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向着明亮那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向着明亮那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1 04: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向着明亮那方经典读后感10篇

  《向着明亮那方》是一本由熊菂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3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一):《向着明亮那方——柬泰骑行记》:世界那么大,你带我去看看

  前段时间老师一纸充满浪漫情怀的辞职信引得三江五岳一片呼应可惜如我一般困顿尘世凡夫俗子们依然为着五斗米而折腰着,在一个个晨昏奔走于格子间与家之间。纠缠俗世的心却向往风景优美的远方,《向着明亮前方》则正是那本“让心灵自己总有一个在路上”的游记

  《向着明亮前方》一书的作者天涯论坛人气旅游写手“望月者”,2010年的时候他在天涯论坛写下这部在泰国、柬埔寨骑自行车的游记,开篇前言的那句”路上的尘埃渐渐散去,旅行的鳞光碎影却在心中越发清晰。”瞬间让我有了找到同道中人的感觉。读下去,“由此产生文字不是回顾,而是引领,将我带回那些真真切挥汗如雨幸福时光。” 也将我带到了想要的远方。

  “有时旅途就是这样,像在夜里看到前面隐隐的灯光,想急切地往前面赶,但又对脚下不清晰的路感到迷惑,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段话是作者对一个半月旅行的精彩总结,也是对旅程蕴涵的不确定性由衷的感慨。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在每一点一滴努力付出都是我们成长前进路上迈出的脚步,我们收获得多与少都与付出的多与少成正比,就像作者在书中写道的:日记长短奇迹”般地与劳累程度成正比,越累感触越多。

  书中还附带了每日的花费记帐,在远方与柴米油盐之间跳来跳去,美元、瑞尔、人民币来来回回折合着做物价对比也是让我这等俗人沉迷其中,感到乐趣无穷。书中的配图都是作者的摄影作品,谈不上专业,可是每张图片说明却是作者身临其境时最真切的感触,让人在看的同时产生许多相同或者不同感悟

  真正热爱旅游的行者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每一次踏上行程走向远方不仅仅是为了观赏风景,而是在行走间找到更好的前进方向。当我翻开“望月者”的《向着明亮前方》一书,处处都有他在行走间对人生的诸多感悟。这些感悟其实就是一则则励志箴言给人许多勇气,当我合上书的时候,仿佛已经跟随着“望月者”的脚步一起走过了这趟旅行。

  (来源新浪博客,作者彭彦花)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二):是过去,但并不过时——写在《向着明亮那方》出版前

  小时候,由于家教严厉,我特别渴望远方,仿佛那是一种逃离与解放。远方是个抽象概念,附着于火车的汽笛声父母出差带回的礼物,还有电视陌生而又新奇国度……甚至,哪怕班里来一个转学生,也能给我们带来足以蛊惑兴奋的远方气息。可那个时代,不要说旅行,连旅游都不普及,出远门对许多人而言,是件跟远方一样渺茫的事。

  之后离家上大学、有了试探性与同学结伴的出游,再之后远走异国他乡,渐渐哪里都是远方,自己也成了远方。这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早已忘记,可片中男女间一段对话一直记得:

  男:旅行者(traveler)与观光客(touist)的区别是什么?

  女:旅行者一心向前,观光客出发时就想着回家。

  电影里这对男女当然是一心向前的旅行者,我的心却被他们给出的答案搅乱了:之前总觉得自己再怎么都不是观光客,那吵吵嚷嚷浅薄浮躁只知到此一游的观光客;可我真的毫无畏惧一心向前么?其实未必,旅途中不期然袭来懈怠疲惫脆弱时分脑子里冒出无数个问号:为何要出来自找苦吃,为何不好好在家待着,有松软的床睡有满壁的书看,冰箱里储存着食物电话那头是随时能约上小聚的朋友……这时候的我,就成了一名典型的观光客。

