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9 04: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精选10篇

  《少有人走的路2》是一本由[美]M·斯科特·派克(M.Scott Peck)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一):勇敢地面谎言

  我很遗憾直到今年,也就是我23岁的时候才知道这本书,同时也非常庆幸在2015年1月的今天,读完了这本书。毋庸置疑,《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对我心灵冲击是相当大的,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影子,也看到了我身边的人的影子。

  看完这本书,我能够判定自己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但还没有到达未可挽救的程度,即M·Scott Peck医生所说的“伪善和邪恶”。我有面对谎言、战胜谎言的信心

  cott医生说过,要想根除心理疾病,首先需要病人回到婴儿精神状态,对外界没有防范抵触心理,从而接受医生的引导治疗。但这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最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让自己痛苦,也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它需要极大勇气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尝试着回顾我曾出现过的“病症”:刻意隐瞒让自己羞愧的事情、与异性相处困难、畏惧选择带来的后果、犯错之后陷入罪恶感之中无法自拔、被批评恼羞成怒自我开脱推卸责任、因为嫉妒而尝试着控制他人……这其中,有一些“病症”已经在我的不断自我拓展完善中慢慢被治愈,但仍有一些会“旧病复发”,还有的甚至是“久治不愈”。但我相信,只要我敢于面对谎言、面对过去,“痊愈”的那一天终将到来。

  在这里,我摘录书中我很喜欢的两个段落

  “勇敢地回到过去,在承认过去自我的基础上,放弃自我,获得新我,促使自我不断拓展和完善。实际上,对真实的自我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逐步解开谎言、放弃自欺欺人回归真相的过程。”这是本书提供给读者的一把钥匙,很简单,也很困难。

  “人生是由一个接一个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自主选择,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烦恼和痛苦。选择是一件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首先,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意味着放弃其他的路;有了一个选择,意味着要放弃其他选择。由于人们不愿意放弃,所以每当面临选择时,内心总是充满了烦恼和痛苦。其次,选择会产生结果,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选择带来的结果。当然,好的结果让人欣喜,但坏的结果不仅会招致别人的指责埋怨,也会让自己陷入懊悔和自责之中,令人痛苦不堪。许多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便会把自主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这个段落讲的是,个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将责任推给了集体。过分地依赖集体,个人的心智就会退化。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相处的案例,让我懂得,作为儿子男友、丈夫、父亲,在与父母、女友、妻子、儿女相处时,应当用爱而不是用谎言。

  最后,附上书中纪伯伦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二):应该不是Peck的 书,太差了!!

  我不知道这边书是否出自原作者之手,但强烈怀疑

  整本书没有Peck的半点逻辑性,语言粗鄙!!缺乏深度和逻辑性。

  我不知道这边书是否出自原作者之手,但强烈怀疑。

  整本书没有Peck的半点逻辑性,语言粗鄙!!缺乏深度和逻辑性。

  我不知道这边书是否出自原作者之手,但强烈怀疑。

  整本书没有Peck的半点逻辑性,语言粗鄙!!缺乏深度和逻辑性。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三):恶与爱的分水岭

  恶与爱的分水岭在于能否正确对待谎言,是满不在乎,极力掩饰,还是满是愧疚。若是前两者,那大约是没救了,若是后者那还有希望吧。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反复读。

  在开始读这本书时,我被书中的一个个小案例给吸引力,我看到了好多身边切实的投影,只是当初不觉得那是“伪善”那些是“恶”。有多少父母打着“爱”的旗帜,无休止地控制着孩子,而从未意识到这种“恶”深深埋藏在“爱”的旁边。想到自己曾也是这种“爱”的受害者,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和感慨

  但是,在读完的那一霎那,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待生命满满的爱,透过这本书源源不断传达出来。也许这便是这本书的魔力,在一开始让你发现自己缺陷发现自己的无奈,心被深深揪痛,甚至悔恨时光不能倒流;却在最后默默递上作者酿造的一杯解药,抚平内心的伤痛不安走向满怀爱的世界。M.Scott.Peck就像耶稣的缩影,引导读者心中充满爱。

