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的读后感10篇

2018-07-08 05: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的读后感10篇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是一本由[加]R.斯科特·巴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80元,页数:6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读后感(一):别具一格的千年史诗

  关于《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早在当年那个“最好与最坏的奇幻小说排行榜里就有所耳闻,十分向往,所以中文版一出就立刻入手了,看完之后的感觉的确特别飘飘然,像喝多了酒似的,古怪但着实有趣

  这些年奇幻界的思维路人大有被加拿大众占领的趋势。盖伊•G•K的仿历史风格登峰造极,埃里克森的设定癖登峰造极,而斯科特•巴克这位大叔,也是凭着一股“锋芒毕露”的超强气势,横扫读者的大脑人家可是宣称要把九部曲写得像单行本一样紧凑••••••)。简单来说,就是个人风格重到不由你分说的程度,大有“我就这样写,你爱看不看”的调调,但是,这种气魄反倒成就了一种前所未有阅读体验(其实埃里克森也发出过类似豪言,果然玛拉兹系列成了最难读的奇幻史诗之一)。导言里提到他曾自嘲只会是个流派作家,无法取得商业上的更大价值,读完此书后确有此感,但同时也很庆幸,还好他是这样的人,否则或许就流于平庸了。

  故事复述起来其实并不难,大背景是两个宗教的对立和战争。在与远古邪神——非神及其麾下各路人马大战之后,惨胜的人类蓬勃发展,逐渐发展出对立的因里教和费恩教,此外还有很多流于宗教之外的强大魔法势力,即各路巫师学派。

  故事的开端,由于因里教的圣城长年被费恩教徒占领,沙里亚(类似教皇)振臂一呼,号召诸因里教王国集合成圣战军,南下攻打异教徒,夺下圣城。诸国纷纷响应,但又各怀鬼胎,其中最大的阴谋家是已经势力远大不如前的纳述尔帝国皇帝一家。皇帝利用削减给各国军队口粮来逼迫他们签下协议,将攻下的土地尽数交给帝国,而各国首领自然不同意,由此展开一场拉锯战。而强大的巫师团队也插足其中,为了借此报复与费恩教巫师数年前的血海深仇。虽然宗教和巫师势不两立,但为了共同的目的还是走到了一起。

  在此之前,安那苏里博•凯胡斯,一个在与非神的战斗中衰亡的古帝国皇族的后裔,一个神秘的隐居组织杜尼安修会的成员,因为受到早年被放逐的父亲召唤,从几乎杳无人烟的北方启程南下去圣城。经过特殊训练的他冷酷无情,又能用超强的观察力和表演能力控制别人,一路上受其蛊惑的炮灰无数,但他后来遇到了一个被族人误解的游牧民酋长奈育尔,而奈育尔早年被凯胡斯的父亲严重欺骗,对凯胡斯充满警惕心,于是两人结成了互相提防的同盟,一同去寻找凯胡斯的父亲。途中二人还救下一名被俘获的纳述尔小妾,奈育尔霸占了她,但随后她又被凯胡斯夺走。

  与此同时,阿凯梅安,一位天命派巫师,唯一还在致力于阻止非神回归的学派成员,照常进行着在各地当间谍,寻找非神会踪迹工作,和他重逢的是他的一位老相好,妓女艾斯梅娜。阿凯梅安发现多疑点,包括他担任教士的外甥离奇死亡,以及因里教的沙里亚居然有可能是一位巫师,但他的发现被过去的老朋友们嗤之以鼻,他的巫师身份反而为他的调查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在阿凯梅安离开之后,艾斯梅娜遭遇可怕而古怪的事件,为惊恐驱使,她也追随阿凯梅安的脚步前去帝国首都

  最后各路人马齐聚都城,凯胡斯意识到圣战可以为他所用,于是以其雄辩令众人心服口服,挫败了皇帝的如意算盘,奈育尔借此机会加入了圣战军领导者行列。阿凯梅安在帝都确定了非神会的回归,并发现一个恐怖事实——非神会派出了大量会变脸的密探,很多达官贵人已经被非神会怪物替换了。于是圣战军在故事结尾开拔,各位主角也踏上遥遥征程了,而在前方,费恩教众也气势汹汹地摆开了架势

