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神经漫游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10篇

2022-05-14 12:1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10篇

  《神经漫游者》是一本由[美] 威廉·吉布森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一):致莫利

  呃。。。好吧。。

  亲爱的:

  莫利

  对于一个厌世的糙汉来说。以信的方式给你写几句话实在是有失颜面的事。

  也许我该改个名字。比如叫什么杰克之类的。。。。

  。。。。还是算了吧。

  有点害羞了。这大概是因为我正在慢慢的重拾生活?

  自从见过世界终极之后。我彷徨了很久。对任何事物仿佛都看透了一般。

  比起千叶城时候的自己,更加厌倦生活。更加麻木。更加迷茫了。

  好像对啥都失去了兴趣。

  甚至对我挚爱的网络空间也产生了某种厌恶。我买了新的小野仙台。

  却不太想去碰它:里面的世界不过就那么回事儿。

  我不知道这种虚无感是不是因为之前那个经历太过刺激。就像小蓝贴

  也许整件事情就像往自己身上贴上100条苯乙胺那样HIGH。

  但随后而来的就是无尽的黑暗、空虚……

  然后我突然想到了你,以及在酒店里对我说的话。

  你说:“等药力退掉你会很惨”……

  说实话,你不辞而别的时候我还是有那么点不自在的,

  那张纸条当时就被我揉进了垃圾桶里。还有那飞镖。

  我不得不承认这样做是有些出于愤怒和不解。而且这个愤怒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最近我突然有点想你了。

  我想到了第一次在千叶和你的躲猫猫;

  我想到了一起做完手术后那个痛并快乐的夜晚;

  也想到了里维拉那个表演之后自己愤怒到极点的失态与焦虑。

  要知道。当你开始与我分享体验的那一刻起。我心里就逐渐滋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温暖。

  这种温暖就像你时常对我竖起的禁声手势,就像你完成任务后总是第一时间拉上我陪你去吃顿像样的早饭。

  这样的被信任。被需要。被依靠。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随之而来的一种满足与认同,是我此生难得体会到的。与那个一心寻死的消极感截然相反。

  同时更感受到你在我心里播下的那个种子。

  慢慢的回忆这些。让我并不像之前那么的厌恶自己了。我开始学你那样,追求一点生活小品质,比如会在自家门前西北方那50米处的拐角餐厅里享用一顿热乎的早餐;比如会千里迢迢去西海岸参加某个让我好奇的艺术展览(虽然我还是什么都看不懂);

  我开始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尝试着为别人施点小恩小惠。

  我甚至开始重新接触网络。虽然它冰冷。广漠。但还是有很多情感和回忆可以触发的。当然。他们都得与你有关……

  我一直以为。分享过感受,经历过生死的我们。就像两个厮守的灵魂,不会就这么离开对方的。所以当时我有点不自制的愤怒。

  但那已不是如今的我。那个我的确不适宜留你在身边。那仍旧是个厌世、麻木、不明白生活为何物的我

  也许现在不一样了~~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会不会进入网络。也不知道这封信是否会被你读到。我就把它放在千叶城那个棺材旅馆的网站后门里了。

  那个回忆开始的地方。

  祝顺利~

  从来不写信。不知道写信格式的凯斯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二):我的读书日记——《神经漫游者》

  从今天开始,我读过的每一本书,我都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一下,包括它的剧情和我关于图书的一些想法。

  前一段时间看完了《故事》,对我略微有些启发,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对读书本身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怀着八个多月的宝宝,我突然非常热爱读书,正好家中有读客公司送给老公的一些书,便拿来阅读一二,总比自己每天将时间浪费在手机无聊app上面。

