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赤裸而来》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赤裸而来》经典影评集

2022-05-13 12:19: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赤裸而来》经典影评集

  《赤裸而来》是一部由Richard LeMay执导,本杰明·韦弗 / 瑞恩·维吉兰特 / Karmine Alers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裸而来》影评(一):如何生活?

  要求亲人按自己的期望去生活、放弃自己的梦想只为了亲人的期望而生活,这是强势的劳拉痛苦的根源,也是许多家庭不幸的根源。而强势的母亲在人生的尽头终于选择了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并鼓励两个孩子遵从内心的愿望去过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对比中国许多把子女当做自己生活的中心并时时干涉子女生活、让双方痛苦不已而至死不悟的的父母,这位母亲很难得。

  只是不明白这位母亲为什么要安排艾略特和泰德在一起,而艾略特最后对泰德的接纳也令我惊讶。作为一个作家,泰德选择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的写作素材、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小说人物,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个人的事。但为了写作而强行进入别人的生活、将别人赤裸裸地向自己敞开的生活也变成写作素材,特别是在那个人还不知道其动机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极无耻极肮脏的利用。

  《赤裸而来》影评(二):还不错的小清新,偶尔生活的在别处总让人们能自以为解决日常中的一些难题

  《赤裸而来》影评(三):借基行事

  一位即将不久于世的老太太躲到了乡下大别墅里,大别墅里进来一个有故事的年轻人,年轻人以守门人自居,其实是一个想从别人嘴里套出别人故事的二流作家。守门人面对着动不动就会作病的老太太,其实也有点害怕与无聊,于是打电话给老太太的儿女们。大女儿与小儿子匆匆赶来,因为还要忙着城里的家族生意,而且女儿一直很反感这位铁腕妈妈,因为这位妈妈实在是太强势了,幸好女儿继承了这一特点,所以她们开始了计划中的争吵。那位儿子,虽然很帅,但比姐姐小了十岁,在家庭中的地位并不高,于是敏感,多疑和温和。

  老太太自认为看透了人世间一切,所以要女儿跟儿子放弃自己现在的烦恼,但女儿与儿子并没有到频死的地位,无论老太太怎么劝说,总是不能如老太太的意。女儿一进门,就看见了那位身材健壮的守门人,满心的不悦。或许是因为她的丈夫要同她离婚,所以对一切年轻男人都很不满。女儿怀疑这位贫穷的守门人已经同她的母亲发生关系了,但守门人强调自己只是好心,怕老太太孤独,所以才住在这儿的。鬼才信!女儿让母亲回去,被老太太当场顶了回去,女儿永远不是强势母亲的对手。那位守门人之所以不对富婆老太太感兴趣,原因是守门人对泳池里对老太太的儿子说:“你真帅。”原来他只对男人感兴趣。儿子对母亲不满,对姐姐不满,对姐姐对待母亲也不满,但无能为力。他姐姐说他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只会依赖别人。儿子则反唇相讥,说她贪嗔,怪不得她丈夫同她离婚。

  女儿与儿子暂时放下了城里的生意,在这儿陪他们的母亲。守门人仔细地听着他们的回忆。乡下是寂寞的,守门人勾引了帅气的老太太的儿子,也不能说是勾引,说是两情相悦吧。在姐姐质问母亲的时候,老太太的儿子并没有质问守门人,而是穿着能露出胸肌的衣服在跟守门人一块儿切菜。做饭的时候,守门人作出亲密的动作,被火眼金晴的女儿看到。心直口快的她,骂了她该死的弟弟。在母亲的主导下,矛盾被压制下来。她们一块聊天,晒太阳,讲笑话,谈论过去的是非,回忆他们的父亲。

  老太太的儿子一下子就猜中了守门人还有一个恋人,问守门人究竟是干什么的,凭什么这么好心。守门人透露了自己的二流作家身份,老太太的儿子觉得守门人做事不地道,但又渴望这位守门人。老太太同女儿的争吵还在时不时的进行着,姐姐和弟弟的争吵则进一步上升,到了谁接班的地步。姐姐抓住了弟弟的把柄,把家族生意抢到了手。弟弟灰心又失望。

