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1 05: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的读后感10篇

  《高效能人士时间个人管理法则》是一本由希鲁姆·W·史密斯 (Hyrum W.Smith)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一):生产力金字塔现实模式

  看到这个高大上书名估计许多拖延症患者又要吐个烟圈,什么“高效能人士”这辈子是做不到了,又是写给那些学霸用不可能完成方法登上人生巅峰的书吧,其实还真不是,这本和其他时间管理书写的不同地方是,它的终极目标不是登上人生巅峰,而是——追求内心平静

  尽管在开篇作者花了挺多笔墨去写他创办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的事带着浓浓商业气息,还有为了他后面的理论生搬硬扣的大帽子自然法则”让我险些看不下去,但后面的内容还算是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全书分两大部分:管理时间和管理生活,分别引入两个模型作为核心对策,管理时间的生产力金字塔和管理生活的现实窗口。

  先来看生产力金字塔是什么:

  每日任务

  中极目标

  长远目标

  核心价值观

  一般所谓时间管理就是定目标和优先级,定目标就是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的不断细分,从人生理想一路拆到每小时要完成的任务,而优先级则是根据事件重要程度以及和目标的联系确定先后顺序,而在这里引入了一个“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作为一切行为基石

  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事,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我们常常会分不清“紧迫”和“重要”,把紧迫的事情当作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我们会忙碌于接电话和写邮件之间,在紧张工作节奏中度过一天,我们的工作确实重要,但如果你所在做的事并不是基于你的核心价值观,换言之你并不是在做你喜欢的事情,那这种紧迫究竟重要吗?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却由于不紧迫而受到忽视,这种不紧迫是由于一直存在,比如陪伴家人,比如书柜上的书。

  而如何判断什么是对你真正重要的事,即你的价值观的重要级排序,作者给出了一个极端环境思考方法:跨越I梁,比如在两栋摩天大楼之间架着一根狭窄的I梁,因为某个条件你必须决定是否冒着生命危险走过去,如果走过去可以拿一千万你愿意吗,如果是一个亿呢,如果不走过去你就要失去你的女儿呢,这些假设场景会让你得出结论,家人远比工作重要,你不会为了丢掉一份工作走过I梁,却可以为了拯救家人的性命放手一搏,如果你知道了你的核心价值观是这样的,就会在目标中加上成为一个好的母亲,并同样应用于生活的每一天。

  作者认为很有必要花六七个小时来理清什么是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是广义的,并非单纯谈什么东西更有“价值”,而是试图让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筛选出愿意信奉的“信条”或“准则”作为自我要求的基石,可以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二种美德一样单词节制/安静/有序…”概括,也可以像作者更为具体的“我努力提高智力/我保持身体健康/我是出色丈夫父亲”。

  这些价值观也有它们的优先级,很多事件造成的内心冲突其实可以归为价值观的冲突,我们处理这种冲突的最终结果也就决定了价值观的排序,而判断的标准就是“内心的平静”,如果获得一大笔财富需要欺骗手段,那“成为诚信的人”和“努力赚钱养家”就起了冲突,如果前者比后者更为重要,就会放弃使用欺骗的手段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反之亦然

  而树立一个积极的价值观并非易事,作者将改变阻碍描述为“难以离开安逸区”,即难以摆脱固有模式,这种固有模式会来自于“无形委员会”即身边人的价值观影响特别亲密的和敬重的人),也来自一堵厚“墙”自我逃避刻意忽视,还有“害怕改变”,害怕改变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作者总结到时间管理就是:决心通过理清核心价值观、设定目标、离开安逸区、控制构成你日常生活的事件来达到卓越、获得内心平静。

  第二部分是”生活管理”,其实更像是“情绪管理”,提出的现实模式也与认知心理学如出一辙,乍看似乎很高深莫测,还用到工程化的流程图,但其实很好理解简单说所有行为的源头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满足需求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行为,如果行为对生活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那就要自我检查这种方式,纠正不合理信念

  需求-->信念窗口-->规则(如果...那么...)-->行为类型-->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求在作者看来分为四种:生命需求、情感需求、重要感需求和经历多样化需求,为了满足需求我们的信念窗口会跳出许多词句,比如买买买可以让我拥有更多的物质享受(多样化需求)买买买会让我自我感觉更好(重要感需求)买买买可以让我宣泄了不愉快的情绪(情感需求),这些信念综合起来,再用“如果…那么…”造句,如果我买买买,那么我就会觉得快乐,然后就去买买买了,但结果买买买以后短暂的快乐过后,我并没有觉得快乐反而更加空虚反馈到需求并没有被满足,东西买到了以后就不想用了,觉得无趣没有半点喜悦,如果因此修正了信念窗口的那些信念,就不会脱离物品实用性而为了发泄买买买了,如果并没有意识到信念窗口出了问题,仍坚信买买买能带来好心情塑造新自我,那就会继续买买买,和体会买买买后失落心情循环往复

