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目击者之追凶》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精选10篇

2017-10-13 21:0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精选10篇

  《目击者之追凶》是一部由程伟豪执导,庄凯勋 / 许玮甯 / 柯佳嬿主演的一部犯罪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一):最后一页最可怕最可笑

首先要吐槽,一是名字和海报,天杀的这种用人脸堆海报的,给人感觉就是类型片生产线上出来的次品,如果不是老张推荐我根本不会去看的啊;二是几个明显的bug,或者说不成熟的地方:阿吉是谁杀的?小齐为什么要查案?为什么要还徐爱婷那两百万?邱凯两次电话里“我会解决”是对谁说的?东方美人茶这个点是不是多余了?“鸟”这个意像运用得还不够到位,闪回反转太多捂住了本应该出彩的内容而且容易疲乏,仲文和阿纬的刻画不够出色,许玮宁和柯佳嬿演技不错,但是都还有上升空间。

但是总体来看,这确实是国产类似题材中少见的佳片。这类题材,最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完成绝境中人性的剥离。近几年国内这类题材确实很多,一部分是凑数的,一部分达到了“惊悚”,但能把“人性”讲清楚的寥寥无几。《目击者》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把故事讲清楚了(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做到),还把惊悚的架构、视觉冲击和对人性的反讽无缝衔接,这是一个真正的惊悚故事。

最后说几个比较喜欢的点。一是片名翻译“Who Killed The Cock Robin”,同意老张的分析,没有一个人是干干净净的;二是小齐的手表,在他查案过程中突然停了,后来又恢复运转。他其实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契机,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行尸走肉的的生活中。这个社会也许容不下改变;三是结尾,升了官的小齐讲的那个冷笑话。鬼故事加上闪回画面,简直是神剪辑,我最后几分钟完全是呆住的。结尾小齐和Maggie的冷笑,光鲜亮丽的一千块下,是十五块的真相。在对人性的考究中,千万不要翻到最后一页。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二):反映了社会和人心

夜里刷完本片,出乎意料的好,可以算是近年悬疑片的翘楚。影片很多地方与《看不见的客人》很像,比如同是由车祸而起,同是在同一个人描述里不断反转颠覆故事,但无疑比《客人》故事更复杂,内容更精巧,对社会的描述更全面而且写实,对人性的揭露更直接甚至残酷。 随着主角对九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追查,一幅幅社会画卷慢慢展开,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角色摘下面具。收受贿赂相互勾结的记者与警察,勾心斗角挤压倾轧的领导与同事,狼狈为奸相互利用的导师与女学生,把台湾社会的阴暗直接撕扯出来。 一层层剥离,一次次反转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社会胁迫与自我欲望里,沉沦妥协直至堕落。前教授报社总编现在的内政部长,出轨女学生,参与肇事逃逸,杀害车场老板,以及各种权力交易。报社女组长,小三上位,利用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男人,前脚和男主滚床单,第二天就拿男主顶岗抗罪开除,同时是肇事逃逸的车祸主犯。女受害者其实是绑架团伙的成员,先与男朋友及小警察三人绑架作案,后不顾车祸死了的男友,骗过小警察卷了敲诈来的钱,躲在市井快活。看似中二的男警察,其实不但当年作为绑匪撕票,劫持女受害者,更隐忍九年重新抓住女受害者,将其断肢。最明显的还是男主,九年前的车祸拿了受害绑匪车里的两百万,杀了小警察后,拿车祸真相作为筹码,抹平杀人事件,高升内政部主任,眼神变的冰冷而残酷。 导演和编剧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尾,一个老掉牙的小明买书的笑话,放在此处却实属点睛妙笔,最恐怖的事是你用1000块买了15块的东西,因为站在人生的那个路口,你毫无选择,是人就会选错,是人就会堕落,这就是人性的本质…我们谁都躲不掉…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三):看得见的凶手,看不到的人性

小时候,幼稚的以为只有双子座才会有那种双重性格,完全不搭的双重行为,经历的多了,才发现每个人都是这样,对,每个人都这样!而这部电影就将这样的现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特意选择了四个在大众眼中本是最受国人信任和尊敬的工作,这样反转起来才会更有爆炸性吧!

