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公园生活》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公园生活》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1 05: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公园生活》的读后感10篇

  《公园生活》是一本由(日)吉田修一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168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01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公园生活》读后感(一):希望与无奈

  放弃396页的《怒》,选择本书的原因不外乎希望能得到一气呵成阅读体验,这样的话无疑是篇幅小的更容易达成。掩卷之后,不禁回味发现个儿的选择正确。本书收录的两个故事切入点都日常亲切描写细致轻快好读。

  《公园生活》读来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公园及公园中人和物的描写。我也有过去公司附近公园就餐的经历,持续了一年左右。所以看这篇小说就觉得很熟悉,那些在公园时候心情,看公园一草一木时的小念想,还有在公园固定时段会看到固定的人,下意识会固定选择的公园座椅等等。这个故事最妙的一点是主人公有一套自创的方式--“首先要松开领带,最好在闭上眼睛几秒钟,缓缓地深呼吸,再一口气抬头睁眼”,然后会看到周边景物“一股脑儿全飞进眼中”。在故事的开头,主人公说这样能够“体验到恍惚迷眩的轻微忘我状态”;后来主人公又在晚间用这样的方式使脑内浮现出犹如人体胸腔图般的公园俯瞰全景---"心字池处于心脏位置,以樱之门为起点银杏林如食道蜿蜒延伸,穿过可比作胃的草地广场..."作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对于主人公如此熟悉公园场景,也是不禁佩服。而在佩服感叹之余,深入想想,又会觉得他是该有多寂寞啊。好在主人公在公园邂逅了在地铁里为其解围的女郎,女郎亦是这个公园常客。他和她在公园的几次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一起结伴去搭讪公园前辈,还受女郎之约看过一次摄影展,也不见得要干什么,但却令人感到很有希望的样子。故事定格的一瞬,你会觉得这即是一个结束也可以是一个开始

  《flower》用书后简介来说是“一对外地来打东京闯天下夫妻,当初怀抱美好理想,而理想却沉入人海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细细品读就会发现里面有两对夫妻,明写的一对是小说里主角夫妇,一起上京一起奋斗一起每月住一次高级饭店。另一对夫妻隐藏在故事里,在慢慢铺展开的情节里闪现,从来没有过共同出现的时候,如冰山一角,却值得一窥:妻子丈夫上司同事偷情;丈夫在公司老是被老板充作自己错事的替罪羊欺负,敢怒不敢言,因为这个老板也是丈夫昔日的同学,夫妻二人在东京立足的房子首付还是问他借的。两对夫妻,一明一暗,相互对照,殊途同归。主角夫妇最终在高级酒店的套房里不再嬉闹不再共浴,一个在写寄给自己的信,一个在看棒球转播......而暗处那一对夫妻的悲哀隐没在深处,当掩卷后,方感到现实的无力绵绵而来。男主人公上京来认识的同事元旦,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个媒介。不过比起那两对夫妻,他嘛,给人的感觉,从有趣玩世不恭麻木不仁再到不值一提,一如文中主角堂哥一样曾经亲切可爱的人物慢慢变得令人厌恶

  两个短篇故事,在终结处,一个予人以希望,一个令人无奈。都市人的情感,要慢慢熟悉起来是多么不易需要多少心力。而疏离的发生在日常琐碎之中,在无声无息之间,突然就不复当年。

  《公园生活》读后感(二):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就酱

  在图书馆随手拿的一本书,没有选择没有翻阅就这样拿回来了打发时间

  却意外的觉得好看,就是很简单的小说很短的小短篇,漫不经心的,没有什么目的性地读,还不错

  有点喜欢这种突如其来缘分,意料之外的小惊喜,慢慢的主动慢慢的交谈最后决定了一件事,我想大概就是决定了在一起吧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水到渠成平平淡淡爱情真的让人很舒服

  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原来这本书有两个故事,一个叫“公园生活”一个叫“Flowers”,原来我喜欢的是第一个,而厌恶的是第二个

  如果是第一个故事给人以希望让人相信爱情相信世间美好的东西,那么第二个故事就恰恰相反,给以最深的打击恶劣社会最让人不齿的一面

  在大城市中,妻子的改变,自己所看到的经历过的肮脏无耻的生活,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实在存在的,但是就这么赤裸裸的写出来,还是让人觉得难以下咽

