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0 11:12: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精选10篇

  《已是香港明日》是一部由丁怡瑱执导,杰米·钟 / 布莱恩·格林伯格 / 吴耀汉主演的一部喜剧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一):《緣來說再見》:柏拉圖的愛不能愛

  一直認為香港除了自身的港產片外還需要加強與海外的合拍與增加英語電影的拍攝,總不能夠只死守一條路。數年前拉脫維亞與香港合拍了一部叫《Amaya》(2010)的電影,一個歐洲的老外來到香港介入了一段類似「迷失東京」的感情,老外的出現喚醒了戲中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三段的人物與愛情帶出了原來香港可以這樣不一樣。再深刻的是這部合拍片成為拉脫維亞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代表。誠然,海外的合拍片畢竟是小眾中的小眾,而事實上香港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原來香港是有英語合拍片的,過去只把焦點放在中國的身上。說實話,香港有很多優點連香港人自己也不知道,還需要外國人告訴我們呢。
  言歸正傳,《緣來說再見》(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最初只是飛機上觀看,終於在大銀幕有限度地放映了幾場。電影在14年拍攝,由韓裔美籍女演員Jamie Chung與未婚夫Bryan Greenberg主演,導演是美籍台灣人Emily Ting自編自導。如果喜歡《情約半天》、《日落巴黎》與《情約半生》,整個《Before》系列的話,又或者喜歡韓國獨立導演洪尚秀那種邊行邊說邊演的模式的話,絕對不會討厭這部電影。一次的公幹,Ruby在街角遇上了Josh,開始了他們的第一夜。而電影為何最初只在飛機上選播,理由很明顯就是為了宣傳香港的旅遊業,而片中就彷如一部遊客指南,男女主角去了廟街吃海鮮、坐香港的雙層巴士、天星小輪、去蘭桂坊、重慶大廈、香港的SOHO,看看維港,不就是遊客眼中的香港?作為香港人看到是多麼的親切,在某些角度還是以遊客的視角去拍攝,但可以收到宣傳旅遊之效其實沒有大不了,而在電影裡也可以看到居港外國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樣。對於「外族」的港人,香港主流電影的視角還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他們的存在,而這部電影的定位是比較的中產與知性的,最主要的受眾是對香港有興趣的遊客與英語人士。
 
  近年港男都愛抱怨港女愛「洋腸」,而飾演香港人的女主角心裡面認為香港某程度上是低俗的,比如她抱怨香港的粟米片與墨西哥捲餅不夠正宗。從洛杉磯來的女主角一直在碎碎唸,雖然她外表是亞裔但三代人長時間在美國生活已經融入當地,香港除了一個工作機會外,對她沒有什麼特別。而她的心裡面只有美國主義。而男主角Josh居港十年,適應了香港的生活,慢慢告訴女主角這裡的差異,好讓她開始喜歡這裡。電影是講文化差異與觀念的,通過兩個人的對話帶出東西方、男女思維的各分別。雖然他們的交談的內容都是家常閒事與私人生活,但看著看著就會感到他們的價值觀的分別。電影的時空只有兩天的經歷。第一天理所當然男主角結識女主角,第二天就是重逢。
  究竟男與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緣來說再見》裡的兩位對驚動了愛情,男的主動勾搭女生,不自覺地令她產生誤會,感情本就是「姣婆遇著脂粉客」的遊戲,就這樣撻的一聲通電。兩個陌生人通過了解慢慢放下隔膜。比較奇怪的是一相識就已經對對方誠實,不怕對方是壞人麼?通過試探放下猜疑,但第一次見面就相約喝酒了,然後就試探有沒有下文?或許男與女之間只要單獨在一起,就必然是直接或間接承認「情人」的關係,但他們更希望是有下一步。在真實世界裡各有情人的情況下,他們又不好意思開宗明義說自己有情人,但面對眼前的關係互相投懷送抱兼互有感情缺失,自然把對方當成是避風港,不忌諱地玩起曖昧來。曖昧的確是甜蜜一瞬間,但無論如何也要回到現實。然而,現實是令人失望的,幻想破滅。男子有女朋友的真相令到眼前的女士不知所措,心裡面竟然會傻到為一個剛認識不久的男子感到失望,她大概是呷醋。一個相貌娟好、稍為有學識的女士,一下子成為宇宙間的大傻瓜。「把妹」容易,但要維持卻很難。這下子Ruby的內心當然是七上八下了。奉勸一下女孩子不要太容易相信人。
  此外,在電影裡對洋男的描述就是很正常在中環上班的金融界人士,在香港的確有這樣的一群人,洋人有自身的圈子與酒吧文化,而男主角就是很多人心中的白馬王子。但他偏偏追求做一個作家,而慶幸這段「新感情」賦予他找到新的工作的意義,開展不一樣的人生。正因為這份新工作令正印感到不耐煩,但卻得到了Ruby認同與鼓勵。在某些點上他們兩人很不一樣,但在追求浪漫主義、自由方面也可能較貼近。而影片也隱約提到Josh的正印女友Sam的價值觀,就是典型追取型的中國女生,家裡不容許女兒跟洋人拍拖。在開放與隱閉中,延伸到他們的共通點,大家都是美國人比較容易溝通,而大家都是看《宋飛正傳》的。他們就好像在彼此間在異邦找到同一的東西,而這些不同之中的相同卻連繫著他們。另一個角度是這部電影並不單單是愛情至上,而是帶出文化上的衝擊。
 
