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杯酒慰风尘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杯酒慰风尘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0 05: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杯酒慰风尘的读后感10篇

  《杯酒慰风尘》是一本由朱晓剑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一):味觉被《杯酒慰风尘》叫醒

  齐祺

  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朱晓剑说,美食诱惑,是不能被拒绝的。这就好像去赴一场约会,不管结果如何总是充满期待的……

  但怎么吃是一个技术活。吃一餐饭,叫一次好,没多大价值。一顿饭可以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粗茶淡饭,能把粗茶淡饭吃出彩,那才是真正的吃货。朱晓剑的《杯酒慰风尘》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唤醒你的味觉。

  朱晓剑的新书《杯酒慰风尘》分六部分:将进酒、味之道、我杯茶、觅食记、吃货帮、纸上鲜。这样的安排,足以看出作者生活品位,从豪爽的大碗酒到粗杯茶再到纸上觅食,作者的心境狂野归于平静,这是生活的历练给予人生别样滋味古人云:一世显贵之人懂得如何居住,三世显贵之人才懂得如何饮食。想把饮食看得通透,也是需要生活积累的。

  高手民间,美食在小巷。对一位真正爱好美食、寻觅美食的美食家来说,各种大饭店酒楼应酬之地,唯有小巷才是美食的最美地带。小巷能够完美渲染的那种意境,虽是不经意,却能让人体味其中妙趣。能够从最简单食谱中吃出最美味东西。这是吃的最高境界

  唯有对食材本身的热爱才能使菜肴富有内涵。朱晓剑是个“吃货”,追求美食主义,将美食梳理成一种日常生活,践行美食艺术在多元状态下呈现出的思想,并且自得其乐享受那些美食带来的愉悦。他不仅叫醒了自己的味觉,也通过这本书来唤醒了我们的味觉。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二):诗酒生活的滋味

  龙玉纯

  文人嗜酒,难道真是文人骨子里的刚性与酒里的烈性相通,抑或酒真是催生文人创作灵感源泉?读完朱晓剑老师新著《杯酒慰风尘》后,我得到了新的答案

  壶中日月长,醉里乾坤大。《杯酒慰风尘》卷一《将进酒》对这句话进行了尽情诠释。对于朱老师这样一位知名文化人作家而言,酒场饭局交流思想、融洽关系、激发灵感、协调项目释放压力重要场所。从一篇篇文章透露的信息来看,朱老师无疑是个善饮者,酒场上的放纵,犹如骏马草原上驰骋一般,那一种快意豪情,着实有一点古风。朱老师无疑还是酒桌上的思想者,他随着酒意而沉浮,不管是痛快还是痛苦,其中所包含的或许是对生活的不服输,对世间人道的异见。朱老师无疑还是率性且有情趣的饮者:在每一次酒会上,不管对手是不是高手,都以一种高姿态亮相,即便是最终落败,也会让人拥有几分豪情在。在酒的江湖上,我们只不过是努力做回自己,如此而已。

  朱老师笔下那伴美酒的四川美食真让人垂涎三尺,比如回锅肉、胡辣汤和豆腐脑、辣到劲爆的田螺、李庄白肉、红白汤火锅等等。对著名的回锅肉,他是这么写的:不仅因为它“好吃的要人命”,更在于百吃不厌,甚至于有位朋友每餐必点回锅肉,似乎不这样,就不能表达对回锅肉的激情。读完这样的文字,外地读者对号称“美食之都”的成都,不知又要平添多少向往。朱老师对美食有着更高的追求:他认为,时下所流行的美食创意师汲取各种菜式的精华,不断演进,让美食呈现出不同形态差异化的味觉体验。“对于美的追求,从来不会因为职业地域的不同而有所限制。一个能够从凝固的建筑艺术中发掘并创造美的人,同样能够在饕餮美食之中开创属于自己的味蕾世界”,这才是美食的大千世界

