毛姆的作品直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尤其《月亮与六便士》在中国读者群中地位甚高),但人们普遍将其评价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而已。我想有一定的原因是毛姆的同性恋身份和后期的一些做法使得当时的舆论对其评价较低,这使得后世的人也很难为其正名,而当世之人也可能把毛姆更多的当做畅销书作家。其实无论经典与否,我想毛姆作品的价值都是有目共睹的,而近期毛姆的作品又有一系列新的译作在中国出版,这也许会在中国再次掀起一股毛姆热。

  就这部传记来说,文章引人入胜(主要也归功于毛姆丰富精彩的生活和作者精彩的诠释),译文流畅,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标明一处引用出处(文中也多是陈述而已),无论是脚注还是书后都没有任何注明。相比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爱因斯坦传》,其无论是引用著作、论文报纸还是某人的话,都事无巨细明白标注,让我们看到的作者的专业投入。对于传记来说,能够与做传者有所交流最好,其次是他的朋友后代。再次是各种资料对比筛选,我想这部《毛姆传》应该算作是整理资料之作吧。

  《毛姆传》读后感(二):一个作女是怎样逼疯大作家的

  萨默塞特·毛姆作为一个伟大的会讲故事的人,一辈子著作等身,享誉全球,他的风流韵事和他的作品一样丰富多彩。“我几乎不停地恋爱,从15岁到50岁。”他与男人女人都有过感情纠葛

  感情经历丰富的毛姆,最终在40岁出头时栽在一个女人手上,被迫走进婚姻结果这成了他这辈子最漫长、最悲惨、最具毁灭性的关系。他的妻子西里尔是一个漂亮又爱出风头的女人,这样心高气傲的女人显然没办法踏实实地生活,她的两次婚姻都成了悲剧前夫和毛姆在离婚后都对她恶语相向。而她还险些像她母亲操纵她一样,试图摆布女儿走上她曾经追求的道路,幸好失败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让毛姆在近九十岁高龄时,还撰文谩骂。和前任分手后不恶语相向之所以被称作美德,是因为确实挺难做到。

  1

  1913年,在向心爱的女演员苏·琼斯求婚未果后,40岁的毛姆备受打击。这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甚至多年以后提起此事,他还是充满后悔。除了把精力投入工作,他很快陷入了一段新感情。这年秋天,在邻居家的聚会上,他结识了西里尔·韦尔康太太。毛姆当晚表现得很风趣。大家准备出发去戏院时,西里尔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真希望我们不要去看戏了。我想听你说一整晚。”

  两人很快开始同居过上了小日子,毛姆也很欣赏她的欢乐活力,乐于炫耀她本能时髦,毛姆的身份和地位也让西里尔很有面子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西里尔是毛姆的情人,但毛姆觉得这不过是成年人间的风流韵事。哪怕西里尔对他说“她疯狂地爱着他”,他也只以哈哈大笑带过。

  因为这时,西里尔还没有离婚。和一个已婚妇女风流快活一码事儿,认真谈起感情又是另一码事儿了。

  西里尔比毛姆小五岁,父亲是个了不起商人,但热衷慈善宗教,弄得家里入不敷出。不知道西里尔母亲具体是怎样的人,但显然西里尔后来的工于心计很大程度上遗传自她的母亲。因为丈夫无法满足妻子对生活水准越来越高的要求务实的妻子寄希望于让女儿多参加社交聚会,嫁个金龟婿。她最终锁定的目标是一个中年的美国人亨利·韦尔康,这是一个美国的制药大亨,彻底改变西药的药片最早就是他家公司生产的。当得知韦尔康去苏丹考察时,这个妈妈怂恿女儿直接追了过去。于是1901年,西里尔成了韦尔康太太。

  韦尔康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的妻子——高尚温顺、忘我,其实他大错特错了。西里尔热衷物质享受,她理想的婚姻是能过上奢华生活、举办首都优雅的社交聚会、定期去欧洲大陆最时髦的地方度假,但很快她就对此不抱幻想了。

  丈夫虽然有钱,但婚后第一个家是租来的房子,往来的客人大多是白发苍苍教授,参加的活动都要听取冗长科学报告,所谓的旅行大多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游荡,寻找各种医疗器械和制品,路况糟糕,也只能住简陋的小旅馆。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的韦尔康在性上面也没办法吸引21岁的年轻妻子。尽管俩人有了一个孩子,但争吵从来没停止过。作为一个年轻姑娘,西里尔还有资本任性一回。到1909年,丈夫找到妻子疑似通奸的把柄麻利地和妻子办了分居手续,并从此拒绝再提起妻子。

  分居后的西里尔则纵情享受自由,靠着丈夫提供的高昂生活费,她纵容起自己奢华的品位,成为一个渴望走在时尚最前沿的女人。虽然还没正式离婚,她还是陷入一段段激情恋爱,也不乏有钱人追求她、资助她。当等她到了三十五六岁,成为“一个刚过最好时光的名媛”时,她开始焦虑了。丈夫随时可以正式提出离婚,但又没有一个富有的情人提出要娶她。人近中年,她又希望获得受人尊敬的地位和一大笔可以支配的收入。

  这时候,毛姆出现了。他富有、时髦、单身,是“伦敦最迷人的男人”。西里尔好像看到了未来,主动出击。

  2

  毛姆一开始也觉得西里尔有趣、有魅力,短暂轻松、无牵挂恋情显然有助于他疗养之前的情伤。当西里尔开始步步紧逼,尤其是提出想给毛姆生个孩子时,毛姆真正吓了一跳。随后西里尔一次意外怀孕、流产,让毛姆感到庆幸的同时,更意识这段感情不会有真正的未来,他必须尽快脱身。

