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07 04:1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精选10篇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是一本由陈资璧 卢慈伟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59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一):思维导图入门

  入门级的思维导图操作手册,从方法练习,很适合初学思维导图,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画简图和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思考习惯~值得再次阅读~~~~~~~~~~~~~~~~~~~~~~~~~~~~~~~~~~~~~~~~~~~~~~~~~~~~~~~~~~~~~~~~~~~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二):拾起了想象力,做计划简单周全

  2本书,教学书和练习册,其实内容没有太大的压力,重新浏览一遍也就10分钟,收获最大的是作者介绍了一种理念,一种做读书笔记做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中的联想开花和联想接龙,会挖掘出你潜意识东西。练习册需要画很多的图形,让我重新拾起了画画,通过画画,我对周遭的事物观察力更强了,我发现画画是感受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你不擅长画画,可以在百度图片上搜搜,肯定让你满意,网上有各种各样创意。通过模仿熟悉画画的基本功之后,你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放飞你的想象力了。画画时先画轮廓,再话细节,可以用3个基本形来画轮廓。另外,思维导图相对于行列式笔记的优点重点清晰层次分明,树状结构的根节点和子节点的重要程度大家都能辨别,而行列式笔记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结构清晰的书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总结书评。第三是颜色运用不同的颜色非常方便区分不同的部分,我对比单一颜色的导图和多种颜色的导图,对内容的区分多种颜色明显好于单一颜色。另外,思维导图的饱和程度取决于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所以当你画出来的导图不够丰满时,是否考虑扩充下你的知识面了呢?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三):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 书评

  思维导图的入门读物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挺好的。浅显易懂的介绍了思维导图如何看、如何写、如何提取关键词、如何分类、如何选重点、如何扩展思维。没基础同学适合借助该书很好系统尝试学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作用其实就是一种比较优秀记忆方式,通过提取关键词、树状分支分类让我们回顾信息时能高效的重温巩固记忆或查找资料。也可以系统的将信息通过图文形式传达分享

  我认为阅读就该留笔记,留信息,这就是我坚持在豆瓣记录所有的阅读信息的初衷。而借助思维导图,可以理顺下自己思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之后做记录,重温内容、激发思考。将笔记评论记录下来,分享是其次,主要为让自己以后方便回顾,保存记忆保存知识。

  另外吐槽下就书的情况。由于个别思维导图事例篇幅较大,该书的开数也就大,然而却直接导致全书超过3分之1是空白的。着实浪费,因此也显示出了该书其实内容并不多,利用排版,插图填充成一本厚度不差的读物。更无奈的是,所谓的练习册,就是实操书各章总结的汇总。而且练习册是捆绑销售,不做单卖,却把实操书中的推荐,序这些小圈子的互夸互捧内容原封照办,10多20页,真是够坑,而且还来个中英文对照,更坑。

  因此,华丽外表下内容的贫乏,各位看官自己斟酌吧。客观说下,出版社的定价也确实不高,何况在现今的物价水平下呢。拿在手上,看得舒心,又何乐不为呢。因为拿在手,我才认真看了下,网上的教程之类却压根没去看。咱们应该就实际效果工具和方式吧。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四):神奇的思维导图

  这的确是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选择这本书最初也是因为能增加记忆力做事条理化等因素。在我看来,思维导图就是用图画表示你的内心想法或想要做的事情,这图画不需要太精细,不需要太准确,只需要自己能看懂,别人能稍微理解就可以了。因为图画是自己画的,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所以能让自己想起来,加强记忆力,更方便的服务生活。

  这是一套书,《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练习本(职场版)》。《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侧重于一些理论,包括思维导图体系化的东西,练习本附送了一只彩色圆珠笔,方便绘画,更侧重于动手能力。这套书并不复杂,也不深奥,作者不断的给我们灌输一个理念——只要勇于动手,勇敢画出第一笔,你就成功了。不要害怕没有绘画功底,不要害怕不会画画,只要敢画,没什么能阻止思维导图的前行。《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在最后几章详细描述了一些图像的画法,看着不是很复杂,就是由简单图形构成的,经过修改转换,变成了很精美图案。整本书丰富多彩色彩亮丽,很多不同的思维导图在其中,作者也对一些思维导图进行分析。云和z字符,代表梦想,小小的玻璃瓶蜡烛是香薰的意思,abc表示了外文系,看一副思维导图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从图片中分析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要做到事情,极大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