A是报社的当红记者,伸张正义、揭露真相的代名词,在车祸现场却选择了拿走他人的巨款,而选择对重伤者置之不理

B是即将成为政府部长的报社高官,长袖善舞,受人尊敬,却和自己的女学生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为了保护她,不惜帮其找他人做替罪羊!

C是人民的教师,而且是孝敬母亲的乖乖女,却不知在其文静,柔弱身体的背后是曾经为了钱而干过绑架的勾当。

D是警察,更是干着与本职工作背道而驰的行为。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四):悬疑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麦浚龙的那部《僵尸》。当然二者在题材和内容上没有任何关联,但都属于那种之前没有过多宣传,完全靠口碑在互联网上积攒起超高评价的影片。《目击者》既然像《追击者》,电影中就会透出一种浓浓的韩国电影的风范。《僵尸》虽然也是恐怖片复兴之作,但毕竟僵尸题材电影是香电影最擅长的类型之一,而台湾拍恐怖悬疑片还没有自己的既定风格,刚才说到程伟豪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就是在韩式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这是一次很勇敢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相信很多朋友在看完之后都会惊叹:没想到悄然之间,台湾悬疑片也可以做的这么成功了!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五):【目击者】

和【看不见的客人】一并出现有点奇妙。故事起点都源于一场车祸,肇事者都因偷情所以扬长而去,叙事都是不断反转,真相在结尾都渐渐明朗,却又有些许暧昧。但【目击者】比【看不见的客人】更复杂的是双线(双悬念、双犯罪),车祸受害者是一起绑架案的犯人,幸存者在入院后又神秘失踪,于是事件的真相在九年后才浮现出来。乍看来,【目】比【看】更高级的一点在于人物的全体黑化,但凡黑化,总让人感觉更似剖析人性,也使得类型片的作者诉求更强烈。【目】的全员黑化比较合理,但遗憾的是叙事上太过于执拗于现实与闪回、想象(不断反转)的不断切换,留给人物更细腻丰富的塑造笔墨少了,因而有些为黑化而黑化。同样,也是因为双线叙事,事件(情节)过多,以至于很多情节铺垫稍嫌不足,也是为反转而反转。
       男女主人公的塑造还是较为充分的,但柯佳嬿和李淳的角色就有点尴尬,绑架犯三人莫名其妙的3P关系,柯为何在失踪后不断给母亲寄那么贵的茶,她在被男主逼问后说过去(和廖一凡)的生活都是噩梦,非常珍惜现在的平淡时光,但我们看到的闪回却并不能意识到她对过去的日子有丝毫反感。而这条线的视点也很奇怪,视点问题甚至也是全片的剧作的一大问题,到底是全知视点还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点?视点建立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毕竟在线索上,电影还是一直紧跟着男主的行动线索。
       影片在剧作上最大的问题毋庸置疑是太依赖巧合,尤其是最关键的情节点——男主因茶叶线索两天之内就找到了柯佳嬿——而这又是李淳饰演的变态九年时间即使当了警察都无法完成的任务。类似的巧合在片中比比皆是,甚至因此也莫名其妙让修车人意外死亡,只为结尾秘密永远隐藏。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修改剧本的阶段可以进一步弥补,重要桥段至少应该更细心推敲。既然悬疑,必然烧脑,但剧作者恐怕还不够烧脑。因此原创故事可以打85分,但剧本却只值70分。
      和【看不见的客人】另一点也惊人的相似的是影像尚不够考究,类型的影像实现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空间和地域上都未做出特色,美术与摄影都平平。虽然一夜情、3P、和断肢镜头确实令人过目不忘,但这实在有些简单粗暴了。

