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逃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逃离》读后感10篇

2018-07-23 05: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逃离》读后感10篇

  《逃离》是一本由(加拿大)艾丽丝·门罗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逃离》读后感(一):生活,你有何处可逃。

  这个故事没有长篇小说里跨越浩瀚的时代纪录,也没有其他诺奖作家作品里,对政治社会问题独到见解,甚至连主人公都是平凡无奇,跟我们生活里的邻居妇女过着一样拮据平庸,甚至尴尬家庭婚姻生活。

  而门罗的小说之所以好,恰恰是好在寥寥数笔之下的人物,看似平凡无奇,但却经历的我们平凡人生活里的矛盾冲突。故事的冲突,并没有像传统小说一样,通过情节的推动和景物描写表现,相反,门罗的矛盾表现的非常隐忍,不显山露水。在小说中,女主一直控诉的男友拿着老太衣服来跟老太对峙的那个夜里,其实是读者期待已久的矛盾对立,甚至会引发冲突的一个场面,然而,门罗却偏偏不把冲突写出来,门罗把对话处理的非常晦涩,甚至用那只突然回归山羊来打乱随时会爆发争吵的紧张节奏

  换句话来说,所有的矛盾,所有的对立,其实都在读者心中默默进行着。这种说出来矫情,不说出来又郁闷的矛盾其实跟我们生活里所经历的故事都如出一辙,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平凡到不行,没有玛丽苏的遗产之争,也没有纸牌屋的权利之斗,其实多半都是一些屁大点事的鸡毛蒜皮罢了。

  然而,从小事儿里也能对人性抽丝剥茧,见微知著,却是作者门罗的独到之处。她不需要动笔描写如同战争部落文明冲突这些宏大的叙事。相反,对于日常女性细微点缀,却十足表现了西方文明下隐忍和压抑的人性,无论是卡拉还是其他的女性。

  回到逃离这篇短篇小说之中,女主卡拉两次逃离自己的原有人生轨迹,第一次逃离枯燥中产阶级父母,第二次逃离生活潦倒经营不善的男友。可是第二次逃离却不成功,卡拉在逃离的半路上突然泣不成声选择打道回府。这两次逃离与人一生因缘际会多么的相似拥有青春少年多是挥霍无度,任性而为,对于生活的沉闷,我们往往做出意料之外的选择,或者我们仍有勇气迈步逃离既定的轨道。步入暮年之后,面对社会规范强大的向心力,有几个人勇气年轻一样选择说走就走的“逃离”呢?大多数只是像卡拉一样默默吞下不如意苦水,用阿q一样狗屁不同逻辑安慰自己,仅仅为了活着而已。

  看罢小说,感慨万千,其实生活里无数的“逃离”,这个逃离也许不用像奈保儿里的河湾主人公一样逃离向往的欧洲,又逃离故土非洲。这些逃离,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逃离像是杀戮一样碾过我们的心灵

  面对这些杀戮,门罗说:我们无处可逃。

  《逃离》读后感(二):每周一书 Week 3 Jan 20-24

  去拜访两年不见的朋友收获便是这本“逃离”。门罗刚得诺奖时,下载了很多原版,却一页未翻,对于英文,多少还是畏惧,需要下下决心才能个头

  而这本,很容易就翻开了。一是因为译者大师级李文俊,二是数峰上的宣传语:逃离,不是因为渴望,只是因为厌倦;逃离,不过是短暂梦幻。很对胃口

  第一篇是同名短篇,难读得让人吃惊翻译文字差得让人难以置信,真是怀疑这是大师的译笔还是随便找某个学生然后贯了大师的名。都在黑李继宏,不管怎样,“追风筝的人”起码是流畅甚至优美译文。“逃离”的前三分之二真得耐着性子读,一边读一边还在怀疑读的真是中文吗?情节也很缓慢,很多的细节,直到克拉克夜里来找西尔维亚,小羊弗洛拉出现时才有了个小高潮;卡拉收到西尔维亚的信,经常走出去看小羊的骸骨,我才终于觉得这还是个颇有意味的故事。

  第二篇“机缘”里,朱丽叶对希腊语的一段感悟,真应该常常念给我自己听:

  事情总是这样的。你把某件东西搁开了一阵子,有时候你到壁柜里去找别的什么东西然后你记起来了,于是你想道,快要用得上了。于是它就成了就在那里、就在壁柜里的一样东西,别的东西挤进来堆在它的前面、上面,最后你根本都不去想它了。 这东西是你的光辉宝藏。你却不去想它。一时之间你都不会认识到这是你的损失,如今,它已成为你几乎记不起来的东西了。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即使你并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即使你每天都靠它维持生活,那又怎样呢?很少人,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拥有宝藏,如果你真的拥有,那你就千万不要松手。你必须别人自己路遇拦劫,从自己身边把它丢了。

