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宝贝,宝贝》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宝贝,宝贝》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7 04: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宝贝,宝贝》经典读后感10篇

  《宝贝,宝贝》是一本由周国平 著 / 贵图子 绘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宝贝,宝贝》读后感(一):宝贝,你是我前进的动力

  今天终于看完了《宝贝,宝贝》这本书,其实这是第二遍看了。大学时候看过一遍,满是新奇幻想想象自己孩子的那一天。脑海里,都是浪漫美好的幻想,对自己孩子的幻想,对教育子女的幻想。好吧,女人总是这么神奇,连个对象都没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怎么教育孩子了。 如今再看,却是不同感悟。更多的是理解,是同感,更有自责和反思。大学时看完,就暗暗发誓,等有了孩子一定要详细记录孩子的成长。这些誓言都还记在心里,但是,孕期日记没写几篇就搁下了,孩子会说话前就买好了记录的小本,却也没记上几次。再读此书,除了后悔就是对之前的信誓旦旦啪啪打脸!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孩子。第一遍看的时候满满的都是羡慕,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都会妙语连珠极具思想,如果老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孩子就好了。但是,这一遍读就没了这样的想法,那都是人家父母的培养,真不是靠老天赐的。 所以,更需要努力提高自己了,父母的层次决定孩子的教养。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一个像样的自己!加油!

  《宝贝,宝贝》读后感(二):父母也需要培训

  养育孩子,也需要父母具备良好素质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也不是父辈的承继物,子女是独立个体,在孩子具备完全自助决定自己人能力前,父母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启发、指正,协助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心智健全价值观端正,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主体

  周国平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育儿新得,值得我们借鉴:

  家庭环境熏陶单纯的言传更有教育意义,父母通过身体力行某些优良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影响,周国平夫妻的嗜书,让啾啾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进而自小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突出

  兴趣为王。和很多抱着功利心态要求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一样,周国平培养孩子艺术相关能力的依据是孩子的兴趣,不强求,以孩子的自我感知导向,当遇到孩子逆反想要放弃时,及时和孩子沟通适当引导,宽严相济。

  再乖巧的孩子都有吵闹,叛逆的时候,幼儿时期孩童往往无法自我控制脾气,硬碰硬的处理可能适得其反,但是放任不管也不是合格父母的做法,父母态度统一坚决,非暴力的应对方案被周国平所推崇。

  在中国现有填鸭式教育体系下,如何最大程度的顺应孩子的天性平衡德育和应试教育是周国平重点探讨问题,为了追求成绩名校,而牺牲掉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多父母都在践行的方案,但从经济学角度讲,此方案的收入投入比未必就令人满意,毕竟高分低能的学霸比比皆是,所以在不违背现有教育体制下,培养孩子的心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成分,而此部分的培养应该从婴幼儿开始重视

  《宝贝,宝贝》读后感(三):读周国平《宝贝宝贝》

  本书作者记录了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期间的成长细节同时也从一个父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爱与教育孩子的想法与观点

  尤其是中国教育,有太多的父母想把自己的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虽然,孩子从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母的基因,但绝对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不是拉着孩子成长,也不是推着孩子成长,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让自然天性牵引孩子成长,与孩子并肩并行,学会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思考、创造,培养自己的思想。

  孩子拥有超强的好奇心好奇心促使他们经常会发问,父母切不可不搭理,更不可随意甩个结论搪塞了事。一问一答之间,第一,能够鼓励孩子养成积极思考,探根究底的好习惯;第二,能够营造问答两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氛围,如此更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宝贝,宝贝》读后感(四):随 记

  2018.5.5于哈尔滨的夜读毕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出行带一本书算是一个习惯了吧,原想带的是村上村上的《1Q84》(7~9)的,但是在逛图书馆时被《宝贝宝贝》吸引了,大一时幼儿教育老师也有推荐过,便改了书单。

  有关周国平,大一的有个阶段内心特别浮躁,总是风风火火坐立不安做事也总是差强人意,那时唐景瑞说你去读周国平的书吧,也就许好一些。在知乎上也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学校园里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一说。”之后也有幸拜读过周老师的散文集《灵魂只能独行》,只是粗略一读,那时的心境着实无法静心阅读并无故事情节的散文之列的书籍。不过人的先入为主观念还真的是令人生畏,时隔近一年,我对周老师的印象还停留在讨论宗教信仰,及灵魂,学术严谨学者哲学家人设上。(看过豆瓣评论有人说是一碗典型鸡汤,但是人嘛,还是得接受不同的世界观见解自己喜欢就好)。但《宝贝宝贝》让我看到了周老师的另一面,看到的是一位平凡、普普通通的父亲记录自己女儿啾啾从出生起的生活点点滴滴,那些细腻朴实而又生动描写,字字句句透出一位慈父无微不至关心,及浓郁的爱女情感,同时寄于最平凡的初衷,愿啾啾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最喜欢那个观点:希望你成为一个珍惜自己生活经历的人。

