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疯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09 05:5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月亮》经典读后感10篇

  《疯月亮》是一本由(美)丽贾娜·奥梅尔维尼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13-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疯月亮》读后感(一):充满艰辛和爱的旅程 PS:附有目录

  充满艰辛和爱的旅程

  Keywords:译者,艰辛,死亡,爱

  充满艰辛和爱的《疯月亮》,本来应该是一部寻找旅行记,看到最后我却止不住流泪。“作者的的话”让我看到了她写这部书的用心感谢译者朱子仪把所有的语言翻译到极佳,真情流露,让我读得舒服畅快

  作者丽贾娜•奥梅尔维尼,美国作家,《疯月亮》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以父亲书信线索,本书主要讲述了在威尼斯的女医生加布莉埃拉为了寻找父亲,踏上了艰辛的旅途,并完成医药著作《疾病之书》。全文一共分为27章。前2章记述了加布莉埃拉的家庭工作情况:加布莉埃拉是女医生,在威尼斯很受歧视;与母亲关系不好;父亲失踪;跟随她的是奥尔米娜和洛伦佐,虽是仆人,但更多的是伙伴。从第3章开始,加布莉埃拉带着奥尔米娜和洛伦佐开始了她艰难的寻父旅程。他们沿着父亲信件,途经帕多瓦---康斯坦兹湖---图宾根---莱顿---蒙皮利埃---圣英格拉西亚---坦吉尔---塔拉丹蒂,在旅途中加布莉埃拉经历了生病,遭到过强盗,面对过伙伴的死亡,离开同时也遇到了爱情积累特殊病症,最终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她完成了她的理想

  加布莉埃拉,在我心中是个倔强固执,但是拥有勇敢、冒险精神女孩,她热爱她的事业,她热爱她的医学。无论在威尼斯女医遭受歧视的下,还是在旅途中女人迫害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着她的医学,“医药箱”永远是她的宝贝,沿途收集着特殊的病症,例如花卉恶症,封闭空间厌恶症、遗忘症等,我都没有听过的稀奇古怪的病症,书中有详细叙述感觉特别有意思

  加布莉埃拉对感情是很深情地,无论是对爱情,友情,还是对待亲情。她对待死去的男友莫罗一直无法忘怀,一直单身个人,对待新的爱人一直等待;对待她的仆人奥尔米娜和洛伦佐,一直像朋友家人一样对待,奥尔米娜曾说,洛伦佐对她是女儿般的爱;对待父亲,加布莉埃拉用尽了全部的精力去寻找,在睡梦中还会说“我是父亲的保护人”。

  让我感动流泪的是最后的片段,“我脱下斗篷,温柔地擦干了他的身体和双脚,那是出自于一种往日无法用语表达的爱。”是呀,当她找到父亲的那一霎那,自己心中所有对父亲的埋怨都变成了爱,那种爱不需要说,只是深深感激,你还活着。父亲一直在等待她,他知道她一定会来,他知道她一定会走这条旅程,他知道她一定会完成他的理想,他知道她和他就算人不在一起,心也会在一起,他知道她懂他。

  结局美好的,我感到很高兴,虽然加布莉埃拉有遗憾,但是完成了她想要的。只要寻找到了结果,就没有什么遗憾。。。。。。

  附上本书的目录

  序篇

  第1章 是上帝的工作还是魔鬼诡计 1

  第2章 咸与甜,泪与乳 11

  第3章 卡多诺博士 30

  第4章 一根链子 45

  第5章 人要善待牲口 61

  第6章 眼前是黑色林海 75

  第7章 寡妇古德伦 81

  第8章 不燃之火 93

  第9章 植物教授瑞纳尔•福契斯 117

  第10章 宅里有根,魔鬼无害 136

  第11章 太阳疯病的症状 143

  第12章 完全失控 154

  第13章 失而复得 162

  第14章 病人有自己的疗法 191

  第15章 消失的弯道 197

  第16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222

  第17章 悲哀的消除 232

  第18章 使世界放慢速度汁液 243

  第19章 充满神奇生物群山 255

  第20章 以毒攻毒 270

  第21章 两个大陆的分界 284

  第22章 父亲的保护人 292

  第23章 被过去收容 304

  第24章 死亡之谷 318

  第25章 暗中应和 326

  第26章 让他安息 330

  第27章 和你在一起 334

  尾声 梳理潮水 336

  作者的话 341

  译后记 343

  《疯月亮》读后感(二):【雨枫试读】《疯月亮》书评·渴望成长之书

  没有哪个读者不曾梦想着成为作者。假如我能成为一个作者的话,我希望自己是什么样子呢?

