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6 03:0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精选10篇

  《我有一个同事》是一本由黄爱东西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一):“性福”的事

  看完整本书,黄爱东西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好“同事”。要是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生活不知会添了多少乐趣。刚开始翻第一、二篇的时候,有点小羞涩,毕竟在办公室里看,要是同事问起我看的是什么书,我都不懂要如何回答了;后面看着看着感觉越来越有意思,也就没那么在意了。知识"性”的普及,还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说这本书写的很“露骨”,黄爱第一篇就写矮黑猩猩公开亲热,为我们这些读者打开了性知识的大门。性在大自然普遍事实存在,没必要扭扭捏捏,躲着不敢提及。就要大大方方的来学习了解性;为我们的“性”福着想。

  书里要专业有专业知识,要通俗有通俗。每篇前半部都会出现一些专业“科学家”给的观察实验结果诉说每篇要说的内容;后半部就比较通俗的说身边“同事”、“朋友”有过的事情。比如在性运动中穿不穿衣服;黄爱给我们讲了调查后的大致情况,这和国情地理位置文化水平都有很大的关系。这篇中最后一句才是重点:“挑一件男人一看见就想把它脱下来的衣服。”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们都有过的那个懵懂阶段:我怎么知道他是我的那个人?有几个性伴侣正常?什么感觉才算最高点?事后还会做些什么?哪些姿势更好?会不会传染性病、怎么传播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另一半吗?性和爱有关系吗?黄爱很幽默,这些问题都在她书里出现。觉得他说的很对,人是高级动物,比动物有更多的姿势达到高峰,很幸运。她用很多动物的例子;动物也有雄雄,雌雌,3P等情况;看了本书,会跌破你的眼镜。黄爱的话看似直白却又富有哲理,说了像什么都没说;可说没有,又像什么都说了。

  “有时候吹过来的风会悄悄地转方向,让人搞不清楚,是哪里传来的花香。”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二):关于工作时长强度幸福感

  鲁迅先生曾经中国人的关于性的想象力有过一番感慨,“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可见国人对性的关注力之高,人人隐藏在内心秘而不宣,却又时时刻刻透露欲望

  网络时代的来临,将本来是人人隐秘内心的情感欲望,通过网络的各种形式得以变形、放大。打开各大短视频网站,一半以上的热门视频往往都充斥着性暗示;打开网站,突如其来给你推送一些弹窗广告,无不是着衣清凉火热撩人的长腿美眉。还有生活中饭局上,没有几个荤段子简直无法热场。 明面上看似人人对性的态度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戴上面具后人人又变身为性话题的段子手,乐此不疲

  《我有一个同事》就是这样一本关于性的话题集,有老生常谈,也有原来如此。这不是一本老实严肃的书,你看这个书名《我有一个同事》,初以为是吐槽同事和工作的,或者是职场宝典之类的书。通通都不是,这是一本看了书名会失望,读了内容要发浪的书,(让我们荡起双桨。。不用了)开船!

  介绍一下作者吧,不知道是黄爱东西,还是东西爱黄,反正这么清新脱俗的一个名字配上一个如此无聊的书名,居然相得益彰,接过书一看,嘿,真是一本小“黄”书。 黄爱东西,作家,资深媒体人。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当代岭南都市随笔散文风格代表人物。这本书源于作者在若干年前曾经开过的一个报纸专栏《我有一个同事》,诙谐轻松,不落俗套表面海阔天空、东拉西扯,实际句句在理有的放矢

  关于性 性,这个东西,不只是人类独有,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皆有。一是本能欲望,二是为了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其实主要还是本能,只有人才设置道德约束控制欲望,为了稀缺资源而节育。更何况还有无性、同性、双性等多种情况,世界复杂多样性可见一斑

  关于时长、强度和幸福感 我每天工作8小时,基本属于停不下来的节奏,幸福感嘛,我觉得忙碌充实的生活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哦,你问的不是这个啊。。让我整理下思路,稍等。 书中代言男性到达峰顶的时间为3-5分钟,女性则为15-20分钟。如果想要达到全球及格标准,一年至少要交97次作业。最用功勤勉的前三名同学是:第一名,美国同学,一年平均每人124次;第二名,希腊同学,一年平均每人117次;南非同学和克罗地亚同学以人均每年116次并列第三,超越希腊同学指日可待。没想到希腊经济这么差了,居然是第二名,有些事真的是需要有钱又有闲才能做的好啊! 男生交作业比女生勤快得多——男生一年102次,女生一年91次,相差11次。什么鬼?多交的这11次交到哪里去了?