  且不论图书本身的质量如何,我希望自己在读完之后能够留下一些东西,哪怕是只言片语,总比走马观花要好一些。

  故事情节:《神经漫游者》的男主角凯斯是一位网络牛仔,他接受各种委托,收取报酬,在网络上为雇主做一些事情(他依赖于一种永久性的高水平肾上腺素——年轻和技艺熟练的一种副产品,插迸用户电脑赛伯空间的控制板,把自己脱离肉体的意识切入交感幻觉世界,这交感幻觉世界就是矩阵,他是个贼,又为别的更加富有的贼工作。雇主们向他提供特殊软件,用于穿过联合系统明亮的隔墙,打开通往数据库丰富的信息窗。)。某一次,他因为贪念违约,被雇主注射了一种毒素,失去了自己纵横网络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沦落到千叶城这样一个充满了颓废和绝望的地方。

  在生命即将终结,他突然被几个神秘人物找到,委托他一个极其神秘稀奇的任务——受雇于某跨国企业,奉命潜入泰西埃一阿什普尔家族企业的信息中心一迷魂光,窃取机密情报......

  在这四个人的队伍中,莫里是刀锋女,出手利落,杀伤力极高,与凯斯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纠葛;阿米塔奇,一位被背叛的上尉分裂出来的人格,在意识复苏之后被冬寂干掉,成为围绕纺锤体周转的一具尸体;最后一个是意识操纵专家,一个不折不扣的变态,不知道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最后,“冬寂”——理性与“神经漫游者”——人性合二为一,成为了无处不在的“网络”……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三):题解……

  euromancer这个其实是有三层含义,把它译成“漫游”实在是依据剧情想当然的译法……

  译成“浪游者”好像是当时“网上冲浪”的概念刚刚流行起来,还算有点相关,“漫游者”不知从何而来,在我看来应当就是因为作品中的主人公到处晃荡才这么译的吧……

  第一层含义:

  就是字面,Neuro-是“神经学”的前缀,后面“-mance”印象里应该是指“流浪巫师、占卜者”一类,但是显然其中作为巫师的意涵是大头,走来走去只不过是顺带着一提的东西

  第二层含义:

  euromancer跟Necromancer就相差一个字母

  打DOTA的童鞋们肯定知道什么是NEC吧?对,就是这个词,死灵法师,其实DOTA里面这个英雄的形象有点名不副实,但想一想这个模型原来在WAR3里面是哪个兵种就行了——连名字都没换过,以及发挥这个单位的经典战术:骷髅海。

  当然,它的经典形象请参见暗黑破坏神

  这也是台湾版“唤术士”的来源

  其实这一层含义也是作者所着力描绘的,追求力量导致自身的衰败;进入另一个人的灵魂;最重要的是……储存那个黑客的小硬盘不就是新时代的死灵法师的法器么?

  第三层含义:

  读音。New Romance。后者原来指的是中世纪的骑士题材长诗,一开始进入中国的时候是被音译成“罗曼司”的。

  当然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科幻小说被叫做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之前,它就叫做“科学罗曼司”。

  尼玛“神经漫游者”是什么啊?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四):高难度的一套脑部广播体操

  这类朋克科幻绝对是看一遍后会在云里雾里的,只了解大致的剧情,具体的细节需要多读几遍才会琢磨出点名堂,等以后有空闲了再翻出来回炉一下。

  这是看的第二本威廉·吉布森的朋克科幻小说,上一本是部短篇合集,当时读的也是云里雾里,读完后就想是不是长篇的会好一点,故事长了交待起来也就细一点,再加上投入的读,没准会领略到朋克的精髓。于是,选择了这本《神经漫游者》,让大脑来做一次广播体操吧。

  刚开始在地球上发生的剧情还是能跟得上,出现的人物、场所以及迷幻般的设定,都能理解进去,就像读到关于霓虹的字眼时已经明白这是威廉·吉布森式朋克标志,没有别的意味,就是用霓虹来创造出一种环境,不霓虹、不日本就不是吉布森,是不是这样?

