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10篇

2022-05-28 02:05: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10篇

  《现代政治分析》是一本由罗伯特•A•达尔(Robert A. Dahl)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一):政治的科学化会让政治学走多远?

  ”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可以并且在实际上已被成功地用于现代政治分析当中。“达尔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中对科学分析在政治学研究中的作用给出了评价,诚然,借用多种学科(比如经济学和生物学)中的有效方法对政治学问题开展研究分析拓展了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单单关注经验研究势必使政治学研究者“只会心无旁骛地关心事实或经验政治命题的有效性。”而这对于政治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二):达尔的代表作之一,一部关于现代政治分析的奠基之作!

  在一般人的眼中,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有这样共同的特点:假话多、大话多、空话多。所以人们得出的普遍结论是:看不看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一个样,要不要社会科学家一个样。说实话,曾几何时,我也有此种想法。

  可是,在我无意中读过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A·达尔所著的《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之后,我原来的那种想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人们不是不需要社会科学著作,而是需要真正的社会科学著作。《现代政治分析》便是这样的一本好书——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现代政治分析》,显而易见,是一本以社会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在本书中,罗伯特·A·达尔把政治家的技能与医术相比,“政治家关心社会的政治健康,而医生则关心社会中人的健康”。正如“治病救人需要医生掌握特殊的技能”一样,治理社会则需要政治实干家掌握特殊的技能。“由于直接经验不够用,所以政治实干家和医生一样,”要大大依靠学术专家。而“政治分析的目标就是要超越人们可以指望从直接经验中学得的那些东西”。这是任何一个不想成为旧式小政客而想成为真正的能干的政治实践家都会得出的与罗伯特·A·达尔同样的结论。否则,如罗伯特·A·达尔在本书中所一再强调的那样,在当代的社会里,作为一个政治实践家,如果仅仅满足于直接经验,“高速计算机技术、核能源以及人造卫星时代的复杂性,使他们变得过时而几乎绝迹了”。

  在罗伯特·A·达尔的笔下,政治分析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这样一来,《现代政治分析》一书便象是一部精致的艺术评论作品,极富生机与活力,丝毫没有生涩难解之感,洋洋洒洒之间,使读者越来越明白了: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权力?什么是有利于民主政制存在的条件?不同的人在政治中怎样行动?政治人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等等。也就是说,作者没有把《现代政治分析》写成一本刻板描绘和解释具体政治现象的著作,而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选择政策取决于政治规范,政治规范又取决于实验验证的原因,而实验的结论又取决于用来表达的术语的确定含义。

  总之,《现代政治分析》一书结构清晰,脉络分明,论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材料丰富,内容深刻,它不动声色地为读者“提供了以明智的方法寻求答案所需要的一些分析工具。”因此,我认为,既然一个人无论是否喜欢政治,都不能全然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人们就必须理解和懂得政治,需要分析和理解政治,因而,抽点时间读一读《现代政治分析》一书就很有必要了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三):中国之未来不必担心

  达尔对政治学核心概念“影响力”(有的学者称权力)的剖析,为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做了很好的连接。

  影响力基于拥有政治资源的数量和运用资源的效率。所谓资源,可以是金钱、威望、宗教等方面,运用资源的效率取决于技巧和方向。

  这可以合理解答,为什么市场经济力量上去了,就拥有更多的影响力,并且希望获得政权,以保护市场运行了。

  达尔也阐述了一个多头制政体运行所需要的条件:

  1.军事力量服从文官控制。

  而文官又是选举而来,但这种控制从不是想当然的,达尔也说这取决于人民的信念。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的理解是认为军人能否干预政治,取决于局势。像埃及国防部长被人们呼吁参选总统,他表示只要人民足够支持,他才能考虑参选。也就是说,如果局势长期动荡,人民对安宁的渴求只能寄托于军事力量。很多拉美国家即是如此,但值得注意的是,东欧剧变各国军事力量均没有干政,这当然与短时间内和平变革有关,也与东欧各国社会结构有关。

  2.支持性政治文化。

  支持性政治文化有赖于政治交流和政治社会化。但在一个转型国家里却有另外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家建立民主政府,但或者由于无法综合各方意见令人满意,或无法强有力的执行政策,合法性降低,以致权威统治卷土重来。而反过来,各方利益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好的政策,政策的执行也会很强。于是,就取决于下面一点。

  3.现代多元动态社会MDP。现代是指经济水平,这个已经为人所共识,但可以注意到英语系国家农业立国仍然可以建立民主,如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也是,可以看出外来力量的影响。而美国是一农业国,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民主,这个问题值得疑惑。其次,是多元,指社会影响力从单一集中到分散分布在各个团体和群体中。

  4.亚文化。各种亚文化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就难以保持和平,威胁民主制度的生产。像中东地区的很多国家就是如此,但印度是一个合理解决的例子,所以,看来亚文化的合理相处在于能否以更高层次的共识取代亚文化共识,同时建立合适的制度为各民族、宗教提供制度性的表达渠道。

  5.外部干预。这个是很常见的,很多小国都是如此进入民主。

  从这几个条件来看,中国民主化进程已经不用担心,完全可以平稳进入民主。主要理由如下:

  1.经济水平。中国人均GDP已达6000多美元(购买力平价8000多美元),市场经济比重接近60%,雇佣人员超过70%。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高,民主更好?我认为主要是几点:人们有着抵抗冲击的能力,不至于暴乱;市场经济运用影响力的方式是说服为主,妥协成为主流;市场经济发展,分工加深,利益分化,有助于权力分散;保护市场经济和私有制需要公平第三方,即宪政。

  2.亚文化危险小。中国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无法造成大规模的骚乱。同时考察东欧国家转型民族情况可以发现,在一党专政下越是给予民族权力,当统治奔溃,越是容易分崩离析,而中国则不是这样。考察东亚诸国转型,还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于社会稳定有着一定的作用。宗教势力也是一个影响转型的问题,如埃及的穆兄会,但中国也不存在宗教势力,这方面亦不需要担心。

  3.外部干预。考察中美交往历史,可以断定中国民主化,美国肯定会加以协助。而帮助中国民主,也有助于亚太地区安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4.力量对比。有人说,政府内没有改革派只能革命了,其实当反对派中势力足够强大,也可以推断变革。考察各国革命历史,暴力者总是农民和赤贫之人,而中产阶级是不愿意革命的。同时还要看到,政府中虽不一定有改革理想者,但也会有实用主义者,当权斗激烈,可能借助民主力量,摇身一变,继续在政治舞台活跃。这也是一种结合的途径。 而所谓拉美化也不用担心,拉美的考迪罗体制造就的农业大庄园主等在中国根本没有,毛的土改虽然血腥,却也建立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基础,如台湾、韩国,凡是土改了的国家,都可以达到相对的平等,当然,更进一步,希望有远见的执政者能进一步加强,保证平稳过渡。

  总之,我们不用担心中国的未来。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四):短评也好,笔记也好。反正是书里的讲的。

  影响力是人类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即一个或更多行动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以一种与影响力施加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一致的方式,左右一个或多个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意图。影响力总量(影响力的分布、影响力的分级和影响力的范围和领域)。