  我爱毛姆,但他的冷静优雅以及与事物保有适度距离风度似乎不可能属于我;我爱米兰·昆德拉,但对他几乎无情的敏锐细致入微,更多地还是怀着敬畏;我爱简·奥斯汀,但她的时代似乎已离我们远去;我也爱卡尔维诺,可上苍并没有赐予我如此结构精美大脑和如此空灵奔放的想象力

  如果我是一名作者,我希望自己是丽贾娜·奥梅尔维尼那样——感情充沛思维灵动文字中带着温柔而又机敏诗意忧伤但不失生机勃勃

  也许更多人会将《疯月亮》视为一部自我追寻、自我救赎的冒险之书,但我则更愿意将它看做一部渴望之书、成长之书。解读秘密就在旅途的缝隙之中。

  女主人公追寻父亲、同时也是寻找自我的历程无疑是曲折动人的,但穿插在故事中的《疾病之书》也绝非只是添加幻想色彩点缀,而是通向书中隐喻的另一个入口。从那些看似离奇甚至荒诞不经的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内心世界。是的,我们去爱、我们嫉妒、我们孤独愤怒悲伤恐惧,并在一生中的每一时刻都在追寻或者躲避它们。从《疾病之书》带有传奇和巫术色彩的描述背后,我们会发现这些病症其实都有真实名字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也有一些并不在精神疾病之列,但仍然是人们常有的不良情绪。我们也会发现,无论在怎样的年代,这些“疾病”也始终陪伴着人们,一如它们困扰着那些故事里的人。

  如同加布莉艾拉那样聪明、倔强、孤独又伤痕累累的人们,该如何才能被治愈?我们既无法像任性孩子一般出走,也没有神秘的女医者用草药和温柔为我们医治。但只要将故事读完,我们便可获得答案——将世间苦难视为寻常之事坦然面对,完成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当然还有最后一剂良药,爱。在被珍惜、被需要时,我们更加自信坚强,从别扭的孩子成长为平和勇敢的成年人

  当加布莉艾拉从身边的人们那里发现她曾忽略的爱与支持,当她从父亲的微笑中获得信任温暖,当她从爱人的怀抱中得到希望,她生命中一直耿耿于怀的悲伤和挣扎就那么消失了,像太阳下消融的冰块

  我妄自猜想,为什么作者会特别强调和描述那些女性医者,也许是因为男医者的理性之手固然能治愈躯体智伤,但只有理解和温柔质问才能解除心灵之痛。

  《疯月亮》读后感(三):【雨枫试读】重返中世纪

  说到欧洲的中世纪时期,就想起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女巫。小时候对女巫的印象,大多是从《格林童话》上看的,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大拇指》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几乎都有女巫的身影,而且全部扮演坏人角色。后来吃饱了没事追本溯源,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叫格林的好基友,而且最早将女巫形象引入到儿童文学当中,才使得女巫才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他们童年时期因为被关于女巫的传说震动,就共同下乡收集有关女巫的故事,然后根据那些故事写成了《格林童话》,创作方式就像中国的《聊斋》一样。匪夷所思的是这些故事中的口述者大多是一些有知识的女性,怎么女巫还都是坏人的角色?

  后来,看了《疯月亮》一书,跟随主人公加布莉埃拉重走了一遍十六世纪的欧洲和摩洛哥,通过她在途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才找到了其中的答案。原来在中世纪之前,那些会制药、行医以及读写的女性会受到尊重,并称之为女巫。所以“女巫“(witch)一词最初的意思是指那些“有智慧的女性”。但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会认为按照基督教教义,女人应该绝对服从于男人。于是教会开始贬低并丑化女人,迫害女人,甚至活活烧死所谓的“女巫”。最后在1484年,有两个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写了一部《女巫之槌》,书中详细列举了很多种识别女巫的方法,从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欧洲女巫大审判”。那时的女巫审判有着非常黑暗一面,教会借由“猎杀女巫”之名,导致三个世纪内约有十万人被处死,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地区