  不再悔恨当初,不再畏惧将来,直面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四):The Hope for Healing Human Evil

  最近这段时间天空空气出奇地好,我惊讶得把下巴都掉地下了,也许是春雨绵绵,空气对流强的原因,不管怎样,希望这种空气能持续下去。

  在读《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时,记录了很多书摘,感觉必要加以整理;英文原版书名为People Of The Lie: The Hope for Healing Human Evil。

  先介绍下,原书成书于1988年,中译本是一套3册丛书。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位杰出的心理医生,不单如此,他对待病人更是十分地真诚,这一点从书中可明确看出。

  接纳、认识自己有一个前提是你首先得看到自己,但这非常不易,作者将这条路称为“少有人走的路”,其在第1册书开头就开篇明义:“人生苦难重重。”

  鉴于书摘有断章取义之嫌,因此,如果感兴趣建议自己去通读全书。以下是以章节标题分类的书摘:

  #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种意识:一种是潜意识,一种是意识。意识在心灵的表层,潜意识在心灵的深处。然而,由于人们内心的懒惰恐惧,每当心灵遭遇到痛苦的时候,意识都会极力逃避,具体方法就是用谎言来麻痹自己,强行把痛苦的感受压抑进潜意识,从而逃避真相,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把生命颠倒一下,就变成了邪恶#

  1.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2.特蕾莎修女说:“如果你愿意平心静气承受痛苦,那么,你就在心中为天使找到了愉悦的容身之地。”

  #不在压抑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疯狂#

  1.我们说逃避罪恶感的人,会变得邪恶,因为他们为了逃避良心遣责所带来的痛苦,会不择手段,采取一切措施

  2.伪善的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善,人就会走向恶;承认自己不善,人就会变善。

  #要敞开心灵,但不要把心灵交给对方管理#

  1.亨利恨桑德拉,是因为在他与桑德拉的婚姻关系中,一直得不到妻子的尊重,每当他有不错表现时,都会遭到妻子桑德拉的奚落和打击。在洋溢着爱的婚姻关系中,当一方取得成绩时,一定会得到另一方的赞扬鼓励,同样,当一方遭遇困难时,也一定会得到另一方的关心和帮助。

  2.我们说遭受压抑,人的心中就会产生愤怒。比利和鲁克被父母压制,内心有了愤怒,才会去偷窃。偷窃,是他们发泄愤怒的一种方式

  3.但有趣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却有很多人愿意让别人成为自己的累赘,他们不辞辛苦,想方设法让别人依赖自己,从别人的依赖中,他们能获得极大的满足。虽然这些心理和行为很像爱,但却不是爱,而是恶。从本质上来看,它是通过加强别人的依赖感来控制别人,不仅阻碍了别人心灵的成长,而且也阻碍了自己心灵的成长。

  4.婚姻不应该成为一个埋葬自我的坟场,而应该成为一个提升自我、拓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圣地。同样,婚姻需要彼此坦诚相见,却不需要把自己的心灵出卖给对方。那些试图在婚姻中寻求依赖和控制的人,注定会迷失方向

  #不敢面对自己,才会去控制别人#

  1.不愿承受心灵的痛苦,往往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根源完全体会焦虑忧郁疑惑失望情绪的人,一定比懒惰、懦弱、自恋和撒谎的人健康得多。

  2.善良之人在承受罪恶感所带来的痛苦之后,开始了寻找自我的道路,他们不畏艰辛努力去寻找自己,拓展自己,完善自己。

  #爱需要一个空间,否则便会感到窒息#

  1.众所周知,心理治疗的过程是一个高度侵扰隐私的过程,心理医生则必然在治疗过程中扮演权威人物

  2.在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先考虑自身的感受和利益,然后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3.“自恋式侵扰行为”导致的另一种毁灭性结果是:共生关系。心理学上的“共生”所指的并不是一种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相互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依赖、相互毁灭的结合形式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容易变坏#

