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色弥撒》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黑色弥撒》影评10篇

2017-11-17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色弥撒》影评10篇

  《黑色弥撒》是一部由斯科特·库珀执导,约翰尼·德普 / 乔尔·埃哲顿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弥撒》影评(一):最不酷的黑帮电影

本片剧情可以概括为,男主的黑帮势力因为一个FBI小探员强行忽悠众同行而崛起又因为小探员的忽悠失败而flop
如果要画出电影里巴尔杰的发展线,那将是一个非常乏味的三角形,一路到峰值,再一路跌下来
当他崛起的时候,除了探员康纳利(电影每次说起他的名字我都要出戏一下233)色厉内荏地在FBI内强行压制上司及同事智商,没有给出任何有力的情节和原因,当然导演极力地将巴尔杰塑造成一个冷厉、残忍、多疑又带点神经质的角色,但他除了坐着说些好像挺酷的台词和跟任何一个街头混混一样下手杀人以外根本没干什么突出的事情,唯一干的一件大事往爱尔兰运军火还被截获了(虽然不是他的锅),之所以一直壮大,一直没被抓,是因为有探员。
当他flop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一溃千里,FBI换过上司稍微一怀疑,康纳利就没辙了,而其它同事居然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发现巴尔杰总是给他们过期情报......康纳利没辙之后,巴尔杰也没辙了,半点挣扎都没有,群党落网迅速跑路。
说好的政客关系网呢?
说好的全面渗透联邦调查局呢?
说好的波士顿最大黑帮呢?
剧情里一直在升职的康纳利到底升到哪去了?直到结尾好像也还干着同一个职位啊?
剧情里每年送出去的辣么多钱送到哪去了?外来强龙查地头蛇好像没有遇到任何政治阻力啊?
剧情里叼炸天的白毛老大和冬山帮临到末日干了什么?好像一听到要被FBI查就瞬间跪了啊?
别告诉我背景资料里有啥,你倒是拍出来啊
还有那些莫名其妙的伏笔
巴尔杰亲临卧室门口威胁康纳利妻子为了单纯表现他是个神经病?
那个被杀死养女的手下,巴尔杰在勒死小妓女时他靠在门边眼光复杂,最后被命令收尸时还沉默地爱抚了半天小妓女的尸体,但是他最后也没怎么出卖巴尔杰...?
坚持不在公开场合收钱的巴尔杰可以轻松愉快地在公开场合开枪杀人?
BC这个角色的存在意义是?
一直在强调忠心义气的康纳利最终体现在片尾字幕?
导演不知是不是为了砍预算(预算都拿来请演员了吗),大刀阔斧简化原始情节的结果就是使电影的格局变得非常非常小气,巴尔杰一代黑帮枭雄的成败全系在康纳利一个人的嘴炮上,而康纳利,又被塑造成一个非常平庸低智的角色,面对外来上司的质疑,几乎无法做出一句成形的辩解,局促得完全就是个被打了脸的无能员工。
而当巴尔杰所有其它背景关系被隐形之后,电影告诉观众,整个冬山帮的背后靠山就是这么个傻逼兮兮的小员工
还告诉观众,这么一个邪魅冷酷叼炸天的黑帮老大,把自己的帮派安全完全放在这个傻逼兮兮的小员工身上,当康纳利表示新来上司不太好搞的时候,巴尔杰只是冷笑着说,搞定他
你还真是不担心啊
就算是威胁你也威胁一个有实力的角色好吗
另一方面,巴尔杰这个人在整个剧情线上基本没有变化
可能是德普本身长得太神经质了吧,虽然我知道电影想告诉我本来巴尔杰是个还算有人性的人balabala,经历过丧子丧母之后变得多疑冷漠balabala,但我个人觉得他其实从头到尾都是,那么的,邪魅【。
顶着这张脸还染了个白头毛拥抱一下街头大妈就想让我相信他是教父了根本不可能啊
感觉下一秒就要杀大妈全家什么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一个黑帮的兴衰史,除了画外音在念巴尔杰从前是个小角色、巴尔杰壮大了、巴尔杰超有钱了......之外,画面根本没有清晰表现出巴尔杰环境的变化,该亲手杀人还是亲手杀人,手下从头到尾就那几个熟脸,地盘扩张全靠FBI在说
总要给我一点点情节让我感受一下巴尔杰真的控制了整个波士顿吧
至少让我感受一下这片子里确实有个“黑帮”存在吧
无论是在巴尔杰的华彩阶段还是跌落阶段,这些人到底干过什么吗?
最后值得一赞的是,德普好帅
德普终于帅回来了
这么无聊的剧情我就靠德普撑住了
白毛造型邪魅值爆表
但是他最帅的镜头全在预告片里
.....我就这么一说

