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10篇

2018-08-21 04:0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10篇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是一本由那多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一):《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创作

  文 | 那多

  《飞碟探索》、《科幻世界》和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小说构成了我学生时期的课外阅读,当我开始写作小说,少年愉快的经验产生深刻影响,有赖于此,2000年以来我写了十多部带有科幻色彩悬疑小说。

  然而三十岁之后我对真实兴趣渐长,创作纯粹的没有任何幻想色彩的犯罪小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百年诅咒》开始(首刊于2007《收获》长篇专号春夏卷),到《甲骨碎》(首刊于2009年《收获》长篇专号春夏卷),《一路去死》,我开辟了个人另一条犯罪小说写作路线。2011年底出版的《一路去死》是我之前最满意作品之一,那源于我曾经的新疆丝绸之路摩托车旅行。《一路去死》之后,我迫切地想要写出更好的犯罪小说,那些年我关注了很多发生大学校园里的恶性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像一朵狂野火焰,那样的邪火在成年人身上几乎看不到。我在心里织一张网,真实案件让这张网的每一根丝线都更有力量。那个时候父亲还在世,我陪他看病疗养的时候常常一起散步,说起酝酿中小说的脉络,他说这会是我最好的一部小说。现在想来,他那时应该有许多的潜台词。但作为一个父亲,无论如何他是对我抱有极大期待的,尤其是罹患恶疾之后。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和《幻夜》中的阴郁力量始终让我着迷,小说的根扎得很深,所以长出来的怪树不管如何邪魅,却还是牢牢立在那儿。这给了我很好的教导,我依此开始了《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的创作,但不久之后就不得不停了下来。

  2004年我从《青年报》社辞职,成为一名专职写作者,到2011年开始搭建《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的邪恶世界时,已经整整七年没有持续深入接触社会。在我创作带有科幻元素的悬疑小说时,这种脱节还不至于带来明显的影响,可是《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的故事过于恶毒需要庞大地基才能让人信服。我感到力不从心

  2012年开始,我的生活有了巨大变化。上半年父亲确诊恶疾,为了能让他参加婚礼,我赶在十月结婚,次年三月父亲过世。七月我开了一家名叫赵小姐不等位的餐厅,居然一夜爆红成了网红餐厅的鼻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加之餐饮业又是出了名的琐事繁杂,把我从丧父中解救出来。我在台风季开业,起初的两周里停了四次电着了一次火淹了一次水,而门外始终等着上百个满头大汗满腹抱怨客人。我从未想过以这种角度切入社会,也从未想会要去面对如此千奇百怪的客人。有一次店长给我紧急打电话,有个客人坚持说在我们烤熟的大闸蟹里吃出一只活蜜蜂要求免单。我怒火中烧地指示店长免单,因为如果关店报警会损失太多等位客人的营业额。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无法想象一个店主会做出这样的妥协。到2014年时,我有了三家餐厅,上百名员工。同年春夏,我和太太驱车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发,开始了前往英国的长途自驾旅行。一个多月后,我们开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从亚洲进入欧洲,抵达东方快车的起点,然后,收到了我岳父病危的消息。我们中止旅程,飞回上海。在我失去父亲一年之后,我太太也失去了她的父亲。

  2015年,我回到电脑前,重新打开文档,回顾小说的整个构架,注视那些人物幽微处,蓦然发觉,地基已经打好了。我带着一种“原来如此”的恍惚,让这部小说继续生长。2017年,我写完最后一笔,整部小说的写作时间是我此前任何一部小说的十倍以上,在这六年间,我转身去展开了另一段人生,不如此,我写不出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