  老太太最终还是死了。死前分别给他们三个留下了锦囊。女儿的丈夫得到了消息,赶了过来。他们决定和好。儿子同守门人决定在一起度过无聊的人生。

  剧中老太太的年纪像儿子的祖母或姥姥,她的女儿年纪大的也像儿子的母亲了。母亲跟儿子明明是白种人,偏她是个黑种人,基因有问题?剧中的儿子一味的耍帅,时而眼波流转,时而冷酷傲娇,实在不是一个实力派演员。守门人并不像介绍本片描述说的英俊。剧中的房子不错,想要。环境很好,负氧离子应该很高。

  导演应该想拍一个关于综合的电影,想把基情跟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惜功力不够。

  《赤裸而来》影评(四):不只是基片

  电影从片名到海报都符合对一部小清新同志片的所有想象。然而,导演的野心却不只一部同志片这么简单。

  室内家庭戏的人物关系设计,很容易让人想到英格玛·伯格曼的《犹在镜中》。和后者一样,时空整一的基本架构,4个演员编织了6+1组人物关系(还有一个是 Laura与丈夫的和解),当然以姊妹俩分别和母亲的疏离、小基友间的打打闹闹为主线。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此片恰好也有一个以窥探别人生活为写作素材的作家。人物虚在半空的对白,看起来也和伯格曼的文学化台词颇为一致。当然,本片虽然看似传达了一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无欲(或纵欲)思想,但其不管编织复杂人物关系功力,还是哲思深度都和伯格曼的“室内心理剧”没有可比性。

  电影前半部分尚且不徐不疾,几组关系慢慢浮出水面,对白也可圈可点,可一过半,影片就在时空单一的局限下陷入了反复:吃饭,聊天,吵架,和解,死循环,戏剧性一再停顿。缺乏外在情绪刺激,只好求助于一再无故挑起争端。尤其是当Laura再一次提出带母亲回纽约的时候,Eliot驳了姐姐的意思,姐弟两再次争吵,其后Ted也加入互相指责的阵营,这场戏因急于进入高潮而显得不能自持。

  只有母亲的死亡,才能结束糟乱的剧情。母女谅解,夫妻和好,Eliot和Ted的问题暂时冷冻。一个“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角色,用三张卡片给年轻人指点了迷津——生而为人,赤裸而来,孑然而去,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还身体力行,以安详地死在花丛中为这种美好的愿望做了一个注解。好像一切都应该理所当然得到秩序。

  且不说这种教条窠臼与否(一半消极,一半解脱的思想,安慰昔日把时光错付政坛,现在行将就木的Lily,姑且有几分作用),单就传道的方式——导演假借母亲的角色将一厢情愿的道理,散布给了所有看电影的、深陷人生选择迷局的你我。这个设计(卡片)好看又省力,在结束了无以为续的剧情的同时,也让本就虚无缥缈的片名停留在大而不实。

  影片整体而言略显单薄,84分钟小清新音乐和琐碎的空镜头撑了不少场面,这些景色姑且解释为隐喻了母亲“家园”的美好吧。然而,姐弟俩和空间(房子)的互动(童年)并没在影片中看到,倒是儿子和母亲对白中关于童年的记忆错位很动人。

  《赤裸而来》影评(五):简直像在看一部畸形秀

  (修改后给了四星,担心三星拉低评分,评论未改,不影响影评)

  我最选择给三颗星,但并不说明这部剧是部烂剧,反之这部剧是一部挺不错的描写家庭亲情的好剧。但太可惜……这剧演绎的太过压抑,加上从头到尾的大量争吵,互相鄙夷,冷嘲热讽,使得这部剧看完后让人感到十分的不舒服。我很少给致郁剧高分,或许我觉得这种剧真的不适合闲暇时观看,很容易毁了一天的好心情。

  因为一个电话聚在一起的一个家庭,一个缺少父爱母爱的家庭。过于成熟且控制欲极强的姐姐,过于幼稚且任性的弟弟,一个身份不明的年轻管家,和一个生命快到尽头只想要第二次机会的母亲,这群人聚在一起,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与不满,便在这短短的80分钟的剧情里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母亲那一次又一次的“对不起”和“我做错了,我不是一个好母亲”,看着很心酸,这是一个母亲在生命尽头回望过去而发出的检讨,但……这些“对不起”对她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太迟了。但孩子的到来至少给了她第二次机会,一个化解她的孩子们内心芥蒂的机会……