  《黑色弥撒》影评(二):战栗

不要和魔鬼做交易,否则人注定被魔鬼所吞噬。
社会忠诚大于一切,但是这种忠诚令人胆寒。这不仅仅是因为违背忠诚的代价是死。效忠的对象,道义完全没有人性可言。人每天活在担心与恐惧中,生怕自己的一句话就会给自己带来杀生之祸。更惨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目睹了某件事自己就会被干掉。这样的生活环境简直就是地狱。
电影里有一幕,吉米在约翰康纳利家吃饭,吉米问另一个探员(也叫约翰)牛排是怎么做的。另一个探员自以为打趣的说是家族秘方,然后在吉米的不断发问下,告诉他在刷牛排的酱料里放一点蒜蓉和酱油就行。吉米说,你这么轻易地就敢告诉我你的家庭秘方,谁知道你会不会以后轻易地告诉别人我们之间的事。德普说话时的口气,让我的后背冒出阵阵寒意。
活着完全没有安全感。为了灰色地带的利,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每天晚上睡前甚至对明天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担心,可能靠酒精才能让自己入睡。
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黑社会永远消除不了,消灭了一波,又会有新的一波势力崛起。一如《上帝之城》,总会有新的帮会壮大,然后被消灭。往复循环。

  《黑色弥撒》影评(三):德普和他的团伙

曾经有很多人吐槽,德普无论演什么都像极了那个神经质的船长。仔细想想,这个评价对他并不公正。公正的说,德普更适合扮演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正常”的人,譬如《浓情巧克力》里的吉卜赛人,还有那个长着剪刀手的怪鸡小子,《魔法黑森林》里的狼也可以算一个,疯疯癫癫的杰克·斯派洛更不必说。这些人都被他演绎的印象深刻。可是当他穿上西服领带去演绎正常人的时候,却处处捉襟见肘
所以《超险骇客》被人诟病,所以《朗姆酒日记》的故事干瘪无味。《美国毒枭》好一些,但是他真的没能发挥到最好。
而在这里,我们欣喜的发现换了发型的德普居然演绎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虽然剧情表现的侧面有些单一,不过那是编剧的事情(如果我是编剧,我会给他的家庭生活更多的侧面,再把惊险的情节安插在里面。我就不信这混黑道的一辈子没人想刺杀他)。我们可以肯定,他绝不仅仅是那个疯颠颠的船长了。
他是詹姆斯·白毛巴尔杰,波士顿黑帮头目。初始只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小角色,但最后却成了独霸一方的霸主,这全是因为他和警方的合作关系发挥了作用。他在警方的合作伙伴是约翰·康纳利,这也是他的发小兼好基友。
无端想起了黄志诚和韩琛的关系。警匪合作的原意当然是对付共同的敌人,但是早晚有一天要拔枪相向。就算惺惺相惜,最后也绝不能手软。
更何况,白毛巴尔杰玩的又那么过火。除了毒品交易之外,还涉黄涉赌,更兼杀人如麻。家庭的连续不幸使得他心肠冷硬,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走向何方。
仔细想来,白毛并没有像教父维克多·柯里昂一样,把自己的犯罪集团变成团队。其实直到覆灭,他的那群人最多是个团伙。
团队里要有分工,要有头脑冷静的智囊随时分析局面,这样一切都能有条不紊。而团伙则永远是一个人掌舵,于是一旦这个人判断出现了失误,多年经营的辛苦便一朝断送。
从头到尾,白毛巴尔杰一直在忙于杀戮。不论对方是谁,只要他认为这个人泄露出了自己的信息,就要立刻将对方灭口。他做不到不怒而威,他也做不到德行服众。可是靠杀戮立威风,是最笨的方法。
他不懂得原谅,也对感情越来越麻木。手下看他的眼神里只有畏惧,却并没什么归属。唯一看起来像朋友的,却是那个警官约翰·康纳利。
他还有一个兄弟,那就是卷福。
卷福是天才演员和大众男神,基本上无论是演英国绅士还是美国种植园主或者外星人人们的都能驾驭的。可以说演什么像什么。这里他的戏份不多,但是扮演一个精明而有分寸的政客已经足够了。从不给兄长的犯罪行为开绿灯是精明,但是在兄长逃亡时,他也会冒着被捕的风险来联系对方。这是他的“有分寸”。
最大的遗憾,两大男神同时出现的镜头只有那么几分钟。如果说这也算是“飙戏”,那也是注了水的飙戏。
所以,直到覆灭的那一刻,白毛巴尔杰集团也不过是个团伙罢了。

