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慕德家一夜》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10篇

2017-12-01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10篇

  《慕德家一夜》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 弗兰西丝·法比安 / 玛丽-克里斯汀·巴洛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一):三则在幕德家的对话


虽然幕德在一开始显现对感情玩世不恭的一面,但随着她与路易斯对话的展开,越来越觉得她真是聪明显山露水一针见血却也不让人讨厌,相比之下,紧绷的路易斯反而让人觉得虚伪和自私
1.维达尔带路易斯去幕德家,路易斯与幕德第一次见面,维达尔在晚饭后同幕德的对话:
-“幕德,你知道吗,你这样的无神论者,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宗教”
-“我知道,但我有权利这样做。如果我家是信天主教,那我可能会像你一样堕落,不管我是否虔诚“
-”对任何事情都不虔诚是很容易的”
-”那不是任何事情,而是看待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它有它的原则,有时候还非常严格,但它不受任 何一种现有概念的影响“
2.路易斯与幕德第二次碰面,幕德同路易斯说她在一个月之后即将离开,路易斯便显露自己尽早准备离开幕德的心迹。
”让我烦恼的是你缺乏自主性“
”我把整颗心都掏出来了,你还想怎样?“
”我不在乎这种有附带条件的爱情
”我没说有附带条件,我说一个人只能爱一贯女人,那不是条件“
”不是那样的,我是说你的计算方式,事先计划好,分好类,'不管怎样,我的老婆必须是天主教徒,爱情会慢慢来’“
”不是的,我只是认为两个人有着共同信仰的人更容易相爱“
”当然,我可以结婚,只是没有爱情相信站在你的角度也是这么想的“
3.情景同上
”你有这快乐灵魂,虽然外表看不出来“
”我在你身边很快乐
”在其他人身边呢?“
”阴沉的,真的“
”如果我和你在一起开心,那是因为我们再也不会见面“
”终于听到实话了“
”对于未来的想法不用让我们消沉,既然我们什么都没做“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二):帕斯卡何為?

昨晚看完另一部電影後,趕場重看了《幕德》。這部片果然是需要看兩遍的,尤其是如果你看第一遍時有點犯困的話,那前半部分的情節幾乎會讓你睡過去,而這次看第二遍的時候,對於前半部分許多細節的用意所在就格外明了了,不少原本覺得瑣碎、沉悶的情節現在也覺得頗意味深長。
影片的開頭聚焦於男主角的生存狀態,片斷性地呈現了其生活中的幾個場景,但是直到他偶遇舊友並終究被引入火坑之前,我們始終搞不清出侯麥到底想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乏味的中年男人有著無趣的作息,與同事聊天態度勉強,有些猥瑣地試圖尾隨偶遇的正妹(當時還看不出此金髮女孩的重要性),那麼在他身上到底能發生什麼事呢?
他偶遇年輕時代的好友後,兩個無聊的男人就開始聊起了看起來頗枯燥的話題,可實際上這裡所涉及的有關帕斯卡的爭論,卻集中反映出了男主角的內在狀態,甚至預言了他未來的命運。他們在爭論什麼呢?簡單來說,帕斯卡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面臨著兩個選項,一個是歷史是無意義的,另一個是歷史是有意義的,就算我們認為前者的正確率遠大於後者,我們仍然必須選擇後者,因為只有通過選擇後者,我們才能夠繼續生活下去,而如果我們選擇前者,就算我們正確了,也仍將一無所有。由這一觀點,男主角從數學的角度發展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即我們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後者就算幾率微小,但其收益是無限大的。後來我們會發現,這一觀點構成了男主角在幕德家雖然倍受嘲弄、倍受誘惑,卻仍然莫名地執著的東西。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男主角明確表達對帕斯卡的不滿,他嘲笑帕斯卡不懂得享受美食,不理解激情,或說某種對生活的體驗的重要性。不過男主角的這種不滿似乎更像是一個顯示給自己和他人看的姿態,他力圖通過這種姿態來表明他並不是帕斯卡那種人,他懂得享受、體驗生活,有過幾個女友,只是現在還不想結婚(真的不想?)。
好,現在的問題是,男主角的頭腦雖然縈繞著帕斯卡的那個收益無限大的冒險命題,但他又缺乏與生活下賭注的決心;他在固執於某種信念的態度上,顯得與另外兩位玩世不恭的朋友——舊友與幕德相成鮮明對比,可是他又拼命通過嘲諷帕斯卡的生活態度來試圖表明自己實際上是樂於體驗生活,或說與生活中更加現實的一面妥協的。
更直白地說,隨著在幕德家中對話的逐步逼迫,男主角的困境開始尖銳化,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男主角確實對影片開頭偶遇的那個女孩產生了某種信念,認為她將成為他的妻子。可是這種信念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切地為他所秉持的呢?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種信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因幕德與舊友的調侃和旁敲側擊而反激出的一種執念,其目的是給男主角一個理由來抵制幕德的誘惑。
有趣的是,男主角本身在展現一種誘惑,一種誘惑別人來誘惑他的誘惑,這是因為他的言行與態度,讓人覺得他既有某種道德禁慾立場,又似乎頻頻表示他實際上樂於接受生活中的冒險。於是在舊友與幕德之間複雜的關係背景下,兩人聯合形成了誘惑男主角的共謀圈套。
實際上,在男主角憑著自己莫名執有的信念而最終抵制住了幕德的誘惑之後,這種信念才通過偶然性而得到了真正的些微的實現可能性,男主角從幕德家出來不久就偶然地有機會得以與金髮女孩搭訕,後來再有預謀地逐步接近。
但真正的關鍵其實在那一夜中就已經呈現了,男主角以與誘惑作鬥爭的方式吊詭地形成了自己藉以抵制誘惑的信念,他的猶豫不決同時增強了誘惑對他的吸引力與他抵制誘惑的意志力,最終一個信念形成了,通過他對自己抵制了誘惑的懊惱。
於是我們發現,在這裡,某種信念或信仰的形成,並不是通過齊克果式的向不可能的壯麗一躍,而是通過人的軟弱、猶豫、執著、偽裝。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三):《慕德家的一夜》观感和台词截图

