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9 05: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精选10篇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是一本由陈果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一):趁年轻,迎着风雨大步走

  关注作者的豆瓣有一两年了吧,期间也曾抽时间集中去阅读作者在豆瓣上的文章。能体会到作者在文章背后的那种对生活的体会、对工作感悟,一直想着找个机会再读一遍,而这次结集出书正好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读此书,能对作者一路走来的历程有个基本的了解小镇生活、做生意失败亲人去世及家庭变故、北漂、沪漂再到事业爱情双丰收,也能收获到一些作者的感悟与经验。但是这一路的苦与乐、喜与悲还有那些难以承受压力,我们能够从文字上读到,却也是难以体会到的。真正的经历和收获在于作者本人,而读者至多能从文字中寻找到一点力量或是对未来把握吧。

  说一下读完此书的收获:

  关于工作。工作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翻身的途径出身低、学历低这些都可以用高质量的工作水平来弥补。而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让自己成为那盏“不省油的灯”呢?努力,努力,再努力。专业知识不足?那就加班加点把专业知识掌握扎实,成为自己领域专家。工作上积极主动,眼勤手勤,多为公司创造价值,多为领导分忧。工资低?别担心,你的工资会慢慢匹配上你的价值的。

  关于人情世故职场是有人构成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主观,就会有人情。年轻时做事喜欢泾渭分明,一清二白。也许经历过更多的事情之后就会发现事情能不能做好不仅在于做这件事的逻辑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决定这一件事情的结果。你的努力能不能让客户看到?你的领导了不了解你的情况?如何和领导、客户、同事相处也都决定了你的职业道路走得平顺与否。

  关于生活。生活是残酷的。一个人从家庭、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小地方走向大城市,面对的问题是有着巨大差异的。真实的社会充满着机遇诱惑,却也同样充满着血雨腥风。在这种环境下,坚强是首要的,柔弱萎缩只会让你止步不前。站起来,直面这所有的风雨,成长为一颗打不烂、摔不破、锤不碎的铜豌豆吧。

  本书还有大量篇幅讲爱情、婚姻亲情等,在此不再多表。

  趁年轻,迎着风雨大步走。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二):那些为爱付出代价

  那些为爱付出的代价

  文/Sofia

  狐离职前,有一次和她Q上聊天,她说,她用了8年时间才做到现在的位置,为了孩子不得不辞职,但是心中真的不舍得

  说实话,当时电脑一端的我对这句话的感触并没有那么深。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得必有舍。放弃自己已经拥有东西肯定会不舍得,会有情绪,但是当时,我没能体会到狐说这句话时的艰涩心路

  我曾经在那篇《You want 和 You deserve》日志里说,我所认识的F大毕业的人,在10年内基本上都出人头地了。去年,是我研究生毕业第8年。当时同学聚会有名牌律所合伙人,有大型国企副总,混国家部委的也都混到了副处。所以,当时,狐的8年职场对我的触动并不大。

  狐在《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一书的作者简介中说——“如果你了解我,你会信任我。”

  不必花费一个又一个的日月去了解一个人,只需花几天读完这本《青春》,就能对狐了解个大概了。而我也绝对会信任她。

  读这本《青春》的时候,我满心酸涩,我从没有想过,狐这8年走得是多么艰难、多么坎坷

  我曾经写过我那个举债读书的同学,我是亲眼见过他的贫穷和艰难的,当时大家都是学生,谁都没用能力去帮助别人改变命运。而今,当他功成名就时,我们再回首他当年的困窘,只会感觉一切都云淡风轻,他战胜了自己的出身,某种程度上,他的出身更为他今日的成功增添了几份传奇色彩,更加映衬出他的才能