  “美食是人间持久的娱乐”。在记叙各种美食色香味同时,朱老师的笔头没有停止对美食主义的追寻,他写道:有朋友开玩笑说,在宽窄巷子吃饭,吃的是文化,是潮流。在宽窄巷子的餐馆最抢手的是临街的窗下,既有美食的享受,又有美女可打望,甚至于不经意地抬头就可以看见一片新天地,在这样的环境里吃饭,也就多了一种品位。他还写道:这里所说的美食主义,不是炫耀,也不是夸张,而是希望美食能回归到美食的本身上头,任何带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对我们的胃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但对一个美食的完美主义者来看,其完美可能更多的在于美食所提供的那一种意境,虽是不经意,却又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妙趣——只是有时我们在乎的只是好吃,至于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忽略掉了,也因此,美食主义虽不是十足的完美主义,却能让人有点动情。

  读完《杯酒慰风尘》一书后,我感觉在该书的文字中看到了梁实秋闲适小品文的影子,朱老师的文章与梁先生描写美食的文章相似,文字简洁余味无穷,让人读过后有不亚于品尝了一顿美食所带来的满足,同时还能感到精神上的享受。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三):浮世饮食里的生活哲学

  ■邱向峰

  循着朱晓剑率性洒脱的文字,不仅能品味纷繁多样的饮食之道,更能体悟其背后快乐为本坦诚为人的生活之态。他所追求的美食主义关涉当下人烟火,从他富有情调和意趣的叙说中,我们感知到的是美食在艺术和多元状态下,所呈现出的一种思想与哲学。

  书分六卷(将进酒、味之道、我杯茶、觅食记、吃货帮、纸上鲜),娓娓铺设,带着几丝风流,几缕怅惘。在朱晓剑积淀的饮食哲学里,饮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心境。他认为理想的喝酒状态,“是几个人随意的喝酒,不醉,有点醉意”。这时,“再来一段诗歌,在诗与酒之间探险”,诗酒的快意与趣味大增。他更喜欢酒中有点自然、有点个性、有点自在氛围,“让酒演变成一种风格”,简直有快意江湖之感。

  对一位美食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其完美更多的是在于美食所渲染的那种意境,虽是不经意,却能让人体味其中妙趣。如作者写夏日小菜凉拌青豆,会想起村上春树的《1Q84》里的那位叫青豆的女子来;又如在中意的饭局上,遇见中意的人,菜刚刚好,喝适度的酒,多么惬意爽然。美食遭遇心情之际,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也因此,不管是在怎样的馆子里吃饭,舒展优雅都该是首选方式

  在浮世当中,饮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寻找自己的市场,但无论是高端还是平民化,终极目标口感和滋味。能将这种源于饮食又高于饮食的人文情怀表达得如此自如酣畅,既要有敏锐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把握,更需要对世故人情的洞察与感悟,朱晓剑做到了。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四):味觉被《杯酒慰风尘》叫醒

  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朱晓剑说,美食的诱惑,是不能被拒绝的。这就好像去赴一场约会,不管结果如何总是充满期待的……

  但怎么吃是一个技术活。吃一餐饭,叫一次好,没多大价值。一顿饭可以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粗茶淡饭,能把粗茶淡饭吃出彩,那才是真正的吃货。朱晓剑的《杯酒慰风尘》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唤醒你的味觉。

  朱晓剑的新书《杯酒慰风尘》分六部分:将进酒、味之道、我杯茶、觅食记、吃货帮、纸上鲜。这样的安排,足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品位,从豪爽的大碗酒到粗杯茶再到纸上觅食,作者的心境由狂野归于平静,这是生活的历练给予人生的别样滋味。古人云:一世显贵之人懂得如何居住,三世显贵之人才懂得如何饮食。想把饮食看得通透,也是需要生活积累的。

  高手在民间,美食在小巷。对一位真正爱好美食、寻觅美食的美食家来说,各种大饭店、酒楼是应酬之地,唯有小巷才是美食的最美地带。小巷能够完美渲染的那种意境,虽是不经意,却能让人体味其中妙趣。能够从最简单的食谱中吃出最美味的东西。这是吃的最高境界

  唯有对食材本身的热爱,才能使菜肴更富有内涵。朱晓剑是个“吃货”,追求美食主义,将美食梳理成一种日常生活,践行美食艺术在多元状态下呈现出的思想,并且自得其乐地享受那些美食带来的愉悦。他不仅叫醒了自己的味觉,也通过这本书来唤醒了我们的味觉。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五):美味的诱惑