  西里尔本来就是毛姆感情的暂时过度,她对毛姆来说根本就不可能有女演员苏·琼斯那样的魅力。何况,这时候毛姆又喜欢上另一个男人——帅气的杰拉德·哈克斯顿。这个男人未来数十年都会以秘书的身份跟随在毛姆身边。毛姆完全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这让他对西里尔更加没有感觉了。

  毛姆呆在西里尔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但他发现,即便躲到国外,西里尔也能很快追来。俩人交往不到一年时,西里尔又怀孕了,这次她铁了心要把孩子生下来。毛姆确信自己中了圈套愤怒惊愕,但又无计可施

  1915年5月,西里尔在意大利给毛姆生下了女儿丽莎,此时西里尔仍然没有离婚。分居后,韦尔康从未原谅过这位妻子,只要他在场,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提起妻子的名字。妻子的信件他也不看,都由律师处理。这些信的内容也主要是要钱,或者对儿子健康表示担忧。丈夫韦尔康对西里尔的怨恨与日俱增,当得知毛姆和西里尔搅在一起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个离婚的好时机。他要是高调离婚,西里尔会被认为是过错方,为此他开始搜集证据

  西里尔当然不在意名义受损,她已经傍上毛姆这棵大树。但这消息对毛姆来说却是毁灭性的,如果西里尔真离婚了,他要是不娶她,也很不光彩,但毛姆从来没想过要娶她。为了逼婚,西里尔干脆自导自演了一场自杀闹剧,结果毛姆依然不愿做最后的承诺

  律师建议毛姆花钱摆脱西里尔。在律师眼里,她就是一个拜金女,一个日渐衰老不择手段谋取钱财的女人,“娶她你就是傻子。”但让毛姆觉得尴尬的是,西里尔意识到他的同性恋倾向,这正是他不愿意公诸于世的。他知道,这个女人冷酷无情,随时会拿一些证据勒索他。毛姆不愿意娶她,但“不娶她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这期间,毛姆大部分时间都在世界各地转悠,一部分自然也是为了躲避西里尔。离婚判决书下来,西里尔只能面对毛姆,让他履行诺言。而毛姆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就是她。一通争吵过后,毛姆勉强答应她,自己结束为时几个月的热带环游后,俩人就结婚

  等毛姆不得不再面对西里尔时,他对婚姻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1917年5月26日下午,俩人结了婚。毛姆实在太厌恶他的新娘了,都懒得看他一眼。婚后他的给妻子的信中还写道,“我娶你不是因为我爱你,这一点,你再清楚不过了。”

  3

  婚后没俩月,毛姆就接了英国政府的间谍任务跑到国外去了。等到一家人再见面,相处得还比较友好。“不知道将来会怎样”毛姆说,“只能抱着最好的希望,顺其自然吧。”在公共场合,毛姆夫妇看似相处甚欢,但私下里俩人的关系简直是矛盾重重。

  西里尔并非完全没有优点。她活力十足,这让毛姆十分欣赏。她也很有时尚品味,毛姆很重视她在戏剧服装和布景上的建议。毛姆戏剧演出后,都是西里尔安排演职人员聚会。但俩人生活中几乎没有共同点。西里尔虽然离了婚、长了年纪,但她和韦尔康相处时的那些毛病,到现在一个也没改。

  毛姆害羞沉默寡言高度自律,回避任何形式的感情流露。相较之下,西里尔容易激动情绪起伏不定、自我放纵,喜欢大吵大闹,尤其在睡觉前。

  西里尔热爱交际一掷千金,喜欢参加派对,不愿意一个人待着,不顾及毛姆有时渴望安静和独处的想法。她不明白写作对毛姆有多么重要,也意识不到丈夫工作完一天有多累。有时候毛姆写了一天累得要死,还要忍受妻子请来的客人闹哄哄的玩到凌晨。

  西里尔对装饰设计拥有非凡的眼光,喜欢给家里添置漂亮东西,花大笔钱买新衣服。她聊起这两个话题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你不跟我谈别的,只谈裙子家具,”有一次毛姆发怒了,“你知道我有多么讨厌这两个话题吗!”

  西里尔喜欢时髦轻浮的人,丈夫的很多老朋友让她感觉不自在。她不能也不愿意一个人待着,不读书,也不打牌,对传统女工也没兴趣。,毛姆想找点事儿让她的生活忙碌起来,也被她固执地拒绝了。

  动不动就吵架,没完没了责备,每年询问和考验毛姆是否对自己还有感觉。她发现丈夫在性上也越来越难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了。毛姆是她认识的最好的情人,但她早就不吸引毛姆了。毛姆对朋友说,妻子对性的要求”贪得无厌、令人无法忍受”,跟她上床时不得不充分调动想象力。“我们结婚时,我43岁,你也不那么年轻了,”他冷酷提醒她,“你不可能忘了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结的婚。在那种情形下,你得到了丈夫的恭敬关心仁慈和感情,你应该知足了,但你真的别奢望激情的爱。”

  西里尔怨恨丈夫经常自己出国旅行,她想跟丈夫一起旅行。但毛姆认为,她所谓的旅行不过是从一个豪华酒店搬到另一个豪华酒店。而毛姆和她的前夫韦尔康一样,都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旅行,去寻找灵感,且经常让自己置身危险、简陋的环境中。“和你在一起,我什么也得不到。”

  丈夫的冷漠让西里尔痛苦极了,她越是想激起丈夫的反应,丈夫越是向后缩。她大吵大闹,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毛姆都不愿意回家。“你知道这辈子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你对我说的那些话吗?没有人像你这样抱怨过我,唠叨过我,骚扰过我。你怎么还能盼望我对你有感情呢?你让我觉得可怕。你想一想吧,在46岁年纪,一个强壮健康的男人,常常得去喝杯鸡尾酒才能面对你。”

