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一种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一种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7 04:4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一种孤独》经典读后感10篇

  《十一种孤独》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耶茨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一):孤独是那疙疙瘩瘩的粉刺疤痕

  “让我来问你:假设有人给你写信,说‘鲍勃,我今天没时间给你写封短信,所以我还是给你写封长信算了。’ 你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吗?”

  别担心,这个晚上我发挥得好极了。我可不想不做努力就让这二十五美元从我手中溜走;无论我的答案是多么严肃胡说八道,毫无疑问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位来应聘的写手知道浓缩文章困难价值。不管怎样,他看上去很满意

  —— 理查德·耶茨 《十一种孤独》

  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把他的书买回去珍藏作家。他是“焦虑时代伟大作家”,批评家将其与契科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还拥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吉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理查德·耶茨借着他笔下人物展示了这十一篇短篇小说的价值。没有洋洋洒洒地建构大框架,试图容纳“孤独”这个大主题,而是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简短浓缩却深刻描述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

  一 孤独的定义

  书的封面是以黑白的人形构图,或驻足,或赶路。白色人儿都没有画出头颅、显露脸部黑色影子深深浅浅,重重叠叠。封面的设计像是告诉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孤独不属于某一个具体的人,不存在于某一种具体的行为模式,它是生活,是人生,或深刻或浅淡地绑架着所有人。你也许能在这十一个故事的十一种孤独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孤独是被班上的孩子孤立鄙夷,起带有嘲谑侮辱性的“南瓜博士绰号孤儿文森特·萨贝拉;

  是小心翼翼地呵护万事如意境况,对未来迷茫,只能见步行步,疲惫得不愿意做出改变的格蕾丝平庸拮据,几乎将生命中美好时光投入到男人间友谊,甚至连追求恋爱结婚都是因为能跟朋友添油加醋离开朋友就百无聊赖的拉尔夫;

  是尽其本分严厉苛刻,热爱自己工作却因为太过优秀被调离岗位的瑞斯军士,一群混沌模糊的,十八岁年纪的城里孩子;

  是丈夫患结核病,四年来每周日去做无话可说的探望,生活与寡妇无异的麦拉;

  是被解雇,还要强平静地点头、微笑、握手,与领导同事不停地说“谢谢”、“再见”、“我当然会的”,甚至不敢告诉妻子,独自在外面游荡假装仍在上班的沃尔特;

  是热爱写作,自认怀才不遇,实则认不清当下,没读懂自己的索贝尔;

  是被年轻漂亮自然优雅的克莱丽夫人比下去,笨拙无力撇脚地与陌生人共乐的斯耐尔小姐

  是前勃朗宁自动步枪手,后在平凡的岗位平庸地活着,因被各种琐事愤怒郁闷情绪刺激下,犯扰乱公共秩序罪、威胁人人安全而上了警察罪状登记簿的约翰·费隆;

  是唯唯诺诺,为了得到星探的认可做着各种自己原本不喜欢事情以献殷勤黑人爵士钢琴手席德;

  是一群被隔离的七号楼肺结核病人,吵吵闹闹,也生死无常

  是为贫穷失落,做着黄粱美梦出租车司机捉刀,拿着可怜吸血鬼般的五美元一篇的稿费的鲍勃。

  理查德·耶茨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你的眼泪并不孤单,所有人都曾在悲剧里成为主角,孤独是每个人名字

  二 孤独的画像

  “酒吧招待正剥着一只柠檬,他巧妙地捏着,拇指刀刃把一条明亮的果肉给扯出来。好闻的柠檬酸味,与杜松子酒味混在一起,在碎冰的薄雾下,给他们的放松复原别添了一番风味。”

  可惜生活没有那么多清新别样味道。不管是表面看着光鲜骄傲的卡森,还是被人叫喊着是猪油佬普拉特的肯,都会有那么一刻脸上的神色饱受内心折磨,“向别人展示着他的一生困惑脆弱,极度依赖,尽力微笑,那表情仿佛在说请别抛下我。”

  人生是一个人的独木桥,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恐惧离群。有意思的却是,很难有人能具体形象地描摹出孤独的画像,即使我们都曾深刻地感受孤独。 理查德·耶茨聪明地只讲故事,不做刻画,我们理所当然地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可越品越觉得读出了自画像,进度每前进一章,便越显清孤独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打扮

  (一)