  王秀梅

  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过,:“什么叫文化?—吃东西也是一种文化。”中国的美食文化和中国历史一样源远流长,驰名中外。每个城市有名菜,具体到每个人,还有自己独特家乡风味

  《杯酒慰风尘》就是一本关于美食的随笔集,其中收录了百余篇关于成都的精典小吃。作家朱晓剑现居成都,他用轻松随意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成都的美食,以及餐桌上的人情故事。和一般的“吃货”不同,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美食主义。

  成都是天下好吃之城,火锅、泡菜、串串烧……众多美食中,回锅肉好吃得可以要人命。四川的厨师能将猪肉做出上百种吃法,属回锅肉谓为经典。以薄皮猪臀尖二刀肉为最佳选料,配以蒜苗、青椒,还有土豆、折耳根等。个中风味,境界不同。

  他说回锅肉有三重境界,第三重是,“它去除繁华杂质,只剩下朴素面容,恰似素面朝天的美女,是靠其气质来吸引人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局部的美。”这为最高境界。更有一种被称之为“蜀中第一菜”的“连山回锅肉”,“却是肉片大且薄,手掌来宽,三寸有余”,做出来的回锅肉,色泽油黄,肥而不腻。“食,色性也”,看到这里,已经是艳羡不已,口水涟涟了。

  一个职业作家,偶尔出来漫游,约三五知己,点几道小菜,酌几杯小酒,这时候,吃是一种心情,一种趣味。朱晓剑说理想的喝酒,是几个人随意的喝,不拼,不醉,那种火候适宜聊天,八卦,如果再来一段诗歌,再美好不过。通过喝酒,抵达人诗意春天,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朱晓剑的饮食哲学里,简单,纯朴,能够对心,暖胃,便是快意人生。能够在饮食江湖里,体味到吃的文化,吃的境界,这也是他书写本书的用意了。

  如果去成都,可以带上这本《杯酒慰风尘》,它无疑是一本美食地图。或者某个闲暇的午后,独居一室,慢慢品味这美食的曼妙相信谁都抵挡不住这美味的诱惑。

  赶快行动吧,做一顿丰盛晚餐,因为我们都是饮食男女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六):吃吃喝喝,多么美好

  □徐丽霞

  朱晓剑,百度百科介绍他:书评人,随笔作者,人文观察者。最近阅读他的《杯酒慰风尘》,犹如跟他一起混迹于美食江湖,那种感觉甚是惬意。

  《杯酒慰风尘》是一本关于“吃吃喝喝”的随笔,作者在“吃吃喝喝”中渗透进自己的人生感悟,往往引发我的共鸣

  以前我有点鄙视酒鬼,但朱晓剑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谁能与我同醉”,是一种心灵呼唤。大凡好酒之人,应该都在寻觅着知音,期待能和对方喝点小酒,畅聊人生,一醉方休。我能理解那些朋友聚头就必须要喝酒的人了,与朋友聚会,小斟两杯,酒不醉人人自醉,诚如作者所言,“吃吃喝喝,多么美好的事。”

  这个世界越来越眼花缭乱,即使美食也是如此,过于注重花样佐料,往往花样和佐料繁多,反而忽略了食材本身的味道,朱晓剑在书中说:“美食的最好做法应该是菜的本色加法,佐料是减法的。”诚然,一道菜加了太多佐料,失去了原汁原味,犹如花样少女化了浓妆,掩盖鲜嫩青春

  好吃嘴,也就是吃货,他们是最纯净真诚的一类人,醉心于各式美食,像寻找宝物一样地去寻找天下美味。“这并不是对美食有多眷恋,而是每次出来吃饭,总觉得不是那么满足,感叹还有那么多美食正等待着去寻找、发现。这样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幸福追逐。”

  朱晓剑在他的书中,用他对美食的热忱告诉我:“热爱美食的人,大多是热爱生活乐天派。”笔者有位朋友,是个吃货,她常说:“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身边有爽朗乐观的吃货朋友,你会觉得人生很美好。

  “美食家总是忍不住技痒,亲自动手的快感也许更能吸引人一些。”动手做美食,是吃货的升级版,跟他们生活在一块,感觉会特别幸福,因为你不知哪天他又会鼓捣出令人惊喜的菜式来。