  回到愛情,這對男女做的事看似很正常,不就是交談、喝東西、吃東西,談談自己的工作與理想、抱怨一下男女朋友的不理解。在第二次見面,即是重逢之日他們即使有了第一次的不快,但仍然很享受第二次的「偷情」,即使女方有點欲拒還迎,但根據吸引力法則,他們總是情不自禁在交談、即使有戒心但又很快放下了。雖然他們很努力壓抑自己的情慾,沒有做出越軌的事,但說到尾他們是很享受出軌上的快感。Already Tomorrow,不只是單純美國與香港隔著大半個地球的差別,還有的是對於愛情的態度。錯的時間,對的人。這個世界真的有柏拉圖式的愛情嗎?而男女主角的愛情看似是很純潔,但背後都是欺騙著另一半,嘗試去告訴自己是對的。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帶出了理智與情感上的取捨,把主導權交到在觀眾身上。精神上的出軌與肉體上的出軌有不同嗎?那一項比較高尚?現代男女的愛情世界有太多幻想,自製假想敵,男男女女如是。女主角最後也學會男主角的一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但同樣勾搭的經歷有一次,自然有第二次,只要一句不快樂就有無數為自己找藉口的機會,根本男女主角都不是「好人」。在陌生人的緣份遊戲中有多少人可以像《Before》系列的男女主角一次見面、兩次重逢、三次結婚還差點分,終於不是一時的貪玩而收成正果?
  《緣來說再見》同樣的劇本慶幸不是落在香港人身上拍攝,如果它是一部港資的電影,這種看似是純潔但又有點不道德的情節會徹底化成不道德的故事。或許會變成男女主角一相識就會去時鐘酒店尋找快感的故事。一座城,兩個洋鬼子的愛情故事兜兜轉轉,而現實中成就了一段夫妻關係。在電影與現實的虛實中,原來這才是一份真正的未了緣。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二):在香港,谈一场夜色无边春梦无痕的恋爱

