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2018-09-09 03: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10篇

  《作为意志表象世界》是一本由叔本华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2-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一):叔本华堪称先知,可比佛陀

  叔本华对黑格尔是否定的,对康德是批判的。他的哲学超越了一切宗教。他嘲笑那些以哲学为工具政客哲学家。他揭示了世界是作为人这个主体体验到的表象而存在的,更揭示了这一“表象”的对立面残酷的“无”,但是人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是认识不了“无”的,就如叔本华,也只是指出了“无”的存在,而不能描述。叔本华所说的“意志”,我暂且把他理解为“表象”的反面,也就好比是太极学说中阴阳的彼此对立性。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二):何为意志,何为表象?

  阅读这本书,战线拉的很长,中间穿插了好几本别的书,有的地方草草翻过,即使看到了最后,也只是对书名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46页和47页是本书的精华人生痛苦不是无所得,而是欲有所得而却得不到,痛苦的本质欲望,而不是贫穷

  读这本要把当初读百年孤独好一点点,至少读明白了点。读百年孤独直接懵逼,能弄清人物关系就算没白读,或许是翻译因素,以后有机会希望看下原来的版本。有时候翻译真的会毁了一本好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三):段远鸿翻译是个烂仔,彻底毁了一本著作

  本人有点哲学基础,这才读到序2就读不下去了

  该版第5页,起始,段烂仔翻译为:谁如果能够真正对待一件不具有物质好处事件,就不能做出有实质好处的事件。

  商务印书馆石冲白翻译:人们必须为事情的本身而干他,否则它便不能成功

  完全颠倒的两个意思

  网上查了下,作为译者,段远鸿还翻过黑格尔的精神现象

  还有很多其作为作者口水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四):作为真正哲学的诠释者叔本华

  我不知道是谁给叔本华打上“悲观”二字,大概是那些没有读过哲学的人吧!读叔本华的书要读他全部的书才能有所系统了解。虽然叔本华对他同时代的,譬如说像黑格尔这一类的——有所抨击,这是因为在叔本华的眼里,这些人只是一些形式上的理论家,也不能就说叔本华说的一点道理没有,他们这些人是侧重于形式方面的多些,但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些值得吸收养分。这群人则更像是纯粹数学家化学家,而叔本华则更像生物学物理学家。前者以形式为出发点,后者以内容为出发点。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五):我原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2014/10

  尼采评价这本书说“一个不知名的鬼灵悄悄的对我说,赶快去吧这本书带回去!我一回到家,随后就把我的宝贝翻阅起来,我屈服在它那强大崇高天才魔力之下了”。

  我读这本书是因为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我自以为太乐天了,需要悲观来中和。其实我觉得叔本华是一个很自负的人,在书里,他反复提到,读者需要先读一下别人的什么什么书,才能看懂他在讲什么。不知他哪里来的这自信,或许他就有这样的资本,当然,我事先没有读过他提到的那些,我竟然选择了如此晦涩的一本书作为我的哲学入门。

  书的内容大致是表象,意志,理性等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世界的联系

  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有感知外界能力,但只有人类能对外界的感知进行哲学的思考,因此,人类可以统治世界,这里承认了意志的存在,就是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作为表象从属于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认为从表象出发认识世界始终片面的,不过这种片面性也是必须的,会得到意志的补充。叔本华把世界分为两面,一面是表象,一面是意志,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认识主客体,主体就是认识一切而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人作为一种特殊群体,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客体的独具性差异可作为识别标志,就是想要被认识,就要有不同于他人之处,就像梵高,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切掉了自己耳朵,这种另类做法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有很多画家一味临摹,充其量就是个路边画家,开个画室。客体的独特性也可以影响其主体,主体思想常认为自己正确,其实没有一种科学可以被证明完全正确,所以我们不能坚信自己的想法完全正确。

  叔本华认为人们在数学中舍弃了数学本身自由证据而只允许逻辑的证据在数学范围有效,确实,像我们理科天天在做的数学题,明明知道结果,却被迫要去证明,这里显然颠覆了原有认知,却不缺乏合理性

  对于欲望,叔本华认为困苦忧伤并不是直接来自无所有,而是因为“欲有所有”而不所得才产生的,所以我们需要追求无欲。无欲是一种境界,但无欲也是一种欲望啊,在追求无欲是,是不是就违背了无欲呢?

