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818你不知道的晚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10-07 04:1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经典读后感10篇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是一本由刘继兴 / 王伟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读后感(一):《818你不知道的晚清》八卦之下看晚清

  最近的中国似乎掀起了一篇清朝风。不论大街还是小巷,不论言情还是历史作品,不是穿越就是重温。反正一句话,清朝之下有话题,清朝之下有文章

  一如《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这部作品中,作者在文章最初所说“那是一段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是近代中国的发端和转型时期,不了解这段历史就不能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社会的当下。”所以,假如我们想要探究到那个自己既不熟悉却有着说不完话题的年代,就来这本书中一看端倪吧。

  其实,乍看书名我也感觉到了这部书其实只能作为一本茶余饭后调料作品。818注定了此书有别于正统的历史作品,其实更多的话题集中在了以往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的野史杂谈。或许换言之,这部历史书籍可能更适合于狗仔队一样的生猛爆料罢了。读它,我们只能作为一个休闲的鱼类项目;读它,我们不能完全叫真地去专研。毕竟是818嘛。

  此书的内容全部围绕了晚清的话题而展开。不仅因为这个时代距离现今比较近,容易追索更多的线索和话题。而且也因为这个时代是我们大家最为熟知的王朝,注定了我们都比较容易引起读书的共鸣。在这部书中的晚清描述,我认为还是比较适用于“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晚清”作为归纳综合。书中的每个章节的编排更有似于一首诗句隔世听风雨,但闻人语响,谁解其中味,苍茫云海间。每个章节之下的每个内容其实更是一个个简短故事。在故事之下的是向我们读者的揭秘。让我看着这本书的同时感觉到了一丝不一样的读史乐趣。因为里面的内容完全不是以往正统书籍的照本宣科;因为里面的内容更集结在了晚清时期某些知名人物的不为认知之处;因为里面的内容更显现了一些清朝的趣事;因为里面的内容更揭开了很多放不上正统台面的清朝野史。

  八卦的大前提之下读这本书,让读者可以看到了一个颠覆性的历史常识。”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面对这样一部记载晚清不知道的故事,我们或许可结合有着真凭实据记载下的清朝进行比对。让学习历史变得不那么枯燥;让读历史书变得不那么乏味。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

  与此同时,这些话题其实完全可以充当我们有时候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之下,于其高谈阔论哪些明星绯闻,倒不如说说晚清,818那时候的历史。感觉这些话题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渊博度,这也未尝不是一本值得参考的书籍。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读后感(二):像雨像雾又像风

  像雨像雾又像风

  评《818你不知道的晚清》

  今年已经是辛亥百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玩清王朝的统治,可以说晚清距离我们的现在并不是遥远,但是关于晚清的历史,我却知道的不是很多,了解的只是皇朝的没落,官员腐败无能帝国被动挨打的悲惨。这本《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主要8的是晚清的一些牛人们,通过他们的牛B故事中又给我们展现了晚清的一些真实历史,让我们对于晚清的历史增加了一些了解。往事如风,历史如雾,这本书的故事如雨,看完书后,对晚清的历史有一种像雨像雾又像风的感觉。

  晚清7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的记忆几乎是灰色沉闷的,这70多年的历史进程乏善可陈,鲜有亮点,太多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带给国人伤痛难以回首。然而,也正是从晚清开始,经受了挫折打击中华民族从此一改夜郎自大傲气,开始了漫长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先进制度技术,开始对皇朝进行变革。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晚清的皇室家族,苦苦守着祖宗基业,也曾经做过一些努力;国家的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努力挽大厦之将倾,晚清时期出现难得一见的中兴;还有如孙中山、黄兴等辛亥肱骨,如荣禄、袁世凯等乱世奸雄,他们共同演绎了晚清的历史,见证了乱世的变革。