“已是香港明日”,乍看这样一个中文片名,不知有几分可能又被认为是书写港人撕扯心态的电影,尤其是在这几年陆港关系并非融洽和谐的背景之下。
其实,这是一部轻松浪漫的爱情小品,无关政论时局。香港璀璨瑰丽的夜色中,身份都是美国人的男女主角一年间两次邂逅,walk & talk,边走边聊,饮美酒吃美食,轻松惬意间途经无数香港地标美景,两人微妙暧昧的感情,就在这走走停停间隐秘不宣。
电影英文名是 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纯英文对白,2015年出品2016年公映。上画之后,评论口碑不俗。港译片名“缘来说再见”,倒是颇有几分剧透之嫌。
导演是出生台北后移居美国的丁怡瑱(Emily Ting),编剧也出自她手,改编自她曾经旅居香港5年期间的真实经历。
电影的形式像极了理查德•林克莱特老师的经典之作“爱的三部曲”。从男女主同框开始,即开启了walk & talk模式,两人一路行一路聊,情节完全靠对话推动,却并不沉闷。时长不到80分钟的电影,95%都是两人对话的场景,都市男女面对突如其来的感情,心中的渴望、试探、紧张、讨好、喜悦、纠结、挣扎、克制……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被恰到好处的一一呈现。
恋爱还是得叨逼叨
热恋中的人常会用这个词儿来形容他们的美好状态,无话不谈。观察那些日子过得滋润的两口子,顺畅有效的沟通,是必备的要件。真正要了亲命的,不是话多话密,不是吵架拌嘴,是无话可谈,是不想理你。
两个人从开始接触,到互有好感,你说的我愿意听,我听完了愿意回应,还恨不得多回应。语言的一来一回中,建立了解和信任,增进好感和迷恋。放在哪个年代和时空,这都是恋爱该有的样子。
丁怡瑱老师为男女主设置了特殊有趣又形成对照的身份。男主是工作生活在香港十多年的纽约帅哥,金融业人士,理想却是写小说,能讲粤语,爱香港大排档;女主是美籍港人,父母移民美国洛杉矶,她不懂粤语,拒吃“凤爪”,全盘西化。
男主初次偶遇迷路的女主,自告奋勇带路,两人从简单的天气工作爱好聊起,渐至家庭和生活背景。行至目的地,女主突发奇想去酒吧,酒未喝完,因男主聊天中的一点儿“小隐瞒”不欢而散。
一年之后,男主告别金融才俊身份,追逐文学,正装变身休闲装,天星小轮上再度偶遇女主。两人继续walk & talk,逛街,喝酒,吃饭,逛街……气氛轻松亲切,话题更是广泛深入,身世和成长,职场与梦想,爱情与婚姻,东方和西方,身份差异和文化认同。丁怡瑱老师把对话写得拍得真实可感,充满生活趣味,两位主演在镜头前松弛自信,更为这场对话之旅加分不少。看有香港媒体写到,男主Bryan Greenberg 和女主Jamie Chung 现实生活中已经是一对准夫妻了。
恋爱还是得轧马路
恋爱不能只是请客吃饭看电影逛商店滚床单,轧马路这种方式,你能看出对方不会走个两公里就气喘吁吁,这是有个基本的好身体,还能让微妙的情愫在这个城市的空气中发酵、放大。比如,男生心如鹿撞,盘算着“什么时候拉起她的手,才不算唐突莽撞”,女生芳心乱颤,心说“你再不牵老娘的手,姑奶奶就要回家了”,这时你们的十指缠绕,远比在餐厅影院实现浪漫得多嘛。
当然,如果你生活的城市适合漫步,气候温和,景色美丽,有山有海,有高低起伏,有设计规划合理的行人步径,有高档酒店也有食肆排挡,有随处可见的便利店,有发达和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这对谈恋爱的人简直就没挑了。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丁怡瑱老师深谙此点。她抛弃了香港的日景,把男女主两次邂逅全安排在了夜色中,随着两人的走走停停,尽显香港夜景的璀璨瑰丽。
男女主第一次相遇,漫步走过上环soho区、中环、半山扶梯、中银大厦、汇丰大厦、兰桂坊;第二次相遇,途径中环码头、星光大道、维多利亚港、重庆大厦、庙街、佐敦道;两人搭乘过天星小轮、双层巴士、红色的士,漫步时背景也有叮叮车驶过……这几乎可以当成香港风光宣传片来看啦。但这些元素的呈现手法自然流畅,并不刻意。
作为一个深受香港流行文化影响也去过不少次香港的70后来说,看到这些已成文化符号的地标性建筑和公共设施,深感熟悉亲切,好像又漫游了一次香港。
一场夜色无边春梦无痕的walk & talk后,男女主的情路何去何从,导演给出的是个开放性结尾,答案交给了观众。有个好消息是,因作品深受好评,导演已经认真考虑续集的创作了。我表示非常期待。
同样是看香港媒体的报道,因为大量拍摄是在室外完成,数个场景的拍摄均有黑社会滋事“監製需要出面談妥並交付保護費才能繼續拍攝,如斯敗類,實屬港恥”,也算是花絮了。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三):可能是一部我的小菜的电影

