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河读后感精选10篇
《月亮河》是一本由非攻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河》读后感(一):一本让人潸然泪下的书
这是发生在一个落后乡村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这个乡村的人民,孟峰,秦小月,庞博,韩承宇,周晴,齐土生,只有Uses是唯一的外来者,他并没有参与到核心故事中去,在文中他只起着“抛砖引玉”和传话筒的作用。
月河村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高、水美、人善良,所以全文也透露着雄伟、清新、纯朴的原始气息,这是全文的基调,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初恋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相互尊重,在文中你甚至找不到一处描写性爱的场面。
很久没读到这么纯净至美的文章了,在全文结构上,作者用了正叙和倒叙的方法,第一章到第三章写Uses离开家乡在外旅行,其中用插叙交代了我和家人的矛盾以及和Alice之间的感情纠葛,第四章到第二十三章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先后借几个人之口来展开故事,在这个过程中,Uses是话筒,讲述者是音响,每个讲述者都是故事的当事人。第二十三章写“我”回到城里老家继承了家业并和Alice结婚,这就与前面三章成呼应了。
文章用三个小故事去表达一个主题:回家,家乡才是最美的,文章最后,Uses听了月河村的故事后结束旅行,他很快回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和Alice结婚生子,这又一次重申了文章的主题。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过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会明显感到它的艺术远远高于生活。
《月亮河》读后感(二):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
----《月亮河》书评
“如果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座坟墓。”这是一条来自法国的古老名言。不知何故,看完非攻的长篇小说《月亮河》,这句名言便从我的脑海中蹦了出来。或许是因为小说中充满了爱,而那种爱又深深地打动了我。
爱有万千,各有不同。养育之恩是父母之爱、手足之情是兄弟之爱、喜结连理是夫妻之爱、义结金兰是手足之爱、相濡以沫是生命之爱、而相忘于江湖则是红颜之爱。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或许我们一生中极少把“爱”这个字说出口,但我们也永远都摆脱不了爱,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爱”无处不在。
小说开篇写的是一个孤僻、叛逆、骄傲的富二代,性格上的缺陷让他与父母的冲突加剧,与爱人背道而驰。他的心与他的人一样,迷茫、漂泊不定。他的探险旅程,实则是在逃避,逃避父母的爱,逃避爱人的爱。原因:他不敢承担那深爱背后的责任,他是个胆小而又懦弱的自私鬼。
不过这个富二代心地并不坏,作者给了他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把他带进了月河镇。
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在月峰桥头,孟老头给他讲述了一个十年前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月河镇,接下来的四天里,周晴、庞博、齐土生、韩承宇、韩承鹏,五个人将这个故事补充完整,同时也带着这个富二代徜徉了一趟心灵之旅,最终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
在月亮河边,平静的河水终于洗去了他的自私与懦弱,给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完成了自我救赎。
月河镇是一个偏僻得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镇,洪水与干旱交替的肆虐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然而,就是这么一块贫瘠的土地,却让每一个月河人都无法离开它。即使通过读书走出去的大学生,最终也都回到了这里,然后用他们的学识,智慧,去改变这里落后的状况。
