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4: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10篇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是一本由付小平 著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一):这是一本给人以启迪、帮助和信念亲子成长手记

  有一种感觉是“相见恨晚”。当我读到《陪孩子上幼儿园》这本书,才真切体会到这是怎样一种感觉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育儿书没少翻,但大多流于理念形式,极少有针对幼儿阶段孩子具体问题分析过来人也没少请教,但多是自家个案,方法不具普适性也缺乏科学依据。这本书既站在父母立场上,集父母之所需;又从孩子立场出发,充分尊重孩子个性同时,还从亲子专家角度,对育儿理念进行科学梳理。捧着这本书的感觉,就好像是生活中有一个充分理解你的朋友老师,总能在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无力抓狂、手足无措时,敏锐发现问题的本质,细细地诉说邻家小孩故事清晰地为你讲述解决之道,不知不觉中帮你驱散忧愁焦虑情绪......一切都是那样平和真实,而又充满智慧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二):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领悟教子方法,用爱和心灵陪伴孩子的幼儿园生活

  正如我在简短评论中所说,本书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图书,但是读来丝毫没有说教意味

  在作者付小平先生陪伴女儿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他用心记录着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女儿的叛逆,女儿的成长领悟,家长童心,等等。用爱和心灵去陪伴孩子,不一定是优越物质经济条件,而是心灵上的陪伴,给孩子一个温暖臂膀和无比强大精神依靠力量

  下面是推荐序,可以读一下。

  推荐序一

  童年幸福起点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当成纯粹责任义务,有的父母却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享受。前者往往更多感受枯燥甚至焦躁,而享受教育的父母,却通常能演绎教育的精彩。小平显然是后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不信任体制内的教育,采取了“教育自救”的办法组织起来自己教孩子。小平也大体属于这类人。他拥有博士学历、擅长学术研究,却能放下研究的“架子”,以拉家常口气娓娓道来,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和体会;也能突破理论束缚,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一言一行,从自己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总结和提炼自己的育儿经验

  严格地说,这是一本亲子共同成长的手记。通过这本书,一个称职的好父亲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享受教育、演绎教育精彩的年轻爸爸,甚至看到了一个心态阳光童心未泯的“70后”“大男孩”。当然,我更看到了一个6岁孩子,在爸爸的一路陪伴和悉心呵护下,身心是如此健康,童年是那么快乐。同样作为父亲的我,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切实地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父女之情,犹如一杯香浓的咖啡,弥久醇香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几乎就没有自我成长的动力了。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在职场上打拼已经够累了,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根本没有精力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这样做,恰恰又使得孩子无法在童年快乐成长。

  一个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在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有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有个孩子的爸爸是企业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因为孩子所在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老师要求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为了共同完成这个作业,爸爸开始试着减少应酬,讲故事给孩子听。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爸爸也深受激励,并且,他在亲子共读中体会到了重回童年的乐趣和自身成长的幸福,从此他即使应酬再多,也会保证每天晚上8点钟回家。他们父子共同坚持,到现在已经5年,一起共读了165本书。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人生有四个重要场所母亲子宫家庭教室、职场。人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感受外部世界离开母体后则通过家庭与世界交流,通过教室来接受教育的熏染,通过职场的拼搏来完成自我。我们可以看出,在任何阶段,家庭都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它不仅是最温馨港湾,同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加油站。人生从这里出发,终将回到这里。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然而,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知道,要考驾照才能开车,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很多倍,却不需要任何“证”就可以上岗。因此,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一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弯路”,孩子的人生就很可能有更多的弯路要走。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坏,但是,如果父母用错误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更坏。对于父母来说,要进入童年的“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儿童早期的教育对于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还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无论是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托尔斯泰曾说的,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是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许多倍。这些,无一不在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幼年的意义

  看得出来,小平的这部作品花了很多心思。单从书名来看,似乎仅适合幼儿园的父母阅读,但如果通读全书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内容都跟整个幼儿阶段相关,也完全适合婴幼儿父母阅读,还适合幼教工作者参考。通观全书,我们发现,小平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却有很多精辟独到的理念和独辟蹊径见解,同时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有效措施。书中文章看似独立成篇,却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我想,正是因为小平具有多年教育行业工作经历,所以他对教育的理解才会如此深刻,对教育的感悟才会如此精彩。