        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好好地写影评。恩,不是可能,是就是。刚看到这个海报,就觉得这个可能会是我的type,看完了电影我又顺便网上查了一下,上映日期居然和我生日一样。缘分。
整部电影满满的槽点(恩,其实也不是很满),还带有充满对国人不讲究文明现象的讽刺和歧视。。。歧视(算是吧)。所以,我想以下列一下槽点。
       女主角比较强势的态度以及对亚洲文化的不熟悉不理解,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而男主待了十年温和很多;
       比如拼桌,比如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比如中国式抄袭,比如公交车上的怀疑白人旁边的是本地小三,比如还价等等。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还是有它独特的shinelight。形式有点像《before we go》,乍看上去似乎有很多部电影的影子,可实际非常新颖。可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从未有过的共鸣(也不是从未,是很少)让我觉得这场景以前发生过我的身上,你能非常理解女主角的心理活动,似乎女主角就是你,换作是你你也会说同样的话给出同样的回答做同样的事,剧情也会同样的进展,你此刻就和男主角漫步在香港街头,所有的对话都出自你们。
       用一句话说,就是—非常接地气。
       
       女主角演的很棒。其中最最惊艳的地方,对,可以说是惊艳,反正我最后是叫出来了,就是结尾处导演的处理。虽说这种戛然而止的处理很多电影有过,可是我之前说过了,这部电影就是看上去和别的一样,可是实际完全不一样。结尾两人犹豫给的镜头非常长,就在观众也极力揣摩接下来会怎么样的时候突然结束,异常干脆,气氛点正正好。这点我很佩服。再说到女主角这里的演技,镜头最后给了女主,我都能想到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女主异常纠结的神态钟洁咪真的做的挺完美,让人真的猜不透接下来会怎样。虽然我多半猜女主还是和男主上楼去了。。。
       虽然是一部可能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可压根看不出电影任何刻意的地方。上文说到接地气,就是因为拍摄多半在真实的街头,男女主的对话也非常清晰,其中也有一些意外但转折正好的地方,影片节奏没有模仿大多数同类题材。
       最后我还有特别说一下贯穿整个电影两人对话的部分。之前所说的所有接地气都是因为我认为对话非常真实,不虚。
        总之,我看好这部片。这是我的菜。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四):已是香港明日

一部文艺清谈爱情片,籍着香港的夜色,两个陌生人不期而遇,展开了关于工作,生活,爱情的漫谈。与李察连利加的爱在……三部曲一样,通过两人的对话,让你构想出整个故事,平实而不平淡,这就是生活,只不过这个是90分钟的浓缩版,故事跨度为一年,对话的内容比起爱在三部曲,尚欠提炼。加入香港的元素为点睛之笔,各大景点地标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故事转到旺角重庆大厦时,背景响起my little airport的浪漫九龙塘,想起九龙塘的时钟酒店文化,预示着两人的下文,而浪漫九龙塘的音乐取材于恋爱世纪主题曲,恰好两人的相遇也像木村与松隆子的相遇,只不过恋爱世纪的后来两人直接去了开房……不过是唱k,当时的日本流行任何时钟酒店都是k房标配,松隆子霸着咪唱了一晚,可怜木村太困睡着了,这就是恋爱世纪的开始。这又预示着一段爱情的开始。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五):已是香港明日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激情的电影,从始至终只有男女主角两个人不停的对话,要么是走在马路上,要么是在街边的pub,除了男女主角,几乎没有其他的演员。但是,我觉得这个电影还是挺有意思的。整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精神出轨”的故事,“三观”完全不对的两个人,可以长时间的生活在一起,但是精神上都需要慰藉。导演问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到底是精神出轨更可怕,还是肉体上的出轨更可怕?简单来说,就是虽然我人和你在一起,但是我并去成为你理想中的那个人,但是我却可以因为一次偶遇,10分钟的交谈,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遵循了一个“陌生人”的建议;当一年后,我和这个“陌生人”再次偶遇的时候,我会和她倾诉这一年来我活的多么开心……三星半,不错的成绩了。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六):严重剧透,慎入

  今天让我来随便说说一部都市爱情电影《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中文译为《已是香港明日》。
                                       
   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我是拒绝的。因为太文艺了,我不适合它。。我曾经下过很多次决心要去看《爱时》三部曲,但是它们貌似太过文艺,所以一直没有去看。然并卵我还是看了这部,因为我挺喜欢Jamie Chung的,更因为影片时长还不到八十分钟!对于没事干的我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影片讲述两个美国人在香港相遇,邂逅彼此的故事。
   