  看完《杯酒慰风尘》,掩卷之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被朱老师传染了美食情结,正在奔往吃货的路子上。我开始关注本地的饭店以及小吃店。以往上街,步履匆促,目不斜视,如今上街,东张西望,生怕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某处馆子的美食。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七):美的真谛

  美的真谛

  —浅析《杯酒慰风尘》

  作者:周其运

  真正的美常常并非来自刻意的宿求,却源于对日常生活积淀升华后所提炼的高度。真正的美一直与生活同在,与每一份生活点滴的如影随行中感受着生活的厚度回味生命的高度。

  美食是完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这种回味无穷记忆却总是那样的记忆悠长。用哲人的高度发现生活的美,从而体验到美的无处不在,并汇集成一种高雅的情趣,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腻心怀的发掘,也是心境深处品格自我沉淀提炼的高度。

  美食可以赏心悦目美丽的文字却可以洗涤心灵,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朱老师的一本《杯酒慰风尘》却将二者的精华荟萃于一,呈现了不仅仅是生活的美,而且是一种品质的化身。既展示着一种思想的高度,也是一种思维的厚度。更重要的是可以精华心灵,塑造情操,不经意间生活的美悄然步入视野,却又是那样的亲近温馨。原来并不遥远,更从未曾走远,蓦然回首间,欣然发现,美就在身边,就在点滴的平凡生活的方寸之间。

  细腻的笔触中刻录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体验,也不仅仅是生活情趣的简单交融,而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与超脱。读此书,可以乐人目;读此书,可以乐人心。因而读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生命的高度,所以让人爱不释怀,让人欣喜万分,这其中种种都源于发现—发现生命的本质与内涵所依,发现美的真谛与本质所在。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八):通过喝酒,抵达春天

  通过喝酒,抵达春天

  ——读“下午茶”书系之朱晓剑《杯酒慰风尘》

  泡菜、兔头、鱼腥草。

  我一边阅读朱晓剑《杯酒慰风尘》,一边留心他对上面三件事物的态度。泡菜,他专门写了一篇,并且是这本书中格外下了功夫的。当然,这样说,不等于别的篇章,就“很火锅”。什么叫“很火锅”呢?我想成都人与成都以外的人,或者说火锅文化以外的人,感受大约是很不相同的吧。“有时,我们选择一样吃食,可能就错过了其他味道。但于火锅而言,不管是热烈,还是刺激,其实是寻求跟日常生活不太一样的方式。”很显然,他生活在成都,又站在了成都之外。之外,就是文化生发的一种特别的驱动吧。

  “食,色性也”。这句古语大约没有人这样断句。但是,举凡美好的饮食,都是这样来的。一个男人以与女人交往的方式,对待食物,就产生了大千世界千奇百怪的菜肴和吃法。或者说,一个女人以想男人怎样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食物,就产生了食物的千般风情、万般妖娆。道理都是相通的。再进一步来说,美好的食物,既从对美色的想象和感悟中来,又是对美色的替代、超越,甚至遗忘,而这样来谈论的人,似乎就更加不多了。可是,遮蔽,就是为了敞开。当前如此火爆的美食话语,一定有它强大的内在的推动力,并且要从人性最根本的地方出发,否则,这一切就是无法解释的。如果概括朱晓剑《杯酒慰风尘》,我认为,他在表达一种成都的当代人情和诗意,凡俗的、日常的诗意。比如,说到回锅肉的三重境界,他说,第三重是,“它去除繁华杂质,只剩下朴素的面容,恰似素面朝天的美女,是靠其气质来吸引人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局部的美。”更有一种被称之为“蜀中第一菜”的“连山回锅肉”,“却是肉片大且薄,手掌来宽,三寸有余”,这样的杰作,外地人看了是要惊讶的吧。

  那么,泡菜、兔头、鱼腥草呢?