  《黑色弥撒》影评(四):温水冲泡隔夜饭 (剧透不严重)

不要误会,我给这部片子的评价并不高是因为同类题材的电影的横向比较,作为黑帮犯罪题材的电影,很容易对这部片子有很高的期待,毕竟从教父,到美国往事,到无间道风云甚至纽约黑帮,黑帮电影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自然对这片子期待高了些。比起小时代绝对强出一个时代。
首先说说卖点吧,卷福和德普,就凭这俩名字去看一场就不亏,而且德普充分证明了即使秃顶镶金牙帅比还是帅比,卷福戏份并不算多,饰演翻云覆雨的政客毫无违和感,可惜的是用了波士顿南部口音,听起来没英音那么炫酷。看预告片觉得德普拍这部戏可能是个演技上的突破,但看下来真正给他发挥空间的桥段并不多,这不是德普的实力不强,而是人物太扁平,这个后面再说。 片子采用了纪录片和故事片风格的结合体,故事看到有兄弟讲了,是根据南波士顿真实事件改编,我就在波士顿,感觉看看了解历史还是不错的。
下面问题来了,既然是基于真实事件,而这个事件也被无间道风云借鉴过,再次使用想要超越之前的改编,要么要求在叙事手法上有创新,要么就要就剧情的构建有巧思,要么就演员的演技有突破,可惜的是这片子一个都没做到。德普的演技是这电影的亮点之一,可对手可是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德尼罗和小李子,可以说德普做的非常好,但电影人设都给他安排了些什么戏份,谈笑,杀人,谈笑,杀人,谈笑,杀人,第一次可能看到了不一样的诠释,可一再重播的同样画面看到最后并没有什么记忆点,丧子、母亲去世两个桥段虽然发挥出彩,但跟整个剧情似乎没什么关系,看到最后我甚至忘了他还有个儿子,两小时过去了,开头的黑道大哥跟结局的黑道大哥并没有什么区别,卷福的角色更是没什么存在感,在真实事件中保护伞一样的政客,更像一个随便说些不疼不痒的话,接接电话的酱油角色。 而john,开始的几场对手戏能看出内心戏很多,可后来成了一个油腔滑调的小丑,没有权谋,没有博弈,在正义面前毫无周旋之力,纵使演员有千般本事,一个被压瘪了的角色,看久了总会厌的。
现在纪录片风格的故事片不要太多,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的讲述,偶尔插入的罪行破获后罪犯的证词简直跟热播美剧的套路一模一样, 全知视角的纪实风格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这个故事好不好,可以说有忠诚的警局内线,有精明的犯罪首脑,有政界政客的牵连,有民众疾苦,有背叛,有悲剧,这故事怎么讲都是好故事。我抱着这样的想法去看完,发现并不是这样。还没进入语境,主人公已经是恶党魁首,这点在黑帮片里并不少见,而我试图接受剧情的时候,发现这个电影简直是个谈话节目,故事的很多内容并没有画面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或是为什么,而是人们不停的对话强行告诉我发生了什么,ok,whatever,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吧,可如果知道两个帮派正在火拼,主角还是一个帮派的首领,你是愿意看黑老大怎么处理冲突,还是愿意看一帮FBI的无能探员我在办公室飚脏话?我是愿意看冲突。 好吧,我说服自己这是基于实情的改编,可能想多再现一些不一样的面,可基于实情,这可是一个警匪官勾结,南波士顿人民受尽苦难困难时期,敢于直面丑陋会是辛德勒的名单,偶像化具象化黑道首脑会成为教父,可黑色弥撒的剧情不疼不痒的刺痛了无能的警界,用谈话带过了平民收到的欺凌荼毒,还塑造了一个扁平化的黑道首脑,是的,whitey精明,谨慎,凶残,可具体编剧都让他做了什么呢,他是父亲,是个儿子,剩下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威胁,微笑,杀人。电影的叙事像是把一个种在地上的萝卜描述成了草,因为你只能看到绿色的叶子。
再有,我并没有看过电影的原著,我觉得此处mass的翻译成为弥撒有些哗众取宠的嫌疑,我认为mass只是简单的麻省的意思,因为我自己也不确定,就指出来一下,对不对就不一定了

