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阿莱夫》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阿莱夫》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8 05: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阿莱夫》的读后感10篇

  《阿莱夫》是一本由[巴西] 保罗·柯艾略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莱夫》读后感(一):别害怕,走下去

  别害怕,走下去

  http://epaper.ntrb.com.cn/jhwb/20140218/index.htm

  “深吸气,祈求周围空气中的一切祝福进入你的体内,并扩散到每一个细胞,慢慢吐气,向你周围散发快乐平静,这样重复十遍,你会开始至于自己同时也为治愈这个世界做出贡献。”这是“我”给希拉尔的自我治愈方法。但是,对方气恼拒绝了他的好意。在她看来,这不过是任何一本瑜伽书都能提供的方法。的确是,一方面身心灵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重视;另一方面,那些公式化的滋养抚慰心灵疗法真的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个体人。尤其是当我们在特定的时间场合迷失了自我的时候,那些看似的良药并不能发挥疗效。而真实生活给与我们的都是独特的施与,这施与发生在希拉尔身上,是一种被扭曲的侮辱的哎,或者直白地说是一种残酷伤害,这样的经历让她的眼睛反射出爱情与死亡的光彩。而“我”,作为一个功成名就作家,在五十九岁开始了一段火车之旅,“我”心甘情愿打乱了自己的生活模式,想着要更深入地朝“精神追求”迈进。这次旅行该得益于“我”的导师J,他说,“生活就是这列火车,而不是车站。”“我”并不完全认可J的想法,但是,还是开始了这段旅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真正的自我,发现自己本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希拉尔在莫斯科相遇了,当然,最初“我”是抗拒这种遇见的,希拉尔不过是一个莫名闯入者。尽管她用我自己书写的故事来打动我,告诉我要为我点燃圣火。这样的遇见的确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在大千世界中倒也不能算是个例,只是事情发展分析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的。即使你也经历了类似境遇,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以平静淡泊心态思考或者衡量这种遭遇利弊呢?也许你会说已经认真地衡量过,可是当一件事情的弊端明显超出它的利好时,人们官场反应是过度的沮丧,甚至被它击败。

  《阿莱夫》是保罗·柯艾略于2006年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过一次耗时3个月的旅行后创作的一部自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算是一部关乎心灵的小说,但是,保罗不想对任何一个读者说教,就像“我”和希拉尔第二次见面,其实一切还都在预料之外,“我”为了继续维持与要求签售的读者有相对私密的交谈空间,要求她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能说明什么吗?不能。到现在为止,“我”和希拉尔之间扯不上一点关系,不论是玄学的,还是愈加神秘的阿莱夫。然而,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特定的环境进入那个火焰之环,在与现实并行的空间里,一场关于宿命和爱的生死纠葛异常惨烈地进行着。是前世吗?“我” 真切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现在,我们每一分钟都在自责同时又在自我救赎,这就是阿莱夫,阿莱夫是一种超越自我感受真我的境界。但实际生活中,人们更习惯于过一种既定模式的、惯常的日子,每天在单位里和上下级、同事打着不咸不淡的交道,回家和亲人做着看似融合交流,把期待失落做成适宜的茶点在午后慢慢消化掉,这就是人生分分秒秒月月年年。真的要审视自我,确实要拿出极大地勇气毅力的。

  想起昨夜,自己在一个又一个梦境里穿行,已经记不清具体内容,只知道自己陷在困境里,那种让人心寒的无奈,却没有泪,两点半醒过一回,对那潜意识梳理不出脉络。只是尽着自己的能力,然后睡去,再次陷落,纠缠在其中,这样的梦境和现实是有几分联系的,只希望结果是:没有解决办法的事情,终会自己解决。

  《阿莱夫》读后感(二):你会一脚踏进一个不知深浅的洞么?

  10月8号,看到一段保罗的视频,他有点老了,头发眼神都不如前两前了,倏忽之间,似乎有些明白他写这本书的缘由了。

  人到一定时候(与金钱无关,与权势无关,与名声无关,与性欲冲动也没有关系),人会反省

  保罗在反省。

  阿莱夫就是一个G点,但与性没有关系,是他生命里的一个极点可能会毁了他也可能使他从此再也立不起来的极点。

  他一脚踏进去。

  你会一脚踏进一个你不知深浅的洞么?

