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骑士世界经典读后感10篇
《图说骑士世界》是一本由(日) 池上俊一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3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为一个游戏宅,一直以来我都对骑士的故事颇感兴趣,无论在游戏他们被叫做骑士(Knight)、圣骑士(Paladin)、还是圣殿骑士(Templar),这些身披重甲去对抗邪恶的职业永远都是我玩游戏的第一选择。
但其实最初发现这本书并向我推荐的人却是一位不玩游戏的妹子,说实话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有点莫名其貌,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对骑士的故事感兴趣,难道是看了《唐吉珂德》对这一行业感兴趣了?
“你玩游戏玩傻啦?哪个女孩子没梦想过自己是个公主,等着充满骑士精神的白马王子来接自己?”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在不同人的眼中的“骑士”早已变得大不一样,于是我愈发对这本讲述骑士世界的书感兴趣了。
这本《图说骑士世界》一共分八个章节,分别从骑士的发展历史、著名的骑士团简介、何为骑士精神、骑士的装备与战术等不同的角度对现实世界的骑士做出了相当全面的介绍。对于某些特定内容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相关内容开始阅读,并不会影响自己的阅读体验。
1:原来骑士和贵族并不是划等号的。在绝大多数影视及文学作品里,我们看到的骑士基本就是贵族阶层的一种,普通平民即便从军一辈子也不过是个苦哈哈的步兵。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作为重装骑兵的骑士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前期,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骑士行列,只不过成为一名骑士要付出较多的金钱和训练时间。直到骑士作为一个兵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它才成为了一种贵族头衔。
2:骑士比武不光要比拼战斗力。《权力的游戏》中那种一对一的马上比武虽然在现实生历史中真实存在,但一个骑士要做的可并不仅仅像咱们东方的打擂台一样论个输赢就算拉倒。
在比武开始之前,骑士要展示自己的纹章、招呼自己的杂耍艺人为大家表演、接受吟游诗人的采访时落落大方。而比赛胜利后,骑士还要对败者表现足够的同情、对贵妇的亲睐从容优雅……只有那些每一样都特别优秀的骑士才能得到巨大的经历收益——看到此处我才知道,原来选秀比赛的精神是从骑士对决那里继承来的啊!
3:骑士为啥不用弓弩?无论战争怎么改变,骑士们的武器标配永远都是长枪与宝剑,虽然这些武器耍起来很帅,但是到了15世纪后已经完全无法赶上战争的节奏了。
而对于战场上的变化,那些拥有闪亮纹章和光荣历史的骑士大人的对应办法是怎样的呢?答案是:游说国王立法禁止使用弓弩这类武器投入战场!可惜在那个不讲究国际公约的中世纪,没人会去追究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事,于是当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长弓兵把法兰西骑士们打的满地找牙后,再也没有人对骑士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抱有幻想了。
从上面我举的例子中,大家可以看出这本书没啥严谨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各式各样充满趣味的冷知识。再加上书本身的体积不大,可以在闲暇之余很方便的拿出来读上几页,然后对身边同样对“骑士”感兴趣的朋友来一番科普。
《图说骑士世界》读后感(二):骑士世界的骗局
在这本书之前对于骑士的了解还停留在小时候读过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以及前不久开始看的《堂吉诃德》。
童话里的骑士是屠龙拯救公主的翩翩少年郎,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护家园的勇士,是我心中的白马王子。
哪怕后来看了塞万提斯对于骑士小说对于堂吉诃德的讽刺和揶揄,我还是为开始的那句“堂吉诃德头脑中忽然浮现了一个连全世界的疯子也从来没有过的奇怪的念头:他要去做游侠骑士,全身披挂,手持武器,骑着骏马,周游世界,行侠冒险”而感动。觉得那正是因为骑士精神的崇高所以才引得作家称颂,平民效仿。
直到看了这本「图说骑士世界」,可以说池上俊一彻底扯掉了罩在骑士身上的神秘面纱,不带任何想象性描写,不加任何文学润色,只是客观地将关于骑士的由来发展和没落一一讲述出来,并且涵盖了骑士与社会、经济、统治阶级以及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幻灭是一定的,伤心也有一些,甚至还觉得那些个骑士是糊弄我感情的爱情骗子。