  历史往往是模糊的,或者是因为每一段历史并不能通过只言片语描述清楚,而简单一笔带过给人留下的只是肤浅庸俗的认识;或者因为读懂每一段历史需要透过很多的障碍,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理解,或者是历史的编写者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们把事实藏在那里,而和我们讲述的是这里;于是很多人只是选择了甘愿模糊,所以很多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像雨像雾又像风”的感觉,即使是不过百年以前的晚清,甚或是辛亥革命

  于是我们要经常818历史,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奇闻异事中,了解当时的生活气息,就像娱乐一样嬉笑而过,那个扮演光绪皇帝荒唐,那个“花木兰”的悲催,那个“红楼迷”的老佛爷等等。我们可以从历史的推演中,了解功臣名将生死沉浮,在历史中涤荡真理,曾国藩拥兵自重却不黄袍加身,并通过良好家教为民族培养了几代的名人;《老残游记》作者是一位通才,他在历史、文学医学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但是也曾经有买办的糊涂经历。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真相中,更清楚了解历史的一些人物,戊戌变法的发起人之一康有为远非圣人,他首鼠两端言行不一著名翻译家林纾,竟然对外语一窍不通,但他精通文言文,通过别人的口译和自己的理解,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世界名著类似这样的历史,不818是不会流传开来的。

  往事如烟,晚清像雨像雾又像风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读后感(三):晚清的侧面

  刘继兴、王伟合著的《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一书,以博客体的形式,以历史评论风格分门别类的讲述了我们“不知道”的晚清。这里的“不知道”,我觉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虽然我们熟悉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知道的仅仅是一面,或者说虽然知道但很片面;一方面是很多曾经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或者推动历史进步,或者具有伟大精神,或有伟大创造力今人应该知道但事实上却被逐渐淡忘的人物;最后一方面是那些虽见于野史或者传闻,类似于历史“八卦”的人物或事情

  李鸿章、康有为等大腕人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对于他们,历史似乎已经盖棺定论。比如,我们所知道的李鸿章是卖国贼,而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但读完《誉满天下满天下的晚清第一重臣》,才知道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过程中的求真务实,知道他在辛丑年为了避免将中国拖入更大范围战火之中,面对慈禧太后“勤王”的旨意,竟然公然抗诏并策动“东南联保”,但最后又不得不走向让他背负千古骂名的《辛丑条约》的谈判桌;读完《对康有为影响最大的晚清大学者》才知道康有为的成名之作《新学伪经考》在很大程度上是剽窃了廖平的学术思想,但是成名之后的康有为对此却死不认账。读完《康有为到底是“圣人”还是“伪君子”》,才知道虽然他的文章开一代之风,虽然他领导的“公车上书”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但他个人生活的荒淫奢华则证伪了“文如其人”的古训。我们知道中俄《瑷珲条约》是清政府卖国的罪证,但读完《保住上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晚清大佬》、《最早称“中国睡狮已醒”的晚清外交家》,才知道是李鸿藻、曾纪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保住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无论是历史,还是观众都比较钟情于那些叱咤风云大人物,但在《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中,我读到了许多让我热血沸腾的“小人物”。“痴心办学的犀利哥武训”武训是一个穷人,又是一个文盲,但他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重复自己的悲剧,竟然大半生靠乞讨和做苦力兴办了三所义学,义学开学后,是他用眼泪膝盖感动了那些不好好上课的老师学生。今人知道翻译《茶花女》的林纾,却不知道这位一生翻译过十多个国家两百余部作品的“译界大王”竟然不懂外文,也不知道他不仅是一位翻译家,而且在诗文书画方面颇有建树。今人知道著《老残游记》的刘鹗,却很少知道精通治河、数学音乐、医学、考古的通才刘鹗,也不知道他从事实业投资教育的努力。武训之伟大,在于他对教育的重视身体力行,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武训,那么“不买校车买公车”,“大学非有大师,而有大楼”的悲剧就不可避免。林纾、刘鹗之伟大,在于他们虽处乱世,但其创造力足以让盛世的今人惭愧羡慕,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创新精神,丧失了创造力,只知道沉溺在虚幻泡沫意淫和谐中,那么无论是曾经的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还是今天的美利坚帝国,终究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此外,《晚清“花木兰”的人生悲歌》、《太平天国扑朔迷离的两大宝藏》等类似于历史八卦的篇章,不但增强了该书的趣味性,透过这些“八卦”,也可体味到历史背后深层次东西

