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思考的艺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5:3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10篇

  《思考艺术》是一本由文森特·赖安·拉吉罗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一):艺术地思考——评《思考的艺术》

  艺术地思考

  ——评《思考的艺术》

  思考——在更多的时候是被作为一门科学对待的。人类研究大脑物质结构工作机理,总结花样众多的思考经验技巧,试图探寻大脑思考的本质规律,甚至发明计算机来作为辅助工具,以求增强思考效能,却少有人把思考作为艺术来看待。艺术就意味体验享受分享共有。艺术源于生活、起于科学,却高于生活,超越科学。把思考作为艺术来看待,就把思考纳入了人文关怀范畴,如此一来,思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体验享受,一种精神追求

  思考一直是伴随着人类这个生物体而产生的附带品,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从整体上说,思考伴随着每一个人,但哲学家思维工人农民的思维差异之处不仅仅在于内容。因此,优秀的思考者是如何思考的、良好的思考究竟能否习得等问题,就成了人们心头萦绕不去追问,人们迫切需要一本系统阐明思考方法指导用书来满足需求

  《思考的艺术》一书,主要包括4大部分共15章节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关于思考的一些基本理论思想,阐述了思考的内涵重要性及其运行机制。第二部分主要讲如何培养创造性,通过表达和阐释你的问题和观点调查问题及产生思想这3个阶段,就可以获得一些创造性思考。第三部分主要讲如何培养批判性,以批判性态度去审视思考过程,修订完善问题及争议解决方案。第四部分主要讲如何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个人的观点思想更容易得到理解认同支持概而言之,本书以纵向递进作为主体逻辑结构模式建立批判性思维模式——运用创造力来寻求解决问题对策——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完善解决方案——运用沟通技巧来赢得他人对方案的理解支持。因此,虽然在“引言”中作者介绍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章节阅读顺序,但是,依据个人读书经验不建议读者随意调整章节阅读顺序,对于有一定批判性思维知识积累的读者来说,有些章节可以略读。

  本书阅读难度介于纯理论书籍和纯方法论书籍之间,既有概念原理介绍,又有具体操作方法,特别适合初识批判性思维的读者学习使用。相对于其他大篇幅介绍形式逻辑、逻辑运算的思维工具书来说,本书即注重于工作生活中实践运用,又丝毫没有降低理论高度,书中还有不少精彩语句值得反复玩味,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经典之作

  作者在各个章节开始之时,均以故事作为引子,能较好地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对于各个章节后的练习题,大多出于美国本土,或是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像我这样视野比较狭窄的读者来说,完成起来相对困难,建议读者挑选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热点话题作为习题来练习。

  “理解理论原理——掌握方法技巧——大量实践练习”是学习掌握实用技能的一般方法步骤。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对于有意养成良好思考习惯的人来说,良好的思考更是一系列原则、方法、程序和技巧。良好的思考是一种态度,对于书中各种方法技巧,在于理解,更在于运用。

  人,就像一棵能够思考的芦苇。是芦苇,却因思考而不同

  摘录精彩语句:

  哲学家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

  提高思考能力的难度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习惯。

  只要一个人没有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应该享有被尊重和不受干涉的权利。

  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加深错误的严重性

  要想看起来不费力,你必须先努力

  写作实际上是一个习得的活动,培养习惯比先天遗传更为重要

  勤奋比努力更重要。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二):如何优雅地成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位老师注意到:当学生认为自己在某学科表现很差的时候,他们就会无意识地做得很差,他们相信自己愚蠢的,进而表现得很愚蠢。当他们开始改变自我认识后,也就不会变得很差了。

  许多成功人士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定义自己。

  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一切批评忠告,也并不意味着仅凭信念就能成功,而是说你要知道你的潜能要远远大于你自己所知道的。当你想到“我不行”、“我不会”的时候,记住:之前的经验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发展,所谓天才,不过是掌握了诀窍而已,诀窍是可以学会的,你也能学会。