  《黑色弥撒》影评(五):个人备忘

这片儿可能美国人民看起来更带感,毕竟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而且是首次把巴尔杰案件搬上荧幕。身处地球另一面的中国人来看这片略显沉闷,也许拍个赖昌星、乔四当主角的在中国会更火~
詹姆斯·约瑟夫·巴尔杰。
巴尔杰教育儿子,“下次如果不想惹上麻烦,那就别当着别人的面打他。”
借着FBI打击对手黑手党。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FBI探员约翰·康纳利在家请客,康纳利的老婆因为讨厌巴尔杰而称病不出,巴尔杰敲开卧室房门,巴尔杰的手抚弄康纳利老婆的脸旁,“感染风寒了吗?一般来说,感染风寒就会感冒。”自下而上轻轻扼住康纳利老婆的脖子,“这里疼吗?”捏了几下,“这里呢?有什么感觉吗?我没感觉到这里有腺体肿胀。”自上而下抚过康纳利老婆的头发,“可怜人儿,快去休息吧,希望你很快好起来。”倒退两步,上下打量,邪魅轻笑,“约翰是个幸运的男人。”
爱尔兰籍的巴尔杰支援IRA军火。
巴尔杰的弟弟,马萨诸塞州参议院主席的威廉·巴尔杰。

  《黑色弥撒》影评(六):成功的演员,失败的剧情

        影片很明显在模仿《教父》:黑色暗调、爱尔兰裔的黑帮,甚至黑帮聚会的场所也是类似的。虽然整部部片营造出来的的暗调比较成功,但仍旧逃脱不了以往那些模仿《教父》的黑帮片失败的命运。
     演员方面,德普和卷福两大演技派确实给力。卷福从来都是演什么是什么,这部影片的内心戏给他发挥得淋漓尽致,最为典型的是结尾在家坐着守在电话旁等弟弟电话的那一段,即使对白没出来所有的复杂和感情都流露出来了。德普算是本色出演,由头到尾活生生给你展示一个冷血、残忍、神经质、让人恐惧的黑帮恶魔。
     也许是太过于突出主角的“恶魔”个性,以至于导演在剧情方面忽略众多。一个人无论他在哪方面的成功,起码他身上是有一些潜在的令人信服的特质的,哪怕是黑帮。主角除了血缘关系在他心里是重要的外---仅仅是血缘关系,哪怕自己的妻子也不行,所有其他的关系在他身上都一文不值,在黑道上混,他除了好狠恶斗外,忠没有、义也没有,试问:这样一个人如何能信服地让“几个”小弟聚拢在他身边?为什么说几个而不是一帮,这是很多黑帮片犯的通病,通篇影片就给你几个人,告诉你这几个人就是一个“帮”,以至于主角心思慎密到不会在大众场合收钱,却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拿枪谋杀。你相信称霸整个波士顿的黑帮就那么区区几个人吗?约翰·康纳利本和主角是“合作”关系,起码影片开头约翰·康纳利是不怕主角的,铲除黑手党后约翰·康纳利直接就过度到连主角手下地位都不如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来说约翰·康纳利才是老大,一直靠他帮主角檫屁股冬山帮才能做大,而且约翰·康纳利身上始终有“忠”的特质。整部影片类似这样的让人想不通的剧情还有很多,这也导致无论演员演技表现得如何好,整部影片就给人一种不踏实很虚的感觉。
      