  成功可以美化一切。这是现实,却也容易观众忽略当事人一路走来所挥洒的血泪

  狐的这8年(其实不只是8年,还应该算上处于敏感自卑之中的青春期,大概14年吧),委实是不易。她付出了比常人多n倍的努力,才缩短了实现目标的历程。

  在《青春》一书里,狐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便是“要知道决定你走多远走多久的从来不是你的优势,而是你的短板”。为了走得更远走得更久,狐付出了太多,她对自己太狠心。为了克服自己的“穷病”,歼灭自己对食物占有欲,她故意让自己面对美食却逼迫自己饿着肚子。也正因为这份狠心和毅力,狐才没有成为“暴发户”式的飞扬跋扈女人,而是雷厉风行的白领丽人。

  我曾经暴饮暴食过,我也曾有过酗酒的醉生梦死的岁月。所以,面对狐的成就,我觉得自己望尘莫及

  也许,你会觉得狐的方法对自己太苛刻。但是,我想你能够懂得这是她自爱的一种方式

  大都市里,青春美貌是最不愁没有销路的。倘若一个年轻漂亮女孩子恰好又缺钱,在灯红酒绿世界里她是很容易向世俗投降的。

  我读大一的时候,便知道同学里有女生被人包*养的。我知道她家里极其贫寒,所以我能体谅她的不得已,依旧视她如正常人

  当狐将这种赚钱最快的大门关上时,我是既欣赏惋惜好奇(这两个词不太确切,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这种憧憬式的感觉)的,假如当日她有了这笔钱,以她的能力,也许今日她早已跻身于“自力更生”的女强人之列。成功可以洗白一切乌黑的过往,但是狐更爱自己尊严

  成功后的狐更懂得体谅他人。她没有“翻身农奴”式的戾气,她不会变本加厉地折磨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心理平衡,相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更愿意那些年轻的人能少走一些弯路。这些,不仅仅体现在她在职场带新人的时候,也体现在这本《青春》中,她告诉你如何才能走得更远。

  这是一种大气,这种爱人的慈悲也让她自己更加圆满

  “无论多拧巴的女人,通常都会为了孩子与生活和解。”这是狐在《青春》里形容小荷的,也是狐自身的生活写照

  今天,狐的新书上市,狐也辞去了一直不舍的职位,一边开着淘宝店一边在家里带娃儿。狐说:“我所有的辛苦,不过是为了你将来可以不辛苦。”聊天的时候,狐也说,她只想为儿子多攒些钱。

  狐是湖北姑娘。有人曾经和我说过,湖北女人比较凶悍。但是在狐的《青春》里,我没看到湖北女人的凶悍,只看到湖北女人的坚强,以及不愤青。狐对这个世界还是包容接受的,没有彪悍地去控诉强权特权不公,没有哀怨地去抱怨命运的无情。她会说,如果自己不是富二代,那么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儿子成为富二代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地享受过特权。你妈妈小学老师,你读小学的时候是不是享受过优待?你是农民的儿子,你吃的自家种植粮食蔬菜是不是比大城市的孩子吃的食品安全许多?

  其实,不必抱怨,不必仇恨,将你的自爱与爱人、爱子之心拿出来,你便是一个更加可爱、更加强大的自己。你成功了,你的过往或者是为你锦上添花或者是为你塑造传奇,而你的后代也会比他人得到更多的优待。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三):书名柔弱,文字刚强

  第一次知道“名字里都有个狐”是在豆瓣首页推广上面,是一篇名为“我所有的辛苦,不过是为了你将来可以不那么辛苦”。大概是阅读数量比较高,或者是读者评论比较多,总之,它有幸被放到了首页,然后让我通过豆瓣读到了它,当时读完深感无限唏嘘特别父母终点基本上算是孩子的起点,父母在怎么样的城市生活,孩子就基本上会在这个城市生活;还有关于她的金钱观,赚钱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让这个小家更有抗击打的能力而已。