  歇斯底里的姐姐,对每个人都质疑,想要控制一切,但在母亲生命快到尽头时,她失控了,她控制不了死亡,所以她更加歇斯底里了,她便在剧里像条疯狗一样的逮谁咬谁。但看得出她很怕失去,她渴望被爱,她偏执的守着家族产业也更加说明了她渴望被父母的认同,她从不觉得自己错了,因为她不能错,她给自己的负担太大了,她活在了自己创造的父母的阴影里。她的母亲在楼梯上对她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吧,没有人要为别人的事业负责,你父亲爱的从来都是钱,而不是这个连锁洗衣店,所以去探险吧,过自己所爱的生活。”

  幼稚任性的弟弟,一个不愿意长大的人,任性且懦弱,如果不能赢,他连试都不愿意试,这种性格注定了会在爱情里摔跟斗,这或许就是她的母亲和泰德说的“他之前的爱情都很糟糕”,或许泰德真的是他的母亲留给艾略特的礼物,艾略特太过任性了,或许只有泰德这种性格的人才能迁就他,泰德真的太过温柔了,脾气好的简直像是童话故事里的王子,我很难理解一个人被指着鼻子骂之后还能好脾气的与对方同床共枕……

  故事结尾部分是压抑且欢喜的,母亲最终还是化解了劳拉的心结,劳拉开始尝试做自己与试着承认自己的错误,而艾略特,一个孩子需要的是一个保姆,母亲安排的泰德,保姆型男友或许就是最适合他的人了。最终第二次机会母亲把握住了,她或许还有些许担心,但她在生命的尽头竭尽所能的改变了两个孩子,她的确是可以放心离去了。

  生命的最后不是事业,不是名利……是家人,善待你身边的家人吧……就像母亲所说的:“名利事业都是带不走的,我们赤裸而来,终将赤裸而去”……

  《赤裸而来》影评(六):同性情节只是生活的正常部分,这是我希望更多片子做到的

  看完电影发现,这才是一部我一直以来希望同性片拍出的基调,同性在这部电影里仅仅是配角,只是人生中平常的小事,它就那么存在着,哪有那么多奇怪的目光。也是我一直向往的状态,曾迷茫,但终会知道方向。

  不喜欢家族企业的任性的对生活有些迷茫的同性恋艾略特,被家族企业束缚努力掌控好一切却处理不好亲情与夫妻关系不愿低头的劳拉,以守园人的身份入住实际想要探寻莉莉的政治与人生故事出书而被感动并爱上艾略特的泰德,三个人齐聚同一屋檐,在莉莉人生的尽头听她上完最后一课。

  导演我要点赞,没有把同性的事上升到矛盾或价值认同的层面上,只是把它当成生活中早已被接受的情感小事,所以也让电影做到了和平常电影一样的水平,而非很多同性片压抑随意而不讲究的镜头与构建,美其名曰独立深意,但不修边幅、单方面认为这些黑暗异性中就不存在实在不甚明智。所以全片宁静而安逸、偶尔爆发矛盾而不过分的节奏,在我看来异性来看也合适不过。

  在远郊的花草中,在大家放下工作远离喧嚣中,静下来让事情沉淀,到底要什么,也许最后自己也能明析。

  哦,对了,主角越看越帅,大家都没怎么演过电影这点实在太厉害了。

  《赤裸而来》影评(七):Naked As We Go

  让我想起我缺少父爱的童年,也曾经上演过片中儿子向妈妈开火的那段,埋怨委屈一直都有,平时不爆发,但是最受不了是扮演慈父,就好像涂改历史是二次伤害,不能忍一样。

  真的是抱着看同性爱情片的心情看的,结果撞见亲情的火花。家庭伦理亲情这类题材只要讲的诚实我一般都喜闻乐见,所以还算赚到了。除了结局有点遗憾。。。。。。看了导演拍的其他的电影题材也只有这种。。。腹议肯定又是一个帅老GAY,这样的结局会不会忍出内伤啊,真的可以发展一下的,毕竟那么明显的电影海报,骗人的吗?

  开始的一连串美景真是我的菜。

  《赤裸而来》影评(八):Keep trying!