  4

  西里尔也知道,丈夫在和杰拉德·哈克斯顿相好着,这更让她嫉妒。两人争吵过于频繁,在毛姆看来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她时髦轻佻的世界不属于他,她咄咄逼人的占有欲令他反感。妻子残存的几丝年轻时的美貌他曾经欣赏过,但四十好几的西里尔尽管重视保养,但早已不复当年容貌。所有人都知道毛姆夫妻的关系紧张到即将破裂的地步。

  西里尔开始售卖家具,还做起装饰房间、公寓的设计生意。毛姆对她唯利是图的商人嘴脸更是厌烦,当得知陪伴自己二十多年的书桌被妻子卖掉,他表面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其实心里最终决定结束这场婚姻。

  西里尔做生意被评价“很狡猾”、“不老实”,在同行间名声不怎么样。一次西里尔哭着说,毛姆送她的中国金镶玉项链被偷了。她向保险公司索赔。几个月后,保险公司的员工发现她的项链在一家珠宝店出售,店员证实是西里尔卖给他们的。幸好退还赔款后,保险公司答应不再追查此事。这件事儿让毛姆看出妻子是一个缺乏诚信的人。

  差不多同时,毛姆发现西里尔也不只有一个情人。这反倒让毛姆很高兴。俩人开始认真讨论离婚事宜。但西里尔不想离婚,她很享受做毛姆太太的感觉,她也还爱着她的丈夫。毛姆甚至答应带着自己的男朋友和妻子一起共度一星期,“她要么忍受这样一个我,要么鼓起勇气跟我一刀两断”。

  俩人渐渐处于事实上的分居状态,尽管西里尔很沮丧,她也不得不承认婚姻走到了尽头。1929年5月,法院判决离婚。“我要做的就是交出一万两千英镑,乖乖地支付六百英镑年金,直到西里尔再婚。”毛姆写道。

  随着时间推移,毛姆对西里尔越发刻薄;他憎恨她花掉自己大笔的钱,而且还在持续,他无法原谅她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屈辱。虽然离婚后俩人很少见面,但他对西里尔的反感却变成了主动的、发自肺腑的厌恶。“他把我的生活变成了十足的地狱”,他说,并刻薄地称西里尔为“一个寡廉鲜耻的骗子……那个毁了我生活的婊子”,她不断向她要钱,毛姆说“她的嘴像妓院的门一样敞开着”。

  他希望西里尔再婚,但西里尔没有再婚,继续在经济上依赖她的前夫,直到死的那一天。他们主要通过律师交流,很少见面。毛姆明确告诉来访者,他不喜欢谈论自己的婚姻;如果被问到,他会愤怒地回绝,说这个话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5

  经济大萧条时期,西里尔的业务遭到重创,她还被美国财政部发现有真假两套账本。但这些令人难堪的事儿都不再和毛姆相关。毛姆和前妻交流的唯一原因就是一年与女儿见两次面。

  母亲对西里尔的摆布,西里尔也应用到女儿身上。丽莎17岁那年,西里尔安排她正式踏入社交界,在国王路的家中为她举办了一场难忘的舞会。自从丽莎走入社会,野心勃勃的西里尔决定不仅要让丽莎嫁得早,还要嫁得好。西里尔每时每刻事无巨细地监督着丽莎,丽莎得言行正确得近乎机械,一个八卦专栏作家形容她就像一只牵线木偶。

  这种干预直到丽莎宣布订婚的时候。未婚夫是圣詹姆斯法庭的瑞士部长之子、陆军中校文森特。西里尔对女儿的选择很失望,非要拆散这一对。在西里尔看来,未婚夫文森特就是个普通的小伙子,既没钱,也没有贵族头衔,配不上她女儿。但在女儿的坚持下,西里尔让步了。(后夫妻因战争缘故分开太久而离婚,丽莎又再婚)

  多年后,人到古稀的西里尔健康每况愈下,最终在1955年7月去世,时年76岁。毛姆从女儿处得到消息。“我不会虚伪到假装为西里尔的死深感悲痛。”他说,“她自始至终都从未停止过让我痛苦。”他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解脱,同时也摆脱了供养这个跟他离婚三十年的女人的责任。“啦啦啦,不用再给生活费了,啦啦啦。”他一边用手指敲着牌桌,一边唱到。

  毛姆既没有参加西里尔的葬礼,也没有出席在格罗夫纳礼拜堂举行的追思会,大家为了纪念她买雕塑赠给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时他也没出钱。

  毛姆年近90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写本自传。毛姆最终写成了《回顾》,交给《星期日快报》在1962年的9月和10月连载。《回顾》最终未以书的形式出版,它显然是毛姆智力欠缺情况下的产物。整本书相当大的篇幅在肆无忌惮地谈论毛姆和西里尔的关系,言辞之恶毒令世人惊愕。

  毛姆告诉读者,西里尔多么死皮赖脸地追求他,用假名在罗马生孩子,他不愿意娶她,她就试图自杀,他们在一起时可怕的争吵,她做生意时的欺诈行为,一切都以单调乏味的口吻记述下来。

  结果这一次,毛姆被辱骂的信件淹没了,其中很多是匿名信件。典型的说法是:“所有人都充分意识到你过了怎样可恶、肮脏的生活,你是英国的耻辱,你越早离开英国越好,记得带上你那个男朋友。”西里尔昔日的朋友更是回应到“卑劣透顶”、“一部老朽、可耻的作品”、“卑鄙、肮脏、令人难堪的玩意儿”。作家戈尔·维达尔说:“随着《回顾》的连载,老毛姆亲手在他纪念碑下埋下了地雷,并将其炸得粉碎。”

