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半歌声》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夜半歌声》经典影评集

2017-10-24 21: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半歌声》经典影评集

  《夜半歌声》是一部由于仁泰执导,张国荣 / 吴倩莲 / 黄磊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惊悚 / 音乐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半歌声》影评(一):悲与矛盾交织的爱

悲与矛盾交织的爱
——《夜半歌声》影评
她,为爱而疯,用尽一生,也愿意去等。
在爱的面前,人人都可以变得没有理智的去追寻爱,表达爱。但在命运面前,有的人会为爱去向命运抗争,但有人也许会恐惧命运带给他的这一切,选择放弃爱,顺从命运。
很庆幸,《夜半歌声》的女主人公云烟选择了同命运抗争,追求自己爱的权利。然而,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她还是没有冲破命运,最终走向了无尽的苦海深渊,为爱而疯。相比较云烟的悲惨命运,男主人公宋丹平并没有去挽救,反而选择了沉默。因为爱,他曾经拥有一切,也因为爱,面对命运他开始恐惧,因此失去了一切,直到最后的悲歌下才去选择挽救,选择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不向命运低头。
或许从电影的一开始就暗示着这一悲剧的发展态势。电影以戏中戏的形式来演绎。以悲剧而告终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宋丹平演的最令人拍手叫好的一部戏。令人讽刺的则是云烟与他的命运,最终也不过如此
宋丹平,拥有非凡的艺术天分,拥有着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剧院建筑,拥有着完美的爱情。他演出的戏票永远都是一抢而空,每场演出,座无虚席,他受到众人的爱慕。可在那个封建势力掌管天下的年代,它并不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只能被财阀官吏称之为“戏子”。可偏偏有着强大势力家庭背景的云烟冲破所谓的封建尊卑,和他相爱了。相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贵族仇视矛盾为障碍,云烟与宋丹平则是与那强大的封建势力为强敌。云烟面对困境,选择同宋丹平私奔,可不料计划失败,她没有逃脱掉;宋丹平则又被人陷害毁了容,剧院被烧,幸被管家相救,但从此与世隔绝,不再露面。经过那场大火,云烟以为宋丹平死了,万念俱灰生命中失去了最爱的人,如同行尸走肉般。没有了精神支柱,肉体只能被他人差遣。新婚之夜,她同父母之命的人圆房,不料那混蛋得知她不是处女后,拳打脚踢,赶出了家门,娘家因失了颜面,也抛弃了她。只有衷心的丫环陪伴左右。失去了爱,云烟疯了。满世界的寻找他的丹平。云烟的这一切凄惨遭遇,宋丹平都看在眼里,可他不敢去面对他,因为它不再是当初那个完美的宋丹平。这一晃,就是十年。直到云烟被那混蛋再次袭击企图杀害后,宋丹平才选择再次出击,抗争命运,挽救爱人的性命,挽救那逝去的爱情。最后云烟病逝,宋丹平孤独终老。悲歌不在上演,他们化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天堂永存那曾经逝去的爱。
一曲而终,一生不再有。两尊棺木,安放了两颗不安的心,安放了一段凄苦的爱情。夜半从此不再有歌声,那歌声化作风,吹进世上所有失爱人的心房,愿得以安抚众人的心。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爱情戏剧以悲而告终的不在少数。以悲剧来作故事的结尾,似乎更有渲染力,即便不能拥有大众常理所想要的完美结局,但这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这也就是以悲剧为结尾的成功作品魅力之所在。该电影再加上以主演张国荣而作曲的几部音乐作品,可谓是画龙点睛,将整部影片的悲情色彩渲染的淋漓尽致。在当今电影界、音乐界,将这两者恰到好处融为一体的作品以属稀缺。
该电影除了以悲作为主线来表达外,还有另外一条线索牵引,那便是矛盾。这里的矛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封建思想与民主思想之间的矛盾;坚持与妥协之间的矛盾;勇敢与退缩之间的矛盾。
首先是封建思想与民主思想之间的矛盾。云烟的家族属于封建旧势力思想的代表,云烟及以宋丹平为首的新青年属于民主开放思想的代表。借云烟与宋丹平的爱不被家族认可,而表现出封建思想中三纲五常对尊卑贵贱的扭曲区分,而面对女儿的反抗,父母采取的措施并非倾听,而是软禁,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封建思想中的根深蒂固。而每日的“跪安”在影片中多次体现,这一跪安更是对“孝忠”扭曲思想极力的讽刺。该电影讲述的年代正直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此看来,在这样一个各界思想碰撞的时代,以封建思想为主要势力的局面仍是不可动摇。直到故事发展的结尾处,封建势力被群众民主平等势力所打倒,才反映了整个社会思想的进步。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年代的社会局面,这样的成就颇有史诗性的意味。
其次是坚持与妥协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在女主人公云烟的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面对家里人的反抗,云烟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她坚持去看宋丹平的歌剧;满月之时,还与心上人相见,倾听爱人的夜半歌声。直到误以为宋丹平已死,不再有任何挂念,心已死,人便死,区别于之前的反抗情绪,反之以妥协来表现自己冷漠的心绪。到最后她疯了,失去所有爱之后,极力想找回失去的一切,而她的一切只有宋丹平。于是疯疯癫癫,以为他还活着,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说她没有被抛弃,苟且的与那个混蛋过日子,倒不如疯癫之后活的自我来的快活。无论是坚持还是妥协,在那个封建当道的时代,终究是失败的下场。
最后是勇敢与退缩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最具虐心的矛盾。宋丹平在他未毁容之前曾是那么的自信与勇敢,他敢于在大群广众之下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并打败了他们,赢得众人的掌声,可在他被人陷害,毁容甚至差点丧命之后,他开始向命运低头,开始退缩,得知云烟被赶出家门无依无靠后,仍是不敢相见,不选择共同度过艰难,而是站在黑暗的角落,感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夜半依旧琴声想起,但物是人非,已不是原来那个宋丹平了。在最后关头,事情终于有所改观,为了救云烟,为了打倒封建旧势力,他敢于将丑陋的一面公之于众,唤起民众的共鸣,道出事情的真相:使得悲剧产生的不是别人,而是封建恶势力的横行霸道。从而也道出影片的主旨:真善美终将打倒世间的丑恶
悲歌下的爱情终将成为过去,但逝去的终又成为了永恒。让我们祭奠这份真挚的爱吧。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夜半歌声》影评(二):多么希望你不曾离去