  又读了一篇以朱丽叶为主角的“匆匆”,果断放弃,门罗不是我的菜。

  《逃离》读后感(三):生活就是要不断逃离

  艾丽丝•门罗,新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为这个,我才开始认知她。其实她很早之前,在加拿大,就已经是很出名的女性作家,因为本身就是女性的关系,所以她的作品,大多是从女性的视角细腻的描写事情的全部。

  《逃离》是我看她的第一本小说,本以为是长篇小说,拿到手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短篇小说文集。一共是短短的8篇,其中3篇是有关联的,其余的均是单独的小故事。可以看出艾丽丝•门罗很擅长从女性的角度来阐述事情。都是很乡村的小故事,但故事背后,总有那么点发人深省的东西。

  印象最深的要数短篇《播弄》,一个令人啼笑皆非误会造化女主人公另一种不一样既定的人生。我喜欢故事用莎翁的剧作作为一个铺垫,让人觉得现实和莎翁的故事,或许也带着那么一丝不咸不淡的联系,用自己的气息感受剧中人物的感觉,这篇最让我唏嘘不已。感叹剧中的人物的命运,仅仅是由于一个误会而改变了,天翻地覆,让你感觉,造化弄人。真的是命运的播弄,让你有如此的感慨

  同为女性,对于剧中不同场景的不同结果。要说生命,太大处了,说生活,或许更贴切一些。生活化就是这本书的最大特色,让你分分钟感觉,自己好像就可以生活在这本书的环境中,自己都可以体会短篇小说的处境心理亲切是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或许其中主人公遇到的事情,你的生活中也可以遇到。

  生活就是要不断逃离,逃离你熟知的环境,逃离的熟悉的生活,跳脱到另一种生活中去。逃离后的感觉千万种不同,有人是恐惧,有人是新鲜,有人是解脱。。。你怎么对待你的生活,生活也就是怎样对待你。勇敢尝试,勇敢去生活。

  《逃离》读后感(四):无声的隐痛

  这本书的故事线与其说是情节构成的,倒不如说是情感构成的。情感柔软不可捉摸,连成的线也就如平滑的曲线。这条线穿越不同的时间轴,绕成一个圆,看似又回到了原点,然而主人公的内心已经历许多磨难变化了。 六个故事中我比较喜欢逃离、侵犯、播弄,当然,并不是我认为其他的故事就不好,只是还没有深入感触罢了。 所有的故事都贴近女性的心理站在女性的视角,门罗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从不用宏大的事件华丽的转折,往往是旁敲侧击地暗示她们的悲剧命运:在经历时间的洗礼之后,重逢,通过对话。 第一个故事 逃离:错误的选择,挣脱不得的锁链,屈服的女人。 卡拉曾经不顾父母反对的私奔,没有像普遍的影艺作品那样,有所谓的浪漫作为支持可以无视物质的现实和情感的枯竭。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不仅仅是“躺的冻地板硬邦邦”,也没有什么“吉普塞情郎”,有的只是憋屈与平淡的生活。从贾米森太太来信中我们看到,连些许的精神依靠也被丈夫无情地破灭。然而这时的卡拉已完全依赖了、几近麻木了,逃离现状只成为一个她努力掩埋的诱惑。 第四个故事 侵犯:心理早熟的女孩伪装秘密往事。 当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劳莲平静的生活,用种种话语暗示,种种迹象表明她并非父母亲生,这对一个本性孤僻的女孩是怎样的打击啊,起初我感到的只是对德尔芬的愤怒。再往后,一个孤苦母亲想寻回自己孩子的心难道有错吗,可是当初她又怎么能随便生下和抛弃呢? 按照收养那个孩子的家庭哈里和艾琳的解释,德尔芬的亲骨肉早就死了,这自然悲伤,但还没有触及更深入的层面。我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里边可能另有隐情:哈里和艾琳在伪装。快结束时有一段话看得我心惊――“ ‘可我们在乎,’哈里说,声音一点点在升高,‘她是我们的’ 。” “.....她的,我们的 ”