  政治是影响力的运用,并且通常更关注积极的影响力。政治是普遍存在的。

  体系是任何以某种方式相互发生作用的一组要素。政治的体系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几何体,而这一体系的部分或要素又是以个人或集体方式把影响力运用于个人和集体而构成的。

  政府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土内对合法使用暴力之权力成功地保持着排他性管制以实施其统治的任何治理机构。这一领土内的居民和这一领土内的政府的结合体就是国家。

  形成影响力差异的因素有三:资源、技能、动机。

  影响力的形式有:1.诱导:A向B提供B所看重的某些东西,作为回报,B做A所要求的事情。2.权力:只有当B按A的要求来做是因为除非B印合A的意愿,否则就会剥夺B所看重的某些东西。3.暴力:A通过物理手段迫使B做某事。4.强制:A威胁B,如果B不按照A的吩咐行事的话,A就将使用暴力。5.说服:A通过理性和真切的交流从而改变了B从前的想法和行动。6.操纵:A通过故意歪曲、捏造或误导性的隐瞒来改变B之前的想法和行动。7.权威:B自动地、不假思索的、不瞻前顾后的按A的吩咐行事。在道德上,说服与权威是比较可取的。

  影响力的层次有四层:第一层次是有效选项。第二层次是议事日程。第三选项是结构。第四层次是意识。

  政治体系的相似性有七点:1.政治资源占有不平衡即政治资源的控制权分布得不均衡。2.政治体系中的某些人力图获得对政府所实施的政策、规则和决策的影响力而另外些人却不会。3.对于政府的影响力,在生活于某个政治体系的个人中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4.人们生活在一种追逐冲突性目标的状态中,对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的处理,除其他方式外,就要依靠一国的政府。5.合法性的取得。6.意识形态的发展即政治体系中的领袖通常信封一套或多或少具有连贯性与完整性的主义,其主旨是为他们在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提供说明和辩护。6.其他政治体系的存在会影响到某一政治体系的功能发挥。7.所有的政治体系都经历着变化。

  政治体系的差异性:1.通往现在路劲。2.现代性的程度。3.政治资源和技能分配。4.分裂与融合即在不同体系中,分析、冲突与联合的模式有着不同的原因。5.冲突的烈度。6.政治体系在分享和运用影响力与权力的制度方面各不相同。

  多头制七要素:1.授予选举产生的官员以控制政府政策的最终决定权。2.通过惯常、公平和自由的选举来选择与和平地更换官员,在其中,暴力和胁迫要么全然没有,要么极其有限。3.所有成年人都有投票的权利。4.在选举中,大多数成年人有竞选公职的权利。5.公民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包括批评和反对占据政府高级职位的领导人或政党的权利;政府官员必须有效地保障此项权利的实施。6.公民具有获得信息资源的便利,并有切实的权利来获取;一国的政府或任意其他集团不得垄断此类资源。7.公民具有切实的权利来组成与加入政治组织,包括政党和利益集团。第三点和第四点是20世纪以来的变化和发展。

  决定一个政治体系是否能成为多头制的关键因素有五点:1.武装力量的从属地位即军事和警察力量必须置于选举产生的文官的掌控之下。2.一种支持性的政治文化的存在。3.该政治体系是一个现代的动态的多元的社会。4.社会中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中的张力不大。5.外部的干预可以推翻或者促进多头制的消亡或者产生。

  个人不参与政治的原因:1.人们认为他们可以预期的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比从其他活动中获得的报酬要低。2.人们认为摆在面前的选项没有重大的差异,因为其行为无足轻重。3.人们认为其行为无足轻重,结果不是他们能改变的。4.即是他们参与,结果也令人满意。5.人们感到自己的知识有限,不能有所作为。6.遇到的障碍越大没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就会越低。7.缺乏政治组织和政治动员。

  个人参与政治的原因:1.看重会得到的报酬。2.认为选项的不同很重要。3.相信他们能够帮助改变结局。4.认为他们不行动,结局就将令人不满。5.具备与眼前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6.在行动中所遇到的障碍很小。7.受到了别人的参与动员。

  规范分析解答应该是什么。经验分析解答是什么。概念分析是经验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工具。规范分析和经验分析有的时候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基础科学指的是对现象的分析或探究,而不考虑这些探究及其结果的直接用处。应用科学关注具体而又实际的目的。

  政治分析对个人的好处:除了可以满足好奇心之外,政治分析还可以当个体面对问题时,详细而系统的能提供帮助。概念分析可以帮你澄清涉及的选择和原则。经验分析可以帮助你评估拟议中的行动路线的可行性和可能的结果。规范分析可以帮助你决定追求什么价值。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分析有这么几个好处:1.在具体政策中通过分析可以帮助选择较优的方案。2.国家层面的政府制度设计。3.民主和平论即关于民主国家之前不会发生战争的理论。4.国际层面的政治制度设计。

  关于如何决策的战略有三:1.整体性战略。2.有限理性战略。3.实验性战略。没有哪一种可以保证最佳方案,但是越熟悉就会容易建立健全决策结构和程序,这有希望形成好的公共政策。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过后所认为的主要内容,达尔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简洁明了而又概念清晰且完整,是一本入门的好书。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五):现代政治分析 笔记

  第一章 引入影响力:从最小到最大的事例

  如果不具备处理政治复杂性的技能,人们就会草率或过分地简化政治。

  民主国家的公民具有获得参与政治生活之一系列机会的资格,具有掌控政府、影响本国其他公民或组织的资格,具有组建或加入种种政治的、宗教的、经济的以及其他社团的资格,而且还握有关于他自己行为与个人生活的广泛的决策权。

  民主国家的公民并不具有平等的权力。

  不同的公民,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

  与那些国家所有的其他公民相比,处于巅峰的人们的权势再大,他们各自的影响力也是高度受限的。这种影响力受制于业已确立的惯例、法律和其他制度,受制于无法逃避的资源稀缺性,受制于事件,还要受制于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

  澳大利亚的罪犯,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人,奴隶,没什么影响力。

  看守,占有人,监管对那些毫无影响力的人施加巨大的影响力。看守或奴隶主的巨大影响力是以犯人或奴隶的无可奈何为代价的。

  第二章 什么是影响力

  积极影响力:如果影响力的施加者能让某人去做从影响力施加者的角度看是正面的或有利的某件事,那么这种影响力就是积极的。相反,就是消极的。

  界定利益是困难的。不用利益界定影响力。

  影响力:人类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即一个或更多行动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以一种与影响力施加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一致(而非相反)的方式,左右一个或多个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意向。(融入了因果关系,避开了利益,没有排除琐细的影响力情况,排除了人类与自然、动物等之间的关系,排除了消极影响力。)

  一个行动者所能影响到的那些人,有时被称为这个行动者的影响力领域domain,这个行动者所能影响到的事情被称为这个行动者的影响力范围scope。

  时下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最佳办法来解决一个行动者在不同范围或领域中所运用的影响力的可比性问题。虽然诸如分布、分级、范围、领域等概念可以用作观察和分析的指南,但要精确、可靠地测量行动者的影响力,在理论上以及在实践中都仍然存在困难。

  第三章 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影响力的运用。

  1.政治普遍存在于人类关系和人类社团中。

  2.政治只是社团或人类关系的一个方面。

  3.这样的定义不涉及人类的动机。

  不论是通常的经验还是系统的研究,似乎都不能充分支持这样的假定,即人们从事政治的主要动机在于对公共利益的关心。

  按照政治体现对公共利益的追求的观念,得出希特勒的活动不是政治的。

  4.宽泛地界定政治并不妨碍我们把政治中更为重要的事例和方式与那些不那么重要的区分开。

  第四章 什么是政治体系、政府和国家?