小说中的月亮河似乎天生就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会捆住每一个月河人的心。而这种魔力实则就是“爱”。月河人虽然贫穷、落后,但却质朴、善良,他们爱家乡的这块土地,爱父母,爱月亮河,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留下来,让家乡变得更好,而不是抛弃它。一切的贫穷、落后与灾难都让这里的“爱”显得那么的耀眼夺目。
“月亮河”的故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这个富二代的故事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引子。既引出了核心故事,又让这个核心故事得到了升华。当我(小说中的富二代)与Alice喝着咖啡,看着屋外嬉戏的爷孙时,“月亮河”的价值便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月亮河》这本书的叙事手法也颇有新意,作者用了故事嵌套的手法,外围的故事是引子,内部的故事是核心。如果仅仅如此也不算特别,这种手法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呼啸山庄》中便已存在,非攻的特别之处在于:以六个月河人轮番讲述的方式,道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六个人都在故事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种叙述手法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当然,这需要作者对故事结构有极强的驾驭能力,而非攻把这种复杂的结构无声无息地融入故事之中,不着痕迹,实在是难能可贵,高明致极。
《月亮河》这部小说语言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故事感人肺腑,发人深思;结构新颖别致,浑然天成。非攻这部凝结多年心血的作品让我一口气读完之后,眼眶湿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让我懂得了爱,懂得了珍惜与拥有。感谢非攻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又让我第一时间读到了它。
《月亮河》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如果非得我用一句话来回答,我想说:“它是一个关于爱和责任的故事。”
《月亮河》读后感(三):“月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月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作者赋予了它一种内在的精神象征,它代表了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为了梦想不屈不挠的坚持;一种勇敢承担责任的勇气;一个温暖的家。尽管这个“家”并不完美,它贫穷落后,但却拥有着全世界都在追求的自由和民主。它像一个大熔炉,把勇气、责任、梦想、坚持、苦难和爱情全部装了进去,熔为一体,最后化作读者脸上的两行热泪。
作者用一个唯美的名字“月亮河”作为书名可谓意义深刻,可以说月亮河就是条母亲河,而河上面的桥就是一座通往未来的桥。
我在网上追看此文时,就深深地被它的故事所感染,现在实体书已经出版,理应买一本回去好好阅读,以解追文之苦。
《月亮河》读后感(四):月亮河里的人
月亮河,月辰粼粼,物换星移。
月亮河边上的我们,看到月亮河里的“非攻”。墨家“兼爱非攻”,有日遇到“非攻即受”的现实。方才明白,月亮河,永远有两岸——纯美、邪恶。
安庆的一个小镇,仿佛看到一个少年,在月亮河畔,耽溺于月亮河村庄的美里无以自拔。
他曾说,美好的爱情只在想象里,甘心情愿却爱而不得的故事处处得见,穿梭在爱河里,美好的人总是太多,而美好的爱情似是沧海遗珠。
他曾说,月亮河是生在儿时故土乡梦里,因了质朴素雅的人文及回忆无与伦比的诱惑。
《月亮河》读后感(五):一座通往未来的桥:评非攻小说《月亮河》
人类早就能够修建跨海大桥,因此,在一条宽不足百米的小河上建一座桥梁,无论从技术、经济,还是其他任何角度来说,似乎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月桥镇,在月亮河,一座桥的诞生却让人魂牵梦绕。
月桥镇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土地贫瘠、物产匮乏、既不是梦中乐土,更不是世外桃源,它是一个封闭、贫穷、愚昧、落后的地方,渺小得几乎被人遗忘。月亮河紧紧围绕着它,河水养育着这里的人们,同时却也禁锢着它的发展,千百年来一成不变。幸好年轻的一代觉醒了,他们出去求学、挣钱,然后义无返顾地回来,利用学到的理念、知识和带回来的财富建设它、美化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新旧思想必定会有矛盾、有冲突、有碰撞,好在这里的人们本性都很善良,生活态度都很积极向上,大家努力地消除成见、弥合分歧,日子终于一步步好起来了。于是,一座桥也随即诞生了。从此以后,人们可以从那座桥结实的身躯上自由地走向外界、走向世界,而我想说的是,人们必将从那座桥美好的灵魂里走向未来。