  在成都这样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在与外界交往中,如果不经常谈论泡菜、兔头、鱼腥草之类,是不可以想象的。但是,这一次朱晓剑谈论了泡菜,依稀提到了兔头,但是没有碰鱼腥草,不用查户口,就知道他不是本土的成都人了。

  在我不多的几次成都经历中,我发现经常是在一桌菜差不多点完之后,在座的成都人总是惦记着,并且似有若无地说一句再来一盘鱼腥草吧。简直就是生鱼的腥气,成都人怎么爱好这个味道呢?真是无法解释。这就是生命的根性吧。

  朱晓剑已经在成都生活很多年,我认为他在做的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把思想和情感的触角,狠狠地朝成都的生命和文化的根性上伸去。并且,以此为自己生活在成都这样的城市确立生命和文化价值的坐标。

  因此,这部书,你可以在第一次去成都时,随身携带,因为,它可以是美食地图的一部分。也可以在无数次去成都,而现在在成都之外,甚至在某个下雨的午后,独自去读。一本书,甚至能够成为别人怀念的一种凭借,这大约是作者所期待的吧。

  与通常的文字不一样的,还有,文章的叙述语调都“大声武气”。这大约与这部书一般都在说各种酒事有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成都这个酒江湖上,现在,是朱晓剑作为饮者的时候了。“通过喝酒,或许我们能抵达春天”,朱晓剑说。“在骨子里,我们可都不是爱酒的人:这种爱不是泛滥成灾,而是一种克制,有点理性,或者说这酒更像是一种介质,抵达某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呢。”结果,所有的文人或者诗人都是一样的吧,那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倒是小馆子有美食可期待,它们隐藏在街巷里,不经意的一瞥,很容易晃过去,因为不讲求其华美,倒存在了美食之真。”看来,这部看似轻松的书,这部展示快乐的书,其实,也是在向成都丰厚的饮食和文化滋养致敬吧。

  我很想听听朱晓剑谈论一下鱼腥草。看来,这是值得期待的。

  《杯酒慰风尘》读后感(九):解馋的美食随笔

  侯召明

  文友赠送来两本书,我急切盼望着快些到来一睹书中的文章。快递来了,我急忙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本书,是文友新出版的《杯酒慰风尘》和一本《把盏话茶》。

  打开《杯酒慰风尘》这本书,有书的墨香扑面而来,我急忙读了起来。这是朱晓剑的大作,是一本美食随笔集。读这本书,如同与作者一起分享了美食美味。我边读,味蕾顿时激了起来,真解馋。

  品读《杯酒慰风尘》我如坐在宴席之上,听朱晓剑在身旁指点美食讲解美味佳肴。

  《杯酒慰风尘》分六个章节谈酒,谈美味趣事,也有写茶的随笔和评论。

  读完一本书,我如同跟着作者品评了全国各地之美食。作者在书中描写的“令人垂涎的稀豆粉”一文,尤其让我垂涎欲滴,真想亲自品尝一下稀豆粉的味道。看文字描写有些像北方的豆腐脑,可又有些不同,“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一瓷碗,再抓上几把香酥的馓子放上面,来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将它们混搭在一起……”原来稀豆粉是一种放进各种调料的米浆,这一种美食小吃我还是第一次在书中看到,真想马上去品尝一下它的美味。

  朱晓剑吃遍了中国美食,写尽了美食,他尤其写川菜最多。川菜如今遍布全国,可以说无川菜不宴席。川菜的辣,让人吃过难忘,川菜的美味自成一体,如四川的人一样,精明,干练。我认识的四川朋友大多都能吃苦耐劳,个子不太高,但是那种努力的劲头谁也比不了,向那火辣的辣椒,那种泼辣的力量是发自内心的。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正如一方地方养一方人,北方的饭菜多盐,南方的菜多甜,西边的多醋。这和地域饮食习惯以及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北方人,干活出力气多,菜不多放盐,感觉干活没有力气。山东和东北的菜多很咸,特别是农村,每次我回山东老家都要嘱咐亲戚做菜少放盐。记得姨妈总是说,菜不多放盐没有了味道,不香。这就是习惯,吃惯了咸的,做的淡一点就会感觉没了口味。

  远道而来的客人,做上一桌子美食,献上一杯热茶,敬上一杯美酒,把酒言欢谈尽友情、亲情。中国人的好客,美酒和美食,成了招待客人的必须品。朱晓剑的书犹如一道可口的美食,让我读后垂涎欲滴,快慰美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