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2 05: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精选10篇

  《诸王的游戏 2:烈火》是一本由蒋柳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2014-5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一):挥帝王剑举百万兵

  说来该书既然自命是“唐朝范儿的《纸牌屋》”,自然是以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主线的了。也确然是比一般的官场格局要大些,毕竟故事背景在那呢。人心浮动、暗潮汹涌刀光剑影、步步心惊,在内朝堂上波诡云谲,在外边关上战事频频,刚刚立国则治下也远称不上太平。只可惜显然作者更擅长描写那些勾心斗角的斗智博弈,和人性情感欲望的文戏,最多仅限于单打独斗或小型搏杀的场景,并不擅长那些大场面描述,让这样本该磅礴大气的故事失色许多。

  而且,作者也的确是很不擅长描述大场面的,像是写李世民举秦王府八百私兵玄武门事变那段煞是用心,但也巧妙的避开了大场面的直面描写,而是将之聚焦在了玄武门外,领兵攻打玄武门想要杀入宫中救出太子魏征带来的薛万彻,和秦王方面的敬君弘个人的搏杀上了。从宫城内秦王齐王的生死一线,到玄武门外魏征的十步杀一人,薛万彻、敬君弘的殊死搏斗。到了李世民登基对突厥动兵的时候,光看到阴谋诡计、勾心斗角了,真正实打实的肉搏没见多少突厥就莫名其妙失败了,真的不能不让人有种虎头蛇尾感觉

  再者,也不知道此公之前是不是写剧本的,反正书中的这种分割镜的跳转,给我种很适合改编为剧本的感觉,但是从读者而非编剧角度而言,感觉就有点乱了。而或许是作者选用了符合自己需要历史材料关系人物形象塑造风格也很支离,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看着是感觉够别扭的。虽然采用的太子建成是照搬了正史上的那个虽然本身是个没用的窝囊废,但是却有着一群好手下官方版本,但是搭配的却是野史版中历经六帝裙下之臣无数的萧美娘。正式版和野史版的人物形象混搭出现,如果这还不够乱,还能怎么乱呢。反正,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越看越浆糊了。

  一千个人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人大唐。反正我心目中的大唐,和作者想要呈现出来的;甚至是历史上真正的大唐,和作者笔下的那个大唐,肯定都不会是一回事儿。就像是从该书第一卷的开篇李世民蒙面救萧后,到这第二卷里的李孝恭为救李靖潜入突厥王帐见义成公主,似乎都很轻易就能够看到侠客,或者说游侠儿的身影。当然,是作者臆想中的“游侠儿”,话说按现在的说法,那个时候的游侠儿纯粹就是“混子”。而作者笔下的游侠儿,行事上则是亦正亦邪的,更近乎于武侠故事里的江湖人或者侠客。

  人物方面如果说秦王妃未来的长孙皇后还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那么成熟淡定雍容大度,但书里那个青涩气息还没有褪尽的秦王殿下,就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了。书中的秦王偶尔会给人种幼稚,愣头青的感觉,或许只是因为他还不够强大,不够成熟,还没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可以令人放心托付一切的领导者。虽然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军事家。而和他一起名垂千古的谏臣魏征,看看这段描写——他跑出大厅,直奔大门,却听到落锁的声音双手砸在紧闭的大门上,魏征发出绝望的巨吼:“房玄龄,你又骗我!”呵呵,带着些没有褪尽的书生意气,四十三岁了有时还显得那么单纯的魏征,被天策府的人骗了又骗,但下次还会上当,这大概就是“君子可欺之以方”了。遗憾的是,我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木有感觉悲痛,反倒是被犯傻的魏征给逗乐了~!

  而能够说出,“这不是儿戏,但也差不远了,这不过是一场游戏,胜者得到一切、败者丢掉性命的游戏。从三代到现在,乃至到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都不会停止的永恒权利游戏!”“这是诸王的游戏,我们不过是替人执牛鞭的人,从中寻找快乐,难道不应该吗?”这个感情激动处亦癫亦狂的阴谋家杜淹,也是如此轻易的让我联想到了三国的“毒士”贾诩,一样的像毒蛇一样阴冷的盘踞在暗处窥视着他的敌人,只是大概是作者的笔力不够,如此容易出彩的人物应该有着更精彩表现的,可是作者把出自此人手下的那些个阴谋诡计写的竟如儿戏一般,未免让看过《三国》的人读来心生鄙薄。