  唯有一段旅程例外,每天只想着前行,除了向前别无选择——迄今为止我唯一一次的长途骑行之旅。也许因为有自知之明极端的旅行方式不会常常发生,上路伊始我就开始记日记,并坚持到了最后一天。日记事无巨细,不但记录一路上所见所闻,还记录了身体机械运动的同时脑子高度活跃的所思所想,甚至连每天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物品详尽记录,留下一份宝贵的“骑行文字资料”——不揣冒昧标榜宝贵,底气来自对大量游记和旅行书的阅读。至少当时我还没读到国内有这样详尽记录骑行过程书籍。为何会留下一小片空白,轮到我这名稀里糊涂上路的菜鸟来填补?不是因为我有多牛,恰恰因为我特别菜。真正的骑行老手对骑行路上的种种已视作寻常,吃苦甘之若素,同时也享受体力挥洒带来精神上无法言喻的飞升享受,不像我这枚菜鸟,对一切苦乐(当然大部分觉得苦,直到骑行后期,才渐渐学着体验乐)如获至宝疯狂捕捉,妄图用文字定格。

  这么说这份“骑行文字资料”就是一叠流水账?流水账不稀奇,各大旅行论坛多的是,对上论坛求攻略的人而言,爱的就是流水账,流水账才提供翔实可信参考信息。可我这一份,严格意义上说,又不能叫做流水账,因其掺杂大量内心活动而有些主次颠倒,提供信息的功用弱化,倒能让人跟着文字神游一番,体验车轮下的一路风尘也就是说,我自诩的“填补空白”实际是个莫测空白,骑行老手不屑这么巨细靡遗,兢兢业业跟我一样码字的骑行菜鸟不会这么天马行空,我详尽记录的唯一功劳,就是最大限度还原当初,由此摆脱时效桎梏,如一方搁置原地的时光宝盒,打开它,即挥汗如雨的路上时光。

  08年底-09年初的一个多月骑行,10年-11年才从日记本输入电脑,13年与出版社签约,14年设计封面在豆瓣上添加了条目,种种原因耽搁至今,15年4月,终于面市……算下来,文字记录的,已是六年前的旧事。这对争分夺秒人还在路上恨不能书就同步推出的旅行书市场来说未免太慢性子了点儿,好在它不是攻略,它是起起伏伏心绪、是曾经温度风向、是发生过的尘埃落定、是文字传递感同身受。因此,是过去,但并不过时。

  当然,书中记录的那些信息,比如持中国护照签泰国的屡屡受挫,的确早已时过境迁。如今的泰国,已成国人“一场说走就走旅行”的最佳代言,春节期间每个人朋友圈,大抵都有来自泰国的吃喝玩乐刷屏。于是衍生出额外乐趣,有忆苦思甜,有今昔对比:原来通往东南亚的路,并不一直这么顺畅;原来物价涨了这么多。

  由于骑行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使我们所到之处看到的留下深刻印象的,与一般的旅行者不同。比如泰国的关键词人妖”,我只在清迈昏黄的路灯惊鸿一瞥。一说泰国,脑海里泛起的是连绵农田田野中赫然伫立的金色大佛,还有给我们带来阴凉理想休憩地——路边凉亭。相比起吴哥曼谷清迈、各风景如画海岛,我们更多经过的,是姿色平平小城镇。不敢妄言自己看到的更多更全面,但至少是其他旅行书的一个补充,一起勾勒出一个细节更加完备形象更加丰满的东南亚。

  骑行伙伴P(因其个性孤僻为人低调尊重意愿在书中以字母代称)是名吃素的佛教徒,我们一路上均以面包蔬菜及各种粗粮杂粮为食,仅在巴蜀一地的夜市上点过一条鱼,那也是因为我归期在即,作为小分队领头人的P格外开恩才打上的牙祭,所以我笔下的泰国非但不让人垂涎,反倒清谈寡水得“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是我一生中最像“吃货”的时期,真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吃:一方面是体力上的大量消耗,另一方面是吃素导致的能量转换效率跟不上,吃多少都不觉得饱。我终于明白小时候听母亲说来家里帮忙的工人口气干掉几大碗饭,肚子立马鼓起来,然后干着干着活儿,眼瞅着肚子又瘪下去,所言不虚。我就成了这样一名卖苦力的工人,吃下去粮食,眼巴巴等着使。每天在对食物的憧憬中入睡,醒来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去市场采购!其实由奢入简也没那么难,只要在路上保持几天这样的生活水平,不但身体开始适应意识也自动调到低水平现实主义振幅,一罐可乐就能让我乐上天儿。回到加拿大,我这对可乐表现出超常兴趣的“骑行后遗症”让周围的朋友很吃惊:“你到底在东南亚遭了什么罪?一罐可乐就稀罕成这样?”