  体系,任何以某种方式相互发生作用的一组要素都可以被当成一个体系。

  ⑴把某种事物成为一个体系,是考察具体事物的一种抽象的方式。

  ⑵以要素、部分或构件为前提的。(不是无差别的整体)

  体系各部分发生相互作用。

  体系有界限。

  ⑶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经久性或持续性。

  ⑷一个体系可以是另一体系的一个要素或次体系。

  政治体系,一个由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而这一体系的部分或要素又是以个人或集体方式把影响力运用于个人和集体尔构成的。

  (马科斯·韦伯)政府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土内对合法使用暴力之权力成功地保持着排他性管制以实施其统治的任何治理机构。这一领土内的居民和这一领土内有政府的结合体,就被称为国家。

  现代政治分析为何关注政府和国家?

  在一个由所有团体、协会、机构、集体和人民构成的政治体系中,政府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为政府与暴力的合法使用有独特的关系,并且还可以运用或至少有可能运用与这种独特关系相伴而来的影响力。

  企业在现代政治分析中也应该关注。

  第五章 对影响力的再探讨与再评价

  影响力在量上的差异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资源,技能,动机。

  完全解释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关系 工作量大,我们注意到的因素与环节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和兴趣。

  影响力可以被用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

  要运用影响力,就要耗费政治资源。

  制度化可以大大地增加影响力的成本并减少统治者可以动用的资源。

  影响力的形式(如何施加影响力):诱导和权力,暴力和强制,说服和操纵,权威。

  诱导,A向B提供B所看重的东西,作为回报,B做A所要求的事。

  只有当B按A的要求来做是因为除非B迎合A的意愿,否则A就会剥夺B所看重的某些东西时,才有权力存在。

  当A通过物理手段(架起,拖拽,推搡,开枪)迫使B做某事时,暴力就在起作用。

  当B按A的指令做是因为A已确实地发出了如果B不屈从就要使用暴力的威胁时,强制这种影响力形式就开始起作用了。 当影响力施加者发出威胁时,他们通常盼望的是:强制能有结果,暴力不必再被使用。

  操纵:当A通过交流影响B时,如果A故意歪曲、捏造或误导性地隐瞒A所知道的真实情况并将其传达给B,就能够左右B的思考和行动。

  权威: B倾向于自动地、不假思索地、不瞻前顾后地按A的吩咐行事。

  影响力的再区分

  控制:有时候就是积极影响力。

  支配与从属:这样的诠释太简单,说明不了复杂的关系。

  含蓄的影响力与明显的影响力 implicit influence manifest influence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影响力:有效选项与议事日程

  在A影响B从一个给定的议事日程所提供的种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的能力 (第一层次)与 A影响议事日程构成本身的能力(第二层次)之间,有一个重要差别。

  可以在议事日程中做选择,但几乎不能或完全不能控制议事日程本身的构成。

  第三层次影响力:结构(制度、组织、惯例、威望、地位等)

  一些人,个别地或集体地,确实对结构发挥了重大影响。

  哥斯达黎加 何塞·菲格雷斯·费雷尔 解散了本国军队,终结了本国军事独裁的威胁。

  第四层次的影响力:意识

  包括 但不限于 他们本身对在任何这些层次上运用影响力致机遇的觉察力。

  判断使用一种而非另一种影响力形式的实际后果,要考量A在将来对B施加影响力的前景。

  除了权威这一可能的例外,在道德上唯一能允许的影响手段就是说服。“说服之绝对原则”

  只有当说服的绝对原则被每个人始终遵循时,它才能被坚持下去。

  人们可以将强制判定为在本质上是恶的,但从工具的角度看,它在某些场合又是可取的。某些影响力手段本质上不合理性与它们作为工具的不可避免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最尖锐与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是否有可能创造这样一个政治体系:它趋向于减少使用强制、暴力及其他不可取的影响力形式,趋向于更多地使用更为可取的形式。

  第六章 政治体系:相似性

  一、政治资源的控制权分布得不均衡。

  ⒈每个社会都存在着某种功能专业化。

  ⒉人们与生具来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天资差异,常常会导致成人之间更大的资源差异。

  ⒊上条加上经历的差异,引起不同的人动机与目标的差异,转而导致技能与资源方面的差异。

  ⒋为了使不同的人胜任不同专业,社会通常会鼓励人们在动机和目标上的某些差异。

  二、寻求于政府的影响力。

  政治体系中的某些成员力图获得对政府所实施的政策、规则和决策的影响力,而另一些人却并不这样做。

  三、对于政府的影响力的不均衡分布。

  本书所称领袖:在一国政治体系中对政府具有最大影响力的个人。

  四、对相互冲突的目标的处理和追逐。

  冲突被认为超出政治体系中其他个人或其他过程的解决限度时。

  五、合法性的取得。

  政治体系中的领袖们都试图赋予其行为以合法性。

  试图把影响力转换为权威。只要有可能,就转换为基于合法性认知的权威。

  六、意识形态的发展。

  政治体系中的领袖通常信奉一套或多或少具有连贯性与完整性的主义,其主旨是为他们在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提供说明和辩护。

  一旦政治意识形态在政治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领袖本身也会成为它的囚徒。

  七、其他政治体系的影响。

  其他政治体系的存在会影响到某一政治体系的功能发挥。

  八、变化的不可避免性。

  第七章 政治体系:差异性。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体系分类:

  一、通往现在的路径。

  过去的遗产能对现在施加沉重的压力并影响到将来。

  二、“现代性”的程度。

  高收入国 中高收入国 中低收入国 低收入国

  ⑴民族政治体系在与其相伴的现代性上有实质的不同。

  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分析民族政治体系特别有用的统计数据,因为国民生产总值与一社会的其他许多重要特征紧密相关。

  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具有特别有利于民主体制的种种特征。反之亦然。

  三、政治资源和技能的分配。

  知识(识字率 教育)财富收入

  不平等的关联程度因社会而异。如果每个人在每种资源占用方面的相对地位相同,即在各种序列中存在“完全的相互关联”。某一个体拥有的某一种政治资源越多,他拥有的其他资源也就会越多。积累性的不平等。

  如果没有相互关联,即弥散性的不平等。

  在弥散性的不平等社会,如果人们缺乏某一政治资源,可能会通过对其他资源的更大控制来加以弥补。

  四、分裂与融合。

  在不同的体系中,分歧、冲突与联合的模式有着不同的原因。

  历史为各国留下了足以引起分裂与融合的不同特点的遗产,如语言。

  历史留下了过去处理这些差异的不同回忆。

  现代化的不同阶段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分裂和联合模式。

  五、冲突的烈度。

  在既定体系内随时间而异,同一时期内又随体系而异。

  国家在文化和气质上的差别,可能使某些国家的人民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易于寻求和平、互谅的争端解决方式。

