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轮明月》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轮明月》经典影评集

2017-10-23 21: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轮明月》经典影评集

  《一轮明月》是一部由陈家林 / 路奇执导,濮存昕 / 徐若瑄 / 李建群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轮明月》影评(一):电影不错

现在是2016年夏,离这部电影上映也有11年了,再过两天我就毕业了,有幸能看这样一部关于弘一法师的电影还是倍感幸运,弘一法师的一生终究是多彩的,虽然电影极力去刻画他,但是他的一生毕竟太过于丰富,刻画起来自然也是困难的,所以电影终究是一部好电影,给好评。
法师年轻时是搞艺术的,我对艺术并不太了解,我是学工学的,但我也略读一些哲学书,我觉得艺术本身就是一门哲学,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艺术如绘画,不同的画派所表达的就是不同的哲学观念,音乐也是如此,音乐本身就富有哲学精神,尤其是古典音乐。
哲学分很多流派,我们普遍义务教育的倡导的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而佛学却是唯心主义的,其实我并不排斥唯心主义,有些事情并不必较真也不必分的太清,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物和心都是一体的,更何况唯物体系里也分很多学派而其互有争执。哲学再往上就是宗教了,这可能就是他追求的吧。
   很多人看完电影都会去想为什么李叔同会选择当和尚,为什么呢,我想这恐怕只有他本人才知道吧,我个人觉的可能是他对当时政权的无奈,对那种不知改革不为进步社会的无奈,这或许是他在从事教育的时候所领悟到的,亦或许是受其父母的影响,受过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亦或许他从自己的几十年生命中悟到了什么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东西。
对于徐若瑄演的他的妻子,我觉得挺好的,演的挺好,戏里她曾对弘一法师说去日本吧,日本的和尚是可以有妻子的,但是他却执意留在中国,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爱国的,但终究对于他妻子来说太残忍,如果那时的制度允许和尚可以有妻子的话,我想他一定会留住自己的妻子。
李叔同年轻时虽是个富二代,但终究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有些人有仇富心理的,但是他恐怕会让那些人汗颜。人的一生终究很长要全面的看待。

  《一轮明月》影评(二):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在近现代中国造诣极高的文人之中,提起李叔同,恐一时无出其右。论术业专攻、著作等身,李叔同堪比临水照花人。

末代王朝,津门巨贾,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镜头起落之间,已经把一个在乱世中沉浮的孤傲文人的气质挥洒得淋漓尽致了。但他又不简单是文人。视名利为枷锁,只虔诚地献身于纯粹的艺术,一如他的东洋妻子献身于他,他日后献身于佛前青灯案上长卷一样。而当他达到所有艺术的最高成就,在诗学缥缈的殿堂举重若轻时,又转身孑然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境界又岂是一般文人所能企及呢。

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冥冥之中有天意,来去了无牵挂。他对东洋妻子说,我们的姻缘是前世注定的。这是一句旁白,却不是注解。你道他是大荒山青埂峰下的前世注定,一回头,却只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萋萋。这始终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李叔同的爱情观是残缺的。也许这和他童年母亲命运有关,和他没有自主权的包办婚姻有关。爱情只是成了他所有追求的艺术中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在他心里,爱情依旧是他所喜爱的梦幻和美好的模样,他热切地渴望和拥有,但他也可以随时抛弃。

早年在天津,他坐在自己一手布置的母亲的灵堂里,哀哀弹奏着追思的乐曲。朦胧的白色月光笼罩着北方苍茫的夜色,也笼罩在他凄楚的心头。“母亲过世,于是我在这个世上便再无牵挂。”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已在世外。

有两本书名非常相似的书,最近刚刚找到在读。一本是李叔同的自述文集,一本是金梅女士为李叔同写的传记《弘一法师传》,名字都取为《悲欣交集》。这实在是有深意的四个字。何谓悲欣?人生的喜怒哀乐和五味杂陈都不足以称为悲欣,这个意义上的悲欣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情感,而成为一种灵魂的彻悟了。