  毛姆被击垮了。当年12月,他和陪伴他晚年的小伙子艾伦·塞尔搬到法国南部的马莱斯科别墅。直到他1965年去世,再也没回过英国。

  《毛姆传》读后感(三):说不完道不尽的毛姆

  虽然本书按写传记的惯例采用了顺序的记述方式,但作者巧妙地从毛姆接受过的一次采访说起。1955年,毛姆81岁,当记者问他是否有写传记的打算时,毛姆不真诚地回答说:“我的故事注定是乏味的,我可不想跟乏味联系在一起。”说他不真诚,倒也未必,如果前半句是谎话,后半句则是实情。

  不同于先前的毛姆传记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私密”二字上。在毛姆近92岁的人生中,他几乎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拥有全世界最广大的读者群,他或许不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但却是最富有的作家。

  非同寻常的勤奋加上作品广受好评,写作为毛姆赢得了一般作家不敢奢求的名望与财富,可以让他在豪华的别墅里享受法国南部里维埃拉的阳光、沙滩和一群年轻英俊的“男孩子们”;他与政界和文艺界的名人过往甚密,如温莎公爵和夫人、丘吉尔首相、格蕾丝•凯利王妃、亨利•詹姆斯、查理•卓别林、弗吉尼亚•伍尔芙等;富有还满足了他旅行的癖好,他几乎周游世界,尤喜远东地区,在中国旅行后还写出了一本长篇小说《面纱》和一本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毛姆的生活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光鲜亮丽的外表,但一个长于“八卦”的传记作者的任务在于掀开这层朦胧梦幻的“面纱”,给读者展现一个真实而不那么洁净的毛姆。

  毛姆曾说,“我以为自己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古怪’,但事实恰恰相反。”古怪的毛姆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裕的英裔律师家庭,三个哥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他几乎是一个被宠坏的独子,然而,八岁那年,作为他“世界中心”的母亲撒手西去,他一直将母亲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和她的一缕头发收在床头柜里,一生都未能从丧母之痛中解脱出来。过了两年,他的父亲,那个“活着的时候一直是个陌生人”的男人也去世了,变成孤儿的他被送到了英国的伯父家中寄养,伯父小气狭隘,伯母是个严肃刻板的德国女人,小时候的缺爱导致他长大后被爱时都会感到尴尬。

  他遗传了父母的小个子,还有口吃的毛病,对于普通人来说,说话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而他说话却要耗掉浑身的力气,因此还会被同学和陌生人嘲笑羞辱,活泼好动的他从而变得害羞、孤僻、谨慎。

  尽管口吃,毛姆却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他懂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希腊语、拉丁语……此外,他从十几岁起就知道自己是个同性恋者,那个年代对同性恋远没有现在宽容,王尔德甚至因此遭了牢狱之灾。本来可以顺利去读剑桥大学,但他为了摆脱家庭,获得自由,他选择去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当了一年旁听生。回到英国后,他靠死记硬背考上圣托马斯医院的医学部,但学医五年只给他带来了他的处女作,而他并没有当一天医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为英国情报部门工作,期间的经历可能是很多作家所从未有过的,而历来珍惜素材的他,从不放过任何创作的机会。从严格意义上讲,毛姆不是纯粹的同性恋者,而是双性恋者,虽然他更倾心男性,后来,他与一位有夫之妇有染,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尽管他们后来结婚了,但这段婚姻是痛苦的,注定会以离婚收场。当晚年他听到前妻去世的消息,他欢呼“再也不用付赡养费了”。毛姆生命的最后几年处境可怜,和女儿的关系不好,又被最后一任贪婪善妒的秘书兼情人操纵,成了一个尖刻、孤独,几乎疯狂的老人,不停地咒骂着这个世界,犹如李尔王再生。

  总之,毛姆的经历是丰富的,精力是充沛的(他写过78本书,包括122个短篇小说,还有31个剧本。有过无数个男女情人,一直到死。)性格是复杂的:他脆弱、热情、难伺候、残忍、善良、迷人、机智、尖刻、脾气暴躁、功利、勤奋、冷漠、傲慢、控制欲强……毛姆既是一个公众人物,又是一个神秘人物。即便不是毛姆的粉丝,哪怕没读过一本毛姆的书,只要拿起这本书就会被毛姆的故事吸引,进而去找他的书来读。

  鉴定一本书的好坏有很多标准,比如,是否令人手不释卷,这本书做到了;比如,是否令人回味,这本书也做到了。赛琳娜•黑斯廷斯的语言简洁、流畅,丝毫不晦涩,读者的情绪会被她的文字牵着走,或难过,或大笑,或吃惊,读一会儿书,发一会儿呆,再读下去,期间,总是忍不住与朋友分享,或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毛姆啊,真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人!

  本文作者:《毛姆传》译者 赵文伟

  赵文伟 专职译者,主要译作有卡尔维诺《疯狂的奥兰多》、阿加莎克里斯蒂《ABC谋杀案》《寓所谜案》、《慈溪的面子》、《歌剧魅影》等。

  《毛姆传》读后感(四):我们和毛姆之间

  单从传记内容来说,八卦了不少哈哈哈。最喜欢毛姆叔叔的一本书是《人生的枷锁》,作为自传性极强的一小说,它给了我极大共鸣,许多相似的经历。比如不幸的童年经历,喜欢上最好的朋友却遭背弃,甚至包括“毛姆传”里提到他不喜未安排的肢体碰触这些小毛病等等。看过许多软文,为内向之人辩护,然而许多人,如我,并没有毛姆的天赋作世界之门的把手,更没有丰富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经历作铺路,于是泯然众人,与毛姆分岔,继续着原先的痛苦。同时也感叹当前的文学前途黯淡,有一点原因,便是社会的上升途径逐渐地固化,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式服务,头焦额烂的面试与入职,回到私领域也无时无刻承受着现实的引力。如此,有多少有志文学的人能够去体验和洞察生活,顶了天的也只是畅销书的前列,鸡汤遍地,故作矫情,言之无物,正如上面所有的文字一样。