  类似以上观点统计数据案例在书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一定可以给你在茶余饭后、酒局寒暄之时增添不少谈资,凸显你的学识修养和个性幽默,哈哈。

  总之,食色性也,人之常情。好好工作,性福安康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三):这个“同事”还真是了不得

  告子虽然说过“食、色性也”的话,但对于传统上比较含蓄的中国人来说,谈“性”依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件看似放开很多其实却仍然略显羞答答的事情。但市面正规的性教育书籍总体来说仍然乏善可陈——不是指数量上的不足,也不是说质量上没有很优秀的,而是说兼具质量与通俗的性教育书籍仍然不多。在这“仍然不多”性教育佳作中,作家“黄爱东西”的《我有一个同事》在名副其实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其“清新脱俗”的一面。比起其他同类书籍,这本书是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封面呈现给别人看,如果不仔细看就根本可能发现这本书的“另类”之处的一本书!

  如何“另类”呢?按照封面上的一个评价就是,它属于“欢乐系性科普”,既是段子,也是科普。就在这“亦正亦邪”的过程中,让人顿时眼前一亮,生出“原来竟然如此这般”的感慨。不能不说,即使是再“一本正经”的性教育书籍中,也很难谈到像《我有一个同事》这本书里所谈到的那些与性有关的实用常识与知识。本来很正常也很需要的一些性科普知识,因为种种原因在很多性教育书籍中却不能畅快地给说清说透,倒是黄爱东西,这个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的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于“嬉笑怒骂”中给讲得一清二楚!真是难得之至。

  首先说书名。其实书名《我有一个同事》真是“土气”十足,“土气”到了让人看到这个书名之后就连半点阅读热情也提不起来。碰到那些惯于“以貌取人”的读者,很可能扫一眼书名就忙不迭地把关注的眼光投到别处去了;只有那些觉得还应该翻过封面去看一看具体内容到底都谈了些什么的读者,才会发现它的绝妙之处。书名只是上演了个“障眼法”,里面才是别有洞天呢!

  然后说内容。内容是说“性”,却不像那些“一本正经”的同类型书,从人体生理结构什么的开始讲解;而是先从人类的同类——类人猿——开始讲起,“打头阵”的是倭黑猩猩。接下来居然来了个“PDA”!“PDA”是什么?估计很多人一看到这个英文缩略语,一下子想到的肯定会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就是很多人更为熟悉的掌上电脑。却没想到在黄爱东西这里,却变成了Public Display of Afiection,翻译成汉语就是“公开亲热”!好吧,记住了吗?看来以后又可以学到一个隐秘感十足的缩略语了!

  然后接下来,作者关注人的本性和本能,从好玩的动物实验出发,把性的现象、性的知识、性带给人的影响等等逐一呈现出来,可谓是在酣畅淋漓之余又绝不显得低俗,让你忍俊不禁之余又不禁心服口服如梦初醒、受益颇多!那些酒桌上的段子、八卦,一朝遇到黄爱东西的《我有一个同事》,稍加较量,肯定会马上败下阵来!不得不说,这个“同事”还真是了不得!

  至于书中到底到底都讲了些什么,就不必再剧透了。书是用来读的,自己去找来书读一读,不就全知道了吗!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四):谈“性”正浓:当我与同事谈性的时候我在谈些什么

  知乎上看到有人记录同事婚礼上的“车祸现场”情况,小夫妻俩都是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明前卫女方又是在杰士邦工作的,于是品种丰富伴手礼中还放了几片自家公司产品进去。结果在座的亲友长辈有不少人拆开查看后便大怒离席而去,搞的场面颇为尴尬

  看到这种新闻,让人哭笑不得之余,只能表示我华夏古国人民的老人家们至今还是谈“性”色变,也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事实了。

  自古至今,在“性”的问题上,吾国吾民似乎抱定了“只做不说”的铁律,将其视为床笫(音“子”)之事,羞于谈起。

  那当然在文字作品也也有人大提特提,比如明代著名世情小说,《金瓶梅》写的既是民营企业家西门大郎转变成西门大官人的发家奋斗史,也是西门庆先生总结自己“那些年,我曾努力睡过的女孩”之真实记录。