  当你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你才会慢慢变得独特起来。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依据是自己独一无二基因和与众不同的经历。然而哲学家和圣人告诉我们,独特是罕见的。独特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要想变得独特,最重要的是客观地看待自己,这需要勇气,因为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放弃对自身的一些不切实际想法。要变得独特不仅仅是宣扬独立性,还要做到真正的独立,以下3个步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张扬个性:

  ①知道你的思维受到很多东西影响

  对自己说:我的观念会被其他很多人的观念和态度所影响。因为我自己年轻并容易轻信他人,所以我不加批判地接受了他人的影响。这些观念的态度不一定是正确的,有些还可能是错误的和没有价值的。

  那些你格外仰慕和亲近的人(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同事偶像名人),想想他们每个人的信念和行为看看他们这些信念和行为是如何影响你自己的。

  ②将你自己的观念进行整理和评价。

  这里包括那些你特别认可的想法,比如说问问你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也可以问问自己关于宗教信仰种族国家、党派、婚姻道德法律看法,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比较,让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有理有据,而不仅是因为这些观念和其他人的观念相似甚至相同或仅仅为显得不同而故意不同。

  ③选择几个最佳的观念。

  尽可能客观地找出那些值得认可和追求的观念,当你改变思维习惯,做到任何观点都有据可证时,你就变得更具独特性了。

  如果你想努力变得有独特性,还要确认那些干扰清醒思考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认为“我是更好的”、死爱面子、拒绝改变、从众、刻板和自我欺骗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阻碍:

  ①“我是更好的”

  这一习惯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已久,原始社会认为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包括外国人罪犯心理障碍者、身体情绪障碍者、其他种族人群、其他宗教信仰者、其他社会阶层)都是非人类。他们推理:“那些不属于某个部落团体和教区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类,他们充其量也就跟我们相似而已”。所以,在某些社会文化背景中,这些人会被非人格化,被认为没有人权

  这一习惯会让我们多数人都更愿意跟自己的同类有相似的言行。如果是朋友倡导改变,我们认为他是改革者;如果是敌人倡导改变,我们认为他们是麻烦制造者和狂热者。爱国者与汉奸政客政治家的区别在于这些事物与我们自己的关系

  这个习惯会阻碍我们的思维,破坏客观性,使我们更容易自我膨胀。如果你想优化自己的思维,那么你必须学会控制这种习惯,在寻求真理道路上不受自我干扰。

  ②爱面子

  当我们已经适应了某种观念,内心骄傲会阻止我们承认自己的观念是错的,当出现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否定这些意见,而不是去深究这些意见是否真实合理;我们总是觉得出现相异意见非常痛苦,只有找出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才踏实。我们都知道承认自己犯错令人苦恼,因此我们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承认错误,我们会这样想:“我该怎样解释呢?”

  要想控制要面子的习惯,必须在自我受到威胁时提高警惕,并记住这样一句谚语: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加深错误的严重性.

  ③拒绝改变

  拒绝改变是一种对新的观点和做法不加思考而拒绝的倾向一般而言,拒绝改变是人们对创造性事物的通常反应。

  我们有这种拒绝改变倾向的原因之一在于懒惰。已经习惯了某种方式之后,我们就不再愿接受新的方式,因为这样做会破坏常规

  第二个原因在于对传统方式的过度认可,我们总是相信旧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因为这些传统方式都是从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沿袭下来的,新的观念和方法与祖辈的观点似乎格格不入

  拒绝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新事物总是让人感觉害怕:“我们要怎样处理日常情况?”我们的想象带来恐惧,并且被一切不知名的东西不断强化,所以我们选择抵制新的东西而不是欣然接受;有的时候,我们假装按照规则行事,以避免羞耻感。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抵制改变,我们就错过发现、发明、创造、进步的机会,这些都会以新观点的形式出现。抵制改变就是抵制最好、最有价值的观念。

  接受改变并不意味着不加批判地一味接受新观念,因为许多新的观念最后被证实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对每一种新观念进行足够充分的考证,不管新观念有多么奇怪,都应该给予相同的机会来考证。