  《毛姆传》读后感(五):把毛姆的秘密和盘托出

  把毛姆的秘密和盘托出

  韩浩月

  读过毛姆的诸多小说,但没意识到想要读一下他的传记,也许是在作品中,毛姆融入了自己过多的身影,所以对他的性格与审美,已经很熟悉了,熟悉到不用读有关他的传记。直到发现有他的传记新版本出版时,才第一时间买过来读。

  不查不知道,市面上堂而皇之打着“毛姆传”名义出版的图书就有五种,分别是《毛姆传:毛姆的秘密生活》,《毛姆传》,《盛誉下的孤独者——毛姆传》,《人世的挑剔者:毛姆传》,《天堂之魔:毛姆传》。我读的这本是《毛姆传:毛姆的秘密生活》。

  在这五本书当中,《盛誉下的孤独者——毛姆传》罗宾-毛姆是毛姆的侄子,按道理说可信程度应该是相当高的。但《毛姆传:毛姆的秘密生活》这本书,打出的宣传语却是“唯一得到毛姆授权的传记”,可想而知,得到传主授权的作品,是不会看到其真正的秘密的,所谓“毛姆的秘密生活”,读者在读的时候,要事先降低期待值。

  毛姆是个同性恋者,这在他去世后已成众所周知的秘密。《秘密生活》这本书里,有过半的篇幅,是在讲述毛姆不同时期的同性男友,传记作者深知如何既要讲出传主的秘密,又要如何保守传主的颜面,因为本书的文字克制而理性,没有过多八卦的描写,想要多读到一些桃色描写的读者恐怕要失望了。

  不过,如同毛姆多数在他的小说中把婚姻中的妻子刻画得无比尖酸势利一样,《秘密生活》也把毛姆的妻子西里尔描述成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毛姆功成名就,拥有了豪宅,西里尔却热衷于出售豪宅里的家具,某天毛姆下楼发现,自己的书桌被老婆卖掉了,早已对婚姻绝望的毛姆每次发作,而是选择了默默地上楼重新又睡觉去了。

  是“四分之三”的同性恋倾向还是家有悍妇造成了毛姆的文学成就?从《秘密生活》看,都不是,毛姆的写作热情源自他的童年经历,家庭阴影以及口吃让毛姆的童年充满不幸,在这巨大的不幸中,文学如同上帝之光照耀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一生当中,写作不仅给他带来了名声与财富,也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充盈。

  《秘密生活》记录了毛姆那颗安定不下来的心,他全球旅行,走上战争前线,担任英国间谍,不停地结识好友,目的只有一个,获得故事,并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地演绎,以此创作出大受欢迎的小说。毛姆自己坦诚,他不是一个拥有良好想象力的作家,他的小说和戏剧,是依靠他从人群中用耳朵听来的,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很大程度上,这本自传更像是毛姆的文学创作自传,写作的人,会从中获益。

  在知识分子眼里,毛姆不是一个上好的小说家,毛姆的作品也与通俗读物的阅读者有距离,但对于中产阶层来说,毛姆显然可以列入重点作家名单,因为他的小说所描绘的阶层、传递出的价值观以及人物角色的性格命运,无一不与中产阶层可匹配。作为一位从底层奋斗起来的作家,毛姆一生也没能进入权贵阶层,在中产阶层那里,他如鱼得水,找到了存在感。

  作为戏剧高产量作家以及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最多的人之一,毛姆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故事富矿,这些故事至今仍然在不断地被重新印刷,为读者的闲暇时光增添着趣味,因此,阅读《秘密生活》就有了这样一个理由:去了解我们熟悉的这位朋友,他的一生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毛姆一生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这世界,他来过,爱过,每一天都被他过得充实而富足。

  不管《毛姆传》的版本有多少,读一本就够了,毛姆所不为人知道的秘密已经不多,当他把自己有关文学的秘密和盘托出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站在亮处,任人评判,我想,他会更在意后世之人如何评价他的文字,而非对他的私生活指指点点。

  《毛姆传》读后感(六):毛姆先生精彩的一生

  Finally,把这本厚厚的《毛姆传》给啃完了,要不是提前打了预防针,眼珠子都快被震掉地上了。用第一个毛姆传作者特德·摩根的精彩总结:“毛姆是下述一切的总和: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

  你看看,这些个总结描述词下来,活生生让人觉得就是个变态啊!!!以前光知道他是个同性恋,没有想到他的私生活居然乱到如此地步,也是醉了,那个纸醉金迷的20世纪初的欧洲上流社会啊,真让人难以想象。

  不过还好书里面对他的紊乱的私生活描写并不算特别多,主要还是在他的作品和他的规律的写作生活,从他的悲惨的童年到游学的青年时代到成名的中年时代到成名后过上了随心所欲的四处游走采风创作力旺盛的中年时代,一直到他几乎发疯的垂垂暮年。一气读来,唏嘘不已。

  叹他一生未娶得心中的挚爱苏~琼斯(幸亏提前看了他特意为苏~琼斯写的《寻欢作乐》,知道了这样一号人物的存在,并且在小说里窥得了他们恋情的一二,书里描写的太浅尝辄止了。),被一个面目可憎的心机婊暗中下了套最后居然娶了这个心机婊,也算是人生极大的可悲了,大半生和一个自己憎恶的女人做了夫妻。