  兰陵笑笑生在西门庆每日各种公事私事上纯写实的记述模式除了让人能夸说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也是有自然主义描写的,而且早在古代就有了之外,对于读者而言却是看到后来真真 是心中生厌,令人只有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之感。

  甚至若有那等死揪细节者,总是不免疑惑,西门庆真真有个好身体,如此这般两手抓、两不误、各处发力,多头并举,身子骨居然也撑得下去。

  事实证明《金瓶梅》全本彻底执行自然主义而非魔幻现实主义写法,果然西门庆还没ZUO到要被互联网公司开除的年纪便撒手而去了。

  当然,《金瓶梅》中的性,通篇只是摆事实而已,那么有没有讲道理的,有的。随手想到的,便有《海蒂性学报告》《性学三论》《中国人的性爱婚姻》,都是名家出品,品质保证神马,你说大部头的读不下去,那么好吧,吃不了一整只的烤全羊可以从小菜吃起,比如著名专栏作家黄爱东西的专栏合集《我有一个同事》。

  书中文章是数年前作者发表在《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上的专栏文章合集。书中文章主旨是性科普,内容则多是与同事聊天时碰撞出的各种梗敷衍而成。

  主题虽看似粗俗,文章内容却精致的很,篇篇都是理论结合实际,保证做到有理有据有趣

  几年前上海三联书店已经结集出过一本,手头刚看完这本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小黄书是再版。

  一本专栏文章合集能够一出再出,我相信个中原因绝不是因为它变成了考研必备参考书一类,也不是为着这本书,确切说是这个专栏的主题:性科普。

  互联网时代了,各种资源之丰富自不必说,人们为什么非要来看一个小女子写的专栏呢,读完全书我觉得,还是因为文章好看是真。

  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作者、专栏作家,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非常非常认真的。认真到每篇文章中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看到赛先生(science)君的身影

  作者很认真的跟你谈倭黑猩猩与黑猩猩的不同研究专家总结说:“黑猩猩用权力解决性爱问题,倭黑猩猩用性爱解决权力问题”。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于“总之一句就是干”,只是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模式不同而已。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现在《弟子规》一类出品都成了国学经典,但拿着《素女经》《玄女经》《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当传统文化的,还真没见过。虽然作者也表示,“我们也知道,这些东西放到现在,就是《新婚夫妇300问》一类的科普教材。”

  不过本文讨论的,并非只限于赋中某词某句个中真义的考证,还给大家科普了下,此赋据上海交大教授江晓原先生的专题研究,乃是白居易之弟白行简所做,就是那个唐代晋江大V、著名写手、爆款传奇《李娃传》的作者。让人看了以后大有“涨姿势”之感是真的。

  作者也在文尾自承,当年为了凑学分在大学里学过一门《动物繁殖学》,做为课堂上唯一的女生,令一干男同学和男教授很是吃了一惊,不想课上所学屠龙之技在多年后写这个专栏时用上不少。

  以上,算不算是一个“善用物者无弃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活例了呢。不过老实说,看完这本小黄书,还是令人颇有收获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收获是指专业性知识方面的。就像小学生游记作文里写的一样,“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卿等不信,大可一试。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五):《我有一个同事》:正视性,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生理需求放在了首位。生理即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和性。

  在中国人的眼中,性是含蓄而又内心充满渴望的。在当今社交平台高度发展之下,很多中国男性一面在指责外国友人性感奔放的同时,一面在家里偷偷打开经由许多人转发分享的成人小电影。

  是的,在中国,许许多多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不仅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于性的渴望,而且对于其他对于性坦然的人还会给予鄙视的回应。

  性,从来不是藏着掖着的小秘密。下至小学生上至老人家,都应该通过去主动学习性知识,深刻了解性卫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性伤害。而作为《我有一个同事》的作者——黄爱东西,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诙谐的手法,诚恳地向我们讲述了与我们身体有关的种种物事。

  从倭黑猩猩的PDA到女性高潮反应主要在喉头处的痉挛,伴随着横膈膜的紧绷感而出现最后飞越所有的顶峰。

  我曾经试过在某些微信群里试图和同等教育级别的男女性朋友心平气和地讨论如何正视“性”这一问题。

  在说到女性的阴道包括G点敏感度,男性的睾丸以及亚洲男性阴茎长度的时候以及当下的蕾丝或者断背如何借助工具去达到性满足的时候。我被某些男性朋友小窗了,他们直接了当地告知我说女性就应该矜持些。

  所以包括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性是隐晦神秘而不能被当作话题讨论的吗?