   第一次相遇,女主在一个酒吧门前迷路了找不到和朋友约好的兰桂坊,心急如焚!但是,她遇上了好心的男主,男主不放心女主自己独行,于是便主动护送女主去了“老兰”。故事正式开始。
  在路上两个人有说有笑,互相调侃, 渐渐地熟络起来。男主是从美国移民到香港,已经十年了,是位银行家,一直都想写一本书,但放不下高薪工作,就只能把自己想做的放一边,所以书是一直没有完成的。女主出生在洛杉矶,是位玩具设计师,来香港出差,但一心想设计衣服,拥有自己的时装品牌,只是她觉得设计玩具这份工作更加容易入职,于是想做的一直也没能做到。
   
   走去兰桂坊的路用了接近影片的二十分钟,大家都是有钱人,为什么不打的?因为这是文艺片啊!如果打的,男女主还怎么交换信息,增进彼此感情?
  来到兰桂坊后,女主说其实约的是明天,今晚只是来踩点,不如一起喝杯东西(大家聊聊骚吧)。男主答应后说,兰桂坊只是给游客玩的,我带你去些环境更好的地方。(之后我偷偷截了图,下次去朝圣)
   大家聊啊聊,过程十分之愉快。女主还建议男主不要因为高薪而把自己想做的放在一边,balabala聊了一大堆。当女主在厕所补完妆回来后听见男主正在和女票讲电话,惊讶之余还很尴尬。what!?聊了那么久,居然是个有女票的人?于是女主生气了,男主开始解释和道歉。看到这里,我是心疼女主的,她对男主是有好感的, 但浪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在一个有女票的男人身上,那就不只是失落了。两人第一次的相遇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一年之后的某一天,他们两个在天星小轮再次地相遇。于是他们开始闲聊,男主辞了高薪工作开始写书,女主还是出差。其实一般情况下,女主应该是艰辛地开始自己设计衣服之路的,谁知道呢,可能只是想表达现实的状况吧。你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不知道,我不是导演,只是来吐槽的。延续第一次的剧情,男主护送女主到重庆大厦帮女主未婚夫拿要改的衣服。
  之后男主说自己离要紧事还有些时间,于是带女主各种吃喝玩乐。
   男主又介绍了一家特色酒吧给女主,男主很会玩嘛。(默默地截图)台上的歌手在纵情演唱,台下的人们便一个个地秀起了舞技。男女主也不例外。
  深情对望之后!男主女票的好友出现了!向男主打招呼之余,还跟女主强调,男主是有女票的人。场面异常尴尬。这种朋友很值得交!难堪的女主上了阳台想静静,男主默默地跟在身后。
   女主开始质问彼此,两个人现在算什么?一个有未婚夫,一个有女票。两个人还在这里嗨什么,男主回答不出来,女主生闷气要离开回家了。
  在车上,两人开始深度讨论身体出轨和心理出轨的问题。我是单身狗,不被允许讨论这些神圣的问题。。。
   他们在车上话说得很少,有些沉默。个人认为这些场面挺考演技的,Jamie在这里演得不错,该有的表情都有。
   车子停了,但讨论依旧继续。他们既不想伤害自己的另一半,也不想就这样结束现在这段情感。两个人都在后座纠结,意图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但又觉得那是不可能的。
  司机等不及,说了一句:“Hey, can you hurry up? Do you want one more stop?” 男女主都舍不得地望着彼此,还没有下一步动作,影片就结束了。
  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是个开放式的结局。因为!影片的片尾曲《回到中学的暑假》,看里面的歌词再加上我的脑洞,结局呼之欲出~
   有很多细节其实我是没有写出来的,这个你们自己看,看了才知道男女主为什么会喜欢上对方?为什么到最后都不肯放手?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值得去看的,(虽然有几处明显的bug)挺现实的,比很多美国本土的都市爱情喜剧要好。此外,这部影片也不失为一部香港的旅游宣传片,深度游那种。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七):何必刻意,这样挺好 | 香港明日