      
      

  《黑色弥撒》影评(七):一次凑合的德普个人秀

一次凑合的德普个人秀。黑色弥撒的故事几乎用原著小说名就可以说清楚——FBI和爱尔兰黑帮不光彩合作的真实故事。德普饰演的白毛,在跟从小玩到大的基友同时也是FBI明星探员的约翰为了扳倒当时波士顿一手遮天的黑手党,用了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让白毛取而代之。结果白毛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和丧母之痛之后,BT了,干掉回力球老大不说,还在光天化日之下枪杀举报自己的马仔,简直丧心病狂到不要不要的。
出于基友情考虑,约翰屡次在FBI无条件维护白毛,直到新一任长官走马上任,得知风向突变的白毛,一直在外逃亡到2011年直到82岁高龄被捕,几乎可以名列美国十大通缉犯中的幸运boy。
此次卷福饰演德普的弟弟——参议院议长,戏份不多,并且相当委屈,虽然并没有跟弟弟黑白通吃,但是因为长期电话联系,导致卷福不得不下台。
因为白毛后期逐渐丧心病狂,不仅亲手勒死了手下的情人,更是当面恐吓马仔,甚至跑到约翰妻子的房间去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本片在黑帮情节的处理下,极力克制,并且多处有致敬教父的意思。同样地注重家庭观念:跟母亲玩牌、教儿子如何隐藏罪恶。同样赢得本地人尊重和爱戴。然而本片也许过于偏重于此,导致整个爱尔兰黑帮似乎就辣么几个人,整天晃悠来晃悠去,要么是白毛开着车带他们兜风,要么是他手下的马仔又去杀了谁。警匪的勾结刻画不够、黑帮的势力不明、甚至当你看到最后白毛竟然还能帮助爱尔兰共和国输出一大笔枪支的时候,观众甚至都要开始怀疑他是否拥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和实力了。更别说他到了最后连杀人都开始亲力亲为的时候,感觉这个爱尔兰黑帮还挺弱的,全然没有意大利黑手党的气魄。
作为德普饰演的第四个真实原型改编的黑帮大佬,白毛的传奇一生其实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可挖掘,包括告密、家庭、义气等等,但是本片偏偏像局外人的方式记录了白毛一生的流水账,多少有些令人惋惜。当白毛的母亲死后,他跟弟弟在桌子上说的那一番话,简直是败笔。

