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5:3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0篇

  《幸福方法》是一本由泰勒•本-沙哈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一):有鸡汤之嫌

  其实对于这本书,我一直都是以一种半信半疑状态阅读的,因为我其实并不相信这是一本能够教人幸福的书,就如同市面上那些教人致富,教人经商的书,又或者说,其实也许有人读了之后会获得幸福,会获得财富,但一定不是所有人。在我看来,这类心理学的书,无非是将你所没有意识到的生活中行为心情变化解释了一下,并且教你如何疏导自己的方法。而能够意识到自己并不幸福的人也许会去寻找排解的方法,如果是带着一种做任务心理看的话,那么也许就和一开始的我一样,认为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鸡汤文心理书。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心理问题压力困惑,不是一本书可以排解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这个个体,能够将外界的压力抒发。而如今大众对于“幸福”的追求远远没有达到书中说的那样的高度可能仅仅只是我活的不累,我的房贷能还上,我的家庭美满,我的工作可以顺利。而这本书其实不是让你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让你能够在现有生活状态下,告诉自己:我现在其实挺幸福了,挺好了,拥有很多了。我承认,这是一种积极理学,但它只是让你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心理好受一些。每个人心里都知道幸福与物质无关,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在大家都无法做到追求更好物质的时候,出来这样的一本书:在现有的条件下,让你觉得自己更幸福。但其实也有许多不幸福就是由物质,社会地位决定的。我赞同书中一切对于追求幸福的方法的言论,但我不能接受书中对于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这一点上,以及对于一些绝对的认为幸福比一些其他东西重要观点。这些话令人读来,觉得太过武断。也就是我认为这本书为什么会脱离幸福心理学研究,有走向鸡汤文之嫌。

  我不像作者那样,认为幸福高于一切,我认为真正的幸福是:去自由地追求你想追求的一切,但是不要忘记,要快乐,要有意义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二):当你幸福时,你就是成功了!

  昨天,阅读了《我观察14年发现,那些很努力失败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发现勤奋的我们之所以无法成功力是误以为用金钱时间、勤奋就能换取真正的成功。

  lt;1> 真心离成功远着呢!

  在没有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是希望用勤奋获得成功队伍中的一员,用波波羊大叔的话说:“感觉你很焦虑,做什么事情追求完美!”。我在读完了《深度工作》,已经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法,专注于自己感兴趣领域实现人生的小目标

  人有的时候,就是很难专注做事情,7月中旬古典老师新书《跃迁》组织书评活动,我就按耐不住躁动的心,参与了试读,为了快人一步,书还没有读完就写了书评,作业评价4分满分我得了3分,在豆瓣热门排行位居第10名,于是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这次成功了。结果点评课上,余老诗只给了2分的评价,客观地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让我认清自己离高手,差的很远很远,最后《要快人一步,<跃迁>教会你3招成为高手!》没能入围,自然也没能知识变现。

  跃迁不易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三):幸福在哪里

  在窦唯的”高级动物“里结尾是:幸福在哪里。有感而记。。。

  1. 幸福是当下利益未来利益的结合体。四象限划分法。

  2. 冥想幸福:深呼吸快乐情绪身体扫描去除紧张部位

  3. 《禅宗和生活的艺术

  4.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关于登山的描述。目标对过程意义

  5. 制定学习计划,阅读《自尊的六大支柱》(布兰登,不知国内是否发表了)。

  6. 个人职业发展,MPS(meanings意义pleasure快乐strength优势)法应用

  7. 训练对幸福的把握的三个问题:

  1)什么对我有意义?什么给我使命感

  2)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什么能带给我快乐?

  3)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擅长做什么?

  8. 两人的亲密关系是对幸福的交易

  9. 找合适伴侣不如经营亲密的关系

  10. 幸福催化剂的应用

  11. 全然接纳自己,对自己优势的信心,不要害怕自己的潜能

  12. 简化即幸福,简化简化简化,做两三件事就够了

  如上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四):一定要幸福哦——《幸福的方法》書評

  你幸福吗?你想要幸福吗?你知道怎样做才能幸福吗?