       记录观影后的种种不满足恰恰源于整部影片无疑是及格的,足够认真,也有明确的导演准确,虽然的确不够纯属,但同为80后台湾导演,程伟豪无疑比陈正道更有才情也更有追求。【目击者】比【记忆大师】要丰富和真诚,虽然两片bug都不少。
  
       许玮甯有种混血少妇的美;李淳的表演及格却远不如被世人夸大的好;李铭顺曾经是新加坡第一大帅哥,现在怎么老成这样,大腹便便,唉。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六):世界真的很小,小到喝个茶都能刚好遇见你!-----东方美人茶

看完大致梳理一下剧情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导演和剪辑立功了,东拼西凑,现实与过去来回的穿插,成就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
电影开头从九年前的一起车祸说起,刚毕业的实习小王,遇到了一起车祸,下车查看然后又匆匆忙忙慌慌张张气喘吁吁的跑回自己的车里,怎么肥事?不会是前方霸王龙出没吧?(有点串戏了),
接着又闪回了九年后,男主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王了,他是开着豪车的王帅了,同样遇到车祸,他冷静沉着第一时间占用应急车道跑到事故现场救人,哦不,是拍照获取第一手资料曝光新闻.可以说相当老练专业了.传给公司的女神后,以为这样的新闻头条,约个女神出来吃个麻辣烫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没想到女神无情的拒绝了他挂了他电话,这时他又被车撞了,什么鬼嘛,这电影拍的是交通宣传片吗,车祸大合辑,开车不要打电话...
紧接着,当然是把车拉去修啦,不修不知道,一修吓一跳,原来台湾也有坑人的事故二手车哦...人家王帅是什么人,记者啊,干,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然后发散三千门生调查真相...
接着一个派对后,跟女神共处一车,激情舌吻,以为要车震,原来还是床震,差评...一觉醒来,昨天还是意气风发,准备走上人生巅峰,今天电视新闻就报道说,他报道不实,涉及诽谤罪...最后还被炒鱿鱼.一下变成了无业游民...车子查出来真的是事故车.更巧的是这事故车还是九年前自己目击的那一辆车,世界真的小啊.干.
王帅决定要找出当事人,找出肇事者.做个正义的人.做有意义的事.后来王帅通过高级茶叶---东方美人茶,找到了车祸受害者小婷,然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多诺米骨牌,小婷被绑架,修车老板被杀,肇事车辆是以前的恩师老邱,还他么跟女神有一腿,这一腿就是十年,原来王帅以为自己是遇见真爱,最后发现自己还是隔壁老王,干.
恩师老邱承认了自己是肇事者.so what?你会为了那短短十五分钟的快感举报我吗?(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十五分钟,为什么不是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这么精确可能是女神告诉他的吧), 还是选择跟着我走上人生巅峰?你可要想清楚哦.
王帅很苦恼喽,走一步看一步,先找到小婷再说,后来发现是路人甲小警察绑架了小婷,在走廊发现小警察好像在清理凶杀现场的样子,看到这王帅当然要找个扫把棍跟他PK啦,最后当然还是拿刀的赢啦.小警察说,每个人都想查到真相,然后呢...(说这话时,两人贴着面说,我以为小警察要亲上去呢),刀给你,钥匙给你,亲爱的,打开你所想要的心房吧...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七):小格局的台湾犯罪题材影片

1血淋淋的场面要人过目难忘

简单跟大家过一下这部电影,情节设定涉及到两个行业第一就是新闻媒体(A 男主、B男主的女上司、C 主编、D 男主办公室政治对立人物),抢匪一帮有(E 警察、F 女二、G 酱油男)。整个故事从一次雨夜车祸开始,B和C 酒驾与携款逃跑的 F和G 相撞,G 当场毙命。F 重伤,后续情节补充 F最终腿部落下终身残疾,并且影片默认 F 是最后席款而逃的最终获利者。但是,必须补充的是 A因为车抛锚了,所以当时车祸的唯一目击者。