  羡慕他中年写戏剧成名以后,不再为金钱发愁,由自己的心愿到世界各地去旅游采风,足迹遍布亚洲的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西贡;大西洋的大溪地、澳大利亚等;美国、欧洲各个国家;南美、非洲等等等等,看下来也许毛姆先生唯一没去过的地方可能就是北极和南极了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游历,他才写下了著名的《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刀锋》以及富有东南亚和大西洋风情的各种精彩短篇小说。怪不得当初看这些书时,就感觉特别的身临其境,仿佛跟着毛姆大叔游览了一遍一样,到现在还能回想起东南亚的潮热风的《雨》,以及富有当地土著风情的《月》,想起来就能联想起他在书里描写的那些环境,特别真实。看来旅行是创作的基石啊,而且还有他的最爱杰拉德一路陪同他冒险游历,可谓是人生一大幸事。

  敬佩他作为一个作家,虽然私生活紊乱,但是对于自己的作家职业特别的尊重,不论发生什么事儿,坚持每天早起写作一个上午,自律性特别好。而且有一段看的感触特别深,就是毛姆不管到哪里,总不能让自己身边缺了书,一定要带足可供自己读的书,不然没书可读就感觉浑身难受。想起所有的成功的作家大概都是一个样子的吧。村上先生也是坚持每天跑步,每天写作,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

  还敬佩他作为一个作家,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先是冲锋陷阵在前线,为救护车做后勤。后来派到俄罗斯当间谍,利用自己的名人身份,和当地的名流打交道,收集情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有名的毛姆先生,通过医生的帮助克服自己的口吃(这里想到了乔治六世)到了美国不遗余力的演讲,为拉到美国这个同盟国不懈努力。

  对于他的挚爱杰拉德没啥话可说,这个被毛姆爱了三十年的男人太放荡了,我不喜欢。以及毛姆晚年陪伴他的第二位同性爱人艾伦赛尔,也是没啥可说的,最终害得他晚年名誉扫地,唉……可悲可叹。

  最终想说的是,还是好好继续看他的作品吧。

  《毛姆传》读后感(七):上帝赐予昆虫的是感官享受

  作家名人堂无疑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地方。一流作家是巨匠和大师,开一代风气之先,超然于时间、国别和语言,位居者寥寥。明智又有自知之明的后辈者,往往谦称为第二流,稍显狂妄的如大仲马,自认是“二流小说家中的第一位”,而很少受到批评家青睐的毛姆,绅士地表示能进入二流中的前列已是荣幸,但仍然为同时代的Thomas Hardy、John Galsworthy先于自己授爵而暗暗生气。就像天才的出现并没有规律可寻,生前的名利和死后的名望也经常并不对等。通俗和经典或许只是界线模糊的主观评判,那么对于一个在有限的生命中历经世事的人来说,只有生活本身,才是这个个体存在的最好证明,其他的荣誉满载或是著作等身,都像是躯干上生长出的旁枝,而在生活这座花园里,枝桠繁茂和形影萧条都是风景。

  从生活最世俗的一面来说,毛姆是个当之无愧的成功者。他对文学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经营,使人生大半时间毫无生存之忧。他将世俗欲望践行到了极致,对艺术的爱好,对旅行的爱好,对声色的爱好,在他最有名的别墅中,唯美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可以举杯相庆,已婚夫妇和同性情侣可以共浴爱河。追求精致同时追求放纵,享受高雅和节制,享受肉体和美,当然这只是属于特定阶层和特定圈子的爱好,也是具有某种倾向性的人格才会作出的选择。我们看着这些有着相似特质的人与毛姆91年的生命轨迹交汇到了一起,与Henry James的社交之谊,和Oscar Wilde同志圈的情感牵连,受Churchill政府的任命去做间谍,Fitzgerald和Fleming夫妇都曾作客于府上,甚至连他一个崇拜者炮友,都与W.H. Auden,Thomas Mann,Andre Gide有着后来的情愫,而Bloomsbury Group因其非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将他排斥,D.H. Lawrence与他个性向左而交恶。一众艺术商人、文学爱好者、精英贵族,他们在伦敦俱乐部里打桥牌,在好莱坞片场中谈生意,在法国南部明媚的阳光下,热烈地拥抱禁忌。如他友人的评价,这样的生活不能说是道德的,但成就了情节容量比他小说还要丰富得多的传记。

  即使这样,他却说,生活没有意义,人生没有意义。

  在年华和精力逐渐消退之后,他萎缩成一个矮小的老人,爬满皱纹的脸和干瘦的四肢被客人残忍地形容是异化如昆虫般的形状。他的不安感终究冲破了精心伪装的冷漠。情人的死加剧了他的衰老,从来在作品付印后不关心评论,却因《回顾》的连载受到的道德指责而整日坐在书桌前流泪。性格变得喜怒无常,像困于斗室的堂吉诃德,用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看不见的敌人作着最后的斗争。和老年的托尔斯泰一样,他被人利用,被人疏远。他说,他从来没有收到和他付出相等的爱。

  最终,他像孩子乞求母亲的关爱一样寻求护士的怀抱。只是在他放弃基督教信仰的那一刹那,他就注定再也见不到去世了的母亲了。或许在那个我们并不了解的彼岸,他能与同样不信来生的杰拉德重逢,真正逃离人生的枷锁,越过欲望的刀锋。

  永恒的爱与宁静,他依然没能得到。

  许多批评家质疑毛姆作品狭隘的格局,现实性的生活片面和点到为止的精神探求,无多形而上的空间。为了维持读者和观众的关注度,极高的产量无可避免地导致题材的重复。他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有着卓越想象力的作家,无法进入一流作家的行列,哪怕他有着许多人终其一生想要换取的长盛不衰、名利环绕的黄金生涯。在他逝世的半个多世纪以后,作为畅销书作家的毛姆依旧盛行于重洋之外,而在他的故乡岛国,他的冷遇并没有被时间消解。消费时代激增了泛滥的文学商品,通俗和畅销往往是与严肃文学相悖的标签,迎合受众必然会损失一定的价值。现代性大潮贡献给世人目不暇接的巨匠与杰作,毛姆究竟是不是列居其一,这确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