  读完《818你不知道的晚清》,当这些曾经的“不知道”,变成今天的知道,当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腐朽衰败的晚清,还有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积极进取,努力求索的画面,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客观历史,站在前人的肩上,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学习前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伟大创造力?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好恶对历史进行取舍,也不是把前人踩在脚下,把自己捧上天。或许这就是近年来“晚清民国热”的原因吧!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读后感(四):三千年的变局,说不尽的晚清

  李鸿章曾言,晚清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惟其如此,晚清的人情、世相、官场、社会都不能不极端,不能不典型。《818你不知道的晚清》全书凡56篇,有奇人,有奇事;有正史,也有野史;有料,有趣。虽不是书斋里的学术史学,相比于通俗故事又有理有据,有对比评判,故事细节宛然,故事中人有名有姓。我称之为“面向有知识人的历史写作”。

  小子不学,仅就有所会心的几个官场话题参详一二,希望能展示此书内容之一斑。

  官场秘笈与“假皇帝”事件

  书中有三篇直接提到官场。主题分别是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秘笈”和光绪朝“假皇帝”事件。

  《官场现形记》“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官场小人物等100多个大小官吏……他们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则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

  如此繁荣的官场,要想悠游其间大不易。据作者说,“清人官僚谈官场秘籍蔚然成风”。书中提到,胡林翼曾说“一部《红楼梦》,教坏天下之堂官、掌印、司官、督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意揣摩迎合,吃醋捣鬼。” 清人笔记《庄谐选录》总结“官诀”道:“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

  之所以把“假皇帝”事件也列为官场一类,因为此事完全依托当时的官场才可能发生。官场越迷人外人越眼热。一个伶人、一个妓女、一个离职太监利用一些真真假假道具招摇撞骗,终被处斩。

  近日有一则新闻:重庆3个男子冒充纪委官员,从办公室劫走某局局长意图勒索。最后局长逃跑,3人被抓。因为媒体因素,今天的高官人们已不再陌生。于是便冒充“陌生的权力”——纪委。出发点是一样的,策划是一样的,结局也是一样的。只是时间隔了200多年。其中一个男子为了显得精神、有官气,还专门买了一身新的西服。与“假皇帝”事件里的玉碗、龙被、玉玺,一个套路

  有腐败的官僚,就必然有寄生在这上面投机的人。古今一也。

  凡人慈禧:真搂钱与假字画

  说晚清怎么可能不说慈禧?慈禧之所以频繁成为历史故事的主角,也是应了那个字:神秘。就像上文说到的,皇上太过神秘,所以张之洞在处理“假皇帝”前也曾经犹豫过。慈禧的神秘度更远超光绪。去神秘化的办法,就是老百姓化。或者说,普通官员化。清朝的普通官员一般干什么呢?寻租。所以,慈禧也不能例外。《老佛爷的“灰色收入”》一篇,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慈禧通过盘下老牌银号“泰源号”,垄断京城的捐税和宫廷汇兑业务;不久,又开了一家绸缎店,名为“泰昌号”。从此,“宫廷汇兑以及各地向老佛爷进奉的物品银两均由泰源号、泰昌号经手,两号成了老佛爷受贿、洗黑钱的最佳手段。没多久,两号就为老佛爷赚了1200万两银子。”

  这一段故事,其实说的还是官场。慈禧是晚清朝廷最高领导者。连她也如此“随俗”,这个官场会好吗?

