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10-12 03:0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精选10篇

  《中国唱诗班(1-4)》是一本由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团队 著绘 / 果麦 改编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2,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一):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相思》,只不过,这首诗歌并不是诗人写给自己思慕的女子的,而是写给自己的一位同性好友

  红豆,又名“相思子”,自古以来,红豆就是表达相思之情的信物。而根据“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改编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中,就有一本名叫《相思》。这个故事讲述了清代名士王初桐与六娘之间的故事。

  王初桐与六娘青梅竹马,经常一起玩耍。年幼时候,王初桐对六娘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情感,而一首《相思》,更是撞开了六娘的心门。在两个小孩子的心里,对方不仅是自己的小伙伴,更是对自己而言寄托特殊情感的人。

  年长后的王初桐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早日中榜,迎娶六娘。可造化弄人,王初桐一再地落榜,他与六娘的家庭环境又相差悬殊,这就导致六娘成了别人的新娘,而红豆就成为了两人之间寄托情感的唯一信物。

  王初桐望着迎娶六娘的花轿渐行渐远,他手中拿着的,是六娘临行前悄悄塞进门缝手帕,那手帕上,绣着一颗颗鲜红饱满的红豆,似乎在诉说着她内心伤痛无奈

  根据历史上的记录:被迫嫁给富家少爷的六娘,婚后生活并不幸福,这个富家少爷是个败家子,败光家产之后,六娘沦为娼妓,夜晚以泪洗面,白天卖笑为生。失去爱情,等来功名的王初桐多年之后,再次与六娘见了面,只是,他们终究没能走在一起,此后,两个人就彻底地消失在对方的生命里。

  爱而不得,才是人间的常态。像王初桐与六娘这种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故事,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少见

  只是,根据“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改编而成的这套绘本,画风实在唯美、太细腻,以至于让人们无心去追究,历史上的王初桐与六娘到底有没有再发生过什么故事。这套绘本读完之后,留在我们心中的,不只是对“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感慨,更有着对命运之手无情拨弄人间的无可奈何

  当初爱得再浓烈经营多年的感情可能离别收场;曾经爱得要死要活的人,最终也还是天各一方。正是因为老天的不成全,才成就了一部感人的书,或者一首动人诗篇。我们不过是红尘中,那无力挣脱命运锁链可怜人,而王初桐与六娘的爱情悲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在上演。

  每个少女的心中,都曾住着一个不能长相厮守少年;每个少年的心头,都曾有过一个绝世美丽的少女。《相思》这本绘本,把我们带回到无忧无虑年少时光,那时候,车、马、日子都很慢,少年与少女单纯爱恋着,没有世俗牵绊

  人生有些好时光,不必太长久,但只要发生过,就是生命中最美的瞬间。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二):唯美中国风,带你走进“此物最相思”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接触这些中国古代诗词基本都是在语文课本中,或者学校里。孩子们阅读的绘本,更多来自于国外优秀内容,或者中国的《喜羊羊》系列,这些流传下来的珍贵内容却很少见于儿童绘本,所以当看到《中国唱诗班》项目的时候,第一感受便是感动

  《中国唱诗班》是根据"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改编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这个系列目前一共四册。分别是:

  《中国唱诗班》为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公益动画片,而相对应的绘本,就是根据这些动画改编而成,这个系列目前一共4册-《相思》《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

  每本书的后面,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进入即可观看动画,这个设置也很贴心。如果小朋友太小有阅读障碍完全可以先看动画,而后再阅读绘本,这样加深印象,多次观影阅读的模式,也很适合年龄小的儿童。

  我所购买的是《相思》,翻阅两三页后,便决定要入手整套绘本收藏

  相信大家对王维笔下的《相思》并不陌生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绘本《相思》中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嘉定,王初桐和六娘从小青梅竹马,因为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错失彼此,失去爱情的王初桐等来了功名,于是离开家乡,往事随风,最终剩下的,只有一份真情和一条六娘绣着红豆的手帕,又一年下雨,王出桐回忆起与六娘的爱情,撑着油纸伞的他,早已不再是少时模样,而这雨,也不再是家乡的雨,街道,也是没有六娘的陌生街道。