月亮河太需要一座桥了,而因为月河镇的偏僻、贫穷,修一座桥又是何等困难的一件事情。幸好,男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勤奋、有责任感的小伙子,他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没有选择易如反掌的上大学的机会,而是回家帮着父母劳作,在月亮河旁边的土地上辛苦耕耘。实际上,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劳作之余,他一直默默地自学,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之火从未熄灭。当然,月亮河抚育出来的月河姑娘们也没有抛弃他,友情、爱情一直都在蓬勃生长,无论远在北京,还是近在月河。
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为了家乡的未来,男主人公必须先走出去。于是,他到了北京,一边打工一边自学,终于学到了丰富的建筑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建筑施工技术。期间,他还救了一个身怀绝技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后来到了月河镇,把他的种植技术传授给了月河人。月河贫瘠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香甜可口的粮食、树上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水果。月河人终于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粮食和水果多的吃不完,需要运到大城市里去卖掉……人们都意识到了,月亮河上需要一座桥。
最后,男主人公回来了,他准备在月亮河上修建一座桥。全月河镇的人都支持他,其中最积极的是他冰清玉洁的未婚妻。然而,一座桥对月河镇人来说还是太奢侈了,成本太高了,人们想尽各种办法,资金缺口依然很大。在镇长的努力下,市长终于答应拨给他们一笔资金。然而,为了顺利拿到这笔钱,他的未婚妻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被市长秘书玷污了纯洁的身体。未婚妻为了他能顺利把桥修好,默默忍受着屈辱,直到桥修好以后,她毅然跳入了清澈的月亮河。而他在知道原委之后,选择了与市长秘书同归于尽,最后被月河人把他与未婚妻安葬在一起,留下一个凄美得如传说般的爱情故事。
很多年过去了,那座来之不易的桥依然坚固、依然美丽,而对于月河人来说,那又不仅仅是一座桥,它象征着智慧,象征着勇气,象征着爱,象征着责任,象征着民主,象征着自由,象征着希望……每一个到过月亮河的旅行者,只要听说过那座桥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月亮河是母亲河,而那座桥,则是一座通往未来的桥。
《月亮河》读后感(六):在心中建一座桥,通往执着的梦
曾经我们向往着宛如仙境的香格里拉,或是世外桃源的乌托邦。但那都是无法企及的梦而已。如今我们依旧可以向往着,只是在现实里应正视一切。在自己心中建起一座永不倒塌的桥,通往想要实现的梦想,通往那不完美,但在努力变得更好的月亮河!如同那不完美,却想要更好的自己,以及不变的本心! ——《月亮河》
最近花了四个早晚的坐车时间,慢慢看完了这本《月亮河》,于是在沉静下来,脑海中有了以上的那段话。思绪犹如被打开了一般,很多的情绪在一瞬间一拥而上,但最后终究归于了平淡。
又是一个周末,阳光依旧很好,但空气中飘荡着寒冷的风。躲在充斥着干燥分子的暖气房中,我回忆着之前所被触动的那些心情,慢慢整理着,沉入。我试图让自己回到月亮河,然后写下那时我跳动的内心,以及那凌乱的心情。
这是一个故事里的故事,一个主角,但又只是个听故事的人,他自己的故事不多,但却引出了别人的,整本书的主要故事。而故事里那六个讲故事的人,亦是如此。他们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但也是整个故事的过客。只是想来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看客或主演。我们也说不清,我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因为就算是故事中真正的主角,不也是同是看客,亦是主角。
故事讲述的是什么,书上都写了出来,很多人的书评里也写了个大概轮廓。于是在这里我并不想说明。其实我真的不知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不如先来试着吐槽一番,好好调试一番心情。
话说我刚刚看故事的那天,随着颠簸的公交车摇摇晃晃着。车厢里站满了人。我本以为我又没有机会翻开这本书了,但当车到了一站,很多的人都拥挤到了车门口准备下车。很幸运,我在第二个站就有了位置,于是从包里拿出这本书,慢慢翻了起来。