  曾经幸福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形容词,幸或是不幸,只能被动的用来评判你当下的生活状态。

  而《幸福的方法》中,作者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个人经历,给出了一套幸福的方法论全书从幸福的定义、获得幸福的方法、坚定追求幸福的信念三大方面展开,用理论阐述结合实用行为的方式为读者指引了一条幸福之路。

  结合我个人而言,关于幸福的展开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why?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这是心中的道,是做这件事的动机

  现代的中国社会,从物质的匮乏走向资源过剩,人们的生活状态不再是几十年前的温饱是首要问题,父母年代,经历文化大革命饥荒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饱暖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因此对他们来说,精神需求什么的先放一放吧,饿过人忘不了饥饿滋味,穷过的人会穷怕了,我们的上一代追求丰盈的物质、稳定的生活,为的是抵御自己的精神恐惧,不再重蹈当年的噩梦,所以对他们来说,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基本追求,能赚很多钱那是进一步的成就人生的意义大抵如此。

  到了我们这一代,改革开放红利让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吃喝不愁,成长过程中虽比不上90后的富裕,但也算过上了小康生活。然后上了个不错学校,碰巧找了份收入尚可的工作,生活看起来像是平静安逸,但心里有隐隐有些一辈子就这样了吗的不甘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悸动运气再好一点的人,赶上一波赚钱热潮,积极努力让口袋丰腴了,精神却是迷茫疲惫的:人生就是为了赚钱?努力赚很多很多钱,然后赚更多更多钱,然后呢?

  当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相对容易的得到了他们穷其一生所追求的稳定和富裕后,我们的未来应该怎么走?我们的当下快乐吗?

  其次,what?什么是幸福?

  能问出以上两个问题的人,恭喜你,你已经踏上了追求幸福的旅途。未来的意义和当下的快乐,这就是幸福的定义。这是《幸福的方法》给我带来的收获之一,“幸福”本尊从一个被动的形容词变为了一个可评判的状态描述,书里面的四种汉堡模型,让我更容易的为自己以往的人生状态和周围人的生活状态找到了相应的位置,我骨子里的“忙碌奔波型”、老公性格里的“享乐主义型”,当然,我们都还年轻都还对未来有所期待,所以不至于到达”虚无主义”,一旦位置清晰了,那么问题就明确了,对症下药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how?怎么才能得到幸福?

  这里第一个要纠正的,就是“得到”幸福的说法,这也是本书给我带来的另一个收获:所谓“幸福”并不是一个物品或是一次性的体验,它是一种生活状态,“状态”的本质描述了它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也就是说,它不会像一笔财富或一个女人一样,你得到它追到手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清晰的拥有感和成就感。当然,攻下一个目标再背上行囊继续攀登下一个山峰,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人生模式,这种人生模式的好处在于峰值时的快感清晰明确,但劣势在于谷值时的低落也越发明显苦涩。而《幸福的方法》中所阐述的幸福论则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式的长期持有,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日常的习惯开始培养讲究的是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意义在哪里,也享受追求他们的过程中走出的每一步,看到的每一处风景。ok,这其中就有一些方法论的东西在了,首先,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kennon`sheldon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人际关系和对社会有贡献的目标,而不是金钱、声望美貌。”这其中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内在带出的丰盈,后者通常承受外在评判的压力。

  具体来说,这样的目标落地在生活中的体现在本书中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心流体验下的学习模式,其核心是保持任务难度对自己的技能挑战处于难易适中的状态,也就是俗话说的“跳一跳够得着”。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有确定的目标并且乐于接受挑战,其次要有享受其中的能力是的,对于阅读、工作、成长的enjoy是一种能力,这种enjoy并不是吃喝玩乐那样本能反应短暂欢愉,而是经过精神加工后对正在做的是“有意义”的事的认同满足,是更趋于平静和安宁的淡淡幸福感

  二是追求有使命感或是“自我实现”的工作。简单来说,这个理想状态大致可以描述为:“当你不缺钱的时候,你会去做什么工作?”“做我现在在做的工作”。这个状态有两个实现途径:一个是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的时候,ok,勇敢去追去它,因为那是你的意义,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一定能给你带来快乐。另一个,就是大部分今天的我们会遇到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真正想做什么,(btw,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给广大年轻人带来的悲哀,没有尝试见识过所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ok, 那首先确保你不讨厌你现在的工作,然后在日常的工作内容中最大限度的挖掘那些让你觉得快乐和能体现自己价值感的事情,做好它们,长期坚持和放大必能成就你的意义。当然,以上是我个人的方法和认识,在本书中的解决方案概括为wps模式:即问自己三个问题:什么能给我带来意义?什么能给我带来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

  三是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词是“经营”而不是“追求”或是“得到”这样有明确完成结点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有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你必须要注意持续的付出,避免得到以后的过度放松或是只图一时酸爽的过度索取。这有点类似于攻城和守城的关系,从单身恋爱结婚,这是“攻”的过程,每个人展现自己的最好一面,去获得另一个人的认可,得到一段有潜力长期持续下去的较稳定关系,可是,这种稳定并不是停滞不前牢不可破的,你还必须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系”它的稳定,更何况,除了稳定以外,我们还有想要“幸福”“快乐”“理解”“认同”等更高诉求呢。