但正经来讲,被从头到尾科普了关于骑士的知识还是很高兴的。这本书分为八个章节,可以不按顺序看心情翻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书本身不大,也很轻,放在包里带着不占地方,无聊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读一下。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加入骑士俱乐部很烧钱。从头盔到马镫,从铠甲到佩剑,所需的一切都是钱,而且数额十分巨大,“凑齐全套所需的费用相当于拥有150公顷土地的领主一整年的收入”。
2.骑士也是凡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骑士并非仅是为了除恶扬善保护妇孺的英雄主义。他们也有好胜心,有私欲,想通过成为骑士获得领地钱财地位和声望。
3.虽然不存在完美的骑士,但完美的骑士精神是存在的。他们崇尚骑士美德,尊崇勇猛忠诚彬彬有礼谈吐不俗有正义感体贴女士与弱者。(当然做不做得到另说
4.骑士的粉丝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文学作品给他们的人设立得好,宣传也给力,再加上通讯不发达所以有了丑闻也不用压黑料做危机公关。像是《罗兰之歌》这类的武功歌以及一些宫廷小说,塑造的骑士角色全部是忠义勇猛,重情义,既能立下赫赫战功,也甘愿拜倒在贵妇的石榴裙下。这些与现实的骑士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经过美化的产物。
人们因为这些作品而对骑士充满向往,但我等平民也不是想当骑士就能当的,这种“爱而不得”慢慢发酵,于是开始出现了骑士的黑帖,比如一些滑稽韵文故事诗等等。
5.近年来民间也开始颁发骑士勋章,给那些致力于保护、推广、升华饮食文化的人。比如法国和德国有葡萄酒骑士,比利时有啤酒骑士,法国有奶酪评鉴骑士。(希望我们国家有一天能颁发火锅骑士勋章)
花了两个下午把这本书看完,看着骑士世界出现、不断演变,又看着它没落。
“异想天开的武打场面,充满魔法与冒险的世界,城堡与城中的骑士和公主,森林和湖泊邂逅的精灵和小矮人”,这些曾经喜爱的细节逐渐变成泡影。浪漫的面纱被掀起,骑士被拉下神坛,骑士世界更加真实也更加平淡,免不了失望和唏嘘。
可转念想想,虽然不存在完美的骑士正如不存在超级英雄,但我们可以追寻正义和忠勇,敬虔和谦让,可以力之所及去帮助妇孺。毕竟骑士的人设虽然掺水,但骑士精神却是货真价实的。
《图说骑士世界》读后感(三):《堂吉诃德》里描述的骑士,真实世界是怎样的?
我平常看小说居多。看小说除了看故事,看文字,明人生,懂事理,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获得一种知识。
比如我最近在读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里面就能学到很多关于古董关于文物的知识。
比如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能得到许多关于骑士的知识。
然后,通过读小说,了解到某种知识后,若是对其感兴趣,又可以读那方面的专业书。比如读《堂吉诃德》之后,对骑士感兴趣,就可以读下骑士方面的书。
于是,我在国庆期间就读了一本专门讲骑士的书《图说骑士世界》。
《图说骑士世界》作者是日本的池上俊一,他是东京大学的教授。他在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了有关于骑士的很多知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分别为骑士的诞生与活跃/骑士团/仪式与游戏的世界/骑士精神/武器与铠甲/另一个主角:马的历史/故事中的骑士/骑士身份的民主化与封闭化。
每一章都从一个角度去讲述骑士制度,而且既然叫做《图说骑士世界》,这本书里还有很多配图。这些图都是一些珍贵的史实资料,有趣,但又易懂。图文结合,读完整本书,就差不多完全懂得了骑士世界。
在西方,正统的骑士诞生于11到12世纪。之后,又一路经过十字军东征等。到了中世纪全盛期,骑士们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社会群体。一直到法国大革命,骑士作为一个整体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骑士也有自己的楷模,那就是威廉·马歇尔。他不仅是一位骑士,还是一位著名的军事领袖与政治谏言者。在70岁的那一年,他还成了英格兰的摄政王。最终,这位伟大的骑士191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据说这位骑士楷模毕生曾俘虏过500多个骑士。
如果以金庸的小说人物来比较,我觉得威廉·马歇尔大概类似于郭靖。有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味道。当然,郭靖的地位没有那么高,但是,郭靖的武功高啊,一招降龙十八掌,便可退敌无数,哈哈哈。
就像中国古代有以侠客为主角的书,比如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刺客列传》,里面有荆轲刺秦王等传之后世的经典故事。再比如《七侠五义》。在欧洲,也有很多以骑士为主角的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疯狂的奥兰多》、《堂吉诃德》。