  从自由彼岸开始的章节,头读得慢慢大起来。要消化的补脑洞的东西太多,有情节描述上的,比如凯斯切入网络的描写、跟莫利之间的切换;尤其是已渐渐熟悉的几个人物被作者扒皮的过程,叫人瞠目结舌,有种急转直下出乎意料的阅读感,150岁的朱利、阿米塔奇、芬兰人,还有恶心的里维拉......

  好不容易读完,大脑似乎是做了一次广播体操,可最后一节整理运动整理的狼狈不堪,非常凌乱。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五):丑恶未来中小人物的挣扎以及人类药丸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

  《神经漫游者》是威廉.吉布森(美国人移居加拿大)的小说,曾一举囊括美国三个最主要的科幻小说奖。

  该小说是所谓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对网络社会的细腻描写,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已经很熟悉的科幻概念(甚至人类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这样的科幻时代):虚拟世界、人工智能、人体改造……但考虑到这部小说写于1983年,当时互联网还只局限在科研机构,此后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中的相应概念均是起源于这部小说(读了这部小说,会发现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等作品中有很多向该小说致敬的小细节:),那就不能不感叹作者瑰丽宏富的想象力。

  然而小说中描写的未来是迷乱、丑恶的。跨国大公司像不死生物一样控制着世界,底层社会则是黑帮横行,处于赤裸裸的丛林法则中。网络、电子、生物技术被毫无节制地用于攫取利润、满足欲望。人类醉生梦死,欲仙欲死,生不如死……

  (以下轻微剧透)

  在这操蛋的未来中,一个流落街头被黑帮追杀的网络牛仔(黑客),一个把肉体改造成武器的女杀手,一个被政客出卖而疯掉的老战士,一个死后思想人格被复制到只读存储器中的传奇黑客,一个在核战废墟中长大的变态,被神秘跨国集团的神秘人工智能所操控,开始一场秘密行动……

  这些人物无不被这时世操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他们就像要淹死的人抓住浮木那样死命抓住在这五浊恶世中仅存的人性美好:在街头给自己温柔的小太妹,和自己一起闯荡江湖的初恋情人,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

  然而这世道却从不宽容,那人性中简单的美好总是很快就被碾得粉碎。人工智能略施小计,小太妹就死在黑帮的枪下;初恋情人被日本黑帮的忍者杀手像“创作艺术品”一般地杀死;战友们更是被出卖而死无葬身之地,自己却无法为他们讨回公道……

  与凶残的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倒显得有些可爱与可敬了,他们目的单纯、忠于职守……有讽刺意味的是,主人公最后只能在人工智能创造的虚拟世界中与相爱的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确切地说是主人公与恋人的意识复制品)。

  作者成功描绘了高科技统治下畸形繁荣、却又是黑暗、绝望、颓废的未来,讲述了在这样的未来中小人物们的挣扎、反抗。从而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戏剧张力,给读者以阅读的快感,并使读者感叹、思考。这也许就是赛博朋克的魅力吧。

  这部小说引发我思考的地方在于:它描述的未来很可怕,但对我们来说却又是那样真实——我们身处的当今世界不正在向这样的未来飞奔而去吗?控制小说中未来的那些基本规则,不正和当今世界一样吗?(掌握空前权势的跨国公司,对利润和欲望的无限制追求,对科技的无节制使用,社会生活中的丛林法则……)

  这部小说可以说也是反乌托邦小说,但它不是像1984那样的反极权主义乌托邦小说,而是反“高科技+自由市场”乌托邦的小说。现在,在苹果及互联网神话如此深入人心的时代,“高科技+自由市场”的乌托邦不正统治着一切吗?

  然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人类能否作为一个共同体驾驭自己创造的强大科技与生产力来造福全人类,而不是使科技与生产力成为扩大人类分裂、互相戕害的越来越强力的工具?

