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22 03: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精选10篇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是一本由土井英司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1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一):我还在寻找,那个值得让我付出时间事情

  现在25,我还在寻找那个值得让我付出毕生时间的事情。

  写给以后的自己

  很羡慕作者有自己爱的事情可以花费时间,我们这一代,至少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付出毕生时间的事情。

  每个年龄都会有自己想的事情,和自己疑惑的事情,这样读书才更有意义不然会读功力的书会读不进。

  读了,感触也不会很深。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二):不只给年轻人

  书中不断的提及“30岁”一词,似乎超过这个年龄就可以和世界“say good bye”了。其实不然,大部分时间,30岁才是真正的开始。也是离开闭门造车,放眼世界的起点

  复合人才

  自我介绍真实&应对办法

  电子版里的手写签名

  独一无二的滚雪球《自我塑造能力

  自己的招牌口号

  空闲优秀

  有个细节,每个章节推荐些相关书籍,配上文字和为什么推荐的原因,很贴心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三):美中不足

  书是从图书馆借的,总的来说书的内容还是对处于20多岁的我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从120-144是缺的。

  其实生于这超速发展社会中,的确有很多时候我都是很浮躁的,当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就急于想做出成绩,慢慢地我就开始审视自己是否真的有这种能力,而后来的几年我都在努力培养自身的一些能力,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目前的韬光养晦还是静下心来的。

  不用着急表现,当下把自己的能力一项一项锻炼好才是为以后走好路的最大资本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四):藥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藥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一本好書怎麼樣,讀讀就知道。

  書的作者並不是很瞭解,但是書名卻是吸引人的。有些人是沖著作者而去選擇看書的,而對於這本書,我純粹就是想去看看作者是如何自圓其說的。每個年齡多多少少都會有那個年齡段該有的煩惱。20幾歲想要的東西或許會是一生中最多的那些年。許多問題不能自行解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很多途徑去尋找答案,讀書既是一種悟的過程。

  20幾歲決定一生收入的90%,不單單決定的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財富。一生的90%更需要在20幾歲積累。此書的確告訴了你很多事情該怎麼去做,有很多可以借鑒的,而且說的很細。正如魯迅說的: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書將內容系統的分成6部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讀起來輕鬆易懂。每個年齡段的主要任務點出,30歲前該準備些什麼;23歲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進入公司;初入公司,該如何調整心態;臨近30而立之年前的這幾年是如何讓自己成為優秀;30以後該涉掠哪些方面等等,就像給你一張職業生涯藍圖一般。一本書是不能面面俱到的,否則就不是書了,而是一個研究的領域。我喜歡這本書的一點就是每章節的結尾,還能推薦幾本能夠讓你更好體驗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思想與理論。作者的用意就在於此吧:讓你有一個好心態馳騁這些年!

  謹謹次於選擇好友就是選擇一本好書。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五):在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用一周时间读完了≪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作者土井英司以"过来人"的身份,为20几岁,或者说职场年龄是20几岁的人规划了一张循序渐进职业生涯时间表。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是我收获的最大感悟。23岁进入职场,前三年则是多学习基础的时候;26岁起的三年应该是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让它发光发亮的时刻;29岁、30岁则是"翅膀硬了,展翅高飞"的时候,可以在一家公司做大做强,但心不应只局限于此,要站在整个市场高度丰富自己的交际圈及知识面;30岁以后就不要只是埋头傻干,还应学会管理,从战略角度处理工作。这就是作者在书中勾画的一个"职场准备的8年+a"路线图。初入职场,眼高手低是很多毕业生通病,有抱负有理想是好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过于追求结果而不务实,做实、做细、做好当下才应是职场新手在职业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迷茫惶恐或许是人类天性,我想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斗志是有的,拼劲也是有的,缺少的可能是一个拼搏的方向,朝着哪里努力?每天的收获又是否是在为明天打基础?无头苍蝇式的蛮干只会在挥洒汗水却达不到自己要求后而茫然疲倦,不敢向前。真心明白自己对未来的要求是什么吗?试着感受一下自己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后的心境,充满希望感的劳累快乐的,想着离自己的憧憬又近了一步,这种拼搏付出是让人感觉踏实的,或是没底气心态,越努力越有虚无缥缈不着边际失落感,似乎与既定目标越来越远,甚至早已模糊何为最初到梦想。两种心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真的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着眼于未来并做实于当下。没人能准确把未来,但面对劳累、茫然等各种负面因素,一颗踏实坚定的心确实是我们需要的,土井英司在书中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勾画的那张时间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作对职业道路的某种规划、指导方向,至少可以知道目前这个职业年龄应该做什么事。即使不是为了在工作上取得多大成就,仅是当做面对迷茫未来,不知路在何方的一颗定心丸,也应抽个时间,静下心来看看≪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在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的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六):贵能不能由年轻决定

