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带100支牙刷去旅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6 04:4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的读后感10篇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是一本由Janet谢怡芬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一):让世界成为你的游乐场

  关注Janet谢怡芬,是源于一期《康熙来了》。

  那一集,大家在畅谈去过的奇妙旅行地点。Janet不算是漂亮到一眼就被人注意的那种女孩,所以总是在别的嘉宾侃侃而谈时候乖巧地笑着。但中途,她在小S的怂恿下,说了几句流利的西班牙语,她说:我曾经住在阿根廷呀。

  那个时候,谦谨的她,带着自信美丽笑容,像极了绽放的花。我知道,真正热爱旅行的人,因为拥有太多的美丽回忆,提及旅行的时候,眼睛里是会散发光芒的。

  Janet算得上是个“神奇”的女孩,至少也是个神奇的旅行者。于是这本《带100支牙刷去旅行》,也是神奇的旅行分享日记

  与六岁的法国男孩一见钟情,挂着免费洗车的牌子在德克萨斯的街道上一天赚五百美金小费,扛不住朋友的怂恿、在瀑布上一跃而下,去马戏团学习六个月、每天站在街上拉小提琴居然还被邀请加入交响乐团,甚至,常常在出行时拉肚子,并将“厕所在哪儿”当做学当地语言的第一句……

  所有让你瞠目结舌的旅行经历,都在这个女孩的旅途中,层出不穷出现着。我甚至觉得,她年轻的经历里,其实已经累积出了无数人几辈子都无法拥有的阅历快乐。而这一切,只因为她说:把世界当成你的游乐场。

  生命只有一次,你要循规蹈矩,还是放肆畅快,用一生时间,获得几辈子的快乐?

  Janet是幸运姑娘,从小就接触各国的文化风情;她是勇敢的姑娘,从不拿“我做不到”当做放弃逐梦的借口;她是睿智的姑娘,将生命给予的所有快乐痛苦都当做宝贝珍藏

  如果你看过她的电视节目,再来读这本书,你完全可以想象出她的语气表情,读的时候,也更加畅快淋漓。就好像她此时,就坐在你面前,与你分享那些惊奇惊险故事,活色生香,灵动鲜活。合上书,你会忍不住长吁一口气,就像一场酣畅姐妹下午茶迎来了日落黄昏,带点不过瘾,带点舍不得。

  她的游记里,也满是快乐的分享。可身为一个同样热爱旅程的人,读Janet的书,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因为你必须忍受身未动心已远的心痒痒,也必须让自己不要一次次的在她的故事里发出“啊”“呀”等等语气助词,更重要的,是充分开启记忆系统,让自己记住她提及的那些旅行要点,哪怕是——多带几只牙刷。

  是的书名来历,就是源于一个温暖的故事,Janet在厄瓜多尔,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改变了全村落人民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会刷牙,学会保护牙齿。或许,这个故事当做书名,也正是Janet想告诉我们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渺小或力量不够,因而怯懦退缩,只管放手去做吧。

  其实,生命本就是一趟旅程。有时候只要你知道该往哪里走,最大的惊喜收获,往往就隐藏在最不起眼角落,最最让人再三回味

  所以,尽情出发,尽情生活,世界这座游乐场,必将用时光回馈给你欢笑喜悦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二):旅行为什么要带牙刷?

  旅行为什么要带牙刷?《带100支牙刷去旅行》

  第一次看书的名字还以为作者背包客,搭车族,所以要带足够的牙刷,不过还是奇怪,100支牙刷也太多了吧,就算一个月用一支,也要用好多年啊!看了书才知道,这牙刷并不是给自己用的,而是要带到非洲去,原来作者在美洲厄瓜多尔做义工,那里的人们没见过牙刷,作者谢怡芬去城里的商店,买下了所有的牙刷,然后教给孩子们如何刷牙,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等到再去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牙齿刷得非常好,而且他们还教会了家里其他人甚至亲戚朋友和邻居们刷牙,可是他们却一起用一支牙刷,于是作者号召所有要去非洲的旅行者,出发去非洲的时候多带一些牙刷,送给非洲人。这就是书名中蕴藏的故事。