  孤独穿着暗淡粗笨的黑色大衣,融化在柔和而颤抖的笑容里。

  斯耐尔小姐的教育模式、行为方式与克莱丽夫人几乎完全相反,她是严厉的、严格的。克莱丽夫人是站在学生前面微笑的人,而斯耐尔小姐憔悴阴郁,是背对着风缩起肩,眯缝着眼四处扫视,提防着有人掉队的站在背后的人。

  克莱丽夫人大张旗鼓,她会在圣诞节前夕为孩子们开整个下午的派对,缀满蓝灯的小树,堆满一碟亮闪闪的糖果蛋糕。而斯耐尔小姐大概贫穷拮据,在放假的前一天下午她还是照常听写,上交通课,只在最后的几分钟里给学生们分发了礼物——一块可怜的橡皮全班一样

  不能说克莱丽夫人就比斯耐尔小姐要好。但后者的不讨喜却是显而易见。孤独是生活的缘由,我们有时只是因为无力无助而被迫选择格格不入的孤独。但这种孤独并不需要羞愧,你自以为的糟糕其实也能让懂你的人忠诚保持沉默

  (二)

  孤独坐在前台阶上,游手好闲地抽着香烟,驼背耷肩。

  一群十八岁不怎么可爱,身穿迷彩服的城里孩子。他们本来拥有营地里最好的排长,在魔鬼训练开始激起竞争本性团队精神,开始渐渐地像个军人模样,开始想要成为一个军人,一个像瑞斯军士一样优秀的军人。后来瑞斯军士被调走,来了一个对他们要求并不严格,训练松散贪生怕死阿谀奉承的鲁比。这是那群年轻孩子原本想要的,当一切撞大运似的如愿以偿,我们又重新看到了十八岁的他们吊儿郎当、刻意藐视军人的姿态

  可他们大概不喜欢那么舒服的自己,他们在最不被人所探知的深处大概也想要做出改变,却无奈地被生活推着只能呈现出平庸恶劣的姿态才合群。他们以为孤独是不够优秀,更是不得不 不优秀。

  “这意味着,到我们的训练期结束后,营地将把一群无耻之徒,一群自以为是家伙分派到各地去,被极度紊乱军队所同化。可是,至少瑞斯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幕,对此也只有他才会在意。” 但我们每个人摆脱平庸的孤独都不该是为了别人。生活会在意我们严厉苛刻的信念命运会在意我们在身上留下的道道白色汗渍,谁都没有理由若无其事地过一生。

  (三)

  孤独成日皱眉,气冲冲地瞪着眼挑衅,绷得紧紧的脸上放着光。

  孤独桎梏着持续的不得志,却未被生活磨平锋利清醒得知道自己日复一日无休无止沉沦的人。一阵铙钹声结束,又换成铜管乐队粗糙声音,无论如何变化,生活都似鼓点砸出无情、粗暴节奏,让人无法忍受。

  成了疯人院似的舞厅只是一个助燃物,“姑娘们尖声叫,小伙子们站在椅子上放声吼,胳膊乱舞:玻璃杯砸碎了,椅子在旋转,四名警察警惕地靠墙站着”,混乱一下子点燃了费隆深藏于底的孤独。

  你有时候让人不解的冷漠刻薄、尖酸、暴怒、堕落,不过是生活中那一点再一点又一点的事与愿违灰心丧气累积而来,让你突然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可怜之人的情绪。但事实上,你偶尔或时常里的失落、郁闷、难受、憋屈、羞愧、无助、无力、悲伤绝望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经受,所有人都曾默默地独自舔舐伤口至天明。我们不必如费隆推推搡搡、慌慌张张地穿过喧嚣人群,我们本都是孤独的人群中的个体接受自己的孤独,比放纵自己,更接近绝对满足与彻底的解脱

  三 孤独的突破口

  (一)

  在内容质量低劣的《劳工领袖》当记者,当专栏作家,谈写作情怀为此甚至放弃了一份几乎是这里两倍薪水的工作,索贝尔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洞察了人性本质之谜,讲了实话,所以作品不被欣赏,所以郁郁不得志。他的孤独在于站在了一个自己垒起来的高度偏执地认不清自己的现况,自认成熟地歪曲理解别人的话语

  索贝尔对麦凯布说,“人们觉得你只能在以下二者中居其一:要么你是条鲨鱼,要么你只得躺在那里,任鲨鱼把你活生生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