  社会学家 皮提鲁姆·A·索罗金 pitirum A.Sorokin 的研究表明:一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更有秩序的说法并不真实,所有国家都是有秩序的和无秩序的,只是因时而异。

  特德·罗伯特·古尔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西方民主国家的国内冲突在总体上比世界上其余的国家要小 。各国叛乱的等级不尽相同。

  六、分析和运用影响力与权力的制度。

  第八章 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差异。

  多头制

  ①授予选举产生的官员以控制政府政策的最终决定权。

  ②通过惯常、公平和自由的选举来选择与和平地更换官员,在其中,暴力和胁迫要么全然没有,要么非常有限。

  ③所有成年人都有投票的权利。

  ④在选举中,大多数成年人有竞选公职的权利。

  ⑤公民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包括批评和反对占据政府高级职位的领导人或政党的权利,政府官员必须有效地保障此项权利的实施。

  ⑥公民具有获取信息资源的便利,并有切实的权利来获取,一国的政府或任一其他集团皆不得垄断此类资源。

  ⑦公民具有切实的权利来组成与加入政治组织,包括政党和利益集团。

  把具有这七项制度的政治体系称为多头制polyarchy或民主多头制。

  缺乏一项或多项,非多头制nonpolyarchy或独裁制。authoritarian rigime

  更多差异:

  ㈠公民权利与自由:宗教自由,一套使对嫌疑犯的判决变得多少有些困难的保障性程序,适用于避孕、堕胎、成人间彼此同意的性关系以及成年人接触色情资料等领域的隐私权。

  ㈡多元主义:自主对控制

  多头制 一种对个人和组织的自主权有相对较高的宽容度的体系。

  参与和反对政府的自由,作为多头制的标志之一,取决于一个国家对个人和组织的自主权的宽容甚至保护。

  多元主义体系:存在着大量相对自主的团体和组织的政治体系。

  ㈢说服对强制

  ㈣相互控制对单边控制

  ㈤通往现在的道路

  每个国家通往现在的道路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国家在产生多头制与和平调节的机会方面的既有条件也就各不相同。

  暴力革命在不同国家造成的结果不同。

  第九章 对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解释

  一、武装力量的从属地位。

  多头制 ⑴军事和警察组织必须被置于文职人员的控制之下,并且不得威胁选举的公正或威胁到政府政策的控制。⑵掌控着军队和警察的文职人员本身也必须被置于多头制的种种制度的控制之下。

  二、支持性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由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某些别的可以确定的与相对较大的政治集团所共同坚持的关于政治的观念、信仰、态度和一贯倾向。

  三、那些现代(福利收入消费教育城市化水平处于历史高水平上)、动态(经济增长率和生活水准)、多元(存在相对独立的集团社团组织以及其他单位)MDP的社会远比其他的社会更有可能维持多头制的体系。

  Modern dynamic pluralist societies

  MDP社会能把影响力、权力与权威从任何单一的中心分散到各式各样的个人、集团、社团与组织。能促进有利于民主观念的态度和信仰,或培育一种有利于多头制的政治文化。

  四、一个社会中的亚文化的存在与历史会影响到多头制的存活。

  亚文化的遗产,能放大一个政治体系内部激烈冲突乃至暴力冲突的潜力。

  各国处理亚文化差异的方式有助于解释一致与冲突的水平。

  五、来自外国的压力或干涉能影响一个民族政治体系是否成为多头制。

  第十章 个人的政治参与。

  在多头制以及别的民族政治体系中,就人们运用影响力和寻求将影响力运用于本国政府的程度而言,在个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个人为什么不参与政治

  政治冷漠阶层the apolitical stratum

  ⑴如果人们认为他们可以预期的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比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低,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报酬:从活动本身获得的直接满足 活动结果带来的功利性利益(包括特定的个人或家庭的特殊利益 和 集体利益)

  ⑵如果人们认为摆在面前的选项没有重大差异,因此所作所为无足轻重,那么他们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⑶如果人们认为其所作所为无足轻重,因为他们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个性、局势)

  ⑷如果人们相信没有他们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令人满意,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⑸如果人们感到他们的知识太有限以至于不能有所作为,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⑹某个人遇到的障碍越大,这个人介入政治的可能性就越低。

  ⑺如果没有人或组织来进行参与动员,人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政治

  与以上七点相反。

  较高的政治活动水平往往与特定的社会特征相联系。(行政官员专业人士,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年龄大,社会经济地位高)

  动机:普遍的利益,自我利益,潜意识的欲念与动机

  第十一章 政治评价

  经验分析要解答是什么,规范分析要解答应当是什么。

  关于规范政治分析的三个要点

  ①在政治研究中,科学方法的更大范围与更为复杂的使用并没有削弱规范分析或经典政治哲学的价值。

  ②对规范问题的有意义的讨论的确开始了。

  批评性讨论,除了有助于澄清含义和减少模糊性之外,还可以揭示出那些暗含的规范和经验假定。

  ③规范分析和政治哲学必定是有争议的。

  人们不能就以什么来作为道德判断合理性的最终依据达成一致。

  概念清晰化的范例:道格拉斯·W·雷依《平等》

  机会平等包含前景的和手段的平等,但不可能两者兼得。

  结果平等包含份额的和人头的平等,

  罗尔斯 正义的两项原则

  ⑴在一种民主的秩序中,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完全平等

  ⑵在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分配中,保障待遇的公平,尽管并非必然是完全公平的。例外:不平等符合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寻求获取不同报酬的位置。

  威廉·詹姆斯 价值的星系必定是多元的。

  现代政治分析可以并且经常就是下面三个方面的混合物:关于是什么的科学研究,关于应该是什么的规范的和非科学的判断,以及与研究的科学或规范方面都有关系的概念分析。

  《现代政治分析》读后感(六):现代政治分析笔记

  现代政治分析(第六版)

  罗伯特·达尔,布鲁斯·斯泰恩布里克纳 著

  吴勇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作者在最后一章的开头所述:它描述了现代政治分析,即当代政治学家在思考、谈论、著述和讲授政治时所涉及的那类活动。作者对影响力、权威、强制等诸如此类的关键政治现象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介绍了关于政治现象(如多头政治体系和个人政治参与等)的经验发现;讨论了规范政治研究方法的性质,等等。

  初读本书给人感觉,此书与其说是一本学术专著,不如说更像一本教材——我相信它也确实被用作教材。体例亦与被广泛使用的“权力(影响力)-政府(政治体系)-参与(评价)”大同小异。相信对于政治学本科生来讲,这本书一定在最初入门的必读书单之列。

  虽说看上去是一本教材,此书同广为流传的罗斯金、海伍德乃至国内的编者们的原理教材相比,又有相当大的差别。作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者之一,达尔的这本书如其书名,更侧重于分析视角和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而对各框架内五花八门的理论则是一带而过,相比其他相似的现代政治入门书籍,显得即更浅显又更有难度。之所以浅显是因为全书没有详述任何一个复杂的模型,没有展开任何一个红极一时的理论,也没有一一列出各政治体系的细节的不同之处、或者曾经各论战阵营所持的意识形态观点;另一方面,没有详述这些,并不代表作者可以无视它们地进行叙述,相反,它正要求读者以对上面这些东西有所了解为前提地去阅读,这便是所说的难度所在。