  土井英司的名字对于我来说虽不是如雷贯耳,但而是印象很深的。作为爱书之人,总能碰上一些人对图书的命运有着扭转乾坤作用,土井英司就是这群体之一。据说他的著作《做传说中的一流员工》@在亚%马&逊%网站上预售的时候,就冲破了记录,但这本书无缘一读,而且这位大侠只要为任何一本书撰写了书评,此书就会大卖,所以打算通过《20几岁决定人医生收入的90%》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位传奇人物

  土井善于讲故事,他讲的不少故事其实早前就已经听过,耳熟能详。但他讲的角度不一样。十多年前我就在网上看到一个“换客”,大概是这个称呼,说是全世界开始流行的一种时尚,最开始是一个小伙子在网上的奇思妙想,他希望能用一支鱼形笔(就是笔头上有个塑料弯出来的鱼,文具柜台里到处都是这种玩意)换得一座别墅,最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换成了,只不过我们常人直线思维很定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但《今昔物语集》中其实早就有这样的故事,穷人怎样用一根稻秸秆子换到了幸福生活。土井像利用这个故事为大家讲什么呢?怎样产生附加值。听起来云里雾里,看了他在书中的引申论析你就懂了。

  作者还很擅长欲扬先抑,大概能写书的人都有这个本事,紧随其后的一小节里,土井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当然还是借别人之口说出来的:年轻的时候没必要投什么资。听了是不是顿觉五雷轰顶,打算把这本书扔掉,这却是我最看进去了的一节,真正厘清投资投机的区别,弄清楚投资与储蓄的区别,希望诸位读过这节后都能从中获益。

  其他诸如强项1、要偏、多、杂的 2、清楚自己求职的愿望动机 3、空闲是优秀的机会 等等,虽是老生常谈,但在这本书中的组合排列仍能看出作者对工作的真正理解。尤其让我忍俊不禁又深为敬佩的是,我们都知道日本和我们一样,都是官本位的社会(虽说他们的资本主义改造相当成功人民生活水平也很好),所以你有本事是一回事领导愿不愿意用你是另外一回事。书评写的好的人多了去了,凭啥你写的书就会卖的特别好,为什么编辑就买你的评论的帐呢,看了每章后面的“附录”我算是了解了一点原因,利己利他。但看官们不要因此而小瞧了土井,他能对读者有这样的号召力,他一评论别人就跟风去买,是因为书本身也得确实不错,但你要是夹带私活,读者一看破就不会再买你的帐。功成不居,是以不去,这都是我们在他拒绝一部分以后看到的了。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七):鲸鱼池塘

  面对同一片天地,转身再看惊觉大不相同,认清了现状,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希望。土井英司先生的这本书,碰巧遇上了,小书不厚,但是内容并不简单,读完深刻地鄙薄自己最初对这本书的误解。开始我浅薄的认为是做好计划,挣钱要趁早。不得不说,他的处世之道深刻地影响我对职场以及这个人生的理解。我在还未踏进这个社会体验到这样的理念,觉得很是心喜。

  以前觉得三年,十年,并不能感受到它的长短,但是人一旦过了二十岁,时间就突然快了起来。毕业告急,奔三在即,青春故事已不是我们最关注了,怎样在职场中生存和成长,才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主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因为一不留神就是三十难立。可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该做点什么为未来打算。答案是——求职准备8年+a,“23——25岁努力干事;26——28岁打造内部NO·1 ;29——30岁为自己出走准备;pius的31岁学习管理的修行。”,让我们找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可以做一个八年的职业规划,踏上奋斗之路。而且作者关于工作的试炼和管理的培养,解答了我们一些毕业生或者公司新人的疑惑。

  我们好比是池塘,而人生理想是鲸鱼。当然因为年轻,所以敢奋不顾身投入,会用池塘所有生命能量供养那只庞大的它。但是我们不可能期待鲸鱼会一直待在池塘里,它的归宿是浩淼的大海。如果我们不持续的努力,不去幻想一下大海的样子,那么我们只会被这只鲸鱼拖累,压的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变成大海念头,尽管我们不知道能否成为大海,但是为了心中那只鲸鱼,再苦再难也都值得。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凭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阿甘吃过很多苦,但他从未感觉到,当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哭泣,说“Jane,I miss you”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阿甘的生活并不是那么幸福,但是过程却是很完美。当我们对所有的事情都厌倦的时候,你就想到心中的某只鲸鱼,那样你就能忍受这一切,它的存在对我们很重要,因为我们不想被平庸人潮堙没,不想成为“废铁是怎样炼成”的活生生例子

  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的事。如果你一直都是听话做事,不作他想。那么你会发现你慢慢地迟钝,某种能力退化,跟不上工作的节奏。当你达到一定的高度,必然会开始进入领导层。如果你不懂得管理知道,那么真的扶不起了。

  找到一个信念,迎接你的30岁而立吧。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八):30岁,你在哪里?