  人真正的行为实际是伴随复杂心理机制的,而这个简单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试图探索行为背后的因素,这也是作者让我们更好管理生活的重点,作者总结现实模式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勾画出你的生活直观图并理解为什么,二是帮助你在行为之前评估你的信念,其实就是思考需求-思考模式-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从惯性的想要改善的行为中找到原因

  正如之前提到的这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相似,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的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模型:

  1 ------- C1

  A

  2 ------- C2

  前因 信念 后果

  对于同一件事件A,产生B1和B2不同的信念导致C1和C2不同的后果,产生后果的直接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对事件A的看法,如果C1是不良的后果,C2是合理的后果,那就要对B1做矫正,建立新的信念B2。

  相对应于现实模型,我们的需求是没有错的,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基于不良的信念,信念即是认为满足需求的方式,结合上图更能直观理解作者给出改变信念窗口的五条规则:

  1)弄清没有产生梦想的行为类型(C1)

  2)弄清指导行为的可能信念(B1)

  3)基于已知信念预测未来行为(C2)

  4)弄清可以产生更好结果的可选信念(B2)

  5)基于新的信念预测未来行为(C2或更好的C3)

  其实关于信念的问题又是在上半部分提到的价值观的问题,信念之间也会互相冲突,也像价值观一样有优先排序,我们在遭遇各种事后会自然的调整自己的信念窗口,信念也会一直被修正,在整个现实模式中只有行为是显性的,其他都发生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大脑,甚至我们的潜意识,有些则太过自然而成为无意识的程序化处理,我们不必费力的寻找所有行为的源头去过度的解剖自己,而是在遇到“不平静”时可以冷静下来按照这个模式填写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作者最后将生产力金字塔和现实模式合并在一起做了图:

  现实模式 生产力金字塔

  结果-----------------------------------结果

  行为类型-----------------------------每日任务

  规则-----------------------------------中级目标/长远目标

  信念窗口-----------------------------核心价值观

  需求-----------------------------------需求

  这也就是整本书的核心,左边其实是一个不断检验生成合理信念的过程,然后将合理信念梳理成一本个人的法典,叫做“核心价值观”,然后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确定长远目标,接着就犹如所有时间管理书写的一样,将任务不断细化到小的时间单位,不断打勾完成离目标更近。

  而当这一切都非常“和谐”之后,势必会获得“平静”,最后作者点出平静来自于一致性,而最大的平静就来自于绝对真理的一致。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达到那100分,但能让自己生活的更合自己心意,不轻易被他人的价值观绑架,虽然活在身不由己社会里经历各种琐碎的事,仍在对自己有一些小要求,离着自己期待样子一步一步愉快奋斗着,这样就够了吧。

  书的最后还鸡汤了一把,给出了个角色打分的游戏

  ()()()

  ()(你)()

  ()()()

  假设每个外部的小圈代表你的一个角色,比如子女情人学生朋友…在这些小圈里为自己打分,再在中间的大圈给自己打一个综合分数,最后要你意识到的是,每个人的综合分数都是10分,只有中间做到了10分,在每个角色里才可能达到10分。

  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是外部分数打完后,根据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加权合出个平均数才是当中的综合评分,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碗浓浓的满怀爱意的鸡汤,那就喝了吧,我们每个人都是10分,恩,10分!

  最后再忍不住吐槽一下全书最搞笑的“我”留言方式,作者用于试图改变他人行为的方法,步骤如下

  1)告诉他人,“我有一个问题”

  2)从你的角度描述问题

  3)告诉他人你的感受

  4)让现实的情形帮助产生改变

  4.1)在知道彼此感受到前提下,如果你继续这种行为,这会让彼此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4.2)你想让我们的关系更好还是更糟

  作者的结论是,他人会因为意识到不改关系会变糟而愿意尝试改变,我感觉这就是一出苦肉计,如果直接让别人改就太高姿态强权利,别人肯定高兴抵触,所以就一开始跪了,流下两行清泪,你这样我好难过好难过的,如果你不这样我就不会这样了,你说你舍不舍得我难过。瞬间把一个理性层面的事情升华到了感性层面,但启示还是有的,人有时候沟通,还是要拉下脸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端着冷冰冰的处理问题。