  第三点是我个人最薄弱的一点,以下我将着重去总结分享本书中这一部分的理论。

  有没有人对亲密关系抱有这样的态度:“既然经营一段婚姻或者爱情这么累,不如我就放弃了吧,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是的,我曾经有过这样虚无主义的消极想法。那么,我们首先来解决为什么要努力经营一段亲密关系的问题。积极心理学领袖人物认为,广泛而令人满意人际关系是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的主要区别,因此,与朋友家人爱人共享美好时光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其中,一段紧密的、平等的、共同成长的、维系终生的亲密关系是幸福的基石。请注意以上这四个形容词,它对依赖型的、短择性的、停滞不前缺乏成长型等几类不健康的两性关系进行否定,对所谓的美满关系进行了大致描述。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特地对这样美好关系的前提是无条件的爱进行了强调,不仅仅是因为条件匹配,不仅仅是因为外貌或是财富,而是你爱这个人是爱他本来的样子,他的个性他的本我,他所谓的“核心价值”,这个前提印证了我以前的两个基本恋爱观的合理性:一是闪婚不靠谱,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认识一个人的本我;另一个是恋爱始于校园比始于社会更纯粹,因为在没有太多现实压力的情况下你比较容易认识到一个人的初心

  解决了为什么要费心经营爱情的问题,下面就是怎么经营了,书中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将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抛开了后者所带来的压力感会让两个人相处变得更容易快乐,前者的可持续发展性又使得相爱变得更有意义。当然,书中还提到了其他的方法:比如处理爱与牺牲选择时,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在感情双方的共同幸福为标准衡量一切行为,“共赢”也是一段关系长期发展的有效保障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幸福的实用小技巧:比如把对自己有意义的事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用习惯去代替自律;比如养成表达感恩的习惯,对人、对物、对自己,感恩可以加强你获得幸福的能力,并且符合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的吸引力法则

  总的来说,《幸福的方法》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幸福工具书,尤其适合那些想要追求幸福却不得其法,或是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极度不满意又不知道向着什么方向改进的困惑人。

  人活一生,拥有什么样的生命体验是它的核心价值所在,虽然我们不害怕困难因为知道自己能战胜困难,不害怕挑战因为知道挑战能帮助我们成长,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需要有个大方向吧,这个方向可以让我们知道当前的苦不会白受、知道脚下的路去向何方,这个你认定的方向也许就是所谓信仰,它是夜晚茫茫大海上的灯塔,给你目标给你力量。那么,朋友,你有信仰吗?如果把幸福作为自己的信仰你觉得怎么样?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五):幸福是无限的

  幸福是无限的,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财富。这本书把这个真理传达给我们,功德无量。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天生本能和天赋动力,只是很多人不懂什么是幸福,更不懂如何获得幸福。有的人把有钱当幸福,有的人把有权当幸福,有的人把有名当幸福,有的人把美色当幸福,其实,一切外在的、物质的东西都不可能带给我们持久的幸福,持久的幸福只能来源于内心最高价值的实现。当然,并不是说物质不重要,而是不能把获得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古人说过:小人逐利,君子重义,与本书不谋而合。看来古今中外的哲人对人生最高价值的取向是一致的,人生应该是追求最高精神价值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有意义的、幸福的。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六):与其什么都不做,不如学着幸福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火了很久很久了。一开始一点不当回事儿。难道幸福也是有说明书,有教程指引的吗?幸福不是件凭借个人主观能动而决定的事情吗?而且,影响幸福的因素那么千奇百怪,单单开立一门课程就能让全地球的人获得美满生活吗?老师您也太神奇了吧!

  但就像,励志书为什么热销不衰,是因为它给人带来希望提供了生命中另一种积极的可能性!如同所有的事情一样,人得要活在各种可能性当中,这样才能有创造力,这样才能有阳光雨露有希望有彩虹!所以,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的确实实在在解释了我第一段的狐疑揣测。正如托尔斯泰说的“幸福的人大体相似”,好的东西总有规律可循!