《疯狂的奥兰多》由意大利诗人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所写。它主要讲述了查理大帝麾下武将奥兰多与卡泰伊公主安杰丽嘉之间的悲恋,以及因这段悲情而引起的各种混乱。
《堂吉诃德》当然举世闻名了,也被当作世界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小说。
它的故事很简单,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他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与风车战斗,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最终回到家乡后死去。
虽然《堂吉诃德》中,有很多对骑士的讽刺,但骑士的精神,还是体现在了其中:为正义而战,何须踌躇不定,哪怕烧灼在地狱火中,也自阔步前行!我若能为这光辉使命,穷尽一生追寻,多年后待到长眠十分,我心亦能安宁。而人间,定不同往昔,纵然我,终将疲倦无力,仍要用伤痕累累的双手,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因此,读完《图书骑士世界》这本书,特别是读完骑士的衰落时候,还是很感慨的。
那是一种英雄的落寞。但它又一直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传说里,以及人们的想象里。
就像中国古代的侠客,就像日本的武士。
这些,都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就像池上俊一在后记里面写的“敬虔、谦让、勇气、礼节、名誉,欧洲人,尤其是欧洲的男士们,至今十分尊重向往这种美德。”
我想,这也是骑士们,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吧。
就像《堂吉诃德》里面的句子: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当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
骑士精神、骑士们的故事,终将在世上永远流传着。
《图说骑士世界》读后感(四):一些冷知识点与吐槽:公主你走吧,我和巨龙回老家结婚了
公主是不可能救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一年又打不了几天仗,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样子。不如和巨龙回老家结婚,说不定还能继承个铁王座或者史矛革的宝库。
1.一个人若想成为骑士,首先要自掏腰包备齐头盔、锁子甲、剑、长枪、马等装备。而凑齐全套所需的费用相当于拥有150公顷土地的领主一整年的收入。到了15世纪,这些装备变得更为华丽。可见骑士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
2.仅凭财力还不足以加入某些注重血统的精英骑士团,至少要证明祖上出过骑士才有资格。
3.提到财力,圣殿骑士团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们依靠“银行业务”积累起了大量的财富。他们还采用了一种本地存款、异地取款的方法——朝圣者可持圣殿骑士团分支机构开具的书面凭证到另一个分支机构取款,听起来和现代银行的业务差不多……
法国人甚至将管理国家财产的重任交给了骑士们,但这也导致他们遭到各方面的敌视,其中包括法国王权。腓力四世在1307年下令逮捕圣殿骑士团的成员,最后将数名高层领袖送上了火刑架。
4.骑士并不是整天都在战场上拼杀,就算要在军事层面为主君效劳,从军义务也仅限于40到60天。剩下的时间他们大多数都耗费在仪式与游戏中。
骑士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马上比武和狩猎。从中世纪全盛期到后期,贵族们甚至纷纷写起了“狩猎指南”……其中最有名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猎鹰指南》与中世纪末南法大领主加斯顿的《狩猎全书》。后者不光讲述了鸟兽的生活习性、捕捉方法,还提到猎犬的饲养与保健,狩猎机关的使用等……据说出版后大受追捧,还蛮想拜读一下的。
不过比武和狩猎的危险系数都太高,在中世纪展示自己的男子气概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想想权游第一季就被野猪刺死的劳勃吧。
5.骑士们钟爱剑与长枪,认为弓弩与自己的身份并不相称。作为男人的理想型,“男子汉中的男子汉”,绝不能使用那些“卑鄙的武器”。但事实上,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的封建骑士部队完全敌不过英格兰的长弓部队……
6.在宫廷爱情中,女性作为憧憬的对象,却不是“拥有”的对象,因此不受婚姻的束缚。它的本质是“求之而不得”。对女性的敬意及对人性之爱的价值认识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灵魂层次,这个过程虽然痛苦,却能成为骑士美德与修养的绝佳润色。
所以这就是你们热衷NTR别人的原因?