  ④从众

  这里主要说的是有害的从众。

  有害的从众是指我们为了获得群体归属感或者害怕与他人的不一致而对自己的言行不加思考地―味跟随。这种从众是胆小的表现:为了得到好的评价而牺牲自我的独立性。有些时候,我们更在乎别人怎样评价我们,而不太在乎到底什么是对的、真实而合理的。一旦我们开始从众,就会发现我们的言行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我们认为别人更为接纳的,这就阻碍了我们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要避免从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都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当团体的意见比较一致的时候,说“我不同意”或者“那是错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曾经尝试过,你就知道被当作“背叛者”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再地妥协以致最终放弃独特性的原因。

  不从众并不意味着不相信他人的言行,为了不同而不同,这个做法是不对的。对待从众的正确方式是自己思考而不去担心到底多少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⑤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概括化的极端形式,概括化根据基本要素将人、地点和观念进行分类

  刻板印象是更严重的概括化,刻板印象是已被固化的不灵活不合理的概括化,就像沃尔特·李普曼解释的:

  刻板印象是一种偏好,充满了喜欢或者不喜欢,伴随着害怕、欲望强烈愿望、骄傲和希望。任何能引起刻板印象的东西都是由相应的情感引起的。除非是我们故意保持刻板印象,否则我们不能轻易判断一个人是好还是坏。我们看到坏人神圣牧师一本正经英国人悠闲的吉普赛人、轻松愉快的爱尔兰人、纯种的美国人……这些判断并非来源公正仁慈或者事实,都是先于证据而存在的。

  刻板印象是关于很多观念的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心理仓库,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这里没有比较、分类、权重或者选择,仅仅是储存。任何东西都是预先储存、预先决定和预先判断的。因此,刻板印象阻碍了思维的活动,剥夺了生命的无限多样性,把我们周围的人和环境都进行了事先的分类。

  许多人发现要克服刻板印象很难,因为他们会觉得刻板印象是对世界的正确描述,和洞察力效果一样的。然而,揭露刻板印象十分必要,因为它歪曲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

  ⑥自我欺骗

  当某人得了重病,比如癌症,有时会欺骗自己说状况还没有严重到要看医生程度;许多离婚的人不正视自己离婚的真正原因;许多酗酒者不承认自己对酒精的过度依赖,他们会说“我随时可以停 下来。”事实上这大多是个谎话

  另外,许多人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也存在自我欺骗,他们在他人面前装作懂得很多,并且自己也开始相信自己真的懂得很多。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你必须根雕欧青况来罐那能解决问题的信息,要客观公平地评价这些信息,只有在你对自己坦诚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6种阻碍思维的习惯——“我是更好的”、爱面子、拒绝改变、从众、刻板印象、自我欺骗都根深蒂固,因此要动它们实属不易,但可以通过愿望和努力达到这一点。

  要克服我们以上所说的这些坏习惯,关键的一点是检验你对问题和争议的第一印象,尤其是那些强烈的第一印象,这些印象会让在没有检验证据和权衡各种观点的情况下很快做出判断。密切关注这些印象,你就能发现某一种坏习惯在干扰你的思维,比如说拒绝改变或者刻板印象。

  注意一下你对某个问题的最初印象,尤其的那些你没有通过证明也没有通过权衡就形成的印象,一旦有这种感觉就要控制而不是让步,强制自己变得更客观。

  更多读书笔记扫码关注微信订阅号daokeread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三):让你的思考更有效

  首先吐槽一下这本书,当然是中文版。

  我看的是传说中的根据原书第10版翻译过来的中文版,封面很是小清新,比较简洁,但我实在没明白一棵树枝、若干小鸟、一坨敞开的鸟笼,到底和“思考”有神马关系。去亚马逊的美国网站瞅了瞅英文原版封面,貌似不是如此。

  然后,最要命的是,封面上赫然印着“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我只想说,贵出版社在每本书出版前自己内部都不看看的?请问你们知道你们到底在多少本书的封面上印了“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这几坨字么?不是同一出版社还好说,关键是你当读者是傻子?以为读者不懂批判性思维?

  好吧,如此做也就算了,可是这本书真的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么?英文原版标题“The art of thinking: a guide to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你们也印在了封面上,这还需要证明吗?