  再后来我再登上豆瓣就找不到了,我凭着记忆力在百度上面拼命的寻找,无果。直到有一天,豆瓣的主页上又一次被放上了那篇文章,我才得以关注上狐姐姐的豆瓣,之后就是一篇一篇的阅读,怎么说呢,就是很真诚观念又很新颖,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文章里的观点跟我的观念是重合的,那种享受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的那个“那个从来只对我说好的胖子,他也结婚了”,不知道友邻们有没有看过,说实话,它马上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段情感,有人评论说是矫情,可是我认为那是一种经历,对爱情的爱又怕,勇敢又踌躇。有些时候欠缺的就是一个契机,即便谁都明白这两个人之间的情愫,但是在窗户纸还没捅破之前,还是都在小心翼翼的压制自己的情感,也许正因如此,所以才会有遗憾,不过这不要紧,这是在为下一次遇见正确的人做积累,我仍然是赞同文中女孩子的做法的,女孩子就是要矜持,若男孩子迟迟不主动,那么这段感情放弃也罢。就像我一直说的,连主动说句话或者跟喜欢的女孩子表白勇气都没有,我怎么可以选择他做我孩子的爸爸呢!呵呵,这个扯远了,再扯回来。

  书里的内容大多我都看过,所以当天快递到了,我就很快的就把它读完了。说实话,书名确实有点鸡汤,若是走一些小众路线可能会更好,不太会写书评,不过我还是真诚推荐大家关注“名字里都有个狐”,看她的文章,然后习惯她这个人之后买书支持她,希望大家以后的生活可以越来越好!!!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四):那个睡地下室的姑娘如今睡在谁的床上

  我有一个比较感性评判标准, 如果一本书能够让我在早晚高峰拥挤地铁上十分顺畅地读完并且收获无数感动,那一定很好看。一来它的文笔肯定很流畅,二来它的内容一定可读性很强,三来它有回味。《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开本不大,我装在包里上下班路上看,不知不觉就看完了。虽然我算不上青春了,但还是跟着陈果的笔触重温了一遍那些痛并快乐着的感悟。

  书的开篇就是陈果自己开超市故事,我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因为我最初在豆瓣看她文章是因为那篇《我所有的辛苦,不过是为了你将来可以不辛苦》,讲的是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辛苦工作事。印象里陈果是一个能干的年轻中产白领,过着优渥的日子,用优越物质条件养育儿子——当然,这只是很肤浅表象的一个印象。

  后来她的文章看得多了,零零碎碎知道她早年职场打拼的不易。家道中落的艰辛和生活的重担过早落在她的肩膀上,她年纪轻轻要养家、还债。知道她做过生意,住过地下室——当然,这仍旧只是肤浅表象的印象。

  直到看到这本书,她早年的境遇真实再现出来,我才被这个姑娘的经历震惊了。这不是小说,但是比小说更精彩。每一个画面生动真切地浮现在我眼前,似乎可以穿越时光看多年轻那个只有八十斤的瘦弱小姑娘,凌晨三四点就去批发市场进货,再把货物托运之后自己坐大巴回到超市收货、贴标签、上柜。舍不得花五块钱请民工帮忙运货,就自己把大包的货物分成小包亲自动手。胳膊绳子勒出血印子,关节也好像快要废掉。太忙太累顾不上吃饭,只能喝水,或者啃一口面包夏天最热的时候几乎要中暑,不得不趴在货物上休息环节贫血带来的头晕……即便如此,生意还是赔钱,父亲又大病一场,她不得不另谋出路

  北漂生涯开端是地下室。

  住地下室不是新鲜话题。早在“蚁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关注北漂人群生活状态。但是我一直觉得,那些作品都在过多渲染北漂的苦、北漂的累、北漂的无助等负面情绪,却鲜少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蚁族”们如何改变那种窘境,让自己的生活技能有所提高,进而生活境遇得到改善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却不同。陈果也住地下室,状况也是传说的那样,拥挤,狭小潮湿。要跟很多人一起抢洗脸间卫生间,洗了衣服干不透,自己要当“人形晾衣架”穿着半干的衣服在外面溜达晒太阳,直到衣服干透。

  陈果的文字很直白,并没有煽情和渲染,但是就是这种直白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让我这个没有过地下室体验的人感同身受。似乎能够穿透纸页,看到多年期那个咬牙坚持的姑娘,不卑不亢地在煌煌帝都寻找着自己的栖身之所。