九年后。

A 的一起报道事故祸起萧墙,仕途无望。此时B 告知A,他成为了D办公室斗争的牺牲品。懊恼的A一心只有复仇D的想法,所以他觉得9年前的那起车祸A现场拍的照片被D做过手脚,所以认定其中D肯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秉持着这一个动机,他联系了他警署的朋友,从而也结识到了E。表面上看A和B 抱团来一起通过查案,“触底反弹”来回击D。经过一系列的勘察,当年的F 被A和B 找到了,F 已经过上了隐居,但是相对阔绰的生活。但是最后A发现事情没有这么容易,F最后不见了!A得到了几个线索也逐渐相互得以印证:

线索一:D与A一次不算愉快的会面,但是得知当时报道事故出来后,由于B担心受到连坐之祸,当即董事会上就把A出卖了。同时,也得出B和C是不正当男女关系。

线索二:当时B和C正是当年肇事逃逸的车辆。

线索三:无意中A发现E对于F以及她的相关,所掌握的信息太多,可以断定E和F是认识的。

经过一系列的追踪之后,A看到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

真相一:当年E、F、G是一伙绑架犯,得到巨额赎金之后,有点精神问题的E在F、G赶回来之后,因为“人质”过于吵闹而撕票了。F、G当即愤然卷款而逃,最后遇到了车祸。

真相二:当年绑匪的赎金少了200多万,E推出正是目击者A看到了后座的钱慌忙拿走的。

其中,有些血腥的镜头也是要人过目难忘的。在E把F囚禁之后,日夜蹂躏,最后等到A查到并赶到他们的住处之后,F已经被炮制了血淋淋“人彘”赫然震撼到了A。

结局就是,A把E捅死后,被判正当防卫而无罪,由于破获大案,要A声望倍增,同时又掌握着高层的丑闻,所以飞黄腾达也是自然的。最后留给A的镜头,一副凶狠狰狞的面目,俨然一副“城市森林中占据上层食物链的野兽”的面孔。

本片立意在于人性在于利益相互关系下,杀戮、奸淫、贪婪、背叛等,都是开出“恶之花”,在表现这些情节上导演可谓是不遗余力的!观影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台湾电影的敢挑战尺度的决心还是值得嘉奖的,有些像韩国拍的电影了,想想如果惊悚片里没有几个要人记忆深刻的镜头,真的难以立的住,当然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对叙事和渲染气氛是有帮助的前提下。

2反转是导演对电影的注释

不得不说犯罪题材的故事不来几个“反转”都不敢叫“犯罪片”。在我看,导演叙事还是比较流畅的,基本上在复述剧情的时候比较清晰。但是,几处反转实在觉得有一些不合乎情理。影片里说,男主A是在9年前是拿了钱的,最后在A、E 结尾开始对峙的时候,E也分析出,最后的赎金怎么也找不到去向,如果不是A对这个案件这么执着追凶,也不会敲定钱一定是A拿的。如果把E当做惊悚片最终的谜底揭示人的话,他的话 一定不会再是“套路”,那么这样就很不合理?既然A在这场车祸中,他并不是一个“干净”的人,为何还会把沉底事件再翻出来,仅仅为了办公室斗争?实在有点不合乎情理。

如果要强行理解,我觉得这个“反转”对剧情的推动是不够的。但是,导演兼编剧的程伟豪还安排了一组对白来提出的话,只能导演想说明这个车祸中的所有人都是“肮脏的”,比起那些摆在桌面上的“罪恶”,一些不被认知的“罪人”隐藏在目击者群体内,更是人性的“邪恶”。

可以称道的是,这作品在上海电影节被遴选出公映,算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但是就悬疑、惊悚片的所用一些套路来说,举例对比维伦纽瓦导演的作品,不管是《囚徒》还是《焦土之城》里悬疑片套路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显得过于简单!而且一些“多余”并起到提示作用的分镜头,比如一些F家的旧照片和E家的照片闪回等镜头,酒席间B和C尴尬的对话,这些都是由于剪辑时机正中观众的关注点,所以要“E是幕后元凶”、“B和C有奸情”等等被安排的反转情节,都显得有点意料之中了。