兰斯洛特、特里斯坦点了个赞
7.许多世俗骑士团的成立听上去都很不正经,比如爱德华三世创建的“嘉德骑士团”(“嘉德”就是“袜带”的意思)。某天绝世美女“肯特的琼安”(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威尔士王妃)在参加庆功舞会时,当着众人的面不小心把袜带掉在了地上。这件事情的性质类似内衣被所有人看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时,爱德华三世灵机一动,捡起袜带系在自己的膝盖上。
这一富有“骑士精神”的举动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作为骑士故事狂热爱好者的国王以此为灵感,创建了嘉德骑士团,并要求所有团员身穿缀有深蓝色袜带纹的红紫色外套。
更有趣的是,勃良第的菲利普(1419-1364年在位)为了对抗这个骑士团,创建了金羊毛骑士团,团员的职责居然是“将仪式主持得激动人心”,而他们也的确举办了各种复杂而豪华的仪式……
最后我要承认,作为一个常年受Fate系列和各种影视荼毒的人,看到这些插图总免不了有一丝幻灭……
总之对于考据党和冷知识爱好者来说,这一本读起来还是蛮愉快的,书中几乎涵盖了骑士世界的各个方面,如果想具体了解某一段历史,按图索骥即可。虽然其中的描述让骑士的辉煌形象有跌下神坛的嫌疑,但同时也使人对那个笼罩在迷雾中的时代有了更为清晰的想象。
教练,当骑士太难了,我想学驭龙。
《图说骑士世界》读后感(五):深浅得当的彩色骑士史——简评《图说骑士世界》
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培养历史爱好者的乐土。如果说,西方的孩子们热爱历史,需要文学,需要家族荣誉,需要对地理的好奇,那么,中国的孩子就可以在这些事物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点:电子游戏的普及。
比如,我在接触《帝国时代2》的时候,就对国王这种单位非常不理解,基本没有战斗力,但是他的死亡与存活却能决定游戏的胜败。再比如,在后来的《骑马与砍杀》中,我就对主人公必须得给领主的妹妹或者女儿念诗这一点不理解,更不理解游戏中所谓荣誉。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游戏给我的心里留下过诸多疑问。这些疑问就像种子,后来长成了具体的历史知识脉络,再加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观点,我才得以较为大观的观察世界。
这历程中的阅读经历,是一夜一夜抱着手机、笔记本在遨游网络上知识的海洋,从“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到宗教战争和德国农民起义。从我较为陌生的蒙古人西征历史,到摩尔人与欧洲的历史。我确信其中必然有所关联,在漫无目的,凭照线索的大量阅读后,自己才能联系起一些脉络。而这些东西,都爱讲宏观的,思想、哲学、经济基础,等等等等。我更关心的具体内容,例如骑士的具体负重,装备发展沿革,与热武器交锋的场景,都需要自己去查才能看到。
在知道知乎以前,知网是较为容易得到答案的地方。但你也需要从那些动辄上万字的硕士博士作品中,找到自己想看的部分。
我爸是个老学者,他写一篇论文,通常要看两个月书,看到自己需要的论据,撕点儿信纸条儿,夹在那一页,十几本几十本书垒起来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开始抄。抄下来了,再组织论文。他看到我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写了八千字的论文以后说,你们年轻人现在是享福了,我们写论文哪儿有你们这方便啊,早年间什么社会地位也没有的时候,也没钱买书,需要什么材料还得去借。你们现在直接上网查就可以。
我感觉自己很幸福!