  她经历了苦难,但是没有像窦娥喊冤似的抱怨命运,而是在困窘的日子里发现细小温暖。她的笔下,地下室隔壁那对小情侣那样相爱,一起上班,一起下班,一起炒白菜——虽然只有白菜没有肉,吃饱了就在屋子里你侬我侬,贫嘴逗乐,莺莺燕燕。很多“蚁族”都在抱怨隔壁的情侣叫床声音太大,但是陈果却在感受爱情。她说:“他们是我亲眼见过的最恩爱的情侣,在他们之前,我没有见过比他们更恩爱的,在他们之后亦没有过。”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被戳中泪点。

  我认识一个哥们儿,算是北漂地下室一组,有个女友,跟他一起住地下室。他们也曾一起上下班,一起炒白菜,叫床叫得隔壁烦。他们曾经很相爱。但是最后他们分开了。因为那哥们儿提出分手。他对女友说:“这样的日子连我自己都看不到希望,你还年轻,可以找更好的男朋友,别跟着我受苦了。”女友不依,又哭又闹。但是那哥们儿铁了心要分手,玩失踪,消失很久。终究是分了。几年后,那个女孩嫁人了,经济条件确实不错。那男孩的境遇也好了很多,不再住地下室,开始思考买房买车,也有了新女友,对他指手画脚要新衣要钻石。但是他心里清楚,当年在地下室炒白菜、跟房东赖房租、俩人睡一张小单人床都不嫌挤的甜蜜,再也找不到了。

  联想到这个故事,我是想说,那些睡过地下室的人,和正在睡地下室的人,除了悲观失望,更多应该是自立自强吧。与其哀叹命运不公平,不如动手改变现状。应该相信自己不会永远睡地下室,应该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生活,应该相信想得到一些东西你就得付出一些东西。

  陈果这本《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不是帝都生存指南,不是职场晋级术,更不是什么厚黑高手教你诈。它是一个故事,是一个女孩子用自己的经历书写出的善意的分享。别人在娱乐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在抱怨的时候,她在努力。别人在矫情挑剔的时候,她在踏踏实实做事。别人在拼命吹嘘自己优点的时候,她在拼命改正自己的缺点。

  她很坦率地说,她小心翼翼藏起自己睡地下室的事实,是怕别人瞧不起,以至于影响她顺利做事。她直言不讳,自己有穷病,爱吃,爱乱买东西。但是为了扒下这层穷皮,她对自己做出了各种近乎变态苛刻的事……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你真的想到一个地方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拉拉杂杂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慨很多。跟作者比起来,我算是比较幸运,没吃过什么苦,没有对苦难的那种痛彻心扉的感同身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把它当成一本好书看待,因为它让我认识到人的另一种活法,另一种心态。即使被淹没在痛苦的尘埃里,也要拼命开出幸福的花来。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五):青春 痛并成长着

  在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心情因朋友翻而低落后购买的,欲从中获取能量。而看完好,感觉一般,随笔的形式。也不知没太大感觉,是不是因为大部分是在去秦皇岛旅途中看完的。

  没有记录下里面内容片断,作者写了自己的成长+北漂经历,成长中的种种变故,北漂生活由苦变好的经历,以及职场上的经验分享还有感情等生活感悟。

  离开完过了几天,无法下手继续。里面的片断有自己已懂的道理,也有自己未曾经历过的生活体验,我想这是实用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困惑,而此书,则可以为我解答指路。

  感谢每一位作者愿意记录下自己的体验感悟,分享给更多人,让我们在每本书中,感受每种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从中寻找方向,给自己未曾走过的路,指引。

  我相信,青春,对于没有背景的我们,注定屌丝,而屌丝,注定有属于自己的路,自己的成长。让我们在属于自己的青春里,摸爬滚打,痛并成长着。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六):青春=痛

  经历痛了,才是青春。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七):犯错趁早,人生不晚

  接到了一个学生会的女生打来的电话,想一起合作一个活动。

  沟通的时候,她说“你的利益是要卖产品,我们可以提供场地,关于时间的安排……”