  《一轮明月》影评(三):人人都需要以佛治心的智慧

于人生低谷之时,内心苦闷压抑之际,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这部电影,逐渐才平静下来。 最感动的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李叔同母逝,当抬棺从正门入府时,被他当时的三娘极力批判并引发不满,但是当他满怀伤痛地为母悲歌时,我们却看到一张悲戚的脸缓缓地进入灵堂,对着悲歌的李叔同小心翼翼地青请求:“叔同,我死了以后能不能把这歌再给我唱一遍?”当时只觉得好的艺术一定是雅俗共赏并且深具感染力的,它能让人与人之间达成一种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让无法化解的矛盾在一瞬间就冰消雪融。

  《一轮明月》影评(四):旋转的陀螺,传承一股精神的人

现在这样的电影很少见了 ,能从中感受到一股传承的力量。在电影里,俗世间的师生,寺庙中的师徒,以及导演花了大量篇幅描绘的“佛”,都是传承。
       影片有很多中国水墨式的镜头,这是中国古典的美。首尾旋转的陀螺让人感觉到人生的轮回,也感觉到弘一法师一生都在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一样不曾停歇,他学习、传授、影响着他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叔同父辈的观念虽然和他不同,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接受新的思想。他的父母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让他变成了和父辈们不一样的人。这也是现在发生在中国的事情,中国的中产阶级都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孩子学习后变向更高处发展。但处于低产阶级的人们却难以突破生存的牢笼。
       遗憾的是,影片的叙事不太流畅,尤其是李叔同遁入空门之前。或许是因为他一生个中辗转,时空跨越太大,这需要功力深厚的编剧和导演才能把控。其次,片中的运动镜头太多,弘一法师的一生虽然起伏波动,但他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多用一些固定镜头能更好的表现这一点。最后,与众多国产片相比,片中的配角演技都很不错,只是妙莲的演技有些扣分了。

  《一轮明月》影评(五):一轮明月照夜空,普渡佛法应叔同

    出于对佛学大师李叔同的好奇,我静静“端详了”这部影片。
    接近100个小时的自传式“陈述”,有点走马观花的味道,但还是大致梳理了他的一生。
叔同自幼天赋异禀,音乐、书法、绘画,个个技艺信手拈来。在他求学的道路上,走的完全是“学霸”模式,在文学艺术里超于常人的领悟与表达,使得他始终在这个领域内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佼佼者”。天赋也好,后天习得也罢,终究他是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
    年轻气盛时,他有着爱国青年般的意气风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接纳新事物。爱国这条主线是一直穿插始终的,这也是受教甚好的有志青年的形象特征。留学日本,却心系国内深受天灾的百姓,用赈灾义演的方式传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年老重病又适逢战乱,舍不得用药和用粮,而是让给更需要的劳苦大众。他的慈悲心表露无遗。
    也许是出于对现实逃避及自身的无力,他选择以出家的方式去寻求答案。用断食、闭关修炼的方式来磨砺自己的心性,这种做法是适用于他的,因为他最终获得了平静,也获得了强大的心灵力量。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他不断地升华着自己。不论在俗世时的各种文学艺术成就的创造,还是出家后,对佛法律宗的普及弘扬,他都做到了极致,做到了“大师”的级别。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每个人都有“使命”,李叔同找到了属于他的使命,并最终实现了一番有影响力的成就。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位置”,他也找到了他的位置。时代背景、教育经历、留学感悟、自身性格最终让他走出了这条属于他自己的路。所以,他好比一轮明月,让佛法、让文艺走向众生,或许本应就是他的使命。
    影片的叙事方式与艺术手法在这里暂不做评判,我想评的只是李叔同这个人物。但凡有大成就者,必将有所牺牲。出家退俗,要做的“舍”有不少。首当其冲的便是其妻儿。纵使叔同先生在成就上令世人瞩目,但舍弃家庭的做法我仍不敢苟同。他的爱是慈悲吗?对于众生也许是,对于妻儿,是残忍。既然有了“前世缘定”的承诺,为何不能很好地将这份责任履行下去?《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曾说,真正的爱是让彼此心智成熟,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雪子愿意跟随叔同一同遁入空门,陪伴他成长,与他一道去探求心灵的答案。但叔同却冷冷拒之门外。叔同先生并未估计妻子的感受及自身的职责,甩手一挥别,为追求自己的灵魂升华而遁入空门。由此看来,他并不爱她。其实,当初在日本的相遇相知,并不是爱情,只是一时的“坠入情网”。他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爱,顶多只是慈悲罢了。诚然,一个不需要爱情的人,才可以死心塌地地成就佛法,所以普渡律宗的人物也只有他这样一个薄情的人才可以做到吧。此处并无批判大师的意味,人各有志,只是他的做法欠妥。站在女性的角度,他还是伤害了一个家庭,一颗真心,所以对雪子表示同情
    佛法是一门智慧之学,它确实可以教人为人处世及治心的智慧,但不是非有遁入空门这唯一途径。成家后弃家,是对爱的不尊重,这一点上看,叔同先生应该不懂爱。但人无完人,对于他而言,如果他当初不选择出家,也许就没有今天鼎鼎大名的“弘一法师”了。我理解他的选择,但不赞成他的做法。我为大师的他点赞,为薄情的他摇头。人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过一生,前提是不伤害他人,这也是爱的前提。
    当然,此文只针对影片中刻画的人物本身而言。电影毕竟是现实的提炼和升华,或不全或不实,他的真实的一生也许更加复杂。他的出家背后也许另有隐情,那也是另一番说法了。