  在书中,作者并不急于让我们去了解政治学研究方方面面的细节,而是一直在引导我们努力去进行一种谨慎、有序的思维。这涉及到当我们分析政治问题时,我们该试着从哪些角度着手、采取何种方法、心中应当有怎样被准确把握的概念和被充分厘清的框架——同时又必须谨记我们所把握和厘清的东西远远不是是绝对的,时刻需要清醒记着,我们所处的位置有哪些争议、我们自身的研究方式又处在哪个片面的位置上——而这些一切又不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顾虑,它们并不足以使我们迈不开步伐,相反,我们需要与所有与我们不同的他者互相呼应,共同描绘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我们不可能既同意这个、又同意那个,而我们把我们研究的界限划在哪里,出于我们的研究兴趣——无论如何不该忘记的是,我们之所以研究某事,因为它能够激发我们的研究兴趣。

  内容整理:

  第一部分 基础

  第一章 引入影响力:从最小到最大的事例

  1.事例:从最小的到最大的

  完全没有影响力:澳大利亚的罪犯;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人

  影响力稍大一点:种植园奴隶

  影响力更大一点:20世纪70年代多米尼加小村落;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公民

  影响力巨大:希特勒

  2.民主国家中公民的影响力

  美国东北部化工厂工人,南阿巴拉契亚矿工VS雇主

  即便是矿业工人联合会本身也是高度等级化的:“要么忠诚,要么推出”

  这些人大不同于澳大利亚罪犯或纳粹集中营中的人,工人也并非缺乏影响力,只不过※当别人在他们生活的关键领域发挥影响力时,他们缺乏进行实质性控制的能力。对民主国家公民更全面的考察将会显示:※不同的公民,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时间段,在不同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力。

  即便是民主国家影响力巅峰的人,其影响力也是高度受限的:受制于惯例、法律、制度,无法逃避的资源稀缺性,受制于事件,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团体)。

  第二章 什么是影响力?

  1.标准术语的匮乏

  2.影响力与因果关系

  积极影响力,消极影响力:影响力术语总是指那种结果对影响力施加者有利或积极的因果关系。

  3.利益、欲望与影响力的定义

  利益对欲望

  斯蒂文·卢克斯:根据当A以一种与B的利益相反的方式影响B时,A就对B运用了权力(或影响力)。

  利益概念中的难题:为了决定权力或影响力是否发生,我们首先需要解决利益的问题。※理论依赖性(theory-dependent):我们将任何术语用于现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以关于世界的某一个理论为先决条件。

  把影响力与利益分开的好处

  影响力的定义

  影响力可以被定义为:人类行动者之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即一个或更多的行动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以一种与影响力的施加者的需求、欲望、偏好或意图在方向上一致(而非相反)的方式,左右一个或多个行动者的行动或行动意向。

  这个定义:

  融入了影响力作为因果关系中原因的思想

  排除了人与自然、动物等的关系

  避开了利益概念及其内在的困难

  包括了积极的影响力,排除了消极的影响力

  4.何谓更多或更少的影响力?

  影响力的分布

  影响力的分级

  更多时候,绝大多数人并非在影响力的两端。一个低级错误:一些作者把“精英”与“大众”的区分当成对一个国家影响力分布的充分描述。

  影响力的范围和领域

  影响力的领域(domain):一个行动者所能影响到的那些人

  影响力的范围(scope):这个行动者所能影响到的事情

  诸如“比尔具有大量的影响力”这类断言就漏掉了关于比尔影响力的最关键的信息。

  面临的问题:

  测量影响力的量(多大程度上影响?)

  如何把一个行动者在不同领域和范围的影响力相加以求得其影响力总量(何以确定美国总统在总体上是否发挥着比美国国会还要大的影响力?)

  现实中并不总能产生裁剪的规整的情形。

  然而,影响力的中心地位仿佛是不言自明的。影响力处于政治的核心。

  第三章 什么是政治

  1.政治的性质

  图3-1 政治的定义

  2.政治的普遍存在

  政治普遍存在于人类关系和人类社团中;

  政治只是社团或人类关系的一个方面;

  我们的定义并不涉及人类的动机;

  (要指出的是,对“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与现今在日常用语中该词的用法毫不相干。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体现着公共利益的追求的观念VS希特勒→希特勒的活动不是政治的;相反,假定我们将政治等同于影响力的运用,那么独裁者的活动不管看起来多么卑劣,都明白无误地归于政治的范畴,也是政治分析的适当论题。)

  我们承认,将政治等同于影响力的运用,实际上就等于说政治在人类关系中是无处不在的。

  宽泛地界定政治,并不妨碍我们把政治中更为重要的事例和方式与那些不怎么重要的区分开。

  第四章 什么是政治体系、政府和国家?

  1.体系与次体系

  把某种事物称为一个体系,是考察具体事物的一种抽象的方式/框架(而不是具体事物本身);

  一个体系的视角或框架有几个关键特征:

  体系是由可以分辨的部分构成的;

  体系各部分相互作用;

  体系有界限;

  体系在时间上具有相对的经久性或持久性(而非来去无踪的现象);

  一个体系可以是另一个体系的次体系。

  2.政治的体系

  一个政治体系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而这一体系的部分或要素又是以个人或集体方式把影响力运用于个人和集体而构成的。

  ※体系是看待某个或某些事物的一种方式。

  3.政府与国家

  政府与国家为何那么引人关注?——影响力最大

  官职:政治角色中对政治体系成员有约束力的规则那些

  政府:一个政治体系中官职的集合体就构成了那个体系中的政府

  如何不同于其他治理机构?存在问题的三种答案:

  政府追求的目的比其他治理机构“更高级”或“更高尚”;

  政府由于其所属社团自给自足的特性而截然不同;

  马克斯·韦伯:政府是指在一个特定领土内对合法使用暴力之权力成功地保持着排他性管制以实施其统治的任何治理机构。这一领土内的居民和这一领土内政府的结合体,就被称为国家。

  非政府官员的个人不能合法使用暴力?

  在逃犯又当如何解释?

  如何看内战或革命等确实广泛存在暴力和武力的场合?

  全球化会改变我们对(一个国家的)政府的定义?