  1.要想彻底消灭邪恶,就必须从每一个婴儿一出生时开始,因为只有一开始就体验过爱和尊重的生命,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其他生命,也才不会用伤害别人的方法来满足自己。

  2.一般来说正常的自恋是一种防卫现象,它是保持自我不受侵扰的本能,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恋倾向。不过,正常的自恋,并不是死死地抱着固有的自我不放,而是能够不断突破自我的界限,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但恶性自恋则与之不同,恶性自恋不愿意放弃固有的自我,顽固坚守陈旧的过去,宁愿牺牲别人,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雪莉所说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控制和操纵#

  1.我隐约察觉到,我对雪莉的辅导之所以进展不顺,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对她产生了反感。反感是我的一种自我防卫,目的是避免被伪善和邪恶的人所伤害。

  2.无条件肯定仅限于婴儿期。于是,孩子开始学着去赢得别人的肯定。一般人成长到成年时,就都已经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了——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就必须先让自己变得可爱

  3.但我可能弥补不了她的这种缺憾,因为她既要求我如母亲爱婴儿般爱她,又要求我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平起平坐地对待她,这种要求反映出她的病态。布伯认为,伪善之人总是提出脱离事实的要求,并坚持自己的主张。若无例外,她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自闭,是更高程度的自恋#

  1.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2.不管是循循善诱,还是当头棒喝,总之我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不厌其烦地告诉她,漠视他人的存在是她屡屡受挫的主要原因,做事没有耐性、动辄自我放弃则是她自以为是极端表现。

  3.雪莉又一次摔门离去。我为她感到深深的同情。我也很想哭,但就是掉不出眼泪来,于是,我轻身低诉道:“噢!上帝啊!她活得好孤单啊!”

  #不放弃病态的自我,人就会变得邪恶#

  我心中冲起一阵恼怒厌烦的情绪,在恢复平静后,我仍然在她的任性、自以为是及自我毁灭面前保持耐心,仍然要求自己把她当成孩子去爱她,仍然告诉自己尽我所能以一切正常的方式来关心她。这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处理办法。但是如我所料,她反应依旧。希望愈来愈渺茫,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我只能等待奇迹的出现,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

  #内心没有安全感,就想去控制外面的一切#

  1.我曾如此定义“邪恶”:邪恶就是用谎言维护病态的自我,由此积聚的一股企图扼杀生命力活力力量。所谓病态的自我,就是被谎言包裹着的自我。这个自我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不愿正视自己。说谎的人虽然外表从容淡定,但却始终不敢去正视自己的内心,因为正视内心会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痛苦,他们不明白痛苦正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否认痛苦也就否认了生命力。

  2.毫无疑问,雪莉是个失败的人。虽然她未成为大奸大恶之徒,但她却是一个毫无创造力的人。尽管她幸运地继承了一笔遗产,但她却一无是处。我曾说过雪莉的人生是个“喜剧”,因为她在自我毁灭,而喜剧就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我从不认为能力差、无法正确发挥个人潜力是件可笑的事。

  3.我认为她是我所见过的最可悲的人物之一。帮不了雪莉,我感到很悲哀。

  #没勇气正视过去,就不会有未来#

  1.我在一点点追溯自己的困惑感时,发现激起他人的疑惑困扰正是伪善和邪恶的特征之一。

  2.我认为雪莉并非无药可救,真正的伪善和邪恶之人是不太可能委屈自己接受精神治疗的,因为这样的洗礼会让他们的丑陋显露无遗。***因此,说到雪莉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我个人的假设是,她既想征服我,又想被拯救。