  麦凯布给出自己的建议,“‘等等,’我说。我试着解释,我压根不反对他为社会正义斗争,如果他脑子里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只是觉得<劳工领袖>可能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他的事业之处。”

  与“鲨鱼搏斗”这一篇拷问着它的读者:你的孤独是不是只因你站错了地方,努力错了方向?你不该孤独的,你的离群不是你自以为的独一无二,你只是走错路了,你落后了,掉队了。你本该有一个容纳你,让你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去与鲨鱼搏斗的地方。

  (二)

  麦金太尔始终写不完整给未婚先孕、还不知道孩子爸是谁的十八岁女儿珍的信,因为想不出有什么可写的,所以“终于写完信了”。我想,对抗孤独大抵如是,尝试不去续写孤独,任它戛然而止,生活或许能意犹未尽。不是什么事情都得有一个解释,都要有一个结果。或许孤独本没有源头,也没有终点,它就是这样散漫在路上,贯穿我们的一生。有时突遇转弯急刹车,有时塞车前进缓慢,有时红灯必须停下,这些都让我们对孤独有了注脚。但它总会过去,在喝彩声和嘘声中继续前进。

  所有人的所有岁月正如小不点科瓦克斯和麦金太尔在新年除夕之夜戏剧表演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举着掺水威士忌,慢慢随着音乐摇晃。孤独是孤独者的狂欢,我们何不互相取暖,相互祝福

  (三)

  “自讨苦吃”大概是整本书里最温情的一篇。

  沃尔特的孤独完全是自讨苦吃。他有一个浪漫温柔、顾家尽责能干冷静的妻子,有那抱着泰迪熊,小脸亮光光的,洗完澡后一股香皂的清香味的可爱孩子们。偏要在被解雇后假装没有失败、一切如常,逃避发生事实

  明明生活里有甘之如饴为他操心的亲人,有值得让他微笑和觉得幸福的人儿。孤独是人的偏执,从来没有人会行单只影地走下台阶,最糟糕都仍有影子寸步不离

  这一篇里有一段话,“当他们一起转身,走下台阶时,他紧挽着她的胳膊,领着她,每走一步,他感觉到手指后她胸脯在轻轻起伏。夜晚来了,夜在他们脚下铺开,在等着他们,它长得不可思议,浓得不可思议,昭示着他们的美好前途。”

  那么,那个五年前的春天并非回不去了,打起精神,勇敢地直面生活,我想沃尔特仍是能那个带走城堡里的公主体面男人。夜不是绝望,破晓的曙光才是它的目的。美好一定会来,自以为孤独的你千万别放弃。

  四 孤独的意义

  伯尼问鲍勃,当房子建好后,“你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窗户在哪?就是这个问题。光线从哪儿照进来?你明白我说的光线从哪儿照进来是什么意思,对吗,鲍勃?我是说小说的观点;文中蕴含的真理;还有启示之类。”

  作者理查德·耶茨在小说的终篇似乎借鲍勃之口叙说着自己的困惑。 “伯尼,老朋友原谅我吧,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也许光线打算尽可能从手艺马虎粗糙的建筑工人留下的那些罅隙、裂缝中钻进来,如果是这样,你们可以肯定没人会比我感觉更糟了。上帝知道,伯尼,上帝知道这里当然在哪儿会有窗户,一扇我们大家的窗户。”

  但是,孤独或许本就没有确切具体的主题,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不一样的样子,每一种孤独都是你抹不去的疙疙瘩瘩的粉刺疤痕。但命运知道,冥冥之中我们会因某一类相似物是人非一而再地孤独着、奋斗着,追求着过一生。这本书想告诉读者的大抵是,无论我们处在书中所描述的十一种孤独中的哪一状态,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全部意义。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二):第十二种孤独

  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很惊喜。当时我的耳机里正在放着《十一种孤独》——一首朋友推给我的同名歌曲。歌曲封面和书的封面一样都是深蓝色的。那刻我像是读到了世界上最精妙的一处伏笔简洁有力。上海译文这版书是双语的,书籍飘口的作者简介和封底的内容简介已经相当清楚,不再赘述。书中十一个短小的故事描述了生活中十一种孤独,以极小的入口细致且简洁地展开。如果你曾经有过类似境遇,那孤独的共鸣会成为情绪的出口;如果你的孤独并不属于其中一种,那你会多少明白这便是每个个体必受之苦。书中没有一句抒情,因为用情绪去描写情绪是多余且做作的。