看似普通平常的两个爱情故事。看完之后想了几个当时感觉奇怪的细节,仔细琢磨了一下,很有趣也很巧妙:
    1.如果Louis没有拒绝Maud的诱惑,那么他就可能不会在那个时间点的咖啡店看到骑车的Françoise。
    2.在雪中的对话里,Louis说“I have another confession: The very morning we met, I'd just left a girl's place. I'd slept with her?而事实上他并未“slept with her”。
    3.Louis和Françoise碰见Maud后,在沙滩上,Louis说:“when I met you, I'd just come from her place”, Louis内心独白:“but - I was about to say, But nothing happened”。他没说“nothing happened”,却改说“she was my last fling”Françoise听到他的这个答案后,反而散去愁眉,解脱开来。
    这就是爱情里微妙的心理和强调的非理性。也是候麦电影的有趣之处。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四):个人准则和欲望的冲突

个人准则和欲望的冲突
男主角以故事的叙述者身份出现,“ 12月21号那个星期一,我突然感到,毫无疑问,弗朗索瓦会成为我的太太。”
男主角这么说,是因为他坚持认为自己遵从宗教准则。男主角虔诚的信仰让他觉得或者说是不得不坚持这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但是他在这里撒了谎,实际上,一切都是在偶然中发生的,故事差点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观众会慢慢发现他的个人准则,实际上总是因为欲望被破坏。
让•路易极其偶然地碰到了他的老朋友比达尔,正是后者把他介绍给了慕德。在慕德家夜晚谈论生活的过程中,让•路易身上的矛盾已经体现出来。他强调自己的信仰和生活的正确性,我们可以看到他几次在被朋友反驳之后生气的表现。但是作为天主教徒,他反对帕斯卡尔的禁欲。这使的他在不乏敌意的辩论中步步后退。他声称自己保持纯洁,但是却曾经在不同女人中周旋。而且实际上他确实在喜欢上弗朗索瓦之后,也对慕德产生了欲望。他辩解如此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进而证实自己不仅仅是在放纵肉欲。
让•路易比慕德幸运。因为雪,后者失去了爱人,他却因为雪,碰见了弗朗索瓦,同样因为雪能够进入弗朗索瓦的家中。让•路易和弗朗索瓦的第一次谈话也体现了他身上的矛盾性,他明白街头和女子搭话,违背了他的原则。接下来宣称自己“偶尔”这么做,因为有事情值得,比如说现在对弗朗索瓦的追逐。在这里,男主角又一次“自然地”(从他的视角来看),得自己强调的个人准则没有被自己的行为所破坏。
虽然在慕德家的一夜,他抵抗住了慕德的吸引力,但是让•路易此时没有因为弗朗索瓦而放弃和慕德感情的继续。这肯定是他原则中的不忠行为。他仍然去了雪山赴约,声称自己是为了履行承诺。他又一次强词夺理了,他这种说法,是对自己周旋于两个女人行为的辩护。
意料之外的情况最后又一次帮助了男主角,慕德得到了在图卢兹的工作,让•路易可以因此安心放下慕德。正如他自己承认的,“因为你,我现在离圣徒标准又进了一步。”让•路易终于摆脱了另一个女人的吸引,回到了“正确”的生活的轨道。
看到这里,显然可以否定让•路易开头的话。他当时肯定没有认为弗朗索瓦就会成为他妻子。相反,弗朗索瓦和穆德可能成为他同时交往的两个女人。
故事的高潮是最后让•路易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妻子隐瞒多年的故事。但是让•路易不肯说出来,而且承认他和慕德曾经有过不好的关系。这里要说说英文字幕中用的词是“last fling”,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放纵自己。这样的行动维持了这个家庭的平衡,同时他也否认了自己的一直要保持的“纯洁”。结局妙处在于男主角放弃了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辩护,他确实本来想说,“那一晚什么都没发生”。他之前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辩护,但是这一次,却被迫承认了自己曾经不好的行为。
在这部电影中,侯麦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讲述了矛盾的男主角的故事。这正是新浪潮导演一直强调的“真实性”,暗合了巴尔扎克的创作意愿:揭示中产阶级(bourgeoisie)的真实生活。
================
PS:盗版的中文翻译,确实颇为糟糕。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五):上帝与酒