  后来也怀疑过是否上了骑行伙伴一面之词的当?与所有的沉默寡言人士一样,P同学一旦开口,便仿佛具有一言九鼎权威,加之他骑行前辈身份,作为懵懂上路的菜鸟,我只能为马首是瞻、对其言听计从。再说,他还有“虚拟”的反面教材,就是之前在柬埔寨与他因签证问题无法合拍分开的另两位骑行伙伴:荷兰小伙Peter及台湾女孩湘薇。据他说,Peter在路上的节省程度比他严苛百倍,饭团掉地上蹭了一层黄土,Peter捡起来拍拍土照旧往嘴里塞,边嚼还边念叨:清洁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在老挝骑行期间有时天太热,湘薇想吃个冰淇淋,问大伙的意见,Peter干脆科学地表示,身体不需要。我追问:那湘薇后来吃上冰淇淋没?答曰:吃是吃上了,但却灰溜溜地。想想也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去买,吃着独食,同时坐实了自己吃不了苦贪图享受的罪名,能不灰溜溜的么。讲完Peter与湘薇如何简省的事例,P顺势总结陈词:“现在这样该知足了,有吃有喝的。”我不禁被洗脑,由衷赞同道:“的确有吃有喝,偶尔还能喝上一杯冰咖啡。”

  如此说来这本骑行记岂不苦哈哈的?但它呈现了苦所凝练出的丝缕回甘、连当事人自己都未必清晰意识到的蜕变过程。

  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造梦功能,旅行书尤其。在中国迅速风靡很快泛滥被读者抱怨内容千篇一律的大量旅行书,一方面说明人们的确需要一个活灵活现关于远方的梦,另一方面是否也说明太炫丽太神奇的梦反而激起了大伙儿望尘莫及的逆反心理。这时候,一本类似《吃苦记》也许有助恢复饕餮过后败了的胃口。去年编辑来信要我写一小段简介文字,我写道:“当石田裕辅一本《不去会死》成为畅销旅行书,自行车这种国人原本熟悉不过的生活必需品似乎罩上了神圣光环;当川藏线的骑行队伍已达堵车的规模,骑行这项原本容易引发惊叹的小众旅行方式,注定走下神坛沦为又一大俗。然而《向着明亮那方》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既不牛逼也不装逼,就是一名误打误撞开始骑行的菜鸟旅途中的真实记录。体力上的消耗自不必说,还有精神上的脆弱乃至崩溃,旅伴间的争执磨合……种种苦辛都被克服,因为路一直延续。旅行结束,这名菜鸟并未更新升级脱胎换骨,该多菜还多菜——这的确很不励志,却能鼓励经验跃跃欲试者放下顾虑勇于尝试。一切真的皆有可能。”

  很不励志,但又可能很励志。要说我辛苦记录、集成一本骑行记的价值,就在于此。

  关于成文形式,基本是将两本密密麻麻日记本原封原样敲进电脑,只做了必要语句理顺及错别字纠正,还有旅途中来不及弄清的一些历史细节、事后查阅补充。要说从一名读者的角度,我偏好的旅行书都是夹叙夹议、比浮光掠影更深一层的思索剖析,对流水账一向嗤之以鼻。可轮到自己出旅行书,却偏偏保留了一个流水账的外在形式。因为权衡来权衡去,我拗不过自己。傅真在其拉美游记《最好金龟换酒》出版时写下一段话:“我也曾想过把博客上的游记文章统统推倒,以一种更为优美成熟的笔法从头书写旅程,可是发现很难做到。在路上写成的文字极其诚实,也有它们独特的生命力。每当我读到那些文字,当时的颜色声音气味扑面而来,连自己彼时的心情都历历分明。”于我心有戚戚焉。尤其骑行这种往后很难常常复制的旅行方式,每天累得浑身酸疼只能趴在床上歪斜写下的字句更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公信力,所谓事后提炼升华,怎么都会造成减损、涉嫌粉饰,于是不可避免成为某种篡改。