  好吧,简要梳理一下书的内容吧。

  人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融合,前者强调的是思维的高大宽深,后者强调的是稳准狠快。我们做出任何判断或者决策前都会经过信息收集、分析等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具有较好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明显会比其他人想出更富创意、更加新颖的观点、看法,但其实到底是不是新颖、到底是不是有创意,只是相对而言,即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此人善于吸收、分析、学习、归纳,思维比其他人展示出更大的灵活性,不受一些既定规则的束缚。然后在判断阶段,有些人的决策会让很多人信服,这其实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这些人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看上去能言善辩,能带领其他人的想法形成最后统一的想法,有做领导的潜力。但再这两个思维形式上,有些人可能仅擅长其中一种,不过,好在,书中一直强调,人的思维能力是后天习得的。这个理论,也很符合我一直思考的“常识力”,不过我的思考还不够成熟,哈哈。

  这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上述观点,分四部分讲述。先是概述了人的思考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和如何习得,强调必须要做一个批判者。然后按照人的思维/心理活动过程分别讲述了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介绍了在平时应用和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和避免的情况、问题、行为等。最后,归结到“沟通”这一永恒的主题,简单提了一下在说服、写作、演讲等方面如何体现出创造性和批判性。

  做一个有效的思考者,就意味着要在平时注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阅读、倾听过程中要刻意避免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不要让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阻碍了思维能力的提升。毕竟,习惯养成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沟通的过程中,总是无聊问“为什么呢”,或者由于面子等问题贸然的做出一些判断、陈述等,这些只会让个人的不良思维习惯更加的不良。

  因此,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中文版被冠以“批判性思维的圣经”其实根本就是对读者的误导,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这本书更应该被解读为“个人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手册”,学会做一个思考者,让思考有效,而不是脑袋空转。至于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自有个更加翔实、深度的书在讲述。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四):这书怎么读?

  刚看完第一部分,有点不知道这书怎么读了

  虽然书里面四个部分很明显。网上也有朋友说明了这本书的构架。但是,还是比较迷惘。我现看完了第一部分,也只有四章。

  第一章说什么是思考,阐述了什么是思考,什么是好的思考和坏的思考。也批出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可以养成。而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忙大家养成好的思考习惯。接下来,努力获取最大收益,似乎是学习的指南。而利用直觉和让辩论更有用,以及7个小策略方便解答书中的问题,都似乎是介绍所使用和学习本书的策略。类似书本的使用说明。

  第二章打好基础,大意是说思考本身是有一些概念参考的,有些立场需要明确,也就是作者说的消除思考的误区。包括人的自由意志,真理,知道及其方式,原因和结果,到道理判断方面的意见。对这些概念框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思考的基础。

  第三章,拓展视野。一开始说如何更有修改,然后又说一些妨碍思考的习惯,我们需要克服这些习惯

  第四章,说的是批判性思考。要注意作一些重要的区分,大致如不可因人废言,语言表述和现实存在的区分等式。接下来是批判性阅读的方法,以及延伸到对交谈,图表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的运用。

  大致如此吧。

  看到这里我有些蒙。这书要说什么呀?这个几部分说起来都很好了,可它们是以什么样的脉络串起来的呀。如何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在些章节里起什么作用?作者是要教我们思考,还是教我们批判?

  总觉得书中这些思路和组织不太明显。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五):学会思考,永远不会太晚

  在朋友的推荐下,近期看了一本文森特•赖安•拉吉罗的《思考的艺术》。这是一本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是一本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思维技能训练书。我以前爱看有逻辑训练题的书,但从没翻看过这类涉及思维训练的经典国外译作。可能是因为本身我的薄弱,加上译者翻译地不尽如意,看此书的时候稍感吃力,但还是有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思考的习惯

  哲学家叔本华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做世界的极限。”所以,一个人要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就需要更加深入和精确地领悟他每天所要经历的事情。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具备清晰的思维判断,才有进一步创造的可能性。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思维体系,本书分析了阻碍思考的习惯,建议读者保持批判性思维, 让写作和演讲变得更有效率,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创造能力的人。