  3.在过去这些年中,我发现伪善和邪恶的人格外服从威权,我不知道原因何在,但这一现象确定存在。

  #第6章 勇敢地面对谎言#

  1.拒绝改变,是邪恶之人最根本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病态的自我,就是过时的自我,人抱着过去的自我不放,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2.所谓谎言,就是掩盖真相,使自己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符。过去的已经过去,你抱着过去的自我不放,与现在的情况不相符,甚至完全脱节,这就是谎言。

  3.承认病态的自我需要勇气。佛教有一句名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回头是岸,意识着勇敢地回到过去,在承认过去自我的基础上,放弃旧我,获得新我,促使自我不断拓展和完善。

  #过分依赖集体,个人的心智就会退化#

  许多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便会把自主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注:这种现象在《乌合之众》中有详细论述)

  #一群人疯了可怕,但最可怕的是整个国家都疯了#

  1.恶性自恋,就是不愿意改变,也包括改变自己的观念。人的观念具有某种惰性。这种惰性是指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和心智模式,便不愿意去改变。

  2.一个人要想改变观念,首先要我自我怀疑及自我批评的心胸,敢于承认自己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想法也许并不正确。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产生各种纠结和困惑,这种滋味很不好受。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虚怀若谷、毫无偏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忠于事实。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五):这是人性危机吗?

  “人的一生,与伪善之人擦肩而过的机会很多,几乎碰到一次人性的危机,都与伪善邪恶有关。”

  最近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似乎也可以算作是自己的一次人性危机。其实想想,都和心理、心智相关。

  昨天和某前同事吃饭,边吃边聊了近两个小时,信息量巨大,觉得又可以消化一阵子了。回家一直不断地想起她的一些话。突然意识到,这次离职事件所引起的震动,对自己,对他们或许可以告一个段落了。

  这一年有太多的困惑,以及困扰。比如说对撒谎成精的人的不理解,所谓的朋友的“背叛”,与同事日常交往边界的划分似乎总也划不对……

  这本书解释了一部分问题。

  首先,清晰的表述出了自己一直认为的人之“恶”。如书中所述,“恶,可以定义为:为了维护病态的自我,不择手段去毁灭别人的自我。”……“一切限制和扼杀生命特征的心理和行为都是‘恶’的表现。这些生命特征包括人的感觉和知觉、思想和行动、成长和意愿等。比如,某些人对他人拥有强烈的控制欲,试图剥夺他人成长的意愿,增强别人的依赖感,消弱别人的创造力,拼命把别人改变成温顺听话的机器,这种抹杀了别人人性的心理和行为就是‘恶’。”

  想到了这多半年来最让我困扰的某个人,撒谎成精、偷奸耍滑、极其虚荣,热衷于通过隐晦的手段控制别人,等等。目前看来,这套理论完全解释了她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因为她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人生问题吧,而“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而我的应对办法在其他同事看来,过于极端,不成熟。那就是直觉上的反感,然后彻底的远离。即使她每天上班就坐在我旁边。

  我不太清楚她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什么,也不知道她的童年如何,但似乎人生是比较艰难的。

  “人是用什么方式在逃避问题和痛苦呢?简单地说,就是谎言。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颠倒是非,人正是用它来逃避自己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承受的痛苦。……谎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解决了一个大大的困扰,真是轻松。

  终于,到自己的问题上了。那么,我为什么看不到一些别人一眼就能辨别的事情?或者有些也看到了,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严重性,或者说听之任之,而没有做任何改变?

  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也是在逃避,不敢面对吧。

  明明人家都站队站到那边去了,我还是没有任何不快,什么情绪都没有。直到昨天听到D说的那些话:人家选择了那个人,是因为跟她可以了解更多的八卦,还能学点技能。从你这只想蹭点资源,你看,大家都不跟你一起聊公司的八卦。我给D的解释,我以为她是朋友,不单是同事。D说,可是人家不这么想。倒吸了一口气,看来是时候给她重新划一下边界了。

  或许是不在乎,还是心底不愿意看清事情的真相,像只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样,不愿意承认,确实是在逃避这件事。这个态度看样子还可以放在解释另一件事上,同样不愿意接受事实。

  想起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过,人与人的关系是流动的,之前是一种状态,随着时间、各种因素的介入,这段关系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而懒惰如我,只想让关系停在最美好的那个状态,不接受变坏,所以即使已经坏了,却假装看不见,骗人骗己。真是何苦?