  性是属于每个人都本能具备的,就连动物也有它自身的一套性行为。而无论是从生物学角度去了解性知识,还是通过实验以及采访互相讨论中认识性知识。这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文化上的进步,因为我们从此以后不用在对自己去进行这种事情时而感到羞涩。

  性,不是犯罪的代名词。正是因为一再避讳它,才会让犯罪有机可乘。

  作为现代飞速发展的中国,在问到异性朋友——“你能接受自己的女友有几个前男友?”

  “不超过两个吧。”

  这时真会觉得《金瓶梅》不是发生在明朝时期的真人轶事,而是兰陵笑笑生对未来性开放的一种想象

  柴静在《看见》里曾有过这样的采访——

  我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而在黄爱东西笔下,性就是生活当中很常见的,并且是每个人所需的,频率越高越能增进双方感情的一个活动。它是建立在爱之上的,也有可能是需求驱使的,但绝不是以生育为目的的。

  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伍迪·艾伦曾说过“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x and love is that sex relieves tension and love causes it. (性与爱之间的区别是性缓解紧张,而爱则引起紧张。)”性是爱冲破障碍之后遇见的愉悦花园,是循序渐进的,一旦深入,就会无限拓展,回味无穷。

  追寻爱,追求性,而不去过分抵制和排斥它。正视性,把性当作一种文化去接受它,尊重它,并且学习它。

  解读性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课题,毕竟它是隐晦的,又不太好意思大方去请教别人的。而黄爱,用若有似无的笔触轻松愉快的语气阐述了“女性性冷淡的发生率约为30%~40%”“女人喜欢男人身体器官的顺序:1、英俊的脸,2、可以放心依偎的胸膛,3、浓密的胸毛和腿毛,4、大阴茎。”“男人达到性高潮平均只需要3-5分钟,就像摇晃一罐开了盖子的啤酒那么容易,女性则需要15-20分钟”。

  不需要偷偷摸摸,光明正大地接受自己身体传输的数据,大大方方地说出来——我有一个这样的同事,他会用冈本,或者有时会吃伟哥。

  《我有一个同事》读后感(六):性学新书:听“性学松鼠会”专家黄爱东西和你一本正经谈谈性

  时下听书成为一干知识焦虑症中重度患者的一大热门选择。对于标榜20分钟听完一本书的听书栏目我一直保持着一种中立态度,并不打算将其抨击成一无事处。无他,对于一直读不下去的大部头专著而言,以听书的方式了解一下内容梗概,的确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我在很久以前的一档听书节目《静雅思听》中听过《黑猩猩的政治》这本书,所以在后来看《猩球崛起3》时虽然从未看过前两部,但理解起来毫无违和感。相比之下,我身边的漂亮妹子一直在问男友,这群猩猩们为什么这样那样时,内心不是一般的暗爽,顿时深深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啊。

  但是,如果我当初看过黄爱东西的小黄书《我有一个同事》的话,那么我当时一定能在漂亮姑娘大大秀一番才艺了,因为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科学严谨的性教育科普书。

  比如关于黑猩猩的问题,作者引经据典的表示,现在我们的祖宗形象完全以黑猩猩为摹本:好勇斗狠、等级森严、攻击、脾气火爆、男性主导。所以电影中的凯撒会如此受到众猩敬畏,归根结底都是猩猩的动物习性所致。

  虽然图书封面黄的让人想起清宫戏,但内容却是---黄的浩然正气。

  身为一位广义上优秀的专栏作家,黄爱东西在创作方面的优秀表现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具体说就是写影评文也优秀、写情感文也优秀,写科普文也优秀,只不过作者的科普内容稍嫌生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雪看月亮看星星,告诉你啥子是大熊星,那个叫小熊星,也没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她她她,她谈的都是那些大庭广众不方便谈的内容。如果是其它专栏作家来写这种题材,当然也定会写出自己的味道,但是在文字处理上未必有黄爱东西这般生动有趣。