  大量的写了运用色情文字色情的手法,实在是让我不太喜欢,我知道好的文学离不开性,但是每一本都离不开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决定先放一放,决定先读一读小清新的文字,这种文学,实在是需要去缓一缓接受

  总的来说,两篇文章是很深的很强烈对比,这种对比让人难受,就好像前一秒钟在天堂自由翱翔,下一秒钟被打入地狱,无法改变

  但这也恰恰反映了生活反映了社会,让人相信这世间的美好,也告诫人类,肮脏永远存在

  就酱,悬殊厉害,前后的感触相差太大,读本小清新来缓解一下

  《公园生活》读后感(三):从公园长椅发散开去的那些事 ——《公园生活》,普通人普通

  从公园长椅发散开去的那些事

  ——《公园生活》,普通人述普通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他人的梦。”诗意断章里面,骚人墨客感叹的上帝视角命运捉弄——我们似乎是守望蝉的螳螂,黄雀的存在是无法感知隐秘的在等待可能

  越来越拥挤精神空洞化的城市,每一个地方都似乎是熙熙攘攘的:商业街的店铺或者市井味道浓厚的老街,白领女性手持外带的咖啡登上的恰恰好高度的女鞋哒哒的响声,还有越来越少的单车铃声与机动车动不动喷一下的尾气管……当摩天大建筑起来,房价涨上来,我们却越来越陌生于这个城市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不能好好谈一场恋爱了”,自嘲地说一声,午休的时间就到了,不得不回去而离开座椅,准备再一次投入那个拘谨的小隔间里面,做某个企业里,那个要被用到却又看上去稀松平常的“便利贴”。

  公园的长椅上面,便当或者外卖,拜日剧所赐,《公园生活》的场景被轻松建立在我的脑海里;稀松平常的一个午后,那没什么特殊的甚至会被忘记的天气,树单纯茂密绿色,因为花期未至,游人稀少,捕捉到那个对女主角“一见钟情”的故事叙述者,也许是想要改变这平淡的生活的一点点生活的激情

  因为是普通人,所以迈出询问的一步也就显得那么艰难——主角光环不适用在这个故事里面,中短篇的定位让这个故事注定是属于作者的故事,人只不过是事件的叙述者和架构者,他们生活的情况,如何成长的,都在没有写出来的白色的行间距里面,是没人关心事情;这似乎也是故事里面的人物的孤独,“单纯的普通”,也就意味不起眼存在感低、被人遗忘;和意识流似的碎嘴的男人角度里面,没有对那个女人说出的话,以及在见到那个女人之前想的事,看的风景,经历过的事情,如果没有再次找到的话,也许就说不出来了。她和他再次遇见,又什么都没有留下似地挥手告别,似乎是透露了自己的内心,却又因为没有相互告知在社会生活中的带上了身份阅历家庭的“名字”式的定位符号,颇有带上马甲讲真心话的那种防备的悲哀与忧伤

  “为所有浮游于城市的孤寂游魂而写。”作者简历上的这句话也许就可以解决主旨意味不明问题。普通人讲的普通人的故事里面,公园长椅以及星巴克不过是相遇而在意的某种地点形象的无法完全归类的末位的标签,他们如果放到这个城市的大的社群环境中,那一页与另一页的共性就也显得不特别了;因而他们的相遇与未写明的发展或者结束的可能也不能脱离了长椅咖啡的环境,若是离开了这个能够让他们变得“不普通”的符号,他们就像是丢失了QQ号而单纯找着一个大众化的昵称,不断地错过

  《公园生活》是关于从公园长椅发散开去的那些事的一则故事,结局匆匆,会让读者想要知道后来他们的聊天会深入下去么?还是他们就此分别?他们隐藏了什么秘密么?还是他们不过就是过于普通,无法再继续保持那种蒙娜丽莎式的伟大的隐秘。

  也许,只有坐在长椅上孤独地享受午后的人能够体会吧。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单纯为那些痛苦的生活迷惑,没空去温暖擦肩而过的另一颗心;我们自己的心,早就冷了吧。

  y 林怿

  2014年4月15日22:37:06

  写于御庭园

  《公园生活》读后感(四):去鱼尾纹效果如何 因皱纹换来尴尬外号??