  对西方历史稍稍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此书借鉴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基督教、穆斯林、拜占庭帝国的影子随处皆是,历史感浓厚作为史诗奇幻的一份子,这一系列必然世界观规模宏大,这是我一开始就预料到的。但翻开第一页,我却发现,一种特别的“陌生”感扑面而来,和过去看到的奇幻小说相比较,处处都显得极不寻常——奇幻小说很少涉及到的地中海风文化背景,充满远古恐怖感却又相当艺术种族设定,十分类似“万智牌”的魔法效果,令人眼花缭乱细致入微的巫师学派••••••这些设定本身在以往的奇幻小说中就十分罕见了,但设定只是皮毛,这本书真正带给我的震动,是人物、故事构架和笔法方面的非常之处。

  其一、特立独行的人物

  看完前度的黑暗,在人物设置上不得不感叹——巴克实在大胆,甚至冒着会被读者弃书的风险塑造笔下人物。

  男主,乌有王子凯胡斯,戏份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且性格极端不讨喜,完全是个开挂的冷血生物,偏偏又是个自大狂,满脑子都是“控制”,半点人性也无。这样一个人物让人阅读欲降到冰点了,但若是有耐心读完,还是会很好奇此人以后的路线,因为他通过训练得到的力量毕竟不足以完全应付复杂世界。况且将来他还是和远古邪神斡旋的中心人物。

  相比之下配角善良忧郁的巫师阿凯梅安(巴克居然一开头就剧透他会活到最后了),比“文明人”还有思想的野人奈育尔,勾心斗角的皇帝一家等等就个性鲜明复杂得多,心理方面的挖掘完全盖住了男主,世界观也由他们展开。有这些人物作支撑,整本书的剧情还是十分有趣的。

  但与此同时,不知是否是男性作家的通病女性角色刻画十分不到位,甚至大有贬损女性的意思。两个戏份吃重的女子,一个是不停在内心纠结的妓女,一个是哭哭啼啼的傻白甜姑娘,她们的生活中似乎除了性和跟着男人到处跑就没多少有深度的事了,可观性甚至不如那个淫邪的老太后。这是书中最大的败笔,在我看来甚至比男主的设定问题还重,但看在结尾处两人分别作出的觉悟,还是会继续关注这两人的。

  其二、故事结构

  整本书给人最大的观感就是——看电影

  作者没有使用一般化的平述,没有使用近期流行的POV写法,而是以一种极端视觉化,如同在写剧本漫画脚本的手法写这部小说。我猜他是一边脑子里想象场景一边写的,所以视角人物与场景转换非常频繁,有的时候甚至很突兀,前一秒还是A和B聊天时A的心理过程,下一秒就是几天后B和同僚讨论A这个人的场面。因此,故事结构也算是独树一帜了,大大小小的段落交织在一起(甚至有的段落就是几行而已),各种场景一个不落,全部立体化地展现出来。

  时间段跳跃也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巴克的文风很接近散文,故事本身的结构就不像其他小说那样紧凑。过去,现在,未来,各种时间段的事交叉并行,由于细致的世界观设定,古代与现代各种文化风情交错到了一起,颇有种时间旅行之感。

  最强大的是,由于回忆的引入,以及回忆与现实的切换,快速的插叙,在某些桥段——比如凯胡斯面见皇帝处——居然产生蒙太奇般的效果,过去从没有一本书是这样写的,实在是大胆,太大胆了!不过这种大胆并不会让人失去阅读欲,效果还是非常棒的。

  另外,在每一章前还有一段文献记载——大多数是阿凯梅安的著作——和故事本身交织在一起,进行剧情补充。虽然这不算是新颖写作手法,但二者结合得还是相当好的。而且这些记述越往后看越会发现有重要的剧情推动作用,所以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

  其三、最主要的,文笔

  前度的黑暗,这本书从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古老优雅精致气息,很像是从特洛伊出土的金饰,或雅典卫城上的爱奥尼涡卷柱头,这是一种从大地,从荒原,从人心中聚合成的诗意原谅我说得这么扭捏,因为这本书实在太诗意了。

  早先书还没出时,C大拿出过书中一段关于战争的描述作为体验。说实话,乍一看觉得甚是拗口。这是野蛮王奈育尔对众王公发表的一段关于战争的描述——“它不是灵魂的试炼,不是意志评判。它只是一个点,在那个点上,大地的铁骨将与人类的空洞骨骼碰撞,然后将它们粉碎。”

  开始很多人都认为这段话相当矫情,对于一个野蛮人来说,话讲得这么捏腔拿调的也很古怪。但若把整本书看完,就会发现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整本书都是这样,人们说话就像演话剧或念诗一样,措辞精美华丽,所以这段话完全没有违和感。更重要的是,这种写法与世界观设定也完美契合,充分体现了设定中的“地中海古风”。

