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影记》读后感1000字
《逐影记》是一本由胡学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逐影记》读后感(一):逐影记
每次的鲁迅文学奖总是会吸引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在这个奖项上会诞生出很多优秀的作品。我最近就有幸阅读了一本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逐影记》。
在颁奖词中说,这本书在非线性的跳接式结构中,语感如精灵般跳荡传神,沉郁与灵动、疏朗与密致浑然相融,敞开了汉语写作的一种诗性境界。真是让人觉得很值得一看呢! 在这本书中有作者的几个小说部分,我最喜欢看的是那篇《去过康巴洛尔吗》,故事比较有趣,也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洗澡时,我突然笑了,这么戏剧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身上。像我这样的俗物,怎么可能自杀?哪怕是变成格里高尔那样的甲虫,也不会的。呼吁?怎么呼吁呢?别处自杀可以,康巴诺尔湖不行,那是遗鸥的天堂?分寸把握不好,就不如不写。 在故事中有很多类似的心理描写,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的把握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多说一句,在洗澡的时候,想到一些新奇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非常的好奇,康巴诺尔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午后三点,主任的朋友把我们带到康巴诺尔湖的观望台,木板伸进湖面数米,脚下即是清澈的湖水。在草滩上观望感觉更好,但我不能说。主任横扫一圈,失望地说,不是有几千只吗?不像啊。原来这里是遗鸥的繁殖处,还有很多正在孵化的小鸟。 从整个故事上来看,还是颇为有趣的,而且作者的文字比较的通俗易懂,没有太多故作玄妙的部分。这本书值得一看!
《逐影记》读后感(二):《逐影记》:如影相随
前段时间大火的《有生》之后,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逐影记》,它由作家胡学文创作。
胡学文,中国作协会员,江苏作协专业作家,他获奖无数,像青年文学创作奖、孙犁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等。 他著有长篇小说五部,中篇小说十七部,其中多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逐影记》曾获鲁迅文学奖,,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部中篇小说。 作者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形象,读后感觉这些人物就在我们的身边,就连他们生活的形态也被描述的一清二楚。 就拿其中的《逐影记》来说,小镇派出所的民警米东清,外号“米大胆”,他几乎什么都不怕,不怕离婚、不怕降职,不怕贫穷、恶鬼、威胁、疾病……唯独怕一条去村里的土路,怕每个月他要去村里一次,怕每次都说着重复的话。 米东清凡事都讲究证据,实事求是,不爱道听途说,就连所长对他的“告诫”也没有放在心上,他坚持眼见为实,尤其在对待安娜的报警上。 安娜,是镇上安娜米粉店的老板,丈夫是司机,经常在外面跑车。 安娜的风评不好。她有什么事都找警察,她经常这样说:“警察就是为人民办事啊,我的事你就要管啊”! 米警官很认真地处理她的报警,和安娜的接触越来越多,他越来越了解到安娜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泼辣、放浪、大胆,而是“有时候,莞尔一笑,也挺迷人的”,他对安娜的态度上由原来的好奇变得怜惜、欣赏。 米警官内心深处住着一个正直、善良的影子,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直伴随着他,引领着他一路向前。 《逐影记》中还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镇上安娜米粉店的老板安娜,村民马远和老伴,还有爱吃米粉的退休老师王金桂……,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和他们普通的生活,一起去探寻他们所追逐的影子。
《逐影记》读后感(三):鲜活而丰盈的底层的生活形态
逐影记
自从去年的出版了广受好评、连获大奖的《有生》以来,一夜之间,作者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前对胡学文的作品阅读的确实不多,随着他的名声鹊起,一连读了几篇他之前发表过的作品。
也知道原来陈建斌导演的那部电影《一个勺子》便是根据他的作品《奔跑的月光》改编而成的。
从中便可以看到胡学文的作品,对于一些底层的基层的小人物有特别的关注和熟悉。
在这本中篇的小说集《逐影记》中,收录的大多数都是这几年作者发表过的作品。在所选的这5篇作品中。作者仍旧还是一直秉承着紧密的注视着当下的现实、关注小人物、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学传统。胡学文的这种关于底层的写作叙事,跟以前读到的那些所谓的底层叙事还有诸多不同,他们的那些作品往往会以某一事件的叙述表达出一种主旨的观念。而胡学文的作品中反映的更多的是一种底层广阔的生活形态,往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白,来显现出人物在特定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当中所有的行为以及方式,也塑造出了特定的人物形象。从这个方面看,他的这种创作方式类似于巴尔扎克式的创作。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写作至今,没有变化的是,始终钟情人物塑造”。当代作家作品中有很多都有对到底层人物关注和讲述,我想大概是因为这些底层人物更具有鲜活的表现力,更代表一种社群整体上的生命力,作家们也更热衷于探讨底层人物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的命运历程,并以此来窥探底层人物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从而了解他们精神生活的转变过程。
在第一篇《逐影记》中,作者的创作理念以及他的创作手法就有很好的表达,你看基层的民警米东青,他虽然是主人公,但是也像是一个观察者,书中人物的性格特色,仿佛都是在和他的对话和视角中,才让多少了解到的。你看社区里的各色人等,特别是安娜,应该是书中最出彩的一个人物,他和社区那些人分明看似对立,却又有些“暧昧”的关系,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有糊涂的马远,他的妻子,王金桂,甚至还有没有太多叙述的派出所的小赵。一些看似日常的琐碎的事件,各个不同的人物特征,这就彰显出了一种特别有活力,有表现张力的社群的生活形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生动的语言往往最具有表现的力度了。胡学文的语言平实却有力度,迟重而酝有内涵。如果想从头比较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胡学文的文学创作,这本《逐影记》收录的五篇文章无异是最好的入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