侯麦说:“一个故事,如果能写出来,为什么还要排成电影?如果要排成电影,为什么又要去写它?”我们知道,“人们从来不会根据空气来拍电影”。因此,说到底无论文字还是电影,都源于生活的实际或想象的某种解释。但是,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理解表达出来,自娱自乐不行吗?不行。或者说很难,非常难非常难。因为人有野心,野心是未成熟圆满的人性在面对生命的各种困惑时证明自己存在感的东西。所以,圣人是不著书的,因为他圆满了,没有一丝虚荣心了,而我们,或拾人牙慧,或啰啰嗦嗦,最后还是乱七八糟
“我选择酒,并不意味着不选择上帝。选择不是这个意思。”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路易斯中庸的道德原则了。这个原则避免了他像维达尔和帕斯卡尔那样走上极端。
帕斯卡尔则被苦行和禁欲的原则折磨了一生。一个人如何可以既选择酒,又选择上帝?因此路易斯是“典型的伪善者”。可是,他终究没能找到上帝,他走在非现象的抽象的科学之路上寻找上帝,他失败了,耗尽了他的一生,他怨了,“整个物理学比不上一个小时的痛苦”。他最后喊道:我要酒!于是,他转世改名为维达尔。
我总觉得,哲学已渐渐走上了一条空虚的道路,因为它没有任何根基,却在无休止地玩弄着概念,总之与生活几乎脱轨了。而如今的哲学家最喜欢为自己贴标签,或撕标签,但离不开标签的本质。维达尔就代表着这种典型——自以为是地摆弄着各种概念,而所有的这些空洞的概念都只是他追求感官性刺激的道具,因此,他必须用女人来保护自己的空虚,徒劳地填充自己;同时也用女人来装饰自己,以期获得他人的羡慕,同时也好取悦自己。他不能忍受失败,特别是被抛弃,因此他为对方准备好不道德的理由以保护自己。他甚至害怕未来到的失败,他讨厌下雪,因为美丽的东西会催生幻想,而幻想的破灭又是一种失败。维达尔,所谓哲学家,和世俗的人一样,深陷于这个世俗的所有虚幻的价值,他们丧失了出离的能力,丧失出离的能力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大的愚蠢,“彩云易散琉璃碎”是很正常的,而我们却把一真理的显现看作是一种不幸,于是我们便只能不幸。
如果一个人做不到出离,那他至少可以反省这样的生活。这正是弗朗索瓦丝的可贵之处。弗朗索瓦丝这种道德感的自责和不安正是婚姻安稳的保障。(自由和自我主义者切莫嘲笑这种道德感的虚伪。愚蠢的人总能为自己的愚蠢找到看似美丽和聪明的借口,并因人多而势众,因势众而人多。)因此,当路易斯在教堂里看到在忏悔祷告的弗朗索瓦丝的时候,他就认定,那将是他的妻子。我并不是在道德说教,但人确实不能没有道德,而所谓道德就是不把自我(欲望)看得过于重要。事实上,我在非常功利地谈论道德的好处。
幕德的不幸就在于她太自以为是了。她认为路易斯是个不明白自己需求的笨蛋,但她却被这个笨蛋吸引了。我认为,路易斯的自制还是很聪明的(尽管他动了心),因为不然他将是下一个维达尔,“那个可怜的小伙子”。她不得不离开,因为竟有人让她做了一回“可怜的小姑娘”。
但是,路易斯也被抛弃过,但他的心态很好,所以说心态好的人会比较幸运。他明白,其实谈不上什么抛弃被抛弃,因为人根本没法战胜“环境”(这个“环境”可以解释为“势”或者说“缘”),你不可能战胜“势”,或者说缘尽了而已。“有过爱情挺好,爱情不在了也挺好。”这是宿命。但凡人太投入,太注重得失是非,这才是愚蠢的表现,因为他不尊重客观规律。
“我选择酒,并不意味着不选择上帝。选择不是这个意思。”有酒,我喝一点,但不能醉;没有酒,清醒自在一些也很好;上帝并没有许诺你永不痛苦,痛苦就像失眠,睡不着起来看书嘛;上帝也绝不会让你一直受苦,谁缚你?无人缚。
一部电影,一本书,你看完了就看完了,理解(或误解)了就理解(或误解)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写出来?我又不要做圣人。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六):一个自以为是的道德观