  气质优雅,电眼迷人,女人无论身处何处,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然而鱼尾纹、细纹、皱纹的出现,让女人叫苦不迭!尤其是小资、白领、公务员高端女性群体,都是令人羡慕圈子,或是商业圈,或是高尔夫球俱囘乐囘部,游艇俱囘乐囘部等社会名流圈……在这些圈子里,气质形象尤为重要,一名女企业家更是感叹:“女人显老,圈子里怎么混?”

  曾经就是因为脸上的鱼尾纹,我把每段感情都看的比较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紧紧的抓在手里。可是,爱情像手里的沙,抓的越紧的时候,沙子就会更快速地从手缝里漏下。当你再摊开手时,会发现,曾经的美好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伤心、痛苦、无奈。想想心里都觉得不甘心,我又不是长得不漂亮性格不好,只是有了这对鱼尾纹让我对爱情很没有自信

  就因为脸上的鱼尾纹,我的两段感情,都在快要成熟的时候遇见了麻烦,最终不了了之。上任男友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可是他的父母嫌弃我脸上的鱼尾纹最终就分了,现如今我已经二十九岁了还是单身。无论在街上还是在公司里,我都感觉不自在,总是感觉别人在以异样眼光看着我。为了去除鱼尾纹,我可是用尽了力量来寻找去鱼尾纹效果如何,什么去鱼尾纹偏方,窍门,美白化妆品,都尝试过了。但最后得到的只是用后的瓶瓶罐罐,鱼尾纹却依然在我的脸上,我都快伤心欲绝了!有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自己曾经走过的去鱼尾纹路就觉得一阵阵的伤心,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天无绝人之路,一次我在网上闲逛时,偶然看到了阿罗-婷,上面好多人都对它有不错的评价。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心想肯定跟其他的眼霜一样,就是利用广告来攻克消费者心理防线。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后来和同事聊起去鱼尾纹,没想到她们都说一款去鱼尾纹的眼霜效果很不错。她们有的用了一年多了,脸上的鱼尾纹不但祛除了,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反弹。我听后就问她是不是阿罗-婷,她还很惊讶,问我怎么知道,还给我说了她用阿罗-婷去除鱼尾纹的经历。就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活生生成功案例摆在我面前,我才有勇气再次进行尝试。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咨询根据客服说的我了解到,阿罗-婷采用独特1+1+1护肤模式,并且是天然植物精华,不含有化学物质激素,对没有副作用的绿色健康祛皱产品,它富含天然植物精华成分迅速直达肌底,从根源上抚平皱纹还原肌肤年轻态!于是我直接订购了三套的阿罗-婷。

  三套用完之后,我脸上的鱼尾纹真的神奇般的祛除了,皮肤也变好了很多,光滑细腻、有光泽,我终于实现了既定的目标,相信没有鱼尾纹的我是最动人的,最自信的,就连工作劲头也跟着大起来。真不知道怎么感谢阿罗-婷,希望它能让更多的姐妹们摆脱鱼尾纹的困惑恢复靓丽容颜,重新找到自信的人生,实现心中的爱情和理想!不再有被人看不起的心理!再也不为鱼尾纹大,没法化妆而发愁!

  《公园生活》读后感(五):破碎之城

  “我希望心里的夏季和身外的夏季一样完美,让我忘记终年终日的等待。可是心灵没有夏季。我望着夏季走过,自己却留在了冬季。必须走出这个焦躁难耐的季节,在欲望阳光下老去。”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读小说《公园生活》,忽然之间回想起电影恶人》中孤独的清水佑一,《横道世之介》里温吞的横道世之介。吉田修一创作的人物总是与生活保持距离,所以一个主题:孤独,几乎贯穿他所有作品的故事。残酷孤独感始终处理得绵延粘稠,在平缓之中推进着一个个令人绝望的故事,但某个不经意角落又存在骚动的伏笔,给人以意料外的震惊。