  《宝贝,宝贝》读后感(五):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宝贝,宝贝》

  记不得几年前,还是已经十年了,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当时孤陋寡闻的我不知道周国平是谁,但是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欲罢不能的一读到底。

  对生命的悲悯,对死亡的恐惧,对亲情感动,一点一点的侵蚀我的感情,揪着心的难受。这本书,这种感受,这种体验,已经不知不觉悄悄的跑到了我心里的某个角落

  直到那天在书店,再次看到这本《宝贝、宝贝》,同样是周国平著作,而《妞妞》就静静地躺在一边。让我再次想起了那个悲惨美丽故事,那个天真可爱的妞妞,那个一岁半就病世的孩子。

  静静地捧着这本《宝贝、宝贝》,让一个父亲慢慢道来,他心中的这个宝贝。

  今天,终于读完全书,带着一颗收获满满的心,来分享。

  周国平,作为一个作家,可以把故事的简单、生活的平实写的相当细腻和精彩,看完本书,那种感觉亲切的好像和他们家做了多年的朋友一样。

  同样,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可以站在比常人更高的角度,那种对人生、教育、生命的看法不经意的透露出让人折服的深刻发人深省

  突然发现,作家和哲学家这样两个交织的身份,既能上天,也能入地,简直是绝了。对于这本书我是极喜欢的,你呢?

  周国平谈孩子的性格:做最好的自己

  “关于性格,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谈不上好坏,好坏是后天运用结果。因此,人不应该致力于改变自己的性格,事实上也做不到,所应该和能够做的是顺应它,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它产生好的结果。”

  “基于这个认识,在孩子的性格培养上,我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对优点予以热情肯定,对弱点予以宽容点到为止,常常还一笑置之,如此为她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空间。”

  周国平谈尊重孩子:这是一个灵魂

  “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发表独立见解的小人儿是我的女儿,但更是一个灵魂,一个和我完全不同的灵魂。如果说她看事物有自己的眼光,那是因为她的灵魂正在觉醒,是她的灵魂通过她的眼睛在看。”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会失去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周国平谈孩子发脾气:孩子有发脾气的权利

  “不许一个小孩发脾气,等于要求这个小孩时天生的圣人,世上没有比这更无理的要求了。”

  “对于孩子发脾气,要根据其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据我分析,啾啾发脾气的原因大致有三类,一是身体不适,二是精神因素,三是强烈的要求遭拒绝。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原因会交叉并存。”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大人的态度不可激烈,但一定要明确、坚定一致。”

  “如果孩子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应该尽量予以满足

  如果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大人有错,大人应该诚恳向孩子检讨。”

  周国平谈做孩子的秘书:为孩子保留一份幼时生涯的尽可能完整的记录

  “我想说,一切正在和将要做幼儿的父母的读者,你们还来得及。为了做不后悔的父母,请你们珍惜生命中这一段无比宝贵时光。你们可以对任何人吝啬你们的时间,唯独对孩子不要吝啬。在你们的各项荣耀的或平凡的职务之中,请添加最荣耀也最平凡的一项,就是做孩子的秘书。尽你们的力量纪录孩子在生长中的可爱表现,能记多少是多少,孩子将来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宝贝,宝贝》读后感(六):哲学家的育儿笔记——读周国平的《宝贝,宝贝》

  作者:蓝玫珲

  一个研究尼采,著有《尼采与形而上学》、《尼采:在世纪转折点上》,一个翻译尼采的《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悲剧的诞生》和《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的哲学家;写出过《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守望距离》等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家,用他思考哲学的方式思考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成长,认真地观察着这个新生命并忠实地记录了这个新生命的行为动作、语言。生命巨大空洞让人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填充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就在自己身边最真实存在,没有比养育、关照婴幼儿更充实灵魂的方式了。所以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一书中由衷地发出惊叹:“我想不出来,在人生中,还有什么事比养儿育女更有吸引力,更能使人身不由己地沉醉其中。”