  不要贸然读这本书,读这本书有一系列前提,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经历,与生死有关,与权势有关,与财富有关,与名声有关。

  没有经历过这些,可能读不懂这本书,也读不出本书的真意

  拿起这不书的时候,你不妨真心自问一句:

  我会一脚踏进一个不知深浅的洞么?

  《阿莱夫》读后感(三):贤者巡礼与和平之路

  保罗•柯艾略大师确实名不虚传,《阿莱夫》是一本充满了睿智之言的巡礼之书,一部带着自传性质魔幻之旅,主角作为通晓智慧的大师与学徒,为了自我完善,再度踏上旅程,书中充满了对人类文明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于成长学习探讨事实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对我来说,这本书显得过于耀眼

  大师本人几乎是不朽者,他可以乘着轮回不断转生,他可以在无尽之旅中不断学习,他可以从阿莱夫中回顾过去,他有机会弥补自己前世的罪孽完成自己的救赎,而他的身边总伴随着其他的智者、贤者、理解者,即使与人发生冲突,也从来带着尊严敬意

  而对于我们凡人来说,并不具备那样的美满条件,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乘上轮回,失败的机会仅有一次,比起追寻前世,我们连今生依然在勉力维持,手中之物不断流失,我们生活的并非文明国度,而是依然彷徨于荒蛮,我们的尊严与敬意在利维坦面前微不足道

  这让我几乎对这本光辉之书产生隔膜,甚至恨意。因为我感到自己今生无缘踏入那片文明之境,而他的法则在我的世界则无处通行,大有“贤者大人您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臣妾做不到啊”的感想

  这种感受持续了几个月,直到最近,在一次和别人的激烈争执中,我忽然看到了属于我的阿莱夫,那一刻,我得到顿悟,柯艾略大师一直是对的。争执最终只是为了将关系协调恰当,而破坏当中毫无价值,每一次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积累经验,除此之外毫无意义。和平战士斗争的目的不是压倒别人,而是回归和平之路,他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念诵这些信条容易的,体会它们的真谛需要时间,践行它们更需要勇气与信念

  死亡与毁坏依然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忽视的法则,然而它的力量却并不具备文明的价值,我们不应假装它不存在,但也不应该屈服于它的力量,从而失去我们自身的价值。

  我们是生命之子,人类从无知诞生,在试错中不断成长,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试错的历史,而历史通往我的阿莱夫,我通过它注视着我们这个种族的蹒跚成长,我通过它理解了我的兄弟姐妹差异分歧,而此时此刻,我通过它感受到和平之路。

  我们迎接眼前的挑战,为了让自己和他人更加完善。

  《阿莱夫》读后感(四):追溯人性根源的魔幻现实主义

  自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莫言老师凭借单行本小说《蛙》,成为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起,我国作家在正式魔幻现实主义创作领域被推向了一个新的世界高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我国作家普遍仍处在开拓期。除去已逝路遥老师所尊崇的“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坚持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对于这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在拉丁美洲盛行起来的文学流派,如何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宝藏,想必只有多阅读优秀作品才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站在莫言老师的成就前回头看,有文学界最熟悉并且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经典文学巨著之一《百年孤独》;而向后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都会感叹发现了一部称得上经典著作的魔幻现实主义里程碑——《阿莱夫》。

  作品中男主人公从伦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耗时3个月、横跨亚欧大陆,被一股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力量所牵引,进行了一次朝圣之旅。旅行中,男主人公与年轻天才小提琴手希拉尔的相识,使他得以将旅行从横向的空间跨越到了纵向的时间上。他们曾几度站在名为“阿莱夫”的时间与空间的交会点。在双方一次次目睹自己前世留下的种种遗憾过程里,他们逐渐发现了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过的生命真相,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风暴,最终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尽管就全书整体来说,情节并不复杂,以上几句话几乎就已经囊括。但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作者保罗•柯艾略的写作手法极具跳跃性,他利用情节和参悟交叉的形式随心所欲的在思维、现实、空间、矛盾中不断穿梭,节奏快速,令人目不暇接。我曾有过那么一瞬间怀疑过这是不是在炫技或是哗众取宠,但马上反应过来不是这样的,我发现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读者建立了两个奇特的世界:一边是零下温度天气,充满人世所有的凄凉;一边是阳光和煦,一个悠然醒来的午后。在文章衔接时理应出现强劲之处,作者一把就能将你推向深渊哀伤中,一把又能将你拽回美好向往中,最终为读者带来酣畅淋漓的阅读感。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他创作的理念:追求灵魂和心灵的宁静时,只有摈弃那些有形的物质体,在自己的思想中深度探索人性的本善,才能获得精神的超脱