  王维《相思》的创作背景无从考究,但绘本中给出的爱情故事却令人感到这首诗又唯美了几分,又动情了几分。

  绘本封面主要基调是红豆的颜色,扇形的镂空露出的是绣花六娘期待爱人的脸,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了解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中国风的画面,清代特色穿着打扮,以及人物眉宇间的爱意苦闷表现淋漓尽致。每一页上的文字都不多,却能让人根据绘本场景联想到更多内容。

  少时六娘与王初桐的脸总是真挚且单纯的,年长后的他们除了装扮变化外,脸上也多了许多愁闷与心事。六娘与王初桐被大门隔开,一里一外却不能相见的场景,着实让读者看了心痛

  绘本很薄,却让读者在《相思》基础上多了更多联想,也更容易枯燥的诗词背诵变得生动有趣,给孩子阅读的时候,想必家长朋友也会乐在其中,这个系列目前只有4本书,期待更多优秀的古代诗词能够被加入到这个项目中。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三):“六娘”的血泪史——编辑手记

  Hello,

  我是《中国唱诗班》绘本的亲妈,产品经理“六娘”。

  我再也忍不了,一定要爆料一下我的血泪史 !

  和你们一样,第一次看到这部动画片的时候,我就已经深陷其中。

  不管是《相思》的油纸伞——

  还是《元日》的红灯笼——

  都让我不能停止喜爱

  我下定决心,要将他们落在纸上。

  此处省略数万字,签约的艰难程度你们自行想象吧...

  当我得知终于成为这套绘本的亲妈之后,体重已经下降了3kg!OMG!

  我的初心是把美好的画面和人物的内心珍藏下来。

  接下来就开始长达数月的血泪生活

  拿到版权方给的素材之后,第一步就是定开本。

  为了呈现最美的效果

  我首次选择了超大的12开开本,

  然而,我遇上了比选择救掉河里的男朋友还是救我妈更难的问题

  分镜被裁切了!像素不够了!

  最终,为了不破坏分镜的美感同时照顾图片素材的呈现效果,

  选择了 16:9 的 16开开本。

  (此间历经的折磨营销编辑“初桐”焦虑到落发,“六娘”崩溃到痛哭。)

  接着是重头戏——选图

  《中国唱诗班》四部动画,每一部都有数百帧图,每一张图都耗费无数人的心血,近乎完美的分镜让我无从下手。都放在书里肯定不行的,但选哪张弃哪张你们才不会骂我着实让我头疼。选图的那段日子,我几乎每天做梦都是中国唱诗班。

  图选完了,接下来轮到文字出场了。

  如果说将动画原文放在图上,首先文字体量过大,其次这些内容是重复动画的内容。其实,人物的心思微妙,我开始满天下寻找作者,这个人一定要是与中国唱诗班气质相符的,并且由衷热爱的。筛选了十几位老师,不乏各种大咖,当然,我不能暴露他们的名字,否则我会被拉黑...

  绕了一大圈,我发现,谁还能比亲妈团更爱这套书?

  我请出号称果麦第一才子的段爷,再与版权方进行沟通,最后连果麦的大boss(你们都知道他是谁,你们也可以猜一猜哪一句是他写的)亲自上阵,才终于定稿,

  《相思》一本书不到500字,我们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考量每一个文字,因为我们不想辜负动画的好口碑

  你们以为配完文字就结束了吗?

  o!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做到这里,六娘突然迷茫了,在图书定位上,这套书到底是给热爱国漫的小伙伴们,还是给小朋友们

  我们尝试着接触了一些亲子平台,对方对《相思》的爱情主题存在着抗拒,这时候我是有一些气馁的,并且很自责,一个产品经理连自己的产品定位都搞不清楚

  我开始调整自己,逢人便问“你喜欢《中国唱诗班》吗?”,然而,更多的人并不知道这部作品

  这让我清醒起来,不再沉浸于自嗨的世界里。

  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作为优秀的国漫作品的衍生产品,

  它是不能真正“放飞自我”的!