夜半歌声,是戏疯子宋丹平和大小姐云嫣的爱情,似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悲伤的歌声里,燃烧的剧院,无情烈火似乎杀掉了宋丹平,于是云嫣自此疯癫痴傻,心中唯有一念,夜夜奔向只剩断井残垣的剧院——她去赴他的约…

被烈火毁了容貌的宋丹平却没有勇气见他——英俊勇敢的罗密欧被杀死了,九死一生的宋丹平,又如何有勇气面对伤痕累累神魂破碎的悲伤的朱丽叶呢?于是他找了一个替身,希望他能替他赴她的约…可是望见假的罗密欧亲吻着他的朱丽叶,他却开始痛苦,有如烈火焚心…被雷电惊醒的云嫣发现眼前并不是宋丹平,惊恐的逃开了…最终,克服了心魔的宋丹平终于鼓起勇气找云嫣,云嫣还是如往日爱他…可是后来啊…又有那么多的世事无常…

四月一日又到了,年复一年。人们终于又想起了你。

多么希望你能不曾离去,只怀着对艺术的真情与热爱,在世界某个角落里,尽情歌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夜半歌声》影评(三):十年生死两茫茫

张国荣太帅了。帅哭了。是的。Literally, 我是真的哭了。一边哭一边说他怎么可以这么帅这么温柔声音这么好听。怎么会有这样传奇的人存在。好不公平。

好吧。电影本身就还好。很舞台剧的风格。画面色彩和台词有点李碧华的戏的影子。但也只是有一丢丢。节奏怪怪的,这是编剧硬伤了。改编的不算成功。根据歌剧魅影小说改编的。也就是说卫晴是真是当仁不让的原著女主Christine。所以当年小厨的文青范儿阴柔美真是除了他没人能驾驭这个角色了吧。假唱那场戏真是又想笑又有点心酸了。不过这也就是两个男生才行的通,脑补了一下如果原著里phantom给Christine假唱的话,哈哈哈哈哈。不过整体觉得跟原著关系不是很大,也就是借了个剧院里有魅影的噱头,借鉴了时间交错的故事情节而已。对了,这种应该是叫致敬吧。音乐跟音乐剧的歌剧魅影的调调有点相似。个人还是更喜欢歌剧魅影的曲子。这里的曲子有点点平。单挑出来听的话会觉得一般。不像那个音乐剧,虽然来来回回都是那几首歌,但的确很经典。没看过1937版的,不知道那个怎么样。