当我看到这本《图说骑士世界》的时候,内心的感觉跟我爸一样,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真幸福,直接就有这么编辑译文方便的专项著作给读者看。这本书有三大特点,一个就是以骑士本身作为线索,分三个历史时期,八个章节,按照时间线索,一点儿一点儿娓娓道来,大的方面讲一点儿,具体的,就是我那会儿特别费劲找的那些,也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也是搞这种内容,最费劲的一个方面,见微的话这书就特别精品。
第二大特点,就是附图,附大量的图,觉得有必要的话,会用一页来呈现一幅图。有彩色有黑白的。而你如果在知网上下载PDF格式论文的话,彩图是很少见的,图也不多。
第三大特点,就是照顾大众读者。以马镫的出现时间为例,里面直接说是中世纪初期,直接完事儿。而偏学术的书籍,会说在哪儿发现最早出土的例证,在什么史料上最早记载了,而又在什么时候大规模普及了等等等等。因为是面向大众读者,什么时候出现、普及、造成影响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确的告诉了读者:马镫的出现是骑士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完事儿!多么干脆利落。不影响读者阅读兴趣。
就这么一本儿书,对于当时非此专业学者的本科的我,足够对付了!很精品了!我认为硕士学历的人读这么一本儿书下来,花时间,也不冤。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有点儿《菊与刀》的意味。看完这本书不仅仅能玩儿明白《骑砍》,更有功利性的来说,你会明白一些西方人的装腔拿调。因为它可以解释部分西方人精神内核上的东西。
可以说,不论你是学什么的,基本都能从这个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找到自己可以写论文、或者回答知乎问题的切入点。为什么西方早于中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个因素:领主们光给骑士画大饼谈理想,给的钱少,促成了雇佣兵阶层的诞生。使封建体系逐渐的和军事力量的发展脱离了关系。——————中国采取中央供养,避免了军事市场化导致封建体系与军事脱钩,到后来有绿营也才有领主军事的意味。所以从军事角度讲没有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土壤。
从社会学角度讲,为什么后来骑士跌落神坛?与其说是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市民军队形成进而代替了骑士阶层,不如说是对知识这种以往昂贵神圣的东西进行了普及化。以前骑士读过两本儿书,识点儿字,对市民农民来说有信息不对等的优势。但是到了印刷普及文字和识字率的时候,骑士的这点儿优势和高人一等就逐渐荡然无存了。
你看,看过这本书,很轻松的可以举一反三回答很多你自己的问题或者说知乎上的问题。如果愿意再深加工一点儿,这些东西就是你大论文、大著作里非常夯实的论据。
以上是功利性的东西,我往上看看都觉得不好意思哈哈哈,有用才去看,还给别人推荐怎么有用着看。接下来讲有趣的部分。
前文中提到,文字的普及是把骑士拉下神坛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弓弩这种对资源要求较低的武器,也成为拉下神坛的一个力量。你想想,当骑士,首先得有马,马食量大,对土地的保有度要求高,不是谁都能拥有的。这就决定了土地和马、骑士,是密不可分的。而弓弩并不吃草,造的时候费点儿木头,费点儿城市工匠的时间而已。一下子,把弓弩的杀伤力,与城市市民阶层挂钩了。于是,造成了军事与封建体系之间的脱钩。这是我们后人总结的原因。
神奇的是,古人居然自己能感觉到!118页里:“他们还认为,这类武器在平民中的普及是一种偌大的隐患,甚至有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颠覆。”————————没错,当时的权贵阶层判断对了,但是即便联合宗教来禁止弓弩,也无法让渴望更廉价武力的秩序冲击者和保卫者来遵守禁令。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这句话,在这里,我感觉非常有道理。
好,那就剧透到这里。
在说说书的装帧。以我的手机小米Max3为单位,有1.5个手机大。装包儿里方便极了,坐车或者等人、排队的时候掏出来看,挺不错。这是一个系列,如果能继续保持这种见微、深浅有度,就是一套值得收藏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