  早在上大学时看过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为妞妞这个早就逝的生命哭得肝肠寸断。但也对周国平怀有一些隐隐的愤怒,他怎么可以边痛苦边记录,还能写出来给众人看。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理解了,作为父亲,他有他的痛苦,但作为哲学家,他也有他的使命。一个研究悲剧哲学的人,怎能不去做这样的事: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正因为他的书写,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生命形态中的一种:一个只存活了十八个月的生命的过程

  所以,我想要推介的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它是一本育儿书,但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育儿书,它没有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作息养成、性格培养等等通常意义上的所谓育儿知识方方面面,但它准确记录了孩子从出生到六七岁的诸多行为方式、思辨能力、语言特点、动作行为及精神现象等,用哲学家善辨的眼光叙述一个生命起源本质与发展。对于现阶段有文化的父母来说这样的育儿书更值得拥有。而真正懂得像周国平一样记录孩子婴幼儿阶段的父母,必然会收获“生命初期的奇妙景象”这样的财富,也必然懂得“这段时光是那样稍纵即逝,这笔财富是那样容易丢失”的珍贵

  我很高兴,我的孩子出生40天我便开始记录了他,一直到现在11岁,这真的已经成为一笔财富。这是在《宝贝,宝贝》还未出版的2004年就开始的,我有如此自觉的意识,也完全是因为被生命本身的精彩所吸引和为孩子留下特别的财富所做出的决定。如周国平所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的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在为女儿做记录时,我经常想,她长大后,有一天,我把这份记录交到她的手上,她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我也常常想,我的记录也许是一地鸡毛,我的观察也许是片面独断,我的思考也许是独家之言,绝无法像周国平一样哲思明辨,起到启迪开化的作用,但将来我的孩子看到自己从出生到十几岁生命过程的记录,知道自己的来处,便能更加珍惜自己的去处,在人生的转折处也能更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

  周国平说:“我情不自禁地记下她的一点一滴表现,如同一个藏宝迷搜集一颗一颗珠宝,简直到了贪婪地步。尤其从她咿呀学语开始,我记录得格外辛勤,语言能力的每一点进步,逐渐增多的有趣表达,她的奇思妙想和惊人之言,只要听到,我就赶紧记下来,生怕流失事实上,如果不记下来,绝大部分必定流失。”我,也是如此认真地记录着,如果没有这些记录,我完全想不起来当初哪怕是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回头再翻那些日记时,我才会在文字的记录中回味起当时的情境。看到《宝贝,宝贝》中,啾啾非同寻常的智慧,一方面叹服周国平的观察的敏锐和分析的深度,另一方面更觉遗憾,如果早有《宝贝,宝贝》,我能更加注意记录一些孩子如精灵般的灵魂本质。

  纯粹的记录一定没法让人坚持下去,除了记录,一定有让我们更升华的意义在其中。毕淑敏说生命是无意义的。但记录生命一定有意义,因为这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爱与关注,也是另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付与其生命的回馈,如果这样的存在没有意义,那生命中还有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宝贝,宝贝》中讲到啾啾玩着玩着,开始发呆,周国平按大人的思维问她怎么啦?碰到什么事啦。啾啾让他别吵她,说她就是想发一会呆,发呆挺舒服的。成人以为孩子是空心的,但他们和大人一样开始感觉到放空生命的轻松;啾啾想长大但怕变老,周国平说韶光流逝,人生易老,人们往往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有这样的惆怅,其实不然。我们总是低估孩子的心灵,一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可能为岁月匆匆而悲伤,为生死大限而哀痛;周国平朋友的女儿嘟儿说活着没意思,做什么事情都是上帝定好的,你以为可以改变上帝的意志,但你完成与不完成都仍然是上帝主宰的。一群哲学家就上帝是或能否主宰命运展开了讨论,四五岁的啾啾在一旁说那要是没有上帝呢,推翻了所以关于有上帝的假设;啾啾临睡前情绪很不好,爸爸问她是不是烦,她不耐烦地说:“不是烦,什么也不是,你说哪个词都不是,不说也不是。什么解释都不是,神仙的解释也不是。”书中关于啾啾一语惊人的描述很多,这绝不是周国平炫耀自己孩子的聪明,而是认为要留心、要倾听,如果家长听而不闻,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孩子就会把想法埋在心底,深感孤独无助,最早出现的智慧萌芽便在日久经年的漠视中荒芜。