  可是依然有那么多原因值得我们喜欢毛姆,这个经历丰富的人用文字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各种生活的可能性。可能是一个紧张害羞的残疾少年,可能是一个毁掉婚期的随性浪子,可能是或男或女,或老或少,被重重压抑的梦魇和欲望纠缠。每个人都曾想过逃离,到一个陌生而崭新的地方,重新开始自己的生命。或许人生有着无比虚无的实质,可是活着,也就是这样一件理想大于现实的事情。在他者的世界里,我们看见了自己。

  所以尽管并不是一个矮小、口吃的同性恋绅士,没有一个麻烦的前妻和一连串棘手的情人,毛姆远在世纪以前的生活,和他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人格一起,给了那些在现代性危机之中渴望离经叛道的人,一个礼貌而亲切的微笑。就像每个不安定者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程。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既然得不到挣脱和神迹,永恒的爱与宁静似乎也无迹可寻。那么为了那些所欲所求的,只有生活,生活,生活。

  《毛姆传》读后感(八):我是奔着毛姆的秘密生活去的!

  如题,请恕我低俗,我是奔着毛姆的秘密生活来的,想看一个著名作家的同性生活,读这本传记的起初动因就是对同性好奇心。

  随着阅读进度的进行,我发现没有我想要的情节,但慢慢的喜欢上了树立一个作家的各种传奇的经历。

  书的开始写毛姆不幸的童年,早年缺乏父爱,和几个兄弟相处时间不多,没有能够建立起兄弟之情,只有母亲的宠爱。后因母亲肺结核去世,父亲也因悲痛去世,到在英国乡下做牧师的叔叔生活,由于原来在法国,到英国后由于语境的突变,导致毛姆说话时有口吃。叔父的冷漠,毛姆在学校因为口吃而遭到学校同学的嘲笑欺负和鼓励,形成毛姆孤僻、敏感和善于聆听而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性格。。。

  整体上毛姆收到的教育是比较好的,16岁到德国游学,18岁考试医学院,在××医院完成了医生所需要的课程,后来还是个不错的外科医生。你可能在这时以为以后的日子,毛姆可能会跟医生有很多的瓜葛,可是后来除了战争期间有那么一点点的联系,好像没有什么联系。这是我对毛姆非常佩服的一点,虽然不是自己的爱好,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会出色的完成所需的工作。

  在医院期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来果断弃医从文,和国内很著名的某作家很相似的经历,但毛姆选择写作,完全是自己的兴趣。后来写了第一步小说《兰贝斯的丽莎》,收获一点名誉,因为经济状态,开始对跟赚钱的剧本分配更多的精力。剧本越来越受欢迎,但毛姆一直没有放弃写小说,成为剧作家后,小说也慢慢的受到大众的欢迎。

  毛姆小说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他的旅行,世界各地都有他的足迹。

  。。。。。。。

  巴巴拉拉谢了这么多,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不是我想要的书评。

  这本书的情节和内容大于文学价值,毛姆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规律的每天上午进行写作,到了晚年,毛姆的灵感没有了,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上午写些东西;二是写作始终是他的爱好,到了,喜欢讲故事,他到各地去旅行的目的也是为了接触不同的人,收集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和情节。

  本来晚上回来没有事做,总结一下刚看的这本毛姆传,没想到写了这么多。

  《毛姆传》读后感(九):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一本传记能让人手不释卷地读下去,让人忍不住感慨,忍不住想与人分享,忍不住惊叹,就应该算是一本好看的书。

  其实读一本书,开头很重要。豆瓣读书上还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开头,比如《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

  这本书虽然依传记惯例采用按时间顺序的记述方式,却巧妙地从毛姆接受的一次采访说起。1955年,毛姆81岁,一家报纸在采访他时问他是否愿意出一本传记,他说,不,不愿意。“我的生活注定乏味,我可不想跟乏味联系到一块儿。”前半句是假话,因为乏味绝无可能;后半句则是实情。

  毛姆一生对自己的私密生活保护得非常好,可他一去世,就有多本传记问世。其实人们更多关注的正是他小心翼翼遮掩的痛苦的私密生活。

  这本传记的宣传语只有一句:”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百倍。“

  毛姆的一生,确实比他任何故事的主人公都要来得传奇。

  他的侄子说,毛姆活得值,去过所有的地方,见过所有的人,吃过所有的东西。他活了92岁,他的书畅销全世界,即使不是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最富有的作家。他的富有使他享受法国阳光海岸的别墅,结交名人,周游世界。他是个生前掩饰得很好的同性恋,有一个在一起三十年的情人,还有另一个情人陪伴他终了。

  他医学院毕业却从未做过医生除了战争中做志愿者时用到过。他是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剧作家。战争中还两次充当英国被派驻到海外的间谍。

  那些英、法、美艺术界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出现在他的生活里,还包括邱吉尔、罗斯福夫人等这样的大人物,看他的传记,让人感叹他所经历的故事所结交的朋友,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传记本身也是一部西方文艺史。

  对很多人来说,毛姆等同于大英帝国,就是英国绅士的象征。因此人们以为他一定出身世代望族,其实他的爵士称号是他自己通过努力才赢得的。

  毛姆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英国律师家庭。当时法国为了增加兵源,规定凡是在法国出生的外国人都自动获得法国国籍,这样将来到年龄就可以被征兵。为了避免被强迫加入法国国籍,他出生在英国使馆的产房里,因为那里算是英国领土。

  毛姆的幼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三个哥哥被送回英国读书,他就是被母亲宠溺的独子。然而八岁那年,母亲又生下一个男孩,但孩子第二天就死了。一个星期后,母亲也死了。母亲给毛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她意识到自己快要死了,孩子们将很快失去母亲。怀着八个月身孕且病入膏肓的她用尽全力在黑裙子外面套上她最喜欢的白色锦缎晚礼服,悄悄出门拍了张照片,想让儿子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样子。”毛姆一辈子都把母亲最后的那张照片摆在床头。