  《中国唱诗班》只能做给懂它、爱它的人,

  如果你爱它,请一定要支持《中国唱诗班》绘本哟!

  当然,任何改编都是有风险的,对于《中国唱诗班》这样拥有良好口碑的作品,尽管我们已经小心翼翼去呵护,但也难免有让你们失望地方

  所以,其实,六娘和初桐也做好了被骂的准备,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一些吧!

  最后,致敬我们中国最美的传统文化,致敬《中国唱诗班》动画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四):也许古人早就知道,“开心点,人间事不值得”这句话,

  

01

诗人李诞或者说脱口秀艺人李诞说过:“开心点,人间事不值得。”这句话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一众网友共鸣

  人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唯独在“不如意”这件事面前,甭管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甭管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都能打个平手,不分高下

  面对不如意,难免黯然伤魂,严重一些,还可能独自落泪,若这时有朋友相伴,开解一番,说不定想法转变,眼前就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第四集——《饮湖上初晴后雨》,讲的就是明朝时期嘉定才子娄坚因科考屡试不中,黯然神伤,中秋夜被朋友拉上游船赏月,在众人的开解下,重新振作起来,成就一世贤名的故事。

  《饮湖上雨后初晴》是苏轼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也正是他仕途不如意的时候。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王安石一党的排挤,为了自保,他自请外放至杭州任通判。与娄坚因不如意而独自垂泪不同,苏轼选择了寄情山水,自我宽慰。

  虽然,二人之对待不如意的态度一致,但并没有高下之分,毕竟娄坚此时是少年,而苏轼彼时已中年。

  作者用苏轼这首诗,用一个看淡了失意的人的诗,配合少年娄坚由郁郁不得志,然后幡然醒悟,潜心于治学,成就了一世英名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暂时的失意并不可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也许更重要

02

  《饮湖上雨后初晴》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的第4集。而《中国唱诗班》是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系列原创公益动画片,用以讲述嘉定名人雅士的历史典故

  动画采用全手工绘制,画风细腻,浓浓中国韵味,把江南风土人情描绘得栩栩余生

  这一集《饮湖上雨后初晴》因为故事背景是夜间游湖赏月,因此,整幅画面采用了类似夜间灯笼下视物的昏黄色调。是暖色调,却又含着一些惆怅;是暗色调,却又有一抹温暖。把失意人沮丧、懊恼的心境和身边有朋友相陪,大家欢笑开颜的喜乐巧妙结合在一起。

  现在由同名动画改编的绘本——《饮湖上雨后初晴》也与大家见面了。我是因为喜欢这个动画,才买的这本书。

  《饮湖上雨后初晴》绘本采取了横向异常开本的形式,长宽比例大致是16:9,使得绘本的每一页都像巨幕电影的画面一样。

  绘本把动画搬到了纸上,于是,这画面变得不但能看,还能摸,还能细细品味了。

  画面一开始是屡次科考不中的少年娄坚,因中秋夜触景伤情(古时科考放榜日就是中秋之时),在街上踟蹰而行,朋友邀请他上船夜游赏月。

  虽是良辰美景,但因娄坚心怀伤心事,感觉一切都不那么真实

  大家在船上吟诗行酒令,意气风发的朋友吟出张籍的《关山月》——“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

  而娄坚却吟出白居易的《墙酒》——“不然秋月春风夜,争那闲思往事何。”这也是白居易仕途受挫时写的诗,表达了白居易无奈地自我解脱心情。和此时娄坚的心情如出一辙

  此时娄坚老师的养女小曼又唱起了南曲《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其中几句唱词:“前程时,枉费心……,奈天不乖怜……教咱破窑中,饥共贫……”让娄坚感同身受,想自己身怀才学意气风发,奈何总是科考不中,于是走到船尾暗自垂泪。

  其实娄坚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代中晚期,宦官魏忠贤领导的东厂和西厂,搅得朝廷政治一片昏暗读书人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小曼看到娄坚在船尾黯然神伤,就故意出言激怒娄坚,然后问娄坚:“自唐至今,状元有几人,进士有几人?公子可曾记得姓甚名谁?”娄坚自然回答不出。小曼说,那你既然知道,又如何一次不中,就自怨自艾?!