  《黑色弥撒》影评(八):黑色弥撒观感

不得不说德普的这次的表演真的很棒,气场很强大,说是德普个人秀并不过分存在感极强, 几次的细微表情做的很到位,几场戏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特别是与康纳利老婆的那场对手戏, 还有之前预告片中的那个讨论牛排的戏。谁要再说德普只会带着浓妆演逗逼 那真是没啥意思了 纯黑子。
但可惜整部电影做的并不完美, 特别是角色上的单调 。先说巴尔杰 电影的最后审讯室中他的手下说他就是一个恶棍 ,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本人的观点, 总之导演着重于塑造他的狠,特别是对于告密者的狠 电影中有多场杀人戏, 可是过程的重复性太强了 ,有大概三次杀人戏都是白毛先安抚对方再将其干掉, 不得不说有点单调 。当那个女的进了别墅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会发生什么 。
对于巴尔杰其他方面的刻画有些不足, 虽然也展现了作为人父 儿子 兄长的的一面, 但内容太少了,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事,还有巴尔杰与其他黑帮的纷争和巴尔杰除杀人以外的其他犯罪事件都做的太笼统。
康纳利这个角色给我的印象就是没完没了的向同事,上级 ,检察官解释巴尔杰没犯罪 我们该利用他 除此以外就是和巴尔杰不痛不痒的对手戏 和东窗事发后谁也说服不了的落魄 ,给演员发挥的空间太少 不过乔尔埃哲顿演的确实出彩 。
至于其余的一概角色皆为脸谱话包括卷福在内。本来还以为巴尔杰母亲葬礼后 在客厅里 三位演技高手要飙戏了 结果康纳利居然离开了。所以在角色塑造上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剧情方面导演选择了用比较纪实的手法拍电影 ,不动声色的平铺直叙 有种冰凉真实的感觉 ,但剧情本身太过平淡,似乎所有的惊爆点全放在了杀人戏上,对于美国司法的问题 ,线人合法性的问题挖掘的不够深 ,该有的倒是都有但缺乏重点,似乎导演把该演的都拍出来让观众自己找重点 。
总的来说本片还是值得一看的,画面很精致配乐也可以,但对于德普影迷 黑帮片爱好者外的观众来说真不能保证你们不睡着或是中途玩手机。
这不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黑帮片,而是一部很写实的电影 所以电影的平淡似乎有了理由,因为真实的生活兴许就是这样,但电影毕竟是电影 需要戏剧性需要张力,而编剧的表现只能给及格,因为除了正常叙事外看不到他们的点睛之笔
冲奥的话 德普最多提个名吧 角色本身受限获奖可能性不大。

  《黑色弥撒》影评(九):Black Mass

好久沒寫關於電影的評論啦。
嗯,是這樣。
作為一個不喜歡不願意不想要看任何電影預告片的傲嬌的我,對任何電影的預告片都是拒絕的。因為無數次被電影的預告片忽悠的心潮澎湃卻又在看過電影後捶胸頓足想要追討回那昂貴的電影票錢(比如之前上映的「Insidious Chapter 3」,老娘還正經八百的去電影院看的預告片啊!)。而這部片子,在我本人完全不設防不知道不能拒絕的情況下,看到了預告片,還是小屏幕版的預告片。當時就暗暗在日曆上標註了日期。
Jonny Depp啊!犯罪啊!真實故事啊!FBI黑幕啊!Winter Hill Gang啊!James J. Bulger啊!這一樣一樣都讓人心潮澎湃啊!
唉。
事實證明。
果然不應該看預告片。
果然預告片完全不可靠啊!
是這樣,這部片的男主角,男一號,不用說,光看海報就是Jammy吧!可是咧,看完了以後,我完全懷疑Jammy和Johnny平分秋色啊!
按照好萊塢電影的邏輯,或者說是一般電影學對主人公要的要求,他人生要經歷轉折啊、挫折啊、起伏啊,最後有轉變啊!可是咧?人家Jammy木有轉變啊!唯一的轉變大概就是從前不「親手」殺人,兒子和母親先後辭世以後開始「親手」暴力殺人了吧!這算是一個更為「冷血」的表現麼?不見得吧!
按照對「主人公」的定義,Johnny同學躍然紙上啊!他由於事業的野心和後期金錢的誘惑,我們見證了他一步步的轉變啊!所謂的「青梅竹馬」的友誼和愛情的消逝啊!從一個人民英雄到勾結黑幫、幫忙煙滅罪證的幫凶階下囚,他經歷了一個人一生最大的轉變啊!
當然,串起來整個故事的還是我最愛的大叔,可是大叔演技再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木有內心戲、木有角色的心路歷程、木有他越來越冷越來越不計後果的事實作為依據,你是讓他變身成Dr. Hannibal Lecter冷冷看著你笑咩?
唉,除掉這個。
大銀幕啊!2.35 : 1啊!那厚得掉得下來的粉是怎麼個情況?!?!?!
唉。我只能說,在這個能把缺點無限放的銀幕上,演員臉上的粉撲也是會放大的好麼?我只能淚灑影院了。
說了這麼多不好的,片子還是有很多可以看的地方。比如日本攝影指導Takayanagi。雖然我覺得這部片子並沒有如同「Warrior」一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FBI大樓裡的空曠感、距離感還是很令我心動的。
還有片中的每一個出場人物,表演完全沒話說,Francine Maisler選角實在太到位了。只可惜了小小的Kevin同學,每兩句台詞但是幾乎場場都有他。雖然表演沒什麼記憶點,但是至少讓我這麼一個臉盲的人徹底記住他了。
最後,也是我覺得這部片子非常非常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就是對話。Jez Butterworth和Mark Mallouk在這方面看出來是下了很多很多功夫。太多可圈可點的台詞了。
Jammy對他的兒子說,「Hey, buddy. I need you to listen very carefully to what I'm saying because there are lessons again and again throughout your whole life. You gotta learn from these things, right? It's not what you do, it's when and where you do it, and who you do it to or with. If nobody sees it, it didn't happen.」
Jammy對未來背叛他的人說,「No, no. You said to me this is a family secret, and you gave it up to me, boom just like that. You spill the secret family recipe today, maybe you spill a little something about me tomorrow, hm?」
連Benedict Cumberbatch同學盡力模仿美音的小英音都因為故事背景在波士頓而變得異常合理(強烈覺得應該給他加戲,並不是因為我喜歡他,只是因為他的戲份多些會更加豐富Jammy的人設和成長變化)。
最後一句,Johnny Depp,親愛的大叔,非常非常會演戲。多加一顆星星給他!
以上。