  难得有我这样勤勉记录脑子里念头还特别多的骑行菜鸟,难得码流水账的同时还夹杂了力所能及的剖析与反思,我想将这一切原封原样呈现出来,大概是最能令读者身临其境的方式。粗胚就粗胚吧,如今不就推崇个返璞归真。虽说最近一次通读,我被行文中好多“而”给弄得心烦气躁,懊恼当初的梳理工作没做得再彻底些,可这种爱“掉书袋”留下的语言烙印,不也是真实的一部分。所谓呈现,无关完美,是缺憾闪光差别捧出——瞧:这就是我走过的路,这就是一段时光的模样

  关于书名,借用了金子美铃的诗句,同时也是她中文诗集的名字,副标题才是“柬泰骑行记”。在博客连载时,需要一个总标题,回想逝去的骑行之旅,日出的意象挥之不去——没错,我们成了看日出狂人,每天都在日出前醒来,看完日出去集市采购,然后装车出发。前方那抹红渐渐辉煌,直至给世界撒上金色,等于拉开每日序幕。所以我在前言中这样解释名字的由来:“向着明亮那方,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诗句。对我们‘逐日而行’的旅程,没有比这更贴切描述,是为题。”成书时我有些犹豫是否沿用这个标题,是否涉嫌抄袭?编辑说不碍事,有这样的先例,以借用来致敬也是可以的。我于是万分欣喜遵从了编辑的意见。

  关于封面,一开始美编给出两种方案备选。恰逢我在伊朗旅行网速巨慢,怎么也刷不出编辑艾特我的微博图片,朋友们七嘴八舌跟我描述封面的样子,热烈讨论起孰优孰劣。两个封面都有我的照片,走的是时下旅行书(尤其女性旅行者出书)的流行设计路线,让人产生“美女旅行”的旖旎联想。有朋友提出这样其实并未突出“骑行”二字,还不如开宗明义画两辆自行车,没想到编辑竟然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设计出第二版,就是现在定稿的这个封面。旅途中的我啥也看不到,干着急。从内心来说我也属意别弄什么个人照片,大概仍有清高心理作祟。朋友们帮我争取,得到了正中下怀的封面。可另一位好友从读者角度进言,说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在书店里,要是满排旅行书不知道内容,首先她会被有美美照片的封面吸引。她说这样的设计思路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在这个速食时代吸引眼球永远奏效,有利提高销量。也是,无论对内容多么有信心,适当推销还是必要的,总不能连累出版社亏钱吧。所以我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广大读者都注重内涵,不被花狸狐哨封面迷了眼,愿意停下脚步,翻看一下简洁封面底下所埋藏的。

  在此我要感谢编辑陈赋,当他与我联系,我秉持“丑话说头里”的宗旨明言:这些文字缺乏旅行书通常的畅销元素,既无浪漫邂逅又无终成眷属,有的只是苦逼骑车、受伤拉肚子,总之一路狼狈,他仍坚持要出这本书。如今书终于要面市了,我的心中无比忐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即便没能提供给你关于远方的完美梦幻,但它至少可触可感,能与你的真实感受相映相通。当然还要感谢在金边买到的那辆来自日本琦玉县的二手自行车,别看它只有单边五档变速,上坡基本靠推,又无减震系统,导致古吴哥路上我当了逃兵,可它一路任劳任怨,一次也没坏过,给我的骑行提供有力后盾。更要感谢我的骑行伙伴P,当初要不是他摒弃“门槛之见”将我带上骑行之路,生命中也不会留下这么一段难忘的印记。别看只有短短四十多天、柬埔寨泰国两个国家,与网上动辄骑行多国的牛人相比实在天差地远,却足以使我仿佛加入了某个秘密组织,以后在路上只要一见到骑行者就觉得亲切,一看到好的自行车就忍不住上前打量。而道路,从眼前延伸开去、没有尽头的道路也不再冷冰冰地,散发出伙伴的默契,如旅行作家塞斯·诺特博姆的诗句:

  道路

  我就是道路。

  直如弓矢,

  瞄向远方。

  在远方,

  我飘然远飏。

  你若跟从我

  到此处、彼处、无何处

  你将会抵达

  莫问行何路。

  远方,就是道路。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三):先驱勇者

  前一阵有一句辞职宣言在网上火了起来,是这样说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却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对日常枯燥生活的不甘,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旅行的向往,全在这一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个勇敢的女孩不用去问路在何方,因为她早就把未知的旅途踏在脚下。