故事的开头很缓慢,这是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因为已经听说很多人都觉得太慢不好看。但我并不介意,我喜欢这样的故事,缓缓推进,慢慢道来。于是从一开始我便沉入进去,但还是忍不住出戏。
也许是为了很好地刻画这个欠扁的富二代,所以他的想法和语言真的很让我想要扁他一顿。当然我想扁的不是他的思想。我理解他为何会这样,如同我理解故事里的每一个人为何会那样。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是有理由的,明白了便理解了。当然理解了也不代表不会生气或是有其他情绪。
我想扁他的,也是我同作者说的一点,至于吗?一开始描述自己相机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地方只写了相机,而其他地方都是莱卡相机。对,我们都知道莱卡很贵,可是也不用一直说起吧。这个可真的不像是不把金钱看在眼里的富二代,而是一个炫富,任性,叛逆欠扁的富二代。
于是我在不停地扁嘴不屑中,继续看下去。我在等着那个可以让我哭泣的故事。
故事的后半部分,如很多人所说,比前面好很多,因为故事丰富了,感人了。但我不知道为何我没有哭。我告诉作者说,这也许是我的问题。我确实热泪盈眶了,但是眼泪却没有掉下来。也许对我来说,这样的还不够震撼,不管是那种强烈的冲击力,还是那种淡淡的但是总是挥之不去的悲伤。
我喜欢那种淡淡的伤痛,总是让人无法呼吸。但我也会被沉重强烈的痛苦所刺痛。所以不管是看到悲伤大哭的人,还是笑着流泪的感动,我都会忍不住跟着哭泣。但这一次,我却没有。不是因为文字不如影视画面来得更能刺激人,而是我觉得它还可以更深入,更加深入内心,更加伤痛,更加让人沉进去。
但也或许是我的哭点和笑点都太怪。我都搞不懂它什么时候是正常的,什么时候又不正常了。
既然说到感人的地方,那我就来说说对我来说,感触到我的点吧。
我很喜欢动物,看到动物就会被治愈,或是觉得难过。尤其是汪汪,因为我自己也有一只。作者曾经说过,我看到他故事里的汪汪,肯定会哭。但是我没有。
对了,也许就是这样,别人说的话,让我赋予了还未看的这个故事太多的期待。所以才没有被感动,因为我的预期值太高太高。这看来果然是我的问题了。
言归正传好了,我还真的是爱跑题。那只汪汪,我很喜欢,我也为它的死心痛难过。但是我却没有哭,因为也许是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太多太多种这样的故事,而我只是心疼而已。但在前面齐土生遇到的那对羊,反而让我忍不住鼻酸,如果描写笔墨在重点,深一点,我想我会忍不住默默哭泣。
动物真的比人更重感情,因为它们比我们更纯粹,不管是好还是恶。于是当文字里写到公羊帮齐土生挡住鞭子的时候,我的心似乎也被那鞭子狠狠地抽打着。
齐土生逃走了,他打开了羊圈。我不知道他打开的是不是那对公羊的,但我就那样自我幻想着,他逃走了,也偷偷地放走了那对羊。因为那是对他来说唯一能做的事。
最后的结尾秦小月和孟峰的死,固然也是让我眼眶湿润的点,但是这却比不及公羊那里带给我的感动。
我喜欢这个故事,它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就如同作者在文字里描述的那样。我喜欢故事里的人物,因为他们分别都代表了一种优秀的性质,而他们身上也代表着另一种不优秀的性质。有好就有坏,这是相对应的。
就如同优点缺点可以互换一样,在不同的地方,优秀的性质却无用,反而却牵绊住人们前进的脚步。
当然,这里我不是说回到月亮河的人们。我反而很钦佩他们。他们的勇气和责任,他们的信仰,是很多人无法拥有的。于是就算他们为此放弃了那么多,作为看客依旧无法责怪他们。因为我明白,世间没有两全的事。
韩承鹏最终放弃了爱情,选择了那早已扎根在心底的梦。他留在月亮河,改变着这里,完善着这里,为了他的家。这样做无可厚非,这是需要莫大勇气的,这是需要担负起更重的责任,而那善解人意的雪儿也明白,所以离开。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唠叨。为什么就只能这样,没有别的路?是啊。没有,因为他们的性格决定了这一切。
为何他们不努力,为何雪儿不试着留下来,在两人努力让雪儿父母理解并支持的前提下。但是,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不是我们。他们是那样的。他们深爱着彼此,但也深爱着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人生的选择题,不是你想选什么就能选的。有时候必须要放弃。那么唯一能放弃的就是自己,然后成全别人。我明白的,我都明白的。可是我却很不喜欢。
我喜欢这里的每一个人,但我也不喜欢这里面的每一个人。他们勇敢,却也不勇敢。这当然是在不同的事上。也许是因为我连他们的百分之一都没有,所以我希望他们更加好,更加完美,所以苛刻,所以不满。
就像只在故事里出现的孟峰和秦小月也是如此。同时爱着两个人,没有弄明白自己的心,为了恩情的放弃,为了爱的离去。等等。
庞博的默默守护,周清的理解支持,父母们的各种爱等等等等。
好了。我真的不想再说这个故事了。单个来看这些故事,我真的真的不喜欢这些人,因为没有爱,毋宁死。可是爱是什么?
