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请别随意@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18 05:47: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精选10篇

  《请别随意@她》是一本由昆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一):关于原创,关于@她

  关于原创,向来是不在一个等级上的。如果拿国外的比,就好比歌手大赛里的专业级别和业余级别的较量

  个人认为,一个作品认真用心写的,就值得尊重。在拍砖的时候,请想一下作者起点努力程度

  这个小说不长,故事设定也没有什么特别奇异之处。但它和我们息息相关。“微博”这一元素的加入是它的亮点

  上网玩豆瓣的你我,也许同时也都在玩微博。有人在微博上发布自己吃喝玩乐信息,有人在微博上发布工作的信息,有人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企业,有人在微博上秀出自己的写真……还有人在微博上写上临终遗言“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等等。

  一个作者凭自己的敏感,和对推理小说的热爱创作了一部这样的小说。从他的起点来看,他是优秀的。而他的起点在哪里?他的起点为零,搜一下作者的简介便可知晓。

  对于原创,我想我们大家应该宽容一些。虽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对自家土地上长出来的骨朵,能多浇一些水、多施一些肥,而不是刚一冒头便当头一顿乱棒打死。

  其实,看着大量的版税被国外作者拿走,虽然人家的作品确实好,但肥水流外人田的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这本《请别随意@她》,确实跟国外的推理小说没法比。但它离我们很近,它带入感强,它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它还善意提醒你,玩微博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下安全比较好……你懂的!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二):类比推理

  不错的一本原创推理,虽说跟国外大神作品没法比,但依旧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其中主角看穿诡计使用的类比推理,看完后觉得真不错。

  所谓类比推理,就是指根据两个事物部分属性相同或者相似,从而推断出他们之间其他属性也相似的推理方式。面对凶手布下的诡计,一般很难凭空想象出其中的奥妙。但通过类比推理,便很容易就能打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看穿本质,从而看穿凶手的弥天大谎。

  而这一点也是很多推理作品的软肋。推理者从A推理出B,往往缺乏必要过程和铺陈,往往一拍脑袋灵光闪现,真相就显露了出来。看推理小说的乐趣,我觉得还在于如何从A推理到B这样一个过程。

  书中侦探在无意中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场景,从而联想起正在苦思冥想的那个谜团豁然开朗,最终准确揪住了关键点。我觉得作者这样安排,即巧妙,又给人非常自然感受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三):我被整个世界忽视,何处可容我的灵魂栖息。

  用作标题的这句话,被印在了封面一个不起眼地方。初略看去,很容易会忽略掉。而读完全书以后,这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并令我有些心痛,也一下子被感动到。由此见识到了一个被伤害极端偏执灵魂。所以对于书中的某个人物,我个人除了愤恨,更有一份深深同情在内。我可以感受到对方内心在滴血,相信对方悍然出手,穷凶极恶实施杀戮,这也是一种疾病。一种身不由己的宣泄和爆发

  不能再说下去,再说马上就泄底了。

  作为一本本格推理,这本书中规中矩,有代入感,悬疑性够强,而核心诡计而不弱,经得起推敲。

  按理应该打四星。但因为被这个灵魂感动到,所以直接上了五星。这也算是对原创推理的一次鼓励吧。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四):以推理自居的警察故事

  6.7分的评价,确实有点水了。

  核心诡计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剧情略显薄弱,人物刻画极其糟糕,至于这本小说是否算得上是本格推理,更有待商榷。

  至于硬伤,我举两处。

  115页处,书中主人公从犯罪嫌疑人对于受害者在微博上公布的生活细节了解进行推断,板上钉钉地确定凶手必须要符合“是受害人微博粉丝”这个结论,作为推理,是极不严谨行为,作为凶手,观察欲害对象的微博,必须关注他吗?

  作者用了大量的细节和篇幅描述嫌疑冷静性格和极高的智商,但嫌疑人在知晓警官看到一篇仅有些微可能性推导出犯罪动机博文时,立马删除。。。警官看到此举,顿时豁然开朗。 。。

  之前有人说这是本格推理,不知道您明不明白本格推理是什么?由于作者不遗余力暗示傻子读到一半就知道了凶手的身份了,剩下的唯一乐趣就是推导核心诡计和犯罪手法,关于这两点,有价值的信息在第一章已经叙述完毕,奔着本格推理去的朋友,读一章就够了。

  如果站在推理的层面评论这本小说,是对推理的侮辱扉页作者的自述上有一段话”对推理小说情有独钟心怀敬畏,现开始尝试创作。“我以为如果对推理小说心怀敬畏,就不应该随便动笔,更不应该随便自称写的是推理。

  《请别随意@她》读后感(五):寡淡的facebook杀人事件

  借着当下流行的风潮,以微博为噱头写一本推理小说,的确是一件讨巧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两年,大部分玩微博的都或多或少染上点微博强迫症原本不起眼的“@”符号现在都快成了新兴宗派的膜拜符号了。

  所以说,作者昆金是个聪明人,这么说不是讽刺他善于利用热点话题制造赚钱机会,更多的是指他在《请别随意@她》中捕捉到潜在的犯罪可能碎片化的生活下,散落于网络上的每一条信息,都有可能被恶意地拼凑还原,最终质化为掀起恶浪的蝴蝶风暴

  在人人都是微博写作者和阅读者的今天,一个刑警队长因为直觉到几条微博背后关联的杀意从而与杀人者展开较量的故事似乎很有看头。

  失望的是,这种渴望将代入感转化为阅读快感期待并没有通过文字兑现。整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因为塑造的无力导致全体面目模糊,作者试图将刑警张跃描绘成一个游离于警察体制之外的神探,然而在摇摆不定的对话语境里,这位刑警队长时而叛逆,时而乖张的性格让人没有办法在想象中构建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面貌

  而从侧面描写的犯罪嫌疑人,前文隐性铺垫的不着痕迹高超犯罪和随后卖出的破绽,导致这个人物本身就存在悖论,如果作者将人物性格捏的更紧实一些,这种违和感可能会慢慢消失。

  至于其他诸如副局长、另一个副局长、另一个刑警队长和各自的小弟更是在寡淡的文字流淌中变成了模糊的身影。我是不熟悉天朝警察的语境,但是对比在日本推理中反复固化的等级模式,本书中队长和“徒弟”间的插科打诨,更像是国产电视剧中的派出所长和片警的对话,这种肥皂剧式的流水情节,让本该存在的悬疑和紧张荡然无存。原本应该放慢节奏的细节处理,在“我来,我看,我得”的三段式简单处理下变成了没有劲道的寡面,也正是因为细节的崩溃,杀人推理成为了一块充满漏洞奶酪

  最后说一句,可能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推理设定过于自信,这种把谜底写在书名上的做法,下一次还是不要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