  好吧,反正所有都是希望更好生活

  eace in mind.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一本书

  通俗易懂+1见解独到+1实用性强+1正能量+1言简意赅+1 重点突出+1排版清晰+1大师之作+1,总分8分,不错的一本书,值得读第二遍。

  我看完中文版后想去买英文版,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本1995年的老书了,但是观念一点不过时,很有启发性,作者也是大牛,很多人熟悉的21天习惯养成法则的发明人也是他。对比最近读的国内一些所谓成功书籍什么的,对比之下愈发感觉这类良心书籍的可贵好书育人,垃圾书坑钱坑时间。

  不发牢骚了,对于这类书,原则是now or never,束之高阁不如不读,关键在应用。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三):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应受到不太重要的事支配

  本书主要围绕两个东西来讲:

  1. 如何管理时间?

  2. 如何管理生活?

  首先,讲讲如何管理时间。

  在很多其他的书或者培训中,时间管理这件事被仅仅局限在做事效率上面,可是很少思考”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机械地将要做的事情排序,可是本书更着重讨论的是”如何帮你确定你想做的事情”(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同时,作者认为:时间的本质是事件地有序发生,所以,控制时间意味着控制生活中的事件。

  如何控制事件呢?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的事件无非两种:可以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对于不能控制的事件,比如:生老病死彩票……最实际的应对方式就是:接受并顺应它。

  同时,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是完全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起床时间,吃什么……对于这些,我们能完全控制的事情,当我们控制住以后,会得到内心平静。

  但是很多时候不是这样,我们往往会认为自己能控制我们实际上并不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抱怨天气,试图控制支配配偶或者孩子;相反,我们认为我们并不能控制我们本可以控制的事情,比如很多人赖床不起导致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

  所以,如果想控制生活中的事件,应该思考的问题是:

  1. 你生活中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2. 在这些当务之急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当你明确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之后,你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做出选择了。

  可是,又有新的问题来了,我们常常在了解到这些以后,还是没有管理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拖延,干扰,诸如“我以后有时间再做”这样的借口,所以,作者分析了一些“时间强盗”,这些“时间强盗”偷偷地把我们的时间夺去了,导致我们无法完成我们本应该要做的事情。

  “时间强盗”有两类,一类源于环境,一类源于我们自身。作者举了很多,在这里我只说两个常见的“时间强盗”:

  1. 拖延

  2. 干扰

  对于拖延的人来说,很多事情在提出来要做的那一刻开始,优先级就慢慢地降低了,到最后可能就不了了之,对于这样的情况,作者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

  1. 设置事情的最后期限。

  2. 先做不愉快的事情。

  3. 将每次任务游戏化

  4. 在完成任务的每个阶段设置奖励

  对于干扰,其实也分三类:

  1. 不必要的干扰:我们应该尽快结束。

  2. 必要的干扰: 我们应该立刻处理。

  3. 对于不合时宜的干扰:我们应该把它划分到合适的时间在处理

  此外,还有很多“时间强盗”,比如:工作内容模糊,工作量大,不必要的会议……作者都一一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时间强盗“同时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件事会占用那件事的时间?

  所以,你需要明白紧迫任务和重要任务之间的巨大不同,有些任务永远不会紧急,但是及其重要。所以你应该弄清楚至关重要的活动并赋予紧迫感,在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弄清至关重要的活动:本质就是要先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 赋予紧迫感: 让符合自己核心价值观的事情优先完成。

  那么,

  如何确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呢?

  核心价值观说白了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最重视的是什么? 有的人看重钱,有的人看重生命,有的人看重孩子,有的人不愿意为钱做事……这些都可能是你的价值观之一,这些事情都有一个共性:当这件事让他们感觉到重要的时候,他们会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那些一直重要的活动也会突然变得既重要又紧迫。行动也会发生变化。一旦确立好核心价值观以后,就设定符合核心价值观的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同时细化到日常活动,当日常生活反映你的价值观的时候,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但是往往一些核心的价值观会有冲突的时候,此时,就需要为核心价值观进行优先排序

  例如, 我有“ 我维持身体强壮和健康”这个价值观,或者“我是出色的丈夫和父亲”这个价值观。我计划一周打一次网球,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通常这不是什么 问题。我两者都可以做。但如果我特别繁忙, 不能兼顾到,怎么办?

  确立好核心价值观和优先级以后,你还需要根据核心价值观设置明确可行的目标。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目标是好的目标?