  类似这样的作品其实国内有不少,所谓的“美文”类小说,但如何做到不会让文字抢了剧情的风头,这一点上还没有一个做到巴克的水平

  另外,巴克似乎很喜欢猎奇的冷幽默,这一点是刚开始读时万万没料到的。比如对于宗教狂热者被洗脑的模样自以为是者的嘴脸,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最有趣的是隐藏大boss的逼供手法,居然是用无法达到高潮的性快感折磨人,简直猥琐到了极点,可偏偏又配上极有美感的描述,简直是对读者的大脑进行SM。

  还有赤塔派的大宗师和他师傅过往,阿凯梅安隐晦八卦式描述就已经让人有些警觉了,没料到巴克更直接,大宗师出场就是个柔声柔气,走猫步,化浓妆,还留长指甲老头•••••

  最后重点对于男主凯胡斯所在的杜尼安修会来一点个人思考。这也是作者在此书中的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杜尼安修会的行事方式非常有东方气息,追求圆满目标以及对于人类情感是来自“前度的黑暗”的思想都和佛教追求解脱和“业”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凯胡斯修行开悟的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不过也正当时这一段,暴露了该修会的可笑之处。不知巴克本人对于这个组织和他构架出的“超人”凯胡斯究竟抱着怎样的态度,但就我个人的感觉,他一方面在提出他对于信仰解释,另一方面也对自己笔下的“反信仰”体系进行嘲讽

  杜尼安僧侣追求超脱,无欲无求方得大圆满。可看看他们的得意弟子凯胡斯的脑内想法,这种修炼实际上并未达到万物皆我,宇宙合一的境界,反倒成就了一种高级自恋,一种万物为刍狗,万物皆为可用可抛之工具的思想。这简直是成了魔。这种人,若是内心还存着一丝良知倒罢,若是本身就野心勃勃,那只会带来灾难

  这种自恋还体现在一种“无知无畏”的表现上。如男主凯胡斯,一开始就对炮灰猎人关于上古种族和魔法的故事不屑一顾,像个“神”一样蔑视着地下的蝼蚁。然而几天后他就被上古种族和魔法完爆了••••••讽刺啊,真是讽刺。

  还有情感来自于前度黑暗的说法,也并非真正修炼者应该追求的“升华情感”,不以小情小欲烦恼,而是在抹杀情感,泯灭人性,制造一群又一群强大的冷血机器。还好僧侣们主要是在静修,若全部出世,估计世界就被他们毁灭了。

  还有修会本身的组织方式——严格到可怕的阶级制度,完全听从上级安排的内部繁殖,几乎达到了反乌托邦的水准。这让我想起中国墨家的内部组织,到后期也是变成了这种全体傀儡般的形式,令人不寒而栗

  所以我对男主所接受的训练表示反感,希望他以后会意识到,这世界本身就充满了情感和欲望,情感不是应该被批判东西。而且世界本身比这些自以为圆满的人伟大得多,不是他想操纵就能操纵的。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读后感(二):写的略长,短评放不下,好悲剧

  今天刚读完。

  最初吸引我的是书的封面,很精致,当然它的内容也毫不逊色。整个故事是以一种缓慢而优雅的步调在展开,你甚至会发现在故事中就连野蛮人的话语也可能蕴含哲理和诗意——虽然这点看似很难让人接受,但通篇读完,你就会发现作者风格就是如此...书中人物再粗鲁,也就这样了吧。若要问作者写该书的灵感来自何处?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字眼——“圣战”就是最好的答案,这灵感必然是来自于十字军东征。既然是和宗教有管的故事,那主角是个神棍也就在正常不过了...不过看他尿性应该是以佛教或道教为原形的,对吧?“道”!!!