  难道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劳莲仅仅是一个可以夺走的物品,仅仅是属于谁谁谁的财产,又怎么能知道这不是哈里艾琳夫妇为得到“财产”而撒下的谎言。 不过这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而已,作者写的朦朦胧胧,并未点明。每个故事都有这么些悬念在里头,平静之下暗藏波澜,这也是艾丽丝门罗的高明之处了。 第五个故事 播弄:两次巧合告诉若冰命运的机缘性和前途未知性,有时差分毫两人便会错过。这一篇更富戏剧性也更加容易理解,也没有其他故事那么隐秘哀伤,像是际遇错失遗憾。 第六个故事 法力:其实情节在现在看来不算新颖,被利欲熏心男人骗了的纯真女孩,男子利用完她的技能之后又将她抛弃。前后分别以第一人称日记)和第三人称,且没有直接站在这个受骗的女孩的角度,而是通过一个旁观者(女孩的朋友南希)来叙述。 在南希开头的日记中,完全是孩子般的轻松活泼气氛,而多年之后她已成为一个历经沧桑老人,她亲眼目睹的这一切:奥利的谎言、伪善、财迷心窍,虽未直接作用于她的身上,但给她内心带来的创伤不得而知的。南希还能回归从前的心态么,她真的能彻底的走出那个即将崩溃的地方,而那些崩溃了的往事真的能化作轻尘么? 艾丽丝门罗细致眼光散漫的叙述弱化了戏剧性,又总留一个不那么明朗结局,这个结局往往也不是好的,而是主人公心头一丝隐隐的痛楚,挠得她们浮躁不安无可奈何,须得用剩下的人生去消磨。

  《逃离》读后感(五):亲爱的生活

  这是条小路确切的说是条乡间小径,在记忆中你常走的那条,比你高若干倍的树密密的扎在小路两旁,把脚下的路挤的越发狭窄,清晨,你走在其间,眼前总有一层雾罩在远方,就像刚洗完澡浴室镜前的水蒸气,你刚擦掉,隐约看到了自己此刻的模样,她又紧忙生出一层,和你当下的生活、眼前的困惑一样,永远无法让你瞧个透彻

  读门罗的小说,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由于翻译、语法结构阅读习惯等诸多因素,她的小说在读者初次涉猎时难免略显晦涩,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甚至一连几天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页却什么都没记住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我而言,读门罗的小说绝对需要挑出个闲暇午后,放下琐事杂念,在一尘不染书桌前,像欣赏珍藏已久的心爱之物一般轻轻却也郑重地拿出书籍,慢慢翻开,用心品读她文中的每字每句,认识她笔下的每个小人物,如此,故事才会在心中悄然生长润物细无声,渐渐变为胸中丘壑,高低起伏,连绵不绝,待到小说戛然而止之时,合书闭目,回首望去,方得始终。这一过程,便是读门罗小说特有的乐趣,也是她小说的魅力之一,自然让读书人爱不释手

  大部分人提到门罗,对她的赞美之词无非是写作技巧登峰造极遣词造句精准到位,人物刻画一针见血,我欣然同意,然而,在我看来,门罗的高明之处还应在于她用她的文字(仅仅是文字),给读者创造了另一个神秘时空,仿佛忽然之间你就闯进了主人公的世界里,或者主人公一直就在你身边的某个角落生活着,你们因着小说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陪着她在薄雾中走过了那段小路,在某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翻越了一座山川,你看着她流泪,默默递去纸巾,她接过来,擦掉眼泪,渐趋平静,你们不约而同地朝窗外望去,想着各自的未来。门罗让你看见了别人的生活,也让你认识了自己的生活,就在你翻起小说的那个午后。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

  《逃离》读后感(六):无意识的无力对抗

  打开《逃离》,看完第一篇,当时的心情是很泄气的,卡拉回到粗暴的丈夫身边,而且羊死了,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讲,结局太坏了。但看完全部八个短篇后,心情却很释然了。门罗老师笔下的主角们就是没有主角光环的,反而,可能会比普通人倒霉一点——护理液她年轻时来得不适时月经成年拯救不了母亲,老了连女儿都渺无音讯;格蕾丝激情没两下的对象很快就挂了;劳莲被血缘问题困扰一生;若冰因为“双胞胎误会”而错失恋情;南希呢,孤独终老——即使她貌似已经有了力量

  门罗老师笔下的主角虽然都是女性,但是拒绝玛丽苏,而是以客观视角进行观察,并在和细腻的主观心理描写交错中将实感萃取出来。所以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像是一个不偏不倚四平八稳的叙述者,她从两个视角提供故事叙述并保证其真情实感,但不保证与客观现实相符,这样就能在把小说结局开放给读者的同时也将悬念萦绕在读者心间更久。由此可见门罗老师的小说并不是“不讲故事”,问题可能是她讲的故事不能让很多人感兴趣并读下去,必须承认,像我这样的直男读完《逃离》是很辛苦的,其辛苦程度不亚于先后和六个甚至更多女性谈了恋爱一般。

  这也回答了传统叙事能不能满足当下日新月异的刺激现实的问题。在书中,忽视他人的内心情感短期内可能导致的是一次离家出走或者一次激情外遇,长远来看可能会是一辈子的童年阴影和婚姻生活中永远的一根刺,然后她时不时会出来刺你一下或者显灵一回。对于一个想要太太平平过日子的普通人来说,这可就够刺激的了。