一直以为这个是根据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的。查了才发现,音乐剧是一九八几年的,而夜半歌声最早版是1937年。差了几十年。两部都是根据一个法国小说改编的。真是为自己的无知汗颜。好想看看1937版是什么感觉,可是听说有点恐怖……

Leslie 真是配男配女都有cp感。甚至觉得卫晴其实是有点喜欢丹平的。为什么要给卫晴配一个女朋友呢?!感觉有点多余。难道是为了“避嫌”吗

  《夜半歌声》影评(四):夜半歌声

  只有在夜深 我和你才能 敞开灵魂 去释放天真
  当月圆之夜,废弃已久的剧院响起鬼魅般的歌声,没有人知道是谁,但一定深情款款,闻者为之落泪。这是已死的宋丹平在为他心爱的女友杜云嫣履行诺言。因此有人传言剧院闹鬼,剧院就此废弃,直到一个落魄的小剧团来到这里,黄磊饰演的青年演员卫青看中这一处冥冥中注定与他产生瓜葛的剧院,铁定租下。小剧团的命运一波三折,与剧院缘分颇深的卫青被未亡的宋丹平看中,选为演他成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角。一部戏挽救一个剧团,在宋丹平的帮助下演出大获成功。然而卫青却陷入宋丹平布置的迷局里。原来当年宋丹平之死的原因另有隐情,与他心爱的女友杜云嫣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把温柔的吻 在夜半时分 化成歌声 依偎你心门 也许只有夜半的歌声才能解释当年那段骇俗的恋爱,冲破重重阻碍最后破镜重圆的结局。此间的种种经历大概就是夜半歌声的真意,只有看了宋丹平饰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许才能明白他之于演戏之于云嫣的爱情所为为何。 是命运对有情人不曾怜惜 风月惹不起 你任我憔悴我任你枯萎 怎么也无法将天意挽回……

  《夜半歌声》影评(五):为爱人唱歌

戏子宋丹平曾经以为他是世界在最幸福的人,他有他的音乐、他的建筑、他的爱情,直到有一天戏院被烧了,宋丹平被毁容了,他失去了一切。

富家小姐云嫣以为宋丹平死了,她的心也跟着他死了,她为他落泪,为他悲伤。她爱他爱得太深,为他变得神志不清,发了疯,一疯就疯了十年,每逢月圆之夜,他会为她唱歌,一唱就唱了十年,希望她开心。直到有一天她再次与他拥抱时,她变清醒了,可惜眼睛瞎了。

在儿女每天要给父母端午安茶、凡事要听长辈的、自由恋爱不流行的时代,有情人历经磨难终于在一起了,可惜一年后,死亡将他们分开。

喜欢张国荣的影迷们可以看看这部电影,他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将男女主角的爱情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紫粉太阳影评#

PS:妈妈喜欢自己在家里做馒头或包子给我们吃,尤其是在下雨天,她说:“小时候,集体做事,爸妈没时间陪我,只有下雨天时才有时间在家里坐一坐,陪我说说话。”现在妈妈当妈妈几十年了,喜欢在下雨天亲手做东西给我们吃,让我们感觉家的温暖和幸福,此时的我闻着蒸笼里飘出来的馒头香感觉到满满的快乐