  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快乐成长,在事业和孩子这个两难选择面前,果断地把父亲这个角色放在首位;为了更多孩子的快乐成长,毅然放弃企业高管职位不菲年薪收入,全心投入到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及培训领域,在当今这个主要比拼物质财富时代,这样的选择确实需要勇气,需要胆略,更需要智慧。

  我为本书欣然提笔作序,希望热爱教育的父母们越来越多,也相信本书能让更多年轻父母从中受益,获取教育的智慧,借鉴育儿的经验。如果父母能够学习和成长,就能让更多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拥抱幸福的人生

  推荐序二

  做懂孩子的父母

  林怡(著名早教专家,亲子畅销书作家

  任何关系都无法与亲子关系比肩,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深远的,永远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心灵最好的“饲养员”。父母的角色当好了,其他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便可以被淡化,甚至被抵消,孩子就可以从父母这里得到滋养,成长得更好。

  通读付老师这本书,既让我看到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好爸爸,面对任何育儿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灵气活现的乖宝贝,在爸爸妈妈爱的滋养下,她一直在快乐成长。我想这样的养育效果,是很多年轻父母孜孜以求的,但得来这些,并非“全不费功夫”。

  南宋诗人陆游曾告诫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养育孩子,何尝不是如此。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早教行业的专业人士,我接触不计其数的父母,不乏用心良苦的家长,但像付老师这样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父母并不多见。

  孩子要上幼儿园吗?孩子被欺负怎么办?孩子不午睡怎么办?该如何和老师有效沟通?给老师送礼要跟风吗?……这些都是孩子上幼儿园时,让很多父母非常困惑,甚至纠结的问题。

  这本书跟很多育儿书的不同之处在于,针对的家长主要是幼儿家长,内容极具实用性和操作性,对学龄前这个特定年龄段的养育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幼儿阶段的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详细归纳,通过生动活泼、真实可靠案例,进行客观全面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解答

  懂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协助他成长,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在育儿的路上,我们才能走得气定神闲。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我们自然就容易把孩子当成负担甚至是累赘,也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

  细细品味付老师总结的教育理念和分享的育儿经验,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在很多父母眼里的难题,似乎不再那么棘手;那些在很多父母心中的困惑,仿佛不再那么混沌;那些在养育之路上所遭遇过的挫败感,完全可以转化为一种成就感;那些曾令我们束手无策的“捣蛋鬼”,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变成人见人爱的“天使”。

  其中的诀窍就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成长为一个懂孩子的父母。只有我们懂得“孩子的那些事儿”,孩子才会真正“懂我们的事”。

  要做到真正懂孩子,我们就要将孩子视为成长的主体,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特点,跟随他的视线脚步,协助他、陪伴他慢慢前行。这就需要父母善于学习育儿知识,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愿意和孩子一起成长。

  同时,我也是一位曾经悉心陪伴孩子走过幼年的母亲,深知父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角色没有人能够替代。但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重压之下,很多爸爸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把工作忙作为借口心安理得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对孩子不管不问、不理不睬。

  而付老师作为一位博士爸爸,为了陪伴女儿的成长,暂时远离喧嚣,抵御物质诱惑,需要莫大的勇气和魄力。正如付老师在后记中所说:“事业错过,可以重来;孩子错过,无法弥补!”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父母一旦错过,等待我们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父母,在事业和孩子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保持一份清醒理智,“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孩子的成长状态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会感到欣慰

  推荐序三

  让孩子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时代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

  一年多前,我在朋友的撺掇下终于开了微博,但微博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有些育儿理念似是而非,禁不起推敲;有些育儿理念又常常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一次,我在无意中看到付老师的一条微博:“在教育观念上,总有人喜欢走极端:一提到给孩子快乐,就认为应该什么都不学,岂不知玩中学才会乐学;一提到无条件爱孩子,就认为应该百依百顺,岂不知有管教才是真爱;一提到让孩子自由成长,就认为应该放任自流,岂不知有规则才有自由;一提到培养独立性,就认为应该撒手不管,岂不知有引导才能自立。”

  作为两个孩子妈妈,我深以为然,心中窃喜,终于找到一个对育儿理念有着客观辩证认识的人啦。经常阅读他的微博和博客文章,我最后发现付老师确实是一个理性而又务实的教育人。而在有些话题上,我自己刚好也写过一些文章,就把我的文章给付老师看,他也很喜欢认可。由此,我们逐渐成为很好的朋友,经常讨论和交流,互相都有启发,彼此都有收获