在《月亮河》里,爱永远都是家。所以这是一个合在一起的故事,而这些人组成的故事,让我无法去不喜欢,让我就算觉得可惜,就算焦急,也还是明白,明白他们的选择,明白他们的心情,明白他们的放弃无奈,勇敢坚持。
我们的心里会装进很多的东西,爱、梦、信仰等等。我们一直都不明白哪一个更重要,所以在没法说事情前,我们总是以为着,我们可以这样。但是其实只有真正的面临选择时,我们才知道,我们放弃的永远是我们曾经以为我们会坚持的。因为还有更深更深的一个情感埋在心里。那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信仰,一直以来不曾注意却深深扎根的爱。
其实说到这里,好像大家都糊涂了吧。我也糊涂了。不都是爱,为什么会有的放弃,有的坚持?
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因为虽然都是爱,但爱的不同,更爱的不同。这些事没有冲突,没有矛盾,但是就是需要你去选择。于是我们才不完美,于是我们才会无奈,会有遗憾。于是这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就如同作者赋予他们的质量。他们分别代表着勇气、责任、梦想、坚持、苦难等等。
他们在用这样的质量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和奇迹,但也同时负面的质量造成了他们人生的那些叹息与遗憾,无奈与心痛,怀念与坚定。就像《月亮河》一样,善水恶山。你不能说善就是好的,恶就是不好的。换一个角度想,没有那座恶山,又怎么来这样的故事。这里的人们又能保持本真到何时?
我好像说得更乱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想要说的话好多好多,但是思绪却越来越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文字,对于故事,或是对于各种思想。所以我说太多也没用。而想要说的话,也该留一点自己慢慢回想。于是,其实差不多就可以做个总结了吧。不然真的又变成唠叨鬼了。虽然好像已经是了。说了太多莫名其妙的话。都糊里糊涂了。
月亮河,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我想大家都明白。而香格里拉真实的存在。但是我想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过都是自己的内心而已。事物不只是存在于表面。月亮河也许是假的,但是《月亮河》里的精神,那所承载的意义,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是真实的。和香格里拉,乌托邦不一样。
香格里拉是真实的,但是他们所代表的的意义是完美的,是一尘不染的完美,是仙境,是没有缺憾的世外桃源。那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就如同天堂,只能存在于我们的幻想之中。于是我们期望着,幻想着,却从来没想过去实现。而月亮河不同,因为那是我们努力就能达到的。
《月亮河》是什么?是你我心中的梦,是不变的本心,不断成长的自己。我们和月亮河一样,如世外桃源,但也许落后,有苦有乐。我们和故事里的人一样,就算再优秀,也有不好的缺点,单纯也复杂。
人无完人,这才完美。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那才能离完美更进一步。而就算我们有多少的缺点,但我们有想要变得更好的心,我们继续跌跌撞撞也不放弃,想要更好,也去做了。那么那座通往梦想的桥,就会慢慢地建起来。其中会有各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会有放弃,会有遗憾,会有抉择,但最终还是坚持下去。梦想还能有多远呢?
我们也可以和月亮河里面的主角一样,用所有的苦换来最后的乐。
书宣传的时候说,这是一本净化心灵的书。我曾经觉得很厉害。但是现在我的理解不是,这并不是净化心灵,而是让我们更加的认识自己,认识不完美的自己。我们不需要去刻意改变那些不好的地方,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朝着梦想坚持努力。那么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地方,都会跟着成长,都会自然改变。
而我们,不必在感叹这个世界上没有香格里拉,不必去幻想着乌托邦。因为我们有《月亮河》。我们努力地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河》,那么即使是无法企及的乌托邦,也能构成。
你有属于你的《月亮河》吗?那么努力建起那座永不倒塌的桥吧。
《月亮河》读后感(七):读懂非攻,读懂《月亮河》-----读《月亮河》作者非攻先生访谈有感
首先祝贺非攻先生的《月亮河》出版!