  《夜半歌声》影评(六):亲爱的宋丹平先生

图文版请点击
“宋丹平(萍)”(1937年马徐维邦编导作品中为“宋丹萍”;1995年于仁泰编导作品中为“宋丹平”)是电影《夜半歌声》的主人公,这部于1937年问世的电影轰动一时,在此后的六十年间又三度被改编并搬上大银幕,足见它的持久魅力。我想,《夜半歌声》的吸引力有一部分源于一则流传甚广的说法,即“此片是中国版的《剧院魅影》”。正是这一种说法使《夜半歌声》这个片名第一次走入我的世界,我想要观看的初衷其实是想更多地了解关注已久却难得一见的《剧院魅影》。
《夜半歌声》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里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不同境遇的观众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有人上升至专业的角度来剖析电影元素的象征含义,有人则流连在剧情故事里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我便是后者,也许是因为我接触这个故事远早于接触社会,所以我从观影中收获最多的并非启示,而是主观的感受,尤其是对主人公“宋丹平(萍)”从天使到“魔鬼”的坠落所产生的唏嘘。
影片中的“宋丹平(萍)”是一位集美貌、才华和高尚人格于一身的杰出青年,近乎完美的形象为他同时引来了进步人士的爱戴与封建恶势力的嫉恨,他在守卫触及对立阶级利益的恋情时表现出的不屈与执着,竟为他招致强酸袭面的厄运。当他确认自己曾颇为爱惜的容貌已成了惨不忍睹的魔鬼模样,他自知此生再“无颜”与恋人相见,便决心以“死亡”来回避这个成就了他又毁灭了他的世界。然而,“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恋人与未竟的理想又令他无法断绝与现实的来往,他便开始逢夜深人静,在废弃剧院的深处,用依然动人的歌声来安慰失魂落魄的恋人,于是便有了“剧院魅影”的传说……这个传说为他吸引来了后生才俊们,使他得以在“暗处”物色够格的继承者来完成他的“理想”……
宋的“理想”其实是一个包裹着“传承发扬”外衣的阴谋 ,他苦苦寻觅的“继承者”实际是他为恋人所捕捉的“替代者”!他在被传说吸引来的年轻人中寻找着与他本人尽可能相像的人——容貌出众、德才兼备——通过他亲自调教演唱技巧与表演风格,将之培养成足以以假乱真的“再世宋丹平(萍)”,最终送到思君成痴的恋人身边,让“替身”代他去“圆满”飘零的爱情。
宋的爱情故事是感人至深的,他为了所爱之人,甘愿终日在黑暗里忍受着悲惨命运对高贵灵魂的拷打。作为一个恋人,他所做的一切堪称伟大。然而,他的做法对被他诱导的后生而言,是公平正义的吗?无疑是自私的,我想,这也许是曾经美好的自我,遗留给他的主观思维所致的。
由此,对宋在被毁容前的完美人设可见一斑。在三〇年代版本的影片中,“宋丹萍”是一位唱作俱佳的青年革命志士,他志在用激昂的歌声唤醒人们的革命觉悟,并以演员的身份掩护自己秘密进行的革命工作,他的生命是爱情与革命事业;到了九〇年代,又一次出现在银幕上的“宋丹平”与时俱进地摘去了“革命志士”的标签,并在原有的“音乐家”、“剧作家”的设定以外多加了“建筑师”的身份,尽管没有了“崇高”的志向,多元的艺术造诣却令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此处,他的生命是爱情、艺术成就与拥有前二者的自己。
两个版本的影片都可以从人设的细微之处观察到,宋不自觉地以骄子的视角审视着自己与世界,这般自豪给了他足够的能量来抵抗世俗强加在他“戏子”身份上的鄙夷,从而在混沌的时代里为理想而抗争。
九〇年代版本的影片中,“宋丹平”被毁容前的人设溢美空前,原版故事中已然卓越的设定,此处被包装得更加闪亮,他也随着膨胀的美好形象而“自视更高”。片中有一处情节:梳妆完毕准备登台的“宋丹平”,在欣赏完镜中自己的迷人扮相后,一时兴起,翻阅起了梳妆台上厚厚的一摞歌迷来信。他拿起最上头的两封信端详起来,第二封信因为在封文中多加了“亲爱的”三字而成为他的首选。可怜“亲爱的宋丹平先生”还没有把这封信读完,厄运便降临了,而被他拿起又放下的第一封信,正是危在旦夕的恋人写给他的求救信……
在匿身剧院的日子里,惨淡的生活把他原来的自信风化成了孤傲,在罕有的与人的交往中,他寡言却很强势。当被他选为“继承者”的年轻人得知自己被利用而怒斥他自私之时,宋的态度更为专横,加剧了两人矛盾的升级,然而,最终他还是回归到正义的思路上,帮助年轻人抵抗恶势力的迫害。艺术家的脾性在这位“宋丹平”的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浓墨重彩的个性刻画使人物格外立体。
回顾三〇年代的《夜半歌声》,全片弥漫着旧社会里笼罩着黎民的“愁云惨雾”,弱势的人们仿佛很难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飘絮般的命运任人摆布。同时,激进的态度也贯穿始终,就连片中出现的舞台剧,也都以“革命斗争”为主题,呼应着势同水火的对立阶级间不可开交的矛盾。影片尾声,当消失多年的“宋丹萍”再度现身人前,不明真相的群众将眼前面容可怖的他视作“妖怪”,一路呼叱追打,纵火焚烧,直至他被逼投江。相比主人公被毁容后的骇人面貌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些无可奈何的社会惨状也不失为一种恐怖。想必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样一部电影一定是极富代入感的吧。