  所以,人类需要、也值得去争取一个比《神经漫游者》所描述的更好的未来。但是,如果根本不敢去想象,甚至禁止去设想这样一个未来,那就真得吃“人类药丸”了……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六):赛博世界

  读客图书确实厉害,拿下了不少书的版权。然而书籍设计却只能算差强人意,这本书的封面算是我比较满意的。

  《神经漫游者》是一部传奇的科幻小说,囊括了星云、雨果、菲利普•迪克三奖,赛博朋克鼻祖,催生了《黑客帝国》。

  这样一本书,确实不好读。故事在现实世界和赛博空间之间切换,不断出现的新人物、团体、新名词,让人应接不暇。故事并不复杂,一个人工智能,雇佣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潜意识专家,去偷一个东西。但切分了的故事,使得读者要不停地积累信息,来塑造整个世界观。

  科幻小说对于我来说吸引力就在于世界观。威廉•吉布森的用词“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如今已渗透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读到有关人工智能、存储、导航等文字时,对于书中的预言表示佩服;关于千叶、巴黎等城市的描写,又有极强的现实代入感。至于马只剩标本之类的描绘,让我不禁担心还有多少东西会流逝。

  译者《读厚记》:

  原译稿中的注释:

  私以为不在原文中加注,起码在书后附上。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网查到的。

  《神经漫游者》散散漫漫的译者手记

  翻译denovo的书评:古龙版Neuromancer故事简介

  有一处疑问。第23章:

  “SHE WANTS IT,” he screamed, “the bitch wants it!”

  denovo版翻译作:

  “她想要死,”他尖叫起来,“这婊子就想要死!”

  台版神經喚術士:

  「她要那個碼,」凱斯大吼,「那賤人就是要它!」

  卡蘭坦斯非正式繁體中文版:

  「她要密碼,」凱斯尖叫。「那婊子要密碼,妳聽見沒有!」

  大陆旧版《神经浪游者》:

  “给她密码!”他尖叫道,“给这婆娘密码!”

  个人认为新版是正确的。Case无端端对3Jane喊Molly为bitch?不太可能吧。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七):这本书看得我有点神经

  评价一本书一般有哪些维度呢?

  文笔?思想?故事?逻辑?人物?创意?作家?甚至有的人还要看出版社好不好……

  我能够举出很多点来,但是真的,我从来没想到还要看一本书翻译得好不好。可能我以前看的外文书翻译版本都没那么烂吧,这一次我真的体会到什么是翻译烂了,关键是这本书明明是一本神书,却因为翻译这点小毛病让你一边叫绝一边想吐,你能够体会这种感觉吗?

  对,这感觉就像便秘!

  我很早就听说《神经漫游者》这本书了,作为“赛博朋克”这个超级牛逼创意的开创者,我对这本书神往很久了,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打开看看。前些时候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叫《银翼杀手2049》,这部电影跟朋友一起去看的,朋友看完觉得莫名其妙,从头到尾都是黑黑的,脏兮兮的,就没有出太阳的时候,他看惯了《变形金刚》和《复仇者联盟》那种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一群人打扮的帅帅地快快乐乐地拯救世界的电影,这种牛逼有深度的反而品味不出来。无论我怎么向他解释赛博朋克多么酷,多么牛逼,他都理解不了,还像看傻逼一样看我。好吧,他浅薄我不怪他,因为像我这种有深度的有品位的人毕竟不多,所以这部电影据说票房也不咋的。

  我怀着巨大的敬意打开这本书,就像朝圣一样去瞻仰,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坨屎。

  我看的这本据说是比较新的,2013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Deovo翻译的。Deovo这人恕我浅薄,真不认识,也不知道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是中国人,我猜他肯定早就知道翻译的不咋的,不敢写真名。文中大量词语翻译得莫名其妙,什么“3简”、“东寂”,这一类不知道是什么鬼。除此之外,大量句子翻译得支离破碎,读都读不通顺,有的句子我读了两三遍,明明每一个字都认识,你就是理解不了它说的是啥。翻译者的英文功底应该是有一些的,但是也就程咬金的三板斧,耍三下就没了,他应该仅仅只能翻译英文字面上的意思,至于翻译界普遍认同的三原则“信达雅”完全被他扔到一边去了,或者说他也知道信达雅,但是中文水平实在是太差,每一个英文单词他都认识,但是他实在组织不起来一个流利的句子。如果只是这种水平,其实我也会的,我可能翻译得比他还好点。而且我收费也很低的,下次能不能找我试试?