  一个好的目标至少应该是:

  具体的

  可衡量的

  行动导向的

  符合实际的

  适时的。

  如果想实现一个目标,你还必须走出舒适区,因为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阻碍,比如:

  我们可能会有来自于朋友,家人或者敬重的人的价值观影

  同时,我们在一个模式里面呆的越久,就容易隐藏我们真正的价值观或者目标

  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失败后别人看我们的眼光。

  而且我们往往会推迟目标的实现,比如,我们会说:“某一天,我有时间了,我要......”,实际上,你不会实现那个愿望。你会一直后悔,除非你决定做一些关于它的事。其实这个和回溯法

  估计软件项目的时间类似:

  如果在十一就要交付整个软件, 那么九月一号就要完成基本测试

  如果九月一号要完成基本测试, 那么八月一号就要代码完成 (Code Complete)

  如果八月一号要代码完成, 那么我们要有16 周的开发任务, 那意味着我们四月一号就要开始, 而且四月一号要有第一批设计规格说明书 (spec)

  我倒! 今天已经四月七号了! 你还在看博客!

  所以,每天花10-15分钟规划一下一天的任务,同时,根据你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把时间和能量集中在日常活动中。你就可以得到内心的平静。

  以上为时间管理的相关内容,

  如何管理生活?

  作者首先提出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需求,信念窗口,规则,行为类型和结果。

  简单描述这种模式就是:

  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且需求会变化,我们通过这些需求和外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我们相信的东西(信念窗口),在后面的生活中,我们根据这些我们相信的东西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指南指导我们做事会导致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我们通过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我们所相信的东西(信念窗口)。

  可是有很多我们相信的东西,我们却往往不去做,比如: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减肥以保持形体,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肥胖和一些疾病的关系,那么我们为什么很多人还不改变自己的暴饮暴食的行为呢? 原因在于:在潜意识中,他们会认为这些疾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概率很小。如果我们能清除内心深处不正确的信念,那么我们的行为将会和正确的信念保持一致。

  改变的动机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是为了追寻别人的认可,最后迫使自己违背了自己所设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的社会氛围和集体的意志也会影响我们的信念。可是这些都无法让人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获得内心平静的唯一途径是发自内心地设定价值观和目标。不去妥协,而是勤奋地追寻,这不易但不是不可能。

  最后,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文中最后讲了一个例子,正好和之前看的一个演讲的观点不谋而合:把压力当作朋友:

  引用这个演讲中我觉得最有力量的一句话,面对压力,

  You’re going to think to yourself, This is my body helping me rise to this challenge!(这是我的身体在帮助我准备迎接挑战!)

  这个演讲来自于《自控力》的美女作者Kelly McGonigal, Ph.D

  附:

  如何跟压力做朋友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四):2016002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

  上完时间管理课结合趁早本再来看这本书觉得很实用。比较特别是它不是单纯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工具,而是建立在核心价值观之上的方法。其实和PET一样,任何好的工具都不可能止于术,也只有了解了道才能将它用得更好。下面是框架笔记,留存并分享。

  目录

  第一部分 管理时间

  第一条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第二条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第三条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时,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第四条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第五条规划每日工作——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第二部分 管理生活

  第六条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第七条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第八条重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第九条以个人价值观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第十条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越多,收获越大。

  第一部分时间管理

  获得内心平静的秘密,藏于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核心价值观对我们来说最重要,并且体现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换言之,除非我们能设法实现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否则再好的时间管理也毫无意义。

  一、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时间不会独立于事件顺序,我们通过事件来测量时间。

  时间的本质是事件。时间是完成的事紧接着另一件完成的事。

  要学会控制事件。

  重要的不是这些我们生活中不能控制的事件,而是我们如何回应。通常最实际的回答是适应、接受它、顺应它。那些我们不能控制的事件反抗是毫无意义的唯一的选择是永久的接受。

  时间失控——我不能控制我生活的事件,我做的事别人认为我应该做的事。当能控制事件时——自信、高兴、振奋、强大甚至惊喜——内心平静——生活中的安静、平衡、和谐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内心平静,手段是事件控制。

  如果有足够大的需求能够控制通畅不能控制的事情。

  生产力三元方程——自尊、事件控制力、生产力

  两种时间谬论:

  第一种将来我们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时间

  第二种无论怎样我们可以节约时间

  当你告诉别人你没有时间这不是事实,只是你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重要的事情往往会被次要的事情排挤。

  金钱管理和时间管理事相似的——是由所消费的事件堆砌而成。对事件的回应很重要。

  时间是否有效的使用,最重要的方法不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时间对所选择事件的分配。金钱的使用效率也是一样的。时间和金钱要做好规划以及纪录才能更好的提高时间和金钱的使用效率。

  时间强盗

  1.外因:

  干扰、改变优先级、等待答复……工作内容模糊、不必要的会议、工作量大、缺乏交流、设备问题、无组织领导、繁文缛节、事务优先冲突、公司士气低、未训练的员工、同事对你的需求、缺少授权、各办公室交流、他人之错、重订最后期限、会议