  书里提到了4个人生的汉堡模式,忙碌奔波、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感悟幸福。由衷感叹就是我们这代人一路走来的人生写照。小时候,每个小朋友都被大人们灌输一种,“成绩好才有好未来”的观念。没有其他爱好,拼死读书。等到终于过了高考念了大学,也没有得到期许的满足感。然后,前些年开始流行起“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吃喝玩乐,疯狂放肆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再然后,进入工作,每天的劳动重复循环,没有自我实现的价值感,也迷茫于将来。渐渐进入虚无主义的林黛玉模式。而在经历了这种种幸福误区之后,无论是参透人生还是心灵鸡汤什么的,一旦看到这些文章,你总会显得多少有点累觉不爱。但幸好,不管多么讨厌,我们的人生还在延续,只要愿意,我们仍然还有新生活的可能。

  沙尔哈教授告诉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应该既有目标,又能有当下的快乐,两者兼备,才是真正的幸福法门。这两点,说来简单,但颇有道理。前者杜绝了后悔,而后者又排除了无聊。人生大抵的悲哀就是这俩了吧~

  当你厌倦生活想逃避放松的时候,去做一件挑战性的事!

  当你觉得身边的伴侣并非mr right的时候,去用心经营一下这段关系!

  当你觉得下定决心,但又无力改变的时候,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

  幸福就是这样,一边快乐着,又一边做着有意义的事!

  1、养成习惯通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保持一个已形成的习惯就相对容易多了。

  2、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亚里士多德)

  3、在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觉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

  4、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

  5、“忙碌奔波型”信奉“实现谬论”,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又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虚无主义型”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感悟幸福型”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6、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当下利益)与意义(未来利益)的结合”。

  7、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波特兰罗素)

  8、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梭罗)

  9、我们通常认为一栋新房子、一部好车、职位晋升或是加薪等就可以是我们幸福,事实上,这些事情只能短暂地影响我们的整体幸福感。

  10、目标的作用是为了帮助我们解放自我,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眼前的一切。

  11、目标是意义,不是结局。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预期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做是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路途中的快乐感受)。

  12、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

  13、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转而追求那些很难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的目标。

  14、心流,根据契克森米哈伊的说法,就是个体完全地沉浸于体验本身,而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奖赏和动机。

  15、拥有清晰地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

  16、心流体验所带来的事更高层次的幸福,它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变成了“现在的快乐即未来的成果”

  17、一些外在条件可以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更好的意义:

  (1)这份工作必须能够激发员工的才华和潜力

  (2)雇员应该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

  (3)雇员应该感受到他们的业绩是有意义的

  18、与其去关注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关注我们没有什么就无法生存。

  19、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当孩子们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时,即“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子里,孩子们用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无条件的爱是幸福的源泉。

  20、导致亲密关系破裂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误认为找寻合适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而,一段美满姻缘的第一要素并不是找到那个所谓“合适的人”(我并不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适合你的人),而是一段你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

  21、与其什么都不做,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有挑战性的事呢?完成一项令人愉悦的任务才是最好的休息。

  22、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因为它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们常问自己:我们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有能力的或是才华横溢的?但真正应该问的是:为什么不呢?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七):想要幸福 从这三句话开始

  新的一年开始了。但是面对依然付不起的首付、越发远离我心的工作,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更何况,因为这些事,和老公吵架了。于是,生活工作一团糟,想要改变却不知从何着手。越思考越颓废,越颓废越懒于思考。

  这就是我读《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是泰勒.本-沙哈尔,如果看过网易公开课的同学一定会知道,那门关于幸福的课程就是他主讲的。我曾经间断地看过好几回,这次翻开书本,也算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

  看完这本书,我结合自身处境,开始对幸福的样子清楚了些。

  01

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坦白地说,对于人生,我们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怎么就那么好。具体到自己身上,却什么都很惨。

  比如我最近在一个怪圈中出不来,“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付起首付,我却不行?”继续追问,就会得出我很穷。为什么我就很穷呢?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无解的提问。

  其实,这就是事实。那么,我就不能幸福了吗?不是,幸福就是在面对一个个困难的时候,依然抱有希望,依然不放弃不抛弃。认清了现实,一点点地去改变。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曾经写了他爬山的一段感受。爬的时候特别累,却在沿途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更幸福的是,爬到了山顶,看到了那一弯沙漠隐泉的惊喜和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如此,上天给每个人的考验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痛苦。它就隐藏在我们所遇到的痛苦和困难中。

  02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我沮丧的时候,会寻求各种方法。比如这个周末,我想去吃大餐,但吃完以后并没有幸福多少。于是我去看电影,可是看完了电影,我也没有幸福多少。

  从内心说,这些方法只能短暂地让我抽离出来,对于长久的幸福而言,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这是因为,我的人生其实没有什么目标的。我为什么要留在这家单位?我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在一点点地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没有!