  读完这本书,任何阒无一人的街道、夜深人静的房间或躲起来哭泣的楼梯都不再是孤独的载体——这种刻意让自己像是个等着人来哄着塞奶瓶的孩子。与孤独对峙,本就是常态。我们都是第十二种孤独。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三):没有人能逃脱孤独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没有谁能逃脱。人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陪着谁过一辈子。其实作为我本人我是享受孤独的,享受那一份不被打扰的宁静,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思绪可以乱飞,整个大脑都是自己的,也享受不需要迁就别人的洒脱自由。但是有时候,孤独侵袭自己的时候也难以忍受,那种压抑在胸口的无法呼出的一口气,心跳紊乱,像有虫子在搅乱心跳。

  小说讲述了十一个小故事,整本书没有提到一个孤独,但是读完每一个故事,那种对主人公感同身受的孤独感会马上占领你的思绪,甚至会在大脑里盘旋。这是一本读着不会让你愉快的书,没有美好的故事桥段,没有奇迹,没有美好,没有快乐,只有那力透纸背的孤独感。但是它令人难忘,其实早一点知道生活没有那么美好、生活还有许多阴郁的事情、生活就是一地鸡毛!被孤立的插班生、丈夫住院无法给予温暖的主妇、被迫放弃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教官、在毫无价值的出版社追逐梦想的小职员、困在医院无法为女儿解决问题的父亲.......有人咆哮,有人沉默、有人失常.......我想这才是真实的认识,生活给了我一拳,我反击一拳,什么也没打到,我以为我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其实命运也扼住了我的咽喉!

  其实看完之后我在思考我是不是也快陷入这十一种独孤的其中一种?既然没人能逃脱孤独,那么就学着如何独处,如何取悦自己吧。无论如何也不能被那该死的破事操翻!!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四):十一个故事副标题

  南瓜灯博士 家境不良孩子的心境与生活 与陌生人共乐 老年教师的教学无助无奈和孩子心理 万事如意 婚姻结合背面各自灵魂的孤独 一点也不痛 遭遇不幸的妇女无助无奈与孤寂下的寻求慰藉却无人可解 自讨苦吃 一生失败的弱小男孩已经无意地习惯于享受失败时刻的痛苦 勃朗宁自动步枪手 家庭不满的中年生活困厄 绝佳爵士钢琴 不甘当跟班的胖子更恐惧没法当跟班 乔迪撞大运 以军人为荣,谁他妈想做军人,一念之间两个端头,大众在往那端拉,他在往这边拉 旧的不去 一入肺结核医院,一穿上统一病服,他们没了身份、没了年龄、没了自我性格,只留下一个统一标签——病人 与鲨鱼搏斗 你的文学梦想,谁理? 建筑工人 一个不成功的作家,一个想出书的司机,一个难完满的故事,一出淡淡的生活。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五):习惯孤独,与孤独相处

  现代社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独。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们每日拼命的娱乐,微博,微信,与人互动的成本几乎为0,但从内心深处的孤独却总在某个时刻油然而生。 习惯这种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不要期待电影中最后华丽的结局和美好的解决方案,因为现实中只有残酷,没有讨好观众的结尾。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用针无情的刺痛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人生的样子,了解到孤独才是人生的真谛,不论你处在各种位置,身份。

  书中写的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出租车司机,上学的孩子。到社会所谓的成功人士的内心相信也是异常孤独的。

  习惯孤独,与孤独相处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六):致每个孤独的人,望不再孤单。

  For a minute it seemed that nothing Carson said would ever matter again -- it was that his face was sticken with the uncannily familiar look of his own heart, the very face he himself, Lard-Ass Plat, had shown all his life to others: haunted and vulnerable and terribly dependent, trying to smile, a look that said Please don't leave me alone. ——P388片刻间,似乎卡森说什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脸上饱受内心折磨的神色惊人地熟悉,那就是他自己的脸,猪油佬普拉特,向别人展示着他的一生:困惑、脆弱、极度依赖、尽力微笑,那表情仿佛在说请别抛下我。——P162十一种孤独7.9[美] 理查德·耶茨 / 2013 / 上海译文出版社你怎么能期待一本描写孤独的书风趣幽默,情节生动、引人入胜?他吸引你的是他所描写的孤独,让你想起自己曾经历过的某个瞬间。