比起最终被逼投江的“前辈”,于仁泰故事中的“宋丹平”则幸运一些,当再度在公众面前亮相时,面目全非的他很快被重新接受了,并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与支持。这样的安排实际反映了九〇年代人们的普遍价值观,愚昧和野蛮基本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世界和事物的较为健全的认识。此处,“宋丹平”在舞台上演绎的剧目也顺应潮流地变成了爱情故事,一出意味深长的戏中戏——《罗密欧与朱丽叶》。于仁泰以九〇年代的手法来讲述二〇、三〇年代的故事,原版故事里的民族忧患意识与主观批判情绪被很大程度地隐去了,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他,在片中着力描绘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以此来客观反映时弊。
于仁泰所塑造的“宋丹平”不再是“苟利国家身死以”的革命者,而是在当代社会享有极高声望的艺术家,一位以浪漫胸怀拥抱世界的完美主义者!在被毁容粉碎了未来之后,革命者“宋丹萍”仍无时不刻地希冀着通过自己的作品来鼓动大众推翻恶势力,从而为自己雪恨;艺术家“宋丹平”则不仅仅是一个蓄势复仇的“魅影”,他所受到的折磨更多是来自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自我价值的失落,因为世间没有一种代价能够弥补他的损失。
四度登上银幕,共六部影片,我观看过的仅有三部,分别是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作品、1985年杨延晋导演作品以及1995年于仁泰导演作品。1941年上映的《夜半歌声续集》以及六〇年代初邵氏出品的两部作品至今未有机会看到。仅凭着对三部作品的观感所萌生的这些对《夜半歌声》和“宋丹平(萍)”的思考一定不会是足够客观、深刻的。然而,我固执地认为,就艺术价值而言,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作品与1995年于仁泰导演作品是迄今所有同名影片中最好的,由金山与张国荣分别饰演的两位“宋丹平(萍)”将会成为经典!
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令我对那个时代的电影有了全新的见解,人物的设定、情节的走向、拍摄的手法、剪辑的技巧以及由田汉与冼星海两位大师联袂创作的电影插曲等等,都令我对那个时代里电影人的高度与深度深深折服!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技术,演员们没有太多的余地来表演心理活动,无论多么复杂的情绪都只能依靠台词、动作与表情来表达,所以不得不做得夸张些来表达尽致。影片中演员们的表现都非常生动,将所要表达的很明确地传递给观众,尤其是饰演“宋丹萍”的金山,片中他“露脸”的戏份并不多,大多是毁容以后戴着特效面具或是整个人藏在黑色的连帽大斗篷下,而他就受困于这样的造型,通过台词、动作以及狰狞的笑声,将被毁容后心态扭曲、性情乖戾的“宋丹萍”演绎得十分可怕又十分可怜。片中有一场戏令我印象深刻:宋被恶人用强酸淋面后暂寄友人家中休养,当头部被纱布完全包裹的他听到了别人转达的来自恋人的热切问候,激动得不能自已,深情地承诺道要在康复之后更加爱护自己的恋人。金山把对白讲得抑扬顿挫,情意款款,即使在这个镜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观众也完全能够感受到“宋丹萍”当时的心情。紧接其后的是卸下纱布的时刻,当他站在镜前看到镜里映出的“魔鬼”,他崩溃地连喊了七个“不”字,七个“不”所包含的情绪与表达的节奏都不尽相同,这一串呼号撼动人心。
在于仁泰的《夜半歌声》中,坐镇拍摄的是之后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创作配乐的是知名音乐人鲍比达,片中的三首插曲是由主演张国荣作曲。三首插曲分别以“相恋”、“分离”和“永恒”为内容,应和着影片的剧情走向,渲染了影片中温柔哀婉的爱情主题。这些隽永的爱情挽歌,使片中“宋丹平”的艺术家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影片与张国荣所饰演的“宋丹平”在观众的记忆里留存得更久远。
金山与张国荣都将自己非凡的艺术积累献给了“宋丹平(萍)”,他们所饰演的“宋丹平(萍)”也已成为华语影史上经典角色的楷模。或许在某一个时空,两位“宋丹平(萍)”正隔着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遥望彼此,惺惺相惜。金山的“宋丹萍”前无古人,张国荣的“宋丹平”也许后无来者。
从踌躇满志到一无所有的悲剧人生,为“宋丹平(萍)”这个人物镀上了艰涩的传奇色彩。我想,他的“被毁容”象征的是阶级矛盾与社会风气对自由灵魂的残酷打击。其实他的悲剧不局限于二〇、三〇年代,任何时代都会有“宋丹平(萍)”,未必要身体发肤受损,环境对自由的束缚即是一种打击吧。
在看完《夜半歌声》之后,我对《剧院魅影》的期待更高了,然而,当完整看过《剧院魅影》之后,我发觉似乎除了“剧院”这个元素之外,《夜半歌声》与之再无雷同之处。由于《剧院魅影》的故事诞生在前,所以我相信热衷神怪故事的马徐维邦可能从中获得灵感,随后创作了《夜半歌声》,而“《夜半歌声》是中国版的《剧院魅影》”这一说法,我已不再认同了。
2016年11月