  最后谈几句小说中人物的处境。她们始终处于绝境中。把人物扔进绝地,看人物的表现,是很能出效果方式。但这次我花更多心思的,是绝地何以成为绝地。小说里的几个人物,跋山涉水历经坎坷,终于走入绝地,左冲右突,把一条条活路堵死。合理地把这些写出来,得益于我这些年的境遇。父亲的离去是最后的人生课,天塌下来,路却还是要往前走。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二):渊之光/好故事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故事,是全文客观陈述,不夹带感情色彩的陈述,那样子,光才是光,暗才是暗。

  前一段时间,本人辞职换工作,吃散伙饭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人如果生在低处,你怎么办?你怎么选,其实那时候我心里已经有自己答案了,就是克服人性本原的贪婪恶意选择善意的活着,即使没有成就,即使卑微

  书里,其实马德和文秀娟,和所有人,都面临着自己的选择,包括柳絮。人,一直在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可能成功,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做了,努力了,才是我们成为人,在动物肉身之上,亦善亦恶的人。萨特曾经将人化为动物状态,人的状态,神的状态。我想普通人努力维持在人的状态已经不易,不做恶行,便不至于沦为野兽,为本能所吞噬。

  可惜,书里整个委培班,都实际沦为了野兽。丧失了为人资格

  所以回到题目本身,好的故事,会教你,如果生在低处,如果在深渊里,看不到天空远方,看不到光,你要怎么做。

  原我们有为人资格,不为野兽,不靠救主。在深渊里做自己发光的人。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三):哪怕你们的生命已到尽头

  上周末花了两天时间读这个故事,周六早上开始,周日中午读完。

  中间鼻子酸了几次,看到结尾那段终于忍不住哭起来。 红着眼睛开门取餐,把上门送外卖小哥都吓到了,一直向我道歉说不是故意撒了菜汤的。

  从2005年上初中开始看萌芽,看那多的小说,后来慢慢快要忘记他了。直到前几天想起书架上买了很久没有打开的收获杂志,翻到这本,瞬间想起当年自己激动的给周围同学不断推荐那多作品的时光

  很巧 。作品发表在2017年秋季卷的《收获 长篇专》上,我于18年8月5日看完,上微博看到那多在同一天公布了样书和签售的消息。

作者收到了样书

  关于《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想说很多,但是在屏幕前一句都讲不出来。

  书名特别,仿佛是在某个无关紧要的下午,较久没见的普通朋友和你在咖啡厅偶遇,闲聊两句其他共同好友生活语气平静波澜不惊,当你以为内容不过会是一些闲聊八卦鸡毛蒜皮小事时,他突然用毫无感情的语气告诉你一个让你一生无法忘记的悲剧

  我猜作者一定是觉得这个故事的沉重以至于任何一个带有夸张成分标题不配它,所以才起了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名字。仔细想想完全没错啊,十九年间,几段爱恋,几次绝望,几十个平凡的人,几座坟墓,似乎唯一值得提起的就是谋杀了。

  这是一个在悬疑和气氛营造上已经非常出色的故事,更出色的是作者在这个故事里埋下了一段催泪的感情,把一个明明残酷冷漠的故事变温柔

  如果你很幸运的话,可能在你人生的某些时刻,特别是你在校园的青涩时代,会有人在你面前或身后悄悄示爱。他可能只是给你一瓶可乐,可能只是给你哼了两句流行歌曲。也可能在那个时刻,你心里已经装了别人根本看不到这些。

  但是如果你更幸运的话,在此后的人生中,你也许能突然想起那瓶可乐,那首歌,然后突然感觉到你是被毫无条件的爱着的。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四):平凡人疲惫生活里,也有英雄梦想

  【7号测评人】【装帧8】【文笔14】【诡技29】【阅读体验37】【总分88】

  在中国有两个大学迷案,已经潜入一代人潜意识,在二十年间不断被提及、争论,每隔几年就掀起轩然大波:一个是南大碎尸案,另一个是清华朱令案。读这本《十九年间谋杀小叙》的时候,读者很快就会发现清华朱令案是作者的写作灵感来源医学院一个女生不断衰弱下去,她怀疑身边人下毒,却检测不出毒来,仗义的同学助她调查……你以为作者将从侦探小说家的角度来还原朱令案,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他仅仅是使用了这个素材。后面的情节越来越惊心动魄,上演了一出不断反转的大戏,却与朱令案无关了。

