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2 05: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经典读后感10篇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是一本由黄静琳 / 邱镇城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47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一):模糊的未可知的味道里……

  最近正为下一个假期的旅行目的地犯难,就获得了阿邱的大作《潮汕的原味时光》。去广东寻访潮汕味道?我这样问自己。又有点自嘲,毕竟专门为口舌享受而制定的旅行总感觉有点不靠谱不着调。

  阿邱说“人生珍贵体验,无外乎二,一是感官感受,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二就是口舌享受,走出去尝尝外面的味道。”比照一下自己,走出去是名副其实地做到了,但是对于口舌享受还是欠缺很多,看来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了,管他靠谱不靠谱!

  虽然我是土生土长北方人,没有到过汕头,也没有品尝过正宗的潮汕菜,但是对阿丘的这本潮汕的原味时光却如获至宝。在我看来,阿邱就是广东美食的美食侦探,他把那些来自潮汕的美食如数家珍一样一一道来,在阿邱的眼里,它们没有贫穷富贵之分,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品评的唯一标准就是带给味蕾真实的感受。于是不论是酒楼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细味道,还是长久地隐匿于市井街巷、乡村菜市场柴火味道;不论是历史悠久以及知名度较高的星级名店,还是街边专门供给街坊们吃食的小摊小店,《吃遍广东:潮汕的原味时光》完整记录了任何一种葆有了潮汕地区风土人情食材和任何一种带有了潮汕味道的吃食,甚至一碗实实在在的芝麻糊、杏仁茶、粿汁、面疙瘩、腐乳饭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还有对潮汕中药和茶味道的探访,尤其是对于潮汕茶品的分享以及对于普通潮汕人茶米同等重要和老茶虫们斗茶饮茶的生活习惯品格品性,都令我获悉良多。

  阅读快乐使我忘我地阅读,那是一些模糊的未可知的味道,虽隐含在精美图片简约文字里,却从感官到味蕾都对我形成莫大的吸引,让我这地道的北方人对潮汕的味道产生浓厚兴趣,并愿意为将这些未可知的味道变成熟悉而付诸行动。应该说,阅读阿邱和他的《潮汕的原味时光》,如同完成了一次简单奢华的潮汕原味时光旅行,它于波澜不惊之处尽是意外和惊喜,而以厨师作为自己安身立命职业的阿邱,对于博大精深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层次研究,更令人心生敬重。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二):抹不去的乡愁,味蕾里的回忆

  抹不去的乡愁,味蕾里的回忆

  裳裳五月 2014/3/14

  也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两岸。”很喜欢简媜文章里的这句话,每每忆起时,我心中袅袅升起的,不是对一个人多年的思恋,而是因着“回不去的原乡”浮现的思乡情结

  背井离乡似乎也好多年了。从十八岁离开汕头,考上广州的大学,到辗转在这边已落地生根,掰着手指数了又数,在那个安静的海滨城市——汕头所呆过的时间,实在算不上太多。大都市里的生活紧张繁忙交友会客、工作学习……见惯了各种精致华丽的菜式,也去过很多豪华餐厅,可唯独一颗心,念念不忘的仍是自己家乡的美食。

  潮汕,这是一片神奇土地。这里孕育出许许多多享誉海内外的儒商,可本地的经济停滞不前;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可男尊女卑、多子多福的思想也依然保留;这里的方言有八个音,据说最接近秦汉时期古汉语的发音外地人却只能听得一头雾水;这里的女子容貌清秀,既贤惠能干,既能持家又会干活;这里的美食原汁原味品种丰富,极富特色……

  这是一个优缺点并存得非常明显地方,却也是我挚爱故土

  每次,只要一踏上返乡的道路,便忍不住呼朋唤友,约上旧时的同学朋友,一同奔赴“觅食之路”。无米果、肠粉、蚝烙、果条汤、牛肉丸、各式海鲜……种种地道的小吃、菜式,光看着名字,便让人食指大动,口水直流。有时,我甚至在怀疑自己,到底念念不忘的只是家乡的小吃吗?