  这部《阿莱夫》不可做寻常读。它不会给你带去过多的欢声笑语,对于不常读书的朋友来说甚至显得有些乏味。然而,在保罗•柯艾略已被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在168个国家地区出版发行总计销量已超过1.45亿册之际,诞生这样一部看似“枯燥”的小说,必然已不是为了出名或是稿酬。也因此,令我更有信心认为这确实是为了将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推向新高度的潜心之作。

  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竹,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缓慢增长,然而在5年后的某一短暂时间内直拔高丈。社会背景不同文化积淀的不同,会导致每个人站在“阿莱夫”的门前时,都会有一份专属的感受。无论经历如何,无论结局如何,只要你敢于面对,敢于思辨;最终,相信每个人都会亲自解开“阿莱夫”门前悬挂的心灵之结。

  《阿莱夫》读后感(五):生活是一列火车 而不是车站

  1,我一直追寻智慧 心灵的平和 以及对可见与不可见的现实的感知 但这种追寻已经变成一种惯例 也没有什么意义

  2,是不是我们也需要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这样隐藏在我们灵魂里的灯笼才能照亮我们需要看到的事物

  3,你知道中国竹的故事吗 五年的时间里 它仅仅是一个小芽 只在地下生长着自己的根系 某一天 它突然就长到了二十五米的高度

  4,如果人们在绝望中找到了舒适 那么我无法治好他们的绝望

  5,生活是一列火车 而不是车站

  6,这就是一个战士的素质 意志与勇气不是一回事 勇气可以吸引恐惧谄媚 但意志则要求耐心承诺

  7,深呼吸 乞求周围空气中的一切祝福进入你的体内 并扩散到每一个细胞 慢慢吐气 向你周围散发快乐与平静

  8,理论上讲 所有的损失都是有利

  ===============================

  两周的时间 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

  却作出了旅行超过一本书的感悟

  希拉尔是个奔放不拘小节的年轻女孩子

  而另一个遥是个内敛睿智大度的日本大叔

  这个穿越8个人的诅咒魔力故事

  最打动我的就是5年的中国竹啦 要内隐 要厚积 期待每个5年

  《阿莱夫》读后感(六):读后感

  继牧羊人之旅和波多贝罗的女巫之后,保罗第一次让我失望了。

  当初买这书主要是看简介说这是自传体小说,但所谓自传竟然只是几周或几个月的一次短途旅游,这确实让人失望。而我觉得以任何借口婚姻中不忠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某天爱人对你说我要用前世的经历来治愈今生的自己所以我要抱一个比小40岁的女孩而且她还一直苦恋着我。应该没有人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所以作者是把自己神化了么是把妻子神化了么是把第三者神化了么大概是把全世界都神化了,呵呵。

  在以上主题大纲中再穿插玄乎的情景穿插智慧的对话穿插灵性的感悟,都显得太刻意,都像再为自己错误行为找借口。是的,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而这书的卖点竟然是"每件事情都真实发生了",如果不是真实发生我还比较好接受。并不是因为我不相信奇迹,而是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并不值得写下来,写下来却不带羞愧。

  《阿莱夫》读后感(七):极度需要耐心的一本佳作

  非常喜欢这本书,但是装帧实在太差了,真是可惜了。翻着非常累,封面和用纸都太粗糙。

  其实刚开始看这本书没有看进去,扔在那里一两个月之后,偶然一天突然想要拿起来读完它,然后就再没放下这本书。我并不喜欢书中的土耳其女孩儿,但感谢他让作者一路上完善了自己的人生,才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决不能像完成任务一样不停地一口气看完,而是需要边看边动脑子。有时候觉得作者阐述的思想很拗口,并不能马上就明白某些段落的意思,这时就需要多读几遍,然后放下书,在脑子里屡清楚思路,再继续看,很多段落只要能想明白,就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挂钩,知道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起来。