  科学好比是无目的无来由的大风暴,而艺术则是穿透风暴宁静阳光,科学好比是瀑布中永不停息的水珠,而艺术则是照耀着它的安谧的长虹,所以艺术脱离了意志,但最后还能回来影响意志。人有事会把艺术作为一种伪装,是理性使然。

  审美感对把握理念骑着非常重要作用,当我们进行纯粹的不带意志的基础上进行认识时,我们在审美上会赶到壮美感壮美是那种暴风骤雨冰山崩塌的美。在无限的对比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壮美。壮美的反面是俗美,当我们说一物比一物更美,一方面是因为有一物体具体形态,更能够清晰明白的表达该类别的理念,另一方面在于更美的物体中的理念,本身是意志的可提醒更高的级别,所以更具意义

  叔本华强调一切哲学都是理性的,本质上要采取纯观察态度,人是最高表达理念的最高级别,我们从表象世界来认识意志的欲求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六):这本书其实就奠定了叔本华一生的悲观主义哲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的文字相对于别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的容易理解多了,但还是看的迷迷糊糊,一方面是翻译的原因,一方面是哲学真的是要追本溯源,不得不造出一些抽象语言来表达最根本东西。 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哲学要拿那些晦涩难懂词汇来说话了,哲学就是追本溯源,对世界对发生的现象对人类的生活情感寻找源头,事物一进行抽象必然创造出抽象的语言,但现在不理解没关系,以后会对这些抽象的话有自己的认识。但是这些抽象的也是从具体语言事物中变化来的啊,为什么不先用具体的清晰的语言来描述,而是用抽象来阐述抽象呢? 意志和表象,宏观类似于一个事物的两面性,就像中国的阴阳,每件事都会有好坏两方面结果。但又不全面,比如从不同角度问题,会看到多种不同的看法,所以一个事物不只有意志表象这两个方面,还有其他哲学家的各个方面的理解。 外国书籍内容和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一开头就把自己的中心思想表达,很多只给出结论,这是对的,而不阐述原因。外国的不一样,总是一点点一步步的推导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所以有时候找不到书中的观点,看起来没有层次,一直在阐述推导。而且对作者这种不厌其烦能够把一个观点解释这么久很佩服。两种思维方法有利弊,当然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最好,一步步推导的过程其实比冷冰冰的结论更重要。 叔本华如果看过孔子的书,一定会有共鸣。他说的看别人的书其实是把作者的思考过程重走一遍,而自己并没有思考。更有甚者,像中国的书籍,甚至连思考过程也没有,直接给你结论,这种更没有思考。所以他说一直读书不好,要读书和自己的思考并行,结合起来。这就是孔子学和思的观点。学习能让自己思考的时候思维更能触及各个方面,思路越广,盲点也就越少,看事物也就越清晰。而思考是自己的创造,这才是真正有用的,自己毕生不会忘记知识,是自己的思想源头。为什么自己能有源源不断的问题,想法,推导解决书本中的别人的知识早晚会忘记,而自己学到的也是冰山一角,人生太短,不可能全部都学到。只有有了源头才是不断创造,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有自己不同的,独立思考后的思想。 那么表象和意志到底是什么?哲学就是寻找源头的,记住这一点就好理解了。表象就是世间万物,他甚至把物理化学这种科学也归于表象,因为重力磁力这些都是人们为了解释某一现象提出假设名词,用这个假设恰好能解释某种现象,这就是科学。他觉得这还是一种基于人的假设来推倒的合理的解释,但是重力磁力后边还有各个事物最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意志。有点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体内心深处的思想,类似于梦中不由自主的某种控制力。意志对于人应该有两方面吧,一种就是内心深处情感想舒适,另一种是理智想要学习,这两方面不断的斗争,结果决定了学习的效率。 表象第二部分,比前面的太精彩讨论了艺术,美,文学作品的源头。认识了这些源头也就知道了怎样写作。把这一部分多看几遍就能写成伟大的文学,其他的各种艺术都是想通的。哲学还真是相通的,针对外在的表现,能看到每种艺术的本质,那就能按照这个本质来写。所有艺术其实都是万物给人留下想法,外在表现的不断模仿创造。悲剧是最伟大的文学,为什么?是因为痛苦苦难是表象中最不好写的?还是人们在痛苦中矛盾挣扎斗争?包括不同思想的斗争? 关于音乐,他认为是最能表达人的意志的东西。植物的意志是最低等的,没有个性,只有群体的共性动物的意志逐渐有了,其实每个动物是有个性的。人类有最高等的意志。难道意志就是每个个体的独特创造力?文学,雕塑各种人体形态,内心描写,还有变化更能反映人类的意志。他说文学就是两方面,一个是人的描写形态,动作,另一个是?人的意志的斗争?比如想努力和想偷懒轻松的斗争? 这本书还真是值得重新读,第二部分更值得读,竟然将性格分成了三个部分,经验性格和哪个?好像就是自己的天生的本性。还有一个后天性格,是自己读书学习培养的。第一部分更不好理解。 第二部分值得一读再读,因为这个比第一部分更容易理解,还是叔本华的整个思想的开端。里面关于痛苦,欲望等的讨论,和人生的意义这本书表述的一样,可以说基本奠定了他的悲观的哲学观。 关于性的追求,性器官是人的最本能的意志,因为做这件事时是不受思想知识控制的。 受印度的思想影响很深,看到了人生在世的痛苦和无聊,于是人们要信佛,相信有来世,在此生受的苦受到的不公平烦心事,在来世必将得到回报,在此生行恶事,在下辈子就会受到惩罚。这其实是要当世人敢于承受痛苦,把心态端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