  老百姓化的慈禧,必须有所爱好。比如,她爱读《红楼梦》。书中引用《清稗类钞》的记载说:庚子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之后,某书商得到一部精致小楷抄写的《红楼梦》,抄写者在中缝注上各自的名字,这些人包括状元陆润庠等几十人。不仅如此,书上每一页上都有慈禧太后的朱笔小字批语。

  至于作者如何认定那批语是慈禧的笔迹,已无从考证。姑妄听之吧。

  不仅爱读书,还爱“作画”。慈禧经常将“自己”所作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但慈禧的书画水平仅仅是习作水平,拿不出手,于是就找“枪手”。书中引美国人何德兰《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道:“慈禧太后拥有18位宫廷画师,他们的全部职责就是为她作画。他们被分成3组,6人一组,每个月要值10天班……有一组领头的关先生说,‘要我一年至少给她画上60幅画,在节庆日前送去。这些画加上如意馆人的题词,由她盖章,在节庆日当作她自己的画送出去。”

  幸好慈禧没有外出题词的压力,不然很容易穿帮啊。

  忠烈绝唱 因言殒命

  有如此的官场,有如此的最高统治者,小人物的命运又是如何呢?书中也给出了交代。

  1903年,受聘为天津“报馆访事”(即记者)、同时兼任一家日本报纸通讯员的沈荩,以记者身份为掩护,从事反清革命。因提前曝光俄方有路权和领土诉求的《中俄密约》,被捕后遭酷刑处死。遇害时年仅31岁。他被称为“最早为新闻事业献身的人”、“近代第一个以身殉职的记者”。作者评论说,沈荩事件“暴露了清廷对外软弱妥协,对内反动凶残的本来面目。”

  谄于外,而陷于内,是为晚期政治。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1896年二月,慈禧的一名心腹太监寇连材,跪在慈禧床前劝谏说:“国危至此,老佛爷既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而生内变也?”被慈禧臭骂一顿,轰赶出去。又过了5天,寇连材给慈禧上了一道关系国家大政方针的折子——《太监寇连材死谏折》。奏折涉及银票、用人、军事、教育、司法、婚姻等诸多领域。作者认为,“寇连材的这道奏折也就是百姓街谈巷议的水平,没有什么真知灼见”。2天后,寇连材被押往菜市口处死,终年28岁。梁启超称其为“义烈宦官”,并为其作《烈宦寇连材传》。

  估计从那以后,再没有如此“愚忠”的人物了吧。愚,并不是说盲目,而是说竟然还相信“死谏”这一套。从为同治帝争嗣、指责慈禧破坏祖制的吴可读,到为救国家于危难、劝谏上书的寇连材,朝廷对死谏的处理越来越严厉,大清朝也一步一步走到了尽头。

  全书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胡雪岩、王士珍、林杼;政界、军界、商界、文艺界等等,高名大姓,政经国是,我都无缘置喙。但历史名博刘继兴的这本不失为一部了解晚清诸种世相的简明通俗读物,可消遣亦可增智。

  《818你不知道的晚清》读后感(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刊于2012年2月5日《南方日报》A11阅读版,删掉了最后一段,这里奉上完整版。

  书评人:徐鹏远

  “洗身穿袍统理发,

  疏通扎好解主烦。

  主发尊严高正贵,

  永远威风坐江山。”

  这首韵律不通、浅白委琐的所谓“打油诗”并非出自哪个山野村夫之口,也不是黄须小儿的涂鸦之作,而是叱咤一时、大名鼎鼎的洪秀全所写。从“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位“天父”的粗陋和庸俗,继而也就不难理解其于历史中的命运轨迹了。