  不,我想,真的不是的

  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美食,都有各种可口的菜式。也许潮州菜在国内是很有名气的,可其他菜式也自有其特色,四川菜的麻辣、湖南的香辣、上海菜的酸甜适口……都让人点头称道。可唯独潮汕的美食,能让我在惦念中倏然落泪,也能让我在幸福中无比感伤

  童年时,从自己家去奶奶家的路上,必须经过一家手锤牛肉丸店。每天,都有一群赤膊壮汉,坐在店门口,手持棍棒,对着一块牛肉千锤百炼。还有一个人则坐在那里,一手挤着肉末,用调羹一刮,一个丸子就出现了。锅里煮熟的牛肉香气扑鼻而来,那些牛肉丸吃起来又香又甜,爽脆可口,弹性十足——甚至可以当乒乓球打。但是这对童年的我来说是奢侈品,基本没有机会吃到,于是,那成了记忆中最香也最渴望香气

  读书时,每天中午都在外公休息,于是放学后,和同学结伴骑着单车,在玫瑰园先吃上一盘用料十足、皮薄馅厚的肠粉,一边聊着学校的各种八卦话题,再缓缓回外公家午饭,这亦是非常幸福的回忆……

  放假时外出游玩,饥饿时候,只要在路边买一碟如元宝般小小的“水果”,白色的小盘果上散着一点菜脯,吃起来就让人满脸幸福;或者随便找一家破破烂烂的小店吃一碗果条汤,促肉汤,会让人一脸满足……

  楼下那叫唤了几十年的“糖葱薄饼”、豆腐花、草果,随便端个碗下去装,也能让人一整个下午,都心满意足……

  好吧,吃完小吃,去吃大餐吧。各种美味的海鲜、新鲜蔬菜,照样让你乐不思返。那一家家与某某好友、某某君吃过的餐厅,点过的菜,同样充满了回忆。

  于是,我终于知道自己的思乡情结有多么的深厚,那些曾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一同分享过的美食,都化为抹不去的乡愁,味蕾中的回忆,永生难忘

  于是,我也知道,为何我的小伙伴们,无论在外地事业何等辉煌、何等耀眼,一旦回到老家,都与我一般,直接地奔赴各种美食店,不顾颜面,一日七八餐的吃到天昏地暗

  看到《潮汕的原味时光》时,不禁眼前一亮。这便是我一直想要的书啊——全面介绍潮汕的美食指南。翻开来,一家家美食店的精美图片、招牌菜、地址,都罗列详细,足可一一尝试前往。

  但是,假如仅仅如此,又显得本书的内容太过单调了。

  一方水土一方美食,潮汕的美食,不仅仅只是入口的味觉,更融入了这里的文化、传统、习俗。而这些,在这样厚厚的一本书里,都可以一探究竟

  很多外地的朋友对潮汕的美食也非常喜爱,时不时会要求我们做向导。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太可能每次都带着他们回乡大吃,于是,这样一本书,可以让他们直接当索引指南;

  如我们一般熟悉潮汕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对自己的家乡完全了如指掌,每一处美食都尝试过,这一本书,同样可以作为参考指引地图册;

  而那些不太了解潮汕美食的读者,通过这样一本书,也许才知道,在中国的南部,一个小城市中,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美味……

  感谢光头阿邱,即便在北京已经将潮汕菜做得大有名气,依然不忘家乡的好,为读者奉上这一本乡情浓浓的好书。感谢作者静琳,为写这一本书,四处探寻,为读者试吃各式美食。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三):全国吃在广东,广东吃在潮汕

  不到广州之前不知道潮汕,到了广州才发现所谓吃在广州,但广州做吃的不仅仅是广府菜,还有潮汕菜。而要论吃,潮汕菜或许更胜一筹

  看《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使我想起了唯一一次去的汕头,可惜的是当时走的匆忙,只吃到了地道的海鲜,然后去到了那个人挤人的海岛,殊不知原来在老城区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不过还好,现在美食大流行,不少也算是吃过,也能就着这本书望梅止渴。

  而基本上,我喜欢的潮汕菜都在里面说到了,比如海鲜,比如牛肉。海鲜我自然喜欢贝类,比如花甲和血蛤——作为一个外地人,一直很奇怪,花甲在青岛叫蛤蜊(geli),为什么到了广东就叫花甲,但很奇怪的是血蛤却还是叫蛤(ha),而不是叫血蛤蜊(geli)。而另一方面,潮汕人号称是最会吃牛肉的人,上回去完汕头,拿了几包牛肉丸回来,还特意向潮汕人讨教了做法——其实做法挺简单的,牛肉丸用水一煮,下一点青菜进去,汤既有牛肉丸的鲜美,又有青菜的甜美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其实潮汕菜还是偏咸、重口味,所以潮汕人喜欢喝茶。而另一方面,潮汕人倒是能将小菜做得特别精致,无论是橄榄菜,还是大头菜,都是做得十分可口,平时喝点粥,来点小菜,真是足以。