  《黑色弥撒》影评(十):长着群戏面孔的独角戏

如果是德普粉丝,可以一遍遍看下去不觉厌烦。而单独站在电影爱好者的角度来评价,不得不说斯考特库伯这次可谓是严重失手。这部影片大概一开始就是冲着冲奖来拍,无论是题材、选角、拍摄手法还是节奏,都可谓是中规中矩地将一切撸奖元素叠加在一起。然而经典不是简单的做菜放调味料,靠投机取巧的手法也无法拯救太过平庸的原料。
人物传记向来是奥奖如同必须政治正确一样病态执念的题材,且陷入了越是催眠越是经典的奇特状况。但作为一部横跨了传奇犯罪和心理悬疑题材的、讲诉著名罪犯头子“白毛”巴尔杰的作品,将其单纯地当做人物传记来拍绝对是巨大的失策。
我能理解影片将绝大部分的篇幅处理为独角戏,以期表现“白毛”这个罪犯的恐怖邪恶和其微弱人性的一面。巴尔杰在犯罪上有着天生领袖的创意和勇气,多疑敏感深藏不露,对身边的人从不信任说杀就杀。无论是餐桌谈话的阴冷柔情天生残忍并存,还是掐手下妻子脖子时的病态冷酷多疑,以及多处表演绝妙的处理叛徒桥段,每一段单独截出来都可谓是演技爆表完全hold住令人不寒而栗。而本片也聪明地将德普绝妙的表演直接截出作为预告,这可谓是吸引人的妙招。本片预售首周的良好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观众已经太久没有看过德普曾经可以称得上是天赋的严肃演技了。
而一旦正式上映,哪怕是德普堪称完美的表演也不能拯救整部影片苍白平庸的事实。后续票房跌幅超预期、演员好评而影片差评的普遍观影体验只能说是意料之中。作为一部完整的真实犯罪改编电影,不知道导演是出于什么考量将其拍成完完全全平庸无波澜的个人纪录片。既没有可以与主角在气场上抗衡的对立人物,也没有可以支撑主角形象的侧面人物——将BC和乔尔艾哲顿两位颇具天赋的演员换成路人甲乙也不会有任何区别。更不用说在剧情选择上的严重失误——不是对这位美国历史上排前列的罪犯有所了解的观众,看完影片甚至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成功的犯罪题材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群戏,哪怕主角是在相关题材作品上从不失手的约翰尼德普,也不可能通过个人表演解救一部独角戏烂剧本。同时,必须要庆幸本片主角是没有失手的德普叔,将imdb和烂番茄的评分保在了好评区域。且由于戏烂人不烂所以可一看的广泛评价,没有让本片成为华纳今年赔到脱裤子的又一力作。
总而言之,如果是对表演有丝毫兴趣,或者对德普叔许久不见的教科书一般的天赋演技有所期许,又不执念于作品本身的观众,这部影片推荐一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