  这电影的立意主题没啥新鲜的,无非是生死,看透人生是非那一套说教,可是偏偏就是很走心,很窝心。也许年纪大了,对于这样平淡如水的故事越发的喜欢了,因为再甜的饮料,再烈的酒精,也抵不过白开水的重要和美好吧。

  简单的故事基本三两句就能说完,演到一半你已经猜到了结局的所有。可是就是在三两天的时间里,几次争吵,几次流泪,几次放纵,几次纠结,几次交流中,让一切在平静中暗流涌动。很有诚意的故事,可是主演几个总感觉内心的戏差了点儿火候,算是美中不足吧!不过看完,觉得时间没有浪费,画面也是很精致唯美。

  最难忘的镜头是姐姐回归“真我”,在歌声中唱尽人生玄机的段落,感兴趣请自己观赏,我的泪点在这里崩盘。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颠不破的真理。为何非要无力回天之时才懂真爱难寻,才懂如何去直视自己的缺点呢?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为什么偏偏要等到失去,带着就伤痕,在下一段恋情中越来越明白呢?

  人生最苦难的事儿,就是征服你爱的人的心,而最容易的事儿,就是在你爱的人的心上插刀子,几秒钟,几句话足矣,所以爱Ta,说话前就走走心吧。

  In the end of the day,naked and lonely as we came。So keep trying,please!

  《赤裸而来》影评(九):一个傻逼的影评

  赤裸而来,看起平常的一场家庭戏,看见不少豆油吐糟说戏太简单,没什么可以看,我只能说,豆瓣傻逼也多了。

  这种电影不只是平常家庭戏,不只是简单的同志戏,那些说这部戏反映同志难以融入家庭生活的豆油,在我看来,就是傻逼。那些只冲着弟弟的帅颜,还批评别人演技差的豆油,只是外协会的傻逼。

  这部戏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八分,这也难怪,这戏在中国就只能是非主流的电影。

  ————换个角度看母亲、女儿和儿子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看这部电影,则可以发现,这个电影反映的是每个人的生存问题,所有的电影都会关乎人性,关乎人的问题。在关于人的问题中,关怀自己又是其中最核心的一环。

  在弗洛伊德那里,自己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为本我、超我和自我。

  潜意识的本我(拉丁字为“it”,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为“über-Ich”)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Ich)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认为心智并非具单一与同质性之物的立论,仍深远的影响着心理学领域以外的人们。弗洛伊德极为关注心智这三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三者间产生冲突的方式。

  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以上两段摘自百度百科,没时间查阅原著,就先借用百度百科的吧)

  特别注意到,本我要求自我满足欲望,而超我则强调按照社会既定的人文常理去规范欲望,相对而言,自我在这里起到了平衡本我和超我的作用。

  好了,复习了一下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之后,我们再看电影中的人物,临终的母亲、同性的儿子和强势的女儿,这三个角色分别对应着每个人精神中的自我,本我和超我。

  临终的母亲经历瑜伽、太极的努力之后,终于明白了人是赤裸而来,总将赤裸而去。

  人在面对疾病死亡的威胁的时候,“自我”受到了来自“超我”和“本我”相反的策略压力,“超我”希望按照社会规范去治疗,去努力挽留生命,体现一种对死亡、恐惧的抗争,生命的顽强,在努力无果之后,“自我”放弃了超我的那种生存策略,转而向“本我”,以满足自己欲望,开始以最舒服的方式来度过自己最后有限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扮演着自我的角色,而同性的儿子则扮演着本我的角色,而一直强调家族企业,肩扛责任的女儿则扮演着超我。

  女儿对母亲的疾病表现出一种努力,努力联系医生了解病情,还提议母亲到其他的专治医生那里看看,这些努力体现了人作为社会化的个体、展现出的社会道德、伦理思想等。人在社会中不得不接受社会制度、知识和机构的支配与控制,人们不能随意地处置自己的身体、精神,并且社会固化的“正常”与“ 有病”的区别,规训着每个社会个体去按照社会固化的知识、制度去生活。

  而儿子是同性恋,影片借性取向的异常,暗示着一种与主流社会道德、伦理思想的迥异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人在社会生存状态中的类似的真实欲望。当女儿提议母亲去接受专治医生检查时,儿子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母亲不愿意的事情,这可以看成是个体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社会道德、伦理思想强迫个体去实践一些事情,但是个体中的本我却很反感,这种痛苦,在影片中被表现为姐弟两的冲突。

