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21 03: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有味是清欢》经典读后感10篇

  《人间有味清欢》是一本由李棠溪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张爱玲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张爱玲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二):《人间有味是清欢》

  “生于石榴花开之时,爱绿茗,爱香草,爱美人,爱古文,此生足矣。岁月扰攘,吾已知矣。”身清濯,目清湛,语清越,气清标。唯其清,故一清如水。唯其清,故和悦温穆。唯其清,故安然静谧。唯其清,故泊然恬淡。清斯明,光风霁月。清斯秀,花莲木松。佛有戒,儒有方,其道存,名可亡。弘一师,李息霜。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三):奇怪感觉

  为毛读起来,字里行间感觉的,是作者的反讽?是弘一的虚伪

  …………

  看来我真的坏了。

  ————————————————————————————————

  …………………………………………………………………………………

  可恶字数补丁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四):是这些生命里的沉重让我们一直低着头

  或许,弘一大师也只有欢快童年可以无忧了,后来,不管是成长成人,入世,出世,这些生命里不可推卸的沉重,一直愁帐着,或许,出家,是最后,也是最好的选择,佛家的皆空,才得以是真正的解脱啊~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如同我开始迫切想读的心情一样,我的沉重以为可以借以舒展殊不知却更加惆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而那怅,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五):人间有新味,参差是清欢。

  这本书我是零星读完的

  已经很少有大段的时间

  偶尔有时间,就随手翻开

  读上几页,也没有任何目的性

  读起来就非常享受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书

  但也不是一本浮光掠影

  而浅薄的书

  里面有很多轶事

  轶事里又有很多人世

  像顾城的诗《墓床》里写的那样

  一种淡淡而深的人生于世的感触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但又不仅仅如此

  我已经很少这样读书了

  或者说,很少有一本书

  是能够让我这样享受读书的感觉了

  正是春日,人容易躁郁不安季节

  这样的季节里,读这样一本书

  让人安静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六):浮生路上的一站,静观《人间有味是清欢》

  在旅行的路上读关于弘一法师情诗禅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说1934年,法师到南普陀讲律,闽南佛学院常惺法师请弘一法师整顿学僧教育,弘一法师见佛学学生不听约束已成风气,另在南普陀后山兜率陀院创办佛教养正院,启蒙各寺沙弥教导学生惜福,习劳,持戒,自尊培养了不少人才。法师在南普陀,傍晚必到花园闲步,无限洒脱飘飘若仙,笑容和蔼可亲生活实在朴素洁净

  1938年,弘一法师在佛教养正院作题为《最后之忏悔》,年到六十,对于所往的不能圆满也觉得份所当然,只是对于养正院诸位同学相处四年,不能忘情,怕谈太久,用古人诗作别:未济终焉心飘渺万事都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施蛰存说,一直以为千古以来,对于超凡脱俗的人来说,最合适归宿是出家为僧,云游四海,无比自在。而儒与佛是殊途同归的,弘一法师是秉持了儒家的道而皈依了佛。佛要出家人持戒,儒让读书人方正。道存,名的消失就不算什么了。

  朱文叔以“清”字来概括弘一法师,目光清湛,语音清越,容止气度一如清水,清气濡人,唯其清,所以和悦温穆;唯其清,所以静,安然谧然;唯其清,所以淡,泊然恬然,若光风霁月,花中之莲。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七):《人间有味是清欢》书评:何为清欢

  大抵如弘一法师李叔同这样的人,注定会成为一个时代传奇

  少年轻狂狷介,中年学术有成,晚年一代宗师,无数传奇话本小说故事里的人物不就是这样子

  李叔同出生在清末的豪商家中,诗书门第世家子孙,从小教养良好,虽然只是庶出,然也是一个纨绔子弟了。与杨翠喜等名妓的风流韵事,可见其年少时候,并不是一个多好的人,虽然那个时代,豪富之家的公子哥大抵如此,然而对于结发妻子冷漠和东渡求学后再娶,弃妻儿于天津不顾,约略可以推测那时的李叔同轻狂一面

  学成归国后,在上海、杭州、南京一带教学心性却已经与原先不同。日本求学的一段时间,对于李叔同的改变很大,从那时起,教育救国的理念大概已经在他心中诞生。能够看出中年以来,李叔同性沉稳许多,竟然有了为人师长风范,门下弟子对于他的印象都颇好,认为他是一个清俊自律而又和睦老师。他的教学自有少年以来积累学识能够支撑,因此音乐绘画等都是很好的。

  再后来终于皈依佛门,成为僧侣,就俨然已经是高僧大德了。那时候的弘一,再没有少年时代的轻狂锋芒,连诗文也磨光了矫揉造作,变得质朴自然一字一句读完,凝结了国家破败时的心痛不甘,凝聚了佛理的智慧

  仍旧记得李叔同为南京大学作曲的校歌,

  大哉一诚天下动,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

  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

  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

  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曲调肃穆庄严,每次唱起,仿佛能够触摸先辈大师们的风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