  作者谢怡芬真是一个旅行家,虽然是台湾人,却出生在美国德州,她们一家疯狂的热爱旅行,不去买大房子,不去买好车,有钱就都花在旅行上,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作者的小外甥才只有十个月,但是已经过去十几个国家了!你说这个家庭有多么多么热爱旅行吧! 简直就是四海为家了。

  作者多年的旅行,做义工,打工,上学,都在世界各地不断的行走当中完成同时也留下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她们几个美女穿着比基尼为人家免费洗车,然后要小费,呵呵,结果没少赚。还有报名去马戏团学习,在练习的时候,竟然被围观,还有人给钱,于是谢怡芬就去拉小提琴卖艺,但是谢怡芬可不是单纯为了赚钱,为了了解什么样的卖艺方式最能赚钱,她进行实验,一种是标准的卖艺,一种是贴海报说上学需要学费,一种是说没有旅费了,一种是穿着礼服演奏但不放钱盒子,一种是单纯的演奏也不摆钱盒子。你猜猜那种赚钱最多,那种最少?最多的是穿礼服的,最少的是要学费的,挺让人费解吧。最后的一次表演中,有一位先生一直听她的演奏,有好长好长时间,最后递给她一张名片,于是谢怡芬就跑到了世界著名的演奏厅,去和阿根廷国家交响乐团一起去演奏了。传奇吧!

  最挤的床那部分也很有趣,谢怡芬和女伴寄存了东西,然后去玩,等到回来的时候,还差八分钟到寄存处关门,可是那位先生已经把里面的门关上了,她们解释半天,一直到了整点,还是没取回寄存的行李,而她们的火车即将开车了,没办法只好等明天了,可是回头一看她们身后还有四位姑娘和她们一样手里拿着寄存的单据在发呆,无疑都是同病相怜,她们六个人都的钱包寄存了,身上东补西凑,凑出来一张床的钱,于是六个刚才还素不相识的姑娘,转眼就挤到了一张床上。呵呵,有趣吧。还有……呵呵,还有很多很多,不过从这本书中我领会到的并不仅仅是旅行的快乐,还有就是一颗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善良的心。这就是为什么作者用牙刷作为书名的原因吧。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三):好放松的旅游书籍

  在6月初看到这本子,本打算在端午时看完,可总是事与愿违,刚看没多久,又给ipad给吸引过去,开始看一些视频,玩游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静下来看书。

  终于书在7月中看完,还好好的看2遍,算是对作者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因为自己总是得看2遍才能记住些东西。

  书本里janet总是给人阳光积极向上形象,她将旅行当作自己的爱好实现感觉她去的每个地方,去的方式,做的事情新鲜刺激也有惊险,好在都没什么事,不然也没机会看到她这本书。

  自己也曾试过一人旅行,可路上一直没找到旅行的意义,一人虽自在,可无目标的瞎逛也确实折磨人,在书里看到这么一句。

  相比起热门景点,自己更喜欢当地人接触,他们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们就是当地文化的体现,那是最直接的了解一个地方文化的方法

  喜欢作者的处事态度,总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刻懂得感恩,围绕在身边的光环总是温暖阳光。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四):像候鸟一样旅行的人

  如果世上只将书分为两类:有趣的,无趣的,那么《带100支牙刷去旅行》应该属于有趣类的。首先作者谢怡芬本人是个有趣又传奇的人。她1980年出生于美国德州,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三年级时,跑去阿根廷学西班牙语,毕业后回台湾探访,却弃医进入演艺圈,以南台湾口音的台语,夹杂流利的英语及不太转的国语,主持Discovery旅游生活频道《疯台湾》。美裔华侨名校毕业,精通五国语言,国家乐团级的小提琴演奏水平,30岁走遍了40多个国家。单这样的人生履历一定会亮瞎读者的眼睛,更不要说书中写得那些有点温馨,有点感人,令人爆笑的旅行事迹。她在成长中旅行,在旅行中成长。

  她五岁学小提琴,坚持练习是因为觉得团服很好看,还可以免费巡回演出旅行,九岁就征服了白宫。

  十二岁,她和乐团去巴黎巡回演出,因为听信了“法国的酒比水便宜”这句话而第一次买酒并喝个大醉!