唯一剧中的大反转就是“A拿了赃款”这一事宜,又显得有点“强扭”的痕迹,并不那么得人心,只能说这个安排是要作品更具备“文艺气质”而已。

新加坡演员李铭顺还是老戏骨啊,把那种职场“老狐狸”,但是也有一些“人情面”的中年男人演绎的很到位。可惜的是,导演没有给足他发挥的空间,这么复杂的人物却没有给足镜头做阐释。总觉得他的演技是可以支撑起更复杂的设定。

3台湾电影总有一个问题“格局太小”

这个电影要我想起了,2003年的一部美国悬疑高分电影,也是讲述记者寻凶的《大卫戈尔的一生》。故事是讲一起杀人案件要记者(凯特温斯莱特 饰)觉得很有文章可写,于是拼命的为有凯文史贝西所饰演的重刑犯翻案的故事。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并且结局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死刑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这个出发点所架构的格局真的是相当宏大的,所以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也是深远的。

说明一个问题,台湾电影在讲故事的同时,总是把这个故事的格局设定相对小,人物在专设的情节当中,特异性过强,难以要一般观众得到共鸣。再说,韩国的犯罪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等,所揭示的男尊女卑的社会陋习是本来就有社会认知基础的,所以最后金福南挥舞着镰刀歃血复仇的时候,观影的时候甚至是“大快人心”的,这个就是犯罪题材电影在顺应社会普世价值的行为,从而抨击限定法律中的漏洞,这就是电影作为媒体所具备的社会意义。

但是台湾电影作为华语片的一股激流,已经在各种类型片做了很大的尝试,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受限于审查制度的囹圄之中,也叹息很难有一些大格局的作品横空出世。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八):升级版《看不见的客人》,更直面社会与人心

夜里刷完本片,出乎意料的好,可以算是近年悬疑片的翘楚。影片很多地方与《看不见的客人》很像,比如同是由车祸而起,同是在同一个人描述里不断反转颠覆故事,但无疑比《客人》故事更复杂,内容更精巧,对社会的描述更全面而且写实,对人性的揭露更直接甚至残酷。

随着主角对九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追查,一幅幅社会画卷慢慢展开,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角色摘下面具。收受贿赂相互勾结的记者与警察,勾心斗角挤压倾轧的领导与同事,狼狈为奸相互利用的导师与女学生,把台湾社会的阴暗直接撕扯出来。

一层层剥离,一次次反转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社会胁迫与自我欲望里,沉沦妥协直至堕落。前教授报社总编现在的内政部长,出轨女学生,参与肇事逃逸,杀害车场老板,以及各种权力交易。报社女组长,小三上位,利用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男人,前脚和男主滚床单,第二天就拿男主顶岗抗罪开除,同时是肇事逃逸的车祸主犯。女受害者其实是绑架团伙的成员,先与男朋友及小警察三人绑架作案,后不顾车祸死了的男友,骗过小警察卷了敲诈来的钱,躲在市井快活。看似中二的男警察,其实不但当年作为绑匪撕票,劫持女受害者,更隐忍九年重新抓住女受害者,将其断肢。最明显的还是男主,九年前的车祸拿了受害绑匪车里的两百万,杀了小警察后,拿车祸真相作为筹码,抹平杀人事件,高升内政部主任,眼神变的冰冷而残酷。

导演和编剧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尾,一个老掉牙的小明买书的笑话,放在此处却实属点睛妙笔,最恐怖的事是你用1000块买了15块的东西,因为站在人生的那个路口,你毫无选择,是人就会选错,是人就会堕落,这就是人性的本质…我们谁都躲不掉…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九):一个扎实的剧本