  我们都曾有过梦想,但是能实现梦想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同样是面对日常的枯燥生活,我们选择了妥协;面对未知的世界,我们选择了退缩;面对旅行,我们选择了放弃。我多想去到那些无人问津的地方,再用相机和纸笔记录下一路上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不够勇敢,不敢也不舍得放弃手头的一切。第一步还没有迈出,我就被脚下漆黑的大地吓得退了回去。

  所以,我面对那些敢于踏出这一步的勇者,大都是抱着一种敬畏的态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但是我永远不敢忘却走在第一位的先驱,因为不知道有什么在黑暗中潜伏着,他所面对的困难是别人所无法复制的。

  熊菂,这位穿过柬泰的先行者还放弃了一切先进的交通工具。她采取的方式是骑行,需要缓慢穿行泰国和柬埔寨的大街小巷。比起我们更常使用的飞行,这种旅行方式更接近于一场冒险,因为行者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意外。有失必有得,一路上风土人情的细微差别可以在路途中尽收眼底,因为这种旅行方式不是简单粗暴的“空降”,而是更接地气的“渐进”。

  所以,她可以看到更完整的泰国和柬埔寨,我相信她眼里的泰国绝不是我们眼中的“人妖之国”和“佛教之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透过薄薄的纸页,我们随着她沐浴着凉亭的清爽,也承受着烈日的暴晒。我们的视线聚焦着她的行踪,我们关心她的一举一动。我们为她一帆风顺而欣慰,也为她困顿途中而扼腕。重复她的目光,我们看到了泰国街头巷尾的诸多细节,这足以刷新旅行社所宣传给我们的刻板印象。只有时间充裕的自助行,才能深刻体会到一方水土,这和浮光掠影的观光车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她是我的眼,更是千千万万读者的眼。流光溢彩的万物变幻为驾轻就熟的文字,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绝不仅仅是一本流水账,旅途中每一步的心态变化都在笔墨之间流淌,一个普通人视角所记录下的心路旅程往往能在不知不觉间抓住人心。这也不同于那些生硬的文化旅行散文。虽然途经的国家大致相同,所留下的文字几乎不食人间烟火,我辈只有仰望没有共鸣。

  与其说是书,不如说这是一部以文本形式呈现出的低成本纪录片。它没有电影的艺术加工,却拥有与生俱来的起伏跌宕。单单凭借那些真实的亲身经历,就足以吸引我们深入其中,为主人公的遭际而心神激荡。而她全程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单车,比起驾船出海的《侣行》的成本要差的很远,但却同样伟大。

  只因这一本书在手,我们可以体会到她一路上和泰柬深刻的交融,也能分享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裹足不前的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位先驱者。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四):走在路上——读望月者《向着明亮那方》有感

  人总是向往光明的,于是向着明亮那方。

  光明带来希望,带来美好,带来满怀期待,也带来无尽的牵挂。

  光明在心底。光明在远方。

  望月者的《向着明亮那方》,讲的是骑行东南亚,玩耍于泰国、柬埔寨丛林之中的故事。一个女孩,踏着单车,独自上路。在那方佛国的故土,禅意的古迹中,肆意浪游。她一边探寻着心中的光明,一边点点滴滴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悟。我想,这本身便是极美好的。

  安徒生说:旅行对我而言,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孔圣人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若不亲眼看看,怎知这气象万千。走在路上,方能感悟到世界之广大。这些年,我也走了不少地方,映衬着自己的所学,沉淀自己的所思,升华自己的所悟。东南亚是我甚爱的地方,既有大皇宫、玉佛寺这样气势恢宏的宫殿和庙宇,又有俯仰千年的吴哥窟,波罗浮屠。其实,哪怕只是在雨林和佛像之间骑行,断瓦与落日之下穿梭,感受着这荒芜中的沧桑,便已不虚此行。