  公园生活,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一直是属于大妈们的广场坝坝舞,却不是美少女团体的群舞。但总有一处的公园生活,可以让孤独久了的人,活出一个崭新的生活,哪怕只是那么一小会儿。或是落日光芒会心一瞥,或是躲大雨无处藏的一身湿,或是匆匆路过的一睹笑容……诸多的平寂时刻,对于孤独的我们,却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公园生活》的日比谷公园两个孤单男女,一起在休息时间坐在长椅上,窥视公园生活,眺望这个城市。那些不厌其烦细节,总让我觉得特别孤独。每当看到公园生活的情节,总会出现满世界的孤独与两个孤独的人。

  他是孤独的,她也是孤独的。若不是如此,他们断然也做不到有那么多的时间静坐,通过观察公园的人来消磨时间,捕捉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孤独,那样的小资姿态,对于他们是一种不现实。有人会为自己的孤独而沾沾自喜,并相信那是一种特别又美好的生存态度,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没有自问能抗的住?我们每个人都曾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后来都会觉得,自己不过是是毫无特点的普通人,也许自己的特别之处可能在于比别人更普通。

  当一个人是孤独的时候,能分享的也会只有那抔不为人知的孤独罢了。不知姓名的他与她,陪伴着对方的沉默,便觉得这份交流,突然让生活变得温柔起来。因为在那些孤独的时间,有些细节能被另一个人点开,是一种奇妙的偶遇。有些故事被另一人讲述,是一种难得的缘分。人生这条路,注定了是孤独的,能遇到这样一个人,感觉自己赚到了。所以突兀又合理的那句“我决定了”,却是一种留白的默契:相伴多久,又何必强求。

  《flowers》年轻夫妻石田与鞠子,从家乡奔赴陌生的东京,只是为一个人的演员梦想。但成就感少的可以,只剩下每月一次的大饭店入住体验。梦想已经不知去向何处,那么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还是勇敢的挣脱束缚,生活依旧是待定。两人的关系,如《公园生活》的夫妇和博与瑞穂,有着无奈的相似处。一个是因为房间的“陌生”,一个是因为房间的“分离”。男人都为婚姻做出一定的牺牲或者维护,但悲催的是,这一点从未带来任何改变,谁都不明白婚姻已变为何物,是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勇敢的单飞,一切都是未知。

  她苦,他苦,但永井,望月元旦其他人也苦,谁都不特殊。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生活最可怕的是,所有的所有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哔的一下就消失了,好像从未发生过。也许对于这世界最好的回应,是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就像你从未在世界出现过,就像世界从未存在过。

  《公园生活》读后感(六):阳光下的泡沫

  曾有一阵子,我常常坐在一家熟悉的咖啡馆,相同的午后,相同的沙发,相同的咖啡,唯一不同的不过是我手中的书本,和周遭不同的人们:有腼腆的男孩和大概是初初相恋的女友,有放肆嬉笑的三两闺蜜,也有张口几亿项目的土豪生意伙伴。虽说无心窃听,然而当你的眼神焦点涣散后,四围的细语仿佛交织的旋律一般将我裹绕,我仿佛灵魂早已抽离,在漫无边际的遐想,以及凝望着那坐在被遗忘角落处的我。这般情景,大概和吉田修一小说《公园生活》中描述的男主角的状态,有几分相似吧。

  当时的我,正处在人生情感的彷徨期,事业的拼搏遭遇到瓶颈,感情生活亮起了红灯,一下子将自己曾习以为常的轨道曳然而止,才发现自己早已在十字路口处不停打转。日本小说的主人公往往给我一种迷茫、内省、却随波逐流的印象,吉田修一这部书中两篇小说的年轻主角也不例外。无论是“公园男”与“星巴女”在公园偶遇后的逐渐熟稔,还是每月奢侈一次在帝国大饭店享受但渐行渐远的夫妻,或者与母亲、表哥之间难以接近的亲情,还有同事关系背后的出轨与背叛,以及因为彼此性格不和,加之沉默寡言,最后竟成为熟悉的陌生人的分居夫妇。

  文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讨厌自己没什么要隐藏的,所以才会勉强装模作样,让自己看起来像是藏着什么似的……”。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呢?这大概就是都市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孤寂所致吧。在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与日益隔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在渴望沟通的同时,却为自己立起一座无形的屏障。小说中一次与陌生人的偶然对话,一次意外被同事诱惑的偷吃,打破了这种道貌岸然下的屏障,闯入了不为人知却仿佛早已熟悉的他人内心。