  4.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公司

  查尔斯·E·林布隆:在美国这样的现代工业化国家,巨型公司与这类国家政府在政治体系中分享着一种“双重领导权”。

  定义政治为影响力的运用,可以容纳公司,又无碍于传统的政府与国家。然而不等于说经济与政治就是同一回事,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所分别探索的,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方面。

  第五章 对影响力的再探讨与评价

  1.对影响力差异的解释

  人所运用的影响力在量上的差异可归结为三因素:资源,技能,动机。

  因果关系网络

  (我们想在哪里结束我们的调查,取决于我们的兴趣所在。)

  影响力的可能性与有限性。

  影响力可以被用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

  图5-1 对导致影响力差异的某些因素的说明

  影响力的价值或可以定义为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的余额。理性的统治者会在其不同的目标之间配置资源,以期实现其预期净利益的最大化。那些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的人们如何合并其资源,提高控制的成本,在对他们而言重要的某些事务上挫败别人对他们施加影响力的企图,从而获得某种程度的独立或自主。讨价还价中形成的相互控制的体系影响到统治者,这样的体系可能会沉淀为制度性安排。制度化可以大大增加影响力的成本并减少统治者可以动用的资源。

  2.影响力的形式

  诱导:A向B提供B所看重的某些东西,作为回报,B做A要求的事情。

  权力:当B按A的要求来做因为,如不如此,A就会剥夺B所看重的东西。换言之,当服从是通过创造不服从的严厉制裁前景来获得时,权力才起作用。

  暴力:剔除了被影响之行动者在屈从与不屈从之间选择的机会。A通过物理手段迫使B做某事时。

  强制:当B按A的指令做因为A已确实地发出了如果B不屈从就要使用暴力的威胁时,强制这种影响力形式就起作用了。影响力施加者发出威胁时通常盼望,强制能有结果,暴力不必再被使用。强制可以理解为权力的一个极端变种。

  说服:当A之理性或真切的交流导致B去变更他的行动方针和思考路径时,就存在着说服。

  操纵:当A通过交流影响B时,如果A故意歪曲、捏造或误导性地隐瞒真实情况并将其传达给B,由此左右B的思考和行动。

  权威:在权威起作用的情况下,B倾向于自动地、不假思索地、不瞻前顾后地按A的吩咐行事。人们普遍同意,权威包含着相对自动的影响力形式,但对那种“自动性”所需要的源泉,却有不同看法。权威一旦其基础是夯实了的,其使用就是廉价又方便的。

  权威通常与别的影响力形式相关联,其多样化组合或与发挥实施权威之基础或前奏的作用。

  权威的概念与另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概念合法性联系在一起。

  3.对影响力的再区分

  控制:积极影响力指的就是控制。指,影响力施加者使别的某个或某些人以某种与影响力施加者的欲望或期盼相一致的方式采取行动的那种能力。

  支配与被支配:这样的诠释太过简单,说明不了复杂的关系。

  明显的与含蓄的影响力

  4.决策范围与影响力层次

  第一层次:有效选项

  第二层次:议事日程[设定有效选项](《权力的两个面孔》彼得·班克拉赫,莫顿·S·巴拉兹)

  第三层次:结构[改造议事日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大多数时间都只好把结构当成给定的来加以接受。另外一些如美国宪法设计者们、曾极大改变了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领袖们等,确实对结构发挥了重大影响。)

  第四层次:意识

  5.对影响力形式的评价

  判断使用不同影响力形式的实际后果,要把它们对将来政治走向的多种作用都考虑在内。

  在这些影响力形式中,也许只有说服才又资格享有独一无二的道德地位。权力与强制可能是,暴力则肯定是:在本质上有害。面对说服无法达成而威胁和惩戒又违反“说服之绝对原则”的两难境地和悲剧性困境,人们可以将强制判定为在本质上是恶的,但从工具的角度看,它在某些场合又是可取的。

  第二部分 政治体系:相似性与差异性

  第六章 政治体系:相似性

  1.两种极端的观点

  持续不变VS变换不拘

  (精英理论:)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盖坦诺·莫斯卡,罗伯托·米歇尔斯

  2.政治体系的相似性

  政治资源占有的不平衡

  原因:社会的功能专业化

  先天差异

  动机与目标差异

  社会鼓励这种差异

  寻求对政府的影响力

  对于政府的影响力的不均衡分布

  对相互冲突的目标的追逐和处理

  合法性的取得

  政治体系中的领袖力图使人确信,不管什么时候政府使用手段被用于处理冲突,达成的决定都会得到普遍的认可,这不仅出于人们对暴力、惩罚或强制的恐惧,还出于人们对这样做在道德上具有正确性和适当性的信赖。

  当领袖的影响力披上了合法性的外衣时,通常就被称为权威。政治体系中的领袖试图把他们的影响力转换成权威,且只要有可能,就转换成基于合法性认知的权威。

  意识形态的发展

  政治体系中的领袖通常信奉一套或多或少具有连贯性与完整性的主义,其主旨是为他们在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提供说明和辩护。其赋予他们的领导地位以权威和合法性,并因而使他们能够在一个惯常与可持续的基础上来运用这种最经济的影响力形式。通常不仅可以为其领导地位也可以为政治体系本身辩护。

  尽管表面上看似相反,但领袖们并不能随意捏造和操纵一种支配性意识形态,一旦政治意识形态在政治体系中得到广泛认可,领袖本身会成为它的囚徒,如果违反意识形态的规范,他们自己也要冒削弱自身合法性的风险。

  不过假定意识形态是一个被政治体系中所有人都接受的完整与连贯的信仰体系同样也是不现实的:

  某一具有特色的意识形态的实际发展和清晰程度因政治体系的不同差异很大,并非浑然一体天衣无缝,也并非必然是静止的;

  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从来不会被一个体系的所有成员同样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也可能会遭到拒绝;

  有时,某一时期的革命意识形态会成为另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

  其他政治体系的影响

  变化的不可避免性

  第七章 政治体系:差异性

  政治体系的种种分类方案同政治研究本身一样古老。

  究竟什么标准最有用取决于我们对政治的哪个方面最感兴趣。

  表7-1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体系分类

  1.通往现在的路径

  过去的遗产能对现在施加沉重的压力并影响到将来。

  2.“现代性”的程度

  深嵌于社会之中的历史使政治体系分别处于“现代化”的不同阶段。“现代化”其含义被界定得相当明确,到足以用来测量政治体系,其中的要素往往都有相互的关联。

  民族政治体系(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s)在与其社会相伴随的现代性上有实质的不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分析民族政治体系的特别有用的统计数据,其与一国社会的其他许多重要特征紧密相关。

  总体上说,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具有特别有利于民主体制的种种特征;相反,有利于民主制的条件就越少。

  3.政治资源和技能的分配

  政治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的程度,是随体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种种不平等的关联程度,也是因社会而异的。如果每个人在每种资源上的占有方面相对地位相同,我们就说在各种序列中存在着一种“完全的相互关联”,且在种种资源上的不平等也是完全积累性的。某一个体拥有的一种政治资源越多,他拥有的其他资源也会越多;相反,如果一个体在某一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序列没有关系,那么在种种资源上的不平等就是弥散性的。

  政治体系具有一种强烈的导向积累性不平等的趋势。继工业化而来的一个时期,政治资源的种种不平等依然持续着,但其积累性正在减弱,而弥散性却在增强。要界定“管理国家”的某个小而名确的精英阶层开始变得困难,因为不同的精英倾向于在不同的领域运用影响力,而且他们的关系也变得高度复杂。

  4.分裂与融合

  在不同体系中,分歧、冲突与联合的模式有着不同的原因。

  首先,历史为各国留下了足以引起分裂与融合的不同特点的遗产;

  其次,历史留下了过去处理这些差异的不同记忆;

  最后,现代化不同阶段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分裂和联合模式。

  5.冲突的烈度

  冲突的烈度,在既定的体系内随时间而异,在同一时期又随体系而异。

  提鲁姆·A·索罗金《社会与文化动力学》:

  所有的国家都是有秩序的和无秩序的,只是因时而异罢了。

  在国内动乱和国际战争之间并无联系。

  动乱不仅发生于社会的腐败与衰落时期,也发生于繁荣与健康成长时期。

  ※最关键的(变化)在于社会文化网络中的价值与关系:当网络得以整合与强化时,动乱就处于一个最低的水平。

  ……

  6.分享和运用影响力与权力的制度

  政治体系在分享和运用影响力与权力的制度方面各不相同。政治体系在影响力的分配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

  第八章 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差异

  1.多头制的出现

  17、18世纪,大众政府(popular government)必定仅限于像城邦那样小的某些体系的假定受到了代议制方案的冲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大众政府形式,其大大超越了城市国家的狭隘界限而达到了更广大的国家或民族政治体系的范围。我们把当今这些覆盖面广的大众政府形态成为多头制。

  2.多头制的基本制度

  1)授予选举产生的官员以控制政府政策的最终决定权。

  2)通过惯常、公平和自由的选举来选择与和平地更换官员,在其中,暴力和胁迫要么全然没有,要么非常有限。

  3)所有成年人都有投票的权利。

  4)在选举中,大多数成年人还有竞选公职的权利。

  5)公民具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包括批评和反对占据政府高级职位的领导人或政党的权利;政府官员必须有效地保障此项权利的实施。

  6)公民具有获取信息资源的便利,并有切实的权利来获取;一国的政府或任一其他集团不得垄断此类资源。

  7)公民具有切实的权利来组成与加入政治组织,包括政党和利益集团。

  3.多头制的成长

  由于对选举权的限制,在20世纪前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多头制。自1850年以来发展或多或少还算平稳。

  图8-1 多头制的发展(1850-1999)

  4.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更多差异

  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区分不仅仅在于前面七项制度。那些一国的政府形式为民主多头制的国家,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也极有可能不同于以非多头制统治的国家。

  公民权利与自由

  宗教自由、正当司法程序、免于政府干涉的权利等附加的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

  多元主义:自主对控制

  与非多头制相比,多头制中的个人和次体系相对政府较为自主。存在着大量相对自主的团体和组织的政治体系,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元主义体系。

  说服对强制

  与非多头制相反,多头制下政府领导人较多地依靠说服,较少地依靠强制。

  ※法律几乎难以得到全体一致的认同,在任何制度下都有一些人可能会受法律的强制,并因此丧失某些既有的机会、特权或权利。但是如果说就连那些参与决策的人有时也会受到政策结果的牵连而受苦的话,那么那些根本无法参与决策的人岂不更有可能遭殃?

  相互控制对单边控制

  反对和参与的切实权利在多头制中的分布比非多头制更为广泛,个人和集体相对政府的自主权就更多,领导人以强制来对抗批评者的机会就更有限,人们就更乐意采取说服而非强制来作为发挥影响力的形式,领导人也就更可能卷入与政治体系中的公民同伴相互影响的网络之中。

  通往现在的道路

  每个国家通往现在的道路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国家在产生多头制与和平调节的机会方面既有条件也就各不相同。

  第九章 对多头制与非多头制的解释

  大约1/3的民族政治体系形成和保持了多头制的制度,而其他体系没有,我们能够对这个事实的成因说些什么?

  1.武装力量的从属地位

  政策必须取决于在多头制国家中领导政府的文职官员,军队和警察组织必须被置于文职人员的控制之下,并且不得威胁选举的公正或威胁到政府政策的控制;

  掌握着军队和警察的文职人员本身必须也被置于多头制的种种制度的控制之下。

  2.支持性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由一个国家的人民或某些别的可以确定的与相对较大的政治性集团所共同坚持的关于政治的观念、信仰、态度和一贯倾向。普遍传播的多头制的信念是维持多头政治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3.现代动态多元的社会

  历史地看,多头制向来与一个社会中的许多互相关联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从福利和收入、消费、教育、城市化与其他指标都处于历史上的高水平这个角度来看,它们是现代的;单纯从经济增长率与生活水准的提高来看,它们是动态的;由于存在许多相对独立的集团、社团、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它们又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称呼为现代动态多元的社会(modern dynamic pluralist society),简称MDP社会。

  一个MDP社会能把影响力、权力与权威从任何单一的中心分散到各式各样的个人、集团、社团与组织;

  它能促进有利于民主观念的态度和信仰,或者培育一种有利于多头制的支持性的政治文化。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成套的MDP要素,却展现出那两个特征,那么无疑这个社会也是有利于多头制的社会。MDP社会并不是多头制的不二要求。

  4.亚文化

  多头制在文化同质的国家中要比在具有大量亚文化裂隙的国家中普遍得多。

  各国处理(包括以往处理)亚文化差异的方式也有助于解释一致与冲突的水平,并进而有助于它们建立和维系多头制各种制度的机遇。

  5.外部干预

  第三部分 政治参与和政治评价

  第十章 个人的政治参与

  1.个人为什么不参与政治

  如果人们认为他们可以预期的从政治介入中得到的报酬比从其他活动中得到的报酬要低,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古老而持续的生物学和生理上的需求被迅速和具体地满足的手段,一般都不在政治生活的范围之内。许多人认为介入政治的机会成本太高,不值一试。这些人不愿放弃眼前确定而又具体的利益或者源自非政治活动的满足,去获得可能随着政治参与而来的更遥远、更不确定的和更加抽象的利益。

  如果人们认为摆在面前的选项没有重大的差异,因此所作所为无足轻重,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有些人不参与投票或政治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候选人或政党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真正的选择机会。

  如果人们认为其所作所为无足轻重(政治效能感弱),因为他们不能有效地改变结果,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个性,大概也与一个人的政治效能感有某种关系。

  如果人们相信没有他们的介入,结局也会相当令人满意,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如果人们感到他们的知识太有限以至于不能有所作为,那么他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某个人遇到的障碍越大,这个人介入政治的可能性就越低。如,美国的选民登记的要求、非常频繁的选举、邮寄选票的期限,在工作日进行选举等。政治介入的代价也会因活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诸如竞选活动会涉及与其他参与者的冲突,不喜欢冲突的人更有可能避开这种参与形式。

  最后,如果没有人或组织来进行参与“动员”,人们就不大可能介入政治。

  2.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政治

  上面七个原因反过来作用

  为什么政治阶层(political stratum)中的有些人比其他人更积极地谋求影响力?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影响力?