  十四岁,去危险城市墨西哥,与父母失去联系四天,让父母担心得差点心脏病发!

  十六岁,去厄瓜多尔担任义工。没有旅费,通过免费洗车却能挣到旅费。

  在南美洲,她用一支牙刷也能改变世界。

  在厄瓜多当义工,当地小女孩礼物,让她了解一颗木瓜的真正意义。

  在南美洲加入马戏团当小丑,学习马戏六个月。

  在阿根廷的街头卖艺兼练习小提琴却不小心加入了当地的国家乐团。

  误闯了巴拉圭的国界。

  在夏威夷她跳下十几米高的大桥,还要再跳一次十几米的瀑布才能离开

  ……

  看完这本旅行成长日记,一句话跳入我脑海。“旅行,既不安全不适切。”旅行一点都不安全。谢怡芬在巴西看球赛遭遇踩踏事件,因缺氧而意识模糊,幸亏有人将她抱出了足球场。当天的悲剧造成三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她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第四人。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被驼夫求婚,对方请她做自己的第三个老婆。谢怡芬开玩笑拒绝,却激怒了对方,对方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她从地球上消失,还好最后全身而退。在夏威夷跳过的瀑布,根本不知道瀑布底下石块还是水潭,如果是水潭,水够不够深,极有可能这一跳就全身瘫痪或者埋入黄土

  旅行一点都不适切。她睡过最拥挤的床,在印度旅行时,因为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提前关门,她和姐姐,以及4个同遭遇的陌生人凑钱睡在一张床上。她在森林中旅行的时候总是被蚊子攻击。在尼泊尔的睡梦中不自知地摩擦双腿,将腿上的吸血水蛭压扁,醒来,一床“好恶心”的血迹斑斑。她在柬埔寨骑行十几个小时后,除了屁股很痛外,“那里”也很痛,硬挺了几天,终于缩着腿夹着屁股去医院挂急症,连医生都倒抽一口气,因为她得了尿道感染阴道感染,膀胱感染还有尿道炎。

  以我自己的旅行经验来看,也是如此,旅行既不安全也不适切。住在梅里雪山10个人的小客栈里,零下十度只能用冷水洗脸,半夜还遭小偷翻包;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步行,因为缺乏食物而挨饿,屁股冷得要死,胸口也因为高原反应剧烈地起伏,感觉窒息;在云南,坐通宵旅行巴士失眠、感冒、呕吐……

  为什么既不安全也不适切的旅行,她却一次又一次出发,放弃医生的职业选择旅行节目的外景主持人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因为她旅行成瘾。可以用英文里那句“bitten by the travel bug”来形容。她的解释是:当你在森林里散步、在后院烤肉或是在夏日的溪边野餐,最让你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就是那种小小黑黑又充满病原的吸血怪物(就是小黑蚊啦)。当你没带防蚊液而让衣服外的鲜嫩肌肤、脸,甚至耳朵都变成它们的大餐时,那种非抓不可的感觉就跟旅行上瘾一样,抓起来很舒服但是越抓越痒。一旦被旅行的小黑蚊咬上一口,恭喜你加入我的行列终身必须用旅行来止痒。她还说自己的冒险精神多少受到家族的遗传和影响奶奶男人也很少受到高等教育年代,瞒着家人申请日本的学校妈妈全家族第一个拿到汽车驾照女人

  但为什么有的人会旅行上瘾呢?我有两个答案。答案一是因为旅行的魅力,它让会让你真实体验存在价值和意义,那些旅行中的悲苦喜乐可以大大丰富和扩展一个人的生命,你到陌生的地方,认识新的人,学习新的语言,吃从来没有吃过的美食,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你感觉到自己的自由,你可以寻找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你因为旅行而改变,你的人生也会因旅行而改变,变成更美好更有趣更丰富。答案二是因为命运召唤。有的人被命运的小黑蚁叫了一口,或者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角思特里克兰德,被“魔鬼附了体”,死都要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受到旅行魔鬼附了体的人,命中注定了他要一次次出发,就像候鸟不得不飞行一样,他受到命运的召唤,走在他既不安全也不适切的旅程里。