  又到了湿热烦闷的季节,我们不仅被停滞流动的空气所压抑,更被现代都市的迷惘目标所窒息。当说走就走成为一种流行时,在大自然清新空气中贪婪呼吸的我们却旋即仍要返回钢铁丛林之中,当男主角通过松开领带、吮饮一口咖啡、闭眼、深呼吸、抬头睁眼一系列动作试图将近景、中景、遠景的秩序在脑海中打乱时,已发现在公园几十年的老人仍试图用带着热气球的摄像机,寻找到自己的人生脉络。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时候,当我回首检视自己,发现曾经一直享受的安逸活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时,才明白,内心以外的生活只是泡沫。“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被骗的我,是幸福的……”

  文/卢育涛 2014.04.12

  《公园生活》读后感(七):又一本吉田修一!

  对于吉田修一《公园生活》第一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星巴女说我决定了,到底是决定了什么,仿佛决定某件事吧,其中描写我和星巴女聊天,我也因为顾虑没有问到她工作身份居住地点的问题,就是一种你说你想说的。

  作者这个故事用笔很清淡舒适,写的人不少,故事就是某一个片段或者因为一个某个想法会触动人吧,整本看完,你就像坐在电视机前看了某个某一阶段纪录片。里面男主不得不说很闲,也没有说到烦扰,那个公园不断试验升空红气球只为了有朝一日用摄影镜头升到公园上空看看全景,为了什么?只是看看。

  吉田修一很擅长写族群全像,自己写城市全貌,以及站在远景看近景的自己,仿佛有两个灵魂的分身,人物的器官,橱窗的人体仿真模特,同名的两个好友写的我都混了。

  相比之下,第二个故事flowers精彩接地气得多。里面男主我是之前做墓石搬运工作,和妻子来到东京打拼,两个每个月奢侈一次住东京的高级酒店,我的工作是那种货运公司搬运的工人。

  里面同事元旦,刚开始描写如此漫不经心,在外人看起来错愕罪恶感的事,元旦看来习以为常一样,整个故事的并没有对与他过多感情基调,同情厌恶憎恨之类,从邀请我和妻子去他家观看自己曾经上过的一次节目,在节目中他被女友当众挑刺,以及女友被问到为什么还和元旦在一起时,直接说因为性器大,元旦看着常人会觉得受侮辱的东西,反倒麻木地引以为乐,到后来邀请我和他一起和同事永井的妻子乱搞,并且和同事正面相处也有说有笑……里面还有这样一句话,我和讨厌的家伙也可以处得很好。另外一句出现三次的一句话,无不透露人物的迷失

  每天都绕同一条路线走,你有没有觉得好像忽然间被抛到外面去……绕着地球的人造卫星,忽然失去了动力,边说着位置偏掉啦,一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往宇宙的彼端飞去

  最后的结局元旦主动带着第一次勇于反抗上级欺凌的永井下跪认错,在澡堂这个地点,我忍不住踹了他后背一脚,这里的描写把自己站在墓地下雨,坟祭奠的花超现实的联系在一起描写。

  说到我,元旦,我都会插花,奶奶说过光从这世上花朵的数量,就可以了解人是有感情的。而元旦却说,花这种东西还真是下流,因为在花瓣里,同时具备了男人和女人的性器呀。

  最后,这个小说篇幅不长,其实也看不到太多吉田修一想要透过这个故事鲜明的表达什么,读完仿佛觉得故事应该可以更长。

  《公园生活》读后感(八):人心啊人心

  吉田修一大概是当代作家中最擅长刻画人心善恶的一位了。这一次的公园生活也不例外,这本书收录了他的两个短篇《公园生活》和《flower》,前一篇怎么看都有点横道世之介的影子,单身青年因莫名其妙的搭讪结识知性女子,然后开始若即若离的交往,说一些似有似无,看似有情又似无情的话语。

  当然,这种熟悉的人物设定与故事风格在日系小说中很常见,例如江国香织的《沉落的黄昏》。可是老套的人物和故事,在吉田修一的笔下仍然可以令人印象深刻。在一些小细节上,吉田修一的诙谐幽默更是令人难忘。