  看了六个道德故事的其中三部,发现电影里的男主都有着那种知识分子的自命清高感,他们得意于自己的知识修养,又有自认的道德观。
  《幕德家的一夜》中,男主角是一个有着先入为主宗教观念的天主教徒,他保守 固执 迂腐 又对自己的信仰观念有着忠诚,在看他看来,娶一个同是天主教徒的金发姑娘,便是他对爱情婚姻的理想结局。对于慕德的诱惑他并非不动心,而是囚禁于自己内心的道德观,然而 他的这种观念只不过是为自己的爱情婚姻加固了一道披着宗教道德的墙。所以,我也认为男主角也并非爱他的妻子,他的出发点更多是因为她符合男主内心所谓的宗教观。他秉承他的观念,错过了跟慕德的一夜风流,却在第二天以违背他自己的道德观跟那个符合他理想的姑娘搭讪,即使后来知道了妻子其实是慕德前夫的情妇,为了维持他的婚姻道德观他选择了若无其事,就像在慕德家的那个晚上说的一样:既然结婚了,就不会离婚。其实有种自欺欺人,看起来既可悲又讽刺。他支持着一些人说的苦修,又反对享乐主义,慕德家的夜晚三人的辩论,他的几番气愤,不难看出男主迂腐观念的根深蒂固跟膨胀。
  我一直纠结于慕德的道德观,知道结尾两人再次相遇说起了自己的情况,再婚也即将破裂,这时我觉得她的道德观恰恰与男主的固执保守是相反 的,她性感美丽,然而也随意放荡,即便岁月让她更加妩媚。
  而男主的妻子,那个金发的天主教徒,和男主有着一样的宗教观念的女人,她的行为又恰恰是对男主的讽刺与反驳
  最后说说我的个人观点,其实我并不能很好的看明白这电影,也说不了电影中的对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观,然而这种观念应该建立在相对性的情况下,而不是从一而终的固执认为,那便不是观念,而是一种自我强调的迂腐,如男主一样可悲的一昧的遵从自己的道德观,即便明知有问题,依然顽固的坚持,最后自欺欺人的用谎言去完美自己的错误,最不道德的是拿“道德”愚昧自己的道德。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七):(短评又打不下咯)

The best thing about this movie is that it managed to resist the urge of labeling the protagonist a hypocrite. Instead, he appears to be a true believer, because only true believers buy the theory that "even if there's very little probability, you still have to stick with it because if it ever happens, your gain is near infinity." And that is precisely what makes religions so convincing, enticing, and full of crap at the same time.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八):A

太好看了,本来以为是很无聊的老电影,没想到居然具有如此的超前性,在我看来,故事和“爱在”三部曲很类似,风格也类似,河重庆森林也有相同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在老电影里找到新玩具一样。

“我原则上不抗拒一夜情。”“我不喜欢不尊重自己需求的人。”“数学和哲学是一样的。”“我不献给成为谁的榜样。”以及最后的,“我意识到,是她在担心。”人性的奥妙和美好在最后那里淋漓尽致。我装个逼,我不知道其他人看懂没有,可是其中多人物动机和人物行为极其有趣。

几十年前德电影,居然拍的这么好超前。聊天都聊出生机,实在是太棒了。

最后去,这是“撩妹指南”。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九):餐厅的谈话(台词,非影评)