  社会经济特征

  动机

  1)为了达成普遍的利益(柏拉图)

  2)有意识地追求他们的自我利益(理性选择方法)

  3)受连他们自己也不全然明了的需求、希望和欲念的驱使。(弗洛伊德,拉斯韦尔)

  最有权势的人

  3.政治态度与行为的变化

  后物质主义年青一代管窥

  妇女状况详考

  第十一章 政治评价

  1.规范分析、经验分析与概念分析(conceptual analysis,empirical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从根本上说,经验分析要解答是什么,规范分析则要解答应当是什么。规范陈述有时以价值判断或道德判断而为人们所知。概念分析或概念假定,经常地或与还总是镶嵌在经验的与规范的陈述当中。

  2.规范分析与经验分析是如何关联的

  关于政治的陈述通常包含着规范的和经验的双重成分;

  即使是纯经验的研究或纯经验的陈述也无一例外地具有规范的关切,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正在加以述说的经验世界的那个特定部分。经验分析往往也是以规范考虑为基础的,或者说是被规范分析所激发出来的。

  3.关于规范政治分析的三个要点

  1)在政治研究中,科学方法的更大范围与更为复杂的使用并没有削弱规范分析或经典政治哲学的价值。它甚至可以加强经验分析——经验调查者可以借助政治哲学示意的标准来判断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的相对重要性。经典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有助于深化、活跃和指引我们从事(经验)调查的问题丛集”。

  2)对规范问题的有意义的讨论的确开始了。

  3)规范分析和政治哲学必定是有争议的。

  4.一个概念清晰化的范例:雷依的《平等》

  机会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可以是任一个意思:

  1)关于前景的——每个人都有达到一个既定目标的相同的可能性;

  2)关于手段的——每个人都有达成一个既定目标的相同的手段。

  假使人的才能是完全不平等的,那么每一个关于手段的机会平等政策都必然妨碍前景的平等;而每一个关于前景的机会平政策都必然妨碍手段的平等。

  结果平等(equality of results)可以是任一个意思:

  1)关于份额的——人们被授予完全相同的东西,或份额,或分子,诸如此类;

  2)关于人头的——不同的人被授予对每个人而言价值相等的东西,即便它们在数量上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后者的复杂性(有时还是不可操作的)诱使你赞成关于份额的平等(毕竟有时它是公平的),或者使你完全放弃平等的观念。但是,如果你选择了第一种,你就将时常造成极端的不公正;而如果你选择了第二种,那你就干脆认输得了。

  5.一个雄心勃勃的当代规范框架:罗尔斯的《正义论》

  道德推理的两种类型

  结果主义的(consequentialist):道德推论奠基与可供选择之结果的价值净总和。为了运用那些标准而进行的辩解,通常被称为功利主义的。事实上,如果你完全禁止用功利主义来推论,就难以看出你如何能就公共政策得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判断。

  另一方面,罗尔斯明确地将其抛弃了。“正义否定其他人以获得更大份额利益为理由,来使某些人丧失自由”。与功利主义的推论相反,罗尔斯强调了某些正义原则的绝对优先性。“非本体论的”道德理论,正义并不是个人收益和成本的净总和,而是一项绝对的权利。(P186-187)

  罗尔斯的程序

  在构筑原始契约时,有一张“无知铁幕”遮蔽着你具体的、个人的利益。你将要选择正义的规则,但仿佛又不知道自己在即将出现的新社会中的处境会如何。在这种“原始处境”下人们想要把什么原则写入他们的社会契约并进而体现在他们的宪法之中呢?假如你变成了你所在社会中最不幸的那类人,这些规则将使你不至于遭受太过严酷的待遇。

  正义的两项原则

  罗尔斯的普遍正义原则:一切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基础——都将被平等地分配,除非这些价值中任意或全部的不平等分配都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从中分解出了两项正义原则:

  第一项,在一种民主的秩序中,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完全平等;

  第二项,在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分配中,保障待遇的公平,尽管并非必然是完全公平的。

  第一项原则确定了在多头政治体制中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它还绝对优先于第二项原则:“背离第一项原则要求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各项制度,是没有理由可以辩解的,或者,是不能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好处来予以补偿的。”

  对罗尔斯框架的批判

  蕴含

  6.结论:多元视角、外在影响与自属政治评价框架的搭建

  价值的领域充斥着多种多样的特殊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把它们横七竖八地装进一个和谐的体系之中。如果价值的星系是多元的,那么在冲突的价值之间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威廉·詹姆斯)

  我们也无法忽视“外在”影响对我们道德判断的作用。你总不能在一个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真空中做出道德判断、采纳或干脆生造出一种政治哲学。

  做出政治评价的方法,必将把规范分析、经验分析和概念分析都包括在内。

  第四部分 政治分析:为了什么?

  第十二章 现代政治分析有何好处?

  1.政治的科学?

  对我们来说,科学方法包括:

  1)明确地陈述一个假设;

  2)通过特定的可以证实或证伪该假设的方式来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

  3)说明用来检验该项假设的方法;

  4)传播研究的结果,以接受批判性地评估,或许还可以重复这项研究。

  在我们看来,政治学家可以而且也确实在科学地研究政治。然而,并不因此说,他们做的一切都是科学的。

  纯科学的方略

  政治现象可以测量吗?

  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为政治现象提供有效的、可靠的测量方法?因果分析法(causal analysis):试图辨别原因和结果的方法。

  出于道德上的顾虑,政治研究力拒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的可能性。然倘若数据是以定量形式获取的,那么通过运用更为强大的定量方法就可以得到一种不错的、在逻辑上近似于实验的结果。

  定量数据的一个好处是它们为因果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个好处是,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比,可以更加系统地分析,特别是借助计算机。

  什么时候差异能“造成差异”?

  政治现象中的“重要”差异是否可以精确地进行测量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于一味依赖印象性证据的定性判断而言,即使是不充分的定量数据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政治科学:基础对应用

  2.政治分析为了什么?

  对个人的好处(微观层次)

  1)满足好奇心。

  2)政治分析能使你敏锐地认识到政治的普遍性以及影响力在个人之间的巨大差异。经验分析可以帮你评估拟议中的行动路线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后果。规范分析可以帮你决定追求什么价值。但是,政治分析本身却并不能肯定地回答你作为个人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

  对政治体系的好处(宏观层次)

  1)大都市的服务配送

  2)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

  3)“民主和评论”。你可以准备保护自己免受威胁,或者你可以通过将一个国家变成民主国家来远离威胁。

  4)国际层面的制度设计。

  关于如何决策的战略

  1)整体性战略。

  只有在通过全面探究找到理性的答案之后,才能在相互竞争的可选方案之间做出选择。但总的来讲,作为一种决策模式,它是毫无用处的甚或是全然有害的。如果我们把决策推迟到我们接近完全理性之时,那么我们就永远做不出任何一项决策。

  2)有限理性战略

  通常可以假设,将要做的决定是一连串无尽的步骤,因此,可以在行进中不断地修正错误。这样,往往可以采取一种渐进主义(incrementalist)的战略。

  3)实验性战略

  可以通过政策被广泛采用之前的刻意实验或小规模探索来降低决策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显然,并非所有关键决策都可以提前进行小规模的实验。例如,外交政策通常是不适合提前实验的。此外这种观点还会让人产生拿无权无势的受害者做非人道实验的印象。例如囚犯们被强迫参加不甚了解的项目。

  这些战略,没有哪一种可以保证在种种方案中发现最佳方案或拿出最好的公共政策。然而越熟悉决策的种种战略,就越容易建立健全的决策结构和程序,就越有希望形成好的公共政策。

  政治分析中,下列各点必不可少:

  有充分根据的想象,对概念和事实的充分关注;

  在已有知识引导下超越已知“真理”的判断力;

  设想和凝望乌托邦的兴致;

  对着容易想到的方案苦苦思索难以想到的方案的意愿。

  激发我们探索的源泉就是:在政治事务中有一个交汇处,那是一个在无法企及的理想境界与经常可以达到的平庸境界之间的某个地方;在那里有一个存在着更好选择或更差选择的大千世界等待着我们分析和了解。

  完

  2014年9月16日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