  例如他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男主独自一人回家时的无聊场景的:

  我忽然回过神来,自己停下了脚步,无力地倚在电线杆上。可

  能我的背影看起来像在随地小便吧,骑过来的脚踏车经过我时像是

  画弧线般的避开。

  以及作者是这样描写健身房里的情景的:

  不过最近那里出现了—个男人,只要我去 地下室的游泳池就—

  定会打照面。别说是舒缓身体了;我们对彼此燃起了竞争意识;他

  如果游—百公尺,我也会游·百公尺;他如果游蝶式,我也秀出得意

  的仰式。结果比肌肉训练还要耗费体力。那男人和近藤差不多年

  纪,长着熊—般的胸毛不知是不是我多心,若是我游累了喘得很凶

  凶,他似乎会“哼”地嗤鼻—笑。即使如此,只要那个男人从对面向我

  游来,我就会不认输地朝对面游去;两人若在泳池正中央擦身而

  过,彼此就在水中透过蛙镜相互瞪视。地下室这二十五公尺的游泳

  池里只有三条水道我们两人一旦展开无声的竞赛,其他会员便会提

  心吊胆地往最旁边的水道移动。此时游泳池就会变成第一水道是

  我,第二水道是胸毛男,而第三水道则是五六个人“摩肩接踵”地游

  着。

  我看到这些段落总是会轻松地笑起来,就像我当初看横道世之介那样,作者的这些描写,使我不知不觉感受到了青春活力。

  尽管笔法不错,但就故事情节而言,第一个故事很松散很天真,延续了以往的主人公很单纯很傻,女主很神秘令人很想探究的风格。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flower。flower里讲述了一位由于妻子想要去东京发展,抛弃田地与大好工作前景,担任货车司机的普通职员的日常生活。他妻子与他约定,为了享受生活,每周都要住一家旅店。这种看似轻松随意的生活背后实际上埋藏着巨大的危机。虽说二人没有小孩,暂时还不会面临财务紧张的困局,可妻子渐渐归家晚,哪怕二人一起到旅馆也不再有所交流。故事就这样到此为止了,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主人公的未来走向,但分明用他上司永井的故事给出了暗示。

  永井因借钱买房而开始变得卑躬屈膝,妻子也背着他与其他男人外遇。这种悲剧的人生是因钱而起,因人而持续。如果永井不缺钱,如果他的妻子能体谅他,他的人生不会就此一步步没落下去。但他还是有底线的,当永井儿时同学,也是他当前的上司因迁怒于他让他下跪时,当元旦半开玩笑半辱没他时,他没有动弹。元旦为了引他下跪居然先他一步下跪,就在这时,主人公向元旦踹出了决定性的一脚。

  是厌恶元旦吗?或许是主人公打算帮助可怜的永井改变现状。永井没有错,却被世事逼迫到如今身居高位但仍被人嘲笑的地步,而元旦居然还落井下石,厚颜无耻地往上攀爬。日本是个极重视长幼尊卑和维护现状原则的国度,所以只需这一脚便足以使元旦与永井的生活再次回到表面上的正轨。