  当然,这本书还有一点不太满意的就是有时候走马观花。比如里面说到了花胶。实际上花胶就是鱼泡风干了,但是如果你只听这么一说,你狠容易误解,这有什么好吃的。但我同事则讲得详细,花胶在潮汕人眼中是至宝,用来专门滋补女性的,据说潮汕人谁家要生了女儿,就要买一个大的花胶挂在床头上,等到女儿出嫁了,生小孩了,坐月子时再把花胶拿出来炖汤。只可惜,书中就一笔带过。至于什么是公什么是母,都没有详细说明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四):让人食指大动的食之密语 ——《潮汕的原味时光》,深夜让味蕾醒来的美食指南

  让人食指大动的食之密语

  ——《潮汕的原味时光》,深夜让味蕾醒来的美食指南

  也许是城市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变成了“吃货”一族。某国外的研究说,现代人类对于在缓解压力上拼命摄入人体需要能量,大多是因为人类作为动物本能——在进化过程中,动物的压力不是来自于精神,而是来自于生存,更或者进一步说,是食物匮乏——当人类感受到精神上的压力,也将之理解机体对于摄入卡路里的无法满足的渴求。而食物给予我们安抚与慰藉,在每一个可能失眠的深夜,一段关于食物的故事能够跨越地域荧屏甚至纸页的界限,让我们无端觉着温暖起来。

  去年那档深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跟随一队只有旁白没有出镜的食客寻访那些真滋味,即便是一档深夜的纪录片,疯狂收视率和网络好评都让人不禁在感叹美食的魅力日剧也不断档,接上了普普通通的小店的食客,《孤独的美食家》里,一个人有美食相伴,也不会寂寞的吧;即便是被网友戏谑的“泡菜国”,也在展现爱情之余,用一部《一起用餐吧》在说那些“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食家心声……也许我们无法脱离那些深夜让味蕾醒来的向往,那些除开氨基酸对于味觉细胞的独特的刺激之外,能够让我们内心平和、有归属感热气腾腾的、新鲜的绝美的关于食物的故事。

  《潮汕的原味时光》讲述的是潮汕菜的“秘密花园”,那独特的林林总总的海鲜,说不上名字或者带上方言风味的特有定义,对于饮食方式的独特选择,甚至连调味增色的茶、料、环境,都包罗在一本书当中。

  作者是老饕,读者也是馋虫满腹的“饿死鬼”,因而打开本书,你不会觉着厚厚一本有多么无聊,反而嫌弃讲得不够多,渴望有一本翻不完的美食指南;一手拿书,一手就着泡面一个人在夜晚来上一碗宵夜,慰藉的是我们不死的渴求local化进入远方某种幸福而温暖的可能的痴心

  在《深夜食堂》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让大家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满面笑容回家的治愈天堂。”美食就是有这样的治愈的力量。翻看这样一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潮汕人的美食,更多的是这片没有严格定义用饮食方式来划分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方人,他们珍惜每一餐的时光,在用心钻研食物,把对于生活的热爱,放入餐桌中,让每一页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都能引发出读者心中的关于食物的那些能够涌上热泪的回忆。这是一本能够治愈心灵的随身携带的天堂,在潮汕的原味时光,有让人心动的食之谜语

  y 林怿

  2014年3月30日12:37:48

  写于御庭园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五):复习家乡古早味

  复习家乡古早味

  拿到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后,吴花果争着先看。

  见他认真读了小半晌之后,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愤然道:“竟然没有我大黄冈的吃食!”紧接着继续埋头翻阅。我不禁猛翻白眼轻声嘀咕:“是有多‘大’!”语音未落,他又爆出一句:“这光头阿邱,根本没在饶平吃到真味!海龙哪里能代表,都是花招子!”我又汗:你是吃到多少!好吧,你真是爱家乡!(不得不说,也曾去海龙吃过一席,确实不能代表。今日跟母亲谈起此节,她也赞同海龙平淡,街边小店还更能吃到地道东西。)