  影片53分钟处,这种冲突甚至涉及到了弟弟对姐姐想控制家族企业的反感,这种冲突最后惊动了母亲,正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最终还需要“自我”来调节平衡一样,母亲平息了这场冲突,母亲支持儿子放弃家族企业,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整个影片中,导演通过母亲这一个角色来平衡姐弟的冲突,在这种平衡过程中,母亲更倾向于弟弟,支持弟弟的想法和做法,而事实上,弟弟代表的是本我,内心的欲望,导演想借此来提倡一种尊重本我,尊重内心欲望的、真实想法的主题。

  不仅如此,影片在最后母亲去世留给姐姐和弟弟的遗言中,给姐姐的遗言是sing,唱歌,因为一次吃饭期间,母亲听见女儿唱歌,感动的落泪,因为母亲在女儿唱歌的时候看见了最真实、最美的女儿。母亲希望女儿能从释放最真实的自我,能够然过自己的欲望得意满足。

  而在给儿子的遗言中,则是try,尝试,母亲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想法去生活,不要被家族企业,社会道德、伦理思想束缚,也是鼓励他要绽放最真实的自己。

  从总得来说,母亲代表的自我,在影片中倾向于压制超我,而鼓励本我,给超我的警告是要更听从欲望、真实想法,而给本我则是大大的鼓励,鼓励欲望的生长、成长。

  这可以说是,西方现代文明繁盛之后,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批评,希望更关注人的本性,希望更进一步的解放人,让人活之为人。

  —————那个作家

  说完了电影中的核心人物母亲、女儿和儿子,再说说另一个重要人物,那个潜伏的作家。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特别是弟弟和作家游完泳的床戏部分,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如何区别色情片和情色片?

  这个问题待会再说。

  回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作家似乎在老佛那里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是不是就说这个角色超越了分析的能力了呢?

  其实不是。

  在我看来,作家这一角色,恰恰代表了社会现实中的各种诱惑。为什么如此说呢?

  对母亲来说,这个作家是一个好keeper,更是一个好的cookie,这个对于病危的母亲来,又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母亲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陪伴,虽然这个作家希望套取母亲身上的故事,但是母亲却乐于接受了。反映到个体生存状况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生存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与挫折,但是社会现实又会转而提供一些退而次之的选择,这些选择不是最优,却能够让你得以存活下来,当然代价也是很大的。

  对于女儿来说,从一开始接触时就比较谨慎,甚至质问母亲是不是与他上床了,虽然期间经过几次接触慢慢消除了原有的敌意,但是从来没有警惕着作家,在女儿看来,作家一个家庭外人插入他们家的事情,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他们之间的冲突一点也不逊色于姐弟之间的冲突。从整个片子来看,女儿与作家的关系的比较疏远,女儿对作家充满了警惕,担忧,这恰恰比喻了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女儿代表的超我,社会道德、伦理思想对现实中各种诱惑的警惕与鄙视,一旦母亲、弟弟与作家过密的接触,女儿就要代表社会道德、伦理思想去怀疑这背后的阴谋,甚至痛恨这种过密的关系。

  而对于儿子来说,作家则更是一种满足欲望的现实诱惑,或曰现实条件。性关系让儿子与作家关系进一步融洽,儿子的性满足暗示着个体生存中欲望的满足。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如何区别情色片和色情片?我想,如果一部电影只描绘性爱的细节,而不关注性爱中的人,人的精神,那就只是表层的色情片,但是如果一旦这个电影不仅仅描述细节,也关注到性爱中的人,人的某种精神意识问题,并对此问题作出了讨论,那这就是情色片。情色片重在情的讨论,而色情片则只有色的描绘。看似一样,差异很大。

  ————我也是傻逼?