  看完一遍之后,我还是会经常重复翻看某些印象比较深刻的段落,让一些感悟能一直刻在脑子里,经常回想,帮助我读过一些生活难关,把自己思想中的死胡同找一个出口排解。

  《阿莱夫》读后感(八):生活依旧却打开思索的门

  说起来惭愧我读书很少,坦白说连保罗•柯艾略最著名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都没拜读过。薄薄的一本保罗•柯艾略自传性质的《阿莱夫》,半夜一口气读完,躺下胸口有点堵,翻来覆去睡不着。

  不可否认,《阿莱夫》是本很棒的书,情节虽跳跃节奏却紧凑,其故事本身不复杂,却让人能在持续的阅读兴奋中无法停止。在“去你承诺过的地方”的激励下,保罗决定离开舒适的生活,选择坐火车穿越八个国家进行旅行签售,寻找属于自己的王国和快乐。历时两个月后终抵达莫斯科,邂逅了天才小提琴家希拉尔,之后这个二十一岁女孩一路相随。而阿莱夫刚好是这样一个可以回溯未知前世的时间空间交会点,于是保罗在空间旅行的同时穿越时间,展开了一场浓重魔幻色彩的追溯前生今世的旅程,这更是是一场“生命终将走向哪里”宽恕自省式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探索诸如生命、事业、爱情等人生课题的终极意义。

  当然《阿莱夫》故事本身并不是我睡不着的原因。

  我睡不着是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如此“平实卑微”的人,没什么追求,也鲜有抱负,就连梦想也不过是家人朋友健康、建个外婆的糖果屋、让先生做他喜欢做的事、儿女双全诸般琐碎卑微。人生不过存着吃喝玩乐的心思,一生不过遇见人、做碰到的事、经历生老病死,有个工作能照顾家人、对得起亲人朋友。小烦恼不断挺好,太复杂的事情想开就好,从不去费力思索人生的意义、反省内心,更缺少信仰。且受无神论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养成一副大喇喇的性格,理科直线思维下,认为世界万物不过是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以前断不肯相信前生今世、六道轮回、灵魂天堂诸如此类的事情。记得读书那会,有个疯传的廖阅鹏实用催眠音乐,号称能看见自己所谓的前生今世,当时一个工作室的每个同学都试了,貌似个个多多少少都能看见些许神秘的东西,我试了两遍,除了放松,好像并无其他,略感沮丧三秒钟后,又迷迷糊糊随时间向前了。

  当然,我懵懂中,也知道《阿莱夫》不是探讨或追求什么灵性或所谓信仰,而是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或丢了”,总会迷茫,会质疑自己现有的一切,会不由自主地去反省,现在的经历多少是对之前人生路的报复,然后踏上去寻找真正自我的旅程。保罗•柯艾略将自己的经历写成《阿莱夫》,一方面是分享是醒悟,另一方面也许是希望世界上处在同样阶段迷惘中的人,能在一直向前的生命中找到实现自我的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莱夫》的现实意义大于文学意义,现实层面也高于思索层面,毕竟“生活就是体验不同的事物,而不是待在那里思索生活的意义”。

  当然,看《阿莱夫》,我不会违心地说我顿悟了,但至少让我开始学会思索。又也许因为我还“很傻很天真”格调层次太低,经历再多一些,重翻它,我相信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活依旧,却打开思索的门。

  《阿莱夫》读后感(九):万里之行,始于虐恋 ——精神病们的奇幻之旅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百年修得火刑场,万里修得共上床。

  ——我当然要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书评

  话说畅销书作家兼魔法学徒兼精神病患者保罗先生因为内心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又想不开的情绪,于是决定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谁拦我我跟谁急!

  保罗先生身兼多种才能,身具多种气质,自然能够吸引相当多的奇葩人物加入他的队伍之中,比如能力非凡的女助理,气味相投的编辑,殷勤备至的出版商,顶礼膜拜的粉丝,以及——二了吧唧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神经大条精神异常的美女小提琴家。

  保罗先生魅力非凡,拥有超凡脱俗的才能,这才能表现在写作上,则让他成为名利双收的畅销书作家;这才能体现在“异能”上,则让他能够在精神上“轮回”的穿越者。精神上的穿越,不需要被雷劈,虽然外在表现依然会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视为精神病,但是比起遭雷劈的穿越,无疑要安全多了。况且,这种穿越只是灵魂去未来或过去旅个游而已,肉体并没有什么负担,所以,保罗先生以及他的粉丝和朋友对此“异能”都颇为喜欢。保罗先生称进入“穿越状态”为阿莱夫,而他的编辑遥先生则称之为“气”,这种神奇的“阿莱夫”或者“气”给他们的精神错乱之旅又平添了更多错乱的可能——比如,小提琴美女。