  乏味庸常的生活,是每个普通人的日常。

  《南瓜灯博士》孩子换到一个新的地方,适应一个环境需要时间,有的时候,人天生的气质与环境早已注定,有些环境,你永远融入不进去。你在这方面缺失的能力,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经验就能得以弥补,最大可能的不幸是,由于这种能力的缺失,你会陷入不同的你融入不了的圈子。桎梏在自身,出口也在自身。

  《绝佳爵士钢琴》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你羡慕人群中的焦点,那个容貌姣好或英俊,那个在哪里都受人欢迎的人,这里的羡慕,让你想与她他亲近,害怕自己会被丢下,你隐藏掉自己的特长,你忽略自己的善良与真诚,只为她他别丢下你。我们内心的需求与外表的需求,成为一个摇摆不定的天平。

  《旧的不去》期待已久的圣诞节,家人的团聚,缤纷的圣诞树,子女承欢膝下——期待越多,现实越残酷。还能做点什么呢。可不可以给牵挂的女儿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歉意与关心,言及彼此之间曾经亲密的时光,其实,所有想做的事,无非是告诉我牵挂的家人——我很爱你们,请不要让我在你们的生活中缺席,不要有事瞒着我,我还可以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可是,我能做什么呢?好在,我有了一个新环境,有人需要我,我们可以一起表演,让大家在新年到来之际,可以开怀一笑。

  写下自己看书的感受,只是想为所读过的这些文字,一个保鲜的时间,真正的果实,还需要自己再次去采摘。因为感受是会变的。但是真正的事实是,你的、我的、他的、每个人的孤独,都如影随形。千千万万种孤独当中,一定有一种,是你曾经历过的,但是,我想做的,不是让你感同身受,是希望你在看到陌生人曾经历相似的孤独之后,不再孤独。因为你不是孤单的一个。

  ——20180127 北京上地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七):孤独 无一人可逃脱

  《南瓜灯博士》-第一种孤独

  同学们排斥在外的转学生,为了获得认同编造荒唐的谎言,而唯一试图对这孩子给予关怀的女老师,小心翼翼费尽心思,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一腔怨气,只好用污言秽语和色情画来回报她。这关于孤独的第一个故事就令人深感世事无奈,童年时期已让人无路可逃。

  《万事如意》-第二种孤独

  即将步入婚姻的夫妻在婚礼的前一天察觉到隔阂,而这一切大有越来越糟的趋势。想想就令人恐惧。

  《乔迪撞大运》-第三种孤独

  恪守军队纪律的军官被同僚排挤被学生憎恶。这年代娱乐至死谁要当***军人。正因为如此,才让坚守原则的人寒心。

  《一点也不痛 》-第四种孤独

  既是标题也是文中得了肺结核的丈夫说的一句话。

  怎么会不痛呢,床头摆放的照片是两个人往昔恩爱岁月的证明,而现在是被沉默填充的探视,走出病房压抑的哭声,和转而投入其他男人怀抱的情欲。

  无力感不全是残酷社会给予的,而恰恰来自于自身,最直接也最能摧毁人。

  妻子从医院出来突然压抑着痛哭的这段看了好多遍。

  《自讨苦吃》-第五种孤独

  一个执着于欣赏自己的失败的男人。

  这段被解雇之后的描写很不错,我常常把世界发生的一切当作电影拍摄,长镜头特写或者蒙太奇,觉得挺好玩。

  他像小时候玩装死游戏那样,站定,旋转,然后倒下变成一动不动的皱巴巴的尸体,再接受大家的掌声。二十五年后的他,依然乐此不疲的重复着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把每一次失败当作优雅的表演。

  《与鲨鱼搏斗》-第六种孤独

  要么你是条鲨鱼,要么任它把你活活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

  又是一个内心执拗的人,堂吉诃德式的角色,滑稽又令人敬畏。

  《与陌生人共乐》-第七种孤独

  有关教师的题材总让我感到不安,毕竟这是一人对抗多人的无硝烟的战役,有的时候你会看见他们败得很惨。在孩子们的厌恶中,尴尬中,呆板而小心翼翼的活着。斯奈尔小姐紧扣的十指,紧张的心情,柔和而颤抖的笑容,被孩子们迅速抛下的身影,都是无助孤独的象征。

  《勃朗宁自动步枪手》-第八种孤独

  一个退伍的军人,其身份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孤独意味,这意味着他现在所处的世界和过去那个他所熟悉的,完全不同。要忘记过去的一切喧嚣和热血,投入到百无聊赖的现实生活当中,现实就是这样,妄想摆脱只是徒劳而已。