认识非攻先生,源于一个文学QQ群,这个QQ群就是原创团网站QQ群。刚进入这个QQ群的时候,我是有点寂寞的,所以加了很多文学QQ群聊天,但最后发现,还是跟这儿的人比较聊得来,于是就慢慢的成了这里常客,于是也就逐步的了解到了非攻先生,以及他要出版的一本书,叫《月亮河》。
非攻先生是安徽桐城人,访谈上有介绍。一说到安徽桐城,我就想到这是一个出产文化名人的地方。安徽,是一个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省份,这点,可以在特产上可以体现出来。出门在外,一般的人都喜欢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但安徽人拿出来介绍的特产却是宣纸和徽墨。安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如管仲,孙叔敖,三曹(曹操,曹植,曹丕),米芾,吴敬梓,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槐,姚鼐等),陈独秀,胡适,陶行知等。也许说了那么多个名人,有些也许我们不是很了解,那么举个例子: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文学家,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脍炙人口(<龟虽寿>);曹植的七步诗声名远扬;曹丕的诗名虽不及曹操及曹植,但他也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其《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高中的语文课本有过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的,其实这就是安徽人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而这《儒林外史》,号称是古代“最入木三分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而这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桐城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桐城派,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广告语来说,就是整个清代文坛的“领导者”, “自淮以南,上溯长江,西至洞庭,沅澧之交,东至会稽,南遭服岭,言古文者,必宗桐城”。而非攻先生的老家,恰好就是那桐城派所在地——桐城。那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非攻先生能走上这条文学之路,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至于采用“非攻”这样的笔名,非攻先生在访谈中说道:“以前特别喜欢墨家的思想,墨家讲‘兼爱非攻’,当时喜欢,就取了这个笔名”。那么,我们也来了解一下这个墨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哲学派别之一,创始人为墨翟。墨翟,生卒年不详,活动时间大概在前479---前381之内。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春秋之世,杨朱之学与墨学齐驱,并属显学。墨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擅作守城器械,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宋,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班(就是据说发明了锯子的那个鲁班,木工的祖师爷)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墨家成员到各国做官的,必须要推行墨家主张,否则绝不应承做官。而做官所得的俸禄,必须要向团体捐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等思想。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在我看来,墨家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团体。所以墨家除了墨子所在的那个年代以外,在中国历史的其他时期鲜有墨家活动的记载。因为他推崇的“兼爱”“非攻”等不受大多数当权者喜爱以外,一般普通老百姓也难以达到那种纪律严明,艰苦训练的做法及拥有高尚的品德。如果说有些人是天性本善的话,墨家则是故意为善。墨家人大多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家人大多是以大爱于他人,却自苦为乐,也就是舍己为人,乐意奉献,这些也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之一。墨家人是一群纯朴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墨家所推崇的思想不管在哪个朝代,哪个社会都是非常实在的,人们也常常感动于持这种思想的人。如果墨家团队现在还存在有的话,如果要搞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十之八九都是墨家的人能入选(商业评选除外)。。乐于接受墨家思想的人,大多生性善良、纯朴,有些则显得理想化,甚至显得有些天真和幼稚。