  我时常在工作中会有这样的困惑,开会讨论项目的时候,总是习惯于听同事们的发言,很少自己提出建设性意见——一方面是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发言会不会幼稚到别人暗自发笑。《思考的艺术》这本书就总结出阻碍思考的几个习惯:“我是更好的”、爱面子、拒绝改变、从众、刻板印象和自我欺骗。要深入挖掘并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除了不断学习拓宽视野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书中提高的这几个阻碍思考的坏习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思考者,你必须根据事实情况来选择那些解决的信息,要客观公平地评价这些信息,只有在你对自己坦诚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二、关于道德的判断

  成为一个审慎的思考者之前,需面对很多基础性问题;而在判断一个问题的时候,理解因果关系非常重要,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是否可以判断,这是现代思考中最混乱的问题了。很多人认为道德问题不可以判断,他们认为进行“价值判断”是错误的。这种观点是肤浅的。如果价值判断是错误的,大学就不可能纳入伦理学、哲学和神学,所以这种观点显然是愚蠢的,如下面的例子表明,价值判断是不可避免的。

  纽约市一名20岁的母亲将自己的三名幼子丢在布满垃圾的出租屋内,不加照管。警察在屋里发现了正在挨饿的三个孩子,醉笑的孩子卡在床垫和墙壁之间,身上布满了苍蝇和蟑螂,而最大的孩子正在二楼的窗台上玩耍。警察判定这个母亲犯了过失罪,法院予认可。他们进行判断错了吗?不,判断是不可避免的。她要么犯了过失罪,要么没有。

  不论对这样的道德问题作出判断有多难,我们都必须进行判断。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更新传播速度非常之快,我们每日都可以看到官员腐败、校长性侵、娱乐圈绯闻,一些人死去,一些人苦恼,显然在不辨真假就转发、评论甚至辱骂,不仅是一个不具备思考能力的人的表现,更甚者会错误引导整个社会舆论。前段时间热火朝天的“埃及神庙到此一游”事件,丁浩锦小朋友刻字被无数国人转发责怪,同一时间也有人跳出来说“孰能无过,何必对一个小孩子这般辱骂”。

  感触颇深,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负责的态度去转发评论,去思考并作出判断,通过讨论得出最优的价值判断,谣言不攻自破,真相浮出水面,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批判性的保持

  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不可否认,大量信息之中鱼龙混杂,我们在快速浏览信息的同时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学会甄别,而不是全盘接受。“批判性评价是对读到、听到或看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质问。这种评估的评判标准不是评估作者的观点与你的观点之间有多高的匹配度,而是评估作者的观点是否准确与合理。所以,能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的人更不容易被信息所欺骗和操控。”本书在保持批判性阅读中给出如下建议:区分人物和观点;区分审美和判断;区分事实和解释;区分字面意思和反语;区分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区分语言和现实。

  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它多么创新,总会有提升的空间。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考者必须保持的态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某高中开学演讲中说:“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保护人类的生存黄精。你们需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思考的能力。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对于思考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要求我们学会思考,并不断更新思考的能力;在历史进程中,学会思考,永远都不会太晚。合上书本,对自己提一个要求:摒弃阻碍思考的坏习惯,拓展视野,在日常阅读及工作中保持批判性思维,去诠释思考的艺术,人生的魅力吧。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六):学习如何思考?

  我自己也不是那种特别爱读书,特别能思考的人,但是总期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娱乐时间都花在网络上的人,不去学点什么,还是总觉得不好。于是新的一年,目标之一,就是阅读50本书。

  我初步将主题定在了如何学习及思考方面。偶然得到了亚马逊的一个书单推送,于是我选了《思考的艺术》、《学会提问》及《逻辑思维简易入门》这三本书上了,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但我现在确实不知道,先从知道的入手应该不会错吧。

  尽管自己在所谓的学习上花了不少的时间,但明显感觉我在学习及思考上是存在问题的。有时候在读一个东西的时候,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是完全在想照单全收别人的想法,但很多时间我的记忆力明显又是不够用的,记录不了这么多。尽管自己比较清楚这种全盘接收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但仍是不能主动的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这本书,我读得并不认真,后面的练习题我基本没有看,后半部份更是翻到自己想看的部分,就看一下,不想看的部份就直接一扫而过了。但仍有一些受益的地方:

  - 如何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 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特质。可以当作是一面镜子,时时让自己保持创造力。

  翻完之后,发现自己记得的东西真的很少,但无论如何,能解决自己一两个问题,也算是完成任务了。

  如果需要处理一些问题,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本书值得继续翻翻,尝试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方法,我想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七):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其实不太喜欢读翻译过来的书,译者如果只是依据原作者的行文习惯来翻译,文章没有美感,可读性很差。可是,如果作为技能提升手册来说,则非常的实用。

  这本书读下来,读得很快,没有太多的印象。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这本书里谈到创新。说创新并不一定发生在智商最高的人的身上。创新源于放开想象力,源于实践,能够一点点改进,一点点变化就足以带来有价值的创新。许多科学家的发明证实了这一点。比如爱迪生无数次试验之后,才发明了由钨丝做电阻丝的电灯泡。

  还是来谈谈自己对思考的理解吧。今天开始,每天一个词语,或者一个话题,或者一个句子,进行简短的解读,当成写作和思维的练习,当成锻炼的一种方式。向逻辑思维的罗胖学习。罗胖每天早上六点多有一段一分钟的录音,坚持了好几年。

  思考

  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的,人与动物的区分,最大的不同就是人能够思考,相对复杂的思考,而动物不能。其实,人与人的区分,也在于思考。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有思考这个行为,只要没睡着,好像我们都在思考。可是,有的人思考的是怎么样买衣服时便宜一点,有的人思考今天穿什么衣服好看,有的人思考中午去哪里吃饭。这些思考算不算思考呢?当然算。可是,就是这样的思考,划分出了三六九等人,划分出了普通人和卓越的人。思考的格局越大,离个人利益越远,这样的人往往越伟大。红顶商人胡雪岩说,眼光放在县城,只能做一县的生意,放在一省,只能做一省的生意,放在全国,做全国的生意。马云,依托互联网,为全国网商提供平台,这样的眼界,让他有这样的大发展。马云谈问题都很虚,越来越像个哲学家,总是妙语连出,他在南怀瑾的眼里就是一等人,做生意的人没有铜臭味,就是一等的生意人。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呢?就是需要在最艰苦的环境里,让最有限的条件下,让思想的格局不被局限在眼下的困境里,做一个超凡脱俗的人。这是自己的追求,也希望能借此与大家共勉。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八):检视阅读:《思考的艺术》

  作者

  作者Vincent Ryan Ruggiero,根据 mind-at-work 网站的介绍,其和写《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一书的作者 Vincent Ruggiero 是同一个人,但是不清楚为什么不同阶段在不同书籍作者一栏的署名是不一样的。

  全书主题 作者定位本书的目的是教会读者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全书一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并成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

  第二部分,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想法的一些原则、方法;

  第三部分,通过批判性思维批判想法的一些原则、方法;

  第四部分,帮助读者将想法展示给其他人并说服别人。

  本书讨论的范围是关于思考的艺术,具体地说就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艺术,使用创造性思维产生有效的想法,使用批判性思维评价想法。

  本书关于思考的定义:

  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寻答案,是获取意义。

  第一部分 你真了解思考吗

  本部分主题

  帮你深入理解思考的过程,澄清一些重要的常见的理解方面的错误概念,如事实、知识和观点,指出那些破坏思考的不良习惯,并教你如何成为一名更具批判性的读者。

  第一章 发展你的思考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思考是自动完成的活动吗?

  个人能否控制?

  做白日梦是一种思考吗?

  感觉可以有效替代思考吗?

  接触的思想者是否也会像普通人那样经历思路阻塞、不能专心和思绪混乱?

  思考技能是后天习得的还是与生俱来的?

  第二章 建立基础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帮助读者判断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审慎的思考着。

  你的思想和行为是受你的掌控,还是由你的基因或环境决定?

  你想要实现的一些东西能够实现吗?