  问题并没有解决,不是吗?逃离不解决问题,正如激情不解决问题一样。起初我想过为什么是Runaway而不是Escape呢?因为谁都没有真正逃脱嘛!卡拉想要逃跑,却没有真正计划好去到哪里,路在何方,更像是一种本能反应而不是有组织有意识的行为,但她又缺乏行动力,以至于逃跑本身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无力对抗,只剩下符号化的意义。门罗老师认为卡拉的回归属于女性特有的“我就是做不到”的时刻。虽然不否认其背后的经济因素,但更折射出当地女性社会地位与男女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现实。

  各种如火如荼的女拳运动喧嚣于当下,未必能真正抱着门罗老师般的平和心态去了解她人的内心。理解和同情这一无力的对抗,并承认其意义,这可能才是基础,当然在这之前,需要先承认孤独才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我们跟着作者走进了这些房子,遇到了这些孤独的人们,对于我们怎样面对孤独,这是一个启发。

  《逃离》读后感(七):咆哮体《逃离》概要

  天气很糟,生意很差,生计问题够烦了!男人还老管不住脾气跟谁谁都吵架把客户得罪了!不懂体贴不会安慰人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了!然后我的小羊还走丢了!跟邻居希尔维亚吐了一下午槽感觉好多了!最妙的是她能帮助我远走高飞逃离这一切!这简直是太棒了!留了张便条我就坐上大巴了!车上颠簸到半夜我害怕又后悔了!发现从头开始这件事情没法整了!而且没了男人我特么的还空虚了!于是我就下车让我男人来接我回去了!回去以后一切好想都上正轨了!天气也好了生意也好了男人脾气也不暴躁了!我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觉日子也没啥好抱怨的!邻居那儿我各种心虚不愿再去见了!可是她给我来了一封信我整个人又都不好了!我的小羊曾经回来可我没见过!这到底是怎么了我慢慢得不敢再想了!总是特么的有刺扎在心里那又怎么样呢?总有一天你就习惯了!

  《逃离》读后感(八):城春草木深

  最近开始读门罗的《逃离》,看完阿特伍德以后再读门罗,眼光会变得很挑剔,智识上会对下一个被阅读者提出很高的挑战。门罗的短篇开口很小,开篇总是文艺,不留神会以为是琼瑶小说,但接下来对笔下人物纵深和日常体验的挖掘超乎意料的深刻。阿特伍德的人物是坚强得软弱、粗野得温柔,她是具有救赎情结的,其智识上的卓越非常适合学院派的胃口;门罗在写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普通的男女,写她们/他们的卑、弱,性格的缺陷、气馁和沮丧,可是却不会让人看了以后产生怜爱、憎恨或同情,门罗告诉你,这些无法躲避的缺陷会让我们变得黯然仿佛没有光,可是里面也有幸福的所在。因此,门罗笔下的人物会接受这样的一种自己,不会批评或不甘。在面对相同的主题时,乔伊斯在处理伊芙琳这个人物时,余下诸多的对其格局的负面倾向,不像门罗这么安之若素,并在结尾总会转得让人心生意味。

  门罗的小说结尾都很迷人,比如她写卡拉在贾米森太太帮助下逃跑又哭着回来后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只小山羊杀了;比如朱丽叶去代课休假时去找一个偶遇的男人并和这个男人及其情人成了好友且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跟某信仰团体失踪了,这个男人被海浪打死;比如在一篇名为《激情》的故事里,酒吧招待女格雷斯被豪门老实小伙莫里喜欢上,却在一次家庭聚会里被小伙哥哥吸引了,随其出逃,一路上并未发生什么激情和引诱的故事,只是通过几个片段在写尼尔的优雅的酗酒,从未对尼尔这个人做过多的交代,却通过层层落叶的铺垫写得暗里波涛汹涌,当然最后他死了。在这个地方把门罗和耶茨对着看特别有意思,耶茨在写《复活节游行》的时候,非常正面地触碰家庭这个问题,家庭的沉疴对子女的影响、子女的各种隔阂和矛盾,但是门罗在处理家庭的时候总是绵里藏针,一不注意便忽略,回头想处处落在实处,侧写的功力很强大。

  门罗同时开启了三个短篇连着写作的模式,Chance—Soon—Silence三部曲写得如史诗又如精灵不断跳跃,生死相连,情节之间张力的起伏连绵不断,抑郁的终结拉开偷情的序幕。把三个短篇连着写,写了朱丽叶半道离学的私奔、和父母辈的相处、以及断断续续的和情人的相处、和失踪的女儿的相处,漫长的一生被门罗片段片段地跳跃和缝补穿插起来,既离奇意外又似乎平淡无奇,到最后所有的沟壑被抹去,爱情、亲情、友情,都一抚一抚抹去,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存在过。门罗从不像乔伊斯和耶茨那样写孤独,也不写对孤独的抵抗和逃避,她只写接受,写随着时光过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逃离》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