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挖历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挖历史》读后感10篇

2018-07-19 04: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挖历史》读后感10篇

  《挖历史》是一本由私家野史 主编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挖历史》读后感(一):我跟《挖历史》是“近亲”

  我可能是除了老板 “千里蜀黍”和主编“私家大叔”之外对这本书关注度最多的人。从三月份一直到十二月,从这个书在他们俩脑子里酝酿到最后出炉,我一直都在旁观,一直关注,却不曾参与,所以在这几个月每天这个书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直到成品出来后我才第一个看到书的内容。我旁观的只是两个老男人激情满怀的做出了一个属于自己东西,我说我是“近亲”,却不是它的直系亲属

  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个书它不只是一个书。它是很多人的心血所在。就如当时我知道书下印厂后每天都要问什么时候能印出来,就如私家大叔到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样书,知道他心意的千里大叔给他安排火车到站后安排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看书,而了解他们俩心意的我在火车站接他的时候就给他带了一本,以保证他能最快看到。

  这个书很难产,难产的程度大家很难想象,很多次我都怀疑,它还出的来吗?从七月份到北京,我记得我给千里大叔说的一句话是,我一定要赶上《挖历史》的首发式。可是直到12月3号我才见到。我很能理解当时我们在微博上晒样书时私家主编是怎样的心情!我也很能想象所有与这个书有关的人都是什么心情!基于这种心情,我们所有人当然都希望《挖历史》能有市场,能大卖,希望它能做下去,有第二期,第三期一直到纸媒真的消失了。

  我是一个学完新闻学历史的半吊子,我曾经在去媒体和当一个历史学者犹豫过,后来我觉得历史杂志不就是两者很好的结合体吗?我曾经买一本叫《国家历史》的杂志,直到它改名叫《看历史》,曾经我觉得它好贵,一期16元。我觉得它就是我想象的样子。后来我不买了。再后来我们有了《挖历史》。《挖历史》的策划者千里大叔,他曾经是一个很成功的出版者,现在好像是个不怎么挣钱的书商,我很佩服他,总觉得他是一个具有很多构想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一旦将理想变成现实就是很伟大的。我知道他做了一套在现在环境下没人敢出的书,可能也是跟他想出的《挖历史》的宗旨有关吧,去遮蔽,求真相。只是寻求真相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他是学历史的,也很懂现在。我总是觉得他们这类人比有些历史教授贡献大多了!主编私家野史,他是我的硕士导师,并非因为他是我的导师,我才赞赏有加,而是直到现在我即使我已经见了太多的牛人,我依然觉得他是一个奇人。很多人觉得他整天泡在网上,好像并不是一个沉下心做学问的人,其实我一直不觉得学者整天呆在自己的书斋里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什么本事。正因为有了这些学者,所有人都会认为学历史的呆板迂腐一无是处。我更加不认为,一个不关心社会,与社会脱节的人能做出什么好的学问。《挖历史》的出炉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也让我欣喜的看到他更加明白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可以做什么!我总是很庆幸从他们身上学到太多的东西,而且是我一直觉得是正确的应该的东西。

  说说这本书,在12月3日我见到这个书,直到现在我看完了整本,看的很慢,因为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的,有的甚至反复的读。最近我的包里每天都装着一本(当然不是我自己那本签了好几个作者名字的签名本)。我可以由衷的夸一句,内容真的很不错吗?我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读者,说我普通,是因为我跟大家一样在书出来才看到书里的每一篇内容,甚至我的导师写的那篇《中共史上最传奇间谍—袁殊》我都是第一次看到。说我不普通,首先是因为我是一个学历史的,当然学历史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勉强算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吧。更因为我跟它真的是“近亲”,于情于理我都只会喜欢而不会说它不好。可是可是,我能说它真的挺好的吗!很多人感兴趣的是这个作者群体吧,对,它就是学院派和草根派齐聚一堂。就像南京大学张生老师说的,《挖历史》争取做《新青年》吧。很多人觉得学院派与草根派水火不容,他们也不喜欢这些人出现在一起,觉得可能学院派不屑于于草根派出现在一本书里,草根派也不配和学院派存在在一个空间。其实不然,正在的做学问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学院派草根派之分的。看看产出的文章吧我喜欢颜浩《张园:一个时代象征》,我也喜欢黄恽《女作家苏青的缤纷世界》,我认为张生研究的东西都高端大气,他也会聊聊《南京大屠杀期间西方人士吃饭问题》,学者马勇可以讲《清末的官制改革》,肖伊绯也可以谈谈《胡适的糖尿病及其他》,黄道炫讲《抗战初期中共在华北的发展》于鹏远在讲《高跟鞋下的转型民主》。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人能掌握绝对话语权。如果他们不是在书里写文章,如果我们开个茶室,一定会很热闹。你想听的,你想知道的,都会有,而且各种水平的人,只要你稍微爱好点历史都能看的明白。当然我都不用提那些因种种原因还没出世就夭折的文字。至于这本书是不是正史还是野史,你不会因为主编叫“私家野史”就认为它真的是一本野史合集吧!我相信你所熟知的那些历史学者们也不愿意吧!书这个东西,其实真没什么评价的,你喜欢看,它就好,你不喜欢,说破大天来你也觉得不好。

  历史真相从来就只有一个,可是历史却是任人打扮小姑娘,历史的真相自古都是被官家所垄断,官家给我们一个拟态环境,我们只能去被动接受。所以历史从来都是少数人玩的游戏,历史的真相从来都被迷雾所遮盖。“挖历史,去遮蔽,存真相”,这是《挖历史》的主旨,其实谁都是有心无力的,据我所知,很多去掉遮蔽,存了真相的文章不是莫名失踪了么,我们只能尽力尽量的护住从缝隙里露出的一点点光吧,谈点风花雪月,谈点“历史”上的真相就已经很好了。所以,读者们啊,别太苛求,已经最大限度的深挖了!也许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见天日了。

  最近我了解了很多出版这个行业的东西,我看过一些十分扯淡的书动辄标价几千甚至上万,我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谁说这个行业不景气了。但是我看到几十个真正的学问者写出的《挖历史》用一碗面的价格在市场上跌跌撞撞,只能苦笑。

  书好不好只能读者说了算,我从来都是在历史界说新闻,在新闻界讲 历史,作为一个新闻学的人,我认为这本历史书真实有趣。举贤不避亲,你们都忽略我其实跟这本书是“近亲”的关系吧!每天不遗余力的推销,买了真的不会觉得亏的。哈!