这个片子很适合此时此刻的心情——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睡眠不足之后,我终于睡了个长长的午觉,醒来发现猫在窗台上看风景,而窗外一片雨蒙蒙。我决定叫个外卖把晚饭解决掉,拿起手机下完单,然后昏昏沉沉的坐到电脑旁边打开这部刚下好的《已是香港明日》,英文名叫it's already tomorrow in HongKong。
片子80分钟,全英文,没中文字幕,我边看边玩手机,大致不差地看完了——说的我英文有多好似的,其实很烂,我听得懂完全是因为对白足够生活化,而且男女主角都是美国人,短句,也没什么生僻的词汇。只要你经常看原声的欧美影视剧,我相信你也能听懂。
吊诡的是,直到差不多看完,外卖才送到,但我丝毫没有着急。可见这个片子看的我挺舒缓。
看之前我是0了解,之所以选中下载完全是因为片名。被金像奖最佳电影《十年》坑了以后,我对这种名字带有香港气息的片子都很关注。
一开始我以为男女主角会OOXX,但他们一张嘴对话,我就知道不会,因为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的取景和两位生活化的表演让我觉得导演是在拍港版的“日出日落三部曲”(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谈”恋爱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午夜降临前》)。和理查德林克莱特这样的“时光大师”比,本片导演当然还是差了很多,因为谈恋爱三部曲任何一帧画面看似随意,截下来都是美丽的风光明信片,而《香港明日》则只能当手机壁纸,画面层次和信息度完全比不上。但不管怎样,《香港明日》小清新纯文艺的定位和浓浓的城市宣传片的气息,注定主角俩搞不起来。
既然这样,我就索性浑浑噩噩将就着看吧,结果看得挺舒服,像听一个比我年长一两岁、脾气超好的女人坐在一间光线柔和的房间里细声细气的讲了一个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看完之后我想,其实找片看真的没必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片荒,所谓的好片烂片、好不好看,这种界定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什么叫适合?就是能让你看完之后觉得舒服。如果下午我打开的不是《香港明日》,是《喜爱夜蒲》、《肉蒲团》,那我可能会陷入另一种形式的浑浑噩噩,但是刚好打开的是《香港明日》,它没有用任何勾人的手段营造看点,而是自然而然地带我进入情境,我觉得这样挺好。
事实上我喜欢的片子基本上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任何想强行拉我入戏的片子,我都会产生叛逆心理,这种强行既包括影片内的,比如一上来就是剧烈的打斗、裸露的肉体,也包括影片外,比如下跪。在看之前,我可能会在手机上捕捉到关于片子的信息碎片,并大致拼凑出它在我脑中的样子,但是下跪这种行为等于把我强行拉入了一个固定的认知:这片子问我要钱来了。我会怎么干?我会猛烈拒绝掉之前信息碎片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那个感性印象。
不过话说回来,我本来就不打算去看《百鸟朝凤》,因为我一听到唢呐的声音就烦躁,我认为这是一种应该早点消亡的乐器,结果导演用它来传递情怀。这种大设定我就反感,你再一跪我就更不去看了。对这个行为我有一整套的阴谋论,但我今天不打算写,因为再不吃外卖就要凉了。
微信:野评人
2016年05月20日18:35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八):爱情中的取舍,其实想打3星半哈

与sunrise系列非常相似的主题以及场景的设定,但是本片更着重探讨爱情中荷尔蒙的激情和平淡感情的冲突中道德和情感的挣扎,有涉及到不同文化的价值差异,但主旋律还是在说四海皆通的爱情话题。sunrise着重在最简单最纯粹的爱情,美好而自然,在后面几部中才慢慢加入角色的社会背景,关系等来探讨社会现实中的复杂的爱情及婚姻关系。
其实现实里被吸引是自然法则,无法阻挡,重要的是能有底线,及时发现问题,坦诚面对而不是欺骗自己及对方。个人感觉电影的主导的爱情观还是比较积极的(总觉得爱情观不能用正确或者错误去评价,不知道该用啥词,汗),没有一些评论说的那么婊。电影里男主Josh也提到在第一次遇到Ruby后跟自己女朋友Sam说过发生的事情。
当然如果吸引力足够大,可以选择分手,追求你认为更好更适合你的爱情,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前提是分手先,不然就该及时刹车。而其中的重点是你确定你要选择荷尔蒙的激情多过理智的稳定生活,因为有可能面前的新人看上去各个方面都跟你很match,相处久了也会发现有很多不match的地方,当然也可能发现果然就是那个right person……这都很难说。都选爱人有时候也是撞大运,所以才有缘分这一说吧。无论如何,不欺骗自己,坦陈面对自己,承担起你能承担的后果。男女之情可以是爱情,友情,亲情,真的很难永远不变,很难去界定,午夜巴黎中的疯狂,oneday里面的遗憾,sunrise里面的美好,及本片里面的纠结都是爱情的魔力:)
PS,我并没有说这几部片子水平相当,只是说影片探讨的内容~~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九):已是明日香港-- 邂逅之美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个人,离开一座城。