  这是一个悬疑故事,而不是侦探故事——书里面没有一个不动声色、一切尽在掌握的大侦探,只有普通人,会被蒙蔽、会被伤害武力值也不高,但他/她依然有勇气思考,去追查真相,去正视自己,去战胜自己的抑郁恐惧。平凡人的疲惫人生里,也是有英雄梦想的。

  故事的画面感很强,如果搬上大银幕一定会很好看吧!怀旧的大学校场景,会让人想起《颐和园》,女主人公也该找一个像郝蕾这样有文艺气质演员来演,她要看起来敏感而易受伤害,又有骨子里的倔强勇敢。书里的男性角色也是各有特色憨厚朴实的做着文艺梦的小警察精英外科医生沉稳残疾企业家个性隐忍的老父亲……让人不禁遐想,都找谁来演才好呢?……

  我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觉得他和前辈侦探小说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认真地描摹了各种人性,让我们知道杀人者为何杀人,被杀者为何被杀,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而让读者产生共情。而《十九年间杀人小叙》也细腻地写了人性,这是我认为这部小说非常成功之处。

  书中间的灰色印刷书页是插叙。一直不喜欢悬疑小说中途换叙述角度,会破坏谜题。不过,这段插叙塑造了更为饱满的人物形象,也补足剧情

  装帧给8分,裸脊索线可以轻易180度打开书,轻质纸读起来也很舒服,可是书外封的纸质很怪,易有折痕。

  悬疑小说,说多了就会变成剧透,所以这里没法多评述情节,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啊!可以说的就是,整本书环环相扣,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根本停不下来 。没料到会这样好看!

  《十九年间谋杀小叙》读后感(五):谋杀案,必须有动机才行

  【6号测评员】

  【装帧( 9)/10】【文笔(18)/20】【诡计(26)/30】【阅读体验 (32)/40】【总分(85)/100】

  从装帧来讲,本书的确花费了不少心思。别出心裁的书封,内页手写体的书信,以及将第二章用灰色纸张印刷,区隔于第一、第二章,加剧紧张气氛,非常有画面感。有点悬疑片儿的意味

  那多文笔不错,行文非常流畅。有一点小问题口语化的部分,有的还是太粗燥了,有点阻隔理解。另外:发现两处错别字,希望将来有机会再版可以改正。

  这部小说是典型的悬疑小说,绝非日式的推理小说。虽然也是叙述现代社会案件,与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大相径庭。尽管在开篇我们就知道了死者是谁?但无法判断凶手,只能跟着作者的笔寻找线索。然而,作者又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线索,新的死亡,慢慢地将整个案件织成了一张网。作者自己就是那个织网的人,哪里织的密,哪里织的疏,才真正让读者见识了作者的功力总体来说,那多所设计的诡计还是很难让人一眼看穿的,而且花样翻新,稍不留神,便会忽略。猜过几次凶手,都没猜中。最后一秒才知道谁是凶手,要算好小说了吧?

  如果只谈阅读的顺畅感,这本书是不错的。我利用周日的大概四、五个小时,一口气读完了。大学时期的同窗离奇死亡,女生柳絮又早有警觉。虽然事情经过去了十几年,但是柳絮依然想查出真相,还自己内心一个安宁。这是小说的主线,可以说非常精彩。可是,被害人的家庭背景以及成长经历,做为整个案件的衬底(副线),却不够完美。以至于通过各种推理分析证据调查,最终指向的凶手,令人不由得问一句:凶手的动机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我阅读过程中最大的失落。因此,在阅读体验上扣分较多。

  作为国产悬疑小说,这本书还是值得读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