  分析别人总是简单,一到自己,就开始犯糊涂。

  不过最近和A聊的比较多,针对我的离职,她说了一些我没有想到的观点,角度很是新鲜。

  例如事业工作的事情直接问和父亲的关系,感情的问题则是指向和母亲的关系。最近总是在琢磨这句话,想到弗洛伊德的童年理论,想到自己的性格特点,童年生活,家庭关系,成长经历,感情模式……似乎迷雾开始有散去的迹像,开始慢慢触到一点点。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段,也慢慢浮现。

  看来有望治愈自己的人性危机。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六):天使与恶魔

  这是斯科特《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第二本,教人勇敢地面对谎言。第二本的翻译非常好,看得出是一位文学水平很高的译者,整本书阅读起来一点都不困难,就像读小说一样,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要勇于自剖,不要被谎言欺骗。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教徒而言,这个层次较高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旨意,对于心灵健康的非教徒而言,这些更高层次的意志可能是真理、爱,以及他人或现实的客观情况。

  爱,只有爱,才能给我们最终战胜谎言的勇气,而一旦心里有爱,任何心理疾病都无法侵袭你,任何邪恶都无法靠近你。

  《少有人走的路2》读后感(七):用谎言蒙住双眼

  摘录以下:

  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我说过,人的一生需要面对许许多多问题,问题让我们痛苦,一个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马上又会出现,让我们继续陷入无尽的痛苦。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说:人生苦难重重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只要接受了人生苦难重重的事实,我们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人正是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心灵才得以成长和成熟。如果害怕面对问题,畏惧承受痛苦,一心想要逃避,那么我们虽然能够逃避人生正常的痛苦,却会承受心理疾病这种非正常的痛苦。荣格说:“神经官能症,是人生痛苦常见的替代品。”所以,逃避问题和痛苦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那么,人具体是如何逃避问题和痛苦的呢?简单地说,就是谎言。谎言的本质是掩盖真相,颠倒是非,人正是用它来逃避自己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承受的痛苦。

  从根本上说,心理治疗是要让人把曾经逃避的痛苦说出来,它既是一种鼓励说真话的游戏,也是一种揭穿谎言的行为。换一句话说,心理治疗就是要让那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真想浮现到意识之中,让我们重新体验它带给我们的痛苦,这样才能解开心结,不生活在自欺欺人之中。童年时,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问题和痛苦,因而选择了逃避,现在我们长大了,就要勇敢去面对真相,承受痛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让心灵获得成长。否则,曾经逃避的痛苦会一直驱赶着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种意识:一种是潜意识,一种是意识。意识在心灵的表层,潜意识在心灵的深处。 然而, 由于人们内心的懒惰和恐惧,每当心灵遭遇到痛苦的时候,意识都会极力逃避,具体的方法就是用谎言麻痹自己,强行把痛苦的感受压抑进潜意识,从而逃避真相,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遗憾的是,意识感受不到痛苦,并不意味着痛苦就会消失了,相反,被压抑进潜意识的痛苦则会在更深的层面折磨你。

  我的病人和朋友曾多次问我:“派克医生,为什么逃避问题和痛苦,就会唤醒心中的魔鬼呢?”有一句话说得好:为了追逐快乐,人会努力;为了逃避痛苦,人会不遗余力。所谓不遗余力,就是不择手段,用谎言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不计后果,只要是能避免痛苦,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干得出来。