  :“旅行,既不安全也不适切。”来源于江国香织的小说名《游泳既不安全也不适切》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五):只要想出发,没什么能阻止

  怀着好奇的心情很快看完了,不是我看书快,而是内容真的很吸引我。

  人生只有一次,平淡无奇也是,色彩斑斓充满新奇也是,想如何度过,就看你如何去选择。

  世界那么大,如果只是一层不变,过完安逸的一生,不知道在临闭眼的时候会不会后悔,在想当初如果这样那样选择,会不会变成另一种人生呢。

  但与其过后悔之无及 ,不如多来几次说走就走的冲动

  janet用很轻松简单文字形容了她的多次旅行。好的,不好的。顺利的,不顺利的。安逸的,危险的。等等。也写了为了去旅游做的种种准备,没有华丽的修饰,只有温馨的感觉。

  总之,看过这本书,不只是增加了你对出去游玩的兴趣,也会激发你做任何事情的信心。

  无论何事,虽然前面满是荆棘,或弯路重重,但只要怀揣着那份最初的热情,并用欣赏的目光尽收路边风景,完成它也就没什么可以阻挡的了。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六):别为放弃梦想找借口

  有人说,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相信《带100支牙刷去旅行》的作者谢怡芬对于这种说法一定会嗤之以鼻,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暗骂:这不过是甘愿平庸者为自己找的借口。

  当外部价值观强压于我们身上之时,最终决定你生活方式的仍然是自主的选择。正如谢怡芬所说——请不要拿“我负担不起”或“我做不到”作为放弃梦想的借口,如果你真的想要完成某些事情,只要有点创意、有决心,还有一群贴心的狐朋狗友,你就无所不能。所以,与其说《带100支牙刷去旅行》是关于旅行的,我更愿意将其看做关于梦想和人生。

  谢怡芬生于80初,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毕业,却以模特和主持为职业,30岁就走遍了40个国家。这样的生活方式,不能不说是快意人生。这样的女性,难怪连特立独行如小S者对她青睐有加。作为本书的读者,一毕业就陷入柴米油盐的你,也许对她的生活方式羡慕嫉妒恨,却忘了这种努力是靠选择和努力换来的。

  正如开篇略带自传色彩的文字所交代的,谢怡芬的冒险精神多少受到家族的遗传和影响:奶奶在男人也很少受到高等教育的年代,瞒着家人申请日本的学校;妈妈是全家族第一个拿到汽车驾照的女人。这个家庭的价值观很简单,存钱上大学、存钱旅行。花完这两项,基本也就没什么钱,所以家里没有名车,没有彩电,没有名牌衣服,也没有最新款的电子产品。

  这就是为梦想做出的选择和付出的代价,口口声声说喜欢旅行的你,是否愿意选择同样的生活方式呢?一趟东南亚自由行的价格也不过刚刚抵上一台iPhone4S,去趟欧洲的花销不够在北京二环买一平米的房子。

  不断找借口的人,往往真正去旅行时也抱怨颇多,因为他们热衷的仅仅是把旅行作为一种符号,而并非乐于体验生活本身。旅行的价值在于切肤地体验其他存在形式,体验喜与悲,苦与乐。既然生活本身即有悲喜和苦乐,真正的旅行本身便并非电视剧和歌词里那样浪漫。谢怡芬在书里多次描述了发生在旅途中不那么美好,匪夷所思,甚至擦过生死边缘的经历: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看球赛时遭遇踩踏事件,因为缺氧而意识模糊,幸亏有人像抓洋娃娃般把她抱出了足球场,方才慢慢地恢复了正常呼吸。当天的悲剧造成三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谢怡芬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第四人;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被驼夫求婚,对方请她做自己的第三个老婆。谢怡芬开玩笑般拒绝,无意中却激怒了对方,如果那个印度痴汉把自己杀了,恐怕都没人能找到尸体,这事情想起来也颇为后怕;相比起来,在尼泊尔睡到半夜发现床上全是被自己压死的吸满了血的水蛭的故事,都已经算是小事情。

