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伟大的逃亡》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25 04:4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精选10篇

  《伟大的逃亡》是一本由[美] 房龙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5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一):两处肉眼分辨简单翻译错误

  第二章标题:“舞台为后来少有观众能记起的党派准备好了”

  应该是作为派对的party吧

  78页莫名其妙出现了“美元”,应该是dollar元,而不是US dollar美元。黄有光先生撰文批评过这种译法。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二):请尊重创作者劳动

  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发表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小说结局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提示,以免没有看过的人扫兴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三):安安静静的历史

  房龙的历史总能让人感觉沉静

  一直觉得房龙是那种最老派的历史写手,读他的文章,或者说听他的故事,总能让你有种身在深林木屋舒服沙发篝火。历史在他的诉说下总是能缓缓展开,在他的节奏里,你是安静的,你是敏锐的。

  在这类历史类的书籍中,最致命关键的问题是跟着时间走,还是跟着故事走。而房龙可以以他特有的舞步在时间和故事中舞蹈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四):书很不错,但译者看不懂罗马数字

  房龙的书总是很有意思,无论讲的是思想史,还是太平洋,抑或是这本所讲的北欧故事。不过译者在专有名词上的混乱实在影响阅读流畅性。

  其他的误译之处就不说了,就说一点,译者似乎看不懂罗马数字,P44的查理十二(Charles XII)被译成了查理七世,P67的亨利四世(Henry IV)也被译成了亨利七世,译者不是看到个罗马数字就认成七吧,还都是这么有名的国王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五):值得一读

  这是一本不太厚的书,并且语言清晰易懂,很适合闲暇时候偶尔翻一翻,也很适合我这种不喜欢看大部头书的人。书的内容也让我觉得很有新意,新意在于它不像以往的关于历史的书,都是讲那几个大国的历史,例如我们的历史课本,又或是从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角度讲述,本书讲述的是稍显冷门的瑞典的历史,让读者更能从多角度去了解当时世界发生什么。正如作者在书里所说,“历史本就很有趣,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愿意读小说”,这本书很值得一读。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六):历史真有趣

  1、我一直对瑞典人民选择这样一个冰雪覆盖,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进化而感到非常好笑,啊哈哈。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竟然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国家发展(至少是在工业革命以前)。好奇的是,近代的维京人抓住了怎样的机遇为什么走在了文明的最前沿?

  2、历史的阶段有时需要一个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大事果然效率就高。而2000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度集权政治中国,想要改革起来又是多么不容易

  3、全世界最能打仗的人当属欧洲人,两次世界大战均有他们挑起,其中最无敌的估计是俄国人,什么人都能打赢。。。。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七):读读历史吧

  第一次读历史读本开始有些吃力,后面故事性渐强,多多少少理解了一些,人名地名很多看得很晕。讲了中世纪人们生活、斯德哥尔摩的血案以及古斯塔夫·瓦萨的逃亡过程,但对王朝建立只用匆匆几笔带过就结束了,有些遗憾

  “历史本身就是如此迷人,为什么会有人去读虚构的小说呢?”哈哈哈,被房龙先生吐槽了,历史和小说一样都有其可读之处。

  顺便搜了一下瑞典的相关纪录片,只搜到 [老纪录片] 欧洲名城录 之 瑞典-斯德哥尔摩 ,约34min处有提到卡尔马联盟、斯德哥尔摩血案等相关内容。

  第116页第2段第4行,“事物”应为“事务”。

  另外对书的装帧,将两幅地图直接黏在封面和封底实在觉得不舒服。还有这本书实际内容不多,定价略贵。

  end~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八):值得期待的房龙

  一直很喜欢房龙的书,记得小时候读《宽容》就觉得受益匪浅。这次看到这本《伟大的逃亡》觉得很惊喜,这本书好像从来没翻译成过中文,之前在网上下载过它的英文版,但是因为我的英文不是太好,所以也是读得半懂不懂的。 所以这次看到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买了。

  这本书讲的是瑞典独立的历史,可是我倒觉得它更像一本内涵丰富、情节精彩的小说。不得不佩服房龙深厚文化底蕴幽默笔触,他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就像在讲一个故事,瑞典独立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就在精彩的叙述间见于笔端,和其他枯燥的历史书完全不一样,这一点真是很让人佩服!