  书中有不少人物对话,明明应该是充满幽默感的,读起来很有趣的,但是他这里完全是机械式的,翻译得枯燥乏味不说,还膈应人。下面摘录一段吧:

  “南方人。”他接入网络,“你了解中国病毒程序吗?”

  “***,不算多。”

  “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做狂,马克十一之类的分级系统?”

  “没。”

  凯斯叹了口气。“嗯,我这有个中国破冰程序,用户界面良好,一盒磁带就搞定。法兰克福的人说能够穿透人工智能。”

  “有可能。当然可能。如果是军队程序的话”

  ……

  (段落选自第三部 儒勒凡尔纳的午夜10)

  这一段翻译得真叫一个操蛋。“狂马克十一”这是个什么鬼?“***”,这又是个什么鬼?“用户界面良好”,这都能翻译得出来,我也是服了,你以为这是写产品说明档案吗?这一段话读起来应该也是很有趣的,一句***本应该是一下子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整个句子应该也接地气了很多,结果翻译出来怎么都觉得奇怪。这样的段落里面太多太多了,组合成一整本书你完全看得想吐血,我好几次想要弃书了,但是又舍不得,所以薄薄的一本书花了我一个多星期才慢慢啃完,记住,是啃,这次真的是啃!

  一个好的译者能够让一本二流的书成为一流,但是一个烂的译者能够让一本神书变成垃圾。

  就像我读叶芝的《当你老了》,我最喜欢的还是袁可嘉翻译的,冰心、 傅浩 、 裘小龙 这些人都翻译过,但是网上一致认可的还是袁可嘉。同样一个段落,袁可嘉翻译得可能不是最优美的,但是当你大声朗读出来的时候,你真的能够感觉到袁可嘉的版本最打动人。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刘慈欣的《三体》在美国出版的译者是刘宇昆,《三体》获得雨果奖的时候, 刘慈欣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在中文与英文这两个遥远的文化星球之间,有一艘飞船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那就是本书的译者——刘宇昆。” 我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想过,这本书要翻译真的太难了,里面涉及到很多中国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你翻译成英文老外能理解吗,硬生生的翻译出来,老外能理解那些中国历史人物直接的关系和故事吗,我没读过三体的英文版,所以至今也想不到刘宇昆是怎么办到的,在我心中,刘宇昆跟大刘是一个级别的。事实上,还真是,刘宇昆自己也是个科幻作家,也拿过过雨果奖,最近他的《蒲公英王朝》上市了,听说是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得最好的作品,有机会真的得读读。

  :整本书看完一直在吐槽翻译了,抛开翻译不谈,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看的,虽然里面的故事设定我们今天已经不稀奇了,赛博朋克今天虽然也不是主流,但是他深刻得影响了整个世界,《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这些经典作品都发源于《神经漫游者》。想想1983年的时候,这本书出来是多么石破天惊,然而遗憾的是,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跳出这个框架,再也没有看到这么神奇的作品了。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八):一旦你喜欢上了这种风格,终生就会迷恋

  昨天在看一本小说集《战士》的前言,作者说在他小时候,因为没钱,又住在乡下,只能去便利店买平装小说看。而当时便利店小说种类并不丰富,只能有什么看什么,科幻小说更是不见,但当时痴迷小说的读者一代成长起来,成为了作者,这一批人中出现了很多科幻大师,将科幻小说不断类型化和细分,让其下有很多类型。而这本书,就是赛博朋客小说的开创作品。