  2.内因:

  拖沓、缺乏计划……事必躬亲、态度差、个人无秩序、缺乏注意力、不会聆听、犹豫不决、社交、疲劳、自律能力差、不及时完成任务、文件排序、户外活动、杂乱的工作场所、个人目标不明确、完美主义、全神贯注、过多尝试。

  干扰分为三类:

  1.不必要的打扰。突然到访、意外电话等。错误的认为你需要的信息或者是对某事有责任。避免这种干扰要尽快结束。

  2.必要的干扰。你关心和需要的信息或者确实是有责任。要及时处理除非时间不合适。

  3.不合时宜的干扰。规划时间处理。

  判断干扰的类型的有效工具是开门见山的问题。

  并不是干扰都是不好的,有时干扰比你正在做的事还重要。

  拖沓

  原因是某项特定重任让人不愉快。高效、成功、健康需要我们离开安逸区。不愉快的任务,我们通常都会推迟。但是如果我嗯推迟他们,让事件控制我们,我们的效率会降低,自尊心也会降低。

  克服拖沓的建议:

  1、设立最后期限。这会带来本没有的紧迫感

  2、先做最不愉快的事。这样会期待更舒适的任务并每日获得成就感。

  3、将任务游戏化

  4、设立奖励

  拖沓的另一个原因是不能胜任

  解决方法:世界上没有什么难事,只要我们将其细化。

  服拖沓最佳方法是对拖沓之事产生紧迫感。

  改变优先级

  工作优先级是一种喜欢,当优先级背改变时。人会非常不适应、工作效率会降低。(尽量降低对员工工作优先级的干扰)

  缺乏计划会成为时间强盗

  作为老板要培训哪些你觉得需要培训的员工。

  当大量的需求来自同事和员工时,需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要求不合时宜。

  确保自己或者员工要有完成任务的所有授权。

  避免办公时间闲聊

  偶尔的错误强于犹豫不决

  疲劳会使效率降低

  让重要的事情变得紧迫

  二、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跨越I梁

  国贸大厦上的I梁,哪些事情值得为此你穿越I梁?借此问题,判断价值观。I梁可以帮助人们清理脑中的杂念,关注真正最重要的。

  找出紧迫感

  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价值观重要时,会突然增强紧迫感。

  发现核心价值观,并规划日常活动,才能让内心平静。

  个人宪法

  宪法是人民的价值观和优先权

  工作宪法?

  梳理个人工作宪法,更有利于达成工作成果。

  三、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时,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通过核心价值观指导日常活动

  当日常活动发生冲突时,通过核心价值观判断选择事件的优先级。

  1、每日任务

  2、短期目标

  3、长期目标

  4、核心价值观

  越后越重要,前面的目标和工作要对后面的负责。

  四、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设立详细的、可测量的、现实的目标是核心价值观和日常活动之间重要的桥梁。

  远离安逸区。离开精神的安逸区比物理的安逸区更难。

  实现目标意味着做一些新的事情,离开我们熟悉的舒适的安逸区,探索新的边缘。

  不愿离开安逸区可能是多数人不愿设立目标的原因。

  要想实现目标必须离开舒适区,物理上的和精神上的。

  离开安逸区的障碍 。

  1、无形委员会。决定会受周围亲密的人影响。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活而不是依赖别人的价值观。

  2、墙。在特定的模式里呆的越久,越容易隐藏我们真正的价值观和目标。

  3、害怕改变。宁愿错误也不愿去改变

  关注目标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坚定的灵魂。

  五、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排序每日任务清单

  1、列出每日任务清单

  2、根据价值观分级。A——必须要完成,B——应该完成,C——可以完成

  3、跟任务标准顺序。A1 A2 B1 B2 等

  高效地使用计划工具

  1.随身携带日程规划

  2.使用一个日历

  3.每天计划

  4.使用好的参照系

  第二部分 管理生活

  六.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需求-信念窗口-规则-行为类型-结果

  需求转盘(生命需求,情感需求,重要感需求,多样性需求)是第一要素,因为一切始于我们的基本需求。然而,我们满足需求的方向来自我的信念,信念可以反映我们的价值观,对于你的每一个信念,你都会无意识地建立规则来控制你得核心价值观,规则会决定行为,行为会导致结果,了解一个人的信念可以分析出他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结果了解人的信念

  七.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合,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改变信念的5条规则:

  1、弄清没有产生理想结果的行为类型

  2、弄清指导行为的可能信念

  3、基于已知信念预测未来行为

  4、弄清可以产生更好结果的可选信念

  5、基于新的信念预测未来结果

  “我”留言(PET中的我信息?)