  工作好几年了,眼看着奔向30而立的年龄,有时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于今后的人生职业道路如何发展下去,仍存有许多未知。我常常想,是否命中注定了要这样走一步算一步,还是自己因困惑而产生的一种低落情绪?我不知道,不知道这样一路走下去对与不对,也不不知曾经走过的路算不算得上正常

  本来不怎么愿意看成功励志类的书,总觉得那不过是一块鸡血,让人瞬间充满激情,过后仍一无所有。但是看到这本书的名字,“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我还是忍不住拿来一看。我想看看在作者眼中,20几岁的阶段该做怎样的事,又如何能决定一生收入的90%,再对比一下自己的过往经历验证自己是否走过了一条正确路径,如果有所偏离又偏离了多少,接下来又该如何去做。

  带着这些疑惑,我翻开了书。整本书字数不多,条理清楚,文字也算流畅,所以三四个小时我便读完了。在作者土井英司看来,30岁以前是“职场准备”阶段,要做好“那个年龄段才能做得到的事”,具体说来,30岁以前又要分成这样几个阶段。23到25岁初入职场的三年,要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劳,这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阶段,你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放低姿态,做好上司交待的每一项工作,要上司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新人,另外,还要培养自己的洞察力而不是判断力。工作三年以后,从26到28岁,你要努力打造自己的No.1,也就是发现自己“独一无二的强项”。在这个阶段,与“想做的事情”相比,你更要注意“想要的结果”,并掌握一定能出成果模式,通过这种能力提高自己在业界知名度。而到了29-30岁的阶段,你要试着走出公司,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做到这一点,你要具备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的能力,并且知道自己身上的“筹码”斤两几何,是否具有一个“自己的招牌口号”以让市场或行业知晓自己的价值所在。只有当你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地位,你的跳槽才能是真正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提升,而不会沦为一次从头开始的工作变换。30岁以后,你将步入职业发展的正轨,这是时候你要培养的则是“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脉力”了。这个时候,你的目标是成为管理者甚至是领导者,这是事业前进的必然,如果不能到达这个阶段,那说明你的前期准备是不充分的,你需要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好好的补上一课。这时,你就要回过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20几岁没有完成的步骤了。

  这是土井英司在本书中为我们提供的职业发展框架,无疑,这是他工作多年的经验之谈。通过对20几岁“职场准备”阶段的深入分析,他告诉了我们20几岁的经历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之大,虽然并不赞同这样以具体年龄段来切分职业发展阶段(许多人可能在25岁以后才踏入职场),但我对他总结的职业发展逻辑还是比较认同的。20几岁的确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走好这一段路将直接决定着你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成就,虽然不乏有许多大器晚成的人物存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条必不可少的发展路径,即便是大器晚成者,也必然是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才等到辉煌的那一刻的。所以,重新审视我们走过的路,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那些必须做到的事,是我们继续前行要做的功课之一,如果有所欠缺,那就从现在开始,从那个缺失点开始努力吧。也许你已超过了30岁,但是没关系,如果能在这一刻认识到职业发展的逻辑,那么一切付出都不会太迟。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知道如何为此努力,那么,无论到什么时候,你都会离成功越来越近的。

  《20几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读后感(九):为30岁的华丽转身而准备

  昨天刚读完这本书,今天趁着休息就写一下笔记吧。这本书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或者刚毕业在找工作,抑或是刚工作的职场新人,如何去做自己的职场规划,点出在30岁前应该要做些什么事情。而这本书呢,只是从大体的角度给读者说明每一个时期要去干什么,给出了整体框架而很少涉及如何去做,即点明了“What”,没有说出“How”,而且没有太多“亮点”,这是我给这本书打3分的主要原因。不过这本书对于现在我还是有用的,至少看完它,我得到了不少启示,而且我喜欢这本书在每一章结束后悔列出5-7本的参考书目作为延伸阅读,只可惜只给出了书名,没有出版社和作者,而且还是日文版的,所以我能找到的不多。另外,我个人觉得日本在职场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写的书籍比较多,而且也很有参考价值,之前接触的几本书也是日本的,如《杠杆阅读术》,《晨间日记》等,虽然书中介绍的系统和模式不复杂,但是很实用。现在觉得,日本这个小国家,在经济上发展比我们好还是有道理的,至少在书籍方面就看得出来。好了,进入主题:

  23-30岁前是一个准备阶段,做好这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在30岁时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1.从参加工作到30岁的这个期间,要利用自己所在的公司,努力找出自己想从事的工作,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来锻炼自己。这段时间是商务人士“职场准备的8年”。

  2.在30岁前彻底地磨练好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30岁后“进公司也OK,自己经营业OK,做自由职业也OK”,即具备灵活适应各种工作形式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3.技术和人脉是你的个人财富,同时你的信用也是一样的。

  4.23岁-25岁,是在岗位上拼命效力的时期;26岁-28岁,要打造自己的优势;29岁-30岁,要放眼外部;31岁(Plus a),学习管理。

  5.学习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是一个方法。

  6.职场准备关键在于“偏,多,杂”,同时掌握几项技能,增加自己的价值。

  7.做只有那个年龄才能做得到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原则,学生时代该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旅行。

  23岁前,做好进入公司的准备:

  1.大企业中需要具备五项基本素质的人才:1)懂管理;2)忍耐力强;3)责任感强;4)清浊能容;5)精通数学。

  2.选择“斜阳产业”实习或工作。斜阳产业:曾一度有过辉煌,现在濒临倒闭的产业。

  3.不可忽视进入公司的第一印象。

  4.面试技巧:

  1)如果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展示你应变能力的问题,可以问一下三种问题:

  a.表达你“对贵公司非常向往”;

  .让对方浮现出你进入公司后的情景的问题;

  c.展示应变能力的问题;

  2)自我介绍要考虑的“4个P”

  a.Price(价格):传达自己的“价值感”;

  办事灵活;分配给你的事情,从不厌烦去做;也不反对无偿加班;什么事情都肯干,都愿干。这就是价值价格的战略。价格是一定的,但可以通过劳动量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Product(产品):把自己看成商品;

  把自己看成“待售的商品”,客观地进行分析。想象自己是怎样的产品?会受到谁的青睐?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可能性”会成为你的卖点。

  c.Piace(流通):把自己卖给适合自己的公司;

  d.Promotion(宣传,推销):在公司里为自己做广告;

  看看自己在公司里适合什么工作,然后通过自己的优势,将工作做好,作为自己的“广告”。

  3)求职愿望和动机,如果能够说出“3个为什么”工作基本就定了:

  a.为什么是这个行业?

  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谈行业的存在意义

  .为什么是这家公司?

  事先做好功课,做到能明确说出该公司业界所处的位置以及公司的特点;

  c.为什么是自己?

  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和这份工作进行联系,举例说明。

  4)事先了解公司的需求

  a.公司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公司的不足之处,自己怎么去弥补?

  进入公司到25岁,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劳:

  1.简单的工作细节,考验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工作态度;

  2.跑跑腿就不满,工资低点就抱怨,工作时有这种短视的想法,不可取。

  3.学徒时期要找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学徒时期:想做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而且一个新人一般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的探索时期。

  4.比起判断力,更要培养洞察力。

  5.工作的本质在于琐事。一个新人,琐事是他的主要工作。所以,不论什么时候,偷工减料都不行。

  6.空闲时变优秀的好机会。

  26-28岁打造自己的NO.1: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强项:

  a.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什么上面?

  自己经常投入精力和财力的事情,长时间坚持就可以形成一种优势;

  .不能认同的是什么?

  “不认同”代表着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不能容忍的地方,需经鉴别可行性后方可坚持;

  c.凭自己的个性在做的事是什么?

  擅长的领域来自于个性;

  2.选工作时,与“想做的事情”相比,更要注意“想要的结果”。

  3.思考工作和自己的才能是否相称。

  4.要在自己最尊敬的人的身边工作。

  5.“大家都觉得办不到的,不愿做的事情”,你可以做做看。

  6.全方位学习,效仿成功人士,掌握一定能出成果的模式。

  29-30岁,试着走出公司:

  1.要有公司内部交涉力,意见能被公司上级所接受,以获得自由。

  2.29岁时的跳槽是一次让自己发光的“舞台选择”。

  3.主动承担公司的“新工作”也是一种方法。

  4.不要通过自己在公司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

  5.对数字敏感,能看懂资产负债表。

  6.成为业界人士之间沟通的桥梁。

  31-35岁,管理好组织:

  1.31岁的必修科目是“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脉力”。

  2.高管的薪水高,是因为把自己的可再现技能,让自己的部下在先。

  3.抛开个人的能干标准切忽以自己为标准来衡量部下的能力。

  4.31岁时注重自己的外在打扮,这很重要。

  5.讲话要有逻辑,要有热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