  这些通常为史家所不屑的风情轶事,其实恰恰是历史的生动所在,于隔世处更添亲切。词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却总是被史吏付之一笑。殊不知,“笑谈”实乃评史阅世的至高境界,既要有纵论千秋的学识和眼界,又必需淡看风云的胸襟和气度。由刘继兴、王伟二人共同打造的新著《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便是一部历史的笑谈,虽未必算得上沧桑尽悟的大成之作,却当真谈得够味、笑得尽兴。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是距离今天最近的一段封建王朝史,加之其多方角逐、局面纷乱的复杂性,遂成为当今史学界热衷的话题,其中最著名的研究当属唐德刚之《晚清七十年》。然而今人论及于此时,常常囿于近代化的转型、殖民与反抗、改良与革命等宏大主题,即便微观的史实考证,也是专注于大事件的细枝未节。刘、王二人此著,另辟蹊径,以54个小故事组成,捡拾起被忽略的“鸡毛蒜皮”,灵动而全面地勾勒出那段历史的多种面向,堪称晚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这些街谈巷议般的故事中,不乏八卦,比如写慈禧太后对《红楼梦》的痴迷;写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武昌却出现了招摇撞骗的“假皇上”;更有写同盟会骨干人物马君武中了梁启超和罗孝高设下的“美人计”……

  表面看来,这似乎有吸引眼球的媚俗之嫌,但轻巧的题目之下却并非是同样轻巧的文字,反而显得质朴认真。历史原本如戏,作者其实是让大人物从历史的墓志铭中解放出来,回归本色,同时也是在努力还原历史的原貌,使其更加真实、更加平民化。这一点也体现在作者对于小人物的刻画上。

  梁启超曾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的旧体史籍,不过帝王将相列传而已,小人物或者沦为陪衬,或者干脆忽略不记。《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为这些小人物辟出了一方舞台,展现其卑微背后值得铭记的光彩。他们中有敢对慈禧和肃王隆勤说“不”的琉璃厂张琴师,有勇敢报道《中俄密约》遭致杀身之祸的记者沈荩,有向太后上折死谏的义烈宦官寇连材,也有拼死保卫孙文的革命女侠尹氏姐妹……

  作者还试图对某些极具争议的大人物做出全新的判断,但似乎并不很成功。比如替被骂作卖国贼的李鸿章“平反”,实已为当今学界之共识;再如,批判康有为倡导一夫一妻,自己却纳了六房小妾,倡导人人平等,却拥有数十仆婢,却不想推行自由平等的华盛顿也蓄有奴隶,历史人物的评判不可脱离其具体时代的局限,更有必要将私德与公义区别而论。当然,书中的尝试也不乏成功之例,“圆明园悲剧的历史真因”一节就纠正了龚孝拱为英法联军引路的不实罪名,指出英法联军是为追击清兵而至圆明园,开始点火也只是焚烧园外的官吏房,后来的火烧圆明园其实是为了驱逐不断涌来参与抢劫的华人,而且华人还主动提供引火之物。作者不仅引据各种史料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场景,更发出责问与感叹:“英法联军罪恶固然是滔天一般,但我们对那些尾随在洋人屁股后面,参与了整个劫掠、焚烧圆明园的国人又该如何评定?实是令人蒙羞,令人感到悲哀。”“国家不爱民众,又凭什么指望民众拿自家性命去爱国?……焚毁你的家园还是轻的呢,休怪民众无义!”

  以史为鉴,并不是一句空话;知古鉴今,正是历史让人惦念之处。《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一书深谙此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佛爷’的灰色收入”一节结尾:“慈禧太后为了个人利益为所欲为,心安理得地种植自己的‘摇钱树’,并亲自出马做其‘保护伞’。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哪有不赢的道理?官商一体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自然是积弊甚多,危害无穷,影响社会的稳定。”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五年前,历史学者姜鸣出版了《天公不语对枯棋:晚清的政局和人物》一书,以随性诗意地方式完成了与历史的一次对话。而如今面前的这本《818你不知道的晚清》再次回首那段往事,文字更显轻快,却毫不轻浮,凡其所言皆可查证,引用典籍清晰明了。不过,不同于姜著的散文体势,作者的史观已全然融进字句,一阅便知,虽篇断而神聚。《818》缺乏这样一种统辖全书的史观,而一个个故事又无连续关系,倘若一个缺乏基本历史素养的读者来翻阅的话,或许不免流于猎奇。

  文章网址链接: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2-02/05/content_7053603.htm

  © 版权声明:

  本作品版权属于作者徐鹏远,并受法律保护。除非作品正文中另有声明,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