  思维导图使事情变得清晰化、条理化,通过不同颜色不同图案,表达不同的意思,从而加深记忆,方便操作。有些像记忆树由主干向四周扩散开来,不断延伸,既构成了一种美感,也方便下次添加,还可以在枝干旁边加上文字说明,但建议不要过多,以免干扰主线。而且思维导图本身就有着独特的美感,从他人的思维导图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还能用作欣赏,更可以如揭秘一般猜测他人的想法,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准备好一张a4大小的空白纸张,横放后开始作图吧。确定中心,接着向两边延展开来,没多久,一张思维导图就已经出现在你的笔下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五):快速提高记忆力的利器

  人在职场飘,没个好记忆力是万万不行的。且不说老总从天而降抓住你狂问各种统计数据,且不说客户没完没了的缠住你狂问各种合同细则,就说自己部门开个小会好了,经理也总喜欢把他已经掌握的各个报表再临时抽检一番,好像你不能把报表中的某个数字背着对答出来,这整张就不是你做的一样。为了应付这些让人头痛问题,我们只能寻求最佳的记忆方法,活动自己的大脑,把自己变成一台精准的“计算机”。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职场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逻辑性的思维和记忆模式,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进行一定的练习,熟悉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有了突飞猛进增长,而且做事变得更有条理性,更能分清主次。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神奇的思维导图操作书。一切的美好改变都是从一张图开始的。

  打开这本书的正文,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张很可爱的彩色铅笔画。在这张图上,图的中间位置画着一个大大月亮,月亮上还套着个类似面包圈的东东,与大月亮相连的是很多粗粗细细的分支线,每根线上都有个漫画般的小图,有小狗啦,有ABC啦,有热气球啦,有小桃心啦,非常有趣。就是这样一张图就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提升我们的条理性吗?答对了。不过,我们还得先来学习一下怎么用这张图。在图中的大月亮就是我们需要的中心主题,粗粗细细的线条分别是主干、支干,我们不但要找准它们,还要学会解读。因为,解读了这三样东东,我们就可以来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啦。当然,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不是那么容易。它并不要求我们画得要有多么漂亮,最关键是可以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中联想出要记忆的东西,再有要做到条理分明。成功的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图中的标示进行有条理的联想记忆,因为都是自己找到的比较有趣且容易记住的联想物,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可以很容易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需要记忆的东东全部记牢且不容易忘记

  对于要熟练的掌握如何阅读一张思维导图,如何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如何启动自己的联想能力,如何正确运用思维导图,在随书附赠的《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练习本》中,你会发现对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专属练习,通过对这些分解步骤的操练,相信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准确的掌握与思维导图有关的一切内容,进而更有效的把记忆力,条理性优势运用于职场当中。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六):脑子,越用越活!

  早就听说过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自己身边也有很多朋友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著作、制作课件,但对于这方面书籍我却一直没有看过,所以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中“第一本”一样,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是训练人如何进行思考,如何组织思维,如何展开思考活动的,这些行为当中包含着对事物的仔细观察,对大脑中已知事物进行分类以及如何在具体的活动中集中精力以便顺利完成工作的一本大脑训练指南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让人们学会集中思考问题

  人的大脑中存储着海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的纳入往往不是系统的,所以在表出时也往往比较混乱。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思维混乱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而这本书,通过提示人们对大脑信息进行分类的处理,通过“主题——主干——枝叶”的形式对杂乱的事物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这样就能建立一种网状的“知识树”。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知道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了。

  2、图文结合脑力训练

  思维导图,并不是只有图,除了图示之外还有文字标注。一般来说,文字的使用可以训练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绘画的学习可以增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日常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是依赖文字来记录,所以大脑的运用并不完整,而这种图文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调动全脑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人的大脑得到充分地训练。而且通过为图形着色的过程中,不同的颜色系统,从视觉刺激大脑的运作,可以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3、观察与联想能力的训练