  中国人重饮食,民以食为天,潮汕人尤甚。自古潮人地居蛮夷之滨,穷僻荒凉,久经岁月和社会的动荡变迁后,更以吃得好为人生要务。于我看来,潮汕菜式最是家常,是融于我血脉的人生最初及最深的印记,是母亲、母姨们洗尽铅华的素手羹汤,哺育我粗朴平实的生命。根系于此,家乡情家乡菜是纵飞于云宵的风筝最无形却最有力的线,这是人生无论如何嬗递荡迭都无法更改的。

  潮人多善厨,各家掌厨者巧手百变,最擅于利用普通到甚至廉价的食材做出多种变化,如书中提到到的萝卜、米、蕃薯、芋头、各式野菜等,均是日常最普通的食物,却转换着各种不同的物理变化轮番登场。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复杂的吃法和最多种的口味,可谓是美食的最高境界。

  美食依靠人的主观味觉判断,美食书更有赖作者的情感方向而归依。写书人当然以自己喜好为重,以自我情怀为判依,因此,书中所列菜式饭食,我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胡说好坏。像潮人嗜甜,潮食大多重甜,我却最惧浓甜,一碗鸭母捻甜汤足以使我半月不思甜;也一直无法理解家乡人对白果的喜爱,我宁愿饿着都不愿纳其入腹,正所谓闻之色变,宁死不屈。

  虽说皆居于潮汕地区,且不说风俗、语言腔调各有传承,连饮食习惯都各有大大小小的不同。比如书中提到的水晶球,在我家乡就叫无米粿(——我女儿便以无米果为小名,称吴米果),没有别的称呼,做法、吃法也有出入。而白、红桃粿在我家乡只见红桃粿,称红壳桃,内馅稍有不同,水粿也是,名称、用料相同,做法、吃法皆相异。海鲜尤以鱼类称呼相异。其中书中提及“汕头辣椒酱大名鼎鼎”,我表示纳闷,白活几十年,从未曾听闻此事,问过家中上下老小,也表示从未听说。只能说各人所好不同,萝卜青菜,宁食老干妈,举国皆知。

  做为潮汕人,家乡饭食虽是日常所食,却不一定懂得其传统蕴含,传承所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这本书帮我很全面地追忆复习了许多渐遗忘的古早味。拿书中一些不确定的细节询问家人时,长辈都说有些旧时曾常见之物,均已逐渐消失在步履匆忙的现代生活中了,不禁唏嘘。可见编撰一本这样的书留予后人,多么重要!若校对能再严谨些,去除书中一些错别字白字,并且表达上再周全些严谨些,减少对非本地人的误导,那就更好了。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六):寻味潮汕,美食天堂

  始终是那句“民以食为天”,能够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旅游已是幸事,而能够满足口腹之欲那就是天大的幸事了,这本《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让我这个生于潮汕,长于潮汕的游子回味良多,书里称潮汕菜是古法中国菜,这让我联想起刚看过的台湾电影《总铺师》,里面所讲的“古早菜”,同理,做一道古法中国菜自然就需要有一颗“古早心”了,所以潮汕菜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特风味,一方面得益于继承古法烹制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潮汕菜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本书是第一本最全面的潮汕搜食指南,作者利用通俗的语言文字来描写潮汕之旅的所行所食,主要分成“小公园”美食地图、米的三十六变、海洋大世界、杂咸世界、庖丁食牛、走进潮州、鱼饭、卤水、调料以及茶等十个部分,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美食文化以及潮汕古城等全方位为我们介绍,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正如广东烹饪协会副会长肖文清所说的,“逛市场的人,最懂生活,最会享受生活的原汁原味”,这本书是在逛市场,也在逛生活,它让潮汕各种特色菜式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对潮汕文化以及潮汕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眷恋。

  当我们日渐长大,我们对过去的怀念就越来越凝重,而对家园的想象也是越来越丰富,其中有一味思念就寄托在味蕾上,于是我们习惯去寻找“童年的味道、妈妈的味道”。随着书中的旅行地图,我们仿佛心临其境地品尝到很多美食,童年味道是“老妈宫粽球”、青春味道是狠狠地爱吃螺、妈妈味道是米的三十六变、海洋的味道是鱼虾蟹、佳节味道是“一壶好茶一壶月”等等,古城区在黄昏的映照下更显得慈祥。而我们的心底总是希望这些古城能够保留下来,老街道、老店铺、老味道,都能够留存下来,这就是我每次回到家乡时候的一个记挂。