  作者搞阴谋诡计不在行,写的跟电视上的《神探狄仁杰》似的,倒是台词什么的很是精彩,充分汲取了舞台剧的精髓之处。“往往不是事实欺骗了我们,虚无而不着天际谎言更容易让我们困惑。”“不信任的萌芽比落实的罪状更伤害人的感情。”这倒是没错的,我想,当义成公主最终由听人揭露了她被嫂嫂萧美娘欺骗,杀死了自己的丈夫的时候,一定是心丧若死的……她本以为他要放弃自己,要另娶一个大唐公主,让自己成为下堂妇,却没有想到,她的丈夫只是想让她做唐朝皇帝的义女,成为名分上的大唐公主;而她那个“不肯带她私奔”,却带着别的女人私奔的心上人,最终也是证明了另有隐情。只是一切已经太晚了,她错的太远,而且各有归宿,她也已经没有回头的路了。总不成要她一个公主,回大唐向现在皇座上抢了她家江山,败了她的婆家男人俯首,去做她“真爱”的小老婆吧?再者说,以她的身份又何忍拖累他呢?

  好吧,其实最可惜的是,如此题材厚重的一本历史小说,书做的却是平平!相比较该作者在豆瓣阅读上的作品《五代十国的枭雄们 1》的封面设计,这本书就跟市面上售卖的网文小说一样,从装帧设计,到封面纸质,无不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看着就让人对这书的质量不报起希望来了。果然,这书不出我所料。虽然整体而言文笔不错布局更是令人称赞,不过,细究起来也不乏那些能让人看得啼笑皆非的谬误之处。也不知是编辑审稿时错过的笔误,还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了。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二):游戏的最终结

  第一部是“寒冰”,意味各自暗地里的冷战以及人心的破冰之旅,第二部是“烈火”,意味着人物内心情绪将得到释放,而压抑的也终将燃烧起来,直到化为灰烬。而把自己毁灭得最美的便是义成公主,为爱恨情仇所困的义成公主,最终还是选择了为情而死的道路,而且颇为激烈年轻的时候不属于自己,那么自己生命的最后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她选择了杀死自己的夫君,终止了战斗,最后同李靖相见时,那美好的相拥,颇为感人,而后她坚定地杀死了自己,多么壮烈,她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但能死在爱人怀中,依然幸福

  秦王胜利后归来,却发现军功依然成为负担,而远走的日子里,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也巩固得越来越夯实,魏征出谋献策,使得李建成离自己的王位不远了。面对着优秀的秦王,李渊自己越变得优柔寡断,难以抉择了,这便促成了兄弟相残的局面了。李世民具有一代帝王之相,他怎能轻易言弃。多少人成了这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例如李大伟,长安城陷入了紧张气氛当中,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靠山,但是每个人的前途依然迷茫。像李世民被李元吉下毒,这在历史上是有所记载的,而杨珪却冒死给李世民解药,虽然是作者的虚构创造,但也看出了情义在其中的重量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必有所失,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手足相残,让我们明白了兄弟之情也因权力而消散,最后玄武门之变,让我们为李世民的帝王手段称赞同时也为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兄弟而倍感无情。作者试图想告诉我们,眼前的利益是暂时的,而能让人长久的依然是爱情,所以他把最后一个章节留给了义成公主,不是王者的“王者”,她选择了自己的归宿,即使她也是政治的牺牲品。书中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归宿,也逃不出权力游戏的魔爪。

  y江焕明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三):乱世难觉有晴天

  乱世血雨浓,既无晴兮也无情。 

  本书生动描绘了隋朝刚灭,唐朝初起时,在这段乱世中生活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难解难分的爱恨情仇。

  不少人物与故事有史可据,也有许多出自野史及作者的演绎,其中三娘与柴绍的感情,萧美娘亡国之恨与恋人之思,裴寂与魏征之间如履薄冰境况稍有不慎便如入水火尴尬境地,在作者笔下生动自然,就仿佛我们置身那段乱世,亲眼见证了这些人物彼此间的欢与痛。

  书中最大的看点应是隋朝公主义成与李靖间的爱情,以及裴寂与魏征二人间似友似敌的友情。前者,虽无山盟海誓缱绻缠绵,却有着隔海相望生死相依的无声誓言

  义成公主直到做出多次困兽之斗后,才发觉令她坚持到最后的,不是亡国之恨,不是大漠放牧牛羊的生活,不是寻回统领天下的权力,长久以来一直被压在心底最深处的,也不是家族破灭的悲愤,不是流离天涯孤寂,所有的缘由,竟只是心头那份对温暖胸膛依恋