  1.告诉他人,“我有一个问题。

  2.从你的角度描述问题。

  3.告诉他人你的感受。

  4.让现实的情形帮助产生改变。

  八、重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九、以个人价值观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两个问题:

  我想要的是什么?

  过去是什么在我的生活中起作用?

  动机的三个层次:

  三种情感激励我们多数的行为:害怕、责任、爱

  三种情感的激励由低级到高级

  由害怕驱动的行为也会完成任务,但是感受会很不好。被控制,恐惧感等。

  责任是比害怕更有效的激励方式,荣誉感、义务等驱动。完成回有成就感。也许不爱自己的工作但会竭尽全力。

  最高的级别是爱。是在为自己工作。

  面对压力有的人乎冷反应,有的人会激烈反应。

  冷反应的人出现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会更低。

  十、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越多,收获越大

  分享财富是精神富有的表现

  教学的目:知识分享、改变生活

  总结

  现实模式与生产力金字塔之间的对应关系

  需求-信念窗口-规则-行为-结果

  需求-核心价值观-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每日任务-结果

  内心的平静来自于让特定的事之间相互一致

  日常任务与核心价值观一致

  行为与需求一致

  信念与现实一致

  信念同真理法则一致时,我们就会真正体验内心平静

  价值观、日常任务、行为与道德真理一致后,我们将会体验到最大的内心平静。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五):时间的管理

  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与时间的纠结和迷茫中度过,不知道是我们控制了时间,还是时间控制了我们。也在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控制了时间,但是却忘记了控制时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久而久之我们便成了时间的奴隶,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思想和意识中,从而忘却了本身所存在的意义。

  近来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这本书,在学习到如何管理时间和提高本身效率的同时;也找到了控制时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控制好自己的时间不一定会让自己变得如何强大,但是却能让生活过的更好。控制时间最终追寻的是生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并不是为了快节奏的生活。书中的十大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是实现内心平静和生活自控的一种途径;通过“21天计划”实现自我的突破,获得生活的幸福满足感。

  掌握生活的大小事,这种事必躬亲的做法,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件浪费精力和时间,却没有太多收获的事情。之所以我们会有这种看法,还是因为我们只会看到将要发生或要做的事件本身,而没有对事件学会控制。学会控制时间不是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而是在完成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的同时,这件事情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花费时间的因素有很多,这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看花费掉的时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时间不会像金钱一样,你不花费就可以保存住;它是过一秒少一秒,过一刻少一刻的。如何在它流逝的过程中,发挥它的价值,才是管理时间和控制时间的真正意义。计划是一种思考时间的方式,也是支配时间的一种方法。有了清晰的计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会变得非常明了,把没必要花费的时间都拿出来用在合适的事情上,自然就实现了时间的高效运用。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生命管理,如果我们总是追着时间走,自然会产生“时间灾荒”和“个人管理危机”,又怎么会有机会去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也就不会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六):时间管理六个规则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时间管理和个人管理的规则,感觉对很多人应该都有用。

  对于时间的管理上的六个规则:

  规则一要掌握生活的大小事,走出一些误区,比如“我没有时间做某事”、“将来的我比现在更有时间”等,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对我们不能控制的事情要适应,适当的时候做出改变。

  规则二,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的确定关系到目标的确立和日常生活事件的优先顺序,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自己所关心的重要的事,对指导个人行为至关重要。

  规则三,排定优先顺序,核心价值确定后,还应根据自身的想法或需求,排出优先顺序,当日常事件冲突时,可以决定办理的顺序。核心价值、长期目标、中期目标、每日活动之间存在金字塔的顺序关系,核心价值是金字塔的基础,每日活动处于顶端,以至于我们的目光和精力基本都集中在每日的事物上,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核心价值上,目标和每日活动都应该为核心价值服务。

  规则四,设定明确的目标,确定了核心价值,明确了自己努力的动力,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改变首先要离开心里的安逸区,确定目标,目标确定要合理、实际、可衡量等等,不要确定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和不好衡量的目标,确定好目标可以更好的规划我们的日常事务了。

  规则五,规划每日工作,有了目标,每日工作的前应该话10~15分钟进行计划,每月总结,并且关注我们的长期目标,有空可以将书中的每日计划表和每月总结表制定出来,以后参照。

  规则六到十主要是管理生活,有了前面时间管理的基础,后面的内容更像劝说人们做出改变和适时的修正行为。

  后续的工作,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制定详细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每日机会应包括时间。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七):获得内心的平静