  潮汕的宵夜总是那么地如火如荼,肠粉和粿条都是我的最爱,面对着家乡的美食,它们不仅只是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它们还哺育了我的精神:人生有时候就是一碗潮州白粥,普普通通,但加上“杂咸”的配料,就变得不平凡起来;人生有时候就是一道白灼的鲫鱼,但是加之豆酱等酱料之后,就变得赞不绝口;人生有时候就是一壶潮汕工夫茶,开始的时候总是那么清淡,但越到后来越发现越是回味无穷。

  身为一个在外读书的游子,看到照片上一道道极致的潮汕菜,勾起了无尽的思念,而我始终不忘身上背负的责任和潮汕精神,“世界上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人”刚好和“超人”同音,我们也许就是“超人”,创造着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爱拼才会赢”吧!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七):《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原味“潮汕美食”攻略

  泱泱美食大国,自然有着让人“数之不尽,品之不完”的美食佳肴。鲁、 川、 粤、 闽、 苏、 浙、湘、 徽等菜系皆让国人如数家珍-----而在这诸多的菜系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拿最为原汁原味的广东潮汕美味派系。

  也许吃货很多,但是真正可以对广东潮汕源远流长的美味深入了解的食客或许并不多。增长见识,开开眼界,拓展美食知识范围,我们可以来读一读近期重庆出版社推出的系统性的关于潮汕美食的宝典吧!相信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更为深入,透彻,详实的原汁原味。《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娓娓道来潮汕觅食攻略,潮汕美食历史的原汁回味和在家烹饪地道美味的秘籍!

  厚厚的美食书册,收罗下了光头阿邱带你品尝古法中国菜的诸多要点。 怀旧,在舌尖:寻味小公园;米的三十六变:糜、粿、饭;海底大世界:海鲜;一杂咸,一世界:杂咸;从“庖丁解牛”到“庖丁食牛”; 古城古色古味:走进潮州;茶米鱼饭:鱼饭;一锅老卤水:卤水;打开你的味蕾:调料;人有万象,茶有千变:茶;Afterword 认识潮汕;附录 光头阿邱教做菜,轻松潮汕60味。细细数来,众多的章节紧紧地围绕着广东潮汕的美味展开,带领着我们一饱眼福的同时,更牵引着那份对于美食的憧憬和向往。尽管我自己本人身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但是透过本书的阅读也早已经蠢蠢欲动地纠结于品尝到潮汕的美味佳肴。客观而言,本书的内容相当地详实。不仅仅带领着我们领略着潮汕美食的文化,更分享给我们一众食客们关于潮汕哪里可以品味美食的好去处。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交通便利发达的时代,我们或许可以借某此旅行的契机顺道踏访本书中推荐的潮汕佳肴所在地。一尝这些书中推荐的美食,一圆心中关于潮汕美味的追逐之梦,至少也算不枉走一遭了。借助本书的推荐攻略,我们无疑尽享一次盛况空前的美食追踪畅游之旅。

  在这样一本精彩的《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潮汕搜食指南丛书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视点和笔触走入广东潮汕美食的深处,探寻最贴近生活的“原味潮汕”,分享美食地图的详实信息,领略食材入门的宝典,学习潮汕的食谱,无限内容尽在此中。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八):冰火两重天的书

  本书是一本有良心的书,知识性和实用性、商业性兼而有之。

  对非潮汕人来说,确实可以通过本书,对潮汕的饮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图文并茂,作者确实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其中,读者可以通过 本书比较直观地了解潮汕饮食的风俗、食材、菜式,对推广潮汕饮食文化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看了此书后,总感觉意犹未尽,总感到欠缺了一些东西。

  一是没有系统性,书中文章单独作为博文或者报纸一角,都是不错,但综合成一本书,就没有系统全面的对里面的知识进行统筹规划,虽是分了几个大章,有美食菜肴、有食材介绍、有地方推介、甚至还是品茶喝茶,总体感觉全书内容凌乱。