  简单的记录也一定不会带来充分的快乐。如周国平所说“这当然是需要一点儿毅力的,因为养育孩子既是最快乐的,也是最劳累的,这种劳累往往使人麻木和怠惰,失去了记录的雅兴和余力。”观察一个新生命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点滴到整体、从混沌到开智,又是那样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怎能不让人欣喜,这样的欣喜以怎能不让人坚持做最烦琐的事情。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不遗余力地描绘着啾啾的方方面面:婴儿期的啾啾,小脸蛋胖嘟嘟的、红朴朴的,但仍是眉清目秀,我看她永远看不够。她在妈妈怀里吃奶,我叫了她一声,她立即松开乳头,回头看我,满眼含笑。然后,她吃几口奶,再回头看一看我,始终是满眼含笑。这样的书写、这样的描述对别人也许没有意义,谁家的孩子不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这样的观察、这样的思考对父母本身和孩子有绝对的意义,是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尊重、互相提升的意义,在这样意义下成长的孩子会成为更好的孩子,这样意义下坚持的父母也会成为更好的大人,好的孩子和好的大人就能组成更好的社会,个体的体验就有了普适的意义。

  哲学家的育儿书,也许不是很多人想要的,因为它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没有实用的功利性,它有的只是“我愿女儿在因阅历和教养而成熟以后依然天真。我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我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俗世的腐蚀永远简单”的简单愿望与平淡真实。

  即便如此,《宝贝,宝贝》仍有现实的价值。讲到幼儿园以前的孩子都会受到百般的鼓励,但上小学后,在学习成绩面前再淡定的父母也都绕不过这个梦魇似的存在。周国平说如果孩子养成智力活动的习惯,是不可能学不好学校知识的。他在书中讲不管啾啾懂不懂,他都一直用朋友的心态和孩子探讨孩子有兴趣的事情,有过这样智力锻炼的孩子必然会主动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所以啾啾的学校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这并不是周国平刻意而为之,他认为只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就有收获的。

  我有一朋友,孩子与我家孩子同龄,她经常问我孩子学习成绩并常跟我抱怨说:“我们孩子学数学完全都没办法理解,最让人生气的是,他想都不愿意去想。”每次听到这,我就会回到这个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这个孩子的父母带着他出门散步,孩子看到月亮又圆又大问了一句:“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妈妈随口说:“十万八千里。”爸爸也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到了。”这是这个非常顽皮的孩子问出的最具科学素养的问题,如果父母有心,动动手指便可以查到这个三十多万公里,可以告诉孩子光在一秒内走过的距离大概就是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而太阳光到达地球要8分钟等等,所有与这个问题相关知识都可以和孩子讨论,即便是这些知识未必准确,未必有用,但科学的启蒙就会有孩子心里埋下种子,将来这个种子遇到丰沃的水土就会生根发芽。再回到这个已经上到五年级的孩子,当年他最具价值的天问,父母用了戏谑似的答复,十年的成长过程中,他的问题总也得不到准确的响应,要么根本不被响应,他自然不会再深究不会再思考。现如今的情况就是孩子已经失去智力活动的欲望,不愿深入思考问题,那又怎能应对得了需要大量脑力劳动的学习呢。

  《宝贝,宝贝》所谈到智力活动,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事件中与孩子养成思想交流的习惯,随时随地地与孩子探讨、沟通、交流,而不是等着学校和老师来完成这日积夜累的开智活动,是谓好家长胜过好老师;孩子有问父母必须有答,而答其所问、答得精髓、答有延展,这就要求父母也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孩子一出生就是小问号,他的问题能够在父母身上得到即时的响应,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一定是关系最良好的一对儿。我深有同感。一天早上,我的孩子倒水到水壶里带到学校去喝,他偷懒不愿意拧开内盖,内盖只有一个小口,我说:“你没有卖油翁的本事,会把水洒出来的。”他问:“什么是卖油翁?”我就把《卖油翁》的故事告诉他,同时告诉他还有一个卖炭翁也很有名,上学路上跟他讲卖炭翁的故事,他又问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可以随便就抢人家的炭,我又把唐末社会现状说了个大概,又关联到杜甫的《石壕吏》。仅仅十分钟的上学路,他得到的资讯足够他思考了。过后,我又把这三篇文章打印出来给他看,带着之前的好奇心,他一定会更进一步思考这三个故事。

  这就是《宝贝,宝贝》中推崇的智力活动,无时不刻存在,无时不刻跟进,哪怕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孩子,但一定会在他的心灵中种下种子,牵引着他去探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