因为太喜欢这一幕了,所以直接花了几个小时对着屏幕把台词敲了出来。
*标记为让路易,其他为维塔尔。
*你在大学教书?
是的,教哲学
*我十月份以后一直在米歇林,我刚从南美回来
真奇怪咱们从没撞见过彼此
*我夜里就直接回塞赖特的家了。我有时候出去吃,但我更喜欢自己做。外国的社交生活太忙乱,我需要静一下。
我可以离开
*不,我只是说我不想结识新朋友
这里的人跟其他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但我很高兴在这里遇到你
你还没结婚吧?
*没有,你呢?
我也没有,我的意思是,我不急着结婚。但是在这个城市,单身汉的生活可没什么乐趣。今晚有什么节目?
*没什么,一起吃晚饭怎么样?
我要去听列奥纳德·高干的独奏会。跟我一起来吧,我有一张多余的票
*今晚我不想听音乐。。。。(停顿)
所有的克莱蒙特人都会去,有不少漂亮女孩呢
*你的学生吗?
这里漂亮女孩很多,但你不能常常见到她们。。。。我敢说她们会为你着迷的
*从没有人为我着迷过。。。好吧,我跟你去,我会证明你是错的。(侍者过来了)我要矿泉水,
给我一杯橘子水
*你经常来这儿?
几乎没来过,你呢
*我从未来过
我们的道路在这儿交叉了,真是奇怪·
*恰恰相反,我们的日常道路从未相交过,就是说,交叉点常常发生在日常道路之外。我曾经在业余时间搞过一点数学。算一下咱们在两个月内相遇的几率倒是很有趣的
能算出来吗?
*这是数据以及怎么算的问题,假定数据存在。很明显,我不知道一个人住在何处,在何处工作,就无法算出偶遇他的几率。你对数学感兴趣吗?
数学对哲学家越来越重要。比如说,语言学,甚至一些基本的事情都需要数学。帕斯卡的算术三角形来源于他的一次打赌,这让帕斯卡显得非同寻常的现代,数学家和哲学家其实是一回事。
*可怜的帕斯卡。。。(主角)
你觉得惊奇?
*真奇怪你也提到他,我正在重读他的作品。
然后呢?
*我失望透了
继续说,我很感兴趣
*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我很了解他,然而我什么也没得到。他的作品似乎空无一物。我是天主教徒,至少我努力想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但是帕斯卡的学说跟天主教义格格不入,正是因为我是天主教徒,所以他的严肃让我不快,如果这就是宗教,那我就应该是无神论者。你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吗?
当然。对于共产主义者来说,帕斯卡的赌注跟今日的情况关系密切。就我个人来说,我很怀疑历史有任何意义。但我打赌它有意义,这就让我陷入跟帕斯卡一样的境地。命题A,社会和政治毫无意义。命题B,历史有意义。我一点都不确定,B命题比A命题正确的几率大。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我们甚至可以假定B命题有10%的正确几率,A命题是80%,然而,我别无选择,只能选择B,因为只有选择相信历史有意义,我才能继续生存。假如我赌A命题正确,而实际上B命题是对的(尽管可能性很小),那我只能放弃我的生活。所以我只能选择B,这样我的生活和行为才显得有意义。我有80%的几率赌错,但那没关系
*用数学的眼光看,潜在的收益被概率瓜分。比如你的B命题,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可能的收益是无限的。对你来说,这收益是生活的意义,对帕斯卡则是永恒的拯救。
不知是高尔基,列宁还是马雅可夫斯基,谈到过俄国革命,说当时的情形迫使他们万中选一,因为选择那个比选择其他的,有更大成功的希望。

  《慕德家一夜》观后感(十):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呀

法国雪夜的某一晚,一对尤物男女独处一室,似乎本应发生点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发生。用我们中国古话说是“发乎情而止乎礼”,这个“礼”,终归是天主教的“礼”。“礼”背后是暗然涌动的情欲,彼此相互较衡着,博弈着,半推半就着——过程本身足够精彩,结果自然就不重要了。 《慕德家一夜》是《六个道德故事》中最为著名及广受好评的一部。侯麦的电影中几乎没有一本正经的大主题,没有价值判断和道德谴责,亦没有泾渭分明的你是我非,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是立场模糊,摇摆不定,心猿意马的。宗教与人性,道德与欲望,纪德笔下反复严肃描摹的主题,被侯麦轻轻松松温温和和搬上银幕,观众付之一笑。 我颇为着迷于“侯麦式”的爱情,轻灵而无常。男也罢女也罢,可以若即若离,来去自如,缠绵而不粘滞,爱得死去活来苦大仇深是绝对没有的——在东方式的爱情观看来,这简直难以想象。中西文明的异质,决定了我们要在各式各样的审美经验中不断地遭遇文化“他者”——如若不然,外来文明又如何能持续地吸引和诱惑着我们呢? 回到正题,我很喜爱本片中的男主角(louis)与女主角(Maud),他们都是那么可爱的人儿,真实如你我。不管结局如何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生活——生活可不是教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