  他的老师接着说:“你难道不知道,古来儒冠多误身,唯有贤士留其名?”

  娄坚幡然醒悟,叹道:是啊,醉心儒冠,不如欢饮、不如自嘲、不如从此振作,珍惜大好光阴。

  画面中有一个细节,不引人注意,却有寓意:故事发生在中秋夜,但前面所有画面,都没有明月,天空一片昏暗。只在最后一页,当娄坚想开了,自己与其醉心科举,郁郁不得志,不如振作,珍惜光阴时,一轮皓月挂在当空。大约是寓意娄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03

  娄坚后来位列“嘉定四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最让娄坚为世人所闻的,是他的书法,他一改书法界自宋时兴起的柔媚之风,用笔遒劲有力,字厚重浑朴。

  嘉定法华塔上“法华塔”三个字就是娄坚所题。

  少年娄坚身负大才,奈何出生的时机不是康明盛世,因此屡次科举不中。失意时,身边有一帮同学,朋友劝解他,让他看清楚事实:古来儒冠多误身啊。于是娄坚放下追求功名利禄的欲望之心,打算活出自己,给后世留下贤名。

  一时失意并不可怕,人间事,不值得事事较真儿,认识自己,活出自己,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

  正如这部动画的主创团队所希望的:愿每个失意者的心里,都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抬眼望去,云开霾散,依然是朗晴的星空。

  梵高的二维星空: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借着育儿的幌子育己

  《中国唱诗班(1-4)》读后感(五):诗词中看到的精神文化传承

  我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古诗是《登鹳雀楼》,记忆最深的也是它,因为这首诗写在外婆家堂屋挂着的画上。

  那是一副高高长长的山水画,灰色的画面好像一直蒙着灰。我应该是一直仰视着这幅画长大的,所以舅舅才会在我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把这首诗教给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从没有想过这首诗对我有怎样的影响,直到很多年后和Charles先生去苏州旅游。看到路标上写着旅游景点“寒山寺”时,我顺口就把《枫桥夜泊》这首诗背出来了,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我说,这诗很美吗?

  我说是啊,你不觉得吗?

  他问,哪里美了?

  我说深秋夜晚的小船点着灯火在河水里飘着,天气渐冷无人问津,半夜睡不着,听着寒山寺的钟声响起,这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和失落啊!

  他木木然地摇摇头。

  或许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才明白自己喜欢古诗词的缘由,因为我可以在头脑里勾勒出诗词中的场景,把情绪和感受完全代入想象中。诗词对我来说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汉字,而是饱含着温度和情感的幔纱,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轻轻飘来。

  刚看到《游子吟》这本书封面的时候,我脑子里就飘出来孟郊的那首五言乐府诗。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不知道书中会用什么样的故事和场景呈现诗的古韵。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这本图画书《游子吟》,是根据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团队的动画片改编而来的,基本上还原了动画的故事和寓意。

  我的这篇文章,不单单写对书的感受,还有对动画片的感触,看完后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文后的视频链接,强烈推荐。

  书和视频不一样,书的固化的、无声的,这对文字和图画的要求都很高,因为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传达清楚想表达的意思,还要把图画和文字合理糅合在一起。这本书因为有非常好看的动画做后盾,所以就有了很好的内核,整本书翻看下来,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1,故事的脉络清晰,隐含的情感深邃

  大家都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写的是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服的场景,所以书中也以一件旧棉袍作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法讲述故事。

  四个顽皮的小孩在捉迷藏的时候翻出来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袍,勾起了父亲的回忆。父亲的回忆中不仅有这件棉袍的来历,还有自己多年读书入仕的经历,更有对自己母亲的感念。听完故事的孩子懂得了父亲的不易,也明白了母亲的辛苦,在晚饭时争先恐后地为母亲夹菜。