  至于后人皆知的谏议大夫魏征,在作者笔下竟是位摇摆不定的官场新手,他在经历诸多变故,以及裴寂循循善诱指引下,才在宫廷争斗机缘巧合地保住自己性命,并因此成为李世民后来最有用左右手之一。

  此外,房玄龄,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在本书中多有出现,然而由于作者采用了白描手法叙述故事背景与历史走向较多,对于人物未深入刻画,所以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单薄

  但这也够了,光看义成与李靖的敢情,就足以令人掩卷时仍唏嘘长叹,只关注魏征涉足或很可能涉足的政变风云,就足以令人品战乱年月里,令人辗转难眠腥风血雨是有多么疯狂

  可惜,所有的情与爱,恨与仇,在乱世纷杂的史料记载里,终将是阴沉苍空下的沧海一粟。唯能让后人感慨一声,乱世血雨浓,既无晴兮也无情。

  本书写作手法上模仿了时下流行的《冰与火之歌》,恢弘庞大设定以及poe写法巧妙地规避了历史进程中令人难以分辨明晰片段,也给予人场景快速跳跃的爽快感

  本书也有不少不足之处,一些描写与文句尚有待提高,比如描写突厥时直接写粗黑的突厥,提及人时必用一个这个量词,使用的形容词过多,在场景人物刻画上面就相对显得弱了。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四):都是欲望惹的祸

  李唐,一个史上最辉煌盛世朝代,在盛荣之下却又隐藏了多少权利与情感的欲望角逐。从玄武门之变开始,诸王的游戏从未停止,早已注定这个朝代的非比寻常,而女人与权利,从来都是李唐故事徐徐展开的原动力,从来都是这个朝代繁荣与衰败唯一的缘由。

  李唐的儿女生就是多情种子,李唐盛世也从来不乏关乎女人的故事。面对女色与情感,她最高贵子民总来不曾隐藏自己的欲望,执着的掠夺或追求,所以才会千古流传着至尊女皇武则天与红颜祸水贵妃的故事。相较之下,书中的诸多儿女情长烟火色其实在史书黯淡了许多,但正是借由先辈们多情的基因绵延,那最初的情怀就如星星之火,从未在李唐的繁华中淹没,这情怀带着前人温度,滋生、蔓延,直至燎原。秦王是多情的,他的多情挽回了他的生命,也给了他一个理由,所以他活下去,所以他出手,所以他成功;李靖是多情的,他的多情带领他马踏都斤山,也助他化险为夷;李建民是多情的,他的多情为他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也堵上了他昂首进入王朝的大门;突利可汗是多情的,他的多情让他意志动摇生有可恋,也带他走上叛逃之路;萧美娘与义成公主又何尝不是多情的,然而她们却没有多情的权利,只能将真情深埋心底,在风雨飘摇承受着亡国之痛,期待着不可能的期待,耻辱着无法逃避的耻辱。

  在权利的诱惑之下,情感几乎一文不值,多情的剑客们一旦拿起武器,都是一样的无情。无论是那个倾覆的隋朝,还是这个繁荣的李唐,又或是隔壁虎视眈眈的草莽苍狼,手足相残、背信弃义的故事都在不断上演,兵荒马乱的隋唐交替时代,是群雄逐鹿的乱世,也是枭雄迭起的机缘。最开始只是鲁夫的较量,而后是权臣谋士的从长计议,能力智慧有效结合让历史更富有趣味性,也让未来充满了忐忑。当争斗逐渐平息,暗流的回涌会令英雄也气短吧?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权利欲望惹下的祸端:若没有李渊的多疑,又怎会有兄弟间的猜忌?若没有功高盖主的威胁,又怎会有兄弟间的嫌隙?若没有生死唯一的权衡,又怎会有兄弟间的屠戮?同样的,若没有金帛的离间,又怎会令胡虏百万之师不战而败溃不成军?男人之间,诸王的游戏,玩得不是心跳,而是看似有情却无情的冷血。

  欲望,这惹下祸端的罪魁,却被历史轻描淡写的掩盖,就如秦王那句话——历史是人书写的。所有血腥的屠戮,最终都会用“迫于无奈”的黄沙掩盖,真相是什么无从定论,一将成名万古枯,却是风中最无奈的呜咽。小马哥这一段活色生香的描摹,仿佛带给那枯骨以血肉,试图循着历史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一隅。诚然,真相已永远不能一窥,但故事,是真的精彩绝伦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五):小马哥的纸牌屋