据访谈中的介绍,非攻先生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墨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在读《月亮河》的时候,我就很明显感觉到这种影响。月亮河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月亮河是一个很美的地方,一个让人内心平静的温馨港湾,一个隐隐约约存在于脑海中的世外桃源,一个非常理想化的地方。在《月亮河》的封面写道:带你走进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非攻先生在访谈中说道:“我从来北京读书,离家十一年了。估计脑海中对家有一种特别的想念之情。在城市的生活了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怀念家乡的那种生活和人文情感。”书中很多人物,在我的家乡都有现实中的影子。像瞎大师、老村长等人。”
主持人说:“农村的生活经历会给写作带来很多质朴的东西,这种质朴纯真是最打动人的。”非攻:“《月亮河》其实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即使现实中的农村,也不可能如此。”确实如此,非攻先生在《月亮河》中,带给我们的,不正是那种很纯朴,理想化的世界吗?再来看看非攻先生的“幼稚,天真”。主持人:“月亮河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讲到了一种果子,吃一颗就能睡一天一夜……”非攻:“嗯,月亮河里写了几种特别的植物,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是完全虚构的,因为月亮河地理位置的关系,我赋予它几种神奇的植物。而且书中刻画了一个命苦的孩子,他能够读懂植物的语言。”其实,在平时的文学交流中,非攻先生也常常显露出他的天真和纯朴,毫不做作,哭哭笑笑,甚至跟人斗嘴,有时候也会生气,完完全全是一个孩童的性格。同时,他对于每一个他认为值得信任的人,又是非常真诚的。
看了非攻先生的“爆照”,非常的阳光,年轻帅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读的又是影视制片管理专业,给人的感觉非常的时尚,接地气。不管看到非攻本人,还是读到他的作品,都给人予一种健康时尚的感觉。他在《月亮河》中摆弄相机的片段,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高富帅。
《月亮河》是一个关于勇气、责任、梦想、坚持、苦难和爱情的故事。“月亮河”不仅仅是一条河,作者赋予了它一种内在的精神象征,它代表了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种为了梦想不屈不挠的坚持;一种勇敢承担责任的勇气;一个温暖的家。尽管这个“家”并不完美,它贫穷落后,但却拥有着全世界都在追求的自由和民主。它像一个大熔炉,把勇气、责任、梦想、坚持、苦难和爱情全部装了进去,熔为一体,最后化作读者脸上的两行热泪。
作为一个出生在人文气息浓厚的地方的人,作为一个受过墨家大爱思想熏陶过的人,作为一个有着农村生活经历而又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一个2013年夏衍杯剧本大赛“创意电影剧本”奖的获得者,我相信,非攻先生会得到读者的喜欢的。
《月亮河》是非攻先生的第一部出版的长篇小说,我衷心的祝福他能够在文学这个理想的世界里顺顺利利的走下去……
《月亮河》读后感(八):感动到流泪
喜欢在越野车里听音乐,给邂逅的风景配一段舒缓的旋律,唱片夹里安放的每一张CD都是我在音像店里精心挑选的正版。其中就有一首关于月亮河的歌,日日在耳边吟唱。
"月亮啊,照着冰冷的河水,姑娘啊,你为何这样美,美得让我心碎,美得让我憔悴;流浪啊,漫无边际的飘飞,天堂总是遥不可追,让我望穿秋水,让我梦断魂飞,故乡啊,不知何时能回归,风霜染愁眉,酒香惹人醉。"
或许是因为这首歌的缘故,当我在创新团论坛里见到「月亮河」这篇小说时,便象冬日夜晚听见故人的脚步踏入庭前,他轻扣柴扉欲相见,我煮酒烹茶置香案,于是,月亮河的故事便在故人的叙说中娓娓呈现。
石宇森是典型的富二代,象许多青春叛逆的孩子一样,他违背父母的意愿独自背起行囊,开始了深山丛林间的探险之旅。在旅途中,他邂逅了一片长着酒莓果的山林,邂逅了一湾叫做月亮河的流水,还有那水上的月峰桥和水岸的村庄。
村庄里传颂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里有同样青春叛逆的孟峰,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故意高考不中,想用劳动改变贫穷的生活;故事里有纯朴善良的秦小月,她用整个生命爱着青梅竹马的孟峰哥;故事里还有智慧美丽的周晴,她与孟峰同窗多年,彼此吸引坠入爱河。故事里的韩承宇也是个优秀青年,他和周晴一起离开村庄,来到遥远的北京,并对周晴渐生爱慕;故事里的庞博勤劳壮硕,虽不擅长读书却是劳动能手,在青春躁动的岁月里,秦小月已经成为他一生的守候。
就这样,一场缠绵悱恻的爱情在清澈美丽的月亮河边上演。。。。。。
然而非攻笔下的月亮河绝不只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叛逆与回归的故事。无论是故事外的石宇森还是故事里的孟峰,他们都在离开故乡的同时又被故乡深深吸引。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故乡啊,何时能回归,他们要回归的不仅是现实的故乡,更是心灵的故乡。那里有春日阳光下绿油油的梯田,有夏日山林里鲜红醉人的酒莓,有秋日原野上农人金黄的丰收,更有冬日夜晚月亮河底的静水深流。