  回忆、体会、升华,是孟郊写这首诗时的感触,也是书中传达出的意味。我觉得这个故事用很特别的方式呈现出了古诗的韵味——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母亲所作的普通事,虽然随着时间黯淡磨损,但是感情从未褪色。

  2,图画古香古色,有年代代入感,细节处值得推敲

  图画书多是为孩子作的,故事的主角当然多是孩子,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是让现代的孩子去体会古代的生活场景是不容易的,毕竟他们出生以来接触的世界就不一样。

  这本书就用一个很吸引孩子的场景开始讲述故事——捉迷藏,游戏中发现线索,再引出古诗中想表达的意蕴。不讲大道理,只说感同身受。

  我看图画的时候发现,画面多采用俯视的角度刻画小孩,采用仰视的角度呈现大人。这种设计一方面能让读者感到孩子的小,代入同龄人的知觉,一方面能让读者感受父亲回忆中自己儿时的自卑和弱小,母亲的高大慈祥。

  除此之外,人物的每一个表情都表现得很细腻,比如四个孩子的好奇

  父亲的惊奇

  儿时父亲的自卑和惊喜、懵懂

  光线的细节也很考究,傍晚时分的夕阳落在父亲的侧脸上,早晨的光线射在儿时父亲的脸上。

  这些让我想起年初去上海西岸龙美术馆看伦勃朗的画作时,看到他善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书本图画中运用这种技艺,除了能让读者看到更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外,更把温暖铺满整个故事,把诗句中母亲缝制衣物的爱和暖用更形象化、更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3,衣物的传承,情感的传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每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都能想象出一幅母亲微笑着为孩子缝制衣物的画面,站在屋外的孩子望着光线折射中低头忙碌的母亲,既感动又惭愧。

  许多文章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是我始终不认为伟大是适合形容母亲的词。母爱是本能,每一个母亲抱着怀里的小婴儿的时候,想到的肯定不是我这么伟大生养了一个这么可爱的孩子,她心中涌动的感动和珍惜是母子之间的人性,是最普通不过的本能。

  就是这样生生不息的本能,把一代代人推向时代的潮流,把一个个家庭的情感流传下来。母亲缝制的衣物只是一个载体,浓浓的祝福、望子成龙的期待和翘首以盼的眼神才是深深织在衣服中的感情。

  父亲的回忆,不只是回忆衣服的来历,更是回忆母亲往日的辛苦付出和灼灼期盼。同样,父亲的讲述,也不只是讲述小时候的故事,更是把自己的体悟和感触传递给孩子,完成家庭精神内核的传承。

  相信每一个读到这里的读者,都能回忆起自己的某一件衣服、首饰、物品,它能把某个记忆中的人带到你面前,同时把当时的情景、情绪和感受也带来。这些记忆的流传,才是真正不朽的东西。

  母爱作为最饱满最深沉的情感,是每个人记忆中最鲜亮的部分,跟随它保留下来的,一定是每个人最初的、影响最深刻的精神组成部分。

  松居直在《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中提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读绘本”的步骤,最后说到:“综合以上几点(读绘本的方法),还要再加上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的领会。当有真实体验的文字和图画融为一体时,孩子就会对绘本中的故事世界产生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去,并沉醉其中。”

  别的孩子是如何把体会感受和绘本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于诗词的记忆一定和最初看着外婆家堂屋的山水画学念《登鹳雀楼》有关,那可能是我最初的美感和韵律感教育。

  松居直一直提倡由父母给孩子读绘本,不仅因为解读人是绘本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还因为这样的亲子阅读真正有利于亲情的交流沟通。

  每个家庭一定有许多故事想讲给孩子听,像我小时候父母祖辈会经常说起他们小时候生活的贫苦,但是因为孩子出生的世界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大人所有的表达在孩子看来多成了喋喋不休。

  适时的引入有中国特色的故事书或许是一个交流的契机,能让孩子感受诗词的韵味,还能让他有一个角度理解父母话中的意思。

  诗词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中,家庭精神力量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动画链接:https://v.qq.com/x/page/b0503o06wd9.html

  喜欢这个动画的朋友可以网页搜索其他四首诗的视频,我很喜欢《红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