  很多时候,用旅行来比喻人生很妥帖,因为人生同样是一个经验的过程。作为读者,如果你买下这本书是被作者的经历吸引,甚或把旅行作为一种梦想,却依然踌躇不前。那么,我建议你在阅读作者为你奉上的贴心攻略的同时,不妨花些时间来审视你的梦想。对于梦想,你足够坚信吗?你是否愿意为它做出选择,并放弃很多东西?是否还在给自己寻找借口?相信我,这种审视对于你的整个人生都将意义非凡。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七):终身用旅行来止痒

  itten by the travel bug,译为旅行成瘾。Janet说,一旦你被旅行的小黑蚊咬上一口,那么恭喜你加入她的行列,终身必须用旅行来止痒。

  Janet热爱旅行是受家族影响,全家人不买房、不买好车、不买奢侈品,努力工作,只为存钱读大学和旅行。冒险和旅行是她生命的主题,而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也在旅行途中层出不穷——与六岁的法国男孩一见钟情;想去厄瓜多尔当义工,于是挂着免费洗车的牌子赚小费筹到了旅费;扛不住朋友的怂恿,从瀑布上一跃而下;在南北洲的马戏团当小丑,学习马戏六个月;每天站在街上拉小提琴,被邀请加入交响乐团;在印度拉贾斯坦邦被驼夫求婚;在尼泊尔清晨醒来,发现床上全是被自己压死的吸满了血的水蛭……每个故事都新鲜有趣、活色生香,让你时而爆笑,时而感动,时而深思。

  Janet是幸运的姑娘,从小就能接触各国文化风情;是勇敢的姑娘,从不拿“我做不到”当做放弃梦想的借口;也是睿智的姑娘,将生命给予的所有悲欢都当做宝贝珍藏。她如此年轻,却仿佛已经累积了无数人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阅历与快乐。她把世界当成自己的游乐场,旅行让她找到了看世界的新方法,让她纯真如赤子。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和这个拥有小麦色皮肤、洁白牙齿和明亮笑容,操着南台湾口音的的女孩亲切对话。她对生活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化为文字和图片,浓郁地包裹着你,让你也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尝旅行的甘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旅行可能既不安全也不适切,但却有那么多人旅行成瘾。那是因为旅行的酸甜苦乐可以丰富和扩展一个人的生命,你能感受到生命的自由和人生的多样性,触摸另一个城市的节奏和体温,你能变得更圆融、达观、宽和、自信,从而发现未知的自己。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八):用心触摸世界

  春节闲在家里,无聊时去看以前买的书,从此之后脑海中总是出现一些零散的影像,皮肤晒成古铜色的女孩,映衬着各种不同的背景,或坐或站,肆意的大笑。一个女孩是要多努力才可以这么肆意的或者,我想她就是我人生的旅行虫,我被旅行虫咬了一口。驱虫剂已经没有办法止痒,只有一直努力,去认识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肆意的大笑才能止痒。她改变了我对旅行的态度,在我白开水似的生活中放了一颗泡腾片。无疑她成为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人,但是,很可惜,她不认识我,却一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肆意妄为的生活着,用我羡慕的方式。janet是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成为另一个你。