  然而今后呢?那一朵朵放置在墓碑表面的花儿,随时可能被掩埋在倾倒的墓碑之下。每一座墓碑前都有花,可并不是每一座墓碑都能经受住生活的狂风暴雨。

  《公园生活》读后感(九):故乡在别处,这里是东京

  文/*** 吉田修一是继村上春树之后,又一位值得大爱的日本作家。与村上君白皙干净的外表相比,吉田修一皮肤黝黑,胡须茂密,看上去完全不像东亚裔,倒是欧范十足。由作品来看,村上君起步于《且听风吟》,书写青春懵懂的疼痛,关乎情爱生死。然而,吉田修一将笔触驻足于初涉城市的年轻人,写的都是冷静的痛楚与对周遭陌生世界的感悟。 在日本,从乡镇到城市发展的青年人都在细密地捕捉存在感,与我们从全国各地拥入北上广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纠结于对未来的茫然。十八岁时从海滨小城长崎到东京大都会发展的吉田修一就曾经惊呼过:我即不属于东京,也不属于故乡。那么,这群游离于城市与故乡之间的年轻人是如何在生活的缝隙里呼吸,便成为文学世界的看点。 《公园生活》是第127届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包括《公园生活》和《FLOWER》两则短篇。前者讲述的是发生在东京日比谷公园里的故事。仔细想想, 这样说又不太确切,因为公园只是一个容器,承载着主人公的命运波折。吉田修一的小说里缺乏一种东西,我管它叫“热烈”,完完全全的一湖春水,一湖连风也吹不起涟漪的春水。 “我”每天坐车都要经过日比谷公园,经过写着“死亡之后,尚能存活下去的,就是你的精神”的宣传器官移植的广告招牌的十字路口。精神越是高于一切,“我”的精神世界越是空洞。“我”独自待在宇田川夫妇的公寓里,他们对共同经营的婚姻世界产生了异议而各自逃避面对。与其说“我”是为了帮他们养猴子,不如说是为了躲避来东京暂居的母亲。 来到城市里都会染上一种叫“孤独”的病,缺少朋友,逃避亲人。可“我”对在公园里偶遇的“星巴克女”却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两种孤独碰触一处时,会产生“恋依”这种化学反应。吉田修一并未把恋爱的感官刺激写出来,而是通过长椅、楼梯、星巴克露天席等时空的转换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就是说现代都市人若想获取精神上的愉悦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小说的结尾像一道流星,长长地划过情感的夜空,没人知道如何抵达未来。 吉田修一的小说篇幅不长,思维容量却极大。在他的笔下,对于生命的思考多于生活,对于平淡的思考多于鲜活,对于纯净的思考多于罪恶。纯净的东西都脆弱,吉田修一为了保护纯净而放弃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公园生活》里是没有正面冲突,所有的矛盾都隐匿在人际关系背后。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城市生活,我们得带着假面活着。 书中不断地出现人体结构,器官移植以及人体解剖图等元素,其实是在解析我们除了肉身以外,还有不息的灵魂。如何驾驭灵魂是年轻人的必修课。接近小说的尾声时,吉田修一用人体对公园进行了比喻,“心字池就如其形状位于心脏位置。以樱之门为起点的银杏林如食道般弯曲延伸……”,一座公园就如同一条生命,一条生命也可以像一座公园。这就是在繁华的都市里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存在感。人们都有为所欲为的欲念,但往往却被客观环境所阻拦。那种要突破的情怀往往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人的内心一直以来充满压抑,却没有破冰呼吸的勇气。吉田修一把压抑感都收归到平静。整篇小说淡得像白开水。 小说家张家瑜在评价吉田修一的小说时说:“吉田的哲学非常简单,所有的恶人恶行,并非单一来自个人的本性。而归因于无人善待。一个没有被善待的人,你如何能期望他或她亦会善待于人?而那种无意识的对他人的恶意行为,引发的恶果会是剧烈而不可预期的。” 《FLOWER》里的元旦便是这样一等一的大恶人,与同事永井的老婆偷情却毫不内疚,而且大声呵斥逼迫永井待人受过。在元旦的世界里没有廉耻和道德之说。被群起而攻之的元旦,人间蒸发了。在小说的结尾吉田修一这样写道:“他应该正在某处充满活力地生活着吧。”如果生活本身是恶的,你要不要用恶去反抗?这是不是一道钢筋水泥丛林的法则? 如同吉田修一编剧的电影《横道世之介》和《恶人》,前者讲的是善良美好的道之介,后者讲的通缉杀人犯清水祐一,两者看似人生轨迹截然相反,实则都是在孤独星球跳舞的精灵。青春美好,都在尽力燃烧。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可我猜吉田修一会说:故乡在别处,这里是东京。 转载请告知

  《公园生活》读后感(十):活着,就是与城市保持安全距离

  我曾在读推理小说时读到一种来自城市人的深深的倦怠感。

  这种倦怠并非来自某个情节,或者是人物性格而有意为之的。只是故事在不断地推进,看着书中人被生活挤压的痛苦,我的心中就不由得滋生出了这种倦怠之情,好像被犯罪的诡计逼得太紧,反而感觉到一种“whatever”的无奈。