  两年后,他那像陌生人般的已被丧妻之痛击垮了的父亲也过世了。

  成了孤儿的毛姆在法国保姆的陪伴下被送到英国叔叔家,叔叔说:他们雇不起保姆。保姆第二天就离去了。叔叔婶婶自己没有子女,没有与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叔叔是个自私狭隘的牧师,婶婶是个严肃刻板的德国女人,现在再也没有人把他当做宝贝了。

  回顾在英国的童年生活,是彻头彻尾的凄凉感。“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以至于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

  他从性格开朗变得离群谨慎。能给他带来温暖的是那些女佣人,她们照顾他给他讲故事。越是不快乐的时候就越需要故事,这种瘾伴随了他的一生。

  毛姆有口吃的毛病,这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耻辱。他还遗传了父母的小个子,这也让他苦恼,“身高五英尺七英寸(1米70)和身高六英尺二英寸(1 米88)的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所谓幸与不幸,真的要从两方面来看。也许正是童年这些不幸的经历使他聪慧、敏感、多思、善于观察,才造就了作家毛姆。

  这又是一个从医生转行的作家,虽然他没有真正做过一天医生。

  毛姆务实,在没有能靠写作养活自己之前,总得有一门职业。他在圣托马斯医学院攻读了五年,并取得了行医资格。也正是在医院实习期间,使他得以有机会观察、了解伦敦贫苦人的生活,并出版了第一本书。

  那个时代的英国,同性恋还是违法的。王尔德被判有罪服了两年劳役,应该是毛姆一生中永远也抹不掉的阴影。

  “ 我是四分之一正常,四分之三同性恋。不过我尽力想说服自己是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同性恋。那是我最大的错误。”

  也许是因为想竭力证明自己四分之三正常,也许是为了给私生女一个合法身份,也许更因为他恪守绅士的游戏规则,当一个女人因他而离婚后,他只能娶她。

  结婚还可以更好地保护他的同性恋身份。结婚就可以有一个家,因为他不愿被性以及和性相关的事烦扰。

  这个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灾难,因为情人与妻子并存。在伦敦时他们是上流社会里的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但在法国别墅、或是每年的出国旅行,都是小哈以秘书的身份陪同。

  quot;如果她没有爱上他,他们的婚姻或许能维持下去”。正因为她爱他,她才不顾一切地想要看到任何形式的情感流露,而正是这点爱最终毁掉了婚姻。

  离婚后,毛姆盼着前妻再婚,可是他还是无奈地支付了三十多年的赡养费。他越来越恨前妻,在90岁写的《回顾》一书里毫不留情地批评前妻,没料到却因此冒犯了英国绅士的行为准则。当他出现在伦敦的加里克俱乐部酒吧时,“所有人立刻不说话了。几秒钟后,几名会员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毛姆被击垮了。从此,像王尔德一样,他再也没有回过英国。

  毛姆一辈子都是个非同寻常勤奋的作家。

  即使周游世界时,即使他的法国别墅宾客盈门、夜夜笙歌时,即使到了八十多岁,他也极其自律地按自己的节奏写作。

  “事实是,写作跟喜欢喝酒一样,是个很容易养成却如恶魔般难以制服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写作,他别无选择。

  毛姆对金钱极为在意,年轻时金钱上的窘迫使得他更了解金钱能够带来的自由,生活上的自由,写作上的自由。使他可以捐助他的母校,可以设立毛姆文学奖,可以出资建立国家大剧院。

  可也正是金钱,使得他晚年陷入几乎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他确信家人是背叛、贪婪的小人,向唯一的女儿开战,试图剥夺女儿的继承权而把财产留给他年轻的秘书情人。这使他陷入了一场充满了丑闻、八卦和伪善的闹剧之中。

  到了九十岁,他的兄弟们都已过世,他的许多老朋友也已经过世。他已经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

  “我就像一个在战时码头等船的乘客,不知道船会哪一天开,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可以立即上船。”

  传记的最后一句这样评价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毛姆传》读后感(十):毛姆和他男朋友们的八卦事

  (2017/5/2)初读:

  本书名为《毛姆传——毛姆的秘密生活》,看过内容之后我觉得标题党改成《毛姆和他男朋友们的八卦事》实不为过。

  ☁全书共375千字,个人感觉有的地方有些啰嗦不够简洁。

  ⭐不得不说,毛姆的感情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在那个同性恋还被视为异类的时代,同性情人比异性多,似乎深得他心的也是同性居多;跟别人的妻子私通戴绿帽,只可惜婚姻生活并不愉快;毛姆还是个多情种,一直对年轻时表白失败地的苏·琼斯念念不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毛姆父母早逝,口吃,被叔叔领养得不到真正的父爱。以至于毛姆有了自己的女儿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父爱(好多父亲好像都面临这个问题),晚年还遭受金钱熏心的情人秘书从中作梗使父女关系恶化。更严重的是亲手毁了他多年建立的名誉和声望。晚年生活令人唏嘘不已。

  ⭐毛姆其实非常勤奋和自律,还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他喜欢前往世界各地寻找他的写作素材,他的写作几乎都基于他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刚读过不久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没有平白无故的想象力,只有用心感受的生活经历。而现在写书门槛太低了,很多作者都是信笔胡诌或是无病呻吟。

  ⭐毛姆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曾是医学院学生,后来弃医从文…一战时在弗兰德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曾作为英国间谍潜入俄国工作,二战时的宣传家。在自己的玛莱斯科别墅组织名人沙龙。生活不可不谓多姿多彩。

  ———————— 初读分界线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