  2018-3 4/23 - 4/29

  1. 时间和生活管理的目标是获得内心的平静

  2. 正确的信念引导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当结果与行为一致时,获得内心的平静

  3. 时间管理的五个原则

  (1)掌握生活大小事

  (2)确立核心价值

  (3)排定优先顺序

  (4)设立明确可行的目标

  (5)规划每日生活

  4. 生活管理的五个准则

  (1)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

  (2)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

  (3)重开信仰之窗

  (4)以个人价值为依据

  (5)在奉献中成就自我

  5. 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6. 即使目标实现,也不过是片刻的愉悦

  7. 生命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才要去创造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八):《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 管理时间

  第一条: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第二条:确定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第三条: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时,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第四条: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第五条:规划每日生活——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第二部分 管理生活

  第六条: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

  第七条: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第八条:重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第九条:以个人价值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第十条: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获愈大。

  确定你想做的而不是机械地将你所做的事排序,除非你所做的事基于你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你不会做到内心平静。

  我们能控制什么事?关注事件控制会带来与众不同的影响。

  你可以影响别人的行为,但不可能控制他们。

  生产力三元方程

  1,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定义我们内心的核心价值观)

  2,在这些当务之急,你最重视的是什么?(关于顺序,因为一些优先事件明显重于别的。)

  我们会怎样去做这些事?我们如何控制最紧要的事?

  “时间强盗”最普遍的五项是:

  1,干扰。

  2,拖沓。

  3,改变优先级。

  4,缺乏计划。

  5,等待答复。

  我们为什么要拖沓,为什么要让至关重要的事排在无关紧要的事之后?可能最普遍的原因是某项特定的重任让人不愉快。

  高效、成功、健康通常需要我们离开“安逸区”。对于不愉快的任务,我们通常会推迟。但是,如果我们推迟它们,让事件控制我们,我们的效率会降低,从而自尊心也降低。避免这种降低趋势的唯一途径是控制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即便它们有些令人不愉快。

  以下是一些克服拖沓的建议:

  设立最后期限,这会带来本没有的紧迫感。

  先做最不愉快的事,这样做你便会期待更舒适的任务并每日获得成就感。

  将任务游戏化,有效地将无味的任务变得有趣。

  设立奖励,刺激你快速完成任务。

  克服拖沓的最佳方法是对拖沓之事产生紧迫感。

  如果任务至关重要,需要不计代价地打破常规去得到所需答案。

  1,主动给你期望的人打电话,并且解释你的当务之急和问题。向你能寻求帮助的人或地方求助。

  2,遵循最重要的,在每个关键点强调需求和渴望的结果。思考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处境。

  3,如果涉及超过你自身管理水平的事,向你的经理寻求帮助。优先解决这个问题直到问题被解决或者你陷入无法避免的困境。

  4,当可以得到答复、信息时,确保人们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你。

  维持平衡的关键在于根据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列出每日任务清单。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价值观和日常活动之间的一致性。

  这个项目长远的重点是什么?

  什么时候由谁必须完成任务?

  我能给谁授权什么?

  这个项目比其他的重要吗?

  如果我来完成任务会是什么结果?

  我有计划时间给我自己和家庭吗?

  这些任务违背我的价值观吗?

  明智的目标应该是:

  具体的

  可衡量的

  行动导向的

  实际的

  适时的

  当你知道你可以忘记一些事的时候,你会有平静感。

  使用计划工具有6条简单的原则:

  1,随身携带你的日程规划

  2,使用一个日历

  3,每天计划

  4,使用好的参照系

  5,使用主要的任务清单

  日程规划不仅是帮助你计划每一天的工具。他是一本书,有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索引,以便你能轻松的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不管你使用什么工具,都需要全面的设计来避免杂乱,它需要包含所有跟你的任务和其他事件有关的信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九):避免瞎忙的时间管理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管理时间,有5个法则。后面是管理生活,也有5个法则。前面5个法则感觉是精华所在,方法论;后面5个法则有点牵强,目前看不进去就不写了。

  第一个法则讲控制时间来控制事件,掌控生活。管理时间,时间是有限宝贵的资源,通过合理利用、分配时间来掌握我们的生活。文中把影响时间的要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种。对于自己来讲,最常见的外因是干扰、等待答复、缺少授权 、工作内容模糊、缺乏交流等;最常见的外因是事必躬亲、拖沓、不会聆听、犹豫不决、追求完美、目标不明确等。

  第2个讲确定核心价值。核心价值通常都是不紧迫的,不注意他们不会一时不愉快,但长期下来却后悔莫及。文中列举了主要常见的核心价值,如家庭、伴侣、个人成长、健康、成就感等等。把核心价值找出来,时刻关注。