名字虽然俗套,没有太大的场面,却能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虽然我并非悬疑片爱好者,但是我眼里本年度最佳华语电影就是这一部,外语片最好的是《看不见的客人》。
      影片整体的气氛渲染得还是让人感到肥非常紧张,故事也起起伏伏,多次反转。现在的悬疑电影基本都有反转。你一开始猜测的幕后黑手,最后往往并不是大BOSS。但是,反转要合理,要有充分的理由。前期要埋下足够多的伏笔,支撑后期的反转。否则,所谓的反转只是故弄玄虚。这部影片优点不少,比如:演员演技精湛,镜头比较讲究,气氛烘托得很好。(开头的山区的雨夜,碎玻璃反射出的无数的眼睛,让人不由得心生恐惧。还有最后的那个限制级血腥的镜头,极具视觉冲击力,令人胆寒。)无论票房如何,这部影片无疑是成功的。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在于剧本的扎实。看来好的剧本还是要花时间打磨的,这部片子剧本大概前前后后一共用了六年左右。确实不是一对编剧几个月的速成剧本可以比拟的。故事情节是连续,有发展,丝丝入扣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有合理充分的理由。悬疑片不能让观众猜中结局,也不能流于套路。男主角最后黑化的整个过程也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我不喜欢伟光正的结局。最后王子,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或者男主角报了警,一切真相大白,他成了大英雄。我就偏爱这种腹黑的,野心勃勃的,意犹未尽的故事。

  《目击者之追凶》影评(十):追的真是“凶”吗?

电影标题是《目击者之追凶》,还有个英文标题,更富于内涵《Who Killed Cock Robin》,那是“杀死一只知更鸟”。
    不过,当我们看透导演繁复的闪回和许多不知真假的“真相”后,可以发现,小齐最初开始追查九年前车祸的事情,只是为了自己被骗买的二手车是“回魂车”,以及他认定仲文主任借新闻事故的机会整他他要报复——他觉得是仲文删除了那个夜晚车祸相关的一些关键照片。
    之后的事情就开始不受他的控制了,不同的人在那个夜晚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或愧疚或隐瞒或者有其它更多的想法,随着事情被再度提起,他们开始脱下九年来一天天戴上的种种面具,露出他们的真正面目。每个人都开始反转、坍塌,故事随着这些话语,慢慢推进:
    “凡走过必留痕迹。”——阿吉
    “什么事情都好像注定好了一样。”——阿吉
    “你确定当事人想要查吗?”——女神M
    “和九年前一样,你掌握的只是一部分真相。”——邱哥
    “每个人都想查到真相,知道了,然后呢?”——阿纬
    故事的发展确实被导演的妙手处理的前后呼应一波三折,找人、跟踪、绑架、发掘、遮掩、死亡……情节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不过我想聊的只是小齐王逸齐这个人,他因不纯的目的重提此事,之后的故事中,他似乎在慢慢洗白。可是,当最后一块真相拼图出现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九年前那个雨夜,一个实习生从车上拿走了一大笔钱,这帮助他这个茶农的儿子在城市站住了脚并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想想开始时他找德哥帮忙时提到“之前的结账”和“下个礼拜”的大保健,以及给王组长送的一袋茶。。。不难理解他是如何从实习生成长为报社社会线的召集人了。并且在后面,他果断用一段录音,要挟了邱哥,得到了那个本来准备给女神M 的媒体公关室主任的位子,把M挤到了电视台去。这俩在阳台上抽烟聊天说真相的场面真的把两人的黑和笑里藏刀表现的淋漓尽致,小齐那句“我信我自己”绝对是他的真心话。他只要觉得有理由,做事无所顾忌——也可以说是“无所畏惧”。由此我认为,他在反杀掉阿纬后,应该放弃了抢救四肢被截的徐爱婷的机会,坐视她的死亡,所以他才会有给徐爱婷烧钱和代替徐给徐妈妈寄茶的行为。

Who killed Cock Robin?
I, said the Sparrow,
……
The Sparrow's for trial,
At next bird assize.

因果循环,报应不会爽。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