  赛博朋客cyberpunk是cybernetics和punk的结合,cybernetics有控制和神经的意义,而朋克则是一种文化风格,其故事背景一般是未来的尖端科技时代,计算机和人体机械化被高度应用,故事角色往往是超级计算机用户或技术黑客,所针对的往往是在科技时代演化出来的极权主义。赛博朋客就如同朋克文化一样,本身就是叛逆的,其所处的往往是反乌托邦社会,主题元素往往有黑客、人工智能、机械躯体、极权企业、阶级分化、数字空间以及数字恐怖主义等,整体气氛往往是黑暗的。

  回到这篇小说上,其实具体故事情节倒是其次,作者创造的这种世界观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本书最大的成就,我就从从这篇小说开去讲讲赛博朋客的故事的特色和迷人之处:

  一个是赛博朋克世界往往创造出一个极具流光溢彩的高度信息化的未来科级世界,在这一点上,以《神经漫游者》、《杀出重围》及《暗影狂奔》为代表的世界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二是在这个科技突破限制的世界中,同时夹杂着混乱和黑色,故事往往在能自由驰骋的虚拟现实及数字空间中和遭到高度管制的冰冷现实中切换,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感,我们熟知的电影《黑客帝国》《特警判官》以及游戏《梦陨:最长的旅程》都是代表作。

  三是在这个世界中,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仿生技术高度发展,人们与之融合,生物和机械的界限,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都被模糊和跨越,比如《黑客帝国》中母体和现实的高度相似,《杀出重围:人类革命》中,机械义肢将人类机械化,《暗影狂奔》中,黑客将部分思想存在系统中,一旦被检测到自身死亡,立即触发这段意识激活,按照既定程序去追查凶手或是安排后事,等等。结果是人的肉体和思想都摆脱了自然的束缚,从而使人们失去对自然造物的的敬畏与信仰,人们对自身生命来去更加淡然,对人类自身归宿更加茫然,,而在这些麻木和悲观中,人性的挣扎往往能延伸出更深刻的讨论。这方面也是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讨论话题,如《人类革命》四个结局的选择问题,《神经漫游者》中,黑客死了,思想存在盒子中,这算人还是工具?《全面回忆》中,一个人的记忆是被制造出来的,这个人格算不算真实?诸如此类。

  四是技术垄断导致数字化的压倒性力量,这种力量造就技术极权及统治极权,其载体要么是政府,要么是跨国垄断企业,如《人类革命》中的永仁医药,《创战记》中的网络世界统治者,《特警判官》中的政府。而故事中的角色们往往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反抗这种极权,这种反乌托邦下的抗争,隐含着作者以及爱好者们心中对世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的担忧。

  最后一点,就是朋克的精神体现,故事中中的角色一定是非常酷的,就以这部《神经漫游者》来说,十指弹出刀片、植入了电子眼、反应极度敏捷的莫利,能够用致幻技术创造虚假投影的里维拉,以及能够接入互联网、将互联网的所有场景和动作具象为全息画面的主角凯斯,都让人印象深刻。

  《神经漫游者》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它是1984年写就的,此时电子计算机仍停留在基础和笨重的阶段,人类并未进入信息时代,但作者威廉吉布森在却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构建并展现出了华丽的22世纪的技术高度发达的人类世界风光,并以此奠定了赛博朋客世界观的基础,这是不可思议的。