月亮河,它是一首流淌的歌,歌声为我们架一座月峰桥,歌声为我们指一条回家的路
《月亮河》读后感(九):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月亮河》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地理位置极其偏僻的小镇——月河镇。月河镇被一座长满荆棘的弧山和一条宽阔的月亮河包围在其中,交通极其不便。月河镇一共由十一个村落组成,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闭塞的交通、贫瘠的土地、落后的思想,造就了一个平静、安逸、朴实、贫穷的小镇。在这个“地球村”的时代,世外桃园并不存在,随着对外面时世的了解,月河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贫困,年轻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改变小镇落后的状况。天生的管理者韩承鹏,成了小镇历史上最年轻的镇长;赤脚医生世家的华盛,给小镇带来了唯一的医院;寻家的孩子齐土生,给小镇带来了新的树种;“三剑客”从北京学成归来,也用各自的方式建设着家乡。
孟峰、周晴和韩承宇,他们自称“三剑客”,大学梦和建设小镇的理想,让他们成了小镇上最出色的学生。高考中,成绩最好的孟峰意外落榜,但却收获了爱情。孟峰与周晴偷偷的相爱,在周晴和韩承宇前往北京上学后,孟峰和庞博迎来了前往北京当小工的机会,两人在工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着建筑的技艺。
从小就深爱着哥哥(孟峰)的秦小月,一个人勇敢的来到了北京城。在她发现哥哥爱上了周晴后,又遭受了差点被凌辱的打击,一病不起。孟峰和庞博带着秦小月回到了月河,为了救活小月妹妹,孟峰和庞博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孟峰用爱唤回了秦小月的生命。周晴和韩承宇毕业归来,韩承宇进了月河医院,周晴成了月河中学的教师,当她期待着四年的爱情开花结果时,却得到了孟峰和秦小月定婚的消息。月亮河见证了他们朦胧的爱情,也见证了他们落漠的分手。
孟峰决定要在月亮河上建一座桥,一座通往外界的桥,一座不会轻易垮塌的桥。他告诉秦小月,等桥建成了再成婚。建桥是孟峰的使命,而哥哥就是秦小月的一切。最后,在所有人的支持和努力下,月峰桥终于落成。为了哥哥的桥,秦小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她终究得到了哥哥的爱。孟峰为秦小月报仇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全月河镇的人都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同时也是他们的葬礼。
《月亮河》读后感(十):秒杀多数乡土题材,能一口气读完的佳作。
看一本书怎样,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能否一口气读完。
整整一下午,被作者笔下那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镇还有小镇上那些年轻人而深深感动。
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人追逐着许多浮华的东西。
很少有人能和作者一样,关注那样一个落后而美丽的小镇,很少有人文中的人物那样,为家乡,为亲人爱人去做点什么。
通篇故事没有夸张离奇的故事情节,没有浪漫悱恻的爱情,有的只是最质朴的乡情,青梅竹马的眷恋之情,还有就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洋溢的积极向上精神。
-----------------sorry的分割线------------
中心思想写习惯了,并发症又犯了。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各种人物性格的塑造,不但主角鲜活真实,配角也各具声色,栩栩如生。小镇上的那些平平淡淡的小人物,作者寥寥几笔下来,在读的时候,似乎能听到他们的呼吸声。
个人最喜欢的就是文中那个叫做齐土生的孤儿,再就是留守母校的校长的女儿。
简单的写这么多,看惯了各种官场都市推理以后,感觉文学还是要回归到文以载道,表达一种理念,阐述作者一种观点,除了风土人情的描绘以外,作者也将大山外的一些现代,流行的东西引入,恰如其分的镶嵌于其中,制度性改变,科学的普及,这些和山村中淳朴保守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互相碰撞,虽然作者着墨不多,但读完全文,还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如今从主流文学刊物到网络文学,题材涉及乡土的,无非是什么村长寡妇,村姑知青,公社干部勾心斗角,再然后就是苦情戏,上一点民国抗战解放的政治色彩,作者再根据想象中的农村环境,写出一个乡下人不懂,城里人不知的不伦不类的所谓现实主义力作,拿着去拼各种奖项,作为评职称的本钱。
而本文作者所阐述的只有两个词:奉献,回报。
书写的不是2000年代的事情,但是这种为家乡,为乡人,兼济天下的悲悯之心,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
罗嗦了这么多,也没几句说到点子上。
不论你是在大城市漂泊打拼,还是是在中小城市享受着体面富足安稳,希望你在放下手机平板的同时,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看看我们那已经回不去的故乡,回忆一下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