  论坛里有这一段描述:去年写过一本《隋唐不演义》,解读隋末唐初的历史。出版后,反响还可以,但就内容而言,总感觉有没讲透的地方。因为是历史解读,所以下笔时总讲究一句一行都有出处,不敢随便揣测,以免误导读者,但细想之下,历史的真相却未必尽在那些所谓的信史里, 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史家们故意或无意的隐藏掉了。更有许多的空白值得回味。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本六分史实,四分虚构的历史小说---《诸王的游戏》。

  在这本小说里,我决定不讲功利的历史教训与经验。只希望能透过时光的迷雾去体察那些古人的心境,他们的欲望,困苦,欢乐与哀伤,得意与失意。。。。。

  四分虚构,六分史实,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讲,算是一本演绎虚实之间的小说而已。真真假假,从故事中感受权力游戏的永无止息,感受角逐的扑朔迷离。某些场面着实可以联系现在职场和官场上的一些情景,深刻收益。

  同时,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小马哥,被称之为宅男,宅男的世界可谓是丰富多彩。细细品读,肯定会发现,小马哥文字驾驭能力的无比厉害。比如以下: 不远处数面军旗像是从平地冒出来似的,鞭子在空中呼啸,车轮发出刺耳的呻吟声。马车飞快,军旗却越来越近。

  “是李唐齐王的兵。”她缩回车里,冷冷地说道。同时,马车像是突然跳了起来,腾到空中,然后重重摔在了地上。

  妇人睁开眼,巨大的疼痛在全身扩散开来。

  “政道!”她喊道,“淮南……你们在哪儿?”

  “阿娘。”这是女孩的声音。随后,男孩的哭叫声也传来。妇人四下张望,她将手撑到地上试图站起来,却几乎滑倒,这才注意到手上全是鲜血。

  我受伤了?她心中涌起一阵恐慌,往身上打量,却找不到伤口,不远处,车夫的身体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个结实的车夫倒在车架旁,数支箭矢从身体透出。

  寥寥数笔,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用这样的写作方法简单勾勒出来,凸显当时的场面的气氛紧张。

  再者,每一章节的开头,总是如画面般的给我们营造一个阅读的优雅的环境,如同电视剧的回放一样,从而使读者有强烈的画面感,五官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比如开头:“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女孩低唱。她靠在马车的窗边,手伸出车子,挥舞着一根柳条轻轻地拍打着车厢,柳叶荡然无存,就连柳枝都已干枯。

  旁边,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倚着车窗聆听,面带倦容,嘴角却有笑意。一个六岁大小的男孩正在睡觉,鼻翼张动,呼出均匀的气息。一个年轻的少妇抱着他,正用手爱抚他的额头。

  在这样的文字中,计较真假虚实的历史是非,或者是作者情节构造的完美与否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中享受了那一份游戏的体验的快感,让读到它的人都爱不释手,魂不守舍的想一口气阅读完!这样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你看美国政治题材的电视剧《纸牌屋》一样,不过,这个题材确是唐朝的那些年的事情而已。

  《诸王的游戏 2:烈火》读后感(六):烈火中永生

  从寒冰到烈火,诸王的游戏愈演愈烈,宫廷政斗日渐白热化,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在小马哥笔下再现,在书中又一次历史重现,当时的乱世纷争,为了角逐王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接续第一部的寒冰,第二部的烈火从李世民智退突厥后在庆功宴上中毒吐血,秘密救助他的竟然是齐王妃;秦王虽然战功赫赫,却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不是世子而被李渊安排前往洛阳;想在这乱世赚些金刀子的幽州兵李大伟等人却惨死在齐王的阴谋之下……一个个故事险象环生,太子李建成看似在魏征的扶持下离君王之位越来越近,可结局早已成历史;齐王明着依附于太子,为了那不可完成的任务背地里搞了多少阴谋诡计;唐帝李渊左右调和,却阻止不了兄弟反目骨肉相残,家人成了国人,最后的最后为了王位亲兄弟杀死亲兄弟,惨烈的历史告诫我们,在权力面前,亲情也很容易的被抹杀掉;萧后和义成为了各自的信仰各怀心机;突厥的内乱,最后义成公主杀死可汗,终于回到李靖身边,自杀身亡,能死在自己所爱的人怀里,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虽然历史小说,但是书中对情感的描述也很动人,佩服义成一介女流为了国家和爱人,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很勇敢的一位历史女性,所有人不可避免的奔向结局,最终有一群人会在烈火中得以永生。不得不说小马哥对历史题材的重新编写把握的恰到好处,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也在作者的笔下被刻画的生动形象,每一段历史下都有为爱牺牲的,作者将这些完美呈现在读者眼前,故事很精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