  这大概也是日本人生活的常态吧。

  曾经有人说如果把全世界的凶犯都凑在一起,那么最能实施复杂犯罪的那个人一定是日本人。日本人擅长做精密的设计,大到环境的布景,小到推理的诡计都可以精确的令人拍案称奇。但这种精密背后的一板一眼频繁到让人痛苦,好像钟表一刻都不得闲的奔走,看久了不由得让人窒息。

  这说不定也是日本自杀率颇高的一个原因吧。

  吉田修一曾经执导过电影《横道世之介》,开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个熙熙攘攘的车站,画面中无目的的出现了许多急匆匆走过的人,横道世之介在这个时候缓缓地走了出来。这就是我对吉田修一笔下人物的初印象,带着一脸稚气的懵懂,和城市的喧哗完全区分开。

  《公园生活》是吉田修一获得芥川赏的作品,也被看作是他艺术成熟的标志性作品。《公园生活》讲述了上班族“我”在公园放松时认识了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她”,两个人每日都到“日比谷”公园小坐,聊一些生活的事。小说非常符合吉田修一擅长的叙事风格,没有繁复的人物关系,没有冗长的刻意对话,仅仅经由不经意的交谈将每一个片段串联起来,整个故事显得自然而随意。

  小说采用“我”的第一视角去描绘周围的生活,不仅只有和“她”的公园对话,还有和公司前辈近藤的关系,和初恋对象的故事,学姐瑞穗和丈夫和博的生活等等。在《公园生活》里,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城市生活所带给人的无形的压力。小说中有一段和博举例和瑞穗的关系,“因为觉得总在一起会窒息,所以选择分别在两个房间避而不见”。这种行为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为了要在一起而暂时做出的牺牲。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过亲密,反而失掉了能彼此在一起的勇气;另一个例子来自近藤,他是那种“可以用轻薄的语调”说出宽慰人话的人,这样的人反而可以让对方在不即不离间保持友好的关系。而这样的关系,在公园中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很好。

  “公园”是一种象征,公园里的每个人都各自为政,用不着为了特别接近谁而费力的找话题,反而大家都相处的特别自在。这种状态虽然简单但是很难达成的,如同吉田修一在《横道世之介》中所表现的那样,单纯的横道世之介不会过多的过问朋友的问题,但只要对方有需要还是会尽可能帮忙,简单的距离反而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这种温柔大概来自于对每个人内心隔阂的尊重吧。

  《公园生活》还收录了另外一篇吉田修一的作品《flowers》,与前作相比可以被看做是反差的表现。在《flowers》中一对年轻的夫妻来到东京打拼,在各自工作的压力之下,在一起时再不会琢磨各自所做的事,而是安分的默不作声,关系也变得更为平淡。同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秘密,人只是把秘密埋在内心的深处,然后假装什么都不知道的继续生活。在阅读《flowers》时,我感受到作者对于城市使灵魂疏离的批判感更加的强烈。如果说《公园生活》还试图在城市和生活间寻找自由,《flowers》中表现的每个人都只能在生活之余委曲求全,从外地来到东京的年轻夫妻,也不得不戴上面具,各自扮演着各自需要扮演的角色。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温柔就是我们头戴面具上的缝隙。在城市中之所以难觅这种温柔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戴着面具虚伪的客套。吉田修一从小在长崎长大,直到大学才来到东京。他的眼中自然看到了许多久居城市的人所无法注意到的东西。因此当他把它转化为故事表现出来的时候,其价值是很惊人的。文学评论家清水良典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小说将外表时尚但内心世界空洞的现代日本都市生活的浮游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恬淡的笔触中铺展的是为矛盾与对立而呻吟的现实世界中的空虚和失去现代感的生活,其中潜藏着作者不露声色的批判。”

  而这世界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们决定把自己奉献给钢筋水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留下一点时间给自己去思考要怎么样的去生活,怎么样的与周围的朋友、亲人、伙伴相处?吉田修一的小说为这种思考提供了至少一种存在的方向。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将现代的人和事展现出来,而他则做一个乖巧的旁观者,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怀揣着温柔的距离,等待着有心之人的关注。

  刊于《北京青年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