  《夜半歌声》影评(七):不曾离开

在一个下着暴雨的夜晚,在窗前的床上看完了这部电影。
放下手机,刚刚好凌晨两点半,夜半时分。
至此,Leslie的电影看完大半了。
明明知道剧情经不起推敲,却在片尾哭到失声。
Leslie真的是一个会用眼睛演戏的演员,明明只露出了未毁容的半张脸,却看到了那双明亮的眸子所透露出的汹涌的情感。
在舞台后方唱完高音后眼角滑落出的泪。
是打在心里的。
当疯了的杜云嫣幻象出宋丹平的时候。
镜头旋转,光影流转,他推门走进来,站在暖暖的逆光中,一个春风般的笑容,用他的眸子,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
好像在安慰杜云嫣:我一直在这里,从未离开过你。
美得不真实。
爱情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跌宕回肠,在时代交替时期的冲突中行走。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的剧本并不太严谨。
结尾的剧情太过唐突的交代。
包括宋丹平的态度看法转变,坏人的的就擒,女友的背叛与和好,杜云嫣的眼疾与中枪。有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
包括Leslie在后期采访中说,这部片子因为时间的问题,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在精心的服装,场景,光影,演技中。翻版<歌剧魅影>的功亏一篑的剧情实在是引人惋惜。
但当最后一幕出现的时候,个人的情感上原谅了前面剧情的不足。
即使他不再是那个翩翩少年,即使她已身患眼疾,不再如从前。
宋丹平还一直在,默默的守护者她。在前行的马车中给彼此一份温暖。
不知道最后为何要加个文字结局。
当Leslie的<一辈子失去了你>淡淡响起的时候。
那个文字结局让我想到了一些悲伤的事情。
在他和他同样传奇的爱情中,也有一个相似的结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夜半歌声》影评(八):曲终人不散

每当月圆之夜,她会来听我唱歌,不论风霜雨雪,即使全世界都丢弃了我。然而,我不是从前那个帅气的我,绵绵不断的相思,这一刻,化为心碎,你听,玻璃坠落的声音,听见了吗?途径这夜灰的街角,触碰到那段时光,快乐总是短暂,幸福不长久,然而我竟以为那是永恒。呵!是我,小看了这世道,是我,大看了我!