  那时的欧洲,女人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因为不仅会时常遭受同行的无端质疑,而且在突发灾害瘟疫时节,给人治病的女人还有被当作女巫投入监牢、被火刑处死的可能。但加布莉埃拉并没有因为这个充满敌意环境而退缩,而是凭着自己的勇气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并一路行医,重走其父亲在欧洲和北非的十年漫游之路,只为寻找离家出走的父亲和他编写的医书手稿,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其勇气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加布莉埃拉最后找到父亲时,父亲已经成了疯病的牺牲品,但她通过途中给许多疯癫病人治病,最终代替父亲写完了疾病全书,似乎也是一种幸福而神秘的循环

  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小说,也是一本关于医学的小说。勇气、医学、旅行、情感,在那个时代交织,构成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中世纪传奇!

  《疯月亮》读后感(四):【雨枫试读】图宾根你好,图宾根再见

  索要这本书的时候纯粹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

  然后是疯癫。硕士论文就是写的疯癫。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翻开时看到了图宾根。女儿出生的小城。或许有一天,当我走丢,女儿也会像那个医生一样,去那里找我?

  从故事的开始说起吧。疯癫对于欧洲来说,一直是挥之不去诱惑。之后,麻疯病人开始成为被驱逐、被清洗,被用于证明神意的道具著名的“愚人船”上的乘客大多是麻风病人。17世纪末,各个王国领地内的麻风病院被视为治安卫生隐患。1672年2月20日,路易十四开始了对麻风病人的驱赶改革。麻风病院的财产被划归给其他的医院福利机构。麻风病人开始被集中到法国奥尔良附近的圣梅曼病院救治,随后开始被送上“医疗船”。于是,放逐开始了。

  事实上,由于麻疯病院收治的不再仅仅是麻风病人,还有许多精神病患、暴力罪犯以及一些流浪汉。根据记载,15世纪上半叶,纽伦堡有63个疯子登记在册,其中31人被送上这种船只,驱逐出港。他们通常被交给船工。1399年,在法兰克福,海员受命带走一个赤身裸体在街巷中游走的病人。15世纪初,德国美因茨以同样方式驱逐了罪犯。用福柯的话说,驱逐病人、疯子和罪犯的行动,具有特殊的社会效果象征意义。将病人交给出海的船只,首先是为了确保他不再在城墙下徘徊,确信他将远走他方,使他成为甘愿背井离乡囚犯。但是,水域给这种做法添加上它本身的隐秘价值。它不仅将人带走,而且还有另外的作用——净化。航行使人面对不确定命运。在水上,任何人都只能听天由命。每一次出航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乘上“愚人船”是为了到另一个世界去。

  《疯月亮》读后感(五):【雨枫试读】疯月亮读后感

  每天两次,早晚各一小时时间看书,挺像遵医嘱服药的节奏。不到一周的时间,我读完了《疯月亮》。能这么安排,足以说明《疯月亮》不是那类情节紧张到一定要从头到尾不间歇看完才想放手的故事书。

  《疯月亮》的结构很简单,像是西游记,一个主仆三人一路向西的故事。在我看来,作者只是借用一根旅途的绳索,在上面结下一个个自己想讲的故事;挂上自己的一首首散文诗。这些散文诗故事,从远古而来,充满神奇和幻想;这些散文诗故事,从孩童记忆里的美好花园而来,充满神秘和向往。既慰籍着旅途里的书中行者,也慰籍着捧读的书外读者。

  整个旅途,貌似因为苦难而始(父亲远离,母亲层面苦闷压力,医生资格不被接受);出发后,一路艰辛(以寻找苦难的父亲为明确的目的,旅途毫无可享受浪漫可言);寻找的终点凄凉(找到父亲时,父亲已疯);可这一切,又不仅仅是一部苦难史。整本书的基调和指向都是温暖柔和的。最终,自强的主角,没有错过爱情、家庭。就像,苦难的终点通向天堂路途磨砺终会有珍珠光亮的回馈。