  没有罪恶感的人,会变得穷凶极恶;逃避罪恶感的人,会变得邪恶;敢于承认罪恶感的人,则会一步一步趋向于善。每一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一个罪人都有未来。承认自己的缺陷和过错,人的心灵就会趋向于善;隐瞒、遮掩和逃避自己的缺陷和过错,人最终就会变得邪恶。荣格说:“恶,是由于无法面对生命的阴影。”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无法面对人性中的“阴暗面”,就会产生“恶”。所以,在对待自己的罪恶感上,如果我们敢于承受它带给我们的痛苦,就踏上了善的旅途;相反,如果我们不敢面对自己的罪恶感,害怕承受罪恶感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一味的用谎言来掩盖真相,那么,人则会无恶不作。

  逃避罪恶感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善,掩饰不善,就是伪善。伪善的人道貌岸然,特别在乎自己的外表和形象,他们会竭尽全力维护自己完美的表象,不遗余力保持道德完美的假面具。他们十分担心自己的道德形象,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对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极为熟悉,高度敏感。

  很多时候,当心理医生努力去挖掘一个问题少年的问题时,最终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往往并不在这个少年身上,而出自少年的父母,简而言之,是父母的心理问题,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来,孩子的行为急需得到矫正,但实际上,往往父母才是真正迫切需要心理治疗的人。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往往都是逃避罪恶感的人,他们不承认自己有问题,也不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总是用谎言来掩盖真相。其结果便是父母不承认自己的问题,孩子就会出大问题。

  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当父母给孩子付出爱的时候,爱不仅能让孩子的心灵获得成长,父母自己的心灵也能获得成长。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改变自己,他们会放弃自己错误的观念,改正自己的缺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会受益,父母同样会受益。但是,逃避罪恶感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不承认自己有错,认为一切错都在别人身上,如果不是学校和社会出了错,那么,错就在孩子自身。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被受压抑,其人性无法获得正常的发展,其心灵常常被扭曲,极容易患上抑郁症。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力;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走自己的路。这样的爱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也能促进父母的心灵成长。但遗憾的是,需要真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却是恶。

  诗人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他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王者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关于夫妻之间的爱,纪伯伦说: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篇流动的海洋。倒满各自的酒杯,但不可共饮同一杯酒,分享面包,但不可吃同一片面包。一起欢快地歌唱、舞蹈,但容许对方有独处的自由,就像那琴弦,虽然一起颤动,发出的却不是同一种音,琴弦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各不相扰。一定要把心扉向对方敞开,但并不是交给对方来保管,因为唯有上帝之手,才能容纳你的心。站在一起,却不可太过接近,君不见,教堂的梁柱,它们各自分开耸立,却能支撑教堂不倒。君不见,橡树与松伯,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

  所谓心灵健康的人,是指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行为顺从、屈服于在层次上高于自己当下愿望的意志。在某些特定时刻,人必须暂时压制下自己内心的欲念,顺从那些层次较高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教徒而言,这个层次较高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旨意,因此教徒常说:“依上帝的意旨,而非我个人的意志行事。”对于心灵健康的非教徒而言,这些更高层次的意旨可能是真理、爱,以及他人或现实的客观情况。

  为什么人会抱着过去的自我不放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自我被溺爱,自己感觉很舒适,不愿意去改变,这种懒惰的心理注定会阻碍成长的道路;二是过去的自我没有获得父母的爱,甚至还遭到伤害,内心充满了恐惧。