  《绝佳爵士钢琴》-第九种孤独

  比起题目指向的这个人,一个极其优秀的黑人爵士钢琴手,书中孤独的对象,更像是“肯”,一个生活在优秀朋友阴影下的人,钢琴手脸上饱受内心折磨的神色只是片刻,却映照了肯的一生:困惑,脆弱,极度依赖,尽力微笑,表情写着“请别抛下我”。他看得到一切,却没有说“不”的一丝勇气。

  《旧的不去》-第十种孤独

  与《一点也不痛》相似之处在于描写对象都是结核病人,而前篇写妻子,这篇以病人本身为视角,描摹出一整个群体的孤独。他们被迫与外界隔绝,被迫遭受鄙夷,被迫离开所爱,被迫接受漫长熬煎。

  科瓦克斯震惊而威严的神情确实在他脸上待过,却又变成了愚蠢笨拙。麦金太尔终于放弃写信,接受自己已然是个旧人。

  马原在《虚构》写了一个村的麻风病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类似的绝望感。

  《建筑工人》-第十一种孤独

  怀才不遇,背着苦难的十字架潦倒一生。像耶茨自己。

  关于徒劳,我总会想起那个神话,西西弗斯每天把巨石推向山顶,回到山顶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而他就永无止境的重复这个徒劳无功的动作,生命在一次又一次无效又无望的劳作中慢慢消耗殆尽。庸常的绝望。整本书到这里就结束了,耶茨无一字写孤独,却让这种徒劳感渗入骨髓。其实他的小说并没有塑造出什么特别的人物,所有的孤独男女看上去都像同一个人,都像是某个时刻的你和我。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八):孤独美学

  美丽从来不只属于美好的东西,它蕴藏在所有的事物之中,甚至负面事物的美丽因为强大的反差和矛盾一体化而显得更加醒目和难以抗拒。孤独便有一种凄美,让你在痛恨它之余忍不住将它认真审视,推搡着抱紧,拉扯着亲吻。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孤独永远被文人墨客偏爱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文人墨客往往比一般人更加孤独。

  把孤独分门别类,这是把孤独品得多么细致入微的人啊。

  这本书令人震撼之处,便是它逼迫你发现孤独原来如此普遍。孤独并不只存在于那些穷困潦倒生活破败的下等人群当中,也不只藏匿于功成名就高处不胜寒的上等人群里,它就像昏暗舞厅中无处不在的灯束,均等地流转过每个人的身体。出身寒酸的转校生也好,新婚燕尔的夫妻也好,认真严格的排长也好,都不分老幼不分职业地孤独着。

  耶茨的残忍表现在他以无比冷静真实的笔触描写了触目可及的故事。几乎看完每一种孤独,你都能够联想起生活中认识的某个人,甚至就是某一时期的自己,这时心里难免一阵慌张,原来他,原来她,原来我自己都是这么的孤独。多年的伪装连你自己都快相信了,却被耶茨一刀子从美梦中捅醒。于是,费劲巴拉的隐藏和掩饰在一瞬间土崩瓦解,生活最原本的丑陋姿态毫无遮盖地展现在你面前:得了,这才是我们过的日子。

  即使它这样残忍和负面,我还是爱这本书,因为它写的是有关美的东西,有关真实的东西。

  忘了曾经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其实很多时候负面的东西更能够给我们力量。对这句话越来越认同。现如今到处充斥着虚伪的心灵鸡汤和正能量。“你总会遇到懂得你的好的人。”问题是,如果我确实是一个不够好不够可爱的人呢?“上帝奖赏不断努力的人。”好吧,我们都得承认这是句谎言,这世上就是有那么多无比努力也无比失败的人。所以,相比较于这些,我更喜欢真实的负能量,它如同寒冬里迎面吹来的冷风,虽然刺骨,却让人清醒,甚至有一种被虐的爽快。别人的不安多少让我心安,看吧,不止我一人有过龌龊的想法,有过局促的时刻,有过沮丧的状态,有过尴尬的场面,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有过无望的追求,有过毫无意义的爱情,有过下流的手段。哈,原来每个人都有,有那么多孤独的同谋,孤独也就显得不那么孤独了。

  耶茨曾经说过:“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如果果真如此的话,这本书即使没有教会你别的,至少让你正视了孤独,既然无处可逃,何不心安理得地与它共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