  毋庸置疑,幼儿时代的环境教养,对一个人的未来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付老师为了更好地陪伴女儿走过幼儿时代,辞去高薪但很繁忙的工作,让女儿拥有一个高质量的幼儿时代。通读本书,我们会感受到伊伊童年的幸福、身心成长的健康。而付老师自己,也通过这段亲子教育经历,将所学的教育理论和养育实践结合,对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领悟。他还将这些感悟和经验集结成书,与更多父母分享。

  作为儿童心理学博士,我深知儿童发展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孩子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个体差异也起到很大作用。亲子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受到孩子和父母双方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如付老师在后记中所说,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本适用于每个家庭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育儿说明书”,我也希望父母不要把这本书纯粹当成“育儿宝典”去完全照搬和盲目套用,而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下去探索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在这本书里,付老师对孩子幼儿时期存在的许多现象,很多父母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疑虑,阐述了他的看法和在女儿身上的实践。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是他中肯辩证的见解,我们在思考吸收了这些见解并充分了解和观察自己的孩子以后,再去寻找自己的对策,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

  因为我有两个个性迥异的孩子,所以我知道,里面讲到的具体办法,对伊伊适用,但如果我全盘照搬,用在我的两个孩子身上,有一些方法未必一定有效。我会根据两个孩子的特点,从书中吸取一些合适的方法,再灵活采用另一些自己的方法。但是,整本书里体现的理念是辩证而客观的,这是我们完全可以用来作为指导养育孩子的方向的。在保证大方向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不断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年龄来调整小办法,以达到针对自己孩子最有效的效果。

  孩子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展开。可以说,儿童的发展是身心、环境等各种因素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持续过程。所以父母需要有耐心,充满爱心和童心,陪伴孩子走过他们的幼儿时代,顺利进入学龄时期。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三):稍微有点纠结的评论

  当初会买这本书源于在微博上看到作者征求封面意见,我才认识到这个自己带孩子的爸爸。说实话买这本书完全出于好奇,因为大部分我知道热衷育儿并出书的都是妈妈们,我很好奇爸爸的视角是怎样的。

  可是从序言开始我读这本书时就有点疙疙瘩瘩的感觉,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读到某一章里作者说“孩子本来就不是一种完美的存在”,看到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我心里对待孩子的态度或者说理念与作者存在根本性不同,我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一种完美的存在,而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让我们不断感到谦卑,对生命自然生发的奇迹感到敬畏,希望自我能不断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这期间我们可以有引导,但不是自以为是指手画脚(我并不是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指手画脚)。

  总之,书中有很多方法都很有启发意义,也值得借鉴,尤其是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打交道,以及如何处理隔代养育问题等。不过归根究底,父母在养育孩子时能不把孩子的问题当问题,而专注在自我成长上,我觉得是更重要,并且从长期来看也会最有益于亲子关系的。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四):遇见时已错过,遗憾!

  人生有一种遗憾是,遇见时已错过。就好比我拿到付博士的新书——《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这本好书时,我的女儿已经是一名小五的学生了,我为她的教育和即将来临的小升初一度头痛。

  作为付博士新浪微博的铁杆粉丝,我一直关注他的微博。付博士的微博坚持原创,每每在微博中看到他的佳作和耳目一新的观点时,我总是迫不急待要和我的朋友分享。

  当我拿到付博士的新书——《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时,既兴奋又有淡淡的遗憾。兴奋的是,这绝对是一本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书。书中饱含付博士三年的心血,也有大量真实的案例。书中有他作为父亲真切的感悟,也有他作为学者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没有华丽的文字,晦涩的理论,朴实无华却给人以启迪,是我读过的育儿书籍中,并不多见的好书。遗憾的是,我的女儿已经十岁。在她读幼儿园时候,我没有运气碰到这样一本好书。我想,如果时光能倒流七年,让我碰上了这样一本书,也许在女儿的教育上我会少走一些弯路。

  我对付博士文书有一句话感触颇深——“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父母的一次选择,可能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人生。事业错过,可以重来;孩子错过,无法弥补!”读完这本书,回头看女儿成长的路上,我才发现我原来我有那么多的误区;我重新审视女儿今天身上的缺点时,才发现这些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幼儿园。

  于我,遇见时已错过。

  于你,对的时候,遇见一定不要错过!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五):如何陪伴孩子的幼儿时期

  宫崎骏说过,‘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幼年教育有多么重要。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进体现在经历,更重要的是,这种隐形的影响力是持续一个人的一生的。而这本书就是着重讲述了一个70后父亲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一些探索。