  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你明知某事却仍会误会它们?

  你的记忆力可靠吗?

  有权持有自己的观点就意味着所有观点是正确的吗?

  第三章 拓展视野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怎样成为独特的自己?

  介绍一些可以帮助你增加独特性和发掘自身发展潜力的方法。

  第四章 做一个批判者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如何分析和评估你所获取的信息,并决定该信息是否值得接受。(因此本章读者将学到一些如何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独特策略。)

  第二部分 充满创造力

  本部分主题:

  在问题和争议演变为危机之前将它们识别出来;用富有创造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毫无创新的、普通的解决方式。你将学会如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以及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第五章 创新的过程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澄清这些关于创造力的误解:“创造力是不能习得的”“富有创造力的行事方法就是忽略传统方式”“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创造力”“服用药物可以提高创造力”“创造力和心理疾病有关”

  详细阐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具有的特点;

  对创新的过程进行概述,并为你提供使用创造力潜能的方法。

  第六章 寻找挑战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聚焦在创造性思考的第一阶段:寻找挑战。你将了解到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大多数人都满怀好奇心降临到世界上开始自己的一生,却随着时光的迁移将这份好奇心永远埋葬。更为重要的是,你将学习到6种帮助你重拾好奇心的技术,并将好奇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七章 表达问题或者争议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内容就是教你如何识别并有效利用这样一类问题,它们可以帮你找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帮你绕开迷雾直达争议的核心。

  第八章 调查问题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读者将学习到大量信息,了解如何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调查研究,来寻找事实的真相。

  第九章 产生新想法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在创新过程中产生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你将学会怎样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怎样产生更原创的想法,怎样克服创造过程中的常见阻碍。

  第三部分 保持批判性

  本部分主题:

  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解决问题和争议的思维活动。并包括:

  阐述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如何评价以及改进对问题的看法;

  如何评价并改进争议。

  第十章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解释了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同时概括地介绍了如何将批判性思维策略应用于解决问题和争议。

  第十一章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深入地探讨批判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你将会学到如何制定解决方法的具体细节,如何找到方法的缺点与新问题,如何完善你的解决方法,以便让它经得住他人的批评。

  第十二章 评价你的问题论证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中你将学习到在争议中如何在推理中识别并克服错误。本章将分析两大类错误--影响你想法真实性的错误和影响你推理质量的错误。

  第十三章 完善你的争议解决方案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节将说明如何使用批判性思维改进争议的解决方案。你将学会在解决争议时采取哪种行动,并识别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

  第四部分 沟通想法

  本部分的主题:

  对问题和事件的解决方案,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分享后才更有意义。

  怎样更有说服力地表达你的观点;

  写作和演讲的基本要素。

  第十四章 说服他人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教你如何了解你的听众、预估他们的异议,以及最好地展示你的观点。

  第十五章 让写作和演讲变得更有效率

  本章节解决的问题:

  本章内容将向你展示在写作和演讲中直接有效的方法。我们会讲到如何有效率地表达你的思想。前一部分聚焦于协作,后一部分着眼于演讲。

  微信公众号:mobworks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九):读的最烧脑的一本书

  “填鸭式”的中国教育模式下出来的学生最缺的可能就是创造力和批判精神,这本书对于我这种两者都很缺乏的人来说算是一个好的培训教材。但本书理论性较强,加上是译作,读起来会比较晦涩;需要一定的实际应用才能逐渐掌握真正的思考,如果是想读完这本书能学会“思考”,那这本书还是不要碰的好。

  本书的前面介绍批判“思考”部分,是第一次看到的对思考进行严谨而深刻的定义,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书中对道德做了定义,介绍了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及训练发放,介绍了写作与演讲的程序及方法。干货很多,但也很干!