  仅知道如何去画思维导图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真正能想到那些可以进入导图的那些事物。在这方面,这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虽然未必全面):这些方法是用“找碴”的方式训练观察力,用随意的方培养创造力,用联想的方法锻炼组织思维的能力。这种方法更如果在扩展一步的话,就能形成类似“头脑风暴”的效果。因为事物之间往往是存在着的关联性,一种关联性的形式无论是去记忆知识,还是处理事物都是较为有效的思考方式。

  4、系统运作的思维方式

  在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可说思维导图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进行系统运作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做事购物还是思考学习都能从中活动想应的指导。因为这种方式调动了人的多重感官,使人的脑力得到了多重地开发,这种“全脑”工作的方式,的确有益于我们大脑进行更有益的运作。

  最后,附带说一下,这套书除了“操作书”之外,还有一册“联系本”,在这个练习本上,既有简洁优美实例示范,又有循序渐进的练习题目,对于学习者来说,只要按部就班地认真练习就可以逐步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和相应技巧了。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七):就在你的选择之间

  记得小时候最痛恨听到的一个笑话是:安徽和江苏的领导人一块进京,然后安徽领导问您看我们能搞些什么啊?中央说:嗯,你们有马钢嘛,你们就搞钢铁。接着江苏的领导问了:您看我们不能搞什么啊?安徽还没走呢,中央领导就说:除了钢铁都可以搞。然后二十年过去了,江苏有钱死了,安徽悲催死了。今天在思维导图的评论里说起这个故事,当然不是为了抨击官僚体制一言堂,也不是攻击领导上的愚蠢说话方式,虽然蠢是肯定的,就像我们去别人家午饭主妇只有问“您有什么忌口的么”而非“您要吃些什么”。我想说的,是关于选择。

  陈资璧的《思维导图》读完后,我心中五味杂陈,首先是苦,我相信以我自己的年龄,想要再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大可能了,这绝对不是二十多岁的青年故作暮气,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台湾人的整个成长过程或者学习的过程接触的大多是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非常具有吸引力手段,而在我们大陆,即使是决定教师职称说白了就是钱)的公开课上,唯一能被称作手段的也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PPT,枯燥乏味。如果说台湾青年在学习过程中被扼杀的是想象力的话,此处的教育则是以彻底毁灭离开学校后的学习兴趣为最终目的。其次是甜,我们这个年龄段不太可能了,那我们的学生呢,应该还是很有希望的,即便以我所教的高中生为例,结束义务教育阶段后,能够继续进入高中就读的孩子大多数家庭还是有比较可靠的经济条件的,父母或者比较支持或者不闻不问,如果稍许要求,那么在他们进入社会和迈入大学之前,思维导图学习法对他们的年龄层,还是有比较强的影响的,当然能够更早接触会更好。最后是酸,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后,在整个大陆基本上都弥漫着各种奇怪的“以现象代替本质”的言论,有时虽然没有被说出来,但深入人心,比如“好书一定是字很多,图画多的都是没有深度于人无益的烂书”之类,真心不懂这种“道理”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当人没有充分的辨识能力时,周围环境中充斥的分为就基本上主导了他所有的思维,孩子能有什么样的理性思考呢?所以,即使思维导图这本书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有没有了解一下的欲望都是很难说的事情。作为辛辛苦苦把这本书创作出来的人,作者应该非常伤心吧。

  读这本书时,我不时的感叹,原来自己从前上课的时候学的那些该死的东西,换张图表现一下,换一个结构展示一下,当年我是完全能够弄懂的。昨日被育,今日育人,不同的位置让我读这本操作书的时候深深的感慨思维导图开创者的精神,不甘于低效率,不甘于被灌输的精神。

  同是在小时候,我曾读过欧文 斯通为美国著名的辩护大师克劳伦斯 丹诺所写的传记,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丹诺的父亲,一个粗暴的老木匠是我们教育者的同道中人,他做好柜子之后上漆会认真的将抽屉里也满满涂上,这是追求尽善尽美与真诚的品质,但在这里,我要提起能与《思维导图操作书》和《思维导图练习本》有关系的是,丹诺的父亲终其一生都没有宗教信仰,不过在丹诺小时候,每逢周末,这位胼手胝足的老木匠都会给儿子穿上整洁的衬衫送他去教堂,成年后的丹诺有没有信教已经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了,一个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人都知道无权干涉孩子的选择,更不要自诩接受过教育,自以为有素质的父母们了,现在开始起,去了解一下“思维导图”,对你的孩子也会有好处,孩子不感兴趣不过是花了一点钱,但如果学到了些什么,至少以后不会蠢的像安徽的头头。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实操书:职场版》读后感(八):回归——一切从零开始