  是,一定会有人说我也是傻逼。

  我承认,我也是个傻逼,因为在我看来,全世界都是傻逼。

  如果你想了解这个世界,你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如果你想了解电影的世界,你应该走进电影的世界,如果你是想看懂西方的电影,那你就不能只停留在看电影,你还应该走进西方的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等等。

  你用韩剧的思维去看美国电影,用宫廷戏的心计去解读西方伦理戏,那你注定看不见电影的某些点。

  再说老佛的这个精神分析法,这个精神分析法,在二十世纪代表了一种新思潮。艺术永远都是新思潮最先触及的领域,如果不了解相关思潮变化历史,那也不可能深刻地去审视西方的某些电影,或其中的某些点。老佛的这个新思潮,主要是相对于过去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文明而言,从二十世纪开始,整个哲学开启了语言学转向,这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对过去“客观”、“理性”主义的反思。

  这部电影在豆瓣不被重视,那是因为在大家脑海里,女儿的角色才是主流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如果置于西方数百年的思想潮流中,就是17世纪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开启了现代文明。启蒙之后的人,摆脱中世纪神权的束缚,开始获得自由,甚至逐渐取代了神的位置,自封为神,万物之灵,地球之王。理性主义之下,一切非理性的因素都被排除,被压抑、被控制和支配。然而西方近百年的反思已经开始意思到了现代文明的问题,这种以理性为典范的文明,其实是另一种病态。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知识界、思想界影响颇深,反思逐渐深入,一场反思批评现代性、理性、欧洲中心主义的后现代思潮席卷了欧美。

  在中国,西风东进是近百年来的大趋势,然而这种西风东进却存在滞后性。西方已经数百年前吹过的现代思潮现在正在九州大地大放异彩,而近百年来在西方兴起的反思与批评现代性的后现代思潮还在东进的路上,尚未真正到来。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大家要想反思个体生存问题,那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赤裸而来》影评(十):家庭破烂事

  2013年同志片井喷,看了几部,这部评分甚低的却成为我目前心头最爱。大概是因为:第一,风景好。第二,男主养眼。第三,虽然不温不火,但对家庭的诠释甚是到位。

  这部剧就是那种典型的,如果没有同性元素依然可以顺利讲好,但同性元素使之完美的那种。一个“土豪”家庭,极有钱有家族产业,爸爸忙着搂钱,妈妈忙着仕途,姐姐很强势希望掌控一切并被老公抛弃,弟弟自恋脆弱始终像个孩子并且是gay,再加上一个看着很纯洁似乎洞穿了一切其实心怀私密的最熟悉的旁观者。每个人都号称深爱着家人,其实更多的是在为自己考虑。

  这种家庭病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屡见不鲜,所以家人之间的不理解、纷争也就是矛盾点集中所在。看他们相互指责、坦露心中的不满,简直就是高大上版的中国电视连续剧。其实家人之间的矛盾就是那样、就是那些,那是一种羁绊,很难说谁对谁错。应该说每个人都在付出都在考虑,而每个人都多少有些错误。就像被洗衣机强力甩干后都扭在一起的一团衣服,用力扯是扯不开的,也无所谓纠结的根源,就只是相互纠缠在一起,唯有一点一点的去将其剥离开。

  和一般大陆电视连续剧或是像《革命之路》那种吵的都快活不下去的情节相比,这部里大多数时间大家还都是心平气和的,争吵也算适度,并且最终每个人都会尝试让步、说声道歉,更多的去谅解。这大概是有钱人的气场?……

  听她们每个人所讲,都觉得有道理,又觉得每个人似乎都是受害者,大家都不容易。幸好,也是本片最温情的地方吧,就是一个垂死的老人,终于看清了一切,她先放下了我执(当然不放也不行了),再利用最后宝贵的时间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引导他们放下过去,选择新生。而这里的同性因素也刚好起到了完美的点缀作用,使得故事进展的更加美好。

  其实如果不是在看片前就知道这是部同志片,光看一开始儿子和妈妈的谈话还有儿子那气质也多少能猜个明白,太gay了。所以一开始我还以为全片的冲突会集中在儿子的性向上,但偏偏没有。不刻意的去放大这个点,只是辅助,这样一个混乱而“奇怪”的家庭,什么都见怪不怪了。

  母亲去世在“暴风雨”最骤的夜晚,她因极度痛苦而呻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独自一人有尊严的死在自己最爱的花瓣中。姐夫也出现了。最终虽然Ted没有明确表示和Eric已分手,但依然是个happy ending了。Elliot坐在阳光下的画面,就像之前四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餐桌上唱歌等等几个情节,都是一点点渗透进内心的治愈。——麻烦事总是那么多,但你要放下我执,去sing,去try,去迎接新生。

  .s Elliot那个演员实在是太帅了,很像Ashton Kutcher,比之更阳光帅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