  《一轮明月》影评(六):怀李氏叔同先生

大约是五年前,那是二零一一年的晚秋,一层秋雨一层凉,那天狂风大作,雨下的格外大。第二天是国庆节,没有意外的,选修课缺少了很多人。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与教学问题实训,这就是我们选修课的名字,很长,即使是选修课期间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完整的说出它。
        铃声起,老师进,一如他的意料之中,遂决定放电影以化解尴尬。当时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没有听清电影名字。只记得开头:风乍起,吹起斑驳书影;鞭扬起,陀螺不停转。满清装饰,天津口音,留学日本,虎跑断食,皈依佛门,闭门修律,终成大师。这大概就是我第一次对这部电影模糊的印象,后来得知,这部电影叫《一轮明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大概是先生幼时最早的佛学启蒙,及至青年,满腹经纶,壮志在胸,奈何清廷腐朽,割弃台湾失去民心,割地赔款亡国大祸。刚一踏上人生的旅途,满眼看到的尽是苦难。经此国难,也曾杜绝仕进之心官宦之途,列身票友出入梨园,以此消磨青春时光。南下上海,历经西学,尤喜法学,经世致用。亲母长辞,送母归家;母虽侧室,但为生母,秉性刚烈,仍进正门。以身作则,新式葬礼。作《梦》以缅怀至亲: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东游日本,书画音乐,凡其事者,皆有大成。创春柳社,开通民智,鼓舞精神;国内水灾,赈灾义演,排《茶花女》。宣统三年,携日妻归,以其所学,成《满江红》。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不负是男儿,头颅好;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离沪进入浙江一师,毕生所学教书育人,奈何官宦教育体制,游离山水田园之间。“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遂入虎跑寺断食禅修,前后廿一日作断食日志,终寻到羽化空灵心境。民国七年,虎跑禅寺,剃度为僧,皈依佛门,法名演音,法号弘一。长途跋涉,师从寂山,酷戒灭障,闭门修律,悉心竭诚,誓永弘道。南山律宗,一言一行,皆是戒律,既为禅修,故应守之。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闭门四年,终成书稿,致力之坚,用思之密,望其项背,何其悠远。民国甲子,随印光修,感悟惜福,以佛救国,以经救民,因果之法,救国急务。民国己巳,居太虚所,成《三宝歌》,殊途同归。步履之间,游历有方,战火纷飞,心系百姓。律宗之道,非在于受,而在长持,此为长久之道。民国壬午,悲欣交集,常怀佛心,直至圆寂。
        先生前半生,引西方油画、钢琴、话剧于国内,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先生皈依佛门后,心之所向,皆为释迦,戒律持之,向苍生。“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正如这诗词,尽数了先生一生。
        我辈惶恐,受此福泽,既无战乱,也无灾祸,尚难静心,与先生比,惭愧惭愧,谨以此文以静吾心,时甲午年七月初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