  最后挑下刺,这本书读起来是真的不顺,原作者本身为了表达出效果而使用了特殊的叙述方式,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译者本身也难辞其咎,很多地方都没有按照汉语语序叙述,比如“穿着肮脏白外套的瘦弱男孩在拥挤的桌子之间闪来闪去,小心保持着钢托盘里酒瓶和小茶杯之间的平衡”这句就总觉得不对劲,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穿着肮脏白外套的瘦弱男孩小心保持着钢托盘里酒瓶和小茶杯之间的平衡,在拥挤的桌子之间闪来闪去”,另一句是“所有东西就这么乱堆着,大钻石,剑,圣约翰的左手....”,汉语显然应该是“剑、大钻石、圣约翰的左手....所有的东西就这么乱堆着”,这种语序问题比比皆是,是很初级的翻译问题了。还有的就是同样原因造成的语句跳跃,前一句还是人的动作,下一句变成了东西作为主语的动作了,上一句还是描述场景,忽然就变成描述动作了,之后又变成描述相貌,这类问题让阅读感变得十分古怪,还好后半本书好了许多。

  所以还是建议有能力的去读英文原版啊.....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九):欲望与孤独在安非他命的波长上奔袭

  《神经漫游者》(以下简称《神》)可以说是赛博朋克(Cyberpunk)流派的代表作,开山鼻祖之一。后来的Matrix,Inception,从意识的切入,失去平衡的唤醒,隐居的沙滩,崩溃的世界,可以说都受它的很大的影响。更不用提国内的跟风之作,星河的《决战在网络》了。

  盼望它能拍成电影。不过恐怕叫好不叫座。《神》是地地道道的朋克,而赛博朋克,是技术的放大之下,朋克的二次方。它的力量就在于希望的破灭,无论拯救世界还是寻找爱情,隧道的尽头,只是“欲望与孤独在安非他命的波长上奔袭”,没有光,没有正能量。

  说起《神》就想起Denovo的另一部译作,《奇点天空》

  随着技术的发展,“肉身”只是累赘,生儿育女将不再是必须的辛苦,人类似乎只能作机器智能的宠物,在赛博空间或毒品中寻求刺激。那么,寄托又在何处呢?那时候也许所有的价值观都将重构。

  也许那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毕竟现在不要说赛博空间,三维空间的雾霾都还没有治理好呢。

  可是细思恐极阿。我们经过这世界,与它冲突,与它讲和,这一切都基于所有儿时被灌输、青少年阅读、思索、改变、妥协之后的价值观,无论它是仁义礼智信,还是科学与民主。如果这一切最后都无所谓呢?如果时光将抹去一切,个人的痕迹将逐渐淡去,人类也只是智能进化道路的一环……诚然,每个人都不能超越时代,我们也只能在这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流形中,寻找一个纤维丛,一个局部平凡的拓扑空间,建立我们的参照系,不管是爱恨贪嗔、还是家国理想,总要寻找支撑以走下去。

  可是,最后的最后,那隧道的尽头,是没有光的呀……

  《神经漫游者》读后感(十):感觉真真是生不如死

  但是最近,他在接一单生意的时候,却犯了一个正常人都会犯的错误:想私吞其中一件宝物,还被顾客发现。那顾客也不是善与之辈,很快擒住了他,楚留香只道“我命休矣”,哪知对方只阴恻恻地笑道:“那些钱你请随意——因为我可以保证,你从此以后永远也不能再接生意。”他们给楚留香服食了鄂罗斯国传来的一种密制毒药(mycotoxin),令他武功尽失,果然从此再也接不了生意。

  注意,本书写于1984年,这里的网络却比咱的internet还要牛:江湖中内力修为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便可以将自己的神经系统与电脑网络接通,然后灵魂离体而在网络世界里随意漫游。到达了这个境界的人均十分鄙视物质身体,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现在用firefox的同学们鄙视用IE的人一样。楚留香被废之后再也不能用firefox,只能回去用弱智的IE,那感觉真真是生不如死。

  楚留香带着自己所有的票子来到了恶人谷(Chiba city),乃是东京港附近的一个社区,此处黑道横行,法制废弛,诲淫诲盗,聚集了米国流窜来的罪人。楚留香来到恶人谷,要寻找的是什么呢?大家可能都猜出来了,那就是神医万春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