  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快乐成长,在事业和孩子这两个选择之间,果断地把父亲这个角色放在首位,放弃了企业高管的职位和不菲的年薪收入全身心投入到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

  我们可以借鉴这本书中作者的探索,来指导我们作为一个家长如何执行早期教育。

  首先作者讲述了如何为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

  幼儿园是孩子迈入社会的第一步,需要孩子独立地去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便是我们首要考虑的。

  其实据说大部分这个时期的焦虑是来自于父母,舍不得,放不下,分离焦虑。所以家长需要自己先放轻松,对于小孩来说,一个全新的环境固然会有短暂的分离焦虑,但是长远来说,他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他对这个环境是充满期盼和新鲜感的,这个时候最需要放手的其实是父母。

  父母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尽管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感知,并形成自己的处理和应对发生的事情的方法。尽管过程中孩子会摔跤,但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经历,只有经历过风雨才会见到彩虹。

  这其实也是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第二,家长要把握好爱的度,过了是溺爱,不足是缺乏安全感。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这个度确实不容易把握。

  第三,保护好孩子的创造力,这点并不容易。对于成人世界的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未免过于老道,从而失去该有的乐趣。只有一个自己具有童心的家长,才能感知孩子的天真烂漫,呵护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对于画画,我宁愿孩子画出的是一副用成人观来评判是乱七八糟的画,也不愿意用固有的框框去教他限制他画出来。我觉得画和文学,音乐一样,是表达内心情感和认知的一种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而那些固有的如何画一条鱼,一朵云的方式,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只要他乐意,方的还是圆的太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四,鼓励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自己。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朗,是一个美籍犹太人,他曾经说过‘我的祖父经常会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它日子不同呢?他也总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切事物。’

  这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他独特的地方,作为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就可以去呵护其成长,具有自尊自爱的一个独立的个体。尽管他可能会有很多缺点,但是这不能阻碍你去爱他呵护他,让他成长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第五,坚持亲子阅读。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他的代表作《幸福的种子》一书中这样写道:‘念书给孩子听,就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旅行,共同分享同一段温暖的快乐时光。’

  确实如此,这也是我从孩子9个月开始便坚持亲子阅读的理由。到现在5岁,起码读书几百本书。其中一些孩子特别喜欢的书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

  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感受,全世界都安静下来,一起全身心地沉浸在故事里面,我相信这些时刻都将内化到孩子的内心,沉淀成为成长的沃土。

  第六,关于兴趣。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对一项天赋的发掘或者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更在意孩子在兴趣班的感受和状态,而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结果和目标。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读后感(六):在对的时间,遇见一本对的书,将是万幸!

  在对的时间,遇见一个对的人,是人生之旅的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一本对的书,是育儿之路的幸运。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您认真看完后,我真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堪当您育儿之路上的一本对的书。这本书是我在亲子教育领域的第一本著作,自开始构思的第一天,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对待。为了确保书稿的质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几乎推掉了其他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来。而在写作过程中,从目录到每篇文章,几易其稿,精心打磨,有时甚至诚惶诚恐。家长和朋友的试读,给我很多宝贵建议;策划和编辑的审视,让我经常灵感闪现。

  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就为一个单纯的目的:让我的书稿质量对得起每一个读者,让我的教育理念能启发每一个家长,让我的育儿经验能帮助每一个孩子!

  不过,我要给读者朋友如下几个方面的提醒:第一,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要妄想世界上有一种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有一本无所不包的“红宝书”,或者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权威专家”;第二,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都不要陷入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教育孩子,最难拿捏的就是一个度,不要轻易滑向天平的两端;第三,能否教育好孩子,并不取决于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洞悉了多少智慧,智慧的家长,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智商、取得多高的学历,而是能够在生活中增长智慧,在为人中修身养性,在处事中明辨是非。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需要学习、需要借鉴,但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再好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都需要我们理性和务实地对待,更需要自己的实际行动。我们要去认真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也要去判断哪种养育方式对自己孩子才是最有效的,最终确立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观念,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如果读者对本书有任何疑问或不同的意见,欢迎探讨;如果家长对育儿有任何问题或不解的困惑,欢迎咨询。联系方式已附在作者简介处,我愿与各界朋友交流探讨,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欢迎大家登录我的微博@付小平V ,互相交流和探讨育儿话题。

  最后,愿天下所有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祝天下所有父母:快乐育儿、开心生活!

  本书作者:付小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