  第3个法则是排定核心价值的优先秩序,作为日常行为冲突时做出选择的准则。简单点说,做好核心价值观排序,内心即形成原则,在冲突来临是可以更好的避免犹豫,做出符合你优先价值观的选择。

  第4个法则是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每日行动。长期目标代表你想实现什么,中期目标和每日行动代表如何去做。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的,可衡量,行动导向,实际和适时的 。文中列出了8个方面的核心价值观,针对这些价值观进行具体、可衡量的评估,从而帮助读者列出自己的目标。同时,文中也阐述设定目标意味着要突破安逸区,特别是内在的安逸区。在这里列举了3个离开内在安逸区的障碍,一是大众价值观,别人的价值观;二是自己树立的墙,不行,不能做,做不了等等,不敢突破限制;再是害怕改变,害怕失败,不敢尝试。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突破安逸区,更多是物理的和外在的安逸区,比如离开自己舒服的窝去运动,远离手机去看书等等。

  第5个法则是规划每日工作,分为了6个步骤,(1)找个安静的地方和时间,通常在早上家里; (2)回顾下长期目标;(3)计算下当日时间,考虑干扰,时间量控制在剩余时间的50%左右;(4)设定具体的任务;(5)预知阻碍,针对阻碍做些应对方案;(6)优先排序每日任务。其中对第6点做了详细阐述。(1)列出今天想做的所有事情,(2)每项任务赋予ABC价值观,即至关重要的事情赋予A,今天必须完成;重要的事情赋予B,做完A类做B类,琐事标注为C类。(3)给任务排序(A1、A2、A3)

  总结出来,管理时间的方法是:审视自己的核心价值,树立长期目标,指导中期目标并细化为每日明确的任务,通过规划每日工作,完成任务。期间需要突破内在和外在的安逸区,需要化行动为习惯,需要克服消耗时间的障碍,以及有个良好的计划制定工具。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和个人管理法则》读后感(十):高效会议法则

  如何开会才能高效且节省时间呢? 先说句题外话,此时此刻我hin高兴 开会—探讨,共创,集思广益,彼此交换自己的苹果,是解决问题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然而研究发现,至少50%的会议时间都是无效的。做事有章法,保证会议高效省时,可以看看下面。 一、会议议程:只讨论明确的问题 一棵数长大了就会有很多分枝,开会同样,我们经常因为一个明确的事情或者问题来开会,这值得肯定。然后有时候又不能避免的是,开会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好像多了很多的支点,这些支点如果没有人及时掌控,那么这个会议就会无节制的进行下去。这个时候要做的是时刻提醒,本次会议的关键点与明晰会议初衷,除此之外,还有下面一点很重要 二、会议主持:严格把控时间与纠偏 这个主持要做的是前期规则的共识,中间流程的把控,当然只要不偏题太远就不需要太严格,适当的发散有助于创新的出现。鼓励参与者发言,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是合格主持需要修炼的技能,在此不多讲。 三、会议目的:得到具体可执行方案,以及确定方案负责人 这不需要多讲,没有结果的会议就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 四、会议时间:必须在时间截止前达成上面的会议目的 参加过武汉AACTP的人都知道,会议专门设了一个“时间官”,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全程把控时间,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有严格把控,到时间就给你敲铃,所有的会议开始之前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流程,一场会议下来,你会惊人的发现,每个阶段的时间跟流程安排上几乎完全相似。当然了,这并不是让我们来照搬,只是在这个时常困扰我们会议的关键因素上,给了很好的一些启发和借鉴,因为当你知道属于你的时间有多少,你才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语言与内容,这间接的是一种表达与沟通的锻炼。 五、与会人员:只邀请必须参加的人员 有没有遇到过一种情况?参会的人跟隔壁老王一样,你在上面口若悬河,他在底下狂刷微博。什么原因呢?手机原因,见下条;会议内容是否与惨呼人员有关系,如果和他没有关系,你就是在犯罪,别人坐在那儿刷微博微信算是给你面子的。 六、禁止带手机。避免多重任务 当你在外面开会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开会错过一个电话丢一个客户,或者损失一个大单?当你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的时候,再听往下看,当你的客户给你打电话,你没接或者得知你在开会是什么感受吗?再试着想一想。 对于客户来讲,你不是一个挥之则来的人,记住,你的客户很重要,但是你是一个有格调的人。 对于自己来讲,禁止带手机,专注当前工作,才能高效有序。 当做到以上这些,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嗯,我也需要完善毕竟,时间是自己的,也是有限的,为什么不把时间用在高效的事情上面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