  这个译者倒是没听说过,不过文字处理得很干净,读起来轻松、流畅,质量蛮高的。让人惊喜的是书里的插图,居然有房龙亲手绘制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地图和微型的世界地图~~~这个蛮惊喜的~~~~赞一个,推荐给大家。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九):逃向自由

  房龙的这本名著,居然一直没有中译本,好在新星出版社现在补足了这个遗憾。

  本书讲的是古斯塔夫•瓦萨带领人民北上建立瑞典的故事,因为当时欧洲充满了宗教迫害战争,在上帝与凯撒的夹缝中,生命已无尊严可言。面对绝大多数人的隐忍,瑞典先民们觉醒了:不自由,毋宁死。

  其实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得过且过的,不逼到极致,他们只想服从,就算逼得急了,反抗两下,结果也多是妥协,总之,能活下去就可以。但古斯塔夫•瓦萨却明白,忍了这一代,其实就是卖掉下一代幸福,谁愿意自己钟爱的儿子孙子将来当奴隶呢?所以,必须逃。

  房龙写这个故事,其实是想振奋当时美国人的民气,告诉他们,对于威胁你自由的敌人,只有拼到底,实在拼不过,也要逃到能躲的地方,绝不要存什么幻想。因为生命的尊严不可剥夺,一次放弃,你将再无坚持勇气

  美国文化出自欧洲,所以面对旧大陆,总有一分自卑感,诸事都向那边学习,可当时欧洲的殖民者做的却是坏榜样,只想着自己的强大,罔顾公理,这让美国人感到困惑,甚至踵武其后。而房龙却看到瑞典建国传奇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他想告诉人们,这才是美国精神真正的根脉,其实一个国家强弱重要,只要人民有尊严,就能创造辉煌奇迹

  房龙的文笔,自不必说,他善于将激情掩盖在平静陈述之下,所以回味持久,过目难忘

  《伟大的逃亡》读后感(十):美中不足

  可能是我看过其他两部瑞典史的缘故,觉得这本不到九万字的以说故事方式呈现的瑞典建国史的信息量显得不足。这本书较为详细的叙述了,克里斯蒂安二世血洗斯德哥尔摩和古斯塔夫·瓦萨逃亡的过程,但对古斯塔夫·瓦萨建国及取得稳定统治和成为国王却写的很简略

  这本书的译者语言上把握的还是不错,译文流畅易懂。但是其史地知识略显不足,注释中出现一些错误。第49页,对查尔斯·马特尔的注释为“即前文提到的查理曼大帝”;第125页对伊萨河的注释是“位于奥地利蒂罗尔和德国巴伐利亚州之间的一条小河”。这两条都是低级错误。查尔斯·马特尔(714-741)之后是矮子丕平(741-768),后面才轮到查理曼(768-814)。古斯塔夫·瓦萨一直都在达拉纳地区逃亡,怎么会跑到德国去呢?明显这是同名的另外一条河。

  再举一处将地名混淆的的注释。第111页,对斯卡拉(Skara)的注释为“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镇,位于坎帕尼亚大区莱诺省”。克里斯蒂安怎么会去处斩意大利某地的主教呢?这里的Skara一定是瑞典的地名,应该是指西约塔兰省的一个城镇,位于维娜恩湖东南。1015年此处设立了瑞典第一个主教席位(尼尔·肯特《瑞典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第13页)。

  另外,注释中还出现一些不妥的地方。第9页,对斯特恩·斯图雷的注释为“卡尔马联盟时期的瑞典君主……”。这个斯特恩就是后文出现的小斯特恩,其实只是摄政者,并不是国王。第67页,注3,只对斯凡特·斯图雷进行了注释。正文中是这样写的“于是斯图雷家族的三个成员——老斯特恩、小斯特恩和斯凡特·斯图雷,成了瑞典王国管理者。”个人觉得这条注释应该解释一下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老斯特恩、小斯特恩是父子两,和斯凡特·斯图雷没有亲属关系(安德生《瑞典史》,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45页)。他们都是摄政者,先后次序是:老斯特恩(1471-1497,1501-1503)、斯凡特·斯图雷(1504-1512)、小斯特恩(1512-1520)(尼尔·肯特《瑞典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第261页)。全书中据我初步看下来,仅在第67页出现老斯特恩和斯凡特·斯图雷,其他地方均指小斯特恩,如第92页的“斯图雷”、“小斯图雷”、“斯特恩·斯图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