  如果要从写作论上说,我一向觉得,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表现就是许多作家、甚至记者的早期文章,与其中晚期的成熟作品总是判若两人,这一点即使是自媒体火爆无比的当下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有兴趣找来咪蒙和吴晓波早年在传统媒体时的出品,会非常认同本人这个观点。

  同样的,在追看黄看东西这些年的过程中,看《东张西望》时只觉其文字新奇有趣,活泼俏皮,带着南方专栏作家的鲜活生动,到了2012年便已结集出版的《我有一个同事》,文笔之老辣,遣词之生动,下笔之从容(毕竟写的是那啥的内容,个中尺度很难把握是真的)让人不禁感叹一声,毕竟是南方的专栏作者们技高一筹呢,相比之下,北方的专栏作者们表现上便略嫌平平了。

  对此问题,北京土著如我表示,不是地图炮,毕竟京城报界有一段众人皆知的往事,十数年前某南方大报到北京来办都市报,此报内部南宗、北宗泾渭分明,打的那叫一个好看。便如围城中讲孙方两家那样:孙家嫌方家陈腐,方家嫌孙家简慢,两家都背地里嫌对方没有钱。两派之间,不是一般的互相嫌弃,以至于最后搞的一群有能之士纷纷挂冠而去,有一份人才流失清单至今能在网上查见,而且本着是金子就闪亮的原则而今都在各自领域里打出一片天地。

  扯的有些远了,不过老实说在写专栏这方面如果北方被南方鄙视的话,个人觉得还是有些理所当然的。因为相较于南方报刊上各有自家独门功夫的专栏,北边的出品着实没有太多东西可看。尤其北京一地,或是因着其天生的首都地位,如黄爱东西这个《我有一个同事》专栏中的内容,怕是很难在北京那几家所剩无几的报刊上刊登。嗯,《男人装》倒是有可能。

  光看看文章标题,‘著名春药之八卦’‘做的越多爱越多’‘充气娃娃及其他’‘偶像梦露在床上',就能相见一见报怕是就要有大批离休老干部(当前与今后纸媒阅读的中坚力量)打报社热线投诉到爆。但是,略过名字不谈,文章却是真真的好看,当然从文章内容上回看这些文名,你得承认,名字也好看。人家正经是/毕竟是受过多年文字训练,出了多本随笔集的著名专栏作家呐,给文章起题目的水平自然将各种‘震惊’‘是中国人就转’甩开十八条街那么远。

  而且你看完文章会发现,虽然有着如此劲爆的标题,但作者却是在一本正经的同你谈学问,就像那部著名美剧《性爱大师》一样,人家是很认真在进行性教育研究,传播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黄爱东西的文章也如是,她在这一篇篇专栏中认认真真的给你做科普:胡须胸毛茂盛是雄性激素的功劳,虽然雄性激素太多了也是秃顶的罪魁。嗯,这条发现应该@威廉王子以及普天下所有为秃顶头痛的男性。她会认真同你历数绿色和平组织推出的“绿色性爱指南”中的条条款款,很正经建议大家最好白天互动,节电节能。能用毛巾的时候不要用纸巾,减少清洗寝具次数节约用水,简言之就是不要每次滚床单之后就急着洗床单,毕竟洗衣粉对环境也有污染的,一定要使用含磷量达到国际标准的洗涤用品。

  有人说这本书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话大错特错。你看作者每篇文章都是有理有据的,每个观点都有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支撑,就差在书未开列一张某文中某条论述引自某期《自然》、《柳叶刀》了好不好。只不过作者全书所分析讨论的话题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民来说有些稍嫌刺激,对于一门一直处于地下状态,做得说不得的学问来说,直接宣诸笔下,置之于众,一时间难免有人接受无能。

  不过好在写文章的作者是位写作高手,个中尺寸、角度控制、拿捏的很是到位。孔子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大学写作课上教授推崇的拉的出去,扯的回来。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在黄爱东西的笔下却都有了充分体现。尤其对于写专栏这事,原本便天生自带版面大小、报刊风格等等限制,比带着镣铐跳舞的写诗也容易不了多少,更别提写诗还能云里雾里的挂靠到后现代主义上去遮掩,一篇散文写的好不好看、有不有趣,真是一放在那里便高下立见的事情。

  所以,看完全书,我可以认真的表示,在增长了不少两性知识可以去和小伙伴们装13的同时,也算顺带围观了一把好专栏是如何写成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