  现实苦闷,走出去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让人却步的黑暗。那么,止步于未知的恐惧?还是光明方向终会促人出发?作者在《作者的话》里鼓舞我们:要勇敢。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那些离奇神秘的故事浸透着远古气息。喜欢这么一段流水自然的读书时间。

  附,这绳索上的一个小小故事结,一段散文诗:

  药品:独角兽之角的粉末。

  功用:用于治疗欲望丧失。

  用法:病人必须选择一件物品,比如曾经爱过的人的肖像等曾经有过热情的物件载体。医生将独角兽之角的粉末按摩进病人的皮肤。

  警告:如果用药过量,病人很可能对物件本身依恋过头。就像一个爱上戒指而不是女人的国王。在女人死后,也不肯对她放手(因为戒指就放在她的舌头下)。最后主教从她冰冷的口中拿出戒指,国王又爱上了主教。聪明的主教把戒指丢进了湖中。可怜的国王在湖面上害起了相思病,坐在小船里度过余生。

  这是一个我看完就留在心里的故事。可以随时讲给别人听。有些神奇,也有诗意。

  《疯月亮》读后感(六):【雨枫试读】爱和自我的探寻之旅

  关于“疾病”

  故事的序文是从一个“身体错乱病症”拉开帷幕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病症,患者不管停在那里,碰到什么东西,他都会不知不觉成为那件物品的一部分,为此我还特意去百度上面寻找过答案,当然无疾而终。后来才发现这类疾病乃至后面正文出现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病症,竟然都来自于作者奥梅尔维尼的虚构。因此阅罢全文,印象最深的竟不是全文主线主打的主角加布莉埃拉寻父之路上的各种惊险与神奇,乃是她在未完成的笔记中不断添加的各类疾病。新奇,且引人入胜。

  贯穿整部小说的《疾病之书》最初是由主角加布莉埃拉的父亲,一个优秀的医生来创写。加布莉埃拉作为父亲优秀的聆听着与执笔者,从最开始便担当着这部医术的助理职责。父亲的突然离家,与有悖个性的不归来信,串联了加布莉埃拉的整条寻找之路,更是在艰险的道路之上,缓慢地帮父亲完成了这部医书的撰写的引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除开必要的实践与理论知识,总结思考每日面临的新奇症状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加布莉埃拉在种种艰难险阻之中,正借由写点东西的契机,以保持心灵和知觉的敏锐性。

  不得不惊艳于奥梅尔维尼异想天开的发挥,借由主角加布莉埃拉之手记载的各类病症,既出奇精彩又隐喻高深哲理。择一二病症为例:“嫉妒”是为文中一种蚕食心灵的隐形虫子。这种从动物身上繁衍开来的可怕疾病,摧残着人的健康与思想,容易传染,又难以治疗。可预防,治疗却要靠坚持来达成,因此往往难以为继。嫉妒之心可不正是如此,身外之欲过多就快乐就消失了。而当一个人处于沉重压抑的重负之下,抑郁症就应运而生了。这类病症紧跟于加布莉埃拉与自己母亲的一次矛盾碰撞之后写下的。抑郁症产生于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药物的医治可以暂时缓解,但最基础的病因不根除,病症随时有复发的可能,且毫无征兆。文中的抑郁症患者正在好转之后又毫无预兆地投海身亡,而此行为恰恰影射了自我精神强烈的加布莉埃拉唯有离开母亲的港湾,才能寻求精神上的自由。

  关于“爱”

  书的末尾说,这是一部关于勇气、旅行与情感的小说。在我看来,这更是一部关于“爱”的小说。加布莉埃拉是为着寻找父亲旗号踏上这段浪漫但又惊险连连的旅途的。在十六世纪的欧洲,女人的权利和独立人格受限明显,文中多处有实况描写“女人不能一个人上街的规定”。加布莉埃拉却因着父亲的失踪,外界对于父亲的各类质疑义无反顾踏上寻找与平反之路,恶劣的天气,坎坷的道路,性别局限以至于随时可能受到的侵犯,更有甚者,要路过那种视女人为洪水猛兽,恨不得将女人都当作万恶的“女巫”处以极刑的极端城市,加布莉埃拉仍未有丝毫退缩。在我看来,唯有“爱”能鼓励她勇敢如此。