  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已经开始接触了思维导图,开始看到的时候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玩意,值得试一试。于是看了看博赞的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作为入门。草草看了一遍觉得很简单,也觉得已经入门了,于是开始应用一下。因为觉得自己的画图很烂,多颜色画笔也是不可能的,于是按照以前一概的做法,收计算机软件代替。兜兜转转认识了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imindmap等许许多多的思维导图软件。

  但是开始作图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大意是知道了,做的时候磕磕绊绊,不知道具体怎么用好。网上一看别人做的思维导图,非常逻辑清晰和框架合理。关键词应用到位。越发自惭形秽。于是慢慢地开始在网上摸索一些技巧,看一些教程。非常有幸地,看到了eyong的三招十八式。完完整整地看了两遍之后才开始对mindmanager和mindmapper有了大体的了解,算是也大体了解了这两个思维导图的常规应用和一些高级应用了。好了,一切具备,只差动手做。于是在看完一些有趣的书籍的时候也开始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做书籍的思维导图,有时候也到战隼那里看看别人做的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是怎么样的。然后依然发现,感觉总是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有些问题,做出来的思维导图总是缺些东西。每次做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的时候,第一眼看,嗯,不错,big job!然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逻辑性,关键词的应用,图像的应用,总总东西还是非常欠缺。于是就有了一种状态,每次看完一本书就想着有空做书籍的思维导图,然后做完之后又会觉得很垃圾,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还不如写个读书笔记或者是读后感什么的。带着这种纠结的心情在摸索中。

  有一些在微博看到有人介绍这本书。第一眼感觉介绍的东西比较基础,可能适合有像我这种困惑的人。很果断的就当天在网上买下了这本书。第二天拿到之后翻开一看,说实话,有点失望。各种彩色,涂涂画画的图案,有点像给小孩子看的书。丢下一个多月之后,终于有空看了一下这本书。一路看着,心里有种越来越心惊的感觉。里面说的东西都非常非常基础,但是有些就是像我这种急于求成的人所忽视的基础和不知道的小技巧。直到看完之后,终于长叹一口气,思维导图,我终于算是勉强入门了!回顾以前的学习经历,发现自己太急于求成了,不单是学习的技巧急于求成,应用上也急于求成。在还不熟练的情况下就拿来做一本书的思维导图,而且很多都是专业级别的大书,必然不可能做得好。回想我看的他人做的思维导图的书籍总结,大部分还是两百页级别的一般书籍。自己就去做500页级别的专业大部头,绝对是不可能做好的。而且这也不是思维导图所最擅长的领域。总结了下,觉得还是应该在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应用,通过手绘一些小的思维导图来解决平时的问题,通过不断使用,加深对思维导图基本原则的理解,还有不断改进画法和技巧。反复熟练之后才用软件来做大的思维导图。这样在电脑上做的思维导图总图才会更有逻辑性和更简练。总体来说,这本书应该是我学习思维导图的又一个开始——让我回到原点,重新学习了一遍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和要义——这让我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信心了。。

  最后说一下,其实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的,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工具。不能所有场合都拿思维导图来套用。尤其是不能为了用思维导图而用思维导图。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最优工具,选择自己最习惯或者觉得最简便的来使用才是关键。而且我认为,手绘是开始和基础,PC上的应用是发展和补充,手机平板上的发展才是未来!良好的触控体验和优秀的软件设计会使得在手机或者平板上画思维导图有手绘的感觉,但是会更加方便和快捷。因为,第一,不需要带这么多色彩和粗细的画笔;第二,不需要画图基础而且画图案更快,修改更方便。这些特性为更多人使用思维导图打下基础,并且为高节奏的现代生活所采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