  听到利益的时候,我就笑了一下,然后温和地聊了几句就挂上了电话。

  好久没有听到这么直接的词儿了。

  也许只有还在青春期的朝气蓬勃的小女孩才会有这样的锐气,直接说出“利益”二字,而工作久了,大家都会说“需求”。

  和同事聊了聊刚才的电话。

  洛说:“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容易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能轻易看透别人,看透别人的‘利益’。”

  梦说:“她在自我保护,怕你觉得她年轻,不专业,所以要用特别社会化的词显得自己很社会化。”

  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我回忆起,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年轻了,不再用这样的语气说话了,不再那么急于表现自己的“强”了。

  年轻时以为自己懂的事很多,年过30之后,发现不懂的事太多。

  年轻时小心翼翼不想犯的错,后来发现,过了30再犯同样的错代价更高。

  我想起了很多在年轻时犯错的孩子,再痛都能站起来,就如《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姨妈对周润发说:“我十八九岁你骗骗我,我还能挣回来,我都这把年纪了你来骗我,是在绝我的路啊!”

  连被骗都要趁早,来的太晚的醒悟总是要付出太多沉重的代价,如老房子着火,难救了。

  想起了朋友的一个朋友。

  女孩是某位领导的女儿,从小就看惯了别人对自己的好脸色,也清楚很多对她的夸奖就是因为家庭的优势,她自以为很成熟,也一直轻易不肯交往看上了她的家庭条件的男朋友。

  可是就在大学毕业前半年,一个很帅大的男生对她展开了追求,他从来不像其他男生那么肤浅,好奇亦或谄媚地问她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会让她付钱买东西,终于有一天,他把她约到了外面发生了关系,女孩怀孕了。

  她要求家里接受这个男生,并且安置俩人的未来和生活,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对于她的家庭来说,不费吹灰之力。

  没想到的是,她爸坚决不同意。闹来闹去,家里最后给她的一句狠话就是“要么死,要么听家里的安排。”

  最终这个女孩还是没能死,她流产后,和男生慢慢断了联系。

  后来的后来,女孩相亲了很多优秀的人。

  但她最后嫁给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小公务员,老公对她很疼爱,俩人近年来的生活平静,平淡,平凡。

  真实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成功要趁早,遇人不淑也要趁早,因为年轻时犯的错都可以被原谅,也可以来得及翻转结局乾坤大挪移。

  所以不必在年轻时处处保护自己,也不必太世故,因为看太多,以为自己懂太多;

  想太多,难免千算万算;

  却无论如何,也算不过——成长的规律。

  总有一些路要摔一跤,知道跌倒的滋味;

  总有一些伤感,让你看清自己没有想象得那么坚强;

  总有一些人,经历之后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只要一眼就能嗅出他身上的危险的气息。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八):干了这碗汤

  可能是自觉不够强大,我从来不避讳自己偏好励志文这件事。关于女性的励志文大多是速融鸡汤,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碗老汤。老汤更加注重调料的匹配以及火候的掌控,这样的羹汤才益养生健体。

  再说这本书,因为关注作者的时间比较长远了,她早期的一些文评都有看过,这本书应该是她的一个文集,所有书中大部分内容早前是看过的。再读仍是颇有感触。

  关于成长,作者告诉你,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应该有希望,有希望就能改变,而年轻的希望是在地下室里都能看得见阳光的美好;

  关于工作,作者告诉你,你可能觉得自己被曲解,被孤立,被弱视,但你自己应该明白工作要有章法,沟通要有技巧,并且你也要相信唯有努力工作不会辜负你,你要做的只是成为一个“不需省油的灯”;

  关于爱情,她不会像所谓的感情专家一样给你列一堆的条条框框告诉你什么样的男人应该果断分手,什么样的男人坚决不能要,什么样的男生就当嫁了吧,她告诉你,有些男生就是优质男生,要珍惜,要留取,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关于成家,她会告诉你,有些人可能一开始会因为不能言说的原由就真的不喜欢你,但相处之道中,要知道将心比心,不会错。

