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的墙的读后感10篇
《拆掉思维的墙》是一本由徐谦著作,35.00元出版的2011-8图书,本书定价:26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一):不客观,太忽悠
就像之前看过的一个有毒的心灵鸡汤一样:美国某某著名的主持人,15岁的时候怀孕流产,吸毒,坐牢,然而二十几岁却成了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最后却给出了个结论,人生只有经历磨难后才会见彩虹…真是有毒呀!!
不得不说,书中有些道理值得肯定,但作者真的没有跳出自己的圈子,很多例子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调而存在,而不管对不对,符不符合实际。
看这本书更像是存在于理想的世界,而不是现实,这本书并不理性,而且有点类似类似毒鸡汤。不客观,太唯心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二):感
拆掉思维的墙,因为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教育不同,个人的思维方式也理所当然的不同,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无对错之分,只有恰当与否,无可厚非,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之大,可悲的是,明明知道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却因为种种限制,最后也只能选择妥协,书的开始说到房奴这个话题,指出现在很多年轻人固定的思维就是,买房是结婚的前提,事实也确是如此,书中给出的例子是那位放弃一开始买房,而是用这笔钱来投资自己的某某某,最后取得了更大的胜利。这份“舍弃”的确难能可贵,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做到,都有能力做到,都有决心做到。房子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再婚姻中的角色,都可想而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冲破这样的束缚,很难,很可悲……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三):墙
《拆掉思维的墙》并不是什么惊世之作,它的全部智慧其实用这个书名就可以概括了。
他缺乏大的格局,不过,闪烁着小的智慧。
这种智慧,也是难得。
相比思维书,它更像是生活书。
里面难免有作者的偏颇,不过,依然值得一读。
古典其实一直在说简单朴实的道理,但这道理却并没有多少人懂得,能够践行的人就更少了。
墙里是安全的,拆掉思维的墙,也就让自己裸露起来。
也许,什么时候从心底认清了安全感的虚妄,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走出自我设置的篱笆。
我们总是用虚妄来确保虚妄,以为抓得住的东西就是真实的、牢固的,岂不知这些东西最骗人。
你们看天空的飞鸟,它们既不种,也不收,又不收积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
你们中间谁能因忧虑使自己的身量多加一肘?
这总是一种突破。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四):可读性强
起先,我的感觉也是,书中都是老生常谈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意,和市面上的成功学的书一样的劣质。但是呢,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一口气读了将近一百页。我是一个号称喜欢读书、爱好读书的人,然而从头到尾看完的书确实不多,这是其中的一本吧。还没有读完。
列一下我真正看过的书吧:
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小说《校园先锋》,具体内容不记得了,这小说也拍过电视剧吧。老师叫南方,顶住压力做一些她认为值得而体制认为不合时宜的事情。和死亡诗社有类似的感觉。
所谓的世界名著,看过《茶花女》,《简爱》,《老人与海》。比较喜欢简爱。
《道德经》通读过,不止一遍,很喜欢。《飞鸟集》读过,很喜欢,耐读。《庄子》也很喜欢,非常喜欢,有意思。看了南怀瑾先生讲的庄子,帮助我理解,让我更喜欢庄子,喜欢中国文化。
余秋雨的散文集看过一些,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是高中政治老师推荐的。
周国平的散文集也看过一些,比较喜欢,觉得他分析问题比较透彻而又感性,贴近读者内心,容易产生共鸣
还有一本总结科学发现的规律的小书蛮喜欢,蓝封皮的,总结科学发现的规律的,不厚,蓝色封皮的,关于综合、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的书,也是高中的政治老师借给我看的,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
上大学的时候,读了一本小书,是关于系统论的,讲一个系统的特点等等,也很精彩,看起来像是年代比较久远的一本书,但是我认为写得非常的精辟!