  另外,由于本书是奇幻小说,所以自然也涉及到了法师和魔法。故事中的法师有这非常强大的力量,但同时他们也像超人一样有着显而易见弱点——超人是“氪石”,他们是“饰品”。而书中的魔法也不是一种超然于万物之上的力量,它变成了一种被少数人所掌握的力量。这样的魔法是核武器,是希腊火,是现实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作者的幽默感,读到辛讲述他和王子间的老故事时,我会心一笑了。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读后感(三):假如耶稣…

  乌有王子系列的作者竟然有如此野心,将主人公原型直接和西方主流信仰体系对接,世界观直接和东方主要哲学体系对接。所以注定是个脱离大众审美的作品。

  初中语文书里有《斯巴达克斯》的选段,看了不错,找原著读,结果因为年纪小阅历少完全读不进,但自己也从此开始了对西方文化根源的了解,如今,烂熟罗马史和神话体系后,理解小说以及小说背后寓意早已不在话下。但当年过程的生涩至今记忆犹新,我想,老外上手直接读《红楼梦》估计也是这个感觉吧。

  奇幻小说在西方的地位毕竟还不算是主流文学,就像古代小说的地位比不上诗词一样。然而,一个无神论者想要解构信仰似乎也只有走奇幻这条路了。宗教的基石是哲学,哲学的研究靠思辨,问题是思辨本身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享受其中的。

  网游的主流是韩国泡菜时,《EVE》哪怕再写实,依然是个小众的“严肃游戏”,因为大多数玩家找的是爽,而不是对游戏经济模型的探索与认知。

  圣经故事的故事性相比希腊神话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但因为是主流价值观啊,西方小孩子不知道不行啊(好比读大学马哲毛概邓论弃考试试)从旧约到新约,从上帝到基督,神开始有了形象,开始了神爱世人,开始了原罪的救赎,开始了末世预言。摩西立约,有了“真知魔法”,有了天选之民,有了约柜(长牙),所有这些塑造了西方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哲学与想象,从一部小说可读性的角度,或许并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冷战以来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再高悬起,信仰与信仰的批判,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能够让当代公众捧起这本小说的,就只剩史诗般的叙事和奇幻的外壳了。问题是苏拿的妓女或者耶稣的玛利亚,能让你产生代入感吗?

  然而对万物本质的拷问,最终会归于思想。哲学是思想的皇冠,但小说才是扬声器。至少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本书是我的福音,是把开启思想宝库的钥匙。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读后感(四):深沉的黑暗,隐藏着各种神秘

  《前度的黑暗》是加拿大奇幻作家R.斯科特·巴克 “乌有王子”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的处女作。从成品上来看,这个系列跟以往的史诗奇幻小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不管是世界观设定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写作的手法和故事的完成度来看,都算的上是一篇很有深度的佳作。

  世界观和主要事件

  巴克摒弃了被外国奇幻作家写烂了的欧洲中世纪社会历史原型,选取了天主教教皇下令、东罗马皇帝率领,旨在打败伊斯兰收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作为背景,主要人物在历史上都有所参照。但仅仅是架空设定宗教战争的话就算不得奇幻故事了,所以他又加入了巫师学派和神秘修会的明争暗斗,战争就从冷兵器升级到各种神乎其神的巫术魔法级别。

  对于刚刚开始阅读的读者来说,又是宗教又是巫术的派别看起来稍显混乱,不过看看前序屈大的简介和书后的附录应该就能很快看懂。基本上每个势力的人物在第一部中都有登场,他们都想在名为圣战的这场战争中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些是显而易见的,也有些事层层暗示言语不明的。尤其是从组织到技术都很神秘的非神会和西斯林,更让人有各种遐思。

  人物描写

  巴克意欲秉承自己的写作原则,创造的人物要贯穿整个作品,并且所有线索有所交代,这样的结果就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并不是很多。他没有采用现在很流行的POV写法,分章题目也以地点为名。虽然主要人物来自各个派别,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他们逐渐汇聚在一起。每个人代表的利益都不同,人物性格也都很鲜明。当然其中有很多暗示性的描述,能够揭示一个人物出身和目的,有些地方确实比较隐晦,当所有事件都发生完了才会让人恍然大悟。

  在第一部中,所有登场的主角戏份都差不多,很难看出谁是男1。凯胡斯的乌有王子称呼出现,才揭示了他第一男主的地位。神秘的杜尼安修会,极致锤炼的肉体和精神,他就像一个万人迷般的心灵感应者,通过明示暗示,控制或者安排了很多人和很多事的发生。至于他在圣战中的目的,在第一部中很难辨别真假。

  另外,这部作品中的人名不是通常的西方人名名前姓后,而是名后姓前,所以读的时候要习惯一下。

  巫师和巫术

  乌有王子系列中的巫师根据其魔法分类和信仰有好几种,其运作的原理也各不相同。基本在附录中都有所介绍。他们的巫术很强大,但在第一部中没有正面描写,主要还是以人物关系的推展为主,所以看起来这像是一部低魔的小说。当然巫术是个很危险的手段,于是书中设定了异人可以互相识别,并且有饰品可以防身。至于原理基本上没有详解。但后面会不会出现大量的巫术描写就只能等后两部再看了,毕竟这么多学派,只有大段描述才能有所理解和区别。