  一提到邪恶,人们自然会想到魔鬼撒旦。大家都知道撒旦是魔鬼,是邪恶的化身,但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撒旦的邪恶是如何形成的。最初,撒旦是上帝的副官,是天堂中众天使之首,也是既漂亮又可爱的晨星。撒旦代表上帝,负责通过考试来提升人类的灵魂,就像我们让小孩在学校接受测验促进他们成长一样。撒旦被称为晨星,就是因为它原本是人类灵魂的导师,是指明方向的掌灯者。然而,一天,上帝觉得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人类的灵魂,除了进行简单的考验之外,还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措施,于是就要求耶稣基督和撒旦分别提交一份计划书。撒旦的计划书很简单:“上帝只需派一位具有赏罚能力的天使到人间,严格管束人类,就不会出现管理的麻烦了。”耶稣的计划书与撒旦截然不同,很有想象力:“使人类拥有自由意志,走自己的路,让我带着爱心去体察人世间的生活,与人类共生死,做人类的榜样,启发他们如何享受生活,让他们知道上帝对人类的关爱。”上帝认为耶稣的计划书很有创造力,就采纳了。但在撒旦看来,上帝不采纳自己的计划,无疑是在批评他,认为他不够完美。这种不被上帝接纳和肯定的感受令撒旦非常痛苦。当然,如果撒旦能够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那么,他自己的能力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但遗憾的是,撒旦不愿意承受自己不完美的痛苦,拒绝承认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选择用谎言来欺骗自己。他认为自己的计划是完美无缺的,过错只在上帝和人类身上,而根本不愿意去正视自己、反躬内省。为了维护自己病态的完美,撒旦陷入了骄傲和恶性自恋之中。他无法接受上帝的这一安排,把这一安排看作是不可忍受的奇耻大辱。不可一世的撒旦拒绝服从上帝的决定,背叛上帝另创一派。万般无奈之下,上帝只得把一意孤行的撒旦逐出天堂,贬入地狱。这位过去掌灯的晨星坠入黑暗的深渊,沦为了魔鬼。

  自然赋予人自由意志,也就是赋予了人自主选择的权力。人生是由一个接一个选择组成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人生。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自主选择,人也就有了更多的烦恼和痛苦。选择是一件令人烦恼和痛苦的事情。首先,选择,意味着放弃。选择一条路,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路;有了一个选择,意味着要放弃其他选择。由于人们不愿意放弃,所以,每当面临选择时,内心总是充满了烦恼和痛苦。其次,选择会产生结果,人们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受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当然,好的结果让人欣喜,但坏的结果不仅会招致别人的指责,埋怨,也会让自己陷入懊悔和自责之中,令人痛苦不堪。许多人不愿意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痛苦,便会把自主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了别人。这就是佛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的人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力,也就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意味着他们将失去独立的自我,失去自己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像一张破碎的纸片,盲目地追逐着每一阵风,完全失去了掌控自己的能力,最终会成为魔鬼撒旦的工具,干出许多邪恶的事情。

  为什么一些善良之人一旦进入了集体之中,就会变得毫无人性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放弃了自由意志,把一切选择的权利都交给了集体,与此同时,他们也把选择的痛苦和责任交给了集体。换言之,过分依赖集体,个人的心智就容易退化,他们会把自我消失在集体里,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集体,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集体让他们向东,他们就向东,集体让他们向西,他们就向西,自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怕的是,如果这个集体出现了问题,他们就会变得邪恶。

  在集体之中,个人往往会依附于集体,将自己的道德责任推诿到集体或其他成员身上,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集体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可以逃避问题和责任的地方。如果说单独的个体还知道自己行为的不义的话,那么,集体内的个体则容易对于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判断力。所以,在集体之中,个人的心智极容易退化,极容易对自己的过错和罪行浑然不知,并由此而变成一个邪恶而不自知的人。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一群疯了的人中,一个正常的人很难保持理智。

  心理治疗的过程,是一个揭穿谎言的过程。揭穿谎言需要勇气,那么,勇气从何而来呢?勇气来源于爱。爱能给我们勇气,去对抗一切谎言和邪恶。一个人如果心中缺失了爱,他就没有勇气去直面内心的痛苦,就会用谎言来逃避。凡是心理有问题的人,都是心中缺乏爱的人,而圣人的心中有无限的爱。心理治疗一方面是为了驱除内心的谎言,鼓励人说真话,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激发人爱的力量。因为爱能够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并努力地去扩展自己。正因如此,心理治疗既是一条通往心智成熟的道路,也是一条成为圣人的道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