  我想,渴望远方,是每个怀有梦想的人,所凝聚于血脉间的基因吧。望月者生于家教严格的家庭里,却像每个心藏世界的孩童一般,时时刻刻想要去到那些到不了的地方。而当她长大,真正能去看一看时,竟又选择了骑行这样劳神费心的方式。一个户外新手菜鸟,偏要接受这样严酷的挑战,很是不可思议。她说那是苦中作乐,也许只有尝尽了辛酸与伤痛之后,更能品出苦尽甘来的欢愉。就仿佛我攀登雪山,寒风料峭,踏进没膝深的雪里,忍受树枝荆棘的挑衅,却每一步都更能感受到精神的跳跃,忍不住沉溺其间。

  她文字朴实,叙述生动。她娓娓道来,返璞归真。带着骑行的苦中作乐,在浮光掠影之间,捕获每一则趣闻,记下每一次接触,感情真挚。坎坷波折一个多月,满满两大本日记,被她全然转录在这本书里。翻开第一页起,便被那风趣生动的文笔所打动。手不释卷细细读下去,倒好像自己成了她旅行的陪伴,真可谓是身临其境。一本书。既记录了充满各种琐事、诸般美景的漫漫行路,更收获了碎碎念般的细腻心路。

  旅行乃流浪者的宿命。踏上异乡、异国的土地,沉溺于未知和新鲜之中,每根神经都会回荡出激情的鸣唱。浪漫如望月者,与夜同醉,幕天席地。累了,便停下来看看海。醒了,撮一口晨露,再寻远方。一辆车,一双脚,车轮吱呀着,沾满了泥土,滚滚前行。她摔倒在地,受过伤,收起眼泪咬牙继续;她结识他乡故人,把酒言欢,喜不自禁。她欢笑,她沮丧,她洒脱,她坚持。

  她说:自己运送自己,是此行最大的感触。运送着自己,去到明亮那方吗?运送着自己的灵魂,收获更深的信仰吗?不得而知。但至少,她走在路上。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五):《向着明亮那方——柬泰骑行记》:骑车旅行,一路风情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旅行的魅力不言而喻,旅行的诱惑让人欲罢不能。行万里路,这也是一个人接触世界的最真实的体验方式。旅行的方式有很多种,而骑着自行车这种独特的旅行体验,想必,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仅仅想想而已,觉得这很浪漫;但是,要真正在50天的时间里,骑行1700公里,这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可是,熊菂——这样一个骑行菜鸟,一个外表看似很柔弱的姑娘,却与她的骑行伙伴P,一个建筑师男孩,硬是向着心中的梦想,骑行在柬埔寨、泰国的大街小巷上。他们将这段与众不同的骑行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本《向着明亮那方:柬泰骑行记》(清华大学出版社)。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出国旅行是好事,可是,为什么要选择骑行这种最劳累的方式?熊菂说:“坐车太快,走路太慢,而骑车正好介于中间,停下、后退、前进、无比自由,这种方式也赐予我们一个最佳观测角度。”在我想来,骑行可能更容易、更真实地了解一座陌生的国度、一座未知的城市,更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骑行的动力还受日本骑行达人石田裕辅的影响,此君,花了七年五个月的旅行,走了94494公里路,花费5300美元,爆胎184次,走访87国。他说:“既然降生到这个世界,就要好好看看它。既然要走这一趟,我就得找出世界第一,找到属于自己的宝物。”我想,能够如此坚持,除了强大的信念这外,还有份对骑行的热爱。

  两辆结伴而行的单车,一段挥汗如雨的时光,一条长路,通往明亮那方。骑行在梦想的路上,看着镜头、照片中的景物迎面接踵而来,心中涌起的是无限愉悦与惊奇。旅行就意味着邂逅、不期而遇的景、一路相遇的人。于是,他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迎着晨曦、伴着夕阳。在吴哥窟下看落日,在曼谷集市中与卖菜的小贩讨价还价,泰国龟岛的海难上漫步。

  当然了,骑行并不总是那么美丽,不会是一帆风顺,骑行注定要遭遇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骑行过程中除了辛苦劳累,还要面临突发其来的问题。食物中毒,双双病倒,丛林露营遭遇地雷危险,在曼谷的车流中无助穿梭。美好的憧憬往往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可正是骑行带来的这些奇特遭遇,才使人生的经历变得丰富多彩。挫折也让人变得勇敢与有力。所以说,旅行也是一场修行。