  加布莉埃拉的父亲自始至终都非常尊重女儿的独立人格。在那个女医生凤毛麟角的时代,倘若没有身为长者与导师的父亲在旁支持,加布莉埃拉的学医之路必定万分艰难,甚至不能成行,遑论成为父亲的助手,协助他编写疾病汇总之书。抑或是在小小范围内为特殊人群行医。而父亲的离去,也曾在给予女儿的信中多次强调不要派人去找他。医者不能自医,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他却是不愿女儿看到他最后精神脱离控制的样子。父亲曾是女儿精神与医学上的导师,在女儿的成长之路中起着引领风帆的作用,这种深沉复杂的爱,体现在了只想让自己一个人面对病痛的折磨,也不愿让子女蒙受他人异样眼光的阴影。

  加布莉埃拉的母亲就是一个受限于特定时代观念影响的普通妇女。她表达“爱”的方式,是有区别于加布莉埃拉跟父亲的同行关系,更希望的是女儿可以 成为自己的女伴,尽管观念的碰撞常使母女间的感情难以为继。她的歇斯底里尚在情理之中,另一半常有在她认知之外的不合常理,而女儿的异想天开也不在她的控制之内,时常处于失望状态的人心态如何平稳。加布莉埃拉有时候也不能理解母亲的暴力干涉,可是世界又怎么可能每次都以自己期待的方式来爱你呢。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如何,母爱依然分毫未减。

  一路跟随加布莉埃拉的两位仆人奥尔米娜和洛伦佐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单纯地称之为仆人。困苦之中的相互扶持,灾难之下的不离不弃,他们之间早已有了亲人间的亲厚。文中更是穿插了加布莉埃拉的三段爱情。与初恋情人的心灵相通之爱,在他去世之后依然久久难以释怀。还有在加布莉埃拉的寻父之路上遇到的其他两段爱情,都待她如此深情,虽然都有在我看来开始得太过随意之嫌,但也许爱情就是如此,你永远也不能预知下一秒会遇见什么人。

  关于“语言魅力”

  一篇外文小说的最终完美呈现离不开译者本身对于原著的理解与其中文文字功底的相互渗透。正如译者朱子仪结篇所说,《疯月亮》本身就是对译者的一次重大挑战,不仅需要对当世纪背景的纵观与各类专有名词的融会贯通,各类匪夷所思的疾病本身就已是对逻辑的巨大挑战,看起来非常绕口的“在行文之中的不合逻辑之中找出其内在逻辑”,往往已是译者对小说全篇的观感,而后才以中文润色译出。

  看译本小说,最烦的是文中一大连串的外国小说名字,有时候看完一本著作,最多只是记得出现频率最高的那几个,其他人几乎都会自动自觉被内心里的ABCD所替代。如此一想,倒也不无方便。

  我很喜欢小说当中对于环境的细腻描写,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中世纪的人文背景一一呈现。原本对于威尼斯的粗浅印象,便是终年沉浸在水中的浪漫城市。而随着奥梅尔维尼的细腻笔触,仿佛你就随着加布莉埃拉一行,同时感受到了它的诸多不完美,让一个城市的观感瞬间立体起来,更妙的是,从不会出现有一些译本中思维层面的突然断裂的情况。这大抵也可称为一个完美的落幕吧。

  《疯月亮》读后感(七):The Book Of Madness

  刚开始读起来挺费劲,大量生僻的名词,还有让人费解,不和逻辑的疾病,让人摸不着头脑,期间还穿插着重口味的情节,不知道是译者忠于原文还是我自己文学功底太差,大段大段的情节描述和对话让我完全不知所云,有几处还前言不搭后语,差点读不下去。可是冲着豆瓣8.6的高分,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

  小说的结尾还是回归到了美国精神的标杆下——无所不能,无人不爱的超人式女主人公与大团圆式的美满结局。就个人而言,觉得毫无创意,没有到最后豁然开朗的感觉,读起来也真的无趣。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世纪欧洲以及北非这样的情景设定给小说罩上了浓浓的异域情调和神秘色彩,但是小说本身或者是说中文译本的冗长和陈述上的混乱让小说在阅读顺畅程度上来说大打折扣。就内容上来说,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把它归结在那种文学类型上,说荒诞吧,又有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小说发生的地点也是真实存在的。总之在我看来这是本很古怪的小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