从上海来到加州,我越发能体会这句话。

对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爱是由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在这座城市的经历所组成。我有时问自己,我为什么那么爱上海,不住地思念上海?其实,我思念的是在上海的家人,是上海的朋友,是那些在上海的美好回忆。

而我又为什么会对旧金山陌生,为什么觉得我是异乡人?因为在这里没有我的回忆,没有朋友,没有长在这里扎根在这里的感觉。这里的人和事于我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假如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离开了上海,我再回到上海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想,那不再是我所魂牵梦绕的上海了,我可能不会再那么爱上海了。她于我,可能也只是一座钢铁组成的冰冷城市。再看着街上的流光溢彩,我的感受与在旧金山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不过是个异乡人!一个过客!

绕了这么一大圈,可能我想说的也正是Ruby邂逅了男主角。正是开始爱上这座城之时。那一夜,就这么不经意,相逢一笑的邂逅了。

纽约遇见洛杉矶。一个东海岸,一个西海岸。两个地标型的美国城市的人却相遇在另一座城——香港。这不单是美国东西海岸文化的碰撞,也是东西文化的一种碰撞。一个在香港呆了十年的美国本土人和一个移民美国去一句粤语都不会说的香港ABC。导演真是煞费苦心。所以两人才会有一种莫名的好奇感,一种对于未知的兴奋,一种两性荷尔蒙的升腾。

镜头下,香港的美在两人的寻寻觅觅中慢慢被展现。两次邂逅都是在夜里,是不是从侧面叙述着香港是一个不夜城,她的美也只有在夜里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五光十色的华灯异彩,一个人看是很孤独的,唯有两个人一起欣赏才倍感浪漫与温馨。

最后的一幕开放式结尾尤其令人回味。

Ruby到底有没有下车呢?又或者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一起下的车呢?还是,从此天各一方?

一万个人眼里或许就有一万个结局。我想这也正是开放式结局令人意犹未尽之处。司机恰到好处地问话,似乎也正预示了时间不等人,该做决定了。导演恰到好处地结束。

夜深了,一切在此刻凝固。你心中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这部电影只有短短的78分钟,却始终让人觉得故事远远没说完,还没过瘾。香港的美,男女主角的情。

夜色温柔!

  《已是香港明日》观后感(十):非Lost in Translation也

首先,我还是很喜欢Jamie和她老公的倾情出演的。影片的三星都是给他们这对夫妇的。片子虽然有接近生活,但剧情比较俗。应该是拍给美国观众看的吧,因为整个片子从亚洲观众的角度看不是很舒服,尤其是Jamie出演的角色Ruby比较有讽刺感。
片中Ruby以一种猎奇的态度浏览香港。这种猎奇的心态本身是建立在“我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我比香港人高人一等”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上。从看不惯港女和白人在一起,到吃不惯香港过于基本的墨西哥菜,到看不惯旁桌香港人就餐行为——从头到尾,Ruby想说的是“我的身份比这些香港人高,我有资格评论和嫌弃香港的一切。”但是值得讽刺的是她自己的父母若干年前也在这个被她嫌弃的人群中,移民到美国没几年,刚站稳脚跟而已。而她自己全然无视这是她的祖辈的生长的地方,比白人还要白人地“探索”着香港,展示着她的各种“惊讶”。
更具讽刺的是,Josh和Ruby很重要的一处共鸣是Josh说他没有办法和他的中国女友分享他小时候在美国的经历和典故,Ruby立刻接着Josh的典故来证明作为美国人的自己是可以get到他的各种引用的。这种“同是美国人”的共鸣很初级。就好比一个男人要找女朋友,女人说“因为我是女的,我很符合你的条件!”以同是美国人成为共鸣点这不是很弱吗?如果想找美国人的话,你们大可以回美国啊,那里随便哪个人都能秒懂你引用的一部美国电影里的句子。而影片还在对这个场景大肆渲染,制造相互吸引的镜头,实在矫情。仔细看一下影片的海报,就是这个对话场景,已经无力吐槽。
最后,我查了一下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导演Emily Ting, 美籍华人,这是她拍的第一部电影。影片是根据她的个人经历和影片Lost in Translation 的启发拍的。Emily, 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