  小提琴美女是音乐天才,因为出身屌丝家庭,所以虽然本身更喜欢钢琴,但是因为忒穷而不得不学习了较为省钱的小提琴。小提琴美女的出场很具“精神病”气质,她在保罗先生刚到莫斯科下榻的酒店外等着,声称保罗先生的博客文章是为她而写的,并且要求在保罗先生后续的旅行中能与之同行——但是,此时的保罗先生完全不知道小提琴美女是何方神圣,如果以我邪恶的心思来揣测的话,保罗先生一定在嘀咕:这妞脑子有病吧……于是,保留先生伪善地、客气地拒绝了她。

  但是,第二天的签售会,小提琴美女拿出了更具精神病气质的必杀技——我有重要的东西给你看(当着无数人说的哦)——很多人开始邪恶地遐想的时候——她居然只是拉起了小提琴(围观群众哭了: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然后,必杀技震惊全场,她分享了她灵魂的一部分,得到了保罗先生一定程度的认可,然后,一点点地蚕食保罗先生的“理智”,最终成功地搞定了保罗先生,成了他们精神病人奇幻之旅的“驴友”。

  在旅程中,小提琴美女屡次想和保罗先生做爱做的事情,但是,令人惊叹的是,保罗先生都美人在怀相拥相摸了却居然没有走向最后一步,这不得不让围观群众们怀疑他的男人能力。当然,保罗先生已经五十九岁高龄了,要求这样高龄的男人去像那些生猛的骚年们一样一点就着是非常不理性不道德的。虽然我们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良好心态,虽然我们有不围观到底不罢休不起哄到底不放弃的素质,但是对于保罗先生这样的高龄外籍有人,也有本着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给予低调的同情和原谅。所以,即便最后保罗先生和小提琴美女多次同床裸睡都没有叉叉欧欧,我们作为围观群众而言虽然略表遗憾,但是也表示了真挚的理解和包容。

  其实,小提琴美女在前世是保罗先生的“女友”,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他俩没有公开过,只是在内心深处彼此YY对方。然而,这样一对内心深处神交已久的男女,却成为彼此最深的痛苦。保罗先生的前世是教徒,小提琴美女的前世是千金小姐——跟今世的屌丝形象完全相反啊。但是,小提琴美女的前世却被陷害为“女巫”,于是,保罗先生的前世,就光荣地为她点燃了去往极乐世界的圣火……

  “前世不忘,后世之尸”,保罗先生和小提琴美女错乱的前世虐恋,终于又通过这纠结的旅行而纠缠在了一起……

  欲知全文如何,请买书自己分解~

  《阿莱夫》读后感(十):开启冒险之旅,蜕变你的人生

  第一次读到保罗·艾略特的书,源于很多年前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里,里面谈到的那本《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几年以后,在公司老板的办公室读到了他另外一本畅销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今天,有幸读到这本《阿莱夫》,书中依然句句箴言,感到受益匪浅。

  “冒险、旅行、爱和寻找生命的意义”,在我看来,这是保罗·艾略特在三本书中的共同表达。《阿莱夫》的一开始,生活在惯例中的作者恐惧而焦虑。随后,因为深受启发的“中国竹”故事,而开启了他的冒险之旅,离开舒适的生活,寻找自己的王国。

  正如书中所说“对旅行来说,金钱从来就不是个问题,而是在于你有没有勇气。”作者在旅行中意外的遇到了难缠的女孩——希拉尔。旅途中,作者与希拉尔一起时,一次次的进入阿莱夫,到达另一个时空与空间交会的点,在那里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希拉尔前世的真相。作者对希拉尔的态度,从拒绝,到接受,再到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且救赎了过去的自己,理解了自己的使命,并且重新成为自己王国的国王。

  生活在惯例中的我们,很多人日复一日地过着麻木迷失的生活,即使不满于现在,却仍然因为恐惧未知而把自己禁锢在被规则化的生活里。当你耗费了漫长时光去抱怨、踌躇、憧憬、幻想,原地踏步舍不得上路,注定你将遗忘梦想,虚度一生。

  保罗·艾略特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清醒的反思自己,也更加有勇气去改变目前的生活。生活的列车会继续前行,何不开启你冒险的旅程,体验别样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