  全书理论性很强,如果看完书就合上,这些概念也只会在大脑中存在几天就会被各种信息淹没,重点还是在应用。现在正在看这本书的系列篇《如何高效学习》,按照《学习》这本书的理论,《思考的艺术》这本书的重点应该应用阶段,不断实践、反思,才能锻炼出真正的“思考力”。但是说实话,本书读完已是不易,再一点点对照书中的做法去实践,实是难上加难。

  知道自己在创造力和批判精神上比较欠缺,所以读的时候也比较认真,课后的练习题也一直认真在做,整本书读完大概写了30页+的A4纸了。整本书读完,真正读书的时间倒占不了太多,课后习题花去了很多时间。然而毕竟作者是美国的,里面很多关于价值观、社会现象的讨论,不适合中国国情,我们缺少思考的基础。这本书在国外应该是作为教材一样的存在,老师上课传授理论,学生课下完成习题,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感觉这才是学习本书的正确方式。

  另外,本书的翻译确实一般,大概跟原著理论性较强、术语较多有关,读起来有些晦涩,总感觉与原作者本意有些隔阂,有些地方甚至语句不通。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十):思考力,让你成为想成为的人

  人体的体能或者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开始下降,而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却没有身体的限制,只要你驱动你的智力、思考力生长,伴随你的一生,智力、思考力都会持续生长。

  思考力是一个人一生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一个人的思考力质量决定了其做决定和选择的质量,决定和选择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力,行动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生活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思考力才是一个人认知大自然、认知世界、拓展视野的真正的阻碍力。对大部分人来说,身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在本质上都是由于思考力的差异引起的。比如说,有的人就认为了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时间,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因此哪有时间读书。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人。我们会发现,周围也有这样的一类人群,他/她们都生了好几个孩子,在这期间,什么都没有耽误的上了学毕了业,读了很多书,出了书,做了产品,做了推广营销等等。大部分时候,不是我们不去做,不是我们没有做,不是我们做不到,更大的挑战与问题是我们没有认识到、没有想到、没有观察到、没有计划到。这是想象力的问题、创造力的问题、观察力的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思考力的问题。是我们不求思变、不求革新的思考力阻碍了我们。

  几乎所有人都会思考,这种能力是与生如来的。如同春天树枝会发芽,清晨鸟儿会唱歌一样,是我们人的基本能力。但是如何用好这个能力,发展这个能力,不断的增强这个能力,如同火箭升空一样具备了加速度一样的生长能力,才是人在思考力上差异的根本。

  有句俗语叫“穷则思变”,可见思是变革的根本起点,一个人革新的起点是从思考力上开始的。如果是求变,首先要反思我们自己的思考力是不是需要变革。实际上,更有效的正确思想是,我们的一生都要寻求思考力的不断革新,保持思考力的持续发育和生长。如果思考力停止了革新,停止了生长,我们将依赖哪一种能力保持人生的高效生长。所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缺少变革的动力,缺少生长的空间,极有可能是自己停滞了生长和革新的思考力引起的。

  思考力帮助你成为独立的个人,达成物质与精神的自由,成为你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成为其他人希望你成为的人,做其他人希望你做的事。我们只有思考力独立了,即是独立思考了,才会为自己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家园;否则,其他人创造的基础和家园终究是其他人的。不断变革自己的思考力,找到思考力的增长引擎,去积极主动的变革自己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达到财务自由、个体自由、精神自由。

  关于思考的论述和思考的方法学,《思考的艺术》是一本极好的入门级的书。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基础和概述,包括了什么是思考,思考为什么重要,通过大脑和心智怎么运用思考,思考可以成为习惯,思考相关联的感觉、专注力的问题;思考受到我们认知方面能力的一些约束和阻力;我们要注意的通常阻碍我们启动思考的习惯;我们同样要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批判,特别是在阅读、倾听、观察方面上。

  第二个部分主要是讲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满怀好奇,寻求挑战;有效表达问题和争议;融会贯通的进行调查和研究;激发想象力,产生新想法。

  第三个部分主要是讲批判性思维方法的应用,在解决问题和争议方面的应用。

  第四个部分主要是践行思考的方面,包括说服、演讲和写作。

  附:

  特别喜欢作者对批判性评价的论述,原文如下:

  “批判性评价是对读到、听到或看到的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质问。这种评估的批判标准不是评估作者的观点与你的观点之间有多高的匹配度,而是评估作者的观点是否准确与合理。”

  微信公众号:mobwork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