像扫视一个藏满宝贝的房间,旧乐谱、小提琴……烛火摇曳,伴着音乐,雷电交加,一阵狂风,烛火灭了,下一幕到看起来像如今的雾霾了,看不清去路前程。马车上一些新派的女子和男子即将驶入这个故事。

十年无人问津的大剧院,门口的灰烬依然没有散去,里面布满了蜘蛛网,破破烂烂,只是这些,都不能掩盖建筑的宏伟。台阶的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提着油灯的老马……

这个关于宋先生的故事,缓缓浮出水面。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泰坦尼克号》,所有的场景由破败转而还原,那种感觉五味杂陈,透着很多遗憾和无奈,又有些凄美起来。戴着眼镜的宋先生,仿佛天之骄子一般,那种从内而外散发的气质,难以掩饰。

那时候,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观看宋先生的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好像暗示了什么,剧中的剧,从来都不会出现得平白无故,这也是。还没来得及去谈,就遭遇了天大的不幸!

“丹平,你会永远爱我吗?”

“一辈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样就够了!

满屋子的宾客,大部分酒囊饭袋,一部分凑热闹,云嫣假装肚子疼,以为可以躲过一劫,然而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在那个旧时的社会,名门大族的女儿都是名利的筹码,年轻人不可以自作主张,云嫣这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大小姐,始终胳膊拧不过大腿。罗密欧的剧,演到最后,朱丽叶死了,罗密欧也死了,一切都化为尘土。曲未终,人不散,闯进来的赵家父子,并没有得逞,人们爱这样的宋先生,爱这样的剧。赵氏父子灰溜溜地离场,也为宋先生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那个傻不拉几的赵公子,气急败坏的样子,真让人解气。

这个贯穿始终的音乐盒,红色的披风斗篷,天真浪漫的女子,然而这一切,都正在宣告结束。信没有送达到丹平手上,唉!阴差阳错……

小花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的人讷?旧社会的奴仆,遇到一个心疼自己的主子,她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小花穿,她会给她钱买衣服……小花感恩戴德,为小姐三番两次涉险,最后,断了腿!这就是残酷的旧社会,泯灭人性!

官官相护,权利和势力只手遮天,人性之陋!没有感情,都是冰冷冷。失去灵魂的女人,朝着窗外某个地方凝神地望着,没有思想,就没有悲喜,像一具行尸走肉,剩下的只有皮囊,而那最可贵的灵魂也随着宋丹平一同走了。

猥琐的男人,不过是要一时之乐,占有了她,却又抛弃了她,毁了她的一生。

可怕的旧社会,亲情竟也如此凉薄!父母不像父母,更像是唯利是图的商人,而亲情只不过是一些筹码,交易失败,筹码失去了价值,就可以抛弃。

杜云嫣被丢下了,只有小花。

我以为丹平在那场大火中失去了生命,再也回不来了,十年了,十年啊!“一辈子,失去了你,相爱的人从此连分离,你任我憔悴,我为你枯萎。”

歌曲只有抓住人心,才会吸引人。然而这群人唱的什么热血,台下有睡着的观众,有打牌的,有聊天的……真是一场失败的演出!

丹平,没有死,可这十年,他跟死了没什么两样。从前他最引以为傲的容貌,如今却这般模样。“黑夜之中,请你打开心扉,等待着我痴情的跟随。”

卫晴颇有一股当年丹平的气质,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班主目瞪口呆,《罗密欧与朱丽叶》将重新在这里上演。一个台前,一个幕后,听者无意,最难过的莫过于幕后的那个人,可怜的人,他的人生本不该这样的。

十年后,赵公子又回来了,人老了,心还是依旧冰冷而毒辣,权势也更高了。心里扭曲得更加厉害!

外面下着雨,淅淅沥沥的落雨声,蓬头垢面的云嫣,在月圆之夜准时出现,听他唱歌。从前,所有人撑着伞,只有她盛装凝视,满眼里的爱,这一幕,真美,鲜明的颜色对比,悲伤与喜悦交杂。容貌可以失去,感情的线怎么也剪不断。大火毁了这一切,午夜梦回,心如刀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