  我看到的janet是一个对冒险充满激情的人,就像一个一个蹒跚学步的baby,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跌倒了继续爬起来探索,这对一个初步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年人很困难,不信,你去试试,放下包袱,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我喜欢把旅行叫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跟团、自助、穷游、豪华游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握手。【带100支牙刷去旅行】janet的旅行是触摸不同的文化、带着信仰的冒险。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的墨西哥验证书上说仙人掌果实鲜嫩多汁,被仙人掌的果实刺的哀嚎;最危险最疯狂最愚蠢的是在夏威夷从大约六层楼高的桥上跳到下面的水潭;在陌生的国度被陌生的人祝福;在泰国玛哈泰寺进行打坐与修行、、、、、、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janet的旅行是带着信仰和良知去认识这个世界。申请“友好美洲义工计划”去厄瓜多尔的小村落给当地的猫狗注射狂犬病疫苗,给从没听过刷牙的孩子们买牙刷并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式,十分钟的教学竟然在一个月内拓展到全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也让村民更健康;在哲雪铺开始了农村发展协会的义工工作,这是一个深入印度很贫穷落后的地方,这里的某个村落的孩子不是几乎看不见就是全盲,只是因为食物中缺少维生素A,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正在环游世界,欣赏赞叹美景,有些人却因为一根胡萝卜而失明。是啊,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改变它,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留下了希望——一根胡萝卜一只牙刷。这就janet与其他旅行家的不同,一个看景,一个看人。

  没有篇幅繁多的旅行准备,没有走马观花的阐述,只有冒险、冒险、冒险。即使过了很久也会清晰的记得书中的细节,内心澎湃就似被旅行虫咬了一口。

  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人和媒介不厌其烦的填鸭式的告诉我们读好书,提升自己。好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感动,还是在自己过得快乐的同时也去使人快乐。

  带着自己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写写画画,和这个世界握手。

  明天,你好。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九):有N种生活方式,总有一种值得你义无反顾。

  最近在培养自己重拾看书的这个习惯,在这个浮躁的快节奏的社会里,总是不乏话题的爆炸点,听到这些自己会有什么反应感想?看到一部有感触的电影呢?心中有话却说不出,一定是知识储备还不够呢,好希望也可以和那些有见地的人在一起,谈天谈地谈笑风生。

  知道Janet是通过某期的康熙来了,觉得她和其他女嘉宾不一样,不做作,很自然,不浮夸,率真,享受每天的生活,并自己去努力追求着。

  看这本书的过程很轻松,一点都不觉得累,看着她用自己的调调说着自己旅行中的趣事,自己的心也飞到了那些地方。只是,再好的景色再深刻的体验,图片文字永远不及自己亲身经历那样刻骨铭心而又有意义。

  最近的自己,心态不断的在改变,想要一人旅,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身体和心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也许我还没办法立马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在慢慢继续勇气。

  看完合上书到今天,还记得书本里描写过的在印度逼婚,为做义工洗车赚钱,牙刷带给当地人的改变,一个芒果的感动……异域风情的迷人,无处不在的感动。

  期待自己某天背上书包,攒足勇气,义无反顾的去旅行。人生一辈子真的很短,做自己想做的,开心就好。

  .S 看完一本书,这本书就被自己搁在了一旁几乎不再有机会被拾起,有时候忘了书里的内容,也没有完全消化作者闪光的思想。那么读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告诉自己以后看完一本就得写下些什么,无论长短,就当和一个亲爱的朋友做告别,以此第一篇为鉴。;p (作为自制力差,三分钟热度患者只能这样监督自己呢 - -)

  《带100支牙刷去旅行》读后感(十):正能量满满

  几年前想读的书,最近终于读上了,就是这本《带100支牙刷去旅行》作者谢怡芬,ABC,MIT毕业生,背包客旅行40多个国家,光这经历就够吸引人的。

  在阿根廷街头卖艺兼练习小提琴却不小心加入了当地的国家乐团,在厄瓜多当义工,在夏威夷她跳下十几米高的瀑布。读着这个不过比我大几岁的女孩的游记,觉得太传奇。Janet真的非常漂亮,是为数不多我觉得让人眼前一亮到觉得惊艳的好看,小提琴又拉得好,那一次次如探险般的旅行真是让人瞠目结舌,有多少人可以像她这样说走就走去挑战环游世界。

  读完书,又在视频网上搜到了她之前主持的《疯台湾》真的很像她的风格啊,纯真,直率,热情。

  文笔角度来说一般,但内容读起来很是刺激,正能量满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