  当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原始渴望,不再有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目标去奋斗。任何短暂的抽离,都是行尸走肉。

  这样去思考,我渐渐地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知道现在工作所处的地位,还有我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了。

  03

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比如取得好成绩、买大房子,但当这一切实现后,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它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望而设定的。

  我们明白了幸福是要经历困难和挫折,明白了追求幸福应该有一个有意义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长什么样子?上面这段话给予了我启示。

  说到底,我在痛苦什么?是我的家庭在今年必须有房子,但是在北京的首付,对于我们家底几乎为零的人来说,很难。买不了城中心的买偏一点,买不了北京的买省城。这个目标其实就四个字“量力而行”。

  当然,买房子是我的年度目标。但这个目标会不会让我幸福?其实很难讲。这就回到了我的工作困境中了。我想成为一个给别人快乐和力量的写作者,我该不该去做一份别人觉得我很合适工资很高的工作?

  如果是短期,也许可以,但是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当成一种手段?是不是在有限的选择中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了?

  如此想来,所谓幸福的生活,无非是有一个发自内心的目标,并且一点点地向其中靠近。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八):观念的改变需要过程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思想由价值观和一个一个的观念组成,所以可以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观念很重要,因为他会间接影响你的命运。

  那我们的价值观和观念是怎么来的呢?是家庭、社会、朋友、媒体等等吧,所以一个人的价值观不受自己掌控(尤其是青少年),观念是我们早年建立在大脑的神经回路,我们不断验证和改变我们的观念,它潜伏在潜意识当中,与我们形成一体。

  那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在书中给了很多的启示和方法:“其实无论是哲学、心理学或是励志书籍,都无法在获取终极财富的知识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新东西。通常,一位老师或是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却都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认识自己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向自己提问的能力是发现自我的工具。我认为认识自己很大一部分就是认识自己的观念。

  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向其他书一样罗列想要幸福需要做到的事,比如想要幸福就要感恩,做人一定要乐观此类。每段文文字都是在讲述一种观念,启发你对幸福的理解,每段文字之后还有一个问题,思考这个问题,就会了解对幸福的理解,每章节后面有一个练习,可以构建新的习惯,反思自 己的行为和观点,从深层次去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那看完这本书是不是就一定能变幸福呢?我认为是不能的,每个人看书对书本的理解不同,可能你可以通过书中的问题发现你自身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书中的练习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幸福是一个大课题,过程是螺旋上升、曲折前进,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希望每个人能更幸福。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九):你也曾是一个快乐的少年

  以我的状态写这本书的书评还真是一个讽刺啊……

  本书的核心可能是作者认为的幸福四象限,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和感悟幸福型。但是这个东西可能有点过于工具化了,老外就是喜欢什么东西都画个坐标轴,然后每个象限代表什么代表什么的,抛开这四个象限来说,我认为本书的核心就是一条: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幸福,幸福本身就是道路”

  第一句话本身的含义是,当我们把幸福本身作为一个目标去追逐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没有办法享受当下的快乐。我们总是会想着,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就可以幸福了。其实不是的,有幸福能力的人,无论是目标,还是追逐目标的过程,都是幸福的。“管他真理无限,进一寸有一寸的快乐”。

  有人可能会说,这太难了啊,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状态呢?书中举的例子非常透彻:那些听闻自己得了癌症的人,有很多人突然开始充实地生活,仿佛一切都看透了。他们还是一样的人,并没有人教导他们如何幸福地生活,也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他们就是突然开始可以幸福地生活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充满的是幸福。其实我们本身就有幸福的能力,只是你一直被各种东西束缚。

  送给我自己:你也曾是一个快乐的少年,生活没有折磨你,而你已经被生活折磨得遍体凌伤、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十):幸福的方法

  2017.11.3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在微信书单推荐中看到的,哈佛很火的一门选修课。算是最近读到的很喜欢的一本书,每句话都有深意,最后不知道该选哪几句来总结。以后会买一本纸质书,再细细看一遍。“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必须明白,追求物质享受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他们的总体生活品质甚至比那些从未企图追求物质的人们还要低。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心理学家蒂姆.卡瑟通过研究指出:时间上的富裕比物质上的富裕能带给人更多的幸福感。时间上的富裕,代表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去享受快乐。相反,时间上的窘迫给人的感觉是经常性的压力、忙碌奔波、工作过量,以及挫败感。” 艾伯尼.卡特的看法:“与其去关注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关注我们没有什么就无法生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