去年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基本上看完了,没有彻底看完,是因为,也许是后来明朝的历史越来越悲催了,也许是作者写到结尾也写乏了,没有那么精彩了
现在在读《瓦尔登湖》和《拆掉思维的墙》。我知道“瓦”更经典一些,然而翻译的文本或是英语原版的,都难以读下去。我还在努力啃下去,但愿能成功,给我找回点自信!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五):暂时先这么多,还没读完…一些有启发的文字…
发错了……
这本名字叫做《拆掉思维的墙》,我读的是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另外,这一篇里,没抄写完……
-----------------------------------------------------------------------------------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
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
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他们购买的,其实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智障碍,一种对自己能
即使他们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 的游戏。
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
在安全的环境,小范围的冒一冒险吧!这是一个对你那些思维之墙很好的试探,
试试看在一两个你永远不再去也不可惜的小群体里面做做自己一直不好意思做的
事。
试试看拿出来一件不准备要的衣服,按照你的心意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总之,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冒一个小险吧!
1)把你最恐惧事情仔细些在一张纸上,至少要写10 条,而且尽可能的详细,要
到挖空心思也想不出来再多为止!
2)找一个信任的人,或者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做你的恐惧保险箱。把这张纸叠好
放到这个地方,确保没有其他人知道。
3)告诉自己,我担心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但是我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要
先我的恐惧安全地存在这里!带我做完以后,我会回来取走我的恐惧。
4)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里舒服很多,然后大胆的去做吧!
5)回到你的保险箱,看看有多少的担心发生了,有多少没有?
我会在和重要人物谈话之前做这个游戏,这让我释然很多。因为我自己曾担心的
那些东西,几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1,你拿一个空本子或者日记本,给它取名叫“成功日记”,然后你把所有做成功
的事情记录进去。你最好每天都做这件事,每天至少写五条你个人的成果。任何小事
都可以。开始的时候也许你觉得不太容易。可以你会问自己,这件或那件事是否真的
可以算作是“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你永远应该做出肯定的回答,过于自信比不够
自信要好得多。
2,假如我对自己的能力多一份自信的话,事情就会简单得多。我差一点又掉入昨
3,你的成功日记呢?你昨天在里面写什么了?许多没有钱人爱犯的错误。他们总
4,困难总是不间断的出现。尽管如此,你要每天不间断的去做对你未来意义重大
的事情。你为此花费的时间不超过10 分钟,但就是这10 分钟会让一切变得不同。大
多数人总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拿出这10 分钟。他们总是期
待情况能向有利自己的方向转化,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们必须首先改变
自己。
这10 分钟就是你用来改变自己的最好方式。你最好现在大声对天发誓,从现在开
始,不间断的记录你的成功日记,并且不间断的设想你的未来。而且无论在任何情况
下,都坚持每天这么做。
5,成功日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不仅仅写我取得的成绩了,还有取得成绩的
原意写下来,比如我发现自己很勇敢,就算当时害怕也无妨。勇敢的人也会害怕,一
个人虽然害怕但仍用于前进,这才叫勇敢。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按照《面对恐惧,从容面对》(FeeltheFearAndDoItAnyway)的说法,恐惧有三
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恐惧事情本身。
真正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他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
备和他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要什么,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
感觉?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
么?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
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帮助他人减轻痛苦。
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
条件的。
一个婴儿在玩的时候咯咯的笑,并不是因为这个游戏会让他获得什么。我们在演
奏乐器的时候觉得开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就通过这个拿到钢琴十级。我们在听笑话的
时候哈哈大笑,并不是因为我们要记录下来这个笑话来炫耀给别人;我们在看小说的
时候觉得心向往之,并不是因为这本小说能让我减压。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
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
静……他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很确定应该怎么做。
新事物——投入!——快乐——成功——收获成果------- 投入很棒!
——不成功——收获智慧
无趣模式:
新事物-------低投入--------低乐趣——不成功——果然没意思—— 不感兴趣
启动有趣模式的第一步就是投入!
“对一生进行充分规划永远都是一个好想法,但一定要记得写下来的时候要用铅
笔,而且手边还要有块橡皮。”
---AdamMarch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