  每个人的成长都能成就一本书,有喜有悲,不然怎样去回首青春。虽然这本书有一个恶俗的书名,但这本书是俗得接着地气儿的。喝完这碗汤,你会想谢谢这位厨娘。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九):那些特别想要回到过去的时光——青春

  26岁的高龄,再无法提及青春这个词了吧。

  如果我是男的,如果我在大一点的城市,那么我或许还会想着再奋斗一下,再拼搏一把。可是处在四线的小县城,处在这样不尴不尬的年龄,心中曾经的坚持曾经的不甘,都被现实取代,一点一点的磨平,内心静静地坚守着最后一点的底线,然后每天混沌的过着日子。

  最初接触狐狸姐的文章,应该是在人人看到的分享,具体是哪篇忘记了,随后糊里糊涂的注册了豆瓣,然后开始关注一些人,然后就找到了狐狸姐,然后就毫无疑问的特别的喜欢上了。

  狐狸姐一直的个性签名是:如果你了解我,你会信任我。静静地读她的文章,你很难不喜欢她,不信任她。

  她的成长经历,让我很是羡慕很是向往。我也想着找一个行业从头开始学起,再怎么累我都不怕,我想着我别的什么都没有,但是我有一颗不怕苦不怕累进取学习的心,那样,经过几年,我也会成长,也会有稍许的成绩,处于现在,也不会如此的后悔,如此的不知所措。

  早晨骑着自行车出去买油条吃,看着拖着疲惫的身影上学的高中生们,特别的好奇,在我20、21、22岁的时候,我都在干嘛,我都在想什么。是不是那时候的思想空白幼稚,什么也没有,机械的过着大学生活,麻木的毕业,然后千恩万谢的居然找到了工作,然后浑噩的上了两年班,然后自以为是的以为有了工作经验就可以辞职就可以再找到一个更好一点的工作,自信满满的辞职找工作,然后只用一周就让残酷的现实拍在了尘埃里。

  以前看过篇文,就写我的家乡,**不是一个奋斗的城市,是一个养老的城市。应该就是这样的吧,没有大规模的企业,没有个人的提升,好像最好的出路就是公务员事业编。在刚毕业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想过去大的城市发展拼搏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想要成才成功,在成才成功之前,个人必会先苦一点,拼搏一下。

  你看《青春是一件多么疼痛的礼物》,可以看到狐狸姐成功的轨迹,我也偶尔幻想着我如果倒退几年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不曾经历过所谓的职场,但是狐狸姐写的职场篇章在我这外行看十分精彩,会给在职场前行的大家很多的帮助吧。

  我没资格谈青春,但狐狸姐的青春让我自己在晚上静静地回想了在曾经的青春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可触摸的未来或许仍旧混沌,仍旧不好,但是有这样的一本书来读,让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一下。

  “如果你了解我,你会信任我。”那么,如果你喜欢狐狸姐的文字,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读完它,你会更加的喜欢名字里都有个狐,会更加的信任她。

  《青春是一件多么痛的礼物》读后感(十):曾经以为走不过

  这本书放在身边很久了,每每脑子不清爽的时候就拿出来翻几页,文案写道:每一次受伤,都是换来成长的礼物。忍不住为这句话点个赞。

  读完全书才发现,很多篇章,末尾都有好的走向,但是前面必定经历了许多苦痛。去北京之前自己开超市,本来想为家里加把力,却亏得更甚。去到北京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一年内加了三次薪,但是每天熬夜看书,做笔记。住了一年的地下室,夏天浑身长疹子。再后来,去到上海,薪水越来越高了,却发现自己得了“穷病”,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去治。

  最后,她战胜了自己。

  狐有一双毒辣的眼,看世事清晰洞明;手握着一支温厚的笔,写出真相却又让人心怀希望。

  那些曾经以为走不过的,如今,都已是过眼云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