  二是欠缺深度,书中文章编幅都较短,对很多东西都是蜻蜓点水而过,基本都是两页纸以内,短的一篇甚至只有三段六行不到150个字,按照潮州话来说,就是“到喉唔到肚”。

  总的来说,作者很有诚意,读者也感受到了,但水平所限,同时也欠缺高人指点,还是留有遗憾。但我相信如果作者再沉淀十年八年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完善,绝对会成为潮汕饮食文化中的一本名书。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九):舌尖上的潮汕

  潮汕在我的生命中有着一段缘分:因为工作的原因,曾经在潮汕人掌权的公司呆过六年,在频繁的出差和与同事的聚餐中,对于潮汕饮食也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所以,和这本书也就有了缘分。

  打开这本书,熟悉的味道不自禁的从舌尖卷土而来——米的三十六变,各色海鲜,杂咸牛肉、茶米鱼饭、卤水调料,跟着潮州菜大师光头阿邱品潮汕菜,果真是琳琅满目、古韵古香的。通常的美食书,大都注重于讲述美食的制作方式,本书却另辟蹊径,一路走去,一路吃开,恍如做了一次美食旅行一般,正所谓食色性也。

  旅行从小公园里的捞面开始娓娓道来,将潮汕的美食以原材料为本,精分为几个大类。对于每一种美食,不仅介绍了产地、做法、味道和精于制作此类美食的店家,也一并介绍了各类食材对人的益处,就如描绘一幅美食地图,又如一幅养生地图。在书的最后,还细心的罗列了潮汕名菜的做法与图谱,让真心爱潮汕菜的人不但可以寻味而来,也可以自己在家味食天下。

  潮汕菜中,最熟悉的还是各式的粿,只因这类粿在目前我居住的福建一带也十分流行的缘故。从前我吃粿,却并不知道它们有这么多的种类,只依稀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早餐是菜粿,觉得味道很独特,却不是十分的喜欢,那时对于这不属于北方的菜肴还十分的陌生呢。而如今想来厦门街边常见的“金包银”也应该是粿的一种吧。如果说起最喜欢吃的早餐,我最爱的是“肠粉”,阿邱在书中描绘的那一幕活色生香的,不但把一个洒脱能干的老板娘跃然纸上,也一并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以前我在广州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周末早上坐在小区隔壁街上的小店门口,来一份鸳鸯肠粉,再来一笼小笼包,淋上味道浓郁的酱汁,吃得极为满足。

  单单看一本书,我就可以回忆起十余年来在潮汕、广州、福建游走的生活场景,所以美食并不仅是美食,也带着一路的时光追寻,带着一路的风景心情。阿邱这本书,分类细致,描写入神,于寻常光景中神游潮汕之美味,当得起“舌尖上的潮汕”几个字了。

  《吃遍广东之潮汕的原味时光》读后感(十):一定要去潮汕吃美食

  看有些书相当于一场自虐,美食的书首当其中。因为,看得见摸不着,吃不到嘴里,这是最急煞自己的事情。以前的我,对于吃东西没有任何研究,当然现在也依然如此,但是对于潮汕美食的热爱,始于马来西亚的旅行。马六甲是华人的聚居地,他们多是历史上的潮汕人的后裔,留下的美食,同属于潮汕一支,吃过之后就总是忘不了,于是,开始热爱起潮汕美食。只是遗憾的是,到现在也还是没有到真正潮汕美食的发源地一窥美食的容颜,这本光头阿邱的潮汕美食寻访,让我对潮汕更加心向往之,而且,重点是真的很馋好不好?

  有汕头的朋友,据说,在汕头,每天不重样的吃,至少吃一个月。可以想见遍地的大排档,生活气息有多么浓。有很多地方的菜如果真的馋的要命,是可以学的,不过,捧读完全本的潮汕小店大店的美食,里面也有阿邱给的食谱,但是却无法学做。这就是南北方大不同,想要吃,只能去当地,因为在这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就没有食材嘛。里面的大多数鱼类在北方都没有见过,通体红色的小鱼,美得就像艺术品,唉,人类为了图口舌之快,还是吃了再说。海鲜自不必说,主要是看到里面的热干面啊米类糕点啊鲜脆欲滴的猪杂汤啊,真是熬坏肚子里的馋虫。

  我决定了,一定要去潮汕吃美食,带上这本书,把那些小馆子都走一遍,也不枉两位作者的苦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