  《前度的黑暗》描述厚重深沉,翻译很流畅,有种散文的感觉。情节推展有些慢,第一部没有明显的高潮部分,基本就是把世界观和人物交代的比较多,有些地方确实要仔细思量才能看出其伏笔。

  《乌有王子1·前度的黑暗》读后感(五):四星。

  三部曲的首部曲。

  确切地说,三部曲指的是已经写完的部分,后头还跟着更多,也许三个三部曲——哦,野心。

  第一印象是文字好。重庆出版社的独角兽书系真是出了许多大部头的奇幻小说了,普遍翻译出色。但《乌有王子》的好文字显然跟原文的底子更有关系,作者的叙述非常繁复,透着史诗范儿。

  第二印象是阅读存在门槛。好文字有时会造成疏离感——这本不应该的;其次,世界观的设定本身并不十分友好;再次,登场人物颇是不少,之间的关系也芜杂;最后,大部头。

  然而阅读的快感是强烈的。

  这仍托了好文字的福。更是因为人物的辨识度很高。作者功底不凡。

  接下来,才是故事。

  我在这样的大部头史诗奇幻小说中追寻的是什么?

  归根到底,应该是我最不擅长的事物:故事。

  《乌有王子》是野心之作。作者也未掩饰自己的野心。像这种从一开始就抱定了“我在书写一部史诗”的态度的家伙,往往不好玩儿。

  因为我们知道史诗的样子。史诗在讲述笑话的时候也会正襟危坐。当你参与到一场关于一场狂笑的文本价值的讨论时,还能乐得出么?

  我热爱史诗故事。那么热爱。

  我确信我不是在追求我永远无法抵达的事物。因为这事物本身其实并无特殊之处。它那么华美,满是罅隙。

  说说人物:

  安那苏里博·凯胡斯,我们的乌有王子。杜尼安僧侣。满心疑虑。“一个眼神操纵人心,一声低语改变命运”——人的思想,是最可怖的力量。

  杜萨斯·阿凯梅安,天命派巫师。苦涩的脸和更苦涩的命运。他一生苦苦搜求的,竟是最深沉的绝望,他完全明白这一点。

  奈育尔,塞尔文迪野蛮人,酋长。凶狠。经验丰富的战士和复仇者,却可能是故事里最虚弱的一个。

  艾斯梅娜,苏拿的妓女。勇敢,但不坚定。有一颗不安稳的心。她不知道她所要的那一种爱情是否存在。

  西尔维,一个因绝望而陷入妄想的侍妾。

  这些是主角——或者,是一支“护戒小队”。他们终于(快要)凑到一起了,在度过了大约599页、四十六万八千字之后。

  这一本书只做到了一件事:让角色登场。

  我甚至可以说他们——所有这些人——什么都没有做过。他们出来了,在那里,被我看到——

  然后首部曲完结。

  色彩第一,故事竟显得次要起来。

  喔,过瘾。

  在读完这厚厚一册之后,我感到困惑。我享受阅读的过程,我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这本书那么多的长处,我做了不少摘录——很是不少;但我竟然并不是特别喜欢它。

  我试着寻找问题所在,沉思良久。

  故事是圣战。借了十字军东征的背景。我对那个不熟,印象停留在《天国王朝》的导演剪辑版里,那也是华美的。

  或者说,故事围绕圣战展开,讲述的却是水面之下的人与事,充斥着阴谋与算计,但是线索很清晰(因为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快速推进,他在动笔之初就已决定:要让所有线索都得到交代——说真的,我几乎从没听过比这更艰难的誓言)。

  我仔细思索。

  我并无不满。

  只是,不是特别喜欢。

  怎么可能?

  文字、题材、故事、角色,甚至包括作者的创作姿态,确实都是我的菜,但我竟然就是不能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它。

  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压抑。

  是了。

  故事里很少有亮色。我回想不出在什么地方我读到过与希望有关的字眼。每一个角色都在挣扎,而可怕的是:他们的挣扎全都那么痛苦。

  我笑不出来。

  那么出色的描写与叙述,生动的场面,跃出纸面的角色我能看清他们脸上的表情——每一个人都紧皱眉头、心事重重;他们做爱时也在嘶吼。

  这样,是对的么?

  好在这场阅读才刚刚开始。

  现在我满心期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