  人是路上最美的风景。路上遇到的卖菜大妈、客栈中偶遇的骑行同行,他们给予的笑容与温暖,将一直流淌在心底,成为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旅行的意义,便是培育内心的力量,使我们懂得了感恩与敬畏。学会了从一个世界观看并接受另一个世界。

  (发表于羊城晚报,作者张帮俊)

  《向着明亮那方》读后感(六):前方那么明亮,   出行标标去啊

  文/史泽之

  前方那么明亮,

  出行标标去啊/

  我带着你,

  你跟着我,

  我们带着钱去休闲/

  在那明亮的前方,

  留下人生的标记啊/

  世界那么美好,

  我们就心情明亮地骉飙去啊

  ——此诗于今有感俗事理想缠身写之,并遥对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才女教师顾少强,和评《向着明亮前方》这部泰柬骑行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前段时间教心理学的才女教师顾少强就凭这史上最俱情怀的一句辞职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走红网络了啊,本人感同身受啊,而在此之前天涯论坛的人气旅游写手“望月者”,就早已付诸行动向着明亮的远方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了,在2010年的时候他在天涯论坛就写下这部关于他在泰国、柬埔寨骑自行车的游记《向着明亮前方》。

  这本《向着明亮前方》游记那句开篇前言的“路上的尘埃渐渐散去,旅行的鳞光碎影却在心中越发清晰。”,让本人有种“让心灵和自己总有一个在路上”的感怀,不禁有了“总有一天,我会丢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带着我的相机和电脑,远离繁华,走向空旷。”去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身体力行地去感受这世上的美好:看一花一树一草一木,赏鸟语鱼游狗奔猫走。。。

  这本游记有些徐铮和王宝强的囧式电影味道,书中的配图都是作者的摄影作品,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每张图片的说明都是作者身临其境时最真切的感触,这就回让我们这些读者能在看的时候产生许多相同或者不同的感悟。

  就像游记中作者写道的:日记的长短“奇迹”般地与劳累程度成正比,越累感触越多。 游记中还附带了每日的花费记帐,在远方与柴米油盐之间跳来跳去,美元、瑞尔、人民币来来回回折合着做物价对比也是让我这隐士沉迷其中,感到乐趣无穷,竟有流连忘返之感。

  有一个叫郭怡广的人,就是1989年和丁武、张炬一起组建了后来轰动中国摇滚乐坛的唐朝乐队这位仁兄。他196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16岁开始练习吉它。2010年6月21日出任百度国际媒体公关总监。他曾说了一句话“人应该有一个vocation(事业),更要有一个advocation(爱好),最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本人就这么认为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人生。不是那非A即B的极端,也不是那放弃A奔向B的逃避,而是前方那么明亮,出行标标去啊,回来之后我们终究会融入这个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世界。

  不过旅行你得有钱,不然就是:

  “领导,我想辞职”

  “为什么?”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挺好的,我支持你的想法,对了,你每月房贷多少?”

  “3000”

  “社保呢?”

  “580”

  “汽车油费煤气水电物业费呢”

  “差不多2000”

  “你那爱购物的老婆和上学的孩子的费用呢?”

  “领导我去忙了,明天还有两个客户要办理业务”

  “其实我挺支持你的想法的……”

  缺钱的你就如这副对联“上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下联:钱包那么小,谁都走不了;横批:好好上班“酱紫了。

  记得本人以前看到小S围脖的一句话,大约是她从哪里奢华地带着全家人旅行回来,她说:“我每天很努力地工作,所以我值得拥有这样美好又温馨的旅行!”这句话对我感触很深,人有所得必有所付出舍弃啊。。。

  而当读完这本《向着明亮前方》游记,就会有感“由此产生的文字不是回顾,而是引领,将我带回那些真真切切挥汗如雨的幸福时光。”掩卷而思,就仿佛已经跟随着“望月者”的脚步一起走过了这趟骑行泰柬的旅行。

  这样我们不至于日复一日那些苦逼的生活,就如周杰伦的稻香这句“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

  我们是为生命在努力勇敢地走下去,我们就如我所写的“前方那么明亮,出行标标去啊/我带着你,你跟着我,我们带着钱去休闲/在那明亮的前方,留下人生的标记啊/世界那么美好,我们带着明亮的心情骉飙去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