  最后摘抄@南大张生 老师在微博上说的一段我们都很赞同的话作为结尾吧,“历史研究从来不是任何人的私器,任何自以为掌握了独得之秘的研究者一定是担心检验懦夫。……《挖历史》要对所有人开放尊重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逻辑鼓励学术批评,对前人研究保持敬意,不断推进而不是不断重复哗众取宠。”

  请关注新浪微博@千里送好书 @挖历史 @私家野史 @胡闫乱语走天涯 微信公众订阅号:wowhistory

  《挖历史》读后感(二):我拥有的第一本MOOK

  MOOK是什么?在我一直未搞懂MOOK这个词的含义之前,我有幸被@千里送好书 赠得一本MOOK------《挖历史》。这是我第一次拿到MOOK。之前也见到过关于MOOK的推送微博,比如@金城出版社《史客》系列,也有@东方历史评论 发布的三本专辑,算上《挖历史》,这应该是我已知的第三种MOOK。

  先看封面设计,封面底色是一种让眼睛舒服的淡淡的肤色,配上类似报纸排版的图文设计,把文章标题突出到封面上,让我一目了然,对内容感兴趣与否,一看便知。“挖历史”的标题大字使用了一种庄重而又文艺黑色烫到封面的右上角,与淡粉色的文章标题形成巨大视觉反差。这是与其它文史类MOOK封面设计的最大不同

  次看文章题目,既有视角独特的“私家论文”,又有对某些历史事件的再次探究。而这样的再次探究,丝毫不影响与其它同类型MOOK有阅读重复、论点雷同的窘境。这样的信心,只是来自对@私家野史 主编的信任,希望他不要辜负读者的期望

  再看文章内容,全辑由28位作者撰写的28篇文章,我只先挑选了其中6篇文章阅读根据对内容的叙述程度,有些作者精雕细琢旁征博引有理有据、论点清晰;有些作者却像现代人演绎加工的历史小说全文充满了武侠类评书一般的描述,我觉得,这就是作者自编的野史吧!可阅读感觉总体还算不错。

  那晚,我梦到了MOOK的来历,它应该是Magazine和Book的合体

  《挖历史》读后感(三):历史背后的线索

  从选材、印刷、纸张方面都能明显感到,这是一册满布诚意的“野史集”。全书共划分了八个板块,史料、史评总计二十八篇。除《宋人的极致穿着》外,从明清聚焦到民国重点还是放在了近代史上。而历史、MOOK,于我而言是两个全然陌生的阅读标签,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援引第二十七篇《大变动时代背后的线索》作者傅国涌先生观点,本书正如一股深水静流的力量,令那些曾被掩盖的真相得以重见天日感谢本书的所有作者,感谢你们让更多的人获得一次亲近历史的机遇

  个人比较喜欢【历史现场】、【流风遗物】、【史家随笔】、【犀利书评】这四个板块。相较其他板块,没有太多的枯燥数据及赘述,也少了些“八卦野史”。当然,每个人的阅读志趣不尽相同。比如我对作家苏青的情感世界、张爱玲国语是怎样炼成的、曾国藩的风流艳事不太感兴趣,然而这些史料就必定对有些人极具价值开篇就说了,我刚开始历史课的扫盲入门,所以如有得罪还望海涵。

  阅读此书的价值在于,通过对一个个篇幅短小精悍的文章消化吸收,不少需要查阅大量史料的结论,已然在短文作者的诠释下一目了然。比方,清政府在内忧外患背景下的新政改革何以失败、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战时食物分配原则、关中回民何以在同治浩劫几被灭族、高跟鞋做为西方文明的指代如何融入封建中国文化、宋朝对各类人等着装均有统一标准、张园昔日的超然地位外国人对中国及至中国人评判何以先扬后抑、宗教与社会组织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卓越影响。这些宝贵知识提炼,对我实在醍醐灌顶震撼

  然而比较可惜的是,书中部分段落错漏似乎未被校对出来。如在第二篇《狂傲之士叶公超的悲剧》中,好似发现了两处疏漏:

  1、P17倒数第四行“续弦”似乎误作“续贤”。

  2、P24第一段:1949年6月2日胡适致电叶公超,请其转告阎锡山坚辞外长,阎锡山只得请叶公超暂代外长一职;而上接前文P23倒数第二行,同年6月12日阎锡山宣布胡适出任外长。按字面理解,时间顺序应该是阎锡山任命胡适后遭拒,无奈之下再改由叶公超暂代外长,这里是不是把日期搞错了?

  欣闻《挖历史》第二辑正在紧锣密鼓的征稿中,在感谢私家主编的同时,也对新书有着更大的好奇期待。历史事件是现象表面,通过对表象深入剖析从而使得本质无所遁形。《挖历史》正在做的,就是抓住表象直达本质背后的线索。